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爱情诗词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典爱情诗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典爱情诗词

经典爱情诗词范文1

一菲:“呵,原谅他是上帝的事儿,我的任务是送他去见上帝!”

子乔:“咱们五五分。”

美佳:“等一下,先说好,谁是五?”

叔叔:“谁打的110啊?”

关谷:“是我叫的外卖。”

展博:“我要藏宝图,你给我张地图,啊?这还是张世界地图。”

心理医生:“又是个戴绿帽子的,看来你们那绿化不错!”

交通台主持:“一辆宝马车速280迈向你处开来,后面跟着一辆奔驰在飙车,慢着,后面还跟着一辆拖拉机,拖拉机更牛,还打着左变道灯,它想超车!”

听众:“我吃烧饼吃出啤酒盖儿,吃馄饨吃出樟脑丸,打苍蝇手拍在钉子上,去青松观烧香,手机掉到功德箱里拿不出来了。”

子乔:“我的忧郁历史要从8岁开始说起:那时候,天还是蓝的,水也是绿的,鸡鸭是没有禽流感的,猪肉是可以放心吃的,那时候照相是需要穿衣服的,欠债是需要还钱的,丈母娘嫁闺女是不图你房子的,孩子的爸爸也是明确的。”

电台主持:“刚刚一位听众打电话来要对他女朋友说――对不起,去年南极之旅把你妈妈弄丢了,希望你能原谅我。并为她点播一首孙楠的《你快回来》。”

都想抓住青春的尾巴,可惜青春是只壁虎。

没人牵手,我就揣兜。

你走你的过街天桥,我过我的地下通道。

我的兴趣爱好可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静态就是睡觉,动态就是翻身……

所谓美女,大都是化妆品的奴隶。

姐不是蒙娜丽莎,不会对每个人都微笑。

哥吸烟是因为它伤肺不伤心!

没了寂寞,谁陪我。

你信不信我一巴掌把你拍墙上,抠都抠不下来!

你要是鲜花,以后牛都不敢拉屎了。

挣票子,买房子,泡妹子,这才是真汉子。

被门夹过的核桃还能补脑吗?

你现在在大学流的汗水和泪水,都是你当时选专业时脑子进的水!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what's you QQ?

下次结婚一定叫你。

我喜欢他,但那都是过去时,生活是未来时。

我需要一架专业的僚机。

中华武器那么多你不学偏学剑。上剑不学学下剑,铁剑不学学银剑,终于学得人剑合一,成了剑人。

有个患者幻想自己是小燕子,经常给我送燕窝。后来我才知道他是对我吐口水。

我是刀子嘴,斧子心!

生活就是《新闻联播》,不是换台就逃避得了。

紫禁城移动友情提示,您拨打的用户已经穿越,漫游穿越任务尚未开通,请你不要再打来了!

一切不以分手为目的的吵架,都是在秀恩爱。

要么功课做在事前,要么小抄带在身边。

现在你的眼神很像梁朝伟,眉宇间有点金城武的味道,拿啤酒的动作,乍一看像吴镇宇。就是脸长得像曾志伟。

自恋加脑残,等于自残。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羊癫疯不如人来疯。

一朝被电击,十年怕网线。

青菜里面有青虫,粉丝里面有铁丝。

行行出“二货”。

你有什么身份,你顶多有张身份证。

打人不提倡,打脸伤自尊。

吵架是不好的,我们决斗吧。

世间的喧闹都是浮云,书中的宁静才是永恒的。

经典爱情诗词范文2

潍坊自古便是文学的沃土,在如此文学热土的浸中,潍坊自有成百成千的文学爱好者,借以自身对生命的感悟与对文学的理解,或生花妙笔,或倾情相吐,抒己之情,扬己之志。因此,朱建霞写诗,写散文,我并不觉得奇怪。但我惊异的是,2005年举办的“纪念臧克家百年诞辰全国诗词大赛”上,朱建霞创作的诗歌《午夜,看一场爱情》,作为参赛的爱情诗不仅获得了高评委扬金亭、董培伦、田永昌、丁国成、袁忠岳等著名诗人、诗评家的赏识和肯定,却还成为了惟一一首获得三等奖以内高奖的爱情诗。于是,我不得不对朱建霞刮目相看。

今春,潍坊风筝广场征集有关全国写风筝的诗作,朱建霞创作的《咏风筝》:“弱体不惧难/生平志气高/破风展英姿/豪情写碧霄。”不仅入选,而且还被勒石镌刻在了白浪河咏筝长廊上,永久性向游人展示。今上半年,《上海诗人报》还专版配有诗评重点推介了她的诗作;国内的《新国风》、《诗歌月刊》、《星星》、《当代小说・新诗文网络专刊》、《中国华夏诗人报》等多家有影响的诗刊,还相继发表了她创作的新诗近40余首。成为潍坊文学界一道亮丽的风景。

坦率地说,此前因为工作的关系,我也曾接触过一些当地或是外地一些女诗人的诗作,写生活感受的有,写爱情的也有,但所读诗作,不是流于平庸肤浅或无病吟呻,就是缺少诗情诗韵的意象思维与诗质的厚重,总感到诗作者有自赏高深,断章取义之嫌,而少了思想深度的渗透。因而,一些诗自然就酸气十足,令人难解其意。但朱建霞的《午夜,看一场爱情》却不是上述类型的。她是以自身生命中对爱情的感悟与理解,而充满着激情的写作。是构架在隐喻、意象、思辨、灵悟的体验中得来的。诗中记载着爱情生命中的记忆与美好,但也镌刻着爱情中的酸甜与苦辣――爱情的甜蜜,爱情的无奈,爱情的短暂,仿佛只能作为一种美好的记忆留在相爱者的心灵底处,成为诗人倾诉不完的永恒命题。

