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生朗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生朗读范文1
一、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前提,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让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2)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他们朗读的欲望。(3)采取激励机制,抓住学生在朗读时表现出来的成功之处进行表扬,使其得到成功的喜悦。因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够使学生产生好好学习的强烈愿望。(4)经常进行朗读比赛。
二、夯实朗读基本功
首先,要突出一个“准”字,扎扎实实地打好朗读基础。培养认真读书的习惯,首先要从“读准”抓起。所谓“准”,就是要求学生音准,不任意添字掉字,特别注意不可拖长尾韵。为了真正做到读准,一定的齐读是必要的,但更应注意学生的独立朗读培养,反复训练,力争做到“字字咬真、字字咬准”。从严要求,持之以恒,为今后提高朗读能力打好基础。
其次,要抓好“标点、句子结构、关键词语”三个环节,注意朗读的节奏与重音。在读准的同时,要求学生养成边读边看标点的习惯。根据标点的不同作用,读出合理的停顿。各种标点都有它们停顿的时间和语调的差异变化。不同的标点的读法在情感的表达中截然不同。掌握标点符号的朗读技巧,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听者会受到美的熏陶。教师要向学生讲明常用的标点符号的作用、停顿时间和可语感关系,组织学生学习标点诗歌:“字典公公家里吵吵闹闹,吵个不停的原来是标点符号。首先发言的是感叹号,它的嗓门就像铜鼓敲:伙伴们,我的感情最强烈,文章里谁也没有我重要!感叹号的话招来一阵嘲笑,顶不服气的是小问号:哼,要是没有我来发问,怎么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小逗号说话头头是道,它和顿号一起反驳小句号:要是我们不把句子点开,人们一口气读下来,怎么学得了!学问深的要算省略号,它的话总是那么深奥,要讲我的作用……哼,不说大家也知道。句号觉得自己水平高,它总要留在后面作总结报告:只有我才是文章的主角、没有我,话就说得没完没了。”接着,逐步让学生建立起初步句子概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的结构,每句话总可以分为若干短语,它们之间又可读出短暂的停顿,这就是所谓读的节奏,如“小白兔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一句,教师可以设问:(1)小白兔干什么?(2)在什么地方?(3)怎样割草?就可以引出几个部分,读出节奏。教师可以通过找关键词语,指导学生读出逻辑重音,如“夜很深了,还在灯下紧张地工作”,在这句话里,“很深”、“还”、“紧张”是关键词语,表达句子的内容重点,突出了忘我工作精神,因此,要用重音读出来。
三、保证读书时间
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不可以没有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时间哪儿挤?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让花俏形式的、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读。
四、扩大朗读训练面
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使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别是低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适当地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每个学生的水平、能力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朗读教学中也应体现层次性。复杂程度不同的语段要因“材”而读,对不同要求的朗读练习应量“材”录用,对朗读的评价也要因人而评,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同时,多为“丑小鸭”创造“登台亮相”的机会,要知道美丽的白天鹅也有“丑小鸭”的经历。
五、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
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甚至根本没理解,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一次,听一位教师上《春》一课,仅仅理清了文章脉络后,她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还说:“春天的景色这么美,请大家美美地读出来。”为何“美美”,景色美又在何方?课后,我问学生:“景色美在哪儿脑中有画面吗?”“哪些词句写出了景色美?”学生茫然不知所措。诚然,我们的祖先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古训,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在瞎弄里摸索,自悟自得的毕竟是少数。所以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通过朗读又可促进对文章的感悟品味,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必须有机结合。一次我上《鸟的天堂》,其中有一句:“这是一棵大树。”我请学生试读,提醒他们:“怎样才算正确地读?”结果,有的把重音落在“这是”上,有的一见“大”字,就把重音落在“大”上,显然,对上下文的理解还未到位。于是,我引导学生再读上下文有关句子,弄清楚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经过比较,学生才恍然大悟,应重读“一棵”,从而强调上文说的“许多棵”、“两棵”都是错误的。朗读到位了,对榕树之大的体会也更深了。
