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堂听评课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堂听评课总结范文1
1.价值取向:着眼于学校的发展
校长听评课的着眼点应该是学校的发展,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等。这是校长听评课区别于教研员、学科教师听评课的地方。着眼于学校发展的听评课,对课堂问题的归因也要作出调整:不再一味地从教师身上挖掘根源,也不一味地将教师作为批判的对象,而是从学校管理方面寻找原因,为改进学校管理提供依据。
校长听评课也要关注教师个体的成长,但最终必须指向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校长应该关注教师个体发展中的共性问题、教师成长的规律性问题,而不是某个教师具体的教学细节问题。校长与教研员、学科教师在听评课的任务上必须有明确的分工。
2.观察视野:超越学科边界
校长应该超越学科边界,以更宽的视角去观察课堂。首先,坚持对教师整体理解的立场。除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校长还可以从工作态度、职业情感、精神生活等多个角度探寻课堂问题的成因,并给教师提供多方面的帮助。其次,坚持教学论的观察视角。校长不可能精通所有的专业。校长对非自己专业的课堂教学,应多从教学论而不是学科教学法层面去观察,去提出课堂教学重构的建议。这一点对中学校长尤其重要。
3.角色定位:调研者、欣赏者、学习者、示范者.援助者
校长进课堂的主体角色是“调研者”。通过听课调研,了解教师队伍的结构层次与类群,把握不同发展阶段或类群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关切点,找出课堂问题背后的管理因素。其次,是“欣赏者”。校长要从寻找表扬教师的理由、发现教师的潜质、欣赏教师的创造性劳动、给予教师真诚帮助的视角去听评课。校长与教师都要有一颗欣赏对方的创造性劳动的感恩之心,增强彼此的认同感。其三,是“学习者”。校长与教师站在新课程实施的同一起跑线上。听评课活动是校长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不断研究、领悟和深刻理解的过程。其四,是“示范者”。校长要率先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用科学的课堂观察方法和现代技术研究课堂。其五,是“援助者”。给教师提供多方面的帮助。
校长听评课的行动方式
1.听评课前的“六研”和“三读”
“六研”包括:一研“选择谁作为听课对象”。可以选择全体教师,普遍听课,然后进行归类分析,把握教师队伍的类群和结构层次;也可以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群体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教师作为听课对象,持续地听评课,从而归纳总结出教师教学实践智慧形式的一般规律和普遍经验。二研“观课的参照标准”。对不同层次与类群的教师的关键性观察点有一个大致的假设,编制一个基本的参照标准,有准备地进入课堂。三研“目前校本研修的真实状态”。包括对已有校本研修所涉及的主题、已经积累的校本研修课程的质量、教研文化等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四研“学校组织体系中各个岗位应有的职责”。包括校长、分管副校长、教导主任、科研室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备课组长应该为教师上好课提供哪些服务,可以何种形式直接或间接地介入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五研“学校已经为教师上好课创设了哪些支持性条件”。六研“学校已有的教学管理制度与机制”。通过这“六研”,校长的听评课将更有针对性,同时能对课堂问题进行迅速归因。
“三读”是指:一读教师。利用已有的相关听课资料、他人的评价意见,从生命整体性意义上去研究听课对象,挖掘其可能发展成教学特长的潜质,找出其面临的主要问题;从教师成长的一般规律出发,结合其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表现,对他的发展水平、职业态度、个性特点等有初步的了解。二读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文科校长至少要听得懂理科教学内容,也可预先熟悉一下该课的教案。如果这节是教改实验课,那还要事先了解此项教改的相关理论与设计思想。三读课堂教学评价表。看现有的课堂教学评价表是否符合此次听评课的需求,是否要根据听课目的和对象的特点对评价表进行调整。
2.“寻根”式课堂观察
校长在听课时要有一根“联系”的神经,从而对课堂问题进行敏锐的“寻根”。一是联系“谁的职责没有到位”。例如:教学设计方案缺乏应有的规范,主要责任在教导主任;教学设计方案缺乏学科特征,没有单元设计意识与能力,主要责任在教研组长;课堂教学后不懂教学反思方法,责任在教科室主任。二是联系“还存在哪些条件缺失”。课堂教学中暴露出的不少问题根源在于学校支持性条件的缺失。比如:拓展型课程的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学校拓展型课程建设的水平,大量体验性活动的开展则受制于活动场地与相关设施的建设。三是联系“哪些制度不健全”。
