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一注基础答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一注基础答案范文1
一、变一变
“变一变”即通过“找一找、加一加、改一改”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训练,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全面性和深刻性。
(一)找一找
在政治课中对同一问题、观点经常有一些不同的讲法,“找一找”就是找出它们的变式,以加深对它们的理解。在该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设置一些似是而非的变式来训练学生,例如用“金银是商品交换历史过程的产物”这一似是而非的观点来替代“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是商品交换历史过程的产物”这一正确的观点等,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二)加一加
“加一加”即是通过对题干或题肢的增添来充分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一加”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可供选择,当然也可以把它们结合在一起使用。
1.教师出示题干和题目,要求学生写上正确答案。这其实就是传统的填空。
2.教师向学生提供部分题干和题目的正确答案,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补充其余的题干和题目。
3.教师对题干进行一些变化来要求学生加上相应的答案,或对答案做一些变化,要求学生加上相应的题干。这类题材可以从高考题中常见的一材两用或多用题中来寻找。
4.教师提供一些情景材料,要求学生设计出具有相当迷惑度的题肢来。
(三)改一改
“改一改”即在同一情景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改变题干,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知识来进行回答(对同一情境材料要求学生分别运用政治、经济、哲学有关知识来回答,或要求学生从政、经、哲的不同角度来回答)。这类题材教师可以从1998年全国高考题第34题中得到相应的启发。
二、议一议
“议一议”即是学生与学生,或两人、或数人,对某一个论题或问题进行评析和议论。评议一般有以下几种组织形式。
(一)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分析讨论
学生自由组合一般3至5人左右为宜,对教师布置的某个或某几个问题在小群体中进行分析和议论。由于学生处于一个群体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短之处,故在一个群体里大家可互相启发、彼此促进、共同提高。对试题来讲,学生可以一起评议命题者的意图、解答的思路、所需运用的知识、答案的组织以及易犯的错误等,如果是主观题,学生们在议论中还可以理出答案的要点,对时事分析题,学生可以共同查阅资料,理清被评议的对象与课本有关知识的联系,评议分析的思路和基本的方法,并理出分析的要点(时事分析题有可能是本届或以后高考新增题型)。
(二)教师以一定的目标进行分组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把一个班的学生分为优良中差四个层次,其中优差、良中结合,每一种结合又可分为多组,先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如上述(一)题那样的议论,然后教师在优差和良中里各选一组将他们的评议结果展示于黑板上,再让学生们一起对这两个群体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议论,最后教师可以对同学们的议论进行点评总结,既分析他们答案中值得肯定的部分,又指出其存在问题,尤其是深入分析学生思维上的问题,如果是主观题,教师还可以在这个时候展示参考答案,要求学生根据参考答案来反思自己的评议过程,也可以根据参考答案给自己评分。
(三)组织学生对参考答案进行评议
对于主观题,教师和学生在完成(二)题之后,可以不失时机地要求学生对参考答案进行评议。因为政治主观题的参考答案往往并不是唯一答案,也不一定就是正确答案(现在各种教学辅导资料多,质量也参差不齐,答案中出现失误或某些错误也并不是不可能的事,就是高考题,有些答案也还存在欠妥的地方),学生小群体可以一起寻找答案的漏洞,对答案进行增删,也可以尝试从不同角度或引用不同的知识作答,进行多向思维。
三、做一做
“做一做”即是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变化或评议之后,自己动手亲自做一做,并在做时有意识地回顾自己先前进行的变与议的过程。
在变与议的过程中,学生或学生群体都罗列了基本的答案要点,在这里只需要学生根据评议理出详细答案即可(注:必须是用笔做详细答案,而不是在脑子中简单地想想了事,因为如何有效地组织答案,一直是政治答题中的一个难点,许多学生对此可能难以理解,教师要向他们讲清其中的道理并坚决实行)。尽量做到理论运用正确、联系材料紧密、分析归纳正确、阐述符合逻辑,表达简洁、清楚、完整、准确、有条理。这是一个比较高的要求,有一定难度,甚至对教师本人也是如此,所以教师要精心准备,并在学生作答时给予必要的指导。
四、批一批
