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3作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我的2013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我的2013作文

我的2013作文范文1

带着画笔出发

陈医新

仰望天空,那抹墨蓝,我为它画上一片星光;俯瞰荒漠,那团褐黄,我为它涂上一片绿洲……带着画笔出发,我扬起人生的船帆。

十岁,父母便开始给我报兴趣班,比如歌唱班、钢琴班,各种课外兴趣接踵而来。可是,我对父母说:“我要画画。”父母很不理解,爷爷也拄着拐杖说,画画没出息。就这样,我和长辈们对峙了一个夏天,除了画画我什么班都不上。终于父母拗不过我,给我报了一个美术班。那一天,我是欢天喜地地唱着歌走进画室的。我对绘画的兴趣与喜爱一下子迸发了出来,在美术班,我从不缺课,每次我都独自在画室里画到很晚。回家路上,望着满天繁星,我都在不住地想:怎样才能把星星画得更亮呢?

学习了一年多,父母还是对我学美术没有什么期望;在学校,同学们也对我的画不屑一顾。可是我知道我的努力方向,没有别人的陪伴,我一个人踏着美术殿堂的阶梯一步一步往前走。渐渐地,我从对美术色彩的简单认知转变为对线条的熟练勾勒,接着,我更深入到了“形”,我手下也画出了栩栩如生的物体。

一支黑色水笔我能画出江南小巷飨赣甑那榈;一盒墨水,我能勾勒出丽江独特的韵味;一管水彩,我也能画出多彩的生活。

慢慢地,父母对我学美术的态度也有了变化,他们开始赞美我的作品,同学也会捧着画说,真像。13岁时我获得了学美术以来的“第一桶金”,是市级中学生美术比赛一等奖。上台领奖时,我紧握着画笔,它凝聚了我的信念,它给我的梦想插上了翅膀。

我带着画笔出发,渲染着缤纷的繁世;我带着画笔出发,勾勒梦想的翅膀;我带着画笔出发,给自己画出一个美丽的青春。

<E:\作文与考试\2013\2013设计方案\内文设计\A版\A版组件\作文提高站小标.tif>【病文诊断】

这篇作文围绕“学画”写出了作者学画的经历,还写出了对美术独特的感受和热爱。文章开篇点题,结尾照应。语言生动流畅,展示了作者不一般的写作基本功。

但是,从题目“带着画笔出发”我们可以看到,文章并没有完全切题,总让人感觉到缺少一些什么。对,缺少完整的叙事。具体有以下两个方面:

1.缺少叙事的原因。记叙文写作六要素中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一样不能少。作者一开始就写拒绝一切兴趣班,非要学画画。万事皆有由头,喜欢画画的原因是什么呢?要写出来。

2.叙事的结果太简略。命题作文要注重审题,从这个题目来看,“出发”是题眼,应该详写,但作者草草收尾,只用结尾的一个排比句简单点题。

<E:\作文与考试\2013\2013设计方案\内文设计\A版\A版组件\作文提高站小标.tif>【升格建议】

1.针对于缺少叙事的原因,我们可以根据儿童的特点,添加合适的想学画画的原因。可以写一个故事引起了自己的兴趣,也可以写身边的某个人、某幅画给了自己深刻的影响等。需要注意的是,原因要略写。

2.针对叙事结果太简单,我们可以浓墨重彩,写出一个“带着画笔出发”的细节来。

<E:\作文与考试\2013\2013设计方案\内文设计\A版\A版组件\作文提高站小标.tif>【升格文章】

带着画笔出发

陈医新

仰望天空,那抹墨蓝,我为它画上一片星光;俯瞰荒漠,那团褐黄,我为它涂上一片绿洲……带着画笔出发,我扬起人生的船帆。

极小的时候,我就听到了神笔马良的故事,他画笔一挥,便是滔天巨浪;他随手一画,便是绿草青青。于是那只神笔,便开启了我梦想的大门。

十岁,父母便开始给我报兴趣班,比如歌唱班、钢琴班,各种课外兴趣接踵而来。可是,我对父母说:“我要画画。”父母很不理解,爷爷也拄着拐杖说,画画没出息。就这样,我和长辈们对峙了一个夏天,除了画画我什么班都不上。终于父母拗不过我,给我报了一个美术班。那一天,我是欢天喜地地唱着歌走进画室的。我对绘画的兴趣与喜爱一下子迸发了出来,在美术班,我从不缺课,每次我都独自在画室里画到很晚。回家路上,望着满天繁星,我都在不住地想:怎样才能把星星画得更亮呢?