六、精选练点,锤锤有声
小学生朗读范文2
关键词:小学生英语;朗读训练;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67-02
一、 小学生在英语朗读中存在的问题
1.语调单一。语调单一就是学生在朗读句子、课文时就用同一个调,没有起伏,即朗读时缺少句子词汇的重读、轻读、连读、没有升降调,不注重意群。这是因为平时教师没有过于强调学生听音模仿训练,也不注重纠正学生错误的语音语调。
2.“吃音”现象。“吃音”现象即漏发某个音的现象,如学生在读:“I’m from China. What’s your name? Come home.”时往往把/m/这个音漏读。有时我们也会听到学生在朗读时把长元音短处理或是双元音发音不到位。英语单词发音不到位往往会使句子产生歧义。
3.朗读拖音。这是大部分学生在朗读时所表现出来的共同缺陷,在集体朗读时尤为明显,很多学生会延长某一单词或句子的尾音。这可能是老师在教授单词时,为了让学生能更清楚某一单词的发音而对其作了夸张的朗读。还有可能是学生对朗读内容不熟,在慢读中辨认单词,久而久之就出现了拖音现象。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1.激发朗读兴趣,确保学生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采用多样化的朗读方法,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扩大参与面。首先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选择适合学生的朗读方法。对于中年级学生,可以选择韵律朗读法,即在实际朗读时伴有一定的声调和节奏。除此之外,我还采用儿歌诵读法,如教授4B Unit 2中的单词:nose,eye,ear,mouth,我编了首儿歌:eye,eye要看清,ear,ear要听话,mouth,mouth会说话,nose,nose闻味道。这样诵读后,学生就能较容易地区分这些单词的意思了。学生在愉悦的朗读中轻松地学会了单词,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就会乐于朗读。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chant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因为“chant”短小生动,朗朗上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如:6A Unit5 On a farm的词汇朗读:Pull up,pull up,pulled up carrots.Milk,milk,milked cows.Water,water,watered trees.Collect,collect,collected eggs.Pick,pick,picked oranges.Taste,taste,tasted oranges.此歌谣让学生把动词原形和过去式结合起来操练,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中的动词词组,而且还操练了动词的过去式,对动词过去式的构成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为后面的教学活动打下了基础。从而促使学生在朗读、操练和反馈环节都能很熟练地运用所学动词的过去式。这些不同形式的朗读就初步解决了学生朗读语调单一和朗读拖音的问题,同时也为学生语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有效利用教材,进行朗读技巧的指导。①扎实地打好语音基础,能够熟练拼读单词,做到语音语调正确,重读、非重读分明,次重音把握得当。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从4A开始增加了一个语音训练的板块(Part F Listen and repeat ),教师可以有效利用这一板块对学生进行语音的训练。从而可以解决学生朗读时的“吃音”现象和拖音的问题。②以句子为单位,集中单句朗读训练,正确把握各类句式的句子重音和基本语调。陈述句(降)、一般疑问句(升)、特殊问句(降)、选择问句(前升后降)、反意问句(前肯后否式、降降;前否后肯式、降升)、祈使句(降)和感叹句(降)。③正确处理意群与停顿,尤其在朗读短文时,不能随意停顿。准确地把握意群停顿对于学生正确分析结构复杂的句子有很大的帮助。朗读课文之前,可要求学生先听标准录音,在脑海中体现语音语调形象,实现由词为单位过渡到以意群为单位的跨越,使整个句子和文章意义贯通。从中年级起学生接触短文的频率就逐渐增多了,教师可以通过听音模仿,领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进行训练。特别是中年级学生表现欲强,教师只要多加鼓励,就能调动他们朗读的积极性。读的次数越多,学生对于短文的理解就越透,很多时候教师无需再作任何的讲解,学生就能理解得很好了。因此,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阅读的基本技能。
3.以评价为导向,促进学生个性化朗读能力的提高。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避免训练的单一性,可采取范读、领读、跟读、齐读、个别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方式。同时教师应根据不同学情对学生的朗读作一定的评价,评价尽量使用激励性语言,从正面加以引导。评价用语应遵循以下原则“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多一些指导,少一些评判;多一些情趣,少一些教导。”如“你的朗读美极了!”“你这儿读的真棒!”“你的朗读百听不厌!”等诸如此类的评价语言,在肯定优点的同时,再捎上不足,这样就能更好地激起学生的朗读热情,从而让学生的个性化朗读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以牛津小学英语4A第四单元中E部分的一段对话教学为例:A:Su Yang,come here,please.B:Yes.A:Look at my kite.Do you like it?B:It’s nice.I like it.A:Let’s color it.B:OK.