朱建霞诗作所捕捉的,恰恰是这一人类爱情史中所充满着的“甜蜜”、“无奈”、“短暂”的永恒命题。我们不妨读读她这首获奖的诗作,或许就可由其一而知全貌。“在午夜,我反复写下一个人的名字/写下因爱情改变的一切/彼此的温暖,就在眼前”于是,记忆的闸门由此而打开,泻洪的笔墨便有了美的回忆“最初的困惑和迷茫已经过去/我们是否还在怀疑自己的内心/一朵昙花的存在/即使流动的暗香/招不来一只沉睡的蜜蜂/或者蝴蝶”甜蜜的隐喻过后,自然多了些许诗质与意象中的酸甜苦辣的无奈“可窗外的树记住了/一朵花开放的过程/月亮不经意流露着的清辉/你和我之间/一把把的盐,一把把的糖/一把把的风雨,一把把的阳光/忘记了怎样开始/不知道如何结束”由此,转折的诗句便完成了爱情永恒命题的短暂了“这个夜晚/我看见了男人和女人/抑制不住的悲欢和乌鸦的羽翼一样黑暗/看见一场爱情的生命/比一朵昙花的开放还要短暂”――这样通俗易懂而又激情挥就、充满哲思的诗作,不仅行家欣赏,我想一般读者大众自然也不会排斥在喜爱之外的。起码在我看来,她杜绝了酸气于诗行,是用心在写诗,用情在释怀、歌唱、赞美着爱情的。

记得,我在采访著名爱情诗人董培伦先生时,他曾对我说过这样的话:“一个诗人的名字,应该在他的经典诗篇上站立。经典诗篇不倒,名字顶天立地!”我读朱建霞所写的诸多爱情诗篇,似乎已理解了培伦先生这话的分量。如朱建霞归类整理的《玫瑰的花瓣――心情》中的17首诗作,每一首都可以说她写得很用心用情,都如《午夜,看一场爱情》的诗作一样,正在以自身对爱情经典诗作的理解,以生动形象而又丰富的诗之艺术语言,不断完美着自身对爱情诗作高度与诗质的探求,使得自身在诗歌领域的追求与创新留下一段美好的足迹。比如《背叛》、《爱之囚》、《你走了》的美丽感悟,《爱的远行》、《我相信我的存在》中美丽心境的寄托,《在一个相遇的清晨》、《是谁改写了故事的结局》、《心,沉在夜的底层》中的淡淡忧伤与思念,均被朱建霞清新含蓄地奉送到了读者的面前,令人于婉约凄美的语言中感悟着诗人奋发向上的人格魅力与诗品。

读朱建霞的诗,让我感悟最多的莫过于她对语言艺术形象生动的描写,仿佛更为诗质增添了不少的色彩。如朱建霞新近发表的诗作《写在秋天里的诗》,这首长诗第一节开头对爱情的比喻,似乎一下就抓住了读者阅读的:“八月谁在一场秋风中到来/石榴又被谁深情的目光凝视/红着脸伫立在枝头/那些不能言说的羞涩/在一片光芒里娇艳欲滴……”这种细节性的描写与捕捉,所带给读者的意象便是完全可以跳出诗的本身,而令人想起画家笔下那种写意花鸟画所表现出来的酣畅淋漓的意境,把美留于心田。语言的多种尝试不仅是外延的,她也追求内敛和含蓄,如《午后》一诗中其中的句子“我坐在草坪上打着电话/声音轻得能被风吹走/偶尔有一两句话落进草坪/有些草就显得有些慌张/微微颤抖的身子/像一个无意偷听的孩子/被秘密折磨得心神不宁”这段语句艺术夸张又含蓄的描写,好就好在她借喻的是“有些草”有些“慌张”,以“慌张”体现出故事表现的神秘感或者说是“隐私”的内敛――小草都“慌张”了,还不够大胆和形象吗?再如《一个陌生人的电话》一诗,她所写的其中的诗句“我正在穿越一条斑马线/一个陌生的声音突然响在了耳边”“这突如其来的语调/把我像栽一棵树一样栽在了路中央/我把大大小小的车辆栽在了路中央”多么形象而生动?她用的是“栽”,像栽一棵树一样被栽在了路中央,而后又是自己把车辆也“栽”在了路中央。朱建霞诸多诗篇中所隐含的较多的这样生动的语言,无疑为她的诗歌创作与探索,增添了美的力度与厚重,让人读得不可不拍案叫绝。 由此可看,诗意的表现,更该是一门综合修养的艺术与载体。借鉴不同艺术门类的艺术表现语言,这不仅可以丰富诗歌的创作形式与探索的深度,更会潜移默化地闪现出自身诗意追求的亮点。朱建霞无疑为自己新近的诗歌创作尽到了自己的努力。

如果我们回过头来去拜读朱建霞早期的诗作,不仅可以看出她在今天诗歌创作上的跨越,同时也会发现她的诗歌创作的起点开始就是建立在极高的天份上的。她早年的诗歌大多与自身的工作密切相关,因而所创作发表的大多有关纺织女工生活的诗歌,与今天含蓄、婉约的风格相比,大多体现出的是写实主义的。如《织女魂》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巧手弄机杼/ 你的故事/已经流传很久了/我站在马达轰鸣的织机边/想象我是你/该如何,金梭如飞/我巡回如梭/鼓点般的脚步/踏乱瘦瘦的梭影/思想所有的白帽裙/都藏有你的灵魂/红的或蓝的线/如青丝,滑过我的眼前/所有的经与纬等待我/纤指的温柔/在夜与昼的交织中/我最动情的一首歌/只弹奏给你”其诗借以寓言般的故事情节,让生活的真实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张扬出了时代织女的生活画卷。其诗虽属于写实主义的,但它确是激情而就的,是有较高的起点作铺垫的。《纺织女工》一诗,诗的语言也是有张力的:“没有想象,没有浪漫/你短暂的停留/只为更好去整理/一种情绪,然后弹奏/不是钢琴/织机会有比钢琴更生动的语言……”朱建霞早期的这些诗作,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她个人的人生轨迹,同时也看到了她早期的诗歌所关注底层人物命运的轨迹。我所以喜欢这些写纺织女工生活的诗作,皆因为我曾经采访过纺织女工,了解和熟悉她们生活环境的艰辛与无奈。但朱建霞笔下的纺织女工的生活,却带给了我诗意的氛围,那是艺术化了的。我自然较为喜欢。

