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实习小护士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实习小护士范文1
关键词:临床护理;护理教学; 注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440-02
护理临床实习是护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关键环节,是整个护理教学工作的关键。带教老师应注重护生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尊重护生的个性,体现“以人为本,教学相长”的理念,使护生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合格的护士。临床护理带教工作直接关系着护生未来的职业生涯,针对这一关键环节,笔者从带教老师的角度,对临床护生带教工作的教学理念、方法以及对带教老师的自身要求等方面进行探讨。
1. 教学理念将“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理念运用于临床护理教学。卡尔?罗杰斯提出了 “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方法,是促进学生自我实现的一种教学策略。临床实习带教工作本身就是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过程,更应引入这种观念。将带教老师置于教学活动的核心地位,对护生进行填鸭式的传统教育已不能适应当前教学的要求,不利于对他们实践能力的培养。将罗杰斯的教育理论与临床护理教学相结合,旨在发挥学生的个人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实践能力,以期提高教学质量与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临床实用型人才。
2. 教学方法
(1)因材施教,发展个性化理念。学生的创新思维往往来自于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了解学生对临床教学策略感兴趣程度,不仅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潜能,而且还能指导带教老师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提高临床教学质量。适当的教学策略能激发和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护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提高对临床专业课学习的兴趣。
(2)重视临床思维能力、沟通能力的培养。在实习过程中,鼓励实习生认真思考,仔细观察病情,提出护理措施,并将理论联系到实际,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做好患者的相关指导工作。例如患者口服配伍药物时,启发学生思考:服用药物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一起服用?不宜和什么一起服用?应该什么时候服药?是饭前还是饭后?通过这种启发式的学习,可以使他们将知识记得更加牢固。而且,掌握必要的理论也可以为患者提供健康指导,和患者有更融洽的关系,更容易取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
(3)规范临床科室的教学管理,提高临床实践的教学质量。各临床科室实习贯穿护生实习的整个过程。各专科护士长指定专科带教老师,根据各科临床特点结合护生实纲,制定出一个详细的专科带教计划。使“教”有的放矢,突出重点;使“学”有目标,积极参与共同完成教学大纲任务。有日安排、周重点、月计划。出科时对护生有出科小结、分析、总结。每日使护生认真完成临床基础护理工作及常见的技术操作;每周为护生举办小讲课或护理查房;每月最后一周举行科室考试,主要内容为专科常见的疾病及护理,并运用护理程序为病人作整体护理。根据护生的成绩,分析护生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改进方法。
(4)转变教师角色,为护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卡尔?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方法,运用于临床教学,强调转变教师角色,创设良好的教学人际关系m。临床中有许多操作机会,在适当的时候,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鼓励护生接待病人,以消除双方的陌生感,使病人在感情上接纳护生,从而接受护生执行操作,减轻护生的心理压力,利于护生的操作实习。对护生的培养目标以及具体做法:
1. 培养目标 通过实习,每个护生都应成为一名专业真正合格的护士,并在脑海中建立了严谨的思维模式,具备应有的沟通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有强烈的法律意识。
2. 临床护生的主要特点及对应的教学方法
(1)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缺乏把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带教老师应抓好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训练,带教前将目标教学具体化,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让护生知道自己的学习要求。以下做法可有效达到教学目的:在实习过程中不能忽视理论授课,做到岗前培训时提纲挈领地让护生大致了解工作和责任,实习期间结合实际操作环节具体讲授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出科前进行评估考核,考核不合格重新安排实习。同时要求护生多观察带教老师的工作过程,并让其启发他们把实际工作与在校学习的理论结合,分析这样做的原因,使其能将具体实践熟记于心,并在实践机会到来时充分发挥所学技能,做到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
