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外名著读后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外名著读后感范文1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9―0120―01
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名著对提高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和人文素养非常重要。《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名著阅读题在近三年各地中考中连续出现,所占分值为4分。考查范围广泛,考查方式灵活,题型难度逐年增大。通过对我校中考生调查发现,学生名著阅读的答题情况不容乐观,平均得分较低,有些学生甚至得零分。如何来解决这一问题呢?笔者通过自身的探索和努力,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培养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以身示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阅读也是如此。首先教师要爱读书。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胃口择优推荐,把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经常带进教室传阅,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平时阅读中,老师要言传身教,把自己阅读时流露出的热情、趣味与学生共勉,让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以养成阅读的自觉性。同时,要靠语文本身的魅力去打动和吸引学生,在有目的和对象的阅读中逐渐培养兴趣,逐步品味到语文的形象美、意境美、思想美,感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营造氛围。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学生放任自流,肯定没有收到实效的。教师要利用课堂有意识地赏析名著的精彩部分,把学生的阅读名著的胃口调动起来;积极开展课前5分钟“名著推荐”活动,让学生推荐名著的精彩片段,或推荐一位作家,让学生写读后感,特别优秀的在全班欣赏;或利用录音机、电视等视听媒体多让学生“听”书,诱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互相带动激发,养成读名著、谈感受、话乐趣的良好氛围。
3.活动引导。巧妙地组织各种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名著知识竞赛、读书比赛、手抄报,制作读书卡片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如在引导学生阅读《骆驼祥子》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影片,设计一次语文活动,或出一期黑板报,班会课上让学生讲讲老舍的故事,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感受,体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亲近名著,热爱名著,让名著温暖他们的心灵。
二、明确阅读目标 古今中外的名著,卷帙浩繁,不可能博览全部。应重视《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篇目,对其推荐阅读的篇目和教材中要求了解的人物、相关故事情节和主题等要了然于胸。如七年级上册:《朝花夕拾》《繁星春水》,七年级下册:《童年》《昆虫记》等,还有一些经典的作品如《格列佛游记》《西游记》《水浒传》等,这些名著都是学生所感兴趣的,进行合理安排。每学期至少要有计划地阅读三至五本名著。另外,教师还可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有目的地向学生推荐名著。如,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可向学生 推荐林海英的《城南旧事》,学习《在沙漠中心》可向学生推荐圣埃克絮佩里《 小王子》。这样,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三、讲究阅读方法 读书有了方法,就像拿到了知识宝库的钥匙。由于名著的内容大都远离学生的生活,加之篇幅较长,学生要真正读懂读完并非易事,因学生进入中学之后的课业负担太重,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阅读的乐趣更为有益。
