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由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汉字的由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汉字的由来

汉字的由来范文1

1、屠呦呦,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出生时,父亲屠濂规听到其哭声呦呦,随口吟诵出《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并为其取名呦呦。

2、王国维,王国维曾用名“国桢”,后改名“国维”,字“静安”,均出自《诗经·大雅·文王》中的“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3、林微音,林徽因,我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作为民国时期的才女,她的名字也颇有诗意。祖父为其取名徽音,出自《诗经·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

(来源:文章屋网 )

汉字的由来范文2

吴永亮(以下简称吴):谢谢。

记:我从书的作者简介上看到,你是军校毕业,并非是中文专业科班出身,我很好奇你是如何走上研究文字的工作。

吴:首先声明一点,我是业余爱好,凭兴趣使然,对汉字理解很是肤浅。不过,我对汉字有着与生俱来的喜爱,如果大家想进一步了解我识字经历的话,可从网上查看我写的《三本书教我认三遍汉字》。这篇文章获得山东省直机关工委读书征文活动一等奖。我同事在《中国新闻出版报》上刊发了《一个乐于咬字的人》,也介绍了我咬文嚼字的一些小故事。

记:好的。接下来,我想问你为什么想到写《认字》这本书。

吴:近十年来,我一直购买、阅读有关汉字方面的书籍,说句不谦虚的话,只要是这方面的书籍一律先请回家。如《字源趣谈――详说800个常用汉字由来》《细说汉字》《汉字的故事》等等,也有按“植物”“动物”“人物”等专题介绍汉字的书籍,这些书籍近百种,摆满了我的书橱。这些书籍有的趣味性强,有的专题做得深,但总是给人零散、挂一漏万的感觉。特别是你想找某个字,往往就是找不到,非常苦恼。

另外,《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对常用字词都作了精辟的解释,但是对汉字由来没有简要的提示,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如为什么“取”从耳从又,为何“取”有拿到、得到、采取、选取等义。原来“取”中的“又”指右手,“取”本义指古战场上割下敌人左耳作统计,以便领取奖赏。简单解释“取”的由来,有助于读者理解“取”的现代意义。我们再举一个例子。“气概”有时被错写成“气慨”,有人还振振有词,说“气慨”是一种内心世界的活动,理应用“慨”(暂且不说“概”“慨”两字读音不同)。其实,如果说一下“概”是从“木”部首,本义为一种概尺(先前,人们用斗量取大米、黄豆等颗粒状物品时,通常先是将大米等堆得尖尖的,然后用概尺沿斗口一刮,这样就避免了短斤缺两。概尺特点就是直且硬,不怕潮湿,不变形,自然必须用上等木材制作)。由概尺引申出“英雄气概”再自然不过了。

于是,我就琢磨着写一本《认字》的书,把汉字本义与《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现代义嫁接起来,帮助大家认字识理。

记:你真是用心良苦。请问你从什么时候开始真正着手这本书的编撰工作?

吴:说实话,我原来对部首偏旁概念也不是太明白。后来,我看到《汉字部首表》(GF0011-2009)于2009年1月12日,对部首、偏旁、主部首、附形部首有了初步掌握。于是跟着《汉字部首表》,我到书店、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慢慢理清汉字部首诞生、发展过程,渐渐地,我就萌发写“话说部首”的想法。按照《汉字部首表》,将每一个部首的由来、读音变化、字义演变以及该部首内汉字的共性写出来,还有就是对某个部首内常用汉字进行解析。我把这个想法给大众报业集团主办的《青年记者》荆成主编说了,他一听,表示全力支持,并说“什么时候准备好就什么时候开,可以边写边开”。荆主编的鼓励,增强了我的信心。从2012年1月起,“话说部首”专栏以每月一期(每期两至三个页码)的速度进行,直到2014年第12期结束。

记:从专栏到《认字》是不是一个艰辛的过程?