学习了一年多,父母还是对我学美术没有什么期望;在学校,同学们也对我的画不屑一顾。可是我知道我的努力方向,没有别人的陪伴,我一个人踏着美术殿堂的阶梯一步一步往前走。渐渐地,我从对美术色彩的简单认知转变为对线条的熟练勾勒,接着,我更深入到了“形”,我手下也画出了栩栩如生的物体。

一支黑色水笔我能画出江南小巷飨赣甑那榈;一盒墨水,我能勾勒出丽江独特的韵味;一管水彩,我便能画出多彩的生活。

慢慢地,父母对我学美术的态度也有了变化,他们开始赞美我的作品,同学也会捧着画说,真像。13岁时我获得了学美术以来的“第一桶金”,是市级中学生美术比赛一等奖。上台领奖时,我紧握着画笔,它凝聚了我的信念,它给我的梦想插上了翅膀。

从此之后,我被老师和同学称为班级小画家。我们班每一期的板报,都有我精心设计的美术图画,给教室增添了美的色彩。那一次学校到敬老院组织慰问活动,我也带着画笔参加了,在敬老院里,我给许多老人画了速写像,老人们看着自己的速写像,一个个笑得像个孩子。

我带着画笔出发,渲染着缤纷的繁世;我带着画笔出发,勾勒梦想的翅膀;我带着画笔出发,为自己画出一个美丽的青春。

<E:\作文与考试\2013\2013设计方案\内文设计\A版\A版组件\作文提高站小标.tif>【升格点评】

我的2013作文范文2

俗话说:“题好文一半”,尤其是在新材料作文成为高考作文的主导时,拟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近十年全国高考优秀作文的典型拟题为例,由浅入深,介绍作文拟题的三重技法,力图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有效地指导。

一、优秀高考作文拟题的第一重境界:直接“入”题

直接“入”题,一般采用:“小议×××”、“浅论×××”、“×××之我见”、“×××之感悟”、“我看×××”、“从×××说开去”、“从×××说起”、“对×××的思考”、“对×××的反思”、“×××引发的感想”的拟题形式,如《“弯道超越”之感悟》(2009安徽)、《“小议”浅阅读》(2010新课标)、《包揽后的反思》(2011北京)、《<功夫熊猫>引发的感想》(2011新课标)、《从蔡伟博士说起》(2011重庆)、《从船主的封口费说开去》(2012新课标)。

二、优秀高考作文拟题的第二重境界:掌握“常”题

(一)并列式

它既可以围绕着材料中的主要对象来拟题,如《探险者与蝴蝶》(2013江苏);也可以围绕着材料中所揭示的深刻主旨来拟题,如《做事与做人》(2012课标卷);还可以围绕着材料中所揭示的相反的对象和主旨来立意,如《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2007安徽)、《镜里与境外》(2011天津);有时还可以是三个义项的叠加,如《那手,那人,那心》(2012湖南)、《所向,所爱,所愿》(2013广东)。

(二)偏正式

一般采用“××的××”的形式,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如《光荣的荆棘路》(2012浙江)、《人生的容器》(2013浙江)、《不可惊扰的寂静》(2013江苏)。

(三)动宾式

一种是开宗明义,直接点明论点的简单动宾式结构,如《走出自我》(2011湖南)、《学会舍弃》(2012全国大纲卷);还有一种是动词加上偏正式宾语的结构,如《找到自己的位置》(2006海南)、《点亮万家灯火》(2013广东)。

(四)主谓式

一种是主谓式,如《天使就在我们身边》(2008北京)、《弯道艰险勇超越》(2009安徽)等,一种是主谓宾式,如《我的杯中需要沙》(2008北京)、《举手之劳也是一种美德》(2012)等。

(五)由表及里式

由题目中的现象写起,联想到其中或背后蕴含的深刻的道理,一般采用“从……到……”、“由……到……”、“在……的背后”的结构,如《从举手之劳到知恩图报》(2012新课标)、《由沙子到珍珠》(2013辽宁),《在怕的背后》(2013江西)。

(六)意愿式

一般采用“愿……”、“惟愿……”的结构,如2013广东卷的几个高分作文题:《愿从本心》、《愿赤心长留》、《惟愿此心无怨尤》。

(七)祈请式

祈使句一般用“让……”的结构,如《让未来记住今天》(2012年广东)、《让爱双向流动》(2013广东);请求式一般用“请……”,或“对象+请……”的结构,如《请问你自己》(2006四川)、《思维,请守住幸福》(2004海南)。