朱建霞的诗歌创作题材比较广泛,她的诗情来得也快。一物一事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仿佛都会构起她创作的思绪,《清明回乡祭祖》一诗,看似信手粘来,但却令人读得充满思绪与惆怅,其诗的厚重感不言而喻。她这样写道:“分明已经看到了/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支撑我记忆的那棵树”祖人坟前的树都被砍光了,让“诺大的墓地/只留下一个连一个的土疙瘩”于是,我“酒敬过了头磕过了/鲜花静静地在墓前开放/坍塌的感觉 不再尾随我/却陷我于更大的悲哀”悲哀的是什么?我想其诗隐喻的是大环境下,人们的自私与疯狂人性的堕落。朱建霞这首诗不仅仅是体现在坟墓边上的树木被人砍光了,那么,我们的高山峻岭上的树木,大漠中的树木呢?还有多少存在着?“树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消失了/像我们唤不回的亲人/活着是某种情感的标签/消失了/以另一种方式将我们的心装满”朱建霞其诗批判性的展现,让我们装满的大概是苦涩与无奈了!

朱建霞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农村,不到20岁便开始写诗发诗,并由写诗而怀梦进城,做了一名纺织女工。目前已在省市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诗歌、散文300余首(篇 ),作品多被收入各种版本的文集和获奖。

通过读朱建霞的诗,我虽然知道和了解她写诗的时间并不长,但她的人生经历却是丰富多彩的。她的诗歌探索既为自己赢得了成绩,也奠定了她诗歌追求的高起点。让我们从中看到了她的诗路历程与跋涉的艰辛和不易。

经典爱情诗词范文3

【摘要】徐志摩是我国现代新诗发展史上“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艺术性较高,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是西方现代文学思潮与中国古典文学精华的结合体,其诗意境优美,想象丰富,表现手法多样,音律优美和谐,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魅力,为现代新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关键词】徐志摩诗 想象 意境

徐志摩是现代新诗发展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可以说欣赏他的诗歌的人无以计数,徐志摩的每首诗歌都构思巧妙,充分展现了他超俗的想象力和不凡的艺术才华。徐志摩的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他融会了中国古典诗词、散曲、民歌的精华,兼取欧洲浪漫派诗人的风格样式,积极、认真地在现代白话格律诗的原野上耕耘,形成了一种新颖、独特的诗风。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一、意境优美,回味无穷。

徐志摩作诗就十分注意意境,《志摩的诗》中大部诗作,形成他独辟的艺术境界,如《雪花的快乐》,作者把对理想的追求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从而化实景为虚境,创出了一个优美的艺术境界: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徐志摩作品中意境创造的经典之作当属《再别康桥》。康桥(即剑桥)是诗人一生的转折点,是他的理想的摇篮,故地重游,情感非同寻常。“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艳影”,“软泥上的青荇”,“康河的柔波”,“别离的笙箫”,构成诗歌缠绵悱恻的意境。诗人把美丽的景色与诗人的心境融为和谐的一体。康桥的柔波在诗人的心头荡漾,诗人甘心做一条水草飘摇在康河。总有别离的生箫、沉默的夏虫,终要离开,于是他悄悄作别西天的云彩。诗人赋予夏虫、康桥以人的感情,它们也在替诗人忧伤。这就把主观感情和外在景物的融合。诗人不但借景传情,而且达到了“物我交融”的境界。总之,徐志摩将各种因素高度和谐地统一运用,让我们一接触他的诗歌,就陶醉在他创造的意境之中。

二、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

徐志摩是主张艺术的诗的。他深崇闻一多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而尤重音乐美。徐志摩诗歌在音乐美方面的贡献最为突出,影响也最为深远。在理论上他将音乐看作是最为重要的诗美因素。他的作品几乎全部采用当时的口语,就是现在的读者读来也琅琅上口,韵味十足。在这方面,《雪花的快乐》、《沙扬娜拉》和《再别康桥》都堪称经典。其中《沙扬娜拉》、《再别康桥》是音乐美的代表: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这首诗准确地抓住日本侍女在与客人道别时的一瞬,用“温柔”、“娇羞”、“忧愁”等富有感彩的词汇,道出了说不尽的温情,画出了一个侍女动人的形态和神态,特别是最末一句“沙扬娜拉”的款款道出,犹如一幅余音缭绕的娇美图。徐志摩的诗歌形式自由而又都精巧典雅,深得白话新诗的精髓。

三、词藻华丽,想像力丰富。

徐志摩诗歌并不刻意追求词藻的绘画美,但富于想象力,又善于驾驭现代汉语中的各种雅俗语言,因此,在文词的使用上也常常表现出“香艳”或“浓艳”的特点,甚至以丑为美,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刺激,有着西方现代派诗歌的影响。“香艳”如《她是睡着了》:“看呀,美丽!三春的颜色移上了她的香肌。”《罪与罚(二)》:“肉鲜鲜的引诱”,“鲜艳的沉沦”等;“以丑为美”如更接近他的散文风格的《婴儿》:“她那眼,原来像冬夜池潭里反映着的明星,现在吐露着青黄色的凶焰,眼珠像是烧红的炭火,映射出她灵魂最后的奋斗,她的原来朱红的口唇,现在像是炉底的冷灰。”如《半夜深巷琵琶》写得妩媚明丽,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如《雪花的快乐》,以雪花自喻,追求真挚的爱情和美好的理想;如《沙扬娜拉》状写日本女郎贴切传神,既纯清无瑕,又楚楚动人

四、比喻新奇、表现手法多样。

他善用反讽、比喻、象征等手法, 在他大量的四行一节的抒情诗中常使用重叠、反复、排比、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从而使其诗歌达到情景交融、情趣横生、意境深邃的审美境界,大大提高了诗歌的美感和表现力,强化了诗歌的表达效果。

