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端午节手抄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我们的节日端午节手抄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我们的节日端午节手抄报

我们的节日端午节手抄报范文1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Colleen”为你整理了这篇2021年中心小学端午活动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品味端午传承文明

——2021年中心小学端午活动总结

一年一度端午至,又是龙舟飞渡时。在端午佳节来临之际,为了传承历史文化,让孩子们感受端午节独特的习俗,更好的了解、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进而提升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识,我校开展了端午节系列活动。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为了营造端午传统节日氛围,各班级开展了“品味端午,传承文明”主题班会,低年级组以讲端午节的习俗和历史故事、PPT课件展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体会我国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中年级组结合端午传统习俗,组织开展包粽子这项富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端午节主题社会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传统,了解民俗, 体验成功的乐趣,喜爱“我们的节日”。

高年级组用精湛的画艺、合理巧妙的编排设计诠释我们传统节日的意义,制作出精美的端午节主题手抄报,并组织开展了诵读端午诗词活动

我们的节日端午节手抄报范文2

一、在传统节日中挖掘德育元素

传统节日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重亲情、重和睦、重和谐;端午节重国家、重社会;重阳节敬长辈;清明节缅怀先人先烈、感恩思源……学校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小学生较为熟悉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这六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节日,因为它们有着悠久的历史,蕴涵丰富的民族精神和伦理道德元素,能为开展以体验为主的传统教育活动,探索小学德育新模式提供充实的内容基础。

二、在学科教学中融入节日文化元素

发挥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人文教育的优势,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与互动,适时、适度地融入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中。如语文学科结合端午节,让学生收集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诗词、图画、手抄报,开展“端午诗歌欣赏会”,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眼光设计端午的装束,吟诵端午的古诗,演绎端午的由来;音乐学科不仅教唱具有广东年味的粤语歌曲,把它们渗透到亲子活动中加以诵唱,还鼓励学生把贺年的粤语歌曲应用到春节拜年中,既充实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又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美术学科引导学生把他们眼中看到的新广州与传统的老广州结合起来,融入节日的元素,画出一幅幅富有童趣的通草水彩画,鼓励学生把心目中的传统节日用“广彩”和“通草水彩画”这两种广州传统工艺美术样式表现出来……学生在浓郁的节庆氛围和民族文化的浸润中不仅获得了知识与技能的提高,更受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三、在节日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学校开展了以“知传统节日,继中华传统,承中华文明”为主题的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体验传统节日的风情习俗。如,在春节的时候,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贴春联、走亲戚拜年,引导学生体会春节的热闹氛围和文化习俗的精粹。元宵节时,请学生尝试自制元宵,并现场分享自己的作品,体验自己动手的快乐;做灯笼、猜灯谜等更让学生体验到传统元宵节的热闹氛围,体会到人们对“团圆”这种和谐、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重阳节,各种小队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在重阳 雏鹰行动”主题系列活动,展现了广中路小学少先队员孝老爱亲的良好精神风貌等……丰富的节日民俗体验活动让学生有所感悟和认同,在亲身体验中真切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无穷魅力,进而尊重我们的民间风俗习惯,在心中深植民俗文化之根,并在潜移默化中自觉传承民族的优良传统。

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造就了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姿、神采飞扬,那种本能的归属感、传承性,把我们聚集在一起。

我们的节日端午节手抄报范文3

【摘要】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读写水平是一直以来困扰广大教师的一个难题。本文研究了通过编抄报来提高小学生读写水平的策略,如激发学生兴趣、教给学生方法、给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编报主题等来提高学生的编报水平与读写水平,以期打开另一扇提高小学生读写水平之门。

关键词 手抄报;兴趣;方法;形式多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可见,阅读和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素养高低的重要见证,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在编抄报中积极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讲的就是兴趣的重要性,但兴趣也是靠培养的。为了培养学生办手抄报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编抄报,在教学实践中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榜样示范