(2)责任心不强,缺乏将技能系统化的思维。在实习的过程中随着对临床工作进一步的了解,神秘感、新鲜感逐渐消失,早期所表现出来的强烈责任感与小心严谨的心态有所缺失,易将临床护理工作看得很简单,认为自己可以胜任护理工作,在工作中变得不踏实,出现轻视护理工作的现象。这时应着重培养护生责任感和踏实的工作作风,使他们认识到护理工作的严谨性。带教老师应正确引导护生将学习到的各种护理技能系统化,并用讲、看、提问相结合的方式,使护生巩固学到的知识。“讲”即讲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看”即看护生操作顺序与操作效果;“问”即提问对操作技术的掌握程度及操作要点,使护生对各种技能做到心中有数。
(3)缺乏应有的沟通能力。与临床执业护士相比,护生沟通能力欠佳,在语言组织能力方面存在较多问题。一方面原因是对自身临场回答能力的质疑,表现为不敢主动询问患者情况;另一方面由于护生忽略了患者的情感,某些不当的语言制造了潜在的护患纠纷隐患。针对这种问题,带教老师在临床带教中应注意指导护生注意倾听、观察表情,以此来了解患者的需求及心理状态,使护生具备善解人意的洞察力,以此为基础来和病患进行有效恰当的沟通。沟通时提醒护生表情要亲切、真诚、富有同情心,举手投足间要充分体现对患者的关怀,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取得患者的理解与信任,使患者愿意与其交谈。带教老师经常带护生到病房与患者交谈,同时鼓励护生积极参与。
(4)法律意识淡薄,缺乏防范意识。作为未来护理事业接班人的护生,其所具有的法律知识和安全意识不容乐观[3]。因此,在护理教育中必须有意识地培养护生的法制观念,对其进行医学法律教育。《护士条例》中明确规定护理临床实习的人员应当在执业护士的指导下开展有关的工作。严格按照护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如果脱离执业护士的监督、指导,擅自行事并损害了患者的利益,护生要对自己的行为负法律责任。因此,带教老师应在护生上岗实习前对其进行法律、法规教育,如《护士条例》及《医疗事故处理实施细则》等,讲明护生的法律身份、护士的法律责任、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及患者的权利,以此增强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在带教过程中,通过对临床上一些医疗纠纷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并穿插法律知识培训讲座,用法律观念规范护生行为,更能促进护生理解和明确护理操作中的法律责任,这样既能使患者的健康安全得到保障,又能使护生的行为得到法律的保护。同时还要重点让护生对医疗护理规章制度进行学习,如护理核心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等,使护生进入医院之初即养成照章办事、遵守制度的好习惯。如此才能更好地有效保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防范临床护理纠纷的发生。带教老师的自身修养及对护生的影响方式:
1)隐形护理知识带教老师的教学任务是负责将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给护生,但除此之外,隐形护理知识的传授也是至关重要的,如工作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思维方式、与病人沟通的方法、技巧等。而隐性护理知识往往是护生在实习过程中通过观察带教老师的工作来获取的,所以带教老师一定要在这方面做好模范,通过言传身教来潜移默化影响护生,培养护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逐步形成自己的工作思路与方法。另外,通过临床护理实践,通过护生的亲身感受,护理带教老师将那些非正式的、难以明确表达的技能、技巧、经验、诀窍以及与病人交流沟通的方法传授给护生[4]。
2)医德医风带教老师应成为医德医风的引路人[5]。实习护生刚出校门,从未经历过真正的护理工作,因此,护生的思想作风和医德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带教老师的思想品德。带教老师的言行举止,对护生来说是最实际的示范和教育。在日常实习和交流中,带教老师要逐步引导护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人生观,通过自身事例和周围榜样教育护生,使护生明白护理工作需要无私且耐心的奉献,使他们树立利他精神,在以后的工作中表现出良好的医风医德。
3)赏识教育 赏识带教是一种轻松快乐的带教方式,它可以激发护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产生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感和热爱,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可以有利于密切师生关系[6]。一个幽默风趣、具有独特个性魅力的带教老师,善于营造轻松快乐的实习氛围,这样的带教方式更能使护生深刻地掌握相关护理知识,并一生不忘。赏识带教让护理工作充满了生机,且使带教工作更加高效,带教老师应学会善于肯定学生,用鼓励代替批评,为护生在实习过程中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4)多举措并举,培养实习生与临床的沟通能力我们带教老师首先要采取鼓励式教学方法,在临床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家属面前,减少对学生的批评,多肯定他们的能力和成绩。其次,带教老师可通过建立实习沟通教学小组,当遇到特殊检验与临床沟通案例时,大家一起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带教老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机会进行沟通教学,甚至创造出更多的沟通途径,有意识的给机会让实习生多与临床沟通交流。此外,在检验实习教学中可以采取有别于课堂教学的方式授课,多开展典型案例分析讨论、采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和CBL(Case-Based Learning)等教学方法。总体上,我们实习带教中要培养实习生个体沟通能力,需要着重培养同学们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一是知道说什么,即明确沟通目的,明确所需沟通问题关键所在,与临床对话中要表达确切内容。如果目的不明确,就意味着实习生自己都不知道说什么,自然也不可能让临床医护人员和患者明白,更达不到沟通的目的。二是知道什么时候说,即掌握好沟通时机,把握好沟通的火候。三是知道对谁说,即明确沟通的对象。检验与临床沟通中涉及医师、护士、护工和患者等,实习生要明白沟通和对话的对象是谁,假如你选错了对象,自然不能达到沟通目的。四是知道怎么说,即掌握沟通的方法。要用沟通对象能听得懂的语言,包括文字、语调及肢体语言,尤其是面对护工和患者需要使用科普语言来交流,表述一些医学专业术语。目前,检验科及科室带教老师已经认识到沟通技能培训对于将实习生培养成为合格检验医师的重要性,今后应该多开设一些具有检验特色的沟通技能培训课程,有针对性地提高检验专业实习生与临床有效沟通的能力。