吴:你说得对。我本以为,将专栏简单梳理一下,不就成为书了。其实不然,这个过程非常难,可谓千辛万苦。

2014年,很多读者和朋友建议我把“话说部首”专栏合编成一本书,便于大家学习。想想也对,一个偶然机会,我将这个想法跟济南出版社的领导说了。崔刚社长、孙凤文总编辑、总编室张元立主任研究后,决定将此稿交给社里注重品牌、追求质量的戴梅海主任担任责编,要求全力将其打造出承载传统文化的精品力作。

戴主任,也是军人出身,办事雷厉风行,行事一丝不苟。戴老师不愧有着多年美编功底,调动一切智慧和技术手段,对整部书倾心尽力。很多天,包括节假日、双休日,戴主任都待在排版室,一个字一个字地抠,一个标点一个标点地注,一个注释一个注释斟酌。字号大小、字与字的间距、图片安排、封面设计,哪一样都亲力亲为。排版室小张说,《认字》这本书的工作量是平常书籍的八到十倍。按理讲,责编在排版室定好色样就万事大吉,戴主任却不这样,大冬天,顶着寒风开车去几十里外的印刷厂,一遍遍地调整色差,直到满意为止。为了正文中双色图片达到最佳效果,又专程前往印刷厂协调。

记:《认字》作为文字类工具书,在减少差错这方面你们做了哪些工作呢?

吴:由于本人学识浅陋,加之这本书的分量,因此深感“压力山大”。为了减少差错,我和戴主任,反复校对不下十余次。我还自费请一位业界著名校对专家在文字方面把关,还请一位汉语拼音学者给全书的注音给予专题校正。另外,济南出版社还抽调两名有着丰富经验的审读员从头至尾进行校勘。不过,我想本书差错还是会有的,敬请广大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记:请问《认字》一书与同类图书的区别,也就是说亮点有哪些?

吴:简要归纳一下,可从以下几组词来谈谈。

求全:《汉字部首表》中有201主部首、100个附形部首,《认字》书中一个都不少。《通用规范汉字表》(国务院2013年6月5日)中8105个汉字几乎一个也不落。一些大部首,如“扌”“木”“艹”等部首内汉字大都是形声字,因而只选取有代表性的进行解释,其余的不讲读者也能明白。

关联:字与字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为此,本书设计链接符号(圆圈内斜插一根别针,寓意不说也明),把相关的知识点在书页地脚来个小贴士。如第21页“鬯”:鬯上部口为酿酒和盛酒的器具,器具内为造酒的谷物,其下匕为取酒的勺子。21页地脚链接:匕首,当初匕首为短刀,因刀尖上翘,一侧有刃,形如勺头,故名。

汉字中字、词常常容易混淆,因而戴主任设计了警示符号(采用木铎外形与“字”的甲骨文组合,暗爪警钟长呜以引起读者高度重视)。如第16页“合”的注释后加,当页地脚提示:炸藕合,不要写作炸藕盒。

创新:为了突出部首及解释相关字,全书对其采用专色。专色专用,醒目耀眼,可以说是本书一大亮点,两行小字注,来自古籍竖排图书字注方式,这是戴主任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独特做法。专色、两行小字注,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双引号、括号等,使文字畅通,读起来顺流

有趣:语言文字类工具书,大都比较枯燥的,抑或晦涩难懂。为了便于阅读,我力求通俗易懂、轻松幽默,有时采用当下时髦语言、网络用语加以概述。为了烘托情趣,戴主任又与排版张老师联手打造出,安置在有趣的句子后面,读到此处能引起读者会意一笑。如第44页“勰”注释:邸⒚{、|都简化了,勰纹丝不动,是不是名人效应所致就不得而知了。

皆宜:说句不谦虚的话,《认字》老少皆宜。为了说明部首及常用汉字由来,全书对繁体字都加以注明,让读者方便对照比较。对一些难读的汉字,加上汉语拼音,为照顾对拼音掌握不全、不准的读者,我另选用只有一个读音的汉字作附注。还有,每个部首及常用字,都从甲骨义(没有甲骨文的除外)、金文、篆文、楷书字形一一展示,有字有图有解释,读者一目了然。

汉字的由来范文3

汉字源远流长,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我们现在能见到的最古而又完备的汉字,是殷墟甲骨文,是商代人使用的文字,距今三千多年了。而汉字产生的年代应该比甲骨文早得多。关于汉字的产生,过去曾有过多种说法。