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尤其是同龄孩子更能让学生零距离的接触、学习,在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中提升自己编抄报的水平。为此,教师平时可在班级中挑选编抄报好的同学为榜样,以榜样的力量来熏陶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榜样学习中激发编抄报的兴趣。

2.以身作则

为了激发学生编抄报的热情,教师还要善于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亲身实践编抄报的乐趣。研究中,每一次布置学生做手抄报,我都会亲自动手编抄报。因为有了亲身经历,在跟学生讲解编抄报的心得时就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经验的分享,学生也就更乐于倾听。

3.鼓励引导

多萝茜·洛·诺特尔在《学习的革命中》说过:“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编抄小报,学生尤其需要鼓励。

二、教给方法,让学生在编抄报中提高能力

小学生只有掌握了编抄报方法,才能在编写中找到乐趣,才会乐于编抄报、善于编抄报、精于编抄报,才会逐渐提高读写能力。要想编出赏心悦目的小报,下面最基本的编报知识需要学生掌握:

1.精心确定主题

编抄报一定要先定好主题,这是因为学生制作的手抄报一般只有一张纸,能够容纳的内容并不多。如果把一个话题方方面面的内容都写上去,就会给人凌乱之感。所以在教学生编抄报时要让学生学会从大主题中选一个小主题,围绕这个小主题做好文章。例如:“诗词赏析”“相约名著”“走近名人”等等。

2.创意起好报名

确定了主题,下一步工作就是取一个新颖、贴切、有创意的手抄报报名。好的报名既能吸引人的眼球,还能引起人的深思,激发人们阅读的欲望。好报名如:“畅游书海”“名人面对面”“成语串串烧”等。给手抄报取个好报名,可以起到画龙点睛之妙。

3.用心策划栏目

在小报中,栏目的设置同样需要花心思。我们应用心设置好小报栏目。比如当我们制作一期与阅读、写作有关的手抄报时,可有以下栏目:“读书快讯”“好书推荐”“美文赏析”“小小评论家”等。

三、形式多样,让学生在编抄报中有话可说

要想通过编抄报来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那么手抄报主题的确定就是重中之重。在指导学生编抄报时一定要给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手抄报主题,让学生在编抄报时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可从以下方面来确定手抄报的主题:

1.联系教材

教材中的课文文质兼美,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载体。教师如能独具慧眼,就能从中挖掘出许多值得拓展的主题。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为例,教学《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可让学生出一期与环保有关的小报;教学《早》,可让学生出一期与鲁迅有关的小报;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可让学生出一期与《史记》有关的小报;教学《七律》可让学生出一期与有关的小报;教学《水》可让学生出一期与水资源有关的小报等。凡是与课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主题都可以作为小报的主题。

2.联系生活

明代的董其昌早就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所以在让学生编抄报时也要引导学生去生活中寻找学习素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这也是拓宽学生学习渠道的有效方法。生活中可以编进手抄报的内容很多,一是传统节日、纪念日,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教师节等;二是时事政治,如疾病、自然灾害及重大事件等;三是校园生活,如六一儿童节、读书节、运动会等。

3.联系爱好

在指导学生编抄报时,还可让其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因为是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所以学生在编抄报时就会有话可说,就会将报纸办的更精彩,如喜欢航模的同学可以办一期与航模相关的小报,喜欢漫画的同学可以办一期与漫画有关的小报等。而学生在编抄报中也面临着资料的收集、遴选等工作,这对学生的概括能力、选择能力、编排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总之,只要我们方法得当,正确引导,通过编抄报,就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读写水平;可以拓宽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渠道;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等。编抄报,为学生读写水平的提高打开了一扇新门,学生的学习潜能也将在这片新天地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2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23

[3]冯爱东.走近孔子.[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119

[4]多萝茜·洛·诺尔特.学习的革命[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76

[5]左江红.我的“地盘”我做主——语文手抄报编辑活动.[J].初中生:A(博览).2008,(3):36

我们的节日端午节手抄报范文4

关键词:语文教学;国学教育;传统文化

语文学科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对传承和弘扬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和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国学,“就形式而言,国学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就内涵而言,国学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因此,关注语文教学中的国学,并充分认识国学的当代教育价值,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弘扬,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及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都具有重要和长远意义。