校长听评课具体有以下4种方法:(1)比较式听评课。校长对同一个教研组的教师,或同一个备课组的教师,或同一发展层次的教师进行比较式听评课,这是诊断日常教研活动有效性的好方法。如发现同一课题的课,教学过程及质量差异很大,那一定是教研活动存在问题。这就需要陪同听课的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进行反思,负起责任来。如果本校同一层级的教师存在相似的问题,那就需要教导主任对校本研修的选题作出及时的调整。(2)专题式听评课。针对学校教改龙头课题或类似“情感目标在课堂中的落实度”等进行专题式听评课,把握教改实验的进展程度、实验推进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典型问题,以便作出有效调整。(3)追踪式听评课。从不同层次的群体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教师作为听课对象,进行追踪式听评课,研究教师的成长规律。(4)分类式听评课。对不同类型的教师,听评课的重点应该有所不同。听新教师的课,教学设计与课堂管理是校长应该关注的重点;听有经验的教师的课,如何不断地对课堂教学实践进行自我批判与反思,实现自我超越,是校长需要关注的重点;而对专家型教师而言,最重要的是认准课堂教学研究的主攻方向,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与特色经验。校长的关注点应聚焦于此。
3.基于课堂观察的实践反思与后续行为的跟进
对校本研修的反思与重建。一是对校本培训课程有效性的反思。学校现有的校本培训课程有哪些?听评课中发现的问题与培训课程有关吗?哪些课程需要重建?二是对校本研修活动有效性的反思。听评课中发现的问题,哪些已经研究过?哪些可以作为下一阶段研修的主题?如果已经研究过,那为何还会出现问题?导致研修活动缺乏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三是对学校提供的专业帮助的反思。学校给教师提供了哪些专业帮助?这些帮助能否满足教师的个性化需求?需要作怎样的改进?在反思的基础上组织教师讨论:哪些问题是现在可以解决的?解决的途径有哪些?
对教学管理制度与运作机制等的反思与重建。对听评课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筛选,找出关键性问题。在此基础上,学校确立重点攻关项目,由校领导或各职能部门领导组织专题研究组,进行集体攻关。通过相关的理论学习、经验借鉴、前期实践总结等,形成问题解决的初步方案,逐步完善学校的相关制度建设。
校长除了给教师关于这节课的课堂教学重构建议外,还要与他一起研究制定个体发展计划,包括如何把潜质发展成教学特长、克服主要问题的行动策略等。为每个教师建立专业发展的简要档案。这是校长读懂教师的重要举措。
对听评课的总结与评价
课堂听评课总结范文2
关键词:农村学校;听评课活动;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130-01
农村学校由于师资缺乏,交通不便、与外界联系不密切等因素,导致很多教学活动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开展,让教学达不到期望值。解决这些的办法不能说光靠政府社会的扶持,在职的老师自身也要积极的去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其中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学校开展听评课活动,让老师与老师之间交流学习体会,取其好的教学方法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听评课活动的开展势必会出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必须要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才能使教学活动跟上脚步,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本文将结合自身教学经历对农村学校听评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初步探讨,并对解决问题的对策进行探究。
一、听评课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当前农村学校的听课评课的现状不容乐观,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我也是“窥一斑而观全豹”,现探讨如下:
1、重听轻评,评议滞后
有些学校,公开课安排了,但由于忙于应付其他事情没有及时组织评课活动。有些学校是听的多,评的少,或者光听不评,使评课的作用没有得以发挥,听课也就失去了意义。
2、敷衍了事,模糊策略