他写了许多爱情诗,由于注意表现手法的变幻,而毫无雷同之感。意象的选择贴切而独具匠心,如《雪花的快乐》中的雪花,《婴儿》用一个行将临盆的产妇对腹中婴儿的企望,象征作者对资产阶级共和理想的向往,不落俗套。

经典爱情诗词范文4

体验法主要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古代文学的授课过程中,有时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可以设置一种环境让学生去体验作品的美感或作者的感情。这样在特定情境下可以更好地收到学习知识的效果。比如讲解柳永的《雨霖铃》时,可先让学生进行想象:一个秋天的傍晚,凉凉的秋雨刚刚停歇,一对深爱的情人在帐篷旁边话别,水中的小船,岸边的杨柳,天上的残月,带着寒意的秋风,二人泪眼婆娑,互相凝视,茫茫未卜的前程,后会也许无期的岁月,缠绵悱恻的情感纠葛,一切的一切都交融在此时的画面中。教师可以把这一番场景进行描述,学生可以闭上眼睛去想象,甚至于还可以把这种离别延伸到学生自己身上,比如上大学前如何与自己的父母告别,如何与自己的同学告别,等等。在这样的类似场景下,学生的情感自然地就融入到词中了,也就理解何谓离别了。体验法的运用可以最大限度地使学生体会到作家的创作思想,作品的情感表达。

二、比较法

知识是融汇贯通的。所以在讲授古代文学作家作品的时候,教师应该把相关文学知识串联起来讲解。比如在讲解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就可以将此词与北宋前期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进行联系比较,通过比较可以使学生了解咏史怀古题材的词在写作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而王安石和苏轼又在思想上有什么差异之处。在讲解宋词化用前人诗句这种写作手法时,可以比较的内容就更多了。比如讲解欧阳修时,既可以将他的《踏莎行•候馆梅残》与李煜的《虞美人》比较,可以看出“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很明显是从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演化而来。而欧词《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与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有异曲同工之妙,事实上李清照自己也表达过最爱欧词的“庭院深深深几许”这一句。所以在古代文学的课堂上,教师很有必要对知识进行串联比较,通过作家作品的对比,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能够不忘已学的知识,又可以让学生温故知新,学习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可以说一举两得。

三、诵读法

诵读法是学习古代文学课程的最经典的方法,在教学中可以说是占有一席之地。目前很多学生在朗读古诗词时存在很大的问题。比如朗读不流畅,甚至于连断句都不能断准确,更有甚者连诗词的情感都不能把握准确。所以我们教师在课堂中更应该拿出一定的时间来培养学生朗读诗词的习惯和能力。俗话说“书读千遍,其义自现”,那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在有声朗读中可以使学生对其产生最直接的审美体验和最丰富的想象空间。比如在讲授李白的诗歌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情绪去朗读。李白诗歌中情感非常丰沛,喜怒哀乐在不同诗歌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如《将进酒》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人情感的跌宕起伏:由悲伤到欢乐,再由激愤到狂放。这种情感的表达如果仅仅通过教师的讲授还不足以让学生体会深刻,只有加上学生自己的朗读才能真切地体会到李白那韶光易逝的悲伤,怀才不遇的激愤,恃才傲物的狂放,继而深刻地领悟到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所以古代诗词的情感品味通过朗读这种方法能够更好的使学生得以体会。

四、讨论法

经典爱情诗词范文5

文化、爱情主题的延展性和非物质文化的保护,结合艺术、技术手法营造特色鲜明的爱情主题景观。最后分析得出寒窑遗址公园景观文化的特色。

关键词:景观;文化;爱情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传承历史、延续文明、拓展未来的内在动力和宝贵遗产。西安是世界公认的四大文明古都之一、中华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世界历史名城”。如何保护和发扬历史,传承和发展文化,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如何使得宝贵的历史景点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使公园景观更好的服务社会,改良当地文化氛围,让传统文化、人文历史再放异彩,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下面以西安曲江寒窑遗址公园为例,展开论述。

1 寒窑遗址公园背景分析

1.1 地理条件

西安是西部经济中心城市之一。辖区4县9区,总面积9983km2,总人口725万。寒窑遗址位于城南曲江新区,占地4.6hm2。天然的黄土沟谷将寒窑遗址公园划分为三大区域。沟谷地貌是西安市周边难得的景观资源,寒窑旧址、窑洞、黄土崖壁等是其独特的建筑形式及地形地貌。

1.2 历史条件

寒窑故事发生在唐朝,相传王宝钏守候夫君就居此处,“寒窑”,有生活上无依无靠的物质之寒和苦等无期的思夫之寒。现存寒窑遗址修建于清后期,1934年由爱国将领杨虎城之母捐资修葺,1984年地乡政府修建后对外开放营业。

传说后唐宰相王允的三姑娘王宝钏,为了追求爱情不顾世俗观念,被逐出家门。婚后薛平贵赴西凉参战。王宝钏拒绝母亲的资助只身居住在五典坡窑洞内,靠挖野菜孤苦度过了18年,等待丈夫得胜归来。王宝钏故事体现了中国传统爱情观,是华人圈内广泛传播的民族文化品牌,具有大量的文化载体——戏剧、影视、书籍等。秦腔《五典坡》久演不衰,戏曲电影《寒窑记》吸纳了电影的数字技术与交响乐的大气磅礴,使古老的剧目焕然一新。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中国爱情观蕴藏着固有文化的舍生取义、义无反顾和姻缘前定,将持续视为首要,平淡的忠诚不渝是夫妻间的更高境界。在这样爱情观、婚恋观的影响下,创作出很多爱情的成语、诗词、故事、戏曲和文学作品,他们是中华文明瑰丽的知识宝库。寒窑故事及其文化是寒窑遗址公园的文化背景,也是其文化源脉。