(八)对比式

可以直接形成对比,如《国语失落症猛于虎》(2007湖北)、《比学习更重要的事——学会做人》(2013浙江);也可以用题目中的词语形成对比,如2011湖南卷的两个优秀作文题:《低姿态的高贵》、《寒风吹暖我的心》。

(九)两个词汇或短语组合式

不用逗号隔开的如《拣尽空白 终见空白》(2006福建)、《接受改变不负青云之志》(2013山东);形式整齐的拟题,三字的如《感受爱,感恩爱》(2012天津),四字的如《不断追求,不断进取》(2012江西);五字的如《美丽的流行,永恒的经典》(2005),六字的如《重塑全面文化,实现全面崛起》(2011新课标),甚至还有八字的如《诚心补漏手有余香,知恩图报懂得感恩》(2012新课标);形式错落有致的拟题,如《莫惊扰,让生命安宁》(2013江苏)、《正视批评,成就谦谦君子之风》(2013山东)。

三、优秀高考作文拟题的第三重境界:打造“靓”题

(一)比喻式

一种是明显的比喻,如《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2004四川)、《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2007全国卷Ⅱ)、《梦想为帆,踏实为桨》(2011福建);一种是题目中的相关词语有比喻义,如《滋养文化的“活鱼”》(2010上海)、《平凡中的“珍珠”》(2013四川)。

(二)拟人式

运用拟人的如《梦想在现实中起舞》(2006山东)、《与品读相拥》(2010全国卷Ⅱ)、《热爱诞下创造的婴孩》(2011福建)。

(三)谐音式

谐音的运用也能让文题增色不少,如《国有殇,爱无伤!》(2008全国Ⅰ卷)、《背上“悦读”的行囊》(2010新课标),“殇”与“伤”谐音,“悦读”与“阅读”谐音,让人印象深刻。

(四)活用成语

可以颠倒成语中个别语素的顺序来表达材料的主旨,如《寓教于乐》(2011江西);也可以突出成语中的个别语素来表达材料的主旨,如2013江苏卷:《谨“小”慎“微”》、《一“石”激起千层浪》。

(五)妙用标点式

1.感叹式

通过题目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如《你好,中国!》(2011全国新课标卷)、向社会的“补漏者”致敬!(2012课标卷)。

2.疑问反问式

一种是不用问号,具有疑问反问的语气,如《没有付出哪有硕果累累》(2007安徽)、《善行,我该如何安放你》(2013广东);另一种则使用问号,如《绕树三匝,何枝可依?》(2006河南)、《大同世界,焉能忘本?》(2010全国卷)。

3.间隔号式

运用间隔号“﹒”把相关内容隔开,形成一种整饬之美,如《坚守?绽放生命之花》(2011辽宁)、《朝阳?流水?梦》(2013安徽)。

(六)诗题式

可以是一句,多为七字,如《青山一道同风雨》(2008全国)、《满身花雨又归来》(2010全国卷Ⅰ卷)、《守得云开见月明》(2012浙江);也有两句十字的,如《草木得常理 共生唱和谐》(2010安徽)、《知足云天淡,进取风雨行》(2012江西);还有两句十四字的,如2007北京卷的文题《细雨未必看不见,闲花未必听无声》。

(七)引用式

有引用古代诗句的,如《晓看红湿处》(2005全国Ⅰ卷)、《此时无声胜有声》(2007北京);有引用现代诗词中名句的,如《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2006山东)、《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2007甘肃);有引用古今名言的,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2012安徽)、《千学万学学做真人》(2011辽宁);有引用社会上的俗语流行语的,如《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2010新课标)、《细节决定成败》(2012全国新课标);有引用歌词的,如《该出手时就出手》(2011北京)。

(八)化用式

有化用诗词名句的,如《一蓑烟草任江平》(2008福建)、《腹有雅量气自华》(2013山东);有化用古代名句的,如《大隐隐于“乐”》(2012辽宁);有化用名著的,如《高考,生活中不能承受之重》(2007重庆);有化用电影名称的,如《致我们已逝去的童真》(2013浙江)。

(九)虚实结合式

可以化实为虚,如《在自己的天地里收获秋天》(2006福建)、《栽种你的最爱》(2006福建);更多的是化虚为实,如《别让雨下进灵魂里》(2006河北)、《拥紧自己的灵魂》(2007安徽)、《慢尝书香》(2010新课标)、《守住心灵的绿茵》(2011课标卷)、《最是那初放的安详》(2013浙江)。