评课时一部分是虚假的评议,只讲赞歌,不讲缺点。个别人有碍情面,“只说好,不说坏”。有的只有三言两语,轻描淡写,不想得罪人,采取不说好,不说坏的模糊策略。
3、平淡肤浅,随了大流
有的听课者记录上只是笼统地写“这节课效果不错”,或 “这堂课气氛不热烈”。有的评课者虽提了不少意见,但多半是枝节问题,教者的板书认真,声音洪亮,教态大方,课件精彩,普通话标准,教具新颖等等。评议平淡肤浅,没有触及到教学深层次的专业性问题。部分人碍于多数人的意见,虽有不同看法,但也“随了大流”。
4、面面俱到,理想求全。
有些评课者往往拿着某种理想化的课堂模式来对比,评课时面面俱到,泛泛而谈,自觉不自觉地提出了过高的期待要求,这种“高标准”“严要求”自然而然会降低对课堂的评价。
5、喜“新”厌“旧”,冷热不均。
有些听课者热衷于那些“新的”课堂手段和模式, 比如多媒体课件、音乐和视频、导学案、电子白板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师徒”帮扶结对等等,而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似乎就是“落后”和“过时”了。于是,凡是有“新”东西的地方就门庭若市,听课的人多,评课时也津津乐道,而对传统的东西不屑一顾,只言片语,显然这是不妥当的。
6、看重他评,忽略自评。
其实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和目标达成情况,只有上课教师心里最清楚。在评课活动一开始,应该先让上课教师就自己的教学过程和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价,从而让听课教师也更加明白教者的设计意图,才能更客观的评价课堂教学。而我们目前有的评课,往往走形式,教研组长宣布会议开始,听课者一一评完,散会。没有反思,也不总结,活动完全成了走过场,失去了意义。
7、观念误区,以偏概全。
有些教师认为:课堂提问人次越多越好;学生回答问题准确率越高越好;教师讲得越少越好;教学手段越复杂越好;导致对一堂课的评价抓不住重点,以偏概全,不能作出公平、公正、合理的评价。
二、改进听评课效果的策略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教师只有深入彼此的课堂,才能了解彼此的教学,通过别人的言传身教,才能获得第一手的资料,从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找出规律,总结经验,不断提升自己,带动教育整体改革。下面针对新课程理念下听评课的有效策略谈点个人的看法。
1、开展培训,掌握听评课的技巧、方法
听评课也是一种技能和方法,需要一定的学习和培训。
2、加强听评课研究活动的主题化活动流程。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与深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日益增强,教学方法也随之改变,听评课活动也应该有主体化活动流程,如:集体备课,执教教师上课,集体评课,形成有效方案。
3、减轻教师负担,增提高教师校本教研的积极性
目前,农村小学教师一般身兼3、4门课程的教学,负担较重。教育主管部门要关注教师的工作负担与压力,深入农村小学调研,增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改善教师生存状态,这样可以提高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
4、加强听评课活动的管理
(1)活动组织者要提前把开课信息公布,让听课教师及时做好准备,带着问题听课,评课才能评得中肯和具有针对性,听评课活动也才能达到互相交流和借鉴的目的。
课堂听评课总结范文3
一、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1.研究授课内容
对授课内容要有一定的研究。除了熟悉教学的基本内容外,还要自己设计一个预案,进而确立听课的研究课题。虽然听课的研究课题范围相当宽泛,但应该围绕换位(假设自己是执教者)角度来确立研究课题,比如这课常规教学最易碰到的问题是什么,教学中棘手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如何突破重难内容,突破重难点问题是否有更有效的方式方法,如王勃《滕王阁序》这么优美的骈文,课文注释字句清楚详细,怎样处理疏通文意这环节?如果跳过疏通文意这环节而直接进入课文思想内容分析行不行?……总之,课前要有选择、针对性确定听课课题。如果课前做了这些准备,那么,听课就有了明确的方向,预案则使研究有了参照,这对于分析评价执教者的优劣得失,借鉴他人的教法都是大有裨益的。只有这样,听评课才是有效的,而那些随意、盲目的听课都会大大降低听课的收效,课后的评课也往往是缺乏针对性、深度或者是蜻蜓点水式的泛泛而谈,这种听评课是无效的,至少可以说没有多大的借鉴意义。
2.准确的学情分析