总之,作为一名优秀的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不断总结经验,不拘泥于旧的模式,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临床带教质量。
参考文献
[1] 胡海燕.临床医学教学新理念的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18):2306-2307
[2] 丁敏.护生临床实践中患者不配合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华全科医学,2010,8(1):128-129
[3] 阎英梅,于振超,刑凤梅.实习前护生法律知识现状调查与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76-77
[4] 李翠华,汪秀云,徐琴,等.隐性护理知识在大专生临床护理带教中的运用[J].河北医学,2010,16(1):111-112
实习小护士范文2
医疗护理工作中,护士职业的暴露风险比较大[1],职业损伤中发生率比较高的就是针刺伤,因而对护士群体的健康构成了极大地威胁。由于护士在工作中与针头不间断的接触,或多或少的都会发生点小意外比如针刺伤等。而传染病如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都是通过血液、体液进行传播的,护士在日常工作中若不小被患者用过的针头刺伤,且患者又恰巧存在传染病,所以被针刺伤的护士就会有很大的风险患上传染病。其职业危险性客观存在,因此需要护士在工作中增强防护意识,规范操作,凸显了护理教育对预防针刺伤发生的作用。现在针对护理教育的应用与否进行回顾性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随机选取80名护士,年龄20~35岁,都为女性。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名,实验组给予护理教育,对照组则不给予,对其自2011年1月~2012年1月进行回顾性分析护理教育对预防护士针刺伤的效果。
1.2 方法 在护士入科上岗前,医院组织对其进行护理教育[2],本次研究选用的对象,采用实验组给予护理教育,对照组则不给予,比较两组护士针刺伤发生的几率,来分析护理教育对预防针刺伤发生的效果。护理教育分为岗前操作培训和理论培训,理论培训主要是围绕让护士如何认识针刺伤发生的原因,如何预防针刺伤的发生及其发生后如何采取的合理有效的处理措施等内容进行的。岗前操作培训是通过年资高的护士通过亲身施教,指导护士在工作中如何加强防范意识,认识其危害以及在具体工作中如何预防,使针刺伤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等,具体的操作培训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静脉穿刺前后;② 肌注、皮下注射时;③ 抽吸药液时;④ 采集血液标本时;⑤处理医疗废物尤其是锐器医疗废物时。对照组参加常规的岗前培训[3],未进行系统的岗前护理教育。
2 结果
2.1 对80名护士在回顾性分析的1年中发生针刺伤38人,其中试验组发生10人次(25%),对照组发生28人次(70%)。对照组与实验组针刺伤的发生率之比为14:5,差异显著。
2.2采取 SPSS l9.0软件分析,数据资料对比使用χ2校验,P>0.05,表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注:P
3 讨论
医疗护理人员共同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减少针刺伤的发生[5]。针刺伤的发生率之所以高主要归结于以下几点:①护理操作的基本功不扎实,如抽吸药液、静脉穿刺拔针等;②护理工作中养成了不良的操作习惯;③未系统的进行护理教育,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薄弱;④未端正态度来加强预防针刺伤发生的观念等。护理工作是医院中比较重要的环节,而其风险较高,如何预防针刺伤的发生就成了医护人员研究和关注的焦点之一。通过本次研究表明:进行科学的护理教育,可以有效地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此外,护士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认真的学习理论知识和进行岗前培训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减少他们的职业暴露,最大限度的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
通过护理教育,加深了护士对针刺伤发生的原因,针对发生原因来改善护理操作,还需端正工作态度,按规范进行科学的操作规程,重视自我保护,减少针刺伤的发生,从而得以保护他们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Wang HH, Kristopher F, He GP, et al. A training programme for prevention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bloodborne pathogens: impact on knowledge, behaviour and incidence of needle stick injuries among student nurses in Changsha,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J Adv Nurs, 2009, 41(2): 187-194.