“批一批”即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题目的实际情况,联系其所学,通过批注的方式来巩固基础知识,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并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批注主要是针对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对于客观性试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批命题者考查的目的(有利于学生准确把握题意),批题干题肢的含义、批与题干和题肢相关联的知识点(有利于学生复习基础知识),批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系统化和结构化地掌握,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批题目以及题肢错误的原因(有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和分析有关知识),而且可以总结某类题型的解答方法(有利于学生进行总结式学习,获得学习经验)等。对主观型试题(近几年高考中主要是简答题、辨析题和论述题,也许在今后会有时事评论题),可以批考查的目的、批题目(有助于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批与题目有关的知识(有助于复习基础知识),批思考的方法,对材料型题可批材料的层次或含义(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批答案的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一注基础答案范文2
一、全收全批,全面了解学生
教师通过全收、全批、全改,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对已讲授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安排后续章节的教学,这是符合教育规律的。虽然近些年有很多文章质疑全批全改是否必要和合理,但是在普通中学目前的学情下,我个人认为全批全改不仅必要而且必需。
在全批的过程中,不可避免要遇到学生拖拉作业甚至不做作业的情况。针对这些现象,我在做作业之前就开始“盯”人,先特别提醒部分课堂不认真作业不及时的同学,并在课堂时间许可的情况下走动批改,他们做几题批改几题,并及时进行讲评和鼓励,然后在课堂上完成一部分后剩下的内容他们基本也就不愿再拖了。如果遇到老师不在就不写、继续拖拉并逃避作业的学生,我会在向习课上再到他们身边,继续督促他们写作业并进行走动批改和讲评。如果是抽改的话,一定会有部分学生的作业有遗漏。而这样坚持全改下去学生就不太容易遗留下太多的问题,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反馈过程上基本平衡,他们之间的差距也就不会太大,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会增强,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
二、面批面改、互动合作研讨
所谓面批面改,就是指教师当着学生的面批改他的作业,它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互动合作研讨,共同捕捉作业的闪光点,共同剖析作业问题的根源,共同谋划解决问题的对策,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和特长发展,注重因材施教,让老师和学生在此期间互相进行学识上的发展和感情上的交流,老师和学生都学会反向思考的模式。这种面批方式有利于分层次教学,无论是对于优等生,还是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都能给予有效的指导,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因为高中学科多,作业多,加上历史学科本身文字阅读量大而课时又有限等原因,面批面改全面落实也有困难。而个别学生确实又需要针对性的批改,同时有些孩子也因为家庭的变故原因或者自己的心理原因对学习倦怠。若老师找不出时间来找他,或者找到了又因为要赶下面的课也说不了几句,长期下去孩子得不到疏导和纠正,感受不到老师的学习帮助和感情温暖,问题就会越积越多并且越难解决。于是我在改作业的过程中如果能面批的尽量面批,如果实在实现不了面批的就在批注和点评时进行重点的解说和拓展引导,并力求改变大众式的鼓励方法,而转换成偏爱式的赏识方法,如:“这题如果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角度思考,以你的能力肯定可以做出更完整的答案”“我发现你身上有种少年身上难得的成熟和睿智哦”“宝贝,你今天给老师送块糖,你真是个懂得感恩的人,很欣慰……”
这些欣赏和疼爱及时通过文字的表达隐性地传递给他(她),既鼓励和温暖了每个学生的内在敏感的神经,又体现着公平公正;当然对部分抄袭作业、胡做作业和直接不做作业的同学,也一样在作业批注时进行引导甚至批评,同时又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避免在课堂上公开批评而让他们感觉受伤,如“你今天的作业太马虎了,题目都没读就写答案,字还不认识,想想看,这真的应该吗?”“你最后一题为什么不做呢?是因为什么原因?我们可以平心思考吗?”“不做作业真的就很心安吗?”等,通过向思想深处发问促进其内心觉醒。事实证明有很多的学生伴随着年龄的成长和老师对他的启发,内心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态度积极地进入学习状态!师生之间并不需要激烈的思想和语言冲突就能达到,心交神往的互动效果。
还针对现在高考历史中踩点和踩意得分的现实需要,对材料问答题部分的作业也进行踩点或踩意的批注。每答到得分点我就在文字下面画直线,并打上这个点的分值,这样每道题每个问学生都能非常明白自己答到了哪里,答到了什么程度,对以后的做题就会非常有方向感。远比改个对错了事的方法见效。
三、做到“改”与“评”两者兼容
光改不评是不深刻的,所以我在批改作业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都是加以评语。评语,是一种作业批阅的方式,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还可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的进步。将评语融入作业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那么如何做到“改”与“评”两者之间最有效的兼容呢?摊开作业,我先根据答案批改正误,然后会在正确的答案横线旁边写上“思维方向准确”“答案要点考虑非常周全”“材料理解很准确”等激励性语言;我也会在错误答案批注“×”旁边写上一些方法指导性语句。如“根本原因一般从经济基础角度分析”,“战争爆发的原因至少是当事双方和第三方态度等因素,你分析有点片面了”“你答的是影响而不是原因,审题出错”“别急,错一次就记牢一次”等。评语除了文字评价外,还包括成绩的等级评价。根据江苏小高考大高考实行的等级制划分,我也从正确率和书写两方面综合评价,在作业批改时首先是量化得分,然后根据得分情况再实行“A、B、C、D”四个等级评定,力求给学生一个学习标尺。因为这样的坚持,所以每次作业或者单元练习后,学生都能从老师的评语和等级评定中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也更了解自己的学习坐标,师生之间也就又完成一次心灵的对话和交流。