除了课前充分准备的研究预案外,还要对所授课班级学生学情有大致的了解研究。只有在这基础上,我们才能通过学生课堂反应及师生互动情况来观照分析评判执教者对教材把握的尺度,从而评判执教者对教材挖掘的深度广度是否适合,是否做到因材施教。如教学对象是处于什么年龄阶段,这阶段的特征是什么,其能力及该科目的基础如何?对这些问题都应该了如指掌,准确地把握。如拿《诗经·氓》去教初中生,如果去大谈人生爱恨情仇的情感体验就离谱了。因为初中生无论是年龄阶段还是知识认识,都是无法理解这样抽象的情感体验的。魏书生曾说过:“讲课时,教师尽可能把自己假设为学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哪些知识是可以接受的,哪些知识是考试用的;哪些是有长期储存价值的……这样一来,要讲的内容就少了。”这里的“少”就是简明扼要,要言不烦,命中问题要害的精讲。这也只有在准确的学情分析基础上才能做到的。
二、以两种身份参与听课
1.学生身份
在特定课堂情境氛围下,如果有意识把自己当做学生参与听课,就更容易分辨教学思路是清晰还是模糊,更可贵的是你的思维行进是与学生同步的,因而更容易辨别课堂的“真假”。时下,不少的公开课,优质竞赛课无形中演绎成表演课、作秀课,有些教师为了使“表演”收到最佳效果,课前进行多次的操练,把问题及答案预先告知学生,甚至安排好“内线”作答。下课的时间准确到以秒钟来计算,这种课堂往往是“假课堂”。如果以学生身份参与听课,就易于甄别课堂的真伪,从而为评价和借鉴提供更多有效信息。
2.评判者身份
只有以评判者的身份参与听课,才能跳出执教者所设计的教学思路框架,才会有“旁观者清”的优势,站在更高的位置去审视执教者的教学,更容易发现执教者教学的优劣得失。
三、听课过程的全实录与细节并重
听课中不但做好课堂的全实录,而且要注重课堂细节的记录。听课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记录教学的各个环节,其中包括教师引入新课手法,师生的互动过程效果,教学中媒体的使用,知识点的过渡,练习难易的梯度,各个环节时间的分配等等。
同时,更要注重细节的记录。在执教者有条理地授课过程中,听者偶尔的灵感思维火花会不时闪现,而时过境迁之后,这些思维火花又难以捕捉、再现。因而,在点评一栏内及时记录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教师的教学机智艺术常常体现于令人叹服的教学细节处理技巧之中,可能是一个巧妙的设问;也可能是抛砖引玉的问答;还可能是画龙点睛式的总结……总之,把这些细节实录下来,这使课后深入思考研究带来极大的便利,也是学知识、长经验的有效途径。那些只有静态的大框架大环节的反映,并且表述语言大都是放之任何一门学科都可说的“骑墙派”语言,如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分析透彻、善于引导、教态自然等等,这样既大而虚又缺乏针对性的课堂实录意义是不大的。
四、课后对比反思互评借鉴
1.课后对比反思
听完课后,听者要及时做好对比反思。能否做好对比反思,这与课前是否充分准备有关。当你把课堂实录与自己的听课预案进行对比反思时,就不难发现别人和自己教学的优劣得失。这对于自觉整改自己的教学和有理有据评教都是大有益处的。对比反思必须观照以下的几个方面:一是执教者是否有创新的教学理念,因为理念是教学行为的先导,它必将贯穿整个教学中;二是是否有科学、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因为科学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三是是否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因为培养学生能力是课堂教学的根本目标,正如叶圣陶所言“教是为了不教”,就是这个道理。
2.课后互评借鉴
相对而言,课前预案、课堂实录及课后对比反思是一种较为间接的信息,要真正了解执教者意图,还要近距离的交流。听完课后,要趁热打铁进行评教活动,因为此时课堂情景仍然历历在目,欲言之辞,欲解之难,特别是课堂细节处理艺术仍然浮现于眼前,此时的评课所获得的信息应该丰富全面、真实有效,这对共同分析存在的问题,互相借鉴教学闪光点,避免以后在教学中出现类似纰漏都是大有好处的。如果时过境迁之后才来评课将会大打折扣。值得注意的是,在评教中,要本着互相学习的原则,要有尊重科学的精神和敢于说真话的勇气,体现教研宗旨和还原教研本质;反之,争做老好人,在客气虚假的赞美声中评教,对人对己都是毫无意义的。
五、撰写教学反思
评教过后要及时把别人的经验教训及自己感受收获记录下来,进入个人反思层面,这环节平时常常被忽视,许多人认为评完课后就大事完结。实际上这环节恰是听评课关键性环节之一,因为通过撰写教学反思,可以促进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这些宝贵经验的积累,对于自觉改进完善教学方法,探索新思路,提高教学技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都具有重要意义。
课堂听评课总结范文4
关键词:听评课;常态化;融入生活;体验幸福
评课无论对授课者还是评课者都是学习提高的过程。评课要评出方向,评出导向。要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评课的方向,通过评课活动,使每位教师都能够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举一反三,思考如何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全面提高的效果。