[2] 吴丽军,何仲.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风险与预防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40(5):386-388.
[3] 周丽梅,陈蒙,王军青,等.实习护生面临的护理风险现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12): 1373-1376.
实习小护士范文3
【关键词】 小组合作;护理;临床实习
临床实习是每个护士学生跨入护士行列的必经之途,在临床老师指导下,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训练临床思维,培养自己独立工作能力的过程,更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个过程,将影响着护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对于护理本科生的临床实习,传统“一带一”的带教方法即让学生跟随一位老师共同完成同一岗位的工作,对学生没有工作职责的要求,更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护生的主体意识及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临床沟通、团队协作能力培养,难以适应将来独立工作的要求。针对这一现状,我科于2009 年7 月起对中医学院护理本科生实施小组合作式分阶段临床带教,以探索小组合作式临床实习带教的效果,以指导临床教学。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5 年中医学院护理本科2007~2010 年实习生60 人,其中女生48 名,男生12 名,年龄22~25岁。其中以2007 年1 月~2008 年12 月在我科实习的30 名护生为对照组,采用“一带一” 方式带教,以2009 年1 月~2010 年12 月在我科实习30 名护生为试验组,按实习小组3~4 人为一组,采用“小组合作分阶段”带教。两组扩理学基础理论知识、学习能力、动手能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实习时间4~6 周,对学生实习综合考核成绩、病人对学生的满意度、学生对自身工作能力的满意度以及带教老师对学生工作能力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研究。
分阶段的实习内容为:按每周制定具体的带教实习目标,根椐不同阶段实习的内容和能力培养重点各不相同。①辅助护士阶段1~2 周,教学目标是: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及诊疗计划,负责3~4 张床病人的辅助护工作,学习掌握生活护理、基础护理,熟悉夜班护理工作。②责任护士阶段2~3 周,教学目标是:按护理程序完成所管病人的所有护理工作,加强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相结合的操作训练。③教学护士阶段1~2 周,教学目标是:落实护理教学查房、护理管理查房、专题小讲课。
考核与评价方法:实习生综合技能考核成绩评定:①临床护理能力:综合基础护理技术占20%,专科技术占15%,评定占20%,平时护理程序运用占10%,专科考试成绩占50%,其中基础理论占15%。②护理教学:考核学生临床小讲课的质量,教案占40%。讲课综合评分占60%。③综合技能考试:护理评估占10%,护理病历书写占15%,沟通应变能力占10%,健康教育能力占5%,基础护理技术占35%,专科护理技术占25%,
教学评定:通过问卷调查病人对学生的满意度、学生对自身工作能力的满意度、带教老师对学生的工作能力评价。
对护生综合技能考核成绩采用x±s,x2检验。采用SPSS11.5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t检验。对护生综合技能考核成绩采用x2检验。
3 结果
3.1 实习前后4 个年度试验组与对照组毕业生综合技能考试成绩比较
见表1。
3.2 实习前后4 个年度试验组与对照组毕业生满意度比较
见表2。
4 讨论
