职业院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业院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业院校范文1

职业院校后勤管理的意义

职业院校后勤管理工作的范围很广,体现在院校中的各个细节上,比如教室的合理布局、课桌椅的整齐摆放、学校的绿化建设、整个校园的用水用电以及安全防护、在校师生的食宿等,这些都涉及到了职业院校的后勤管理。可见,后勤管理在整个职业院校的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后勤人员只有将这项工作做好,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老师才能更好地教书,因此,职业院校后勤管理工作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职业院校后勤管理现状

主动性较差 多年来,职业院校的后勤管理一直遵循着原有的工作模式,比较单一。主要体现在: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与师生关系不是很密切,工作散慢,工作效率不高。大家都是抱着被服务的态度,以不出问题为目的。长此以往,不仅没有体现出职业院校后勤管理的作用,还会对在校师生的生活学习降低了保障,也会对院校的整体发展带来阻碍。虽然院校的一些相关负责人,也对此做出了一些相应措施,但治标不治本,表面上似乎有所改变,实际上跟风、大锅饭、互相攀比等情况依然存在。怎么样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难题。只有让后勤工作人员改变拖沓的工作作风,能够积极主动地去为大家服务,才能更好地实现职业院校的后勤管理工作。

制度不健全 一所职业院校的成功,离不开管理制度的健全。在这些年中,职业院校的后勤管理一直遵循传统,在制度上缺乏有效性,往往出现后勤工作人员分工不明确,造成一部分人干得多、一部分人干得少,从而导致了大家的攀比心理。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后勤人员成本增大、工作效率降低的情况。于是,建立健全职业院校的后勤管理制度迫在眉捷。

后勤工作人员素质偏低 职业院校一直都缺乏对后勤人员的素质培养。在不断发展的当今社会,教育事业也在与时俱进。如果后勤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没有随之提高,就无法与师生走得更近。后勤就是要为在校师生提供生活与学习的保障,如果他们的素质偏低,也会影响到职业院校的整个发展。

职业院校后勤管理改革措施

改变职业院校中后勤工作人员的主动性较差的问题 对于院校的后勤管理人员来说,一定要敢于突破以往的管理方法,建立一套能够适应职业院校发展的管理制度,在工作中一边结合实际情况、一边开拓出能够给院校带来经济效益的合理制度。于是,提高职业院校后勤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就成为了职业院校后勤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积极主动地发现师生所需要的,才能更好地为师生所服务,才能拉近与师生的距离,也令师生对后勤工作人员产生信任感。长此以往,后勤管理也会有很大的提高,最终带来整个院校经济效益的提升。

完善职业院校的后勤管理制度 一个职业院校的后勤管理制度的完善,决定了这个院校的发展。只有有了健全的制度,让大家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去做,工作人员之间就不会出现有人干得多、有人干得少的情况。尽管如此,大家也要在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完善制度,使制度更适应自己的院校。可以多倾听师生们的心声,看看他们真正需要什么,以更好地为他们提供方便。时刻做到以师生为中心,针对各个层次的工作人员,制定出合理的管理制度。对于已制定的后勤管理制度,每个人都要严格遵守,否则就起不到作用。在执行的同时,还要不断发现问题,完善制度。让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中工作,认为制度不是强制,而是为了更好地工作与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学校。

加强职业院校后勤人员的培训 一方面,大部分的职业院校对于后勤人员的素质问题都不是很重视,因此,对后勤人员的要求不是很高,认为只要能具备简单的职业技能就可以。事实上恰恰相反,社会在进步,职业院校也要跟上时代的脚步,仅凭一成不变的技术是无法持久的。另一方面,后勤工作的单调与压力,也使工作人员的心理极易产生负面情绪,长此下去,也会对院校发展带来阻碍。因此,要对后勤人员加强培训,定期输送新的知识;还要组织一些活动,减轻他们自身的心理压力。只有后勤人员的生活与品位提高了,才能为在校师生的学习与生活提高更优质的服务,才能促进院校快速发展。

建立目标管理考核指标体系 总务处要加强每日巡查,并做好巡查记录,既可以防止水电浪费,又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还可以提高常规报修的完成率。要做到:一要维修及时,小修不过夜,大修及时报告并积极组织抢修;二要提升后勤管理的认识,切实落实。高职院校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要建立“硬件不足,软件补”“软件不足,服务补”的体系。