2 曲江寒窑规划的总体指导思想

改建以遗址保护为核心,结合历史文脉和特殊的沟谷地形,以真爱体验为主题,紧扣人文特色和情感脉搏,以幸福产业为主要方向,为婚恋男女提供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体验活动及配套服务,从而弘扬社会正气,传颂爱情的忠贞不渝。将其打造成为集遗址保护、旅游开发、文化产业建设为一体的中国第一个体验式爱情主题公园。

3 窑遗址公园景点分析

新改建的寒窑遗址公园将成为定情婚礼纪念的圣地,园区以各种形式全方位展示中国传统爱情文化,经典爱情故事。园区可分为:遗址区、婚庆区和休闲娱乐区。

3.1 寒窑遗址区

满足旅游观光、体验历史民俗文化等需求。位于曲江池东南鸿固塬鸿沟坡岸,此处是秦汉时代宜春苑,山林悄静,悠美自然,主要景点有:寒窑遗址、鹊桥、海枯石烂、寒窑故事馆、寒窑遗存窑洞、廊桥、思夫亭、三姐泉、贞烈殿、柳林寺和妖马洞、土遗址保护现场等。其中寒窑遗址、思夫亭、三姐泉、贞烈殿、柳林寺、妖马洞、寒窑遗存窑洞等在原有景点的基础上进行了修复和维护,既保留了原有景点的持续性,又有一定程度的创新。如寒窑遗址,保留要洞外宝钏菜园及织布、耕种、研磨等生活、生产用具。保留王宝钏当年生活起居的“茹苦洞”,洞内重要的设施就是一个土炕,室内光线幽暗,采光就靠炕对面一尺见方的小窗,炕下有2㎡大小的空间。窑洞底层增加了根据《五典坡》的剧情演绎来的“别窑”“探窑”,内塑王宝钏斟酒别夫和王母探女的塑像。还增设了采用幻影成像技术和传统绘画艺术制作的王宝钏生活场景室,画面中可以感受到王宝钏的刚毅、忠贞和勤劳。再如,柳林寺的文昌阁外每天都有情景剧抛绣球表演,外挑的廊檐常作为表演时的彩楼来使用。三姐泉边游客可以体验古时辘轳取水的生活场景,如有兴致还可感受用三姐泉井水冲泡的别具风味唐茶,观摩唐茶制作的过程,感受古风古韵,梦回大唐。

海枯石烂以我国传统叠山造景手法而造就园林艺术景观。成语“海枯石烂”出自我国宋朝王奕《法曲献仙音·和朱静翁青溪词》:“老我重来,海干石烂,那复断碑残础。”景区内叠石堆山,层恋起伏,上镌刻着中国文化中歌颂爱情的经典名句,通过古人诗词渲染我国劳动人民人们坚贞不渝、情比金坚的爱情的观念,诠释中国的爱情文化。

“寒窑·故事”展示馆占地面积972m2,采用现代影像艺术的手法,幻影成像展示王宝钏与薛平贵爱情故事,通过艺术的展现手法,融现代影像技术、网络技术和声光电等高端技术于一体,向游客多角度、全方位展现了薛王二人相遇、相知、彩楼抛绣球、战场立功、婚后别离、幸福相聚等场景。游客可以通过不同的场景模拟和现代技术体验王宝钏的爱情故事。

新建的廊桥连接着园区南北,其造型结合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回廊和三孔桥的形态,象彩虹,象门洞,象回廊,确保了物质上的衔接和视觉上的通透。真可谓是“美景壮新区,喜虹桥绘彩,奇洞通幽,颇显恢宏气象;熏风辉胜地,看玉柱凝光,长廊映日,堪夸时世繁华。”高大的廊桥不仅是对爱情主题的诠释,更彰显了曲江新区在文化产业建设、城市内涵丰富等方面的积极探索。

园区对沟谷地貌、黄土崖壁进行了保护、加固和展示,游人可以现场参观,感受寒窑遗址原始黄土沟壑的地貌,这种保护和展示既具有文物价值,又具有自然价值。

3.2 婚庆产业区

位于曲江寒窑遗址公园南侧,沟谷以北,可满足更多青年的婚庆需求,在此不仅能感受到中国传统爱情含蓄表达的魅力,同时也能体会到西式浪漫爱情里的张扬与直率。主要景点有:惊世奇缘、玉洁楼、饮马池、欧洲风情教堂、金缘阁酒店、在水一方、许愿池等。

玉洁楼取冰清玉洁之意,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女性美德的较高评价,体现了中国妇女对爱情忠贞不渝,从一而忠的传统道德观念。是为纪念王宝钏而建的明清时期关中地区典型的四柱三间格局的牌楼,牌楼西侧有著名书法家石题写的 “曲江寒窑”的牌匾,东侧有清嘉庆十一年御赐的“玉洁楼”牌匾。饮马池据传是薛平贵西征凯旋后,驾红鬃烈马赶回寒窑与王宝钏团聚,途经此处饮马,故曰饮马池。对玉洁楼和饮马池的保护和维修可以延续人们心目中寒窑形象。

惊世情缘位于公园主入口右侧崖壁上,采用陕西民间艺术剪纸与现代浮雕艺术以醒目的红色塑造的气势雄伟壮观的景观墙。整体长270m,高11m,结合园区爱情文化,景观墙融合古今艺术手法,表现了世界文明史上“伏羲与女娲”、“亚当与夏娃”、“白蛇传”、“海的女儿”、 “罗密欧与朱丽叶”、“牛郎织女”、“灰姑娘”、“牡丹亭”、“西厢记”和“梁山伯与祝英台”等10大爱情故事。

金缘阁酒店前有一座名为“在水一方”的小岛,其上有一株旱柳,犹如一位佳人,伫立水中央历经岁月,生机盎然,好像在暗示岛的主人对自己的爱情期待。许愿池传说会使人愿望实现,带给人们幸福,很多游人都会在此池边掷硬币以求爱情美满,婚姻幸福,家庭和谐。