如何发挥语文学科优势,把语文教学与弘扬国学结合起来?如何利用语文教学中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唤发起学生学习国学的热情,富于国学教育更加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以保证我国国学教育的持续发展?语文教师应该利用语文教学这一便利的平台,努力在语文教学中构建国学教育体系,身体力行地用国学的智慧之光点亮学生的心灯。下面,围绕这些问题做了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国学”之定义

“国学”的“国”有着特定的社会历史涵义,它根植于中华文化土壤,历经数千年演变,形成了以儒学为核心,兼容道家和佛家思想的文化体系。国学教育最主要的特点是它鲜明的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表现为注重现实人生的意义,具体地讲就是注重人生伦理价值与艺术品味,注重人生的自我修养。我们在课堂上教会学生去解读和品味优秀传统文化作品,对其蕴含的民族文化精髓进行传承、弘扬之余,更要创造性地学习,密切结合时代品质,谱写出更加优秀的文化。

二、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构建国学教育体系

1. 巧用教材,适机切入,使之成为传授国学教育的有效载体。

以人教版初中语文为例,7-9年级全部课文中有国学篇目80余篇,占全部课文的40%,加之课后十首古诗词、名著导读、综合性学习等,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国学教育资源库。

以上任意一课或一个环节都可作为开展国学教育的切入点。如《<论语>十则》中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指导我们对朋友要以诚相待。教学中,可用先贤的言论来教育学生养成诚信的美德。《送东阳马生序》中的“色愈恭,礼愈至”让我们看到传统文化中尊师重道的实例,语文教学中可以此为契机,对比时下学生的浮躁、目无尊长等现象,让学生发扬中华民族尊师重道、吃苦耐劳等传统文化。教师不须一言说教,学生自然能感受到文学形象的人格魅力。在作品的情感熏陶中,学生能够自然感知着是非曲直,接受着诚信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

2. 由点及面,改编教材,横向构建国学教育体系。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了传统文化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地位,而以国学为主要载体的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材中也得到了应有的体现,不论是唐诗宋词、经典名著、戏剧,亦或是建筑、绘画、谚语、民俗等国学教育内容在书中都能找到。我们可深挖教材主题内涵,由点及面,以主题为单位,重组单元,改编教材。如,爱国主义情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为浓郁,最为强烈的部分。初中学生都会接触到的这些名篇名句:“位卑不敢忘忧国”是南宋诗人陆游一生爱国忧民的真实写照,他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中写道:“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诗人点名自己虽然年迈力衰独处孤村,但并不悲哀绝望,还想着替国家出征防守边关,表达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教学时,我们要让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教育学生学习古人热爱自己的祖国,长大后做祖国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为自己的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3. 循序渐进,梯度开展,纵向构建国学教育体系。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国学体系,应结合学生年龄特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分阶段推进国学教育。

七年级阶段:在七年级语文教学中围绕“立志”“诚信”“孝悌”“为学”四个主题开展国学教育。使学生在进入初中阶段学习以后,对学习有明确的目标和勤奋的态度。在知识的习得、习惯的养成、精神的磨练、人格的培养等方面有所获益。

八年级阶段:在八年级语文教学中围绕“宽容”“毅力”“惜时”“节俭”四个主题开展国学教育。意在教会学生在待人处事上善于调节自己的身心,凡是包容。在生活学习中,不畏困难、挫折,能懂得“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道理,珍惜时间、珍惜青春。勤俭节约是我国传统美德,即使是物质生活日益提高的今天,作为新时代的学生,也应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这一优良的传统美德。

九年级阶段:在九年级语文教学中围绕“得失”“爱国”“审美”“和谐”四个主题开展国学教育。九年级学生强调其争取人生观的建立,面临升学压力,学生如何保持正确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社会和学校应予以关注的问题。这一阶段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自我意识,容易表现出叛逆的情绪和冲动的行为,而国学教育和文化的熏陶才能平衡学习的坐标,调节得失心,增强爱国心,提高审美情趣,构筑和谐生活,是时代教育的主题,也是国学教育真正走进学校、融入教学的表现。