传统“一带一”的带教方式局限于一位老师带教一位护生,即让学生跟随一位老师共同完成同一岗位的工作,对学生没有工作职责的要求,学生过度依赖于带教老师,被动“听命”老师的指派,更缺乏与其他工作人员的沟通协作,不能适应未来护士岗位执业的要求。
小组合作式分阶段临床带教,让同一小组的3~4 位护生在专职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各自固定分管3-4位病人,独立完成分管病人的各层次护理工作。此种带教方式强调小组成员对各自分管病人病情和健康需求了解的基础上,能主动为病人提供服务,及时解决病人所需,从而得到病人的信任,同时,可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工作的计划、自觉性和独立性,唤发小组成员的集体智慧与自主参与的意识,激发护生工作责任心、团结协作精神,造就一个信息共享、相互借鉴、随时有同学在场无压力的学习氛围,令学生运用其才智、勤其练习,树立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职业认同和正确的自我价值取向。
5 结论
从实习前后4 个年度试验组与对照组护生综合技能考试成绩比较,试验组普遍成绩高于对照组,P值<0.05 两组成绩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的病人评价、学生的自身评价和带教老师评价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值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小组合作方式下的分阶段临床带教方法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充分发挥实习小组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和集体智慧,激发护生工作责任心、团队协作能力,护生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训练临床思维,培养自己独立工作能力的过程,对分管病人的病情及心理状况较了解,能主动为病人提供服务,及时解决病人的需要,从而得到病人的信任。为下一步独立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小组合作方式下的分阶段临床带教方法优于传统的“一对一”带教。
参考文献
[1] 郎玉玲,等.角色扮演与小组教学在护理学基础实验课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8,23(8):18-20.
[2] 刘冰,王丽芹.在临床护理实习生带教中实施小组学习方法探讨[J].重庆医学,2006,35(21):2009-2010.
[3] 吴洁.合作学习的“形”与“质”[J].教学与管理,2005, 23(5):3-5.
[4] 王思琛,等.分层次护理方式下的分阶段临床实习带教[J].中华护理教育,2008,5(1):25-27.
实习小护士范文4
时间真的很快,转眼间,我在体验中心的实习也要结束了,记得当初被点名到体验中心实习时,心里很是高兴,想想可以轻松两个星期了,可到真正到了那里,我才有些觉得,一切是我想的太简单了,一切似乎也没想像的那么容易。
体检中心,在我映象中是个轻闲的没话说的科室,第一天到这个科室报到时,我再次证实了我的想法,体检中心确实是没多大事。因为这里面的医生大多都是反聘医生,自然年龄都上了一定岁数了,第一天体检的人倒不是很多,我就被安排到二楼给一个做b超的奶奶记录检查结果。此后的日子虽也没我原本一直认为的那样,可忙过后也觉得挺有味的,每天迎接病人,记录结果,这不仅使我内向的性格有了很大改变,使我开朗了很多;也锻炼了我的听力能力。刚开始,我很郁闷:怎么这么烦人,说那么快,而且又不重复,问一哈还挺不耐烦的,烦死了,可慢慢才懂得并不是我想的那样,跟着奶奶也学了不少医学知识!
在体检中心每天下午就是帮忙整理病人的体检报告,这是一个烦琐的事情,可作为一名护士,这对我确实是个考验,耐心是一名护士必备的素质,这恰恰也锻炼了我的耐力,我真的很感谢这里。
眼看在这的实习就将结束了,虽只有两个星期却也是有些不舍的。有了在体检中心练就的耐力和其它种种,我想在这尽剩的两月内我会真正的做到更好的!