一注基础答案范文3
【关键词】学业水平测试;政治;选择题;审题技巧
一般来说,学业水平测试备考方面老师都要进行2-3轮的复习,除了基础知识的复习,还要专门进行模拟训练。在讲评试题过程中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审题和答题规范方面进行指导,我就这两方面同时结合同行们的做法谈谈我的一些想法,希望能对考生有所裨益,帮助广大考生顺利通过学业水平测试。
一、浏览试卷,有的放矢
在拿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考生应首先按照答题卡和试卷的要求,及时在指定位置填涂相应的考生信息。一般地,在考生填涂完相应信息栏目后,离正式答卷还有一点时间。考生要充分利用这一段时间来快速地浏览整个试卷。浏览的目的一是检查试卷是否印刷清楚、是否有漏页,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二是要看清试卷共有几页,有多少试题,凭感觉来感受一下本试卷中选择题与非选择题的难易程度,从而做到心中有数,大体上确定答题时间,把握答题节奏。这样,考生在统揽全局的基础上,做到心中有数,才会有的放矢,从容答题。(注:试题分布:一般地单选选择题30题,判断题10题,41题有两个问、42题有两个问、43题有三个问为主观题)
二、从容应对选择题
1.选择题的特点
单选题的特点是唯一性,即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单选题属于知识判断性的题型,考查的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识别判断能力,考核的内容,往往是确定的,答案一般比较规范或标准,不易产生异议。只要记忆准确,学会分析,应该说是比较容易答好的。
2.选择题的答题要求
(1)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这是做好选择题的基本前提。因此,在平时的复习中必须力求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中规定的知识要点,在全面复习基础上,要突出抓好学科主干知识的学习。
(2)仔细阅读与分析题干 ,明确题干的要求和规定是进行选择的出发点。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必须养成认真分析题干的习惯,反复阅读题干材料,抓住题目的关键字、词、句和中心意思,真正理解题意,吃透题干精神。
(3)坚持“以干求肢”的解题原则。即以题干的规定性为依据 ,逐一分析题肢 ,选出最能体现题意的选项 ,排除与题干的规定性相悖的、无关的错误选项或同义反复的选项 。
3.选择题的答题步骤与方法步骤
首先要看清试题的指导语,确认题型和相应的要求。
其次,在具体做每道选择题时,基本步骤与要求如下:第一审题。审题包括审清题干和审清设问两个方面,明确选择的范围与对象。审题干,要注意分析题干的内涵与外延;审设问,看清设问的具体要求。第二寻找答案。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辨析选项,排误选正,寻找最佳答案。第三正确涂卡与核查。 要注意正确标记选定的选项,要保持试卷整洁,不要乱涂乱画,防止自己最终也搞不清楚究竟选择哪个答案;选择题做完后,要及时涂卡,并进行仔细核查。
方法:选择题客观性最强,技巧也很多,政治选择题常用的方法主要有:
(1)直接选择法,指能够从题干和选择项中直接把答案准确地选择出来。即“一眼就看出来”。
(2)排除法,又叫排误法,是指把选择题中错误的选项排除,余下的便是正确答案。做题时逆向进行,从选项入手,一边审题一边排除。排除的方法:先排除本身有错误的选项,然后排除与题意无关的选项,如果还剩有两个相近的选择项,就采用比较法,直至选出最合题意的答案。这样,一个一个地排除掉,最终就能到正确选项。
(3)代入法,就是把选项代入题干相应的地方,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到最佳答案。
(4)猜测法,这种方法是在其他方法不行的情况下才使用。我们一般不主张使用猜测法(因为它的成功率不高),迫不得已而用之。即使使用此法,也决不能瞎猜,要遵循逻辑推理,借助语境语感以及平时积累的基础知识等进行。
4.单项选择题丢分的主要原因
一注基础答案范文4
高中生物课的内容比较抽象,有些内容很难,很多教师及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忽略对教材的学习,这给我们生物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为此,本校高二生物备课组确定了微型课题――《生物课中的阅读教学》,以下是笔者运用阅读教学的体会。
一、指导学生阅读时做好“批注”,提高阅读效率
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直接在课本上“画、添、注、粘”。画:用各种不同的颜色画线来表示知识所要理解的程度。《课程标准》对学习的能力有三个层次的要求,即了解、掌握和理解。学生在预习和听课的过程中能够把理解的内容、掌握的内容、了解的内容,关键字、词、重要的段落,用各种符号或不同显色的笔标出,这样也能从另一方面反映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也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认真思考问题。添:对于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以批注式的文字说明做好记录。例如,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全能性,关于试管婴儿、胚胎分割移植等,教材上没有解释,学生可把它增补在教材上。注:对于课本内容的个别地方必须前后联系才能更好地理解,可批注在旁以备忘,便于阅读时随时查阅。如脂质中胆固醇的具体功能,此节教材没讲,但在“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中就提到。粘:课下请学生总结本节内容,粘上该章节的知识纲要,以及本节课的易错易混点,做个把握程度的记录,以备巩固。