职业院校范文2

关键词 职业院校 实习 教学 重要性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1职业院校开展实习教学的意义

实习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注重动手操作实践的活动。职业院校是为基层一线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就业教育的学校,实习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实习环节是职业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实习的过程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内化为实际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实习在巩固学生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实习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以及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都具有积极意义。实习直接关系到实习教学水平、整个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具有创新能力和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因此,职业院校必须不断更新观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另辟蹊径,走自身特色的新路,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得到锻炼和发展,使学生毕业后无须培训就能上岗工作。

2职业院校实习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

2.1实习教学模式需待创新

当前,很多职业院校的实习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系统的实习教学教材或资料,通常是由任课教师确定实习教学内容,学生按现成的实习步骤进行实习,只要获得预知的结果就认为实验成功,实习结束。这些实习都是经过前人多次做过而验证的,所不同的就是在同学各异的操作能力重复同一课题。这样的实习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加深理论知识理解与巩固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学生完全按实习教师设计好的内容、方法与操作步骤进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可能达到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独立创新能力的目的。还有些学校对实习课程不够重视,学生亲手操作的机会太少,时间太短,看的多,实习不深入,实际操作能力与动手能力不足,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够。

2.2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滞后

许多职业院校的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建设跟不上教学发展的要求,由于实习经费和实习用房短缺,实习教学装备不完善,实验室、操作间设施简陋,部分设备老化、陈旧,更新率较低,缺少相对稳定和设施完备的实习场所,供学生动手操练的硬件资源有限。从实验室与实习基地的管理上看,管理手段传统落后,难以保证实习仪器设备的最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难以协调校内外实习基地的有效衔接。管理的不到位,规范化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验室与实习基地的使用效率与效果,从而严重影响着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

2.3实习师资队伍有待强化

许多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素质整体不高,师资配置严重不足。随着社会对职业院校学生技能的进一步提高,学校在实习和理论教学上的比重作了调整,但教师的理论水平较高,而实践能力偏弱。实习教师不同于一般教师,他们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实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实际问题,不能完全靠书本知识来解决,而需要人的经验,通过综合判断来解决。只有那些既能传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专业实践的“双师型”教师才能担当此任务,而这方面的教师太少。有些职业院校采取了到工厂里聘用工人或工程师来担任实习教师,这部分人有很强实践能力,但是缺乏相应的理论基础,不能很好地上好实习课。这两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实习教师队伍的素质偏低。

3提升职业院校实习教学效果的措施

3.1优化实习教学模式

为保证实习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重新修订实习教学大纲,修改实习教材。在保留优秀的、基础的验证性实习的基础上,注重学生掌握实习方法和实习技能,把主要实习学时数放在增加设计型、创造型、命题型、开发型与综合型的实习上,根据教学特点制定合适的评价体系,明确实习教学思路,采取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实习教学时间的长短不能搞一刀切,要考虑专业特点、实习环境和人的差异,要有弹性。

3.2加强实验室与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

职业院校首先要为学生配备完善的实验设备和创造良好的实习条件。加大实验室的建设力度,增加实验室用房,改造实验室基础设施,增加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及时补充更新教学仪器设备。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在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前提下,与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共同出资建设一批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既有利于完成教学,又能节约资源,还可提高基地的利用率和社会效益。同时,要加强相关的规章制度建设,通过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实验室与实习基地的管理。

3.3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建设一支理论基础好、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实习教学队伍,是当前职业院校实习教学改革的关键和当务之急。因此, 必须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要解决实习教师队伍问题,一是引进;二是培养。要从社会上积极引进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实习教师队伍;要从企业聘任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实习教师。同时,要加强对专职理论教师和实验教师的培训和培养,在不断提高其学历层次和理论、实验水平的同时,要求教师深入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顶岗实习,提高其工程实践能力。最终,要形成以“专”为主,“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 薛栋.促进职业教育实习实训“有效教学”的路径研究――基于“高职学生学习情况调查”的数据分析[J].职教论坛,2015(10).