4. 理念更新,教法灵活,形式多样地开展国学教育。

(1)诵读经典,熏陶学生的道德情操;熟读成诵进行语言积累是传统语文教学的法宝,也是语文学习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用诵读的方式学习和积累传统文化是最具民族特色的,传统经典可积累的内容很多。每天利用晨读时间让学生大声地朗读,让朗朗的读书声充满校园。要求学生对所选内容反复朗读,以至熟读成诵,牢记在心。这个诵读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材料的过程;是博闻强记、增强记忆力的过程;也是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民族精神熏陶的过程。

(2)氛围熏陶,加深学生的经典记忆;通过诵读,使学生体会作品中蕴含的自然美、人性美,进一步领略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学生们对语文、对文学的兴趣,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在学校和班级的布置中也可以体现这些内容,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古代名人的画像和书法家撰写的名言警句,在黑板报上专门开辟“国学文化”一角,每天一首古诗,一句名言,以此来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此外,还可利用板报、手抄报、每日的校园广播作为宣传阵地。还有,在学校定期举行的以班为单位进行经典诵读比赛,都会是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

(3)传统节日,抓住学生的体验机会;传统节日活动本身就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最佳机会,在此期间开展的传统教育活动会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中秋节、重阳节组织学生朗读李白的《月下独酌》孟浩然的《秋宵月下有怀》等诗篇,在清明祭扫烈士墓和怀念亲人是引导学生诵读程颢的《郊行即事》王禹俏的《清明》等诗篇。将节日融入中华经典诵读的内容,都将激发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幸福生活,建设美好明天的激情。利用语文研究性学习或综合性学习的形式,以某个传统节日为契机进行语言实践。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引导学生查询和端午节相关的一些信息,如端午节有哪些别名?端午节的来历及与哪些著名的人物有关?你知道屈原、伍子胥的生平事迹吗?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在查询的基础上整理资料,通过出板报,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形式进行交流。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如果这些重要的传统节日让我们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计划地去探究、去实践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在营造节日氛围的过程中感受特有的民族风情,这样的文化传承是意义深远的。

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陶冶性情,感悟人生哲理,提升传统文化素养,而且使学生积累了宝贵的写作素材,提高了语文学习水平,作为语文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1] 刘心武.国学发展现状[M] .科普教育,2007.

[2] 章太炎.国学概论[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3] 纪宝成.重估国学的价值[N].南方周末,2005.

我们的节日端午节手抄报范文5

【校园重阳节活动策划书一】

10月9日是重阳节,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校德育处和少先队大队部将开展念亲恩、感亲意、抒亲情重阳节敬老活动。现将有关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通过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敬老主题活动和良好的社会氛围的渲染,展现XX小学少先队员尊老敬老的精神风貌,进一步营造敬老、亲老、爱老、助老的社会风尚;激发全体队员孝老爱亲的内在自觉,并由爱家、爱老推及到爱国、爱社会,进一步树立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积极投身到和谐社会建设中来。

二、主要内容

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在各中小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念亲恩、感亲意、抒亲情主题系列活动,通过活动展现XX小学少先队员孝老爱亲的良好精神风貌。

1、以中队为单位,班队课上各班开展以念亲恩、感亲意、抒亲情为主题的班队课,进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孝敬父母长辈,学会感恩。

2、小小真心话。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每位同学准备一张漂亮的贺卡,将自己想要对父母、长辈说的祝福语或最想表达的感谢语写到纸上并带回家送给自己的父母长辈;