(十)妙用其它学科词语式

用数学词语的如《美,人生的不对称》(2007全国卷Ⅱ);用化学词语的如《特色是成功的催化剂(2009上海);用计算机术语的如《爱,更需要“复制—粘贴”》(2007全国卷Ⅱ);用地理术语的如《心中的乡情不会随时间风化》(2007山东);用游戏术语的如《生活中的俄罗斯方块》(2005山东);用佛教术语的如《芥子纳须弥》(2011湖南)。

我的2013作文范文3

近年来高考作文经历了从命题作文到话题作文再到新材料作文的改变,但是命题形式的改变并不能阻挡高考中千人一面的“高考体套话作文”的出现。所谓“高考体套话作文”就是学生高考一律写议论文,回避其他文体,同时在写作中,提出观点后就是堆砌材料,通篇没有自己的感情和意见,不见其情,不见其理,导致很多高考改卷老师只能一味从“语言优美”“材料充实”的角度来评分。通常这样的文章能拿到43-45分左右的基准分,这样促使更多老师和学生在应试作文的怪圈中越陷越深:老师进一步加大语言写作技巧和材料充实训练力度,在应试写作纯技巧操练上更是一浪高过一浪。不求优秀,但求保险;不强求高分,但求基准分;不求真情流露,但求稳扎稳打;不求富有理趣,但求材料充实。

从2013年起,新材料作文一统天下的格局已经形成。2013年高考,全国大纲卷、新课标卷及其他各自命题的省市都采用了这一题型。新材料作文写作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情感实际,便于考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时思维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视野更加开阔,鼓励学生对社会、自然、人生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面对这样的高考改革态势,教师应该如何投入到改革的洪流中找到拯救高考作文的诺亚方舟呢?

首先,巧设作文序列,激发学生写作冲动。

为了促进学生的写作冲动,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尽最大可能地挖掘学生心灵中的柔软处,以生为本,紧密联系学生的真实生活,让学生有情可抒有感可发,让学生对作文的态度发生微妙的变化,能够在写作中收获肯定和满足。

高一这一学年,我设计了一个有效激发学生真挚情感的作文序列,这个序列由如下四个“关注自我――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关注自然”母题组成。

“关注自我”分为以下几个子题:我的家 我的成长足迹 我的学校(结合学校文艺周和体育周)

“关注他人”分为以下几个子题:我身边的人(我的父母、我的同学、我的朋友、我的老师) 我最喜欢的书中的人(结合学校读书月活动) 我最崇拜的偶像(结合学校的电影月活动)

“关注社会”分为以下几个子题:社会热点之我见(结合最新时事热点) 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结合三月学雷锋活动) 关注节日(结合五六月的母亲节、父亲节、端午节)

“关注自然”分为以下几个子题:我的故乡(结合学校的榧乡远足活动) 我旅游去过的地方 我眼中的美丽星空(结合学校的“天文”月活动) 我心中的人间美景(结合学校的摄影大赛活动)

这些母题和子题以靠近学生生活为根本,提供给学生宣泄自我情感的平台,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原始写作冲动,让学生对写作由恐惧抗拒发展到满足喜悦;高二高三以“激发学生思维的思辨性深刻性”为设计理念,贴近学生的生命感悟和认知来设计写作序列,最大可能地做到让学生有话可谈,有文可写,有真情可抒发,有观点可畅谈。

其次,加强作文的审查和评价机制,有效进行升格训练。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自己要摒弃应试思维模式,要在导向方面及时引导,鼓励学生在考试中放胆写作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同时进行有效的考后辅导和修改,精心比对,让学生在比较中升格文章,让“真情实感”的清泉流进考场作文的湍濑。

例如在一次考场作文训练中,学生以“保持内心的美好品质”为中心论点来写作文章,完成后我撷取了一个写作片段对学生及时引导。

朱自清先生早年叫朱自华,可后来他坚持用“清”来代替“华”,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看透了社会中丑恶黑暗的面目,当他为生活所困时,他宁可挨饿,也不接受美国人的救济面粉。在他的眼中,唯有荷塘里的一抹月色,父亲匆匆的背影才是最珍贵的,薄伽丘说:“贫穷不会磨灭一个人高贵的品质,反而是富贵先叫人失了志气。”是的,人的富有与金钱无关,人的富有实际上是人心灵中美好和高贵品质的展现,是颜回“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悠然自得,是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淡泊平静,是卢梭“根本不该为取悦别人而使自己失敬于人”的坚定执着……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这段文字看上去貌似语句优美,事例充足,旁征博引,但是细细品味咀嚼,就会发现文章问题颇多,落入了“事例”“名言”相互叠加的窠臼中,文章缺少学生的真情实感,缺少学生生命流动的展现。面对这种情况,我要求该生进行修改,要求有“文中有我”,有自己的真情实感。改后的作文片段展示给全班学生品读。