关于汉字起源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仓颉造字。古时候,还没有发明文字的时候,要利用打结的绳子来记事。一天,仓颉请属下去市场用一匹马换二辆车,而属下却搞不清楚是一马换二车还是一车换二马,结果错误百出,让仓颉伤透脑筋。仓颉利用绳结记下黄帝交待他办的许多事,也是越弄越胡涂。于是仓颉开始研究,如何把图画变成文字。

仓颉每天在沙地上涂涂写写,渐渐地知道图画可以转变成文字,他为此欣喜若狂。他慢慢地从生活中了解形成中国文字的六种原理,即“六书”,仓颉从此就不停地造字。

一天,黄帝召见仓颉,请他专心造字,于是仓颉更积极地造字,以造福大众。这便是祖先发明文字的由来。

2、有关汉字的手抄报:字谜

(1)八卦山之春猜一个字答案是:根。

(2)八角楼旁水相连猜一个字答案是:淞。

(3)八戒大怒猜一个字答案是:氦。

(4)八戒行者随长老猜一个字答案是:狮。

(5)八九不离十猜一个字答案是:杂。

(6)八九不离十猜一个字答案是:杂。

3、错别字笑话

(1)劣祖劣宗

某日,小吴到小陈家拜访,碰巧遇到小陈因为儿子在习字簿上写错字大发雷霆。于是小吴就赶紧去劝小陈说:“小孩子写错字总是难免,你又何必这么生气呢?”小陈告诉小吴说:“他老是把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你说我气不气?

(2)歇写成喝

某生爱写错别字,老把歇写成喝。

汉字的由来范文4

关键词: 中考语文 综合性学习 考点透视

综合性学习考查试题是近几年各地中考试卷中常出现的一种的题型,就泉州市试卷来看,分值大多在6—7分,约占语文基础知识部分分值的五分之一,也是学生觉得较难的题型。因此了解综合性学习考查的内容和形式,掌握解题方法技巧,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一、明确新课标中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新课标在“综合性学习”中规定:“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能就语文学习或社会生活中的涉及语文的综合性、应用性问题展开分析研讨,或进行相关调查,提出自己的见解或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由此可见,语文综合实践体现了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体现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二、真题回放(2009—2011年泉州市综合性学习试题)。

1.汉字是汉文化的标志,但是,在语文学习与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汉字使用不规范的现象。为维护汉字的尊严,培养对汉字的尊重之情,朝阳中学初三(6)班决定举行“使用规范汉字”的语文活动,请你参与到这一活动中去,探究问题并发表见解。

在活动中,同学们通过深入调查,列举了汉字使用中不规范的现象,诸如:写错别字、滥用繁体字、使用不规范的简化字、用谐音借用的成语、使用不规范的网络文字……

(1)你认为造成以上汉字使用不规范现象的其中一个原因是什么?

(2)使用不规范汉字,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3)拟一则“使用规范汉字”的宣传标语。

2.中国传统文化的起名学是一门趣味性与知识性兼有的学问,这学问中蕴含着丰富的语文元素。现在,让我们运用语文知识对名字进行探究,从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1)你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到名字的字面现象有哪些?

(2)揣摩名字所含意义的类型。

(3)请从以下名字中,任选一个探究其由来及意义。

冰心 思惠 弘毅 招娣 金火

3.民俗节日探究。民俗节日是我国民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蕴藏着语文学习的宝贵资源。同学们伴随着这些节日度过了一年又一年,而对它的了解又有多少呢?那么,让我们一起去熟悉它,探究它,从而增进了解,获得知识。

(1)了解民俗节日。请用线段将下列相关内容连接起来。

(2)品评民俗节日。请结合(1)(3)题提示的内容,说说我国民俗节日的特色。

(3)探究诗句内涵。下列诗句所表现的共同的文化内涵有哪些?