1.略读,精读。略读就是略观大意,知其梗概,不要固执,咬文嚼字,前后贯通了解大概内容。如一些外国作品,常有大段的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可以采用此方法。精读就是要用心阅读体会,常识性的知识要记准,精彩片段要反复品读,欣赏佳句,读出自我感受。从而获得知识,受到感情的熏陶。阅读初期,一般以略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进行有选择性地精读。对于必读书目要精读,逐章逐句地阅读,细嚼慢咽,精彩片段可以朗读、背诵、摘抄。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故书不厌百日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就是这个道理。
中外名著读后感范文2
一、课业负担过重,学生无时间阅读
应试教育,使部分教师急功近利,家长“望子成龙”,导致学生疲于奔命。很多学生因作业较多,习惯于在假期阅读,平时阅读量几乎为零,或寥寥无几。
二、周边诱惑较多,学生无兴趣阅读
小学生抵制力较差,网吧、游戏厅等不良场所因可以让学生彻底摆脱学习,放松身心,所以对学生有着极大诱惑,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将学生拉回到书本中,将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
三、阅读方法不当,学生无能力阅读
表现在阅读随意,无计划,不会做圈点批注、写读后感,学生享受不到阅读的乐趣和成就感。因此,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制定阅读计划,教给他们阅读方法。
四、家庭无阅读氛围,学生无条件阅读
农村学生家庭文化氛围较差,学生在家或无合适书目读,或没有安静的环境读书,或没人指导……所以,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条件,也是引导孩子认真阅读的关键。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制定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1)号召教师减轻课业负担。让家长及教师认识到阅读对学生的重要性,尽量为学生开辟阅读时间。
(2)为学生推荐优秀课外阅读书目。除四大文学名著外,《寄小读者》、《爱的教育》、《中外艺术家的故事》、《昆虫记》、《海底两万里》、《鲁滨孙漂流记》等一些文质兼美的作品也应是高年级学生的必读书目。
(3)解决书源问题。动员学生至少拿出自己的两本藏书,同时动员家长出资,为学生购买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并在班上设立“班级图书角”,每周五还书借书。
(4)利用课外时间,根据学生实际状况,指导学生制定读书计划。个人根据自己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制定相应读书计划,要保证读书时间及质量。
(5)指导阅读方法:
①精读法:对文质兼美的文章,要求学生细细品味,感悟语言的优美,并用背诵、摘抄来帮助积累,积淀语言,培养语感。②粗读法:对只需掌握故事情节的文章,则只需粗读。③选读法: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读时只找最关键的语句,以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迅速捕捉所需信息的能力。④做好读书笔记,写好读后感。在积累本上,可摘抄文章中的格言警句,精彩的段落,可剪贴报刊、杂志,并坚持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引导他们读思结合,多读多写,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6)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提高家长对阅读重要性的认识,给孩子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我们及时和家长沟通,引导家长给孩子创设良好的阅读条件,购买高品质的书,创设读书氛围,甚至陪他们一起读,以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并促使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
(7)定期检查学生阅读的执行情况。如:读了多少,读得如何,有何体会?以便及时调整,进一步指导,并督促学生完成定量的阅读任务。
中外名著读后感范文3
一、教师要切实搞好阅读指导
1 认真编写阅读指导手册。新学期开始,年级语文组长组织语文老师将阅读指导手册发到学生手中,一般从阅读目标、阅读要求、推荐原因、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内容概括、典型形象、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方面给学生提供比较实用的阅读辅助资料,帮助学生阅读。