二、将课本正文与插图、表格联系阅读
生物教材中有许多重要的插图、图解、表格,把抽象难理解的文字叙述内容加以形象化、具体化、条理化,但学生往往忽略对其的阅读。如果我们教师能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参照插图、图解、表格,与教材文字内容对应阅读理解,将会事半功倍。例如:①参看组成人和玉米的部分元素含量表,结合正文第一段,让学生自行相互提问和解答,理解表格传达的知识,得出相应的结论。②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流程图与课本文字说明联系阅读,区分每一个步骤,并思考各种操作步骤的目的。③减数分裂的过程图表与正文内容对应阅读,观察各个时期的特点,总结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区别,以便应用于遗传和变异的内容。通过对应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字内容,增加记忆的深刻性。学生在考试时碰到文字题,能快速地在大脑里搜索相关图形,增大答题的准确性,碰到填图题不再害怕,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挑出隐藏考点,增加阅读
所谓隐藏内容,即课文中无文字说明,而在插图中隐含、不易被学生发现的内容。例如:①在蛋白质学习中,肽键数、水分子数、氨基酸数及肽链数的关系;②种子萌发过程中代谢类型的变化,细胞干重的变化,吸水方式的变化,有机物种类的变化;③呼吸作用过程图解,隐含着呼吸作用既有水参与又有水生成;④DNA与RNA碱基种类的对比等。这些隐含未显内容都是学生把握知识、完成习题的障碍。所以,我们在引导阅读过程中要带有启发性的点拨,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隐含的内容,学生悟出了书本文字没有表述的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四、难理解的、抽象的内容进行专题阅读
对不同章节出现的同一类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组织成体系,利于学生阅读把握。如核酸,教材上出现过多次,可把它整理成下列几方面:①核酸的种类;②核酸的功能;③核酸的分布;④组成核酸的化学元素;⑤核酸的基本单位及结构简式;⑥核酸中的五碳糖、碱基、核苷酸等。关于蛋白质,把它整理成下列几方面:①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②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及其结构;③蛋白质多样性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④蛋白质的功能;⑤蛋白质的生物合成;⑥蛋白质的有关计算。开设专题性阅读,目的在于使分散的基础知识形成整体性的知识结构网络,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迁移能力。
一注基础答案范文5
“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与作者观点”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考点,也是高考试题的常规题型。2011年高考考查诗歌的思想感情再次成为命题热点,全国有8套试卷直接考查。笔者选取相关试题解析如下:
全国Ⅰ卷
春日秦国怀古 周 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
泾水萦纡傍远村。③
牛马放多春草尽,
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
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
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解析】从诗歌题目可知这是一首怀古诗,交代了时间――春日,地点――古秦国和内容――怀古。怀古诗往往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遗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凭吊古迹,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诗歌前两联写近景,后两联写远景,融情于景。作者选择了诸多带有伤感意味的意象来抒发哀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同时借古讽今,也是对唐王朝命运的深深担忧。
【答案】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全国Ⅱ卷
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2. 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4分)
【解析】词的上片写黄昏时的羁愁。开头“秋阴时晴渐向暝”一句点明了词人羁旅在外的季节是秋季,傍晚时天气时晴时阴,满庭的凄凉,这几句将自然与人的感受融在一起,表现了景中情。久久的伫立,静听寒声,这寒声秋意加浓了羁旅“凄冷”的况味。“云深无雁影”一句,让人想到,词人还在寒声中追寻那捎书信的鸿雁,然而只闻哀鸿长鸣,不见孤鸿形影。这更触发了词人思乡念亲之情。下片写深夜的羁愁,“更深人去寂静”点明时间的推移。地点也由庭院转入室内,夜深只身独处室内,与孤灯形影相吊。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