实习小护士范文5
【摘要】 目的 探讨分阶段目标教学法在外校实习生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 方法 对24名外校实习生实行分阶段目标教学,根据教学目标设立导师负责制,设立分阶段教学目标,每 阶段进行考核、评价。结果 24名外校实习生考核全部达标,患者对外校实习生的满意度达到96%以上,操作考核平均92.56±2.81分,外校实习生对带教老师的综合满意度达98.5%以上,护士长关心带教工作全院排名第二,教学物品齐全全院排名第二,关心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全院排名第四,护理操作技能、沟通交流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等明显提高。结论 对总体素质参差不齐的外校实习生实行分阶段目标教学管理,能提高其专科素质和综合能力,取得良好的实习效果。
【关键词】 目标教学 外校实习生 带教
护理临床教育作为学生理论与实际转换的一个转折点和联结点[1-2],是护生将基本护理理论与临床护理实践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 是使护生获得专业护士所必需具备的专业技能、态度和行为的重要途径。我区自2005年开始,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的实习护生,实施分阶段目标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实习效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带教经验。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接受外校护生24名,均为女性,实习时间48周,年龄21~23岁,来自全国各大院校。实习一个轮回为九周,实施病区护士长总负责,分辅助护士、初级责任护士、高级责任护士三阶段进行。
1.2 方法
1.2.1能力评估 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前,设立导师负责制,对护生进行专科理论和基础操作能力评估。目前我院的护生来自全国各地不同教学水平的院校,不同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给带教带来一定的难度。为此,我们在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前进行一次能力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各项基础护理操作,内科护理学,肾专科相关理论,免疫抑制剂应用原理,肾组织活检术前、术后患者的护理等进行综合评估。
1.2.2 设立分阶段教学目标 导师根据护生的理论水平和专科操作能力评估情况,设立理论与技能分阶段教学目标与总目标,制定周目标具体实施方法与实习周程表。
1.2.2.1第一、二周:辅助阶段 制定辅助阶段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通过操作示范、临床小课等教学活动,使护生能熟悉、掌握该阶段目标。在此阶段鼓励护生多深入病房,多接触患者,重视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克服重治疗、轻基础护理的观念和现象,利用她们较扎实的理论收集本学科护理的新知识、新技能,更好地为护理工作服务。临床带教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有严谨的科学学风,严格的工作作风和奉献精神,以身作则,以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引导护生尽快进入护士角色。
1.2.2.2第三、四、五周:执行阶段 制定执行阶段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通过教学查房、操作示范、临床小课教学活动,使护生能熟悉、掌握该阶段目标。此阶段加强护生岗位责任感培养,增强护生职业意识和责任意识;教会学生科学、合理、有计划、正确地执行医嘱,懂得分辨工作中的轻、重、缓、急,懂得在抢救危重病患时的积极配合及应急处理,让她们知道每一项护理工作都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效果和目的,并懂得如何有计划有条理地安排繁忙而琐碎的护理工作;指导护生从细微之处着手,一招一式练操作、一点一滴抓养成,严防差错事故发生,把好带教质量关。
1.2.2.3第六、七、八、九周:责任阶段 制定责任阶段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 通过教学查房、操作示范、临床小课教学活动,使护生能熟悉、掌握该阶段目标。此阶段重视护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按整体护理要求学生,从学生负责护理的患者中抽考一例患者,以提高学生运用护理程序护理患者的能力,教师根据学生个体水平逐步示范和学生练习,学生在有实际操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操作程序,熟练操作步骤。
1.2.3带教老师的选定 根据不同层次护生的教学要求,选择不同职称、学历的护理人员进行临床教学。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扎实的理论知识和高度的责任心 。带教教师扮演着既是护士又是教师的双重角色。护士不但肩负着导师的专职,同时有着自身的职责,所以,应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带教老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引导护生从思想上重视热爱护理专业,珍惜患者的身体及生命,让她们知道护理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效果和目的。同时指导护生对每一项护理内容都能做到及时、准确,不仅可以为医生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数据,又把自己所学的理论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1.2.4阶段考核、评估、小结与反馈 护生每完成一个实习阶段,由导师负责对护生操作进行考核与评估,阶段小结与反馈,对存在问题进行总结,指导护生在下一阶段进行改进。
2 结果
24名外校实习生考核全部达标,患者对外校实习生的满意度达到96%以上,操作考核平均92.56±2.81分,外校实习生对带教老师的综合满意度达98.5%以上,护士长关心带教工作全院排名第二,教学物品齐全全院排名第二,关心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全院排名第四,护理操作技能、沟通交流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等明显提高。
3 讨论
3.1目标管理就是在组织内管理人员与下属在具体和特定的目标上达成协议并写成书面文件,定期以共同指定的目标为依据来检查和评价目标达到情况的一种管理方法[3]。我区针对实习生来自全国各地不同教学水平的院校,根据实习生的实际情况设立分阶段目标进行管理,按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带教,确保学习质量,为临床输送高质量、高水平的护理人才。
3.2 实习生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给带教带来一定的难度。带教老师要多关心实习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及时了解实习生的学习动态和计划的完成情况,实行人性化管理,及时收集实习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修正带教计划,保证带教计划的落实,不断提高带教质量。
4 小结
临床带教是培养素质型、多向型、创新型护理人才的关键阶段[4]。我区的临床带教方法受到实习护生的喜爱和好评,患者对外校实习生的满意度达到96%以上,操作考核平均92.56±2.81分,外校实习生对带教老师的综合满意度达98.5%以上,护士长关心带教工作全院排名第二,教学物品齐全全院排名第二,关心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全院排名第四。对总体素质参差不齐的外校实习生实行分阶段目标教学管理,能提高其专科素质和综合能力,取得良好的实习效果。
参 考 文 献
[1]mcglothin w.j.patterns of professional nursing education. new york. g. p. putnam’s sons,1960.