2 精心编制阅读导学案。从阅读内容、阅读进程(阅读书目具体到每一节课读多少)、摘抄要求(规范摘抄格式和书写、提示精彩内容的摘抄)、阅读速度(以每分钟500字的速度阅读)、阅读方法等方面做出具体的要求。
3 搞好阅读集体备课,每一次集体备课,阅读是必备内容。语文老师要共同研究一周学生读书情况、阅读导学案的设计、讨论阅读过程、策划相关的读书活动、新书好书推荐,等等。另外,每个年级拟将成立一系列社团,来更好地配合阅读活动。社团要建立相应的组织,定出社团章程、活动计划,组织扎实有效的活动,每次活动都要有详细的活动记录。
二、激发兴趣,保护天性,学会学习
1 创设浓郁的背书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喜欢某作品,肯定是作品说出了他想说而又不能恰当表达出来的感受,引起了共鸣。所以应当让他们把自己不能说的话抄下来并背诵。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名人。哪一个不是学富五车,饱读诗书,才出口成章的?新大纲也提出了重视积累的要求,而且规定了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没有背诵就没有积累,没有积累也就没有语文素养的提高。所以不仅名篇要背,好的文章、精彩片断、唐诗宋词都应该鼓励学生背诵。因此,我给学生规定了每天必做的两件事:每天抄写一点自己喜欢的文章,每天背诵一首唐诗宋词或者是100字左右的精彩片段。这样就创设了浓郁的背书氛围,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2 以活动促阅读,在阅读中寻求创新。多写读后感,多交流,让阅读活动精彩纷呈。学生每读完一部名著或精读书目或泛读书目,我们就鼓励他们多写读后感,当然研读书目更应该写。读后感可长可短、内容不限,言论自由。教师经过一段时间后把学生的读书笔记及读后感收上来看一看,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另一方面可以了解读书对他们的心理健康起到了什么作用,并对他们的读后感给于简单的评价和指导。有时这种无声的交流比面对面的交流要有效得多。
定期召开年级读书会,让读书会成为学生交流读书心得和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班级读书会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创新形式,把原来的一个人站在台上说,其他人坐在台下听,变为更多的人去参与,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展示,也可以是整个班级的集体亮相,能演课本剧的就排演课本剧,还要增加互动、点评、质疑等环节。
3 化大为小,切实可行;打开视野,放眼寰宇,变阅读为享受。面对大部头的书,学生在理解上可能有困难,这时老师可组织学生讨论课题进行研究,每个小组讨论一个小课题。例如:研读《三国演义》时,同学们共同围绕十个专题讨论:“三国说“义”、“正说曹操与反说曹操”、“试析诸葛亮、周瑜的性格缺陷”、“假如我生活在三国时代”、“战争胜负因素——我看《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浅论三国人物描写特色”、“三国蜀汉灭亡原因之我见”、“三国中刘备性格魅力及启示”、“三国语言交际智慧”、“我看诸葛亮(可从“法”与“情”、用人管理、与人格魅力对比等方面人手)”,这样同学们在研究时,就把大困难化成了小困难,变阅读为享受了。
4 多多调查学生的阅读感受,及时调整阅读节奏和阅读内容。本学期我们就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及时的问卷调查,我们的问题是:你对班级活动和年级阅读活动有何好的建议?每节课老师是否有目标及指导要求?对此你有什么建议?你还有哪些好的书目向大家推荐?你在阅读书时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你最希望得到什么样的帮助?学生的问卷交上来之后,我们会认真阅读,对比较集中的几个问题,会想办法尽快调整和解决。如果你经常这么做,学生会觉得你很尊重他、很关心他,他就会更加快乐地去阅读。
中外名著读后感范文4
关键词: 阅读 兴趣 体验 积累
语文,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只有在阅读中才会拓宽学生的视野,把握语文学习的真谛。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类读物”,规定7―9年级的学生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阅读课,早应走进语文课堂,而要延展于课堂之外。实践中我们发现,阅读是孩子精神家园的乐园,尤其是阅读名著。在阅读中,他们可以享受乐趣,思维可以自由驰骋,能获得创新的源泉,思想可以得到升华,情操可以得到陶冶……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越来越成为语文老师的共识。