【答案】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作者主要笔墨是写环境, 却意在写心情,上阕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下阕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安徽卷
琅琊溪①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3. 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解析】这是一首写景诗,诗歌前两句紧扣诗题,描写春天到来,冰雪消融,山谷中的溪水暴涨,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游客们纷纷乘兴渡过琅琊溪,穿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去欣赏美景。第三句作者展开想象:不知这琅琊溪的源头出自哪里?距离我们是远还是近呢?末句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令人想象山中繁花盛开的美景。
【答案】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江苏卷
春日忆李白 杜 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4.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
【解析】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李白的赞誉和怀念之情,同时也充满着对李白诗文深深的怀念。第三联写当诗人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诗人之时。“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地方。作者遥望南天,惟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惟见远处的树色,又见出两人的离别之恨。“春天树”和“日暮云”也带上思念的色彩。
【答案】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山东卷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⑵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4分)
【解析】首先从诗题看这是一首咏物诗,借咏山泉来表达个人的胸怀心志。接着对诗歌内容进行一个整体解读:山中有一股泉水,无人知道它的名字,天空倒映在泉水面上,泉水从高高的山崖上飞流直下如雨声作响。这股泉水自高山流出,涨满了一条条山涧和小溪,分出的支流也注满了小池塘。这股泉水的清静和淡泊没有人看见,但泉水年复一年地依旧是那么清澈。诗人借赞美山泉来表明自己的脱俗、清高。
【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广东卷
减字木兰花 苏 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6. 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解析】词的上片描写早春的景色,“最是一年春好处”直接抒发对早春的喜爱之情,是上片的点睛之笔。词的下片在上片写景的基础上抒发珍惜春光、不能虚度年华的感慨。
【答案】上片通过“莺初解语”、“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表达了词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下片通过“休辞”、“人易老”、“莫待”表达了词人对光阴的珍惜之情。劝导人们不要虚度人生,要珍惜大好青春时光。
根据以上对2011年高考诗歌鉴赏“思想感情”类试题的分析,笔者提出如下解题策略:
一、分析诗歌题目,抓住题材和题眼,揣测诗歌的思想情感指向。(初步感知)
诗歌题目包含了最丰富的信息,往往包含创作诗歌时间、地点、题材等要素。
诗歌题材体现一定感情倾向,了解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类型,如惜别之情、黍离之情、思乡之情、怀古之情、讽喻之情、报国之情等。
二、细读注释,知人论世,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辅助理解)
在注意作者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一些生平经历的基础上才能真正理解作品的文字所负载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玩味诗歌中重要语句如直抒胸臆句、情景交融句、用典句等等。(关键把握)
要明确诗歌所写的内容是什么(或是人,或是事,或是景,或是物),作者通过所写的内容要抒发怎样的感情(或是道理,或是情趣)。要特别注意扣紧议论抒情的句子。
一注基础答案范文6
【关 键 词】 倒装结构;教学;英语
英语中的倒装结构不仅是各类考试的重点,也是我们在阅读理解中理解句意的关键,同时,如果在作文中巧妙地使用倒装句,会给文章增色不少。由此可见,在教学中使学生牢固、准确地掌握倒装的结构和用法,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高考考纲的要求。由于倒装结构较多,我在教学中采取了精讲精练、即讲即练的办法,使倒装句的语法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全部倒装无需助动词
用out、here、there、then、in、up、down、off、away等副词开头的句子,用来表示强调。
1. 副词+谓语+主语。
eg: (1)Out rushed the children.
(2)Here come the buses.
2. 介词短语+谓语+主语。
eg: (1)In a lecture hall of a university sits a professor.
(2)In front of the house stood a girl.
