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有趣的汉字手抄报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有趣的汉字手抄报内容范文1
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
语文综合性学习各环节的实质就是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来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探索能力,使其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其本质就是通过适当的活动,把学生的心理潜能释放出来,使学生处于既主动学习、又有效学习的状态。在整个综合性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从学习内容的确定,学习活动的组织实施,到学习成果的呈现,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整个过程突出自主性,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
策略一:在活动中生成小课题,培养自主意识 综合性学习的研究课题是教师拟订还是学生自主确定?如何产生?怎样借助活动课题的产生,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笔者认为:应该发掘学生的兴趣点,伸延教材内容的拓展点。应该说,综合性学习使学生有了选择学习内容的自由。而学生选择的是他们感兴趣的,也可能是他们的学发展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就可以较好地激发出来。在活动中生成小课题,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又突出学习内容的挑战性,培养自主意识。
教学案例:课间活动,激发灵感――走进恐龙时代。在学习《恐龙的灭绝》这篇课文时,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老师在课间注意到,有的学生带来了恐龙玩具与同学分享,有的学生带来了跟恐龙有关的书籍与同学津津有味地读着,剑龙、雷龙、异齿龙……许许多多老师都不知道的恐龙名字从学生的嘴里说出来,教室的好几个角落,不自觉地形成一道道别样的风景,几位男同学俨然是恐龙小专家,兴致勃勃地讲解着,脸上洋溢着自豪与满足。老师被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感染了,问学生:“想开展一次‘走进恐龙时代’的综合性学习吗?”立即得到了学生们热烈响应,就这样,一个来自学生课间交流的研究性学习内容宣布产生。顺应需求,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了。学生根据对不同种类恐龙的爱好分成“剑龙组”“雷龙组”“霸王龙组”等,在老师的引导下,分别从恐龙的分类、食物,恐龙灭绝之谜等几个不同的角度搜集资料,用手抄报、幻灯片、表演等不同的方式展示学习的成果,真可谓精彩纷呈。从他们生龙活虎的表现中,教师们能惊喜地发现,原来学生的潜能是如此巨大!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堂就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一潭活水,是学生自主意识萌发的园地。
策略二:小组策划活动,培养自主意识 新课程标准中的实施建议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可见,自主制定活动方案,自主策划活动,同样是培养学生自主意识的极好阵地。在开展“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中,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让学生在了解活动建议后,根据兴趣自愿组合小组,确定活动内容。有的小组将字谜作为活动内容,有的小组决定调查社会用字情况,有的小组则要搜集谐音、谐音故事及歇后语。对于各个小组的选择,教师都充分尊重。因为自主,学生选择的自由空间大,就能充分展示出学生蕴藏的潜力。学生不仅自由组合成小组,自主确定活动内容,自主竞聘小组长,而且自主策划活动方案。不仅策划小组活动方案,而且策划班级集体活动方案。例如:大家对猜谜语特别感兴趣,就集体策划了一次登山猜谜语比赛。从撰写邀请书,致家长的一封信,到登山路线的安排,谜题的准备,活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各小队如何活动等,均由学生自主策划,老师只在一旁提出参考意见,最后形成了详细的活动方案。只有让学生自由飞翔,才能收获精彩!
策略三:关注每个孩子,实现真正自主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学生的兴趣、能力、视野等方面存在差异,决定了学生在综合性学习这样的开放空间里扮演的角色各有不同。在相对开放的时空里,教师更要关注每个学生,尤其是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如何以学生为主,真正让学生自主,其实体现在许多细节中。在相对开放的活动中,有些是可预设的,更多的是在活动进行中随时出现的,教师要本着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心态,关注每一个学生。学生个体存在差异,各个小组的组织能力,活动能力也存在差异。教师有针对性地展开个别学习指导。根据不同小组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指导时力求深入,每次切实帮助解决一两个学习问题,或帮助联系专家,或帮助做通家长的工作等。
突出探究意识培养
语文综合性学习,追求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究学习能力。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提高。在综合性学习中,学生对于自己研究的内容或者其他小组研究的内容,要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会主动地发现问题,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应是自我建构的。
教学案例:引导深化小课题,培养探究意识。在开展“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中,进行“有趣的汉字”学习,最早分组活动的时候是以文字谜、动作谜、画谜作为研究内容的。在小组开展猜谜活动,班级交流手抄报及集体组织登山猜谜竞赛之后,孩子们接触了大量的字谜。此时,活动似乎已经可以结束。但是,老师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发现字谜谜面的特点,思考谜面与汉字特点的关系。经过老师的启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出来了。
学生们有了新的发现:许多文字谜的谜面,其实提示了汉字作为表意文字的独特性,有些谜面提示了汉字的来历,有些谜面提示了汉字的构字特点。于是,光是搜集字谜就生发出很多的小课题,有的小组探究字谜谜面提示汉字来历的字谜;有的小组则专门搜集体现汉字形声字特点的谜面。随着课题的深化,学生的研究角度缩小了,但是内容深入了,透过字谜,借助字谜这样一个窗口,走进了神奇的汉字王国,感受到汉字的神奇有趣和独具特色的魅力。
在研究内容的不断生成中,也是学生自主探究意识不断形成的过程。虽然学生的收获仍然浅显,探讨还不像成年人那样深入,有些表达还不够准确,但重要的是他们经历了探究的过程。实践证明:教师必须放开手脚,相信学生,给他们自由学习的空间和时间。陶行知先生说:“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会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去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解放孩子的嘴,让他们会说……”让学生自己确定活动的主题,自己分工,自己搜集材料,编写材料,自己主持活动,他们就会兴趣盎然,他们的“工作成果”往往会给教师惊喜。