阅读教学,关键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以提高,说明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语文教学才有质的飞跃。名著的天地非常广阔。阅读名著,要侧重于引导学生学会将自己的生活经历与广泛的文学背景相结合,对文学作品进行合理的解读。但不同学生有不同的阅读基础,教师在阅读教学的指导中,要做到因材施教。既要关注学生的阅读个性,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培养有个性、有创造性的读者。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阅读,做好学生阅读的导航者,我结合一些教学体验,谈谈认识。
一、强化教师“导”读
我们经常说,要活到老,学到老。于漪老师说:“语文教学质量说到底是语文教师的质量,要提高语文教师修养的方法和途径就是读书,语文教师应该把阅读和写作作为自己生命的体现形式。”用我校的一个宗旨来说,你如何要求学生,就要如此要求自己。要想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路上走得更远,首先教师要有阅读意识与阅读体验,做经常阅读的人。如果教师没有丰富的阅读体验,没有博览群书,却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名著,那么无异于纸上谈兵。
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学习的天地就有多广阔。语文教学,不能仅囿于课本,而要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积累更丰富的知识。教师作为学生名著阅读的导航者,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名著是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类智慧与文明的结晶,阅读名著对他们身心发展、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实,我们读名著,如同站在文学巨人的肩膀上观人生,识社会,看天下。余秋雨先生说:“名著其实就是知识堡垒上的制高点。”当你攀上这座知识的顶峰时,你一定会有“一览众山小”的眼界与胸怀。那么,学生阅读的就不仅仅是书籍,而是人生,是境界。
二、激发学生“想”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名著阅读产生了兴趣,就无需老师的说教与督促,自然而然,他们就会变被动为主动阅读,这才算是真正走近了名著。《围城》中说,外面的人想进去,进去的人想出来。其实阅读教学,也提倡内外结合。就是以课本为契机,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比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项链》一文时,我发现学生对莫泊桑的作品比较感兴趣,借机简单介绍了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和《两个朋友》,并推荐他们阅读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集《羊脂球》。同时推荐很多其他外国名著,如:《复活》、《巴黎圣母院》、《简・爱》等。后来在一次名著交流会上,有学生比较深刻谈到了阅读《羊脂球》、《简・爱》等名著的体验。在惊喜与惊讶中,我明白了,学生的眼光也在课外。兴趣,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课内的文章,更激发了他们阅读课外名著作品的渴望。
三、鼓励学生“多”读
阅读名著,贵在体验。名著阅读教学,应特别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个人情感体验。我的名著教学阅读的时间,既安排在课内,又延伸于课外。课内,每周至少安排一节语文课或自习课进行阅读。阅读的时候要求“用笔”“用心”。“用心”就是静读,全身心投入地阅读。“用笔”,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如对好词好句的积累,人物的认识,环境描写的点评,作品情感的感悟等及时做好笔记。课外,可利用周末、节假日阅读。久而久之,阅读习惯养成了,我也不用三令五申地要求了,到时间,他们都会自觉阅读,如同履行承诺一般。还每两周安排一次名著交流会,将他们短期阅读或长期阅读的感受做一次交流,以小组为单位,组员轮流展示,并将好的交流成果编辑成集,作为班级阅读笔记保存。撰写读后感,也是促进名著交流的一种形式。读后感的撰写,不限字数,不论语言,只重感悟和体验。这样,日积月累,既扩大了阅读的信息量,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力和表达力,可以说是一箭双雕。
四、引导学生“会”读