[2]howkins e.j.ewens a. how students experience professional socializ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adies,1999,35(1):41-49.
实习小护士范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接受手术室治疗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35±11.2);观察组男16例,女24例;年龄在26~74岁,平均年龄(33±13.4)岁。我院收治患者其中接受创伤骨科患者25例,接受普通外科手术患者32例,接受产科手术患者2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于对照组的患者进行一般常规护理,对观察组的患者建立一个优质的护理体系,在各个方面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认真考虑患者的每一个细节,具体的措施如下
1.2.1心理护理
在患者刚入院期间在心里存在许多的不适应,很多患者在于自身疾病也并不是非常的了解,同时对于陌生的医院环境在心里上产生一种排斥,恐惧的心情。护理人员应该认真的了解每一位患者的担心和焦虑,积极的帮助患者熟悉医院的整体环境,给患者分析病情并将治疗的详细流程和患者交流。在术前排除患者的心理负担,取得患者的信任,能够坦然无忧的接受治疗。
1.2.2术中护理
在手术中护理人员需要保持手术环境干净整洁,同时和患者进行主动交流,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担忧,在手术中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对于患者在手术中出现的不良情绪和反应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安抚,同时对术中出现的恶性呕吐等症状做出合理解释,消除患者的疑虑,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护理人员应控制手术室温度符合患者体质,做好手术中各项辅助工作,及时用言语鼓励患者并告知患者如何应对不良反应。
1.2.3术后护理
在手术后针对每一位患者手术部位的情况,护理人员应该积极的从主治医生那里了解情况,认真管理阅读谨记患者的详细资料,对患者的躺卧姿势严格按照医生的嘱托调整。帮助患者进行肢体的活动,详细记录每个阶段患者患处躯体的反应。辅导患者进行身体的复建运动,时刻注意不良反应并汇报给主治医师。
1.2.4患者的饮食护理
患者手术后身体各方面机能比较脆弱,术后待患者有所缓和后可帮助患者简单吃一些流食,温度要适宜,营养要丰富。手术中患者自身的水分流失较多,应多补充水分。在后期进食上应当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切忌辛辣刺激的东西。同时在治疗期间禁止患者饮酒抽烟不良嗜好,以免加重病情,同时嘱咐家属针对患者的不良反应一些基本对策。
1.3效果评价标准
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后调查对比,两组患者对不同护理的满意程度可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在为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过程中,首先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能够与患者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在初次接待患者入院时,要能够面对微笑,给患者及其家属以亲切感,在协助患者办理完成住院手续之后,为患者整理好床单,并护送患者至病房当中妥善安置。之后要主动的为患者介绍入院告知、主管护士、病区护士长、呼叫铃使用方法、病区环境、管理规定等一些内容。并要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诉症状、心理状况、自理能力等基本情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若患者是急诊入院,需要及时为患者准备吸氧装置、心电监护仪等设备,强化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以便于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并在实际开展护理工作中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支持,以便于有效的缓解其不良心理情绪,并要在开展手术之前做好患者的术前指导工作。从整个优质护理过程来总结:细致,耐心,专业,有责任心,极大的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在本文中就优质护理对手术室治疗患者的效果进行分析,优质护理的患者满意度远高于没有得到优质护理的患者。由此可以看出优质护理对患者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马秀娟 梁进才 黄生斌 单位:湟中县第一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吕晓菲.优质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监护,2015,8(1):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