强调教师指导作用
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给学生较多的自由探究时间、较大的发挥空间,但是,也并不否认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教师很好地发挥主导性的教学作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究学习能力才能逐步培养起来。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过程和内容要紧紧围绕着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展开,这些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此,作为教师,应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担任好引导者、评价者、合作者的角色,把握好指导的切入点,从各个环节中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
指导学生制定活动计划 在强调自主的基础上,给予恰当的帮助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例如,在“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中,有的小组将活动内容确定为收集字谜或编写字谜。如果漫无边际地收集和编写,这样的活动看似热闹,却可能是低效的。教师可提示:谜语成千上万个,猜谜方法各有不同,涵盖了汉字许多构字特点,建议同学们在收集和开展猜谜活动时要留意字谜的特点,将活动内容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在教师的启发下,研究字谜的小组将活动内容更改为:收集和创编体现汉字形声字特点的字谜及收集体现汉字来历的字谜。活动内容角度小了,方向明确了,才能组织起有效的小组活动。
引导学生活用资源,丰富自身涵养 第一,一次活动一本书。进行综合性学习难免要收集资料。说到收集资料,学生最先想到的是网络。我们不否认网络的快捷方便,但是,学生在网络上搜索到的东西往往没有细读,只是满足于查找到了。因此,笔者旗帜鲜明地提出:一次活动一本书,鼓励学生拥有一本相关的书。探讨汉字来历的同学,推荐拥有《汉字王国》。搜集字谜的,建议拥有《字谜词典》。因为,一本书的内容是完整的,丰富的。一本歇后语词典,一本《字谜大全》,一本《汉字王国》,这不仅也不应该只是在活动期间研读,而应该陪伴学生更长时间,直到读懂读精。在结束综合性学习之后,学生还能继续从书中汲取更丰富的营养。用氤氲的书香涵养学生丰富的人生!
第二,走进生活大课堂。综合性学习时空相对开放的特性,决定学生的活动必然与生活紧密联系。在进行“遨游汉字王国”的活动中,学生组成了进行社会用字调查的“啄木鸟医生”小组,利用假日走街串巷,在城乡结合部、闹市区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生活是一本更加丰富的书,学生们在亲身体验中,在与不同的店家打交道中,历练着成长,亲身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丰富性。详实的社会用字调查报告,是生活给予学生的回报,也凝聚着学生对于社会用字现状的担忧。走进生活大课堂,学生对于汉字的学习成果是丰富而翔实的。
第三,走近名家,聆听窗外的声音。身边各行各业的专家是更为丰富的“活资源”。走近名家,聆听名家的研究心得,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名家的研究精神及丰韵的人文素养。在进行“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中,探讨“闽南语与汉字渊源”的小组遇到了困难,他们不知道从哪里着手进行这项活动。老师启发学生们,可以走近身边的名家,去听听他们的研究心得啊。于是,老师帮助联系大学教授。最终,学生们走进厦门大学闽南语研究的教授家中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采访。学生们说,与教授的一次交谈,胜读几册书。引导学生聆听教室外的声音,走近名家,通过专家的讲座,能开阔眼界,丰富知识。
有趣的汉字手抄报内容范文2
一、古诗教学分享体悟,传统文化彰显诗情
古诗作为传统文化流传下来,其不单是诗人的才华展示,借物抒怀,其中也包含了诗人的伟大抱负与志向。苏轼深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历来勤政爱民,每至一处,都颇有政绩,为百姓所拥戴。密州时期,他的生活依旧是寂寞和失意的,郁积既久,喷发愈烈,遇事而作,如挟海上风涛之气。这首词起句陡兀,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自称“老夫”,又言“聊发”,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透视出、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他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猎装,气宇轩昂,何等威武。“千骑卷平冈”,一“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爱戴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啊,太守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上阕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表现出作者壮志踌躇的英雄气概。下阕承前进一步写“老夫”的“狂”态。出猎之际,痛痛快快喝了一顿酒,意兴正浓,胆气更壮,尽管“老夫”老矣,鬓发斑白,又有什么关系!以“老”衬“狂”,更表现出作者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北宋仁宗、神宗时代,国力不振,国势羸弱,时常受到辽国和西夏的侵扰。苏轼由出猎联想到国事,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不禁以西汉魏尚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对于这样的文学作品,我在教学时先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查阅有关于苏轼的一些资料,对诗人有初步的了解。给学生两天的时间进行准备。在课堂教学中首先由组长展示搜集的资料,在资料展示的过程中学生对作者就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印象和感悟。这种感悟在教学过程中的诵读环节,有组长组织本小组成员,进行朗诵比赛,然后每组推荐一名读的最好的来领读,这样就可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学生与作品,与作者在次达到心灵上的合二为一。此时,我们不妨再向学生介绍一些风格类似的其它诗歌供学生选择阅读。这样一来,学生对于古诗文的学了它读起来朗朗上口之外,便也会在对内容和诗人情感的体会上下些功夫。搜集整理,深情朗诵,感受体悟,如此的学习过程,学生不仅感受中国诗词的魅力和诗情,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文化修养,气质内涵。在共同的搜集展示中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朗读、诵读能力。
二、阅读教学合作分享,传统文化彰显魅力
例如,教学《中国石拱桥》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拿来较厚的纸共同搭出不同形状的桥,学生从中不仅理解了“拱形”的意思,还比较出了“拱形桥”承受力较大的优点;还可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赵州桥的形状,并陈述自己为什么这样画的理由,由此,学生理解了“各有”的意思,也为进一步体会石拱桥的优点提供了直观和体验。从而让中国的桥文化在学生的心里生根发牙,历久弥新。比如,举行查字典比赛、成语接龙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和问题抢答竞赛等,以增强小组成员间的合作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评价各小组的团体成绩,并将其作为小组成员个人成绩的组成部分。