3、开展爷爷、奶奶的重阳节,我做主的活动,要求少先队员们开动脑筋,为爷爷(奶奶)设计一个有新意的过节方案,向长辈们送上节日深深的祝福。建议少先队员可以为爷爷、奶奶准备一根拐杖,方便他们平时的出行;可以陪爷爷、奶奶锻炼身体,大家一起来运动;也可以陪爷爷、奶奶聊天,陪老人们说说话,谈谈心,还可以帮助爷爷、奶奶做点家务事,减轻爷爷、奶奶的辛劳等。用实际行动感恩爷爷、奶奶,旨在进一步唤起少先队员们尊老、爱老的意识,大力弘扬尊老、爱老的风尚,让他们学会感谢,学会关爱。共同享受温馨的家庭生活。

4、三分钟小故事演讲。利用晨读课的时间进行三分钟小故事演讲。请学生讲述自己亲身感受或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父母、长辈真心付出、无私关爱子女,以及作为子女真诚回报、感恩于行的感人故事。

5、自选活动。各中小队围绕主题,自主设计,鼓励创新。

6、孝歌我会唱。组织学生学唱一首以孝敬父母和长辈为主题的歌曲,曲目自选;

三、总体要求

1、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各中队要充分认识敬老爱老活动对少先队员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教育传统美德,推动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此项活动,利用少先队组织的优势,积极动员,广泛发动,使尽可能多的队员参与到活动中来。

2、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各中队要结合实际,围绕各项重点活动,精心设计活动方案,认真组织开展,要充分考虑队员的特点,注重活动实效。

【校园重阳节活动策划书二】

活动目的:2016年10月13日(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也称敬老节。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来历、习俗;

2.通过调查、访问、总结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组织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个性的发展。

3.培养学生敬重老人、关心老人的良好品质,懂得孝敬长辈,尊老敬老是每个人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20xx年x月x日(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重阳节,又称敬老节。前段时间,我们就围绕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这个主题,进行了调查活动,今天,我们就以生动的形式来对成果进行汇报吧!

本次活动共分为6个组,分别是重阳溯源组、重阳美食组、重阳习俗组、重阳诗文组、重阳敬老组、重阳调查组。(幻灯出示)

请各组认真准备,首先有请第一组重阳溯源组。大家欢迎!

二、自主活动,成果展示

(一)重阳溯源组

1、小组长引入小组活动: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我们是重阳溯源组。我们收集到了有关重阳的由来和一个相关的神话故事。

2、组员1介绍重阳节的由来1:

首先请组员1来为大家介绍吧,大家欢迎!

x月x日,是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阳节。专家介绍说,九九重阳节源于西汉,今称敬老节老人节,是一个非常温馨的传统节日。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亦称重九节。古人认为,九为阳数,象征吉祥、幸福、光明。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双九,故曰重九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称重阳,所以这一天为重阳日。

3、组员2介绍重阳节的由来2:

那大家知道九月初九是什么时候被定为重阳节的吗?接下来有请组员2来给大家介绍。

重阳节正式成为节日,是在西汉时期。在汉代刘歆的《西京杂记》中已有记载。文中提到汉高祖刘邦的爱妾戚夫人被害后,她有个名叫贾佩兰的侍女也被驱逐出宫。贾佩兰与人闲谈时,说到在宫中每逢九月九日,就要佩插茱萸、饮酒,以辟邪延寿。可见,农历九月九日在汉代就成为节日了。

4、组员3介绍重阳来历的神话故事:

关于重阳节的来历,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听吗?下面请组员3来为大家介绍吧,大家欢迎!

在民间,关于九九重阳的来历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故事呢。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南有个叫恒景的人,拜方士费长房为师,修炼了几年后,有一天,费长房突然发现恒景脸色难看,就对恒景说:九月九**家有灾祸,想避开灾祸,你必须做一个红布袋,用红布袋装上茱萸,

扎在手臂上,带着全家人一起登上高山向东面远望。到山上,务必喝点酒,这样灾难就会过去。恒景照办了,在九月九日这一天,恒景带上全家登上了附近的高山,第二天,恒景一家回到家中,发现所饲养的鸡、犬、牛、羊不知何故都死去了,全家因遵循了费长房的告诫,外出登高才逃过一劫。从此,九月九日登高避邪的风俗便传开了。传说终归是传说,其实,秋天到野外登高爬山、游玩赏花本身就是一项对身心很有益的娱乐活动。

谢谢大家,我们组的介绍完了。

(二)重阳习俗组

1、小组长引入小组活动: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我们是重阳习俗组。在重阳节这天,我国民间有很多活动,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酒等。下面就请我们的组员为大家一一介绍。大家欢迎!