[2] 刘长宏,戚向阳,王刚,等.实践基地建设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实践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

职业院校范文3

儒家思想的公正理念首先是一种社会价值理想和目标。在中国语境中的“公正”源自忧虑“民生”而构想天下为公的社会公正理想。《礼记?礼运》中所说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是指一种为全天下的人谋福利的崇高的价值目标和理想的社会。公正的第二层含义是由“各得其分,各得其所,各随其愿”而形成的秩序与和谐的状态,绝不是“平均主义”的意思。公正的第三层含义是指政治原则,是君王的执政理念和为政之要。公正的第四层含义是指一种建立在价值理念、思维模式、信念和信仰基础上的社会治理理念和制度安排,同时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公正的第五层含义是一种经济制度。儒家创造了中国传统社会的超稳定结构,这主要得力于儒家的人文精神融入到它的经济思想有密切关系。

二、加强儒家文化教育的现实意义

1.开展儒家文化教育是职业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决定的当前,我国职业院校学生精神风貌总体是好的。多数学生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理想、有纪律、有道德、有文化,有明确的职业理想与学习目标,勤奋学习知识技能,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也有部分学生缺乏理想信念,学习动力不足目标不明;或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或贪图享乐超前消费,或违反纪律打架斗殴,或崇尚低俗文化追求低级趣味;也有个别学生法制观念淡薄、道德严重滑坡,直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清华大学刘海洋伤熊案、云南大学马加爵锤杀同学案、复旦大学林森浩投毒案等震惊全国,社会影响极坏。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固然是十分复杂的,但与多年来儒家文化教育的缺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长期以来,特别是“”期间,我们不加区分地将儒家文化作为糟粕去肆意批判,连同其精华部分也通通抛弃,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后果。因此,当前在职业院校大力弘扬儒家文化,开展儒家文化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而迫切的教育教学任务。

2.开展儒家文化教育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所决定的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具有服务经济的直接性、产业关联的密切性,以及解决就业的民生性等特点;职业教育突出能力本位和综合素质提升,主要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包括交流表达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自我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就业创业能力、职业迁移转换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创新提高能力等关键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据对毕业生跟踪调查反馈的信息,相当一部分用人单位反映,现在的职业院校毕业生缺少的并不是一般的知识技能,而是对企业的忠诚意识、合作共事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实践证明,这些关键能力的培养光靠课堂教学是解决不了的,有必要引入儒家文化的滋养与熏陶。

3.开展儒家文化教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客观需要党的十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是爱国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很多内容,与儒家文化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在此基础上创新和发展的。职业院校需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开展儒家文化教育。

三、加强儒家文化教育的举措

1.实现儒家文化的“四进”“四进”是指进计划(人才培养方案)、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结合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和新课程体系构建,将儒家文化教育的内容列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为独立的课程,组织教师编写相应的通俗教材(校本教材),作为学生通识教育必修课或选修课,并核记一定的学分。有条件的职业院校,也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选学《十三经》中的某一部分经典原著。

2.着力打造特色校园文化职业院校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可通过开展感恩教育、忠孝教育、礼仪教育、嘉言懿行活动等,落实儒家文化教育内容;也可通过建设儒家名人名言路、儒家名人文化墙、儒家文化长廊、儒家名人雕塑等载体,进行儒家文化的熏陶;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社团、板报、漫画、主题班会宣传儒家文化,以及举办儒家文化讲座、诗歌朗诵会、相声小品、文艺演出比赛等形式,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3.建立“四位一体”的育人机制要坚持科学教育发展观,按照“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要求,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理念,大胆创新育人机制,努力构建学校、家庭、企业、社区“四位一体”的育人新机制。学校除落实相应的儒家文化教育内容外,应将文明礼仪列入学生的操行考核中;学生家长要以身作则,对学生进行家庭美德的教育;企业可开展文明职工评选活动,树立道德标兵;社区也可开展评选五好家庭、好儿媳、好邻居、明星之家等活动,弘扬儒家文化。

4.广泛开展儒家文化研究学校要依托自身的专业优势和智力优势,重视科学研究工作,深入开展儒家文化方面的课题研究。有条件的职业院校,也可以成立儒家文化学会、协会、研究会、研究所等学术组织和机构,配备一定的专兼职研究人员,落实足够的研究经费,开展儒家文化的专题和专项研究。