大家都知道,朱自清先生早年叫朱自华,可后来他坚持用“清”来代替“华”,这是为什么呢?我想先生一定会告诉我,是因为他看清社会中丑恶黑暗的面目,所以当他为生活所困时,他宁可挨饿,也不接受美国人的救济面粉。我在冥冥中思索,如果我也生活在当时的时代,面对饿殍遍野的,我是否能够面对香喷喷的救命粮能够保持内心的尊严?也许我会内心纠结动摇彷徨许久,在痛苦的挣扎中也许我会双手颤抖地接过这份施舍,也许我会在窃窃自喜中还编织出很多接受这份“嗟来之食”的托辞和借口,尽管我清醒地知道人要保持内心的美好品质,人要保持内心的澄澈与透明;也许是颜回“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悠然自得让我汗颜,也许是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淡泊平静让我羞愧,也许是卢梭“根本不该为取悦别人而使自己失敬于人”的坚定执着让我明白: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我要求学生进行反复朗读和合作研讨,指出修改后的文字带给他们的启示,学生很快总结出以下几点:

1.文章是“文中有我”并且满含真挚的情感。

2.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和想象的表现手法,加大了文章的抒情性和灵动性。

3.采用第一人称,让“我”与文中人物进行沟通,使得文章更好地展现“我”的真实的想法和观点。由“关注社会关注他人”开始巧妙地过渡到了“关注自我”,进一步给读者加深印象,深化了主旨。

4.文章巧妙地使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展示了“我”在面对物质诱惑时跌宕起伏的心路历程,展示了“我”作为一个普通人真实的想法,从而进一步突出了朱自清先生灵魂的崇高和伟大。

对该生的用心修改,我给予了大力表扬;对学生总结出来的观点和感悟,我给予了充分肯定。鼓励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尽可能使用富有真情实感的材料,在分析材料的时候要多角度辩证地发表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在考场作文的时候,放弃功利之心,平静淡然地“我以我手写我心”,让真情实感的阳光驱散分数的阴霾,最终水到渠成地让“真情实感”的清泉流进高考作文。

最后,统观全局,挖掘学生写作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针对高考作文要求和未来发生趋势,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触动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培养学生思辨意识。

《2013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中“发展等级”首要要求就是“深刻”,要求“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然而写作的现状是材料和名言的堆砌铺陈,是华丽而空洞语言的放纵恣肆,语言与思维的分裂导致学生的头脑成为了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学生“自觉”成了为他人手中的可悲傀儡。思维不能得到拓展和延伸的学生无奈之下只能“以叙代议”,只能“掉书袋”,只能草草地说一下极为简单的道理。面对这种现状,教师要学会设置情境,给学生设置“思维模板”,挖掘学生深刻思维和发散思维。

如利用下面这则材料来进行训练。

据英国《卫报》报道,畅销游戏《愤怒的小鸟》的制作公司罗维奥公司畅销总监皮特表示,该公司“全心全意地关注亚洲”,通过“出口中国文化”来凸显其对中国市场增长的重视。

该公司为《愤怒的小鸟季节版》制作了一个基于中国中秋节的国际更新包,包括中国版的主题音乐、人物和背景,以及配有《愤怒的小鸟》标志的传统月饼。皮特说:“许多人是通过我们的游戏第一次听说中秋节的。我们不仅把《愤怒的小鸟》带到了中国,还把中国带给了世界,我们想要比中国人更具有中国特色。”