我先要求他们模仿“It’s nice. I like it.”这一句,因为这句是最易模仿的,我让他们读出那种喜欢和赞美的感情。学生集体模仿这句之后,我再让个别学生进行朗读,并用激励性的用语进行评价,效果果然好,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就在这样一种积极热情的氛围中很好地模仿了整段对话,读出了不同人物的不同情感,那种语音语调听起来很流畅、很舒服。
小学生朗读范文3
朗读是学习语言知识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是学好一门语言的基础。小学英语也是如此,在当前小学生对英语兴趣降低的大环境下,各种朗读训练是学好英语的有效方法之一。加强小学英语的朗读训练,引导小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不仅可以使小学生在各种朗读中感受英语的语音、语调和节奏,而且可以使小学生的听觉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朗读中得到培养,更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使小学生想读、爱读,进而爱说、爱学。
一、朗读在小学英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朗读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五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几年的英语学习,已经有一定的英语水平和英语修养,增强他们的英语朗读能力可以更好地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例如:在译林小学英语6A“The King’s new clothes”中,文章以故事为情节,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朗读,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文本内容,更为文本表演埋下伏笔,很好地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朗读能够帮助学生记忆词汇。
孤立的单词不容易记,而语句、文章是有情节的,词放在句子里,联系上下更便于识记。实践证明,英语表达能力强的学生都善于朗读,通过朗读记忆词汇、积累词汇并丰富词汇。
例如:汉堡包hamburger,学生可以根据朗读,分清音节,ham-bur-ger;以及周二Tuesday,学生可以根据朗读规律,分为tue—s—day,大大节约记忆单词的时间。
二、英语朗读在小学生中的现状
小学阶段的英语老师已经开始慢慢重视小学生的英语朗读能力,通过在每节课中以不同的形式进行操练,或是朗读单词,或是朗读句子,或是朗读文本,或是创编文本,通过每次的课后练习,在每节课课后,老师以两两或以小组的形式布置朗读任务,通过小测试或者小竞赛的形式,老师在学完一个单元后,以个人赛或者是小组赛的形式组织朗读比赛,或者是讲故事大赛,或者是表演文本的形式,鼓励学生多朗读,或者是背诵文本,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使学生把朗读内容日常化,运用到现实交流中。
三、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英语朗读能力
1.通过不同方式方法,让学生热爱朗读。
激发小学生的英语朗读热情是培养小学生英语朗读能力的首要一步。依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范读:用录音或教师自己进行课文的示范朗读,为学生的朗读树立榜样。
(2)伴随情景的朗读:借助图片、投影片、简笔画、实物等教具设备,教师边呈现情景边领读,学生跟读,不看课文。这种朗读方式便于加强理解和记忆,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3)齐声朗读:学生独立进行朗读的自我实践过程,便于教师检查和发现学生朗读中的问题,有利于集中全班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增加学生朗读的机会,并鼓励胆小怕羞的学生朗读。
(4)个别朗读和分角色朗读:个别朗读能使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朗读难点,便于检查和督促,及时纠正学生朗读中的错误,提高朗读质量。分角色朗读能让学生感觉犹如身临其境,有一种成功和快乐感,增强自信心。
2.开展精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各种丰富多彩的朗读活动,对学生的心理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当朗读比赛活动成为英语学习生活的一部分时,学生就会表现出对朗读的极大兴趣。例如:在班级中设立“英语朗读明星”、“每周朗读一星”等。
我在任教的六年级两个班每月开展一次“英文朗读比赛”,评选出“英语朗读明星”,将照片帖在英语角里。这样一年下来,学生对英语的朗读有独特的兴趣,朗读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
3.利用歌曲或者是chant的形式,培养学生朗读兴趣和技巧。
目前小学生朗读的最大问题是节奏感缺失,部分学生朗读英语甚至拖音很重。“Chant”是指在教学中有意地将所教内容编成朗朗上口的英文儿歌,可以提高趣味性,拓展课堂内容,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和语音语调,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
比如:在新版的译林教材中,在每个教学单元中都增加了chant或者是sing a song的环节,这一环节的增加,也是为了更好地在单词的新授后帮助学生通过朗读来记忆单词或者是背诵单词,在这一板块的chant,总是朗朗上口的,有韵律,学生非常喜欢,能力强的学生可以举一反三,把新的单词放进chant里,帮助记忆,或者是改歌词,通过唱的方式记忆理解。