三、汉字教学分类整理,传统文化乐趣丛生
有趣的汉字手抄报内容范文3
关键词: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意义 理论依据 内容选择 编排与呈现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指在实施小学语文课程的过程中,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性学习内容学习方式,通过学生语文活动的设计和展开,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运用听、说、读、写能力和已掌握的各科知识,将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沟通,将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尝试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体验,获得能力,逐步形成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
中国的传统教学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分科教学,也就是说,在清朝末年“废科举,兴学堂”之前,我国古代缺乏严格意义上的语文教学。古代的《三字经》、《千字文》等识字教材除了教学生识字以外,还涵摄了历史地理、文物服器、人伦道德、科学百物等广泛内容。孔子在他的教育思想中强调智德双修、内外兼通、知行合一,中国传统教育把读书识字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认识的起点和归宿,现在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正是对传统教育合理因素和理论精髓的继承和发展。
建国后受前苏联教育教学思想的影响,强调以学科为中心,学科界线越来越细,过分追求语文学科本身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过分关注语文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语文学习变成了语言研究。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走的是“书本―课堂―标准化习题”这样一条路子。语文作为交际工具与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急需缩小课堂与生活的距离,让源头活水流进课堂。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把学生定格在书本世界里,只会割裂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割裂学科知识间的联系,隔断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语文教学失去实践和应用价值。
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开放的课程组织形式,超越了传统语文单一学科的界限,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通过先让学生提出创造性的问题,再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有机地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际、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知情意行和谐统一地发展。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依据
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正是这种“自主、合作、探究”新型学习方式的具体体现,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途径之所在。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综合性不言而喻。汉语言从字开始产生就体现出其综合性,汉字是音形义的综合体,由此延伸至词、句、篇。汉语运用过程中的听说读写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更是一种综合。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是我们的母语,与社会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语文学习的开放性突出表现为内容的多样性和学习时空的延伸与拓展。语文作为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决定了其知识涵盖面的广泛。仅小学语文教学就涉及诸如:历史、地理、天文、医学、自然、民风民俗等方面的知识。语文学习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学习的内容不囿于语文课堂教学资源,更多的来源于社会、自然、学生自身的各种类型的生活。
语文综合性学习还表现为学习内容的整合、学习能力的糅合、学习方式的复合、学习效益的综合。“留心处处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生活是正文,语文课本只是注解。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正是实践过程,它强调学生的亲历参与和实践体验。“实践”不但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条件和基础,还是语文教育的归宿和目的。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选择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各种版本的教材都设计了“综合性学习”这一内容。人教版高段五、六年级每册教材都集中编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第一次安排在阅读教学课文后的练习中,结合单元专题,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些语文实践活动,我们称之为“小综合”。第二次则是单独成组,突破以课文为主体的教材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形式,我们称之为“大综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综合为“感受读书的快乐”,大综合为“遨游汉字王国”。大综合又分为两大板块:第一板块是“有趣的汉字”,着重是让学生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建议开展的活动有:搜集和编写字谜,开展猜谜活动;查找利用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或笑话;搜集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第二板块是“我爱你,汉字”,着重是让学生初步认识汉字蕴含的丰富文化。建议开展的活动有: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历史;欣赏和学习汉字书法;通过搜集有关错别字的笑话、社会用字调查等,认识错别字造成的危害,自觉规范地使用汉字。下册小综合为“语言的艺术”,大综合为“走进信息世界”。大综合分为“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两大板块。内容是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快速发展,体会给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影响;学习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六年级上册的小综合为“歌颂祖国”,要求学生围绕“祖国在我心中”开展访问参观、搜集资料等活动,交流收获和展示成果。大综合性学习为“轻叩诗歌的大门”,以“了解诗歌”为主题,分成“诗海拾贝”、“与诗同行”两部分,主要开展搜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动手写诗、诗歌知识竞赛等活动。六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紧密结合六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围绕“向母校、师友告别”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两大板块分别为“成长足迹”和“依依惜别”,引导学生回忆小学生活,用各种语文形式记录小学生活;为母校做点事,写倡议书、建议书,互留赠言,并策划一台毕业联欢会。