2、组员1介绍重阳习俗之一:登高(幻灯片出示)。

重阳登高,是节日主要习俗。历代以来,汉族官民到九月九日全都成群结队去爬山。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干无山可登,无高可攀,就仿制米粉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避灾之意。 登高受人重视,特别是受老年人重视的另一个原因,是高有高寿的意思,因此人们认为登高可以长寿。

3、组员2介绍重阳习俗之三:品酒赏菊(幻灯片出示)。

,是我国名花,也是长寿名花。在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古时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传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从医学角度看,酒可以明目、治头昏、降血压,有减肥、轻身、补肝气、安肠胃、利血之妙。时逢佳节,清秋气爽,盛开,窗前篱下,片片金黄。除登高插茱萸外,亲友们三五相邀,同饮菊酒,共赏黄花,确实别有一番情趣。尤其是诗人们,赏菊饮酒,吟诗唱酬,给后世留下不少佳句。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写的《过故人庄》就是写了朋友邀请他品酒赏菊的情景。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吧!

4、组员3、4分别介绍重阳习俗之二:插茱萸(幻灯片出示)。

大家好!听了前面钱肖毅同学的介绍,大家都知道了重阳节要插茱萸的习俗,那我就给大家来介绍一下茱萸的功效吧!

重阳节身插茱萸、饮酒,其实和端午节悬艾叶、饮雄黄酒的习俗差不多。一是春夏交替,一是秋冬交替,都是疾病容易流行的时节。说茱萸可以辟邪,这也反映了古人预防疾病的科学思想。除了防虫,它还有散寒止痛、止呕止泻的功效,可用于头痛、疝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等。可见,茱萸的功效可不小啊!所以,古人不但喜欢将带果实的枝叶采下来插在头上,还喜欢单独将果实做成香囊随身佩戴。

大家好!听了我们组的介绍,同学们一定会想这种植物究竟长什么样呢?请看大屏幕。(幻灯片出示茱萸图片)

因为据了解,茱萸分为两种:吴茱萸和山茱萸。两种都是中药,不过前者有芳香的气味,而且可以驱虫。古人重阳节插的就是吴茱萸。不过,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盛行,到了宋元以后,就开始少见了。专家认为,大概是因为重阳节俗的重心发生潜移,重阳在早期强调的是避邪消灾,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未来生活给予了更多的期盼,所以代表延寿客的最终盖过了辟邪翁――茱萸。因此,现代人知道茱萸的已经很少了。这也是我们调查之后,觉得非常遗憾的一件事。

5、组员5介绍重阳习俗之四:放纸鹞(幻灯片出示)。

九月重阳放纸鹞大家好!听了我们组员的介绍,大家可以发现我国各地的重阳节习俗较为统一,主要是登高、插茱萸、饮酒、赏菊、吃重阳糕。但惠州还有较为重要的习俗:放纸鹞。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换句话说,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鹞为主要特征的。

纸鹞也就是现在的风筝。按我国的传统习惯,放飞风筝多在清明。但清明前后为雨季,春雨不断,这时显然是不适合于放纸鹞的,而重阳前后秋高气爽,劲风不断,人们按传统习俗要登山登高,进行户外活动,此时放纸鹞,天时地利人和,是颇多为适合的。因此,惠州民间歌谣中,有九月九,是重阳;放纸鹞,线爱长的句子;民间谚语中亦有九月重阳放纸鹞的说法。请大家记住惠州民间 九月重阳放纸鹞 的特有习俗吧!