4.利用两两对话或者是小组形式,帮助所有学生朗读。
后进生大多朗读有困难,帮助他们纠正错音,对个别难读的句子,多领读几遍尤为重要。在班级中采用“一帮一”朗读法,后进生的同桌安排的是语音语感很好的学生,这样每次新课跟读录音后的自读时间,他们的效率才能达到最高。就是朗读能力一般的学生,同桌“互帮”提意见,时间长了,朗读水平均见长。当然,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要及时肯定和表扬,使他们树立信心,获得初步的成就感,产生进一步学好英语的动力。
例如:在平时的教学中,课堂总会有两两朗读或者表演的机会,通过“一帮一”,能力较强的学生说的相对来说多,能力弱的说的相对少,但也不能不说,在一个小组完成表演或对话,对其进行鼓励表扬,久而久之会发现,相对弱的学生说的句子越来越多,帮助他们更好地朗读文本。
5.利用教材,创设交际氛围。
译林版的小学英语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大多以生活为情景,这为培养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提供了便利。
例如:在教6A U7“Protect the earth”一单元时,我让学生自己选择比较擅长的环节,制作成海报,在课堂上朗读展示自己的海报,学生们非常有兴趣,,他们通过上网、阅书籍等扩充书本上的原有文本,以朗读的形式表演出来,不仅深刻领会了课文意思,更在展示中,在轻松和笑声中训练了学生有感情朗读英语的能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英语语感。再如:教学前牛津教材“How much...时,我创设“教室小柜台”的情境(讲台上放满玩具,教师打扮成收营员,“顾客来买东西”),让学生亲生体会买东西的情境不仅利于学生理解句型,而且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交际中,即朗读训练和实际运用相结合,实现了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的双重目标。
6.补充课外阅读,泛读朗读相结合,提高学生朗读兴趣,扩大学生朗读视野。
学校会给学生补充大量的课外阅读,报纸或者是书籍,学生通过网络等媒介找适合自己的课外阅读资粮,在抽课余时间阅读,思考读书心得。在每周英语兴趣课上,以“What did you learn?”为题,每个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成果。学生可以以讲故事、唱英语歌、做英语游戏、小品演出。这样让他们把学到的知识和交际相结合,有助于学生体验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既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泛读能力。
朗读是学生学好英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对于我们来说,朗读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而又简便易行的教学方法。只要我们在教学中灵活地运用,持之以恒地运用,肯定就可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当然,英语朗读教学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首先要明确它的重要作用,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认真地抓好朗读,充分地发挥它的作用;其次正确引导学生坚持朗读训练,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朗读能力。
小学生朗读范文4
关键词 小学生 指导 语文 朗读 教学
顾名思义,朗读就是对语文课文进行的有感情的阅读方式,也是语文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之一,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受到传统课堂教学理念的束缚,语文教师不太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关注点都在扎实学生理论素养上,且指导方法也不够科学和有效。小学教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启蒙过程,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结合实际,对学生的朗读工作进行指导,从而让学生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树立语文学习的新思维。
1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朗读
想要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有感情的进行阅读,并通过阅读训练自己的写作水平,就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朗读的积极性,对朗读的目标进行确定,按照语文新课标的规定学习知识。具体而言,教师要转变固有思想,在朗读中创设问题,利用早自习时间带领全体学生参与阅读,设立读书角,不能仅仅是走过场,还要深入挖掘文章的内涵,有感情、有节奏地带领学生学习知识。