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编排与呈现
人教版教材在进入第三学段后,每册除继续安排一次以课外为主的综合性学习外,出现了整组集中的、课内外一体的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的编排方式与其他各组截然不同,不再以课文为主体安排阅读、习作和口语交际,而是分成主题活动板块。每个板块设“活动建议”、“阅读材料”两个栏目。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希望学生按照这些建议开展综合性学习;“阅读材料”是供学生开展活动时阅读的,但开展活动的材料不限于此,学生可以自己动手搜集,教师可以补充。由此可见,这既是一个规定了方向、有很大空间的教学单元,又是一个充分体现了综合性、实践性和学科性的语文活动。
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板块一,安排了有关信息传递方式及对人类生活产生影响的五篇阅读材料。这些材料与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不同,就作用而言,在于提供信息,介绍相关资料。板块二,安排了两篇不同类型的简单的研究报告――《奇怪的东南风》和《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其作用在于通过给学生提供研究报告的范文,使学生能够了解研究报告的基本特点,知道怎样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最后,还对今后如何提高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可行建议。
人教版教材除设置大、小综合性学习外,高段每册还保留了中、低段“语文园地”中的“展示台”栏目。“展示台”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领学生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运用具有个性化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本领和学习收获。
北师大版教材则通过每个单元的“语文天地”和“综合学习”中的“初显身手”栏目,建议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力。高段活动的主题(内容)包括表演、收集资料或图片、办板报、办联欢会、开玩具交易会、办展板、手抄报、做天气统计图、采访或访问、调查等。
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教学中除了学习专题和阅读材料要予以落实外,对于学习的具体内容、方式、方法,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等,学生都有相当大的自。综合性学习从各地教师的自发性尝试,进入国家课程的规范性实施;从以课外开展活动为主,进入课堂教学的领域。其目的主要是引领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如人教版五上“遨游汉字王国”,编者在设计这些以文化奠基为线索的开放单元时,必须考虑这样的单元是否具备让学生学习识字、阅读、习作的材料,是否提供含有培养学生思维发展创造能力的可能,是否适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习得学习方法等。开放性单元没有主体课文,为教师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了空间和展开思路。同时,开放性单元主要是引领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集中体现语文课程、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实践运用密切联系的特点,充分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理念。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思维活动日渐丰富,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日益增强,对语文学习的要求更高。语文综合性学习正是从学生年龄、兴趣、爱好和时代要求出发,制订切实可行的符合小学生学习活动的主题方案,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第1版.
[2]陈志强.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新探[J].现代语文(理论研究版),2005(09).
有趣的汉字手抄报内容范文4
一、课内与课外结合,不断创设语文综合性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怎样才能选择出恰当的语文实践活动,达到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呢?我觉得只有和农村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不断设计语文实践活动。才能提高实践的有效性。
在实践中,我把语文实践活动概括为以下几个内容:(1) 可以作为课外活动的,如参观、访问、调查、办手抄报等;(2)有些可以直接引进到课堂教学中来,如课外阅读指导与交流,开故事会,演课本剧,成语擂台赛等。
二、与课文密切配合的综合性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可以在课内进行生动有趣的活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
1.与识字教学结合开展综合性活动
比如第一学段由于识字量较大,学生特别容易写音近、形似的错别字,针对这种情况,我有效地把识字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开展“写好中国字”、“错别字闹笑话”、“找错字,奖新词”“汉字医生在行动”等活动。让学生多留心家里的农机具、家畜家禽,周围人们的称谓,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
2.与阅读教学结合开展综合性活动
阅读教材中,每单元之间的课文是相互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也可以成为该单元的有机组成部分。例如:四年级上册第 四组,安排了《白鹅》、《白公鹅》、《猫》等课文,这些课文工笔细描了几种常见的动物。该单元就以“动物”为主题设计活动。我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些题目:(1)了解我们周围的动物;(2)了解有关动物的知识;(3)了解有关动物的故事;(4)选择自己喜 欢的动物进行介绍然后写下来。
学生在逐个进行上述活动时,在兴趣的吸引下自行查找资料、自行安排参观、走访时间、自行设计汇报成果……当学生津津有昧地谈着一个个喜欢的动物,头头是道地谈论自家的小毛驴,神气的小山羊,高傲的大公鸡……