5.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大环境要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正确方向,促进多元文化融合,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通过优秀影视作品、书籍、报刊、数字媒体、公益广告等文化产品,宣传和弘扬儒家文化;依法开展打假活动,保护诚实合法经营,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坚持反腐的高压态势,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通过立法,鼓励年轻人常回家看看、把父母接到身边等一些列活动,都可以创造良好的社会大环境,以利于儒家文化的发扬光大。

职业院校范文4

关键词:职业院校教师;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认同感;挫败感;成就感

一、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认同感的重要性

职业认同感是指个人对从事的职业进行综合评价后所得到的一种心理感受。作为一种特定的心理感受,受到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对从事职业价值的主观评定标准,一是职业所在的社会环境。职业认同感伴随着个人的整个职业生涯,对工作起到重要的作用。

1.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职业认同感对职业院校教师所取得的成就起到决定性作用。在职业院校中,各种不利因素在挑战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教师需要不断克服各种不利因素,才能在职业教育中有所建树。当教师拥有强烈的职业认同感时,才会矢志不移地向理想目标前进,过程中的困难也都会被一一化解。反之,如果教师对工作感到乏味甚至厌恶,则很难唤起内心的工作热情,在工作中也会被各种困难打倒,从而制约自身发展。

2.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对学生与社会的重要性

职业院校教师因为其教育对象层次和所处教育阶段的特殊性,其职业认同感显得更为重要。职业教育的对象较其他高校学生层次相对较低,且为技能加文凭教育,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要依靠在学校学到的一技之长到社会上谋求生存的一席之地,社会则寄希望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填补当前社会缺乏高技能专业性人才的短板。职业院校教师只有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不负社会和学生的众望,而付出努力的背后要靠教师对职业的高度认同感来支撑。

二、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认同感的现状及其成因

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认同程度较其他教育阶段教师普遍偏低,且近年来有逐渐走低的趋势。在社会就业压力逐渐加大的今天,职业院校学生的社会认可度面临重大考验,探讨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认同感现状的成因显得很有必要。

1.职业院校生生源层次偏低

职业院校教师是个特殊的群体,其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和大、中、小学教师相比均存在明显差异。我国目前的职业院校招生放在普通高等院校之后,由于近年来生源大幅减少,普通高校为完成招生计划而大幅降低录取门槛,迫使职业院校降低录取线,致使职业院校学生生源质量在整体生源中处于最低层。这给职业院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2.社会期望值太高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是社会对教师的普遍认识。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是形象上为人师表,能力上德才兼备。职业教育属于技能加文凭教育,从文凭而言,专科文凭在社会上不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和普通大学本科相比处于下风,这就决定了技能将是他们能够与大学生竞争的唯一手段。学生技能的高低往往会归咎于学校教师能力的高低,因为人们常认为“名师出高徒”。这就要求职校教师不但要达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基本标准,还要加强钻研技能,研究教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这些都需要职业院校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由于职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较低,教育目标往往难以实现,致使教师产生挫败感,进一步降低自我职业认同。

3.主流社会价值观对职业院校教师自我认同的影响

当今社会价值观被一层“雾霾”笼罩,那便是以金钱作为衡量个人社会价值的标准,以“金色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一切向钱看”取代了“一切向前看”,“有钱途”取代了“有前途”等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职业院校教师和其他教师一样,薪酬有着严格的国家和地方标准,且较其他职业相对偏低。周围人的金钱价值观给职业院校教师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三、提升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认同感的途径

提升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认同感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

1.学校加强制度建设

完整的制度是维护学校各项工作正常进行的保障。职业院校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尤其需要完善考核制度。从培养学生技能、品德和各种教学成果等方面综合考查教师的绩效,从而全面、客观、公正地对教师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晋升、轮岗、职称评定的依据。

2.学校和社会加强人文关怀

学校应把教师看作大家庭的成员,考虑到教师的需求,采取各种措施让教师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一方面,学校应进一步加强民主,让教师体会到自己作为学校的主人,积极融入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去。另一方面,学校的管理人员,要进一步加强对教师的关爱,摆正服务态度,主动为教师服务,真正为教师排忧解压。

社会上的各级组织需加强对职业院校教师的人文关怀,实事求是认可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并多做宣传,以降低教师的社会压力。

3.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职教理念

树立正确的职教理念,首先需要职教老师认清职业教育的意义。其次,树立正确的职教理念需要抵制各方面的负面影响,全身心投入工作。再次是积极乐观的职业态度,本着教书育人的教育理念,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

参考文献:

[1]李纯丽,杨丽丽.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与干预[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12):75-77.