据我了解现在很多学校都号称已实现评课常态化,如某某小学召开了评课“常态化”会议。会上,某某校长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评课的意义进行了详尽阐述,为牢固树立“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师成长在课堂”的理念,提高教师的教学教研业务水平,提升课堂教学实践能力,促教学质量提升,校长要求全体教师每周听评课不少于两节,并将“准备听谁的课”、“听的目的是什么”提前向教务处汇报,统一安排听评课日程。为将教师评课“常态化”落到实处,学校不定时检查教师们的评课记录。但是这样规定的评课制度,就真的能使评课常态化了吗?怎样更好的实现评课的常态化?
1.让评课活动融入教师的生活
什么叫评课的常态化?
常态化即生活化,就是评课活动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因为只有生活使最常态的。衡量评课常态化的关键就是看一看它是否融入了教师的生活。教师是否成了活动的主体。
在传统的评课活动中,教师是被动的评和被评,因为学校将其作为日常教学常规检查、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并纳入学期教学质量考核。这样的评课活动是“让我评”,我不得不评或被评,否则,就完不成学校规定的任务。这些现象反映了很大一部分教师的无奈。激不起教师的积极性。为了使评课活动常态化,制定一些规定和纪律是必要的,尤其是在评课活动开始阶段,但这些都是外因,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就是教师心理动机的激发。激发教师听评课的方法很多,1、典型引路法。就是用评课来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刺激教师学习需求麻木的状态,唤醒教师的学习热情。当然,现实的典型更有说服力,所以,校长、教科室可以培养一个本校的典型作为评课常态化的开路先锋。2、问题牵引法。在征得教师同意的前提下,对其经过准备的课堂进行一次诊断型评课,指出其存在但教师本人又没有觉察的问题,使其大吃一惊。3、开阔视野法。走出去看看,请进来听听。让老师们了解当前评课的最新理念,评课研究的意义和乐趣,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励教师的信心。
2、将评课作为教师的学习生活
我们不仅仅要将评课作为考核教师、评价教学、衡量教学质量的手段,更重要的是要将评课作为教师学习的途径,研究的载体,实现专业发展的桥梁。评课的学习意义不仅局限于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积累教师的实践智慧。实践智慧不是别人教会的,不是培训出来。实践智慧是靠教师在实践中摸索和感悟,靠自己知、情、意的修炼。一些教师经过多年教学,虽然知识不可谓不成熟,但教学效果总是平平,其原因就是他在实践智慧方面没有得到很好发展。实践智慧来自于亲历、感悟和反思。教师的实践智慧不可能来源于书本或讲座,我们应该利用评课活动促进教师的读书学习,使评课成为教师的一种学习生活。
3、使教师享受评课的过程
正确公平的教学评价,一方面可以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评课,帮助和指导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教师由经验型向专家型转变。另一方面,通过评课转变教师教学观念,使教师生动活泼的进行教学,把学生真正当做学习的主人,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学会获取知识的思想和方法,让教师教的愉快,学生学的愉快,让课堂充满学习的乐趣。
4、使教师体验到评课的幸福
既然要使评课常态化,评课就必须给教师带来快乐。快乐的心情对学习、研究、工作的效果至关重要。想让评课给教师带来幸福,就必须具备一些条件,如评课成为教师的内心的需要,能让教师体验过程,评课结果为教师带来成功的感受。很多实践证明,教师通过探究得到的幸福能最大的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教师研究最能体现教师的主体性,最能感受到问题的刺激,最能体会过程的坚辛,也最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因此,评课常态化,必须使评课成为一种真正的研究活动,而不是考核、检查、评比。
课堂听评课总结范文5
关键词:听课、评课;课堂评价;策略分析
Abstract: As a basic professional skill, observing and evaluating English class is required for English teachers and it’s necessary for thei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o how to make sense of English class observation and how to improve English teachers’ evaluating ability will be talked about in this essay.