这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体现了开放性原则。让学生探究的触角伸到历史、未来,延伸到文学、科学,延伸到地理、生物,延伸到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但在内容上与阅读有着紧密联系,而且以课文学习为生长点,是课文的一种延伸和拓展。
三、与特异的农村地域结合的综合性活动
1.利用各种节日,开展综合性活动
每年的各种节日前是让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良好时机。通过活动让学生知识得到内化,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把实践活动融入到节日中,这是十分必要的。
例如:三八妇女节到了,首先我在学生中发放“个人意见”调查表,按三八节到了“我想说……”、“我想做……”、“我想了解……”三栏了解学生的活动意向:而后指导学生制定活动计划,并提供一定的准备时间(这中间提醒准备送礼物给妈妈或奶奶的同学事先作好保密工作);实施阶段。学生按自己的活动计划各自进行(送礼物的送礼物,交流信息的交流信息);实施后,发反馈单给家长请家长及时作出评价,学生完成活动报告。
又如:植树节到了,我请学生搜集信息,交流:(1)我最喜欢的树是(作详细介绍)。(2)人和树的关系?然后3月12日亲自种一棵树,可与同学合作一起种植(写一份植树体验报告)。最后设计一条号召人们爱护树的标语。
2.走近自然,开展综合性活动
大自然是最大的课堂,也是学生最亲密的朋友,让学生在大自然中收获知识,让他们学得轻松,学得愉快,不知不觉就产生了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火烧云》后,我请学生分组合作,观察各种各样的云:
“朝霞组”――(早晨云彩的变化)
“晚霞组”――(观察晚霞的活动变化)
我请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观察,画以“美丽的霞光”为主题的图片,描述霞光带给我们的快乐,然后根据观察写出作文。学生不仅有话可说,而且兴趣极高。
四、发挥农村优势,创造性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1.利用优势资源,针对性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农村学生,正因其见识相对狭窄,语文活动相对较少,因而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有着天然的愿想与兴趣,这种愿想与兴趣往往比城市学生来得更强烈。我们应好好组织学生参与活动,最大程度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使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逐渐成为学生的向往。其次,农村学生长期生活在农村,他们经常与大自然中的各种动植物打交道,然而他们又无法说出这些动植物的名称与特点,常常处于好奇与懵懂状态。
语文教师应把科学学习与语文学习很好地结合起来。如在上第三单元“感受大自然”的活动中,应把学生带到田间地头、山丘河岸,去感受并认识自然,引导他们把这种感受与认识表达出来。
再者,绝大多数农村学生都参加过农事劳动,他们对农事的过程与感受是城市学生无法比拟的。如开展“我爱我家”的活动,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活动,让学生说说农家的温馨与快乐。
2.挖掘校本资源,开展有特色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农村学校,无论是校舍、设施还是文化信息,都与城市学校无法相比,但却是具有其特色语文资源。如农村用语、农事诗、俗言俚语、农谚、《百家姓》、《三字经》等。我们完全可以充分挖掘利用这些资源,特色化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如在“关注我们的社区”活动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走访的形式,去调查本村爷爷奶奶辈的文化生活和当今农村青壮年的文化情况,尤其调查记录他们在不同年代的不同习惯用语,如问候语、流行语等,让学生感受历史的脚步,增强对农村的认同感,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语言的适应能力。
3.发挥文化资源,创造性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农村文化,虽然有其粗糙的成分,但往往却是人类最原生态最本真文化的因子。如在上“这就是我”活动中,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作为一个农村孩子的优点和特长,如会喂猪、会种菜、会割稻、会做饭、爱劳动等,让他们从小树立做人的信心。
有趣的汉字手抄报内容范文5
学生课外阅读自主阅读《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引领孩子进行快乐的课外阅读,让孩子在浩瀚的书海殿堂中遨游,成长。鉴于此,扩大课外阅读量势在必行。
由于学生年龄小,阅读量少,并且缺乏生活体验,阅读书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阅读的质量。因此,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保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每周抽出1~2节课作为学生的大阅读课,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为更好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创造条件。
一、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一遍又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至昏昏欲睡,应该巧妙,寓教于活动之中,旨在“哄”学生读好书。坚持每日5~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读课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讲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在活动中引导学生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学生自办手抄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根据小学生爱看电视的特点,鼓励他们看动画故事、儿童节目,并利用早读、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听故事录音,还经常让学生上台讲故事。我告诉学生,这些故事书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书,书中的故事无穷无尽。学生便开始自觉地阅读一本本课外读物,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不同的阅读方式也是使学生对阅读感兴趣的关键之一
在组织课外阅读活动时,我不仅采用了指名读、互读、分角色读等多种读的形式,还采用了游戏、表演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从而增强阅读的兴趣。
小学生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经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
3.教师以身垂范,与学生共读书
要让学生爱读书,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多读书。学生与教师共同阅读,不但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也便于教师进行及时引导。
4.鼓励学生多读书
对学生的阅读要多鼓励,在阅读课上,随机树立典型,在这种“你追我赶”的阅读氛围中,学生就会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学生营造了读书的氛围。