[2]康勇军,屈正良.职业院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研究[J].

职教论坛,2011(03):62-66.

职业院校范文5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随之人才需求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对从业者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也愈来愈高,为了适应这一发展,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高等职业院校数、在校生数和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其规模己占普通高等教育的一半左右。到2010年,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但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一片繁荣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可回避的矛盾和问题,其中学生就业工作的新问题和新形式不断出现。那么即将面临毕业、就业的在校高职大学生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发挥自身的优势;如何找准自己的“切入点”,不妄自菲薄,自觉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高职院校当前应重视的问题。为了解决好这些问题,有必要认真审视、认识职业指导,高职院校应加强职业指导教育,使学生充分了解社会现状、科学规划自己的人生和职业生涯,以适应就业竞争的挑战。

一、目前高等职业院校职业指导现状

“没有科学的理论,就没有科学的实践。”这是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它揭示了一条真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理论是行动的先导。职业指导工作要有新的发展,理论突破是关键,只有深入理论研究才能提高实践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欧洲发达国家职业指导的发展都有其理论支撑,在学校职业指导工作中广泛应用的是特性―因素论和职业发展理论。对于我国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而言,同样要重视理论研究,由于各国国情和教育情况的不同,特别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并不成熟的情况下,教育科研部门、劳动人事部门和学校要密切配合积极学习和研究其他各国的理论与模式,汲取精华,构建适合我国国情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特点的职业指导理论,从实际出发推动高等职业院校职业指导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随之人才需求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政府和社会己经认识到高职教育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对职业指导却没有放到应有的重要地位,对职业指导的正确认识是有效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前提。职业指导具有很强的社会性,是一项有利于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公益事业,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顺利和有效的开展离不开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和支持。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比较晚,加之人们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学校为了生存与发展,目前非常重视招生工作。近几年国家和社会对就业问题比较关注,学校应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角度认识职业指导工作在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把它作为学校一项长期重要的工作来抓,把职业指导工作列入学校的工作计划,放在与招生和教育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并从学校实际出发积极组织落实,为保证其在整个教育过程和各个领域的顺利开展,必须设立集教育、管理、指导、服务于一体的有效的职业指导机构,职业指导工作必须由一名校长专门负责,明确其管理职责,职业指导机构应设立不同科室,明确工作职责,设置职业指导教研室、职业指导管理科、信息科、市场科等部门并由综合科负责统筹工作。

二、高等职业院校职业指导的发展对策

教育部《关干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及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教学[200218号)文件指出:“要尽快提高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把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摆到整个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努力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加大就业指导和服务力度,按照制度化、专业化、全程化、信息化的要求,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要调集精兵强将,充实就业指导队伍,促进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实现专业化和职业化。”由此可以看出建设一支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职业指导人员队伍是高校做好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环节,拥有高素质的职业指导人员是开展高水平的职业指导工作的人才保障。大力实施校企合作政策是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利举措。高等职业学院的就业率一直处于稳中有升的状态,究其原因,多年来,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单位多方面合作,实施企业办学,从当地经济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趋势出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制定定向人才培养计划,成功实现学院与企业的互利共赢。

因此相关部门应根据当前国家方针政策和教委统一部署,从当地发展现状出发,积极鼓励、督促企业与学校合作,制定相关扶植政策和制度,合理构建校企合作发展模式。一方面让职业指导教师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实际工作情境;另一方面职业指导教师在企业环境中的锻炼,令其职业指导相关理论知识与职业指导工作实践经验高度融合,个人素养全面提升,从而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质量显著提高,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全面提高。