中外名著读后感范文5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中生《三国演义》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初中生《三国演义》读后感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好书能使我们了解古今中外发生的趣事;好书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好书还能使我们明辨生活中的是非。“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也证明了读书的重要性。
这不,暑假我就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它的作者是罗贯中。它与我国的《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合称为四大名著。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三国演义》塑造了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代表人物。
这本书中最令我佩服的是诸葛亮。从“草船借箭”这一章就可以体现出来:因为周瑜十分嫉妒诸葛亮的才智,假装商议军事时,周瑜问诸葛亮,与曹兵交战,用什么兵器比较好。“用弓箭最好”诸葛亮答,周瑜说:军中正缺弓箭,麻烦先生制造十万支弓箭,这等是公事,还请先生不要推脱。诸葛亮答应后,并问有多长期限,周瑜则问十天可以吗?诸葛亮有把握的说,三天就行了,到时候如果没完成,甘愿受处罚。周瑜自然高兴,用酒席招待他,诸葛亮喝了点酒便告辞了。之后诸葛亮请鲁肃把二十只船全盖上青布挡起来,再在船两边扎上千个稻草人,每只船里还要有三十人。雾出来了,越来越大,即使是面对面也不容易发现,诸葛亮催促船快速前进。忽然开始打鼓,曹军开始射箭,只见雾中弓箭如同雨点般向二十只船袭来,过了不一会儿,诸葛亮让士兵把船掉头,头朝北,尾朝西。诸葛亮又命船上士兵大喊:“多谢丞相赐箭!”曹操知道后火冒三丈,诸葛亮对鲁肃说:“每条船上约有五六千支箭,不费我们一点儿力量,就得到十万多支箭。周瑜知道此事后非常惊讶、嫉妒。此外可以表现出诸葛亮聪明的章节还有很多,例如:空城计、反间计等等。
书就像是一盏灯照亮着我们前进的路,书就像是一本本字典让我们了解我们不会的知识,书就像是一场春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书就像是一位老师细心地辅导着我们。所以,我们应该时刻记住“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这句话。
初中生《三国演义》读后感2“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雨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每当我听到这首歌,就会情不自禁的想起最近我看的一本书,名叫《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被誉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这不仅是前人留下的文化瑰宝,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传统历史宝贵的资料,是中国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之作。龙吟虎啸的三国传奇,无疑是千年传奇,百世经典。数百年以来,一直深受我国乃至全世界各国的人民群众所喜爱。说起其中的故事和人物,无不令人口齿生香。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各方豪强扩充武力,抢夺地盘,造成了民不聊生,生灵涂炭的惨烈社会局面。乱世枭雄,谁忠谁奸,孰成孰败。蜀有:刘备、诸葛亮。魏有:曹操、司马懿。吴有:孙权、周瑜。他们为了争夺天下,统一天下,用尽心机,机关算尽。
在这书中,我佩服刘备的善于用人,我佩服关羽的忠心耿耿、义字当头,我还佩服张飞的威猛雄壮,我更佩服赵云的浑身是胆和周瑜的巧设计谋。曹操的诡计多端、疑心重重让我不得不感叹万千。但我最崇拜的还是诸葛亮。他未出茅庐已知天下大势,既出茅庐天下震惊。他料事如神,神机妙算。借东风、空城计至今为人津津乐道。草船借箭、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等等都让我赞叹不已。