2培养学生朗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要以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为目标,通过多样化的活动调动学生朗读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朗读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情境,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尚浅,不可能对所有的课文内容都很熟悉,这就给学生朗读课文带来了障碍,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情景就能正确地引导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就能使学生的想象力被激发。教师在教授《桂林山水》这一课时,就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们展示桂林山水的秀美风光,如视频、图片等,从而让学生对祖国产生浓浓的情感,声情并茂的阅读文章。
3对学生进行示范点拨
小学生的年龄尚小,对很多语文课本中的文章还无法理解,不能深入探究其中的意思和内涵,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导者,必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理解朗读的意义。对此,教师首先要做好示范,发挥自己的特点,在朗读的时候示范性进行阅读,教会学生在什么地方进行停顿、如何有感情的朗读,然后再让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阅读,做好示范指导、另外,学生由于缺乏实践,在阅读文章的时候难免把握不好重点,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点拨,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例如,《》一文一直以来都是小学生喜爱的朗读文章,但是由于其中有很多宏大的场面,表现的是革命先烈的英雄气概,学生生活经验少,无法表现出当时的气氛。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在学生中间开展竞赛,让孩子们分别进行朗读,然后进行纠正,评比选出朗读优胜者,通过竞争调动学生的朗读热情,树立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4深化朗读指导
要想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就必须要让学生明白课文的情感,深化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和写作意图,掌握阅读的轻重缓急。举例来说,在进行《秋天的雨》的教学中,开头的一段话就能让学生展开想象与理解,秋天的雨只是一个载体,我们可以透过这个载体感受更多的东西,例如母亲的宠爱、大自然的馈赠、世间的温暖人心的情感等。清凉的秋雨是它带给我们每个人的直接感受,同时,秋雨又像母亲的手一样带给我们温暖,在赐予我们收获后就轻轻离去,是人世间所有美好情感的缩影。通过营造这样的基调,带领学生进入当时的情境,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意义,从而掌握朗读技巧。
5开展多种朗读形式
单一的朗读方法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体现小学生的个性特点,还会阻碍他们学习兴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开展多种朗读形式,借助互动、比赛、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参与阅读,并在这种互动中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长处,逐步掌握学习策略,更好地掌握文章的内涵。另外,对于同一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朗读情况不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指正,若学生朗读能力有所退步,则要提醒学生,让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增高,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6采用积极的评价
评价是对学生进行的评定,也是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科学的评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找到自身的不足,并朝着更好的方向努力。传统的小学语文评价方法不够科学,一味地参考成绩,还会阻碍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挫败感。在新课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要开展全面评价,对学生的朗读进行准确定位,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7结语
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必修课,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师要善于利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在阅读中增强学生的语感,让他们体会到作者的意图,并从中学习如何写作,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
参考文献
[1] 张荣美.浅谈小学语文感情朗读教学[A].2016年2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6:2.
[2] 仲明.小学英语朗读指导“三部曲”――谈如何指导小学生在英语课堂进行有效朗读[J].校园英语(教研版),2011(09):64.