Key words: observe;evaluate;strategies analysis
一、英语听评课的评价维度分析
国内的研究者们对英语听评课的评价从不同层面给出不同的分析维度,有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学生学习的角度等,笔者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素质这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指教师要求学生通过教学过程达到的学习效果和行为。在评课过程中,我们首先要看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否准确适切、是否指向学生、是否可操作、可检测。首先,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全面指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确定;具体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适宜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课标为指导,体现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知规律,难易适度。其次,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
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要教给学生的具体内容。听课时应当把重点放在教师对教材的熟悉程度,处理教材的方法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上。看教师对教材及知识体系是否把握准确、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是否突破、内容定量是否妥当、是否全面规划教学任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否在关注学科知识基础性的同时,强调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相联系,强调实际应用;是否加强了方法、应用、探究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学科间的整合和综合;是否将新授知识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对这一堂课产生很大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
3.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展开应始终围绕所确定的教学目标,每一教学环节都要与教学目标和谐统一。活动设计紧扣环节教学目的,形式需要做到活泼有趣,组织有序。关注教学过程首先是看教学思路设计。因为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的编排组合、衔接过渡、安排详略、安排讲练等。
关注教学过程其次是看课堂结构。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侧重教法设计,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
4.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即教学内容的完成程度、学生对知识掌握能力的形成程度、学生思维的发展程度等。首先,整个教学过程能否按照预定的教学计划进行,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提问、练习以及课后检测等,能否反映出各类学生都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思想教育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其次要看是否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程度,气氛是否热烈,是否做到知、情、意结合;课堂上师生是否民主平等,互相尊重;教师是否给学生以成功机会,使学生情感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从而使学习变成学生的内在需求;是否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是否都有进步;是否关注学生的和谐发展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否有效利用45分钟,学生是否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是否当堂解决,学生负担是否合理。
5.教学方法与手段
首先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活动。其次根据教材内容,是否合理使用实物、图片、挂图等直观教具,采用多种教学媒体及视听手段,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第三,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所以评课既要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看教师是否在教学方法多样性上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
6.教师素质