在诸葛亮众多计谋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草船借箭”。周瑜想方设法要置诸葛亮于死地,就逼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不然就要杀掉诸葛亮。但是诸葛亮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巧妙化解了周瑜的刁难。他只用了二十艘船、三十名士兵、一千多个草把,趁着漫天大雾,慢慢靠近曹操的水寨。诸葛亮叫船上军士一齐擂鼓呐喊,曹操怕中埋伏,不敢出兵,只是命令一万多名弓弩手一起向江中放箭。太阳出来了,二十只战船两侧的草把上都插满了箭。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草船借箭”。还有“空城计”也是我喜欢的一计。由于马谡不听劝告,自作主张,导致街亭失陷,蜀军失去了重要的战略要地,不得不全军撤退。诸葛亮在万般无奈之下,做出冒险的举措,巧唱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这些计都充分地说明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他遇事冷静,临危不乱,实在是让我佩服。
这些历史也让我看到了那时候老百姓生活的艰难和困苦,更让我感到现代生活的幸福。那时候老百姓的流离失所,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安定。这些又都让我想起了汶川大地震、云南的旱灾、舟曲泥石流、玉树地震等等无情的天灾。要是放在三国时期,那肯定是世界性的毁灭。而在现在,正是因为国家的强大,人民的无私,让大家互相团结、帮助,很快的度过了难关,建起了新的家园。
所有的这些感想,都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更加爱我的祖国,爱我身边的每一个人。
初中生《三国演义》读后感3俗话说:“虎父无犬子,上阵父子兵”、“老子英雄儿好汉,将门自古出虎种”。果然,在《三国演义》中虎父虎子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大家熟知的曹氏父子、孙氏父子、司马氏父子,还有关羽、张飞和他们的儿子,无一不文韬武略、智勇双全。但也有例外的,那就是可怜的刘备、刘禅父子。
让我们先来看看父亲刘备,三国中赫赫有名的“天下英雄”、蜀国主君,连曹操都认为当时的英雄只有刘备和他自己两人而已,可见刘备是名符其实的龙凤先辈。然而悲剧的是,他的儿子刘禅却最终成了扶不起的“阿斗”。难道是刘备的运气特别差,生了一个傻儿子吗?在阅读《三国演义》的过程中我发现,刘禅出生时绝对是一名健康的BABY,而且书中描写当时的天相吉祥无比,完全是王孙贵胄啊!但是为什么刘禅不能子承父业、有所作为呢?我个人觉得主要是由后天因素造成的:
一是教育环境有问题。众所周知,刘备为了复兴汉家天下,常年在外东奔西走,有时甚至寄人篱下,儿时的刘禅几乎见不到父亲。刘备死后,虽然把16岁的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但即使诸葛亮竭尽全力也爱莫能助,分身乏术的他只能把困难和问题都往自己身上揽,没有让刘禅独立去面对、思考、实践,关爱过度,从而导致了蜀国少主好吃懒做,毫无治国经验可言。
二是自身成长有问题。在刘禅的成长过程中,尤其是青少年时期,由于父母的溺爱,基本上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养尊处优的生活,从未跟随父亲或那些厉害的叔叔伯伯们上过战场,也没有正式学习过如何处理政事、治理国家,所以在刘备和诸葛亮去世后,“阿斗”便乐不思蜀地甘做阶下囚,父辈们一手建立的蜀汉江山就断送在了他手里。
再让我们来看看另一位父亲曹操,毫无疑问,在对后辈的教育方面他比刘备成功太多了!曹操非常重视对儿子的言传身教,常常亲自过问孩子们的学习近况,并鼓励他们从小树立扬名立功的远大理想,在实践中磨练意志、学习治国之道。正因为如此,他的儿子中既有才高八斗的文学家,又有创立曹魏的政治家,还有七岁称象的神童。你们看,同样是一国之君,在对待孩子教育上的不同态度却决定了“虎父犬子”还是“虎父无犬子”。
其实,现在也有许多像刘备一样的父亲一心忙于自己的事业,认为只有赚了足够多的钱让孩子吃好、喝好、穿好,就能让他们学好,哪里知道孩子们最需要的是曹操那样,会亲自检查孩子作业,会亲自带孩子接触社会,会亲自和孩子一起体育锻炼,还会和孩子们真诚交流心事的父亲啊!试想刘备如果做到了以上几点,刘禅也就可以扶得起来,不会成为被后人嘲笑的鼠犬后代了。
幸运的是,我有一位曹操式的“虎父”!印象中,爸爸曾经也是一个“工作超人”,经常一周都见不到他几次,为此我还向他发过脾气,爸爸却总是笑着对我说:“等爸爸忙过这一段,一定多陪你!”那时的我从来不相信。直到后来,我渐渐发现课本和作业本的错题旁时常会出现一些有趣的小标记,问号、爱心圈、小星星……多温馨地提醒啊。妈妈告诉我,实际上爸爸每天深夜回家后,都会仔细翻阅一遍我当天的作业,了解学习进度,还特意准备了错题集嘱咐妈妈让我把错题一一抄录下来,反复复习,原来爸爸一直在悄悄地伴着我呀!再后来,我的课外辅导班逐渐多起来,爸爸为了能及时送我去辅导班,每每顾不上晚饭就陪我一起“奥数”到九点,回家路上还津津有味地和我讨论题目,说这顿“精神食粮”太丰盛,肚子都已经饱啦。除了学习,爸爸还是我运动的队友,旅游的驴友,家庭辩论会的辩友。瞧,他这是要替刘氏父子扳回“虎父无犬子”的局呢!
看到这里,大家一定已经意识到父亲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了吧,要我说呀,罗贯中早就在《三国演义》中告诉爸爸们了,如果想要有一个和自已一样出色的“虎子”,学曹操就对啦!