(三)重阳美食组

1、小组长引入小组活动: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民以食为天,大家都知道,中国的许多传统节日都离不开吃,那你们知道,端午节吃什么吗?(粽子)对!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那重阳节呢?(吃重阳糕)对,我们这一小组就来介绍重阳节的美食。

2、组员1:大家好!我为大家介绍的是北京特色小吃栗子糕(幻灯片出示)。

北京有重阳节吃花糕的习俗,花糕又称栗子糕,它是在蒸熟的江米上排满整栗子而名。还有一种栗子糕,是用栗子泥为主料制作的。它的做法是生栗子去皮蒸熟烂后捣成泥,并准备好京糕切的大片和澄沙馅,将200克栗子泥分成3份,用一份摊开为底层,接着铺一层京糕片,再用一份抹平在京糕片上,再抹一层澄沙馅后,最后一份栗泥抹在最上层,上面用切成小菱角形的京糕片和细青梅丝拼成图案,就成了上、中、下为黄色,中间夹有红、褐两色五层的栗子糕了。吃时,用白糖和糖桂花熬成的糖汁浇在上面即可。栗子糕宜秋、冬季制作与食用。因此,这种栗子糕还获得了中华名小吃称号呢。

3、组员2:大家好!我为大家介绍的是上海五色糕(幻灯片出示)。

上海五色糕一共有这样五种颜色:用麦青汁做成的绿色,用莲子汁做的白色,用松花粉的黄色,用玫瑰浆做成的红色,用可可粉做成的咖啡色。这五种芳香植物原料,分别加入相粉制成色浆。这样的菱形块状,装盒时插上象征吉祥的小旗即可。

4、组员3:大家好!我为大家介绍的是当地重阳糕(幻灯片出示)。

5、组员4:大家好!我为大家介绍的是九层重阳糕(幻灯片出示)的美丽传说。

传说那天是王母娘娘在天上做大寿,各路神仙都前来拜寿,在众仙欢庆之际,七位仙女却觉得天堂非常厌烦,便互相商量偷偷下凡,来到人间游玩。怎知,过了一会儿,这件事便被一位朝中大臣发现了,于是他动邪使了法术,让七位仙女永远不能回到天上。

七位仙女带着欢乐与好奇,在人间游啊,玩啊,等天黑下来,四处无人的时候,她们才觉得应该回天上去了,可是,她们怎样变化,也飞不上天,心中已知定是天上有哪位神仙在惩罚她们。出于无耐,她们便偷偷地溜进了一户人家,到厨房寻食。正巧这户人家准备在第二天摆酒席办婚事,于是在厨房里准备了糕点。其中有一种糕点是七层的,每层颜色都不同,是为了渲染酒席气氛的,特别好看。当她们吃得正高兴之时,突然有人进来了,这七位仙女便各自钻进七层糕中的每一层,为了保护严密,她们又使仙术在头首又变了两层

糕面,加起来共九层。

到第二天酒席中,一位客人看见这种糕点很可爱,便询问主人叫什么。主人一时不知如何回答,考虑到新婚大喜日子,便随口说出玫瑰九层糕。从此,玫瑰九层糕便在人间传开了。大家一定没想到,美丽的九层重阳糕还有如此动听的传说吧?

(四)重阳诗文组

1、小组长引入小组活动:大家好!我们是重阳诗文组的,根据收集的资料,我们队员分工合作,出了手抄报(幻灯片出示)。大家看,这两张手抄报上面写到了我们组收集到的所有诗歌,其中最有名的,也是同学们都知道的一首诗,就是大诗人王维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了。为此,我还专门写了一幅字呢,请大家一起来读一坊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吧!(出示毛笔字)

2、当然,我们组其他的组员们也是费尽心思,准备了几张精美的贺卡,大家请看!(出示贺卡)这些贺卡可是我们诗文组专门送给在这次活动中评选出的孝敬之星所准备的。

我们的节日端午节手抄报范文6

真诚的欣赏能唤起学生自主作文的强烈欲望,让学生在鼓舞和激励中自主前行在习作路上,带给学生愉悦的感受和成功的体验,因此,我们在强调作文评价是欣赏而不是修正的同时,要有足够的智慧从各种维度来展现我们的真诚期待,如此才会让学生在每一次习作时都处在跃跃欲试的积极状态。