小学生朗读范文5
关键词:小学生;朗读能力;提高策略
古人曾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文章的精义妙理,作者的神思匠心,作品意境的感受,作者情愫的体悟,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体味得到;学生语感的培养,语言的积累也只有通过反复的吟读才能获得。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是传统和现代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位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创设语境,高度重视朗读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积极采用各种方法,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调动朗读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要让学生有读的兴趣、读的欲望,只有有欲望才能愿意去干,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乐意去干,激发学生的兴趣,才可以调动其积极性,才能确保其会主动地学习。
其次,在朗读中要让学生进入课文和情境,只有入情入境才能真正掌握内容、把握情感,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点尝试:
1.教师可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学生的朗读欲望。
2.抓住学生在朗读时表现出来的成功之处进行表扬,使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
3.经常开展一些朗读比赛活动。
4.认识到朗读是进行阅读理解的重要途径。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调动朗读的积极性。
二、打好朗读基本功,保证读书时间
要读好课文,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即要做到“六不”: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唱读、不读破句子。要打好朗读基本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其次,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要留给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从而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除此以外,学生读书时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学生能够达到正确朗读,也就逐步形成了读书能力,那么把课文读流利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范读领路,模仿入境
好的范读,能引起学生的想象,与课文中的主人公同喜同悲,唤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欲望。读时,可先让学生把语音读准,把重音、停顿读好,然后再做好范读,让学生把重点句子读好。当然,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范读领路,还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多媒体、音乐、图片来渲染课文情境。
例如,教学《草原》一课,文章第一段描写第一次见到草原的美丽景色:天空、草原、小丘、羊群、骏马,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图画。教师范读课文第一段,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朗读氛围,课前在网上找了很多草原美景展现出来。学生在欣赏中体会到了草原的空旷、优美。同学们欣赏了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后,都不禁赞叹:“我真想到草原看一看!”这时候教师便因势利导:“你们谁能学学老师的朗读来让大家感受到草原很美很美?”每一位同学都尽情地读出了自己内心对草原的赞美。
由此可见,教师的范读不容忽视,教师的朗读水平高了,才能正确的指导,点拨学生,教师的表情朗读多了,学生的脸上才会显出丰富的感情。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当然,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去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必须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四、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使学生愿读、乐读
在朗读时,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指名读、自己选段读、小组齐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小组合作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引读、帮读、领读、配乐朗读……使学生感兴趣,愿读、乐读。初读可采用较宽松的自读形式,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读的内容、速度、方法,能读懂多少就读懂多少,发现问题可以提问;通读时教师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互读,分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解决一些问题;精读训练要通过师生的活动达到交流的要求,教师要依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精心和优化组合各种形式的读,以求得最佳的效果;品读是品赏优美词句、领悟文章和作者的情感,要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让他们自主选择内容、方式、方法,运用竞争、评价等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表现欲望,让学生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自豪感、成就感;最后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熟读成诵,积累语言,运用各种媒体(音乐、画面)和激励性语言,创设课文情境,引导学生入境回忆、入情记忆、美读成诵。