[注意]当主语是代词时,不能用倒装结构。
Here comes the teacher. (√)
Here comes he. (×)
Here he comes. (√)
3. 表语置于句首,强调表语,或保持句子平衡。
形容词/ed分词/ing分词/介词+be+主语
eg: Present at the meeting was Mr Li.
[典型例题]
(1) The door burst open and ______ , shouting with anger.
A. in rushed the crowed B. rushed in the crowd
C. the crowd in rushed D. in the crowd rushed
(2) Near the southern end of the village _______.
A. a garden was B. was a garden
C. a garden was there D. there a
答案 (1) A (2) B
二、含否定的部分倒装需要借助助动词
1. neither或nor位于句首表示“也不”。
eg: I haven’t been to shanghai.
Neither/Nor has he.
2. 句首为not、never、little、seldom、hardly、scarcely、nowhere、not until、never、no、in no time等含有否定含义的词或词组。
eg: (1)Seldom do I quarrel with him.
(2)Never have I been to London.
(3)Not a single mistake did he make.
3. not only... but also 连接并列分句时,not only 位于句首,从句部分倒装,但but also后的从句不用倒装。
eg: (1)Not only was the city polluted but the streets were crowded.
(2)Not only was there no water, but also no gas.
[注]not only... but also连接主语时不倒装
Not only he but also you saw the football game.
4. neither... nor 连接并列句时,前后都用倒装。
eg: Neither can she use computer, nor can he.
[注]连接主语不倒装。
Neither you nor I enjoy the film.
5. 由固定结构hardly... when和 no sooner... than 引导的句子,主句部分倒装,从句不倒装。
eg: (1)Hardly had he got into the room when the telephone rang.
(2)No sooner had he gone to bed than he fall asleep.
[注]在这两个句型中,主句要用过去完成时,而从句要用一般过去时。
三、不含否定的部分倒装也要借助助动词
1. So位于句首表示前句的内容也适用于后一个人或物(只能是肯定句,且前后的主语不相同)。
So+连系动词/助动词/情态动词+主语
eg:(1)He likes rice very much. So do I.
(2)You are a teacher. So am I.
2. So... that中的So或Such... that中的Such位于句首中。
eg: (1)So loudly did the students read their lessons that people could hear them out in the street.
(2)Such a nice pen does he have that he likes it very much.
[典型例题]
(1)So ____ that no people can swim in it.
A. the river is deep B. deep the river is
C. deep is the river D. is the river deep
(2)So difficult ____ it to live in an English-speaking country that I determined to learn English well.
A. I have felt B. have I felt
C. I did feel D. did I feel
答案:(1)C (2)D
3. Only+副词/介词短语/状语从句位于句首时。
eg: Only after liberation did they begin to be treated as human beings.
[注]only修饰主语时不倒装。
Only a few important people know about it.
[典型例题]
(1) Can you expect to get a pay rise.
A. With hard work
B. Although hard work
C. Only with hard work
D. Now that he works hard
(2)Only when the war was over ____ to his hometown.
A. did the young soldier return
B. the young soldier returned
C. returned the young soldier
D. the young soldier did return
答案:(1)C (2)A
4. 动词、形容词、名词+as/though的让步状语从句中,从句倒装。
eg: (1)Pretty as she is, she is not clever.
(2)Child as he was, he knew a lot.
[典型例题]
____, I already know that what career I want to follow.
A. As young I am B. I am as young
C. Young as I am D. Am I young as
答案:C
语法是语言使用的规则,对语言实践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因此,学习语言,尤其是学习外语,不学习语法是根本不行的。正如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所说:“没有语法就不能很好地表达。”我们无法想象一个没有掌握基础语法知识的学生可以毫不费力地阅读科技文献和获取信息。我们从近几年的高考要求中不难看出,听、读、写及综合运用能力的检测构成了高考试题的主旋律。而高效率的语法教学,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言运用能力,但在语法教学中,如果一味地灌以语法规则,学生们会感到枯燥,有一种只见骨头不见肉的感觉。我在语法课的教学中,除了把语法规则配以典型例句外,还配以典型例题,这样能极大地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典型例句使他们感到了语言的鲜活,典型例题更是激起了他们的挑战欲,甚至像电脑游戏一样使他们尝到了征服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这种成功的喜悦不仅使他们即时地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消除了他们对英语语法的畏难情绪,在教学过程中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左平. 倒装句教学心得[J]. 中学英语园地(教研版),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