欧洲风情教堂四周绿草茵茵,风景如画,为相爱的男女提供纯欧式的婚礼服务。 金缘阁酒店是婚庆区的主体建筑,位于欧洲风情教堂旁。用“金玉良缘,一生相伴”来表达对在此举办婚礼情侣的美好祝愿。可举办各类西式婚礼,户外冷餐,沙龙等。店内红色水晶灯组璀璨夺目,唐朝宫廷画和气势恢宏的实木雕刻壁画,使您的古典唐风婚礼更具奢华。

3.3 娱乐区

亦叫寒窑新街,建筑面积2533m2,建筑风格是关中民俗院落式,区域内有古牌楼、照壁等民风淳朴的建筑形式。整个区域分为商业南区和商业北区和戏楼。戏楼是该区域的中心建筑,凸显了以文化为灵魂的核心主题。游客每天可以在此欣赏到丰富多彩的戏曲节目,有时还能观赏到名家大腕表演的经典秦腔剧,凸显秦风、秦韵。其中商业南区以婚庆及相关产业为主, 商业北区以餐饮文化为主。

3.4 主入口

穿过玉洁楼的牌楼,游客一眼就看见一池流水映入眼帘,据说这是薛平贵骑红鬃烈马经此,下马饮水。由于有工作人员不断打捞清理,池水清澈,池中喂养的有黑天鹅和鸳鸯及快乐自由的小红鱼。看到这些自在的水禽,公园的爱情逐渐清晰起来。继续向前就是通透的入口设置。

3.5 次入口

紧靠新开门南路,与壹影婚庆影视基地相连。在新开门南路上,游客即可领会到以王宝钏和薛平贵爱情故事为题材的皮影雕塑。

4 植物景观分析

植物景观不仅能创造优美环境,还能改善我们的生活。按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各种乔、灌花、草等植物,发挥植物在景观中的功能性和观赏性。寒窑主要植物配置有:旱柳、五角枫、白玉兰、七叶树、柿树、钢竹、榆树、国槐、银杏、油松等乔木,红叶李、小叶女贞、连翘、发青等花灌木。在植物景观的营造上,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4.1 适地宜种

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首先就是要了解当地地理、气候、土壤、光照、湿度等情况,再根据植物的常绿、落叶、观叶、观花,以及植物的开花期、绿叶期、颜色、高度等特性,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

4.2 保护原有植物景观

寒窑遗址公园原有不少有特色的植物,他们不仅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历经沧桑而烙上了历史的印记,见证着一个城市的发展。对于这些植物的保留,可以强化景区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在寒窑遗址公园中有很多这样的植物,如:月老金桂、被誉为连理枝的古槐、在水一方小岛上的旱柳等。

4.3 植物与其他景观的结合

植物与天然地形、沟壑、水、窑洞等结合起来,可达到环境与植物的和谐共融。植物景观与灯光、日光、月光、湖面、水面等相结合会形成如诗如画美妙的景色。

4.4 体现爱情主题

西安曲江寒窑遗址公园是我国首个以爱情为主题的全景体验式公园,园区种植有三叶草、薰衣草、荷花、百合、玫瑰、相思树、连理树、枣树、松柏等表达爱情的草、花、树。

5 寒窑遗址公园景观设计特色

爱情是一个永远鲜活的主题,值得每个人一生铭记。“姻缘际会苦难全,相守寒窑佳话传。金桂枝繁红线挂,楼台演绎劝贪钱”,结合寒窑的文化、周边环境及所取得的成绩,基于对西安曲江寒窑遗址公园的分析,我认为其景观文化的特色在于:

5.1 挖掘历史内涵,传承中国文化

寒窑遗址公园景观文化本着修复、展示、体验的原则和修旧如旧的手法,使遗存的三姐泉、思夫亭、贞烈殿、寒窑旧址、妖马洞等景点焕发出新的历史韵味。围绕不同遗址表达的文化内涵,在“民德归厚”戏楼、露天剧场和临时舞台有形式多样的文化表演。另外,园区内的灯光音乐、水体绿化、艺术雕塑、楹联艺术创作等都多角度、全方位、多层次地解读了寒窑文化。

5.2 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陈

寒窑遗址公园的展陈内容包括民间传说和遗址窑洞,王宝钏爱情及其故事的传颂是非物质文化的内容。展陈方式有文字、图像、雕塑、影像、多媒体等手段。如对王宝钏生活的展陈,采取舞台布景加实物模型的形式进行展陈。将一口窑洞分为两个空间,前部空间通过一些生活、生产模型来表现王宝钏的生活场景。后部空间,通过舞台布景的形式,展现王宝钏倚门而立,望着满天飞舞着大雪的荒野,翘首期盼夫婿薛平贵的回归。这充分表达了王宝钏对爱情的执着,对亲人回归的期盼。

5.3 强化爱情主题

寒窑遗址公园是国内首个爱情主题的全景体验式公园,景观规划中在爱情主题上下了很大功夫,其中最为显著的手法就是对爱情故事的罗列。如主入口的景观墙“惊世奇缘”就采用中国传统艺术剪纸的手法,罗列了中外经典爱情故事10个。成语路收录了中国描述爱情的成语“花好月圆、永结同心、一往情深”等百余条,别具特色。海枯石烂,利用中国传统园林叠石的手法,镌刻出经典爱情诗词,以渲染园区氛围。园区内中国婚俗吉祥图案,媒妁文化,象征爱情的信物、图案等元素数不胜数。以象征爱情的元素作为创作题材,可从感官上影响观者的浪漫情怀和情爱细胞,营造出浪漫氛围,使公园的主题文化更饱满,主题功能更突出。寒窑遗址公园内不仅有周到、全面地的技术供应与后勤服务设施,而且各设施都突出体现了爱情这个主题,并注重与其他景观之间的协调关系。

5.4 利用高科技手段,让历史遗迹重放异彩

园区内大量使用高科技手法,使传统艺术和历史遗迹重放异彩。其中“寒窑·故事”馆,以高科技的手法,从艺术角度出发利用声、光、网络、虚拟技术、影像等高科技术来展示薛平贵与王宝钏的爱情故事。寒窑遗址采用高分子材料塑像结合道具模型真实还原王宝钏当年生活场景,给观者身临其境的感受。窑洞内有薄纱屏风,通过古典幻影成像装置,展现发生在陕西历史上六大爱情故事为主题,给观者丰富的联想余地。