第一步概括中心法,要求学生概括这则材料的中心观点:英国畅销游戏《愤怒的小鸟》欲当中国文化的推广者。第一步完成后,开始第二步“假设情境法”,假设多种情境:假设学生这时是总监皮特会怎么做?假设你是别的国家的游戏玩家会怎么想?假设你是中国的游戏玩家又会怎么想?假设你是中国的游戏设计者会怎么想?假设你是普通的中国民众会怎么想?假设你是中国的文学传播者你会怎么想?要求学生设身处地写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这样多角度思维,让学生思维延展开来。在第二步完成后,进一步深度挖掘,例如学生在假设自己是总监皮特,也会采取与皮特相同的做法,那么紧跟其后,采取第三步由果溯因法,要求学生挖掘原因:“为什么你会这么做?有哪些原因?哪些原因是主要原因?哪些原因是次要原因?哪种原因更具有说服力?”第四步反弹琵琶反向思维。“反之,不这样做(外国游戏不推广中国特色)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第五步近似联想发散思维。 “你能联想到哪些相似的现象,它们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什么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年轻一代应该如何维护我们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利益?”第六步回归本位,全局思考。“作为一个地球人,我们年轻一代应该如何融和本国文化和外来文化?”由此培养学生全盘思考的能力,形成整体意识。

这样一个训练后,学生都或多或少不同程度地改善了原先单一维度思考的弊端,考虑问题开始向“多角度全面化深刻化”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在其新基础课程理念中提出:“应该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特殊认识活动论的框架,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①是的,语文课堂正以“实然”为根据的“知识课堂”向以“应然”为根据的“生命课堂”转变。作文教学的课堂更加应该是生机勃勃,每一次作文都应该是学生独特而美丽的思想之花灿烂绽放的过程,而不应是鲜艳却缺乏生命力的假花的招摇,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应给学生的写作过程带去一缕温暖合适的阳光,解冻学生们被高考应试教育封冻的心,让他们在写作中释放生命的活力,奔向魅力无穷的写作乐土,真正做到心弦与清风共鸣,情思与流云相戏。

――――――――

注释

我的2013作文范文4

本报2013年第27期―2014年第24期,共命中40套2014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题。经过编辑筛选,做成集锦,与读者共同分享喜悦。

1.山东日照:第一次 。

本报2013年第43期2版:《半命题作文“第一次 ”写作指导》。范文三篇:《第一次拥抱大自然》《第一次喊他“父亲”》《第一次补衣服》。

2.甘肃兰州:因为有 。

本报2013年第33期3版:《因为有了期盼》。

3.贵州毕节:味道。

4.黑龙江齐齐哈尔:味道。

本报2013年第48期3版:《青春的味道》。

5.陕西西安:答卷。

本报2013年第39期2版:《一份满意的答卷》。

本报2014年第22期4版:《老师,我要交卷》。

6.湖南岳阳:渴望 。

本报2013年第40期3版:《渴望》。

7.浙江宁波:深处。

本报2013年第47期3版:《走进雨巷深处》。

本报2014年第9期1版:《潜入海底》。

本报2014年第12期3版:《记忆深处的清香》。

8.四川巴中:我正十六(十五、十四)岁。

本报2013年第33期3版:《14岁的我,长大的我》。

9.江苏徐州:阅读,曾让我感动。

本报2014年第1―8期11版:“读书读书,人生真味”专题阅读。范文三篇:《半窗明月,一室书香》《野味读书》《别想摆脱书》。

10.四川雅安:感动。

本报2013年第35期3版:《底层的感动》。

11.山东济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本报2013年第31、32期1版:《兴趣,是一种甜蜜的牵引》。