5.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教室内张贴读书名言,布置班级读书角,图书来源一是学校图书馆,二是学生家中藏书。同学之间可交换阅读书籍,提高读物利用率,减轻家长经济负担。这样一来,学生在家在校都能有良好的读书氛围。
6.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
召开家长会,改变部分家长的陈旧观念,取得家长的帮助,保证课外读物有来源,课外阅读有监督。亲子阅读有以下几种方法和好处:
(1)有薄到厚,由浅到深。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刚学会拼音和几个简单的汉字,在选择阅读刊物时应该先选一些薄的、内容稍稍浅显的,这样可以给孩子以信心,从而让孩子爱上读书。
(2)细水长流,贵在坚持。每天至少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来阅读,使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这个时间可长可短,长期坚持下来,孩子就形成了一种习惯。
(3)在给孩子选择读物时,一定要选择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可以选择一些图文并茂的书,文字尽量简练易懂,多重复,不要让孩子产生畏难情绪,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同时要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不断进行调整。
(4)给孩子读书的时候要带有感情,对不同的角色要赋予不同的语调,并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调整语速,读到让人紧张的悬念处,要慢下来,让孩子仿佛身临其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5)有效地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提高孩子的倾听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为的听课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6)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进行有益的正面引导。孩子阅读能力形成的越早,对孩子的综合发展效果越就越明显。
三、要教会学生阅读方法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用好读书方法。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
3.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不但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既保证阅读数量,又提高阅读质量。
四、帮助学生选择健康、适合的课外读物
(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来进行的,有的喜欢名家名著;有的喜爱科普作品;有的迷于军事知识;还有的只对卡通书籍感兴趣……因此,我们应放低要求,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1.童话。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叶圣陶的《稻草人》、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等。
2.寓言。如中国古今寓言、《伊索寓言》等。
3.故事。如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各名族明间故事等。
4.诗歌散文作品。如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艾青诗选》《革命烈士诗抄》、中外童谣、儿童诗歌等。
5.长篇文学名著。如吴承恩的《西游记》、施耐庵的《水浒》、老舍的《骆驼祥子》、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等等。
6.科普科幻作品。如儒勒、凡而纳的系列科幻小说,各类历史、文化读物及传记以及介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常识的普及性读物等。
(二)选择健康、有价值的书课外阅读益处很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尤其是孩子,纯净幼小的心灵如果借助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和经典名著来滋养,心灵会日渐纯净,感情会日渐丰富,兴趣爱好会日渐广泛,智力与承受力也将日渐增强、学习语文的热情高涨,真正做到了“我喜欢,我阅读”。
有趣的汉字手抄报内容范文6
众所周知,在语文实践中,识字写字是基础。历来的语文教学大纲都很重视识字教学,也都把它列为低年级的教学重点。但由于前些年大纲文字表述的变化以及“识字教学不是目的,学会读写才是目的”的导向影响,使得为数不少的低年级教师误以为识字教学不重要了,“直奔读写”才是目的,而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阅读理解上,识字也只是在读中识字,一略而过,致使许多学生到中高年级出现了识字写字囫囵吞枣,阅读写作扔不掉“拼音”这一拐棍,甚至读书作文错字连篇的现象。为及时纠正这一偏颇,九九年,借鉴“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成果和龙口市的“环境识字”经验,我们在低年级开展了以“自能识字,主动发展”为课题的实验研究,目的是促使低年级教师尽快转变教学观念,准确把握低年级教学的侧重点,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一条适合本地区实际的识字教学途径,使学生掌握有效的识字方法,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尽快达到自能识字,自能读写,主动发展。
二、课题实验目标
实验班学生到二年级结束时具备相当水平的自能识字能力,能够借助汉语拼音、查字典或根据汉字构字特点及构字规律独立识字,熟练认识2500乃至3000个常用汉字,实现独立、基本无障碍阅读,并能正确运用其中的2000字左右,书写工整,力求美观。能比较流畅地简单记写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行文中基本克服错别字现象和拼音音节代汉字现象。
三、理论依据
我们的试验综合借鉴了“注•提”实验成果和“环境识字”经验。“注·提”试验历经十几年的研究改革,正逐步走向完善;龙口市“环境识字”研究在调动学生识字热情,培养学生字能识字能力方面也独树一帜。借鉴两项研究成果,结合本地区教师和学生实际,九九年上半年,我们确立了“自能识字,主动发展”的实践课题,旨在树立大语文关,走课内与课外、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之路,针对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有效提高识字效率,以识字写字为契机,为学生全面打下听说读写的坚实基础。
四、实验步骤
为使课题研究扎实深入的开展,我们首先明确了实验的目的要求,并组织课题组教师加强学习,认真学习相关理论,学习先进的识字教学经验,同时研究制定了实施策略,决定此项研究分两步走:第一步,也就是第一年,研究重点放在一年级。因为一年级时识字的关键时期,也是我们研究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首先加强了汉语拼音教学,想方设法使学生尽快掌握汉语拼音这一识字工具,并结合拼音音节教学提前识字。这样在拼音一学完,学生就已认识了大量汉字。在后面的教学中,则注重加强识字方法、写字的指导,一年下来,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实践经验,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于是在第二步,结合新大纲的颁布实施和新教材的使用,总结不足,我们又从新的一年级起,设立了两个试验班,展开了新一轮的研究,并确立了两年期的奋斗目标。