一、搭建舞台——给予学生展示的空间

为学生搭建各种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他们的习作能够在老师和小伙伴面前得到更多的表现机会,充分满足学生自我展示的欲望,是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欣赏目光的重要策略。在教学实践中,除了常见的当众朗读这一展示形式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班级板报、班级手抄报、学校墙报等拓展形式,为他们搭建更大的舞台空间。

如在指导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的“我国的传统节日”时,我精心地对教室进行了布置,将学生的习作与他们带来的相关物品、资料等进行集中展示,如端午节的粽子、春节的春联等,使学生们稚嫩的文字与鲜活的实物相呼应。小小的教室成了大大的展台,学生在互相交流中不但获得了更多更丰富的信息,也展现了他们精心收集、工整书写等学习品质。

二、捕捉灵光——体察学生的童趣

学生习作中的灵光闪现,是学生真实内心世界的体现,教师应当及时体察隐藏在童言稚语中的童趣,蹲下身来观察儿童的世界,以儿童的视角发掘其中的真善美,避免成人化的种种桎梏强加于学生的心灵之上。如此,学生才能够大胆地在习作中展露自己的真情,避免空泛之作的出现,敢想直言,作文的自主性得到发挥。

如在指导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为别人画张像”时,为了能够诱导学生准确生动地写出人物的外貌、性格以及爱好等,我将习作评价分为三个阶段。

1.评说

(请一部分同学遮住眼睛,再请一位同学走上台前,定格亮相片刻后走出教室。)

师:刚才有一位同学离开了教室,谁能说一说他的外貌和打扮,让刚才遮住眼睛的同学听了你的介绍,就能猜出他是谁。

2.评画

师:(出示一幅人物画像)从这幅画像,你们能猜到这个人物的兴趣爱好吗?

3.评写

师:他的作文哪个地方写得最生动?(扣住外貌、性格或爱好等进行分析)

三、转换视角——紧扣学生心灵的脉搏

建立自我写作信念,是促进学生作文自主性发展的关键。教师应当拥有多元视角,以开放的心态面对学生真性情下的文字。视角的多样化,是评价鲜活灵动的前提,教师不可轻易否定学生笔下蕴藏着的创意,而是在评价学生习作时将自身置于主动赏读的心理状态。宽松包容的评价氛围,对学生作文自主意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写一封信”时,在突破书信格式的基础上,我启发学生在书信中大胆直言。学生们结合自身实际,写出了别具一格、富有想象的信。

亲爱的电脑:

好久没有打开你了,你最近好吗?那些有趣好玩的游戏们,该想我了吧?

爸爸妈妈说了,现在是复习阶段,不许我碰你,除非我能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你知道吗?有好几天晚上,你都出现在我的梦里,我都忍不住笑出声了。我一定会努力学习,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认真考试,考出好成绩,重新回到你的身边。

祝你

千万别中病毒啊!

你的伙伴×××

××××年××月××日

四、倾注情感——挥动欢乐的翅膀

教师要将欣赏与指导紧密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点拨引导下的真诚鼓励,体会到教师赞赏中的期待。欣赏,并不是不遗余力地吹捧,而是教师积极情感的自然流露,是师生心灵的微秒共振。教师要辩证认识欣赏与批评之间的差别,以审慎的心态表达出自己对学生的期待,使学生勇于在文字中倾注个体体验,让文字成为他们灌注情感的灵动音符,在自由表达的文字世界里快乐飞翔。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班级讨论会”,结合当前热点,我提出“玉兔发射成功”这一话题,引发学生的热烈讨论,并以简明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了“玉兔号”月球车的概况;然后让学生结合课前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自由发言,要求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学会观察和倾听;最后让学生用笔记下班级讨论会的过程。学生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充分感受到祖国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激发了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