12.四川宜宾:感受自然。

本报2014年第18期1版:《栖息在自然的怀抱中》。

13.江苏无锡:春天,毕竟是春天。

本报2014年第13期2版:《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命题作文写作指导。

14.浙江温州:走,到另一个地方去。

本报2013年第50期3版:《走出来,真好》。

本报2014年第1―8期5版:《主题素材阅读之“行走”篇》。

本报2014年第14期2版:《生命的行走》。

15.四川内江:爱的叮嘱。

本报2013年第45期4版:《妈妈的唠叨》。

16.江苏南通:这样的画面让我流连。

本报2013年第34期1版:《定格在记忆中的画面》。

本报2014年第1―8期15版:《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

17.湖北荆门:换个角度看生活。

本报2013年第43期3版:《换一种眼光》。

本报2013年第45期1版:《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

18.湖北黄冈:(1)成长路上,有你真好。(2)感恩。

本报2013年第28期3版:《一路上有你陪伴》。

本报2013年第48期4版:《一路有你》。

本报2013年第37期3版:《感恩之心》。

本报2014年第1-8期4版:《感恩的窗帘》。

本报2014年第18期3版:《谢谢你给我的爱》。

19.新疆乌鲁木齐: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

本报2014年第17期3版:《我长大了》。

20.湖南衡阳:开在心中的花。

本报2014年第14期4版:《包容的花儿别样红》。

本报2014年第15期1版:《让信念开花》。

本报2014年第23期3版:《开在记忆深处的花朵》。

21.山东威海:快乐自己。

本报2014年第16期4版:《给自己一个微笑》。

22.甘肃天水:是花总会绽放。

本报2014年第14期2版:《无花果 开花了》。

本报2014年第19期3版:《石榴花开爱弥漫》。

本报2014年第22期2版:《蟹爪兰也有春天》。

23.黑龙江哈尔滨:有一种色彩属于我。

本报2014年第18期3版:《花样年华花样红》。

24.山东菏泽:小人物。

本报2014年第1―8期18版:《摆渡的老哑巴》。

25.湖北随州:爱上语文。

本报2013年第36期1版:《畅游在语文的世界里》。

本报2013年第40期1版:《我爱吃书“自助餐”》。

26.四川绵阳:就这样被美征服。

本报2014年第9期2版:《与那方土地悄然相逢》。

本报2014年第15期4版:《啊,真美!》

27.山东聊城:我与明天的自己有个约定。

本报2013年第47期1版:《向明天问个好》。

28.安徽:说说我自己。

本报2014年第15期3版:《九年级,我多了一份坚毅》。

本报2014年第17期3版:《我长大了》。

29.重庆B卷:有你在我身后。

本报2013年第31、32期5版:《不能没有你》。

本报2013年第48期4版:《一路有你》。

30.甘肃兰州:“孝与不孝”材料作文。

本报2013年第33期2版:《亲情在随泪滑落》。

31.四川遂宁:触动心灵的 。

本报2013年第34期4版:《站台上的身影》。

32.山东济南:一个夏日的早晨。

本报2014年第1―8期27版:《晨趣》。

33.湖北荆州:梦想的力量。

本报2014年第1―8期8版:《梦想是成功的助推器》。

34.湖南长沙:我们一起品味过的。

本报2014年第17期3版:《青春路上的笑声》。

35.四川凉山:感悟美好。

本报2013年第31、32期2版:《在夏雨世界中感悟》。

36.湖北襄阳:以 的姿态前行。

本报2013年第36期2版:《微笑着面对生活》。

37.广西桂林:不一样的爱。

本报2014年第1―8期2版:《父亲的舍弃》。

2014年第16期2版:《藏在葡萄里的爱》

38.江苏宿迁:原来我们拥有这么多。

本报2013年第37期3版:《点点滴滴都是爱》。

39.新疆: 教会我。

本报2014年第1―8期18版:《我懂得了爱》。

我的2013作文范文5

--一次作文误判引发的困惑与思考

一直在呼吁、倡导素质教育,那教育者的素质谁来教育?发出这一强烈的质疑是有缘由的。 2013年6月,我校六年级的期末考试,两个乡的兄弟学校互换批阅试卷。语文试卷的作文题目为《再见了,老师》,30分的作文,考试分数下来了,我最欣赏的学生,文笔清新流畅、收放自如,在这次考试中,作文满分30分,她的分数--2分!还有一位学生写了过“六一”时和老师同台唱一首歌,写了老师对她的影响,写了她对老师的感谢和留恋。她的分数是--5分!

上述两位学生同类作文曾于我校校刊发表,这次考试作文应该说是囊中之物,却如此低的得分,真不可思议,今后我将如何对学生进行作文辅导?

还记得自己上小学才接触作文时,好多同学从书上抄下来交差,我花一夜时间写成自以为还不错的文字很有成就感地交上去,老师阅后发下来时都已打了分数,我是“中下”。我为自己鸣不平,自以为是地揭发同学们的作弊行为,哪知老师轻轻来了一句:“你想得高分你也抄啊!下次我给你打100行不?”记得当时自己躲在一个角落里哭了,死活就是不抄作文。那一次的对话我至今记得。

上高中时,语文老师的作文批语也只有一句话:“是你自己写的吗?”一副酸凉的姿态高高在上。后来我的作文在全国性的杂志上发表,以后我不再在乎语文老师的点评。

自己的灰暗晦涩的学习经历太不尽如人意,自己为人师后,尽力把知识和耐心给予学生们,不让他们重蹈我覆辙。看到她们的优点并使之发扬光大,他们的每一点进步我都会发自内心的高兴!一直以来的语文教学中,最喜欢作文教学,教他们写最真实的文字,写最真实的心情,写最真实的自我--我以此要求自己也以此要求他们,无论是初中、幼儿班还是六年级。在这个小村子里教学多年来,不知为了什么会一直坚持着这个看起来有些执拗的想法。而现在,我的一个坚持被一个简单的分数轻率否决!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给我一个说法。