两个试验班的教师都是有一定能力、有一定经验,又富有开拓精神的年轻教师。在试验中,我们采取了“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策略,即其中一个班主要着力于课堂教学研究,主攻方向为优化课堂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过程,提高课堂识字效率,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自能识字、创新识字能力;另一试验班则主要在拓展识字渠道、激发识字兴趣上下功夫,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在生活中、在社会大环境中识字用字,发展读写。同时两个班又兼容并蓄,优势互补,坚持两条腿走路,以期共同达成试验目标。
(一)优化阅读教学结构,重视识字教学,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前面我们曾经提到,近年来,由于某些偏颇,使得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也往往本着“识字教学不是目的,学会读写才是目的”的原则,把大量的课堂时间花在了带领学生阅读理解上,使得学生不能很好的掌握正确有效的识字方法,识字不够扎实,更别说高效识字了。在试验中,我们采取有力措施克服以往教学的弊端,主要做法是:
1、初读环节,严把读音关
以往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起始环节——初读环节,往往只给学生极短的时间识记生字,在公开课或参赛课上,表现尤为突出。实践证明,学生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根本不可能有效识记生字。生字读音障碍未扫除,又怎能正确理解内容呢?而且对于生字,学生往往先入为主,有些容易出现问题的生字,如果一开始得不到及时订正,一旦给学生留下错误的印象,以后纠正起来就很困难。为纠正这种形式主义的做法,扎扎实实的把好识字的第一关——读音关,在阅读教学中,我们通常可安排这样几个循序渐进的过程:1、自由读课文,遇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准字音(对于较难的课文,第一步一般可安排范读引路,而把自读作为第二步);2、把生字连词用卡片、投影、电脑等手段单独突现出来,检查订正。这一环节又可分两步:带拼音读,去拼音读。检查读的形式也要多种多样:如自读、“乘火车”读、指名读、领读、同位间互读、齐读等等。3、指名读课文或同位、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检查字音,及时发现问题,纠错改错。这样一环紧扣一环,对容易出现问题的读音如轻声音节、多音字及其它易读错的音节,及时强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目的就是:面向全体,踏踏实实走好识记生字的第一步——读准字音。
2、指导诵读,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
如前所述,以往的阅读教学,这一环节往往占用学生过多的时间,把主要精力放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上。于是乎有不少教师操作时唯恐分析不细,或把文章分析得支离破碎,或提出过高要求,分析来分析去,以致学生兴味索然,白白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学生尽快步入读写的初衷也未能很好实现。新大纲对低年级阅读教学提出了下列要求:学习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的意思;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课文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阅读浅显的儿童读物,能大致了解内容;以及重视语言文字的积累(如大纲明文规定每学年要背诵30篇以上优秀诗文,二年级课外阅读不少于5万字)。我们可以看到,对于词句和内容,大纲只要求“了解”,而且是在语言环境中了解。这要求可以说十分宽泛,目的就是要我们将教学重点放在识字写字以及语言的积累上,使学生从小打下坚实的读写基础。
的确,低年级的课文,大多通俗易懂。生字读音掌握了,学生读文的障碍扫清了,只需在指导诵读的过程中,把生字、生词置于相应的语言环境中,引导学生将巩固字音、了解字义词义、指导诵读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教学要求也就达成了。诸如《人有两件宝》一类的课文,可谓通俗易懂。在读音障碍扫清后,就完全可由学生自己对生字生词以及句子、课文内容质疑问难,以达成“了解”要求。对于学生提出的疑点,简单的可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有难度的教师可结合具体语境或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解决。对于学生理解上稍有难度的课文,教师可设大问题导读。这样就能有效的压缩阅读理解的时间,而将充裕的时间放在指导学生诵读和识字写字上。
3、教给方法,记忆字形
如何帮助学生牢固记忆字形,是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重点,也是一大难点。有关资料表明,儿童对汉字的记忆成绩,听写总是落后于读音和释义,字形的遗忘率最高。因此,怎样使学生巧记汉字,早已成为识字教学中引发探讨的问题之一。阅读教学中,在课文熟读成诵后,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指导学生对字形的记忆上和书写上。
(1)教给识记方法
根据汉字的组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我们在教学中尝试综合运用了“数笔画法”和“字理识字教学法”。如“山”字,既可教学生数笔画记忆,又可告诉学生“山”字在造字之初字形为“”,表示群山的形状;再比如“鱼”字,除让学生数笔画记忆,我们还板示了其字形的发展演变过程,讲清字理,帮助学生形象记忆。又如“采”字,我们引导学生这样记忆:“采”由“”和“”两部分构成,“”表示人的手,“木”代表一棵大树,“采”的意思是用手在树上采摘果实。
以上方法主要适应于部分比较有代表性的象形、会意、指示字。而汉字多为形声字,对于形声字,我们重点指导学生采用“大部件组合识字法”和“字理教学法”中“根据形声字音义结合的特点识字”的方法。如教学“江、河、湖、洋”这一组字,我们除指导学生凭部件组合记忆,同时引导学生发现这组字的规律:意思都与水有关,所以都是三点水旁;字的读音和右半部分的读音相同或相近。我们还顺势告诉学生,对于大多形声字,我们都可以根据它的意义记忆它的偏旁,根据它的声旁推断它的读音或记忆字形。
对于部分生字尤其是一些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已失去其原来形体特征的字,我们则通常采用“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熟字去偏旁”、“熟字换笔画”等方法。如“动”由“云、力”组成,“浇”可把“烧”字换偏旁然后再根据其形旁意义记忆,“尔”是“你”字去掉“”旁,“寻”字下半部分换成“火”即成“灵”字等等。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广泛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学生形象记忆字形,如“猜字谜”、“编故事”、“编顺口溜”、“编儿歌”等。
(2)培养独立识字能力
大纲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识字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我们采取由“扶”到“放”的方式,在指导学生掌握不同的识记方法的基础上,鼓励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收效甚夥。
(3)激发识字兴趣