首先看教师的语言素质。教师发音是否准确、语调是否规范、语言是否流畅、语法是否正确。其次看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一看板书和简笔画是否规范、美观、合理;二看能否用外语组织教学。三看教师课堂上的教态是否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四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计算机等的熟练程度。第三,看教师的应变能力。英语课堂是在预设的基础上动态生成教学内容的过程,它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灵活和教师教学的智慧(黄远振,陈维振2010)。教师的应变能力正体现在对课堂的突况能否予以迅速、果断的处理,体现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另外,应变能力还体现在教师能否根据教学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活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二、英语听评课的策略分析
1.课前精心设计听课任务
课前设计听课任务的策略,即要求听、评课者在开始听课前明确听课的目的;有针对性地熟悉授课教师的教案;了解授课计划、教学主题、教学目的等;明确教材和教学进度;收集与教学主题相关的信息;思考如何上好所要听的课;确定听课的手段、工具及重点。切忌浮光掠影式或随意式地进行课堂听课。
2.课中分工合作、翔实记录
听课时应注重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通过学生学习方法的变化,了解教师教学理念的变化。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听,还要注意观察和思考。一方面要观察教师的教,包括教师语言的使用、教学环节的设计、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教法学法的设计及课堂训练的设计等;另一方面要观察学生的学,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的情绪、学习习惯及实际教学效果等。同时,还要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与思考。在课堂中,有些细节转瞬即逝,不可能再回放,如果听课者忽略了某些细节,感知就会出现断裂,影响其对教学整体的认知与评价。因此, 听课教师可以组成一个团队,大家分工合作,这样既能提高听课的深度,又能照顾到听课的广度。
3.课后反思对比分析记录
课后的任务反馈可以是听课者在听课后完成反馈表格或参与评课,对所听的课进行反思与研究;可以是听课者之间进行交流,对所关注的不同重点进行分析;也可以是听课者与授课者进行交流;还可以是听课者对照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过程取长补短。听课后不能一听了之,而应进行思考和整理并反复琢磨,注意比较、研究、分析。总结授课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风格,准确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并结合自己教学实践与实际情况,吸收他人的有益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
4.选择维度点点评
每次评课的目的不同,所选择的评课任务也应当有所差异。评课的类型有学习指导型评课,检查了解型评课、考核评比型评课、观摩学习型评课、探讨研究型评课(岳蔚,2005)。在不同类型的评课活动中,评课所关注的内容当然会有所不同,但以上几类是常见的点评维度,评课者可以根据不同的评课目的选择一个或几个维度进行分析与点评,包括分析与点评教学目标的策略、教材处理的策略、教学过程的策略、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策略、教学基本功的策略、教学效果的策略等。评课者应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是想要研究的内容,通过观摩课堂教学的过程进行记录和及时的反思,开展实事求是的点评。
5.教学再设计
课后点评往往集中了教师对所观摩课的课堂教学设计及课堂实施效果的不同角度的深层次思考。无论是对授课教师、听课教师还是点评教师而言,点评的内容可以激发课堂教学再设计的灵感,促使教师们反思课堂教学的环节,优化原先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提高课堂教学设计能力,最终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小结
英语听、评课是一项专业技能。英语听、评课体现了教师对课堂教学宏观的认识和微观的把握。评课教师通过自觉体验课堂教学,并用语言表达课堂教学的个人见解;这些都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英语教师们应当对听、评课进行专门的知识技能训练,培养听、评课的专业思维;让听、评课从业余走向专业。
参考文献
1. Ruth, W. (1992). Classroom Observation Tasks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 盛群力,李志强.(1998). 现代教学设计论[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课堂听评课总结范文6
【关键词】听评课 以学生为中心 课堂观测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高等院校教学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每个高校的改革突破点均有不同,但无论怎样,其中的一个点即“课堂教学改革”是必做动作,因为“课堂上发生的一切,决定了教学改革的成败”。课堂教学改革是高校教学改革的“最后一公里”,改革最终要通过教师传递、落实到每一节课中,使学生成为改革的最终受益者。因此教学改革的主阵地是课堂,只有课堂发生了变革,真正的改革才算发生。
课堂观测提出的背景
课堂改革的原因不外乎两类:一是由教师自发引起的,二是通过改变一些外部因素如教师考评、听评课制度、教师培训等而引起的。我国影响课堂变革最重要的外部因素就是听评课制度。基于目前听评课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构建一种指向学生有效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范式,以引领高校课堂教学的变革[1]。西安欧亚学院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对听评课制度进行了改革,通过课堂观测关注教师的教及学生的学,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课堂观测是收集课堂教学信息反馈的有效评估技术,它包括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观察、学生学习表现的观察及对“教”与“学”之间相互作用机制的课堂呈现的记录[2],通过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