通过分析不难看出,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地方特色是景观文化依存的基础;围绕鲜明而独特的爱情主题,以丰富的艺术形式塑造的不同景观形象是塑造景观文化的手段;营造引人注目的景观,保持与原有景观的和谐统一是景观文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经典爱情诗词范文6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 课程教学 研究要点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阅读(或名“选读”,下文统称为“阅读”)课程,是在尊重文本固有的内容——作者及作品的情感基础上,以关注学生阅读个性的养成为出发点,通过构建广阔的阅读空间和组织多样的阅读活动,最终培养大学生的古典文学修养和相应的人文素质。通常来说,“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阅读”和“中国文学史”两部分内容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课程教学。后者是中文系甚至其他相关院系传统的必修课,其地位的重要性自不必言。然而,长期以来,后者的独立性甚至课程存在的必要性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对当下的大学生而言,课程的吸引力不大。本文围绕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阅读课程当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及其产生的原因与相应的对策三方面,对中国古代文学阅读课程研究要点举隅如下。

一、面临的挑战

1.社会大环境:文学边缘化

从外部的社会大环境来看,文学日益边缘化。当今社会,人心浮躁,熙熙攘攘,多为利往。在这重功利与实用心态的影响下,由于文学不能带来直接的物质利益,故其重要性日益为人所忽视。目前是经济发展与转型的关键时期,商品经济的实行不但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悄然改变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及其学习动机。高额的薪酬、丰厚的福利、稳定的工作成为绝大多数人的追求目标。即使是身处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也在考虑学以致用的问题。考量所学知识对将来毕业找工作有没有用处、有多大用处,并以此来权衡和规划自己花费时间和精力的多少。结果很多文科学生,甚至低年级的大一、大二学生,就已经把精力更多地投入考研、考证、培训班甚至驾照的学习中去。只是由于学校教学计划的安排,为了完成学分顺利毕业,学生才来到教室,心不在焉地听课,甚至有的同学通堂在玩手机、打游戏、网络聊天。这一点背后的尴尬和无奈,在中国古代文学阅读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显得尤为突出。

2.学校小环境:课程被压缩

在市场化和功利化专业设置的影响下,学校的许多基础课程,特别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阅读这样相对似乎更为冷僻的课程,在大多数大学里更加变得似乎可有可无。中国古代文学阅读课程教学的重要性普遍受到严重消解,以至不得不让出部分教学时间,甚至被直接砍掉,以保证那些市场反应灵敏、应用性强的时兴课程。如前几年的高级文秘、现在的播音主持等热门课程的开设。

3.文学教育自身的断层和割裂

现在的大学生,虽然从入小学起就开始接触古代文学作品,但是在其后直至步入大学后的十数年学习过程中,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应对考试,因此在学习时采取的学习方式侧重字词翻译和作品背诵,而忽视文学的审美愉悦作用。更为严重的是,长期的被动灌输,导致不小比例的学生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抵触情绪。当步入高校再次面对古代文学作品时,积久成习的学习方式和惯性思维使得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听讲,放弃了能动思考,更谈不上对作品所蕴含的美学价值、人文精神的学术钻研意识,因此对于作品的认识和理解非常肤浅、很少诵读甚至根本不细致翻阅古代文学作品。

二、困境产生的原因

1.教育指导思想的制约:中文系培养的是学者而非作家

1925年,立志当作家的李健吾考取了清华大学中文系,时任中文系教授的朱自清先生对其说:“你是要学创作的,念中文系不相宜,还是转到外文系去吧。”三十年后,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迎接1955级新生入学大会上,系主任杨晦教授的迎新辞语惊四座:“北大中文系不培养作家,想当作家的不要到这里来。”两处典故的语出文献虽不可一一确证。但是,“中文系不培养作家”,这似乎已经成了大家今天的共识。虽然有的大学有这方面的努力,但或已经偃旗息鼓。如前几年,浙江大学聘请金庸做博导,后来无疾而终。近年来,上海大学有“美男作家”之称的葛红兵教授开设的“创意写作课”,其吸引力和能否改变中文系课程教学多年积习的具体效果也有待观察。

2.教育实践中的误区:颠倒了“治学”和“教学”的关系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混淆甚至颠倒了古代文学的“治学”与“教学”的关系,侧重对“治学”的努力,忽略了“教学”的要件,也很少考虑现在中文系学生的实际水平。现在这些大学生上古代文学作品阅读课程之前所读到的古代文学作品仅限于中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数人不能独立阅读古文,不少人甚至即使参看现代注释也看不懂古代诗文。今天的古代文学教学如果还仅仅停留在以“治学”为中心,海阔天空地讲现实主义或浪漫主义,或只是泛泛地讲什么意境优美语言清新,那么学生即使把文学史背得滚瓜烂熟,次次考试都得满分,也无法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学的真髓和内涵。

2.教育实施者的刻意缺位:为了实现趋利避害的最大化

如今,教师在课堂上讲文学史可以尽情挥洒,给学生以知识渊博、角度新颖、新见迭出、气场十足的深刻印象;讲作品选则受文本限制不得随意发挥,没有自己独到的体验和深厚的功底只能老生常谈,令人生厌,甚至捉襟见肘、发言惟艰。所以讲文学史容易出彩叫座,而讲作品阅读课程很难弄巧藏拙。同样的两极分化也体现在课堂下,体现在学术研究和教材编撰上。从事文学史研究可以名利双收,选注或解析作品选则吃力不讨好,成了明日黄花。在学言学,除去经济利益的巨大驱动力不谈,单纯从做学术、培养学术交往圈来看,一套教材的编选,凸显了主编者自己在主流学界的泰斗地位,大有登高一呼,从者云集的感觉。被邀编写者或是主编认可其成就,或是被接纳,也有蒙受知遇之恩,自感通过教材的编写,从而进入掌握学术话语的阶层。而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阅读的研究者,由于人文学科凸显个性化的自身固有特征和需求,你认为好,但很难得到别人的共鸣。更严重的是,文人相轻,自古而然,你越是说好,别人越是唱反调,最后孤芳自赏,斯人憔悴,或主动或被动地远离了主流学术圈子。