①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③汨罗沉没一流恨,湘楚常怀千古羞。

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三、透视考查的内容和形式,掌握解题技巧。

1.考查的内容透视

就近3年泉州市综合性学习考查的内容看,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分别围绕“汉字使用”、“起名学”、“民俗节日”展开探究,三者皆属于传统文化范畴,考查时又巧妙地把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结合在一起。而闽南地域文化可关注的还有闽南名胜古迹、闽南方言、闽南曲艺、闽南名人……新课标强调应关注社会热点,如2011年社会热点人物有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女教师蔡加芹,最美司机陈叶,等等;热点事件有天宫“吻”神八,食品安全事件,校车安全事件,“虎妈”“狼爸”教育,等等,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并谈谈看法,提出自己的见解。

综合性学习考查的内容包罗万象,涉及的内容大致可以归纳如下几类:(1)社会文化类;(2)社会热点类;(3)社会调查类;(4)民风民俗类;(5)校园生活类;(6)历史人物类;(7)文物古迹类,等等。

2.考查的形式透视

综合性学习主要涉及以下几中考查形式。

(1)语言创作类:2009年要求拟宣传标语,那么解答是就应该注意探究的主题是“使用规范汉字”,同时应明确宣传标语的语言特点要求简洁,并力求形象醒目。如:“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我们的汉字。”“规范汉字书写,彰显汉字魅力!”语言创作类大致有如下几类:①拟短信、宣传语、广告语;②撰写开场白、结束语、串词等;③自创名言等,解题时应该紧扣探究的主题,准确作答。

(2)材料整理类:这是近三年最主要的考查形式。2009年探究汉字使用不规范现象的原因和后果;2010年名字的字面现象、名字的由来和意义;2011年探究民俗节日的特色和文化内涵。题型涉及材料的信息提取与概括。解答时应提取材料的关键词,理解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运用法,归纳出事物的共性和个性,或者理出因果关系,从中找出一个带有规律性的主题。

(3)图表转换类:这类题型的主题大多是社会实践调查,主要考查考生的看图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考生要能分析图表包含的内容,能从图表中探究问题所在或得出一些结论,能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解题时考生读图表应注意横向、纵向比较阅读,注意抓住调查问题的关键,发现探究规律。

汉字的由来范文5

首先,在识字写字中引入。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出现了一个词语“人声鼎沸”,学生问我:“老师,这个字和眼睛有关系吗?注解里写的可是一种器物啊。”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查询了“鼎”字的由来。这是一个象形字,甲骨文字形,上面的部分象鼎的左右耳及鼎腹,下面象鼎足。本义:古代烹煮用的器物。那所谓“目”中的两横,原来是器物中盛装的液体,完全和眼睛无关。这样,理解了字形的同时也记住了字义,就很少有同学书写错误了。

其次,在古文的学习中引入。在学习孟子《鱼我所欲也》中的“一箪食,一豆羹”时候,我引入了“豆”的字源,即甲骨文字形,让学生明白,它是一个象形字,是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形似高脚盘,或有盖。这样就了解了这个“豆”字的本义。而现在叫做“豆”的植物,在古代叫做“菽”,“豆”与“菽”在古代的读音相近,两字渐渐通用,大约到秦汉之际,人们就用本为器物的“豆”代替了“菽”,开始把植物“菽”叫做“豆”了。这样讲解本义,学生就可以解除“豆”为什么不是植物,而解释为器物的疑问了。

第三,可以在古诗词的讲解中引入。比如,李白的《送友人》有这样两句“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本来没有什么难写的字,可学生偏偏把“班”就写成了“斑马”的“斑”,为了给学生一个深刻的印象,我把“班”字的金文和小篆都写在了黑板上,边写边给学生讲解,这个“班”的本意是用刀将一块玉石从中切开。《说文解字》说:“班,分瑞玉,从珏,从刀。”意思是说“班”的含义就是将一块美玉用到从中切开,它的结构是由“珏”和“刀”组成的,这个字是个典型的会意字。从金文和篆文的字形上来看就是用两块玉中间插着一把刀,表示将美玉从中切开。

汉字的由来范文6

关键词: 小学识字教学 汉字文化 融合

目前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主要注重三方面内容,一是汉字的笔画结构的分析,对于形义的讲解和关注不足;二是重视读音而忽视形义,注重读的训练而忽视写的训练;三是讲形而忽视其意义,对于字形的讲解较多,而对字义有所忽视。此外,还存在随意解字而造成的隔断造字规律等问题。例如,一些教师在汉字教学中,将汉字的形、音、义分开讲,这样就阻隔了汉字的字际联系,对于小学生的识字造成一定的困难。一些教师只注重对学生读的训练,让学生朗读所学的汉字,没有让学生加强写的训练,导致小学生会读不会写。这样,学生必然不能够更进一步地将汉字的音、形、义相结合,更不能与汉字文化相融合,对于汉字不会有深度学习。