五、注重朗读评价,使学生读中求新
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读书的评价语要既恰如其分又妙语生花。在朗读课文前,教师要创设各种活动适当点拨学生的激情:“咱们比一比,看谁是个优秀的播音员。”在朗读课文时,教师要善于用心聆听,切实发现他们朗读的优点,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在学生朗读完后及时给予肯定。
小学生朗读范文6
一、朗读现状
相信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有同感,学生在朗读课文时,要么读得结结巴巴,要么含含糊糊,甚至还拉着一副长腔。摇头晃脑唱读,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影响学生语言素质的发展,而造成学生朗读水平低下的这种现象的原因总体上是如下三点:
1.学生不愿意读文。对于许多小学生来说,他们的W习基础差,字词积累贫乏,语感也不强,因此在朗读时常遇拦路虎,读起来就结结巴巴,很不自然,这就会导致出现朗读笑话,引起大家的哄笑,久而久之他们的兴趣就减退,越久就越怕读且不愿意读了。
2.学生不会读文。从小学生低年级起,有的老师对学生缺乏朗读的训练或对朗读的要求不严格,更有在课堂上不使用普通话教学,不作读的指导,学生对文章不理解,体会不到文章的思想感情,读文只是为了应付任务,久而久之,就导致了大部分学生读文时读得不流畅,说话时文不成句,写文时想了半天,也难以下笔,学生的表达能力可想而知。
3.学生缺乏读的胆识。人们在平时交流时都是讲家乡语言,说普通话的机会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很少得到机会锻炼,不敢进行大胆地读,经常地读,有感情地读,长时间下去,就大大地影响了学生的朗读水平。
二、尽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针对学生的朗读现象,我认为在学生读文时,教师应以训练为中心,对学生进行导读,形成习惯后,再施予技巧,向能力迈进,尽力为学生提供朗读的环境,提高学生语言素质。
1.让学生明白朗读的要求。一般来说,朗读课文时,朗读的基本要求是:正确流利,学习作者遣词造句,语速应接近说话时的速度,读出不同的语调,且注意停顿、轻重缓急,感情应自然贴切,如学习《凡卡》这一课文时,在学生领会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政治背景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在朗读“凡卡受折磨”这段时,以低沉、缓慢的语调,用悲痛、哀凉的情感朗读,让学生体会当时天冷,心冷,伤痛,孤独的情境,这样就收到了特别的朗读效果。
2.朗读的形式应灵活多样。学生由于不会读,导致不敢读、不愿读,要想让学生喜读、乐读,那就必须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学生一旦对朗读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地、积极主动地进行朗读练习和探索,学生有了兴趣才喜欢读,乐意读。这就要教师在朗读训练中,将朗读的形式进行多样化、这样才不会显得单一乏味,才能激活学生的兴趣及热情,朗读的形式有领读、分合读、个别读、分解读、轻声读、快速读、表演读、竞赛读、配乐朗读等。至于一节课中选取何种朗读形式,教师应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课文的特点,教学的设施而定,不可牵强附会地运用。
3.创设情境,调动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会激发起无穷的潜能,兴趣的培养又是多途径的。在朗读课文时,可以通过创设美好的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从而达到激发“读”的兴趣。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教师可以一边展示漓江两岸秀丽风景,一边动情地范读,为学生解说画中的风光,待学生的心思都被吸引到桂林山水的优美意境中时,再对学生说:“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甲天下的漓江上,乘着木筏,欣赏着桂林美景。如果能有位朗诵家来上一段就更好了。”这一招非常有效,课堂上立刻洋溢着活跃的气氛,同学们怀着愉悦、轻松的心情展开朗读,第一次试读就读得有点有声有色了。
4.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课文字里行间都蕴藏着作者的情感,也是学生情感的发言地。学生通过想象、联想、能够充分感受形象,揣摩作者真挚的情感,因此,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要为学生创设课文内容所需要的情境引导学生入境,入情、调动起他的想象、联想、借助他们已有的生活经历、经验感受来理解体会课文的内容,也可以用教师描绘的情境,用图画展示情境,这样学生入情入境,甚至进入角色,便容易“情动辞发”而读出情感。如:在朗读《静夜诗》这首古诗时,学生们在幼儿园时都能背诵出来了,但都是一知半解的。我教这首古诗时,先引导学生读古诗(边读边听凄凉的古筝音乐),了解诗人李白被流放到外地,时值中秋佳节之际,天上月圆,人间团聚。而诗人孤身一人在外地,他看到天上的明月,忍不住低下头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这种思乡情,经过课文对照,学生们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朗读面部表情就比较严肃了。并通过语气的变换,朗读时情景的融合,使学生了解作者一人在外的孤单的场面。通过我对当时情境的渲染,学生心中激起感情的波澜,有了这样的感觉,我在进一步的指导,就能通过学生的朗读把课文的意境展现出来,从而读得入情入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