三、对策及建议

1.结合时代特点,把握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对症下药。

当代大学生最需要的不仅是开启学术殿堂的钥匙,还有照亮人生旅途的烛光。在古代文学作品阅读课堂讲授实践中,只有通过智慧的启迪,才能有效地穿透“时光燧道”,使古代文学在当代社会中重新点燃生命的火光,也使当代读者同古代贤哲直接发生心灵的碰撞。笔者认为,仅就这一点而言,以五千年文化为积淀、富含丰厚营养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所提供的精神大餐,无论实际的益处,还是吸引力,肯定超过社会上“心灵鸡汤”快餐式的阅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打破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无用之见,树立其有用之貌。当学生对这门课程有了长远的期许后,其学习兴趣就会被大大激发。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结合时代的特点,把握学生的实际需求,并对症下药。

大学生多是90后的独生子女,一方面他们被认为是未来社会发展的生力军,身上承载的责任不可谓不重,然而与重任相对的则是个体能力和素质的不足,甚至低下。除了专业知识以外,具体表现为眼高手低、不能很好地融入团体、抗压能力差、不愿吃苦。有的学生,毕业两年换了数十份工作,严重影响了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和自信心的树立。有的一蹶不振,闭门不出。更有甚者,因为一时受挫,就想不开,寻短见。此类事件,屡见报端和网络,不胜枚举。

在面对重大挑战如何树立正确的态度和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途径,在古代文学作品的教学中,可以针对这一点有侧重地进行教学。苏轼《定风波》云:“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之所以为苏轼,正是因为他能从苦难中超脱出来,更乐观从容地面对生活。从中可以学习到得出在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时,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坦然面对。

再如,讲到大学生感兴趣的爱情诗词时,如晏殊《鹊踏枝》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就可以联系到柳永《蝶恋花》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还能够联想到辛弃疾词作《青玉案·元夕》中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最后可以引申到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的“三种境界”,并引导学生就这三句话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理解。通过交流,让学生认识到,任何成功都不会一蹴而就,它需要人定好目标,坚持不懈,绝不轻易放弃,最终希望的曙光会在前方出现。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语句,让学生感受到意气风发的恢弘气势,从而形成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2.注意专业差异性的客观存在

在进行古代文学作品阅读课程的讲授时,要注意他们专业差异性的客观存在,有的放矢,进行有意识的教学调整。在授课内容的选择上灵活机动,结合他们未来工作的需要,激发其主动探索的精神。

比如在给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讲授《诗经》中的爱情诗歌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截取电视中常出现的钻石广告,分析其中广告语诸如“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中包含的那种至死不渝的爱情寓意。并进一步指出,广告之所以能深入人心,是因为它们代表了心灵深处的渴求与呼唤。古人那种“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感情,其实正是现代人所不相信但又渴望得到的。好的广告语的产生,是建立在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厚重的文化积淀以及对人类共性的准确把握的基础之上的,而这离不开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深度阅读。

再如给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上课时,讲授一些古代山水游记的同时,就可以展示一些电视上的游览录像,或者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来分析景点介绍词编撰的优劣。由于编撰者的能力有限,景点介绍内容错别字满篇、常识性的错误屡见不鲜,这极大影响了景区的吸引力,可谓是“面目可憎”“大煞风景”。如果是教育基地,则非常严重地削弱了其教育意义。而相反,古人的山水游记名篇则言简意赅,韵味无穷,咏之能歌,可品可赏,故能够流传千古,成为旅游胜地广而告之的招牌语言。这些古代文学作品的重要性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是无可替代的。

3.对诵读本位的回归与改革

现在的大学校园,大多时候只能听到朗朗的阅读外文书籍的声音,而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为主的传统经典诵读不经意间已经成了“绝响”。即使是校园广播里,除了卿卿我我的情歌,就是英语听力广播。可以说,古代文学的诵读氛围就整体而言,已经所剩无几,而中国古代文学阅读课程要顺利展开,诵读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诵读是积累的捷径,是把知识储存起来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说:“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读得多,积累得自然丰厚。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学习过程中,许多知识是需要记诵的。学生如果在阅读中能记诵大量的古诗文精品,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做到辞畅意达、文从字顺、精思于胸、下笔成章,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性循环,让古代文学作品阅读课程的教学走向健康的发展道路。

4.教师要动口也要动手,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一些博士生,数年间,可以写出多达几十万字的厚厚专人或专书研究的博士学位论文,然而实际上,他可能从来没有读完任何一种研究对象的作品注本,更不要说是全本、善本。不能全面掌握研究对象的文学作品,却写出了号称煌煌大作的博士学位论文,这让人觉得几分滑稽和无奈,但却反映了古代文学研究者的一个现实。多年来,各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学,主要是通过“中国文学史”课程完成的,教师只在课堂上天花乱坠地向学生讲授一长串线索、一大堆概念、一大批作家,古代文学中的许多经典名篇却很少通读过,也很难读懂。更不要说古代诗、文、词习作了。有些教师表面看来口若悬河,夸夸其谈。事实上,古代文学的精髓是什么,在哪里,他们自己很难知道,更谈不上准确掌握并以之育人。教古代文学的教师自己没有受到过诗词写作方面的训练,成天被论文级别、课题经费折磨得心浮气躁,致使他们没有写这些东西的心境,也就很难具备写作古文旧诗的能力。大学中文系很多教古代文学的教师一辈子没有写过文言文和旧体诗,甚至一辈子没有写过一幅对联,这对中国古代文学阅读教学是非常不利的。高校提供给教师一个发展的平台和空间,时间和精力的安排相对来说比较自由。教师在动口讲授的同时,还要动手写作。只有这样,才能讲得深,讲得透,讲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