职业院校范文6

摘要:招生是每所正常运行的学校的工作环节以及生存的必要保障。由于计划生育调控等诸多因素,从初中到高中的生源都在逐年下降,在尽可能满足高中、大学生源的情况下,职业院校招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于是,在职业院校招生过程中就出现了地方保护、系统内保护等不平等的现象,各职业院校在招生过程中也出现了相互诋毁、攻击等一些社会不和谐现象,给职业院校的招生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困难。本文在分析职业院校招生存在的普遍问题的同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职业院校招生现象

职业院校招生受到计划生育调控政策、高校扩招、盲目建设等因素的影响,招生工作面临巨大的压力和困难。职业院校要生存、要发展,除了要有具备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和过硬技能技术的专业化师资队伍外,还必须逐年稳定一定的生源。笔者将目前我国职业院校招生的现象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给在职员工分配招生名额和任务

任何一所规范的学校几乎都有专职的招生部门开展招生工作。因此,笔者认为学校给所有的在职员工分配招生名额和任务的做法值得商榷。当然,教职员工作为学校的一员,对学校的招生工作应大力支持,并积极主动协助招生部门进行招生宣传,这些都在情理之中,毕竟学校招不来学生,教师就失去了工作的意义。但是,在招生工作中向在职员工下达硬性招生指标,笔者认为是不太合理的。首先,在招生过程中缺乏公平、公正的环境。对于学校领导来说,他们有一定的人脉资源,完成分配的指标任务不成问题;对于中层干部而言,他们有几人到几十人不等的部下可以发挥作用,完成分配的指标任务应该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对于家在学校周边或者有亲戚在初高中教学的职工,他们可以发动家人或亲戚、朋友等社会资源,共同努力,大概也能勉强完成任务。但是,对于家是外地,家人、亲戚、朋友距离太远,加上不善于交流和沟通的职工来说,每年完成招生指标就成了让他们最头疼的事,从而大大降低了幸福指数,势必影响他们的教学和管理热情,工作质量也会大打折扣。

二、在每年的招生季,职业院校各显神通

在每年的中考、高考季几乎所有的职业院校调课或停课,全员出动,划区域进行地毯式宣传,在每个中考、高考考点门口都会聚集各职业院校的招生宣传蹲点老师,每个考生都会收到无数的招生简章。如果因为招生简章的发放影响到学生考试问题就严重了,中考、高考是人生的重大转折点,如果一些客观因素干扰了学生考试,可想而知对学生和家长的打击有多大。

每当中考、高考分数出来后,各职业院校都会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填报志愿时间等信息,然后抓住一切机会对考生及家长进行游说。考生和家长对这些游说感到厌烦是可以想象的,毕竟此时普通高中和大专院校的录取分数线还没定下来。

普通高中和大专院校的录取分数线出来后,各职业院校都会安排专职人员拨打录取线下学生和家长的电话,学生和家长被游说得晕头转向,不知到底去哪家学校好,录取通知书收到好几份,只好听招生老师天花乱坠地介绍,最后任由孩子随便挑一所学校。

三、存在系统内保护、排外等不平等招生现象

我国职业院校的性质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归属于教育系统,另一类归属于人社系统(即涵盖几乎所有的技工院校)。此外,还有少数院校属于石油系统、煤炭系统、交通系统、粮食系统、建筑系统、化工系统等。不同系统的职业学校开展招生所享受的待遇也不同。例如,几乎所有公办初中和高中都隶属于教育系统,在每年中考、高考结束后,学校都会把学生召集起来,研究填报志愿等相关事宜,而这也是各职业院校进行宣传的好时机,所有的职业院校都会做好充分准备,但是当老师来到所安排的学校时,门口的牌子上清楚地写明非教育类职业院校禁止进校招生宣传。老师向保安说尽了好话,也无济于事。另外,据有些初中、高中学生家长反映,他们的孩子去学校拿考试成绩时,班主任老师直接告诉家长,他们的孩子已经被某教育系统的职业院校录取了,成绩单已经交到该校备案了,现在就可以直接报名上学了。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地方的初中、高中班主任甚至威胁说:“你不上教育系统的这个职业院校,初中(高中)毕业证就不给了。”当然,目前也有一些人社系统的院校为了解决系统排外招生的问题,采取了联合教育系统的职业学校的办法,这不失为一个解决招生过程中恶性竞争的好方法,这样既协调了招生问题,也整合了教学师资,提高了教学设施的利用率,大大地节约了办学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