初中生《三国演义》读后感4今日,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终于被我看完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是一本很好看的书。刘备和张飞、关羽一起桃园三结义,之后,他们又三顾毛庐请了诸葛亮,他当了军师,就有了三国。分别是蜀、吴、魏,蜀国和吴国联盟,在赤壁大战中把魏国打地大败,魏国的人落荒而逃,最后魏的领将曹了,魏国也灭亡了。没过多久张飞和关羽也死了,刘备悲痛过度日日夜夜都在哭,也倒在了土里,最后,由诸葛亮管理蜀国,还要照顾刘备的儿子―――刘禅,诸葛亮病死了之后,刘禅治理不好国家,蜀国灭亡了.后来,吴国统一了中原发展成了晋国。
看完了这本《三国演义》,我心胸澎湃。诸葛亮的才能真是让我有妒忌了。在舌战群儒的时候,他单凭一个人的智慧和口才就战胜了吴国的所有大臣,还说服了孙权,让蜀国和吴国联盟,一起攻打魏国.还在草船借箭中。诸葛亮能想到的东西,周瑜却想不到,周瑜本想陷害诸葛亮,让他在十天之内把十万支箭造好,可诸葛亮还把十天改成了三天,周瑜听了,他欣喜若狂,以为诸葛亮要自投罗网了,周瑜还特意吩咐铁匠把材料少些,速度慢些,好让诸葛亮来不及,让诸葛亮受罚,可他临危不惧叫鲁肃借他二十条船,每一条船上放十个草把子,还用铁链接在一起,便去了曹操的水塞。那时,江上大雾迷茫,曹操只听见了杀声震天,曹操分不清虚实,就派弓箭手去射,结果,他们中招了了,在每只船上有2000多只箭,和起来刚好有10万多只箭这下子,时间也刚好三天,周瑜没话说了,终于承认了:我终究还是没有诸葛亮那么机智啊!
刘备的憨厚和忠实使我不得不配服他,若不是刘备去请诸葛亮,不然的话,他还是一个卖草鞋的人.如把他换成我去三顾茅庐的时侯,我一定会等不及直接走诸葛亮进茅庐,怒气冲冲地把诸葛亮叫醒,然后再狠狠得骂他一顿,等怒气消了,再去和他商量。那么诸葛亮一定会觉得我很粗鲁,也一定会不当我的军师,蜀国也不会存在了。可是,刘备他却在外面安安静静的等待,很有耐心,连抱怨也没有抱怨一声,安安静静地了几个时辰过去了,张飞已经耐不牢性子了正要去放火,烧房子的时侯,都被刘备给制止了,最后,诸葛亮醒了,他知道刘备在外等候多时,立刻叫刘备进屋商量,诸葛亮被刘备的忠诚给说服了,成为了蜀国的军师。这还不能说明他是个求贤若渴、忠厚老实的人吗?
《三国演义》这本书真是太有趣了!我要向诸葛亮学习他的机智和勇敢,还要向刘备学习他的忠诚和憨厚。
初中生《三国演义》读后感5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翻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的就是曹操了,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在三国中,我最佩服的人是关羽,他不但武工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时,他因带着二嫂,所以才假装投降。其实他还是一心想找到刘备,保护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马”时,便立即骑着这匹“赤兔马”又去找刘备了。在山下遇见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带回去,真是一名当之无愧的好汉。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他不但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忠。
其实,《三国演义》中的大人物、大豪杰、大英雄还有很多很多,多得触手可及。这些人物很值得我们学习。
中外名著读后感范文6
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儿子小时候对动画片也情有独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动画迷。为了消除孩子对动画片的过度迷恋,我们采取了限制加鼓励,逐步转移视线的办法,以《西游记》为切入口,通过培养孩子对《西游记》人物的感情,逐步引导孩子将看动画片的热情转向文字阅读。