1.兴趣教学,让小学生在生动的故事中了解其文化内涵。

小学生具有好动、好奇的特点,教师应该尽量考虑小学生的特点,将汉字的教学与汉字故事相结合。在让小学生进行识字学习时,通过一些有趣的故事,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小学生主动学习,在故事中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例如,教学“秦”这个汉字时,就可以讲述这个汉字的演变过程,原来写作“”,嬴政统一全国之后,觉得这个字很别扭,所以想找一个与之同音的字代替,终于有一天,他与大臣讨论功绩的问题时,将“春秋”二字各取一半,组成了新的“秦”作为国号,大臣都一致赞同,就用“秦”代替了“”,嬴政自称“秦始皇”,从此,“秦”便流传了下来。通过这样的小故事,学生不仅认识了“秦”这个汉字,还了解了它的文化由来,一举两得。

2.渗透教学,教师在日常识字教学中注意渗透汉字文化。

教师可以采用渗透的方法进行识字教学,让学生自己感悟和理解,这种做法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汉字的“义”,即汉字的文化内涵。例如,“仁”这一字表明,仁是以人际关系为基础的,人与人之间要以仁爱为本,讲究和善相与。教师可以先将这个汉字写出来,然后引导学生理解其内涵,让学生感悟汉字更加深刻的道理,再对这个汉字进行深入的讲解,让学生真正理解其内涵与意义。此外,还可以利用汉字图谱,让学生由汉字的抽象图和古体字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为小学生创造更加直观的形象,便于其理解汉字古今的差异与相似之处,在对比中记忆与认知。例如,“安”在甲骨文中就是外面一个房子,里面一个女子,将房子的门关上,就是安。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成家之后才谓之“安”,甲骨文就将这一观念表现了出来,便于理解和记忆。

3.游戏教学,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集中注意认识汉字。

小学生还处于童心未泯的阶段,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可以适当结合好玩的游戏让其识字,集中其注意力。将汉字通过游戏的方式渗透到小学识字教学中,可以使小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快乐,在快乐中学习。一般来说,可以采用“组合生字”的方法游戏,朋就是由两个月字组合而成的,其原始意思就是两串外形一样的珠子,相邻相通,引申到人与人之间,就是建立一种友好的互相帮助的关系,就是“朋”。通过让小学生对已经学过的汉字组合形成新的汉字,不仅可以温故知新,还可以在组合中拓展思维,体会汉字的文化内涵,锻炼能力,在游戏中集中注意进行汉字学习,对于小学生的识字学习很有帮助。

4.多元教学,通过多元文化开发课程资源领略汉字魅力。

教师应该适当引入多元文化,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例如,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宣传语和广告语,从这些与生活相关的汉字中体会汉字的魅力。还可以让学生练习书法,从书法和字帖中体会汉字独特的结构美。此外,教师应该尽量拓展汉字文化课程和资源。例如,汉字本身所蕴含的图腾文化、灯谜、对联、书法、诗词和碑文等内容,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拓展讲解,了解更多的汉字文化,进一步体会汉字的魅力,从而被汉字吸引,在学习汉字的时候更积极有效,加深印象与记忆。汉字的魅力无处不在,通过学生的观察与教师的讲解,小学生会更多地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从而学习起来更简单有趣。

综上所述,识字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关键,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也是学习其他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和基本工具。因此,开展识字教学研究,对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具有促进作用,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汉语由汉字组成,识字教学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小学生面对枯燥的识字教学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更应该发掘汉字的文化内涵,用汉字的文化魅力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引起小学生的兴趣,从而让识字变得有趣起来。识字的过程是学习汉文化、传承中国文化的过程,在识字教学中,学生通过汉字了解汉民族的社会历史、文化形态和思维模式,传承中国文化。同时,文化视野下的识字教学,能使学生在与古人对话,触摸远古时代的脉搏中认识隐藏在汉字的音、形、义之中的文化奥妙,深化对汉字的认识,用更有效的方法识记汉字。在提高课堂识字效率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可谓一箭双雕。

参考文献

[1]刘国军.汉字教学文化教育价值的理性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4(8):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