新大纲十分重视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低年级学生天性好动,注意力极易受影响,注意的持续性也不强。在掌握生字读音、熟读乃至背过课文后,再指导记忆字形,若只采取单一的形式,往往很难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要想让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我们十分注意字形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除前所述注重生动形象的识字方法的指导外,课堂上我们常常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创设有趣的识字情境,来鼓励学生识记和巩固识字成果。如有时我们把生字卡做成果实状,把它们挂在“果树”上,用“摘苹果”的游戏吸引学生,积极记忆字形;有时我们在黑板上顺手简笔绘一“百花园”,把生字卡做成鲜花形,做“采花”游戏,调动学生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记忆字形。在学生记住字形后,还常用“找朋友”等方式,或要求学生找正确读音,或要求学生找正确部件,或要求学生找出正确的组词,把字的音、形、义有机结合,来强化记忆效果。
(4)加强指导,把好写字关
大纲要求,低年级写字要达到“正确、端正、整洁”,力求美观。在学生对生字准确记忆的基础上,如何指导把字写“正确、端正、整洁”,乃至美观,也是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识字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课堂上,我们注重加强指导示范,加强练习与评改,收效也很大。
在指导示范时,我们注意突出重点、难点,并加强示范引路。如“大”字“撇”和“捺”易写歪,“末”和“未”易搞混,“竹”字的两部分有区别,字的部件大小宽窄组合特点等,都需教师特别强调,范写引路。对易写错的字,则采取有效措施重点加以强调,譬如用醒目色彩凸现易错部分。而对于一般的字,我们则鼓励学生自己观察练写,针对个别出现的问题个别指导。这样有重点地进行写字指导,合理而有效的利用课堂时间,避免了学生课下进行大量重复机械的练习,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我们还从学生刚学习在田字格中写字时起,就注意引导他们仔细观察生字的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指导学生把字写得匀称、美观。
我们还注意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并要求学生写字时做到“三到”——眼到、口到、心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激发学生写好字的兴趣,我们还很重视写字的评改环节。除当堂进行作业评改,我们经常组织开展写字竞赛、评展活动,学生练习写字的热情很高,有的学生还象模象样的练起了书法。
(二)树立大语文观,在生活中创设识字氛围,拓展识字渠道
课堂上提高效率,指导学生扎实的识好字、写好字,并不等于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因为人对事物的感知,都要经历反复识记的过程,才能牢固记忆。学生识字也是如此。如果课堂上学过的字不在课外强化认识、应用,经过一段时间,很容易被遗忘。但为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我们采用了学生易接受的形式,经常让所学生字同学生见面,使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提高识字和正确运用字词的能力。
1、在学校和班级中创设一定的识字氛围,鼓励学生自主识字。
如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校园内的标语、宣传栏、黑板报或自己的学习用品、书刊杂志,从中寻找熟字朋友;课间时常和学生一起做“生字开花”游戏;语文活动、课外活动经常开展“组词接龙”游戏;还有在班级的板报上专设“汉字百花园”专栏等等,浓厚的识字氛围萦绕学生的学校生活,激发了学生的识字热情,巩固了识字成果。
2、鼓励在家庭中,在社会生活中识字
我们利用家长学校和家长会,大力宣传识字教学目标,动员家长密切配合,在家庭中创设识字氛围,帮助学生尽可能多的识字。比如说和孩子一起给家中的物品、摆设做标志牌,在指导认识生字后,和孩子一起做“找朋友”游戏,把认识事物与识字相结合;看电视、书报时有意识的让孩子读一段,不认识的字及时记下并给予热情指导和帮助,把识字和阅读紧密结合;带孩子走出家门,有意识的询问孩子认识哪些字,不认识哪些字,并鼓励学生记写生字,主动记忆,把识字和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观察周围事物有机结合……我们还鼓励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与帮助下,广泛搜集字谜、自创字谜、自创自编识字顺口溜,增强识字的趣味性,也在识字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在读写实践中识好字、写好字、用好字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鼓励学生加强应用,要求学生尽可能多的认字、写字、用字。课外阅读中,我们常常比赛谁在书中认识的字最多,谁读会的词语最多,谁最先把文章读正确、流利,甚至有感情;写话练习中,我们要求尽可能的用汉字,尽量不用音节代替,还让学生赛一赛看谁写的话最多;我们还在学生中开展“争当识字大王”和评选“识字先进小组”活动,激发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并在识字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我们鼓励学生自办简单的手抄报或剪报,将绘画和识字写字以及读写实践有机结合。另外还有“一日一字比美观”活动、“一日一字教大家”、“一日一段小练笔”等活动。
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将识字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由书本渗透到社会生活,有效的提高了识字效率,为学生的读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取得的成绩
试验迄今为止历时近两年,与其他班级相比,试验班教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学生的识字热情空前高涨,在学习中,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识字认字;在生活中,同学们乐学好问,注重积累,阅读水平也逐年提高。
2、试验成果得到肯定。2001年4月,试验教师出市级识字教学公开课;同年九月,试验成果选入市教研室组织编写的论文交流集。
3、自能识字,创新实践,主动发展
在学习实践和日常生活中,学生不但能用上在课堂上所学的识字方法,而且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在识字过程中,创新的火花时时迸现:学习“心”字,一位同学编了这样一个顺口溜加深记忆:“一个小茶碗,盛了三颗豆;两颗撒出来,一颗在里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学习“工”字,一名学生说,“工”就是“二”加“1”;有学生这样记忆“哭”:下面的“大”是一个人,上面的两个“口”象这个人的眼睛,口下的一点就是那个人“哭”掉下的眼泪;对如何记住“办”字,一个学生这样作答:“我这样记住它:天上雷声急,用‘力’挤出雨两滴”。学生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着实令人欣慰。还有的学生能够用自己知道的字谜甚至自编字谜识记生字。学生还建立了自己的识字集锦本,随时记下认识的每一个生字,并对其进行组词造句,有的学生还为其配上了精美的图画。
学生不但能独立阅读拼音文字,而且能独立阅读短小的非拼音文字,遇到不认识的自学生能主动请教,或自己查字典。到现在为止,学生的阅读量已远远超过大纲要求,古诗文背诵不少学生已超过了6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