我们根据儿子的喜好为他选购了《西游记》动画碟片,儿子反复看,逐渐熟知了《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喜欢上了孙悟空、猪八戒。接下来,我们为他选购了少儿版《西游记》小说,配合动画片播放进度,以讲代读,每天晚上睡觉前讲一段给他听,并和他讨论动画片与小说内容有哪些不同,甚至编故事。渐渐地,儿子对听故事产生了兴趣,听完了整本《西游记》,还有其他童话故事。
初战告捷,我们趁热打铁,为他选购了《童话城堡》系列录音带,经常播放给他听。到了最后,每晚睡觉前捧着复读机听故事就成了儿子的必修课。
后来,儿子进了小学,能认识一些字了,我们就开始读。先是接力读,你一段我一段地读注音本《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外神话故事》。而后独立阅读,既读百科名著《中华上下五千年》《世界上下五千年》《十万个为什么》……也读儿童文学名著《秘密花园》《柳林风声》《窗边的小豆豆》……不仅如此,我们还给儿子订阅了《儿童文学》杂志。儿子读得很认真,一期也不落。
渐渐地,儿子疏远了动画片,爱上了阅读,成了学校知名的小书虫,还多次获得学校“阅读之星”表彰,所写的读后感也多次发表或获奖。
从易中天到历史学家梦
儿子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播得正火。小家伙陪着我看了几次,竟然比我还热情,暑假里守着电视机几乎每集不落地看了,对《三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先是看少儿版《三国演义》,觉得没劲,说是和易中天讲的大不相同,要求我给他买一本陈寿的《三国志》来看。于是,我带着他去书市买了一本文白对照选编本《三国志》。儿子把它放在枕边,时不时拿出来读上一两页,和我交流交流,有时甚至会为了某个人物某个事件和我争论一番。那个认真劲儿,让我这个自诩读书甚多的父亲深感汗颜,而不得不正视来自儿子的“挑衅”,正儿八经地捧读《三国志》,以备论战。
那时候儿子才九岁,还看不太懂文言,即使是看白话译文,也只是囫囵吞枣,一知半解。但小家伙记性好,记住了不少三国人物,了解了不少三国大事,说起某人某事何时何地发生,有的事件比我记得还清楚明白。而最重要的,也是至今让我们想起来还忍俊不禁的是,儿子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居然对老师口出狂言,说他将来要当历史学家,出历史专著。于是,为了他的历史学家梦,儿子一副认真研读的架势,看着就让人欣慰。
如今,正面临中考的儿子没再提他的历史学家梦,但历史一直学得很不错。我想,这是与他对历史的浓厚兴趣密不可分的。
从焦虑无助到荒野之鹰
儿子升入初中,班里学习优秀者众多,他感到学习压力大,倍感焦虑。第一次月考前,他紧张得失眠了。因之前成绩一直优异,总担心自己成绩会掉下来,所以,学习状态不佳,连续几次平时测验都不理想,第三次月考更是降到了年级第五。同学们甚至嘲笑他“年级第一成了历史”,而他自己也感觉十分无助,总觉得作业时间不够,上课老是恍惚,集中不了注意力,学习效率很低,几何特别难,连自己一向喜欢的历史也觉得学起来没劲儿。
我把简 那篇叙述自己求学经历的曾经深深感动过我的文章《荒野之鹰》推荐给了儿子,并和他一起共读共写读后感。就在这读与写的过程中,儿子分析了简 学习之所以取得成功的原因,不仅是学习刻苦,也不仅是方法得当,更重要的是心态的放松。他对学习和成长的理解逐渐深刻起来,尤其是对简 的高考体验,他结合自己这段时间的学习体验,感悟很深:“简 心态放松。高三,同学们迸发高三综合征,她却稳如磐石。因为她脱离老师预定的航线,照着自己的时间表走。而现在的我,才读初一,就患上了高三综合征,紧张,紧张,还是紧张。现在我明白了,只要平时好好学了,学好了,考试前就不必紧张,临时抱佛脚,倒不如放松一下。心态好了,考场发挥自然就好。即使考差了,只要自己努力了,也不会有什么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