关于作文教学,似乎有很多条条框框的大道理在那里等着学生们,老师们高高在上的姿态大笔一挥,就能决定学生的分数、前途甚至命运。其实老师,你该做些什么呢?孩子有天生的表达欲望和写作才能。我们没有告诉孩子,写作是每个人的人权,每个人都能写作。作文不需要教,好作文也教不出来。谁也不敢说自己能够教出鲁迅、巴金。作为老师来说,不要以为满地黄澄澄的玉米是你管理的功劳,那是因为它作为一颗籽粒时天生会长玉米,只是由于你的管理,玉米长得更加饱满。那为什么有的孩子写不好作文呢?那是因为他还在沉睡,我们要去唤醒他。所以老师们,摆正我们的位置吧,我们不是仲裁者,只不过是一个谦卑的引导者。

我们强调了一种作文标准,使孩子们望而生畏,在许多老师的眼里,作文永远有错,永远得不了一百分。(呵呵,其实各位老师,你上学时是不是也得到过这样作文无满分的待遇?多年的媳妇儿熬成婆后依然不变地对待我们的学生!悲剧啊!)但我们没有告诉孩子作文就是创造,就是自我,他的完美之处就在于本身的不完美,只要他拿起笔,写下自己真实的心声,写下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即使还稚嫩,还有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不可否认,--他就是绝妙的天才!

所以,别拒绝给孩子满分,那会对他一生都有影响的。也别恶意或出于什么目的刻意打压孩子,给她2分,那也会对她一生留下挥之不去的影响。作为教育者,我们的宽容很有必要。

时间已经过去不短,据悉,该生压力颇大,曾为全乡第一的好成绩这次在作文上平白栽一大跟斗,实在太郁闷了!她家长在qq上和我交流时表示,平常乖巧懂事、快乐活泼的孩子这几天吃不下睡不着,孩子是家长的希望,家长十分担心她的精神状态。我打电话和孩子聊天,说她的分数是个失误,已经更正过来,她还是第一!还有,人生的道路还长,遇到挫折也在所难免,不妨以平常心对待,就当是一次磨练。把这次经历当一个很好的题材写进作文也不错哈!一番鼓励,希望孩子能从低落中走出来。--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也许还在逍遥过假期呢吧?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宣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职业理想,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做专业发展型教师,做最美人民教师。别让这些实实在在的内容成为空空的口号,一次作文误判,引发了我无尽的困惑和思考。

我的2013作文范文6

很多高年级的学生为什么写不好作文,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老师们在学生练习写作时不能教给他们合理地安排习作结构的方法,或是在指导学生修改习作时,不从修改文章的结构入手来指导。致使学生写了不少文章,修改了不少习作,可写作水平总是原地踏步,难以提高。

比如: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的理想》的习作,有一位学生写的习作大体是,开头点题:从小,我的心中就萌生着一颗种子,现在渐渐生长,这就是我的梦想――当一位音乐老师。接着她写了自己的几种理想,也就是自己的理想一直处于不稳定之中,先是很小的时候听了爸爸妈妈讲故事,她就想拥有像仙女一样神奇的法力;读幼儿园时,她的理想就是每天有数不清的漂亮的布娃娃、玩具;读小学二、三年级时,她的理想是当歌星,有许多的“粉丝”;现在她的理想是当一名音乐老师。这样写下来,占了全文的一半多,“我的理想”是什么才姗姗来迟,每一种理想的产生原因又都写得蜻蜓点水。剩余的一小部分,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简要地写了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要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等空话;另一方面,即结尾作了点题――这就是我的理想。

不言而喻,这篇习作最大的问题就是不会安排结构。修改时,可以先让学生列个简要提纲:第一部分,保留开头“从小,我的心中就萌生着一颗种子,现在渐渐生长,这就是我的梦想――当一位音乐老师”。第二部分,写“我的理想”产生的原因。而与自己想当音乐老师无关的理想要大胆删去。第三部分,写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自己是怎样努力的。第四部分,保留结尾,点题。接着,考虑安排详略。也就是第二与第三部分,可以一详一略,也可以都详,把原因或怎么努力展开写,用具体的事例来叙说。最后,才是考虑修改自己的遣词造句、标点文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