课堂观测作为一种研究课堂的方法,起源于西方的科学主义思潮,发展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典型代表人物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贝尔思(R.F.Bales),他于1950年提出“互动过程分析”理论,开发了人际互动的12类行为编码,并以此作为课堂中小组讨论的人际互动过程的研究框架。在某种程度上,贝尔思的研究拉开了比较系统的课堂量化研究的序幕。美国课堂研究专家佛兰德斯(N.A.Flanders)于1960年提出 “互动分类系统”,即运用一套编码体系,记录课堂中师生的语言互动,通过对互动的分析改进教学行为,这套系统标志着现代意义课堂观测的开始[3]。
目前,我国高校的课堂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评价主要关注教师“教”,忽视学生“学”;重价值判断,轻引导激励;重结果评价,轻过程评价;反馈不到位,改进无跟踪等。目前高校评价教师授课质量多采用打分制的评价表,授课教师最终会得到一个分数,但该分数是无法解释的: 谁都说不明白给该教师的分数是怎么来的,它说明了什么,好在什么地方,差在什么地方,与另一位教师相比差在何处,比自己上一次进步在哪里。不同听评课人的主观标准也会导致分数的差异,这样的逻辑就是拿一个所谓好课的标准(谁都达不到的)来评所有老师的课,结果所有老师的课都有问题,那么复杂的课堂活动最后就变成一个貌似精确的分数,以绝对的、抽象的分数来表示教学活动的精确,而真实的教学活动却具有很大的模糊性,何况教学活动中有许多现象是难以用数量来表示的,勉强用数量表示就会妨碍现象背后所隐藏的意义的揭示[4]。
基于教育理论的发展和目前课堂评价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中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西安欧亚学院积极进行改革,重新设计了课堂观测表,以规避传统评课中存在的问题。
课堂观测表指标设计方法
1.汲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观测指标的设计参考了弗兰德斯师生语言互动分析分类体系(FIAC)编码体系中关于教师语言、学生语言的观测项;同时参考了杜肯大学同事观测的项目;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即学习在本质上可以被认为是学习者以活动为中介的行为及思维的改变,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教师“教”和学生“学”,实际了解课堂中教学发生的效果。
2.从价值判断走向事实判断。观测表没有设权重或者分数,评价的结果不是用分数来呈现的,而是课堂情境的事实记录,反馈意见是基于事实的有限推论。观测表主要关注课堂生态环境中,师生、生生的行为如何发生。
3.关注课堂的完整流程。指标设计覆盖了课堂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介绍(课后安排),要求观测人听两小节课,可以观测到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流程及设计。
课堂观测表指标参考项
课堂观测表设计的观测项主要有课堂准备、课堂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方法和课后安排五个方面,课堂准备观测项的观测点有教师准备和学生准备两方面;课堂组织观测项的观测点有环节设计、交流互动、引导提问、参与度等部分;教学内容的观测点有信息量和内容设计两方面,教学手段方法主要从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两方面进行;课后安排主要是从课后作业观测。
课堂观测表的作用
1.使教师理解课堂中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可以通过学习观测参考项,明白学校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中是如何体现的,例如课堂准备要根据学生情况备课,教师状态中要求教师对学生良好表现积极认可和鼓励,教师要关注学生小组活动,走近学生,观察并参与讨论,对学生反馈信息及时处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理解转化和反思课堂内容等,均是让教师从以往只关注自己授课内容的完整性、授课任务的完成度,转移到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效果。
2.促使听课人由评价者转变为观测者。作为观测者课前知道要听什么,怎么听;课中知道聚焦什么,记录什么;课后知道依据什么,建议什么。解决了敷衍了事、完成任务式的听评课工作方式。同时观测参考项使观测者从过去关注教师“教”,转变为现在关注教师“教”和学生“学”。最后使观测者掌握了信息和证据,有能力进行反馈,在操作中要求观测者重反馈,弱评价。观测者一是摆事实,多分析,少评价。二是注意边界,立足课堂情境,基于证据,适当推论。三是三分法,肯定优点,明确改进措施,挖掘个人特色。规避了评课时缺乏有证据的观点,漫谈式、即席发挥式话语过多的问题 [5]。
3.舒缓授课教师对听评课的反感情绪。课堂观测基于合作、改进和尊重自主的原则。在充分尊重授课教师学术自主的基础上,授课者和观测者是一种合作、学习的关系,观测者基于改进、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而提出建议。传统的评课,把教师分为三六九等,给教师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招致教师排斥和反感。改用观测表,教师如同有一面镜子,看到自己课堂中的优点和问题,同时这面镜子还有给自己提出建议的功能,藉此改进自己的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因而消除教师的排斥和反感心理。
课堂观测表待改进之处
课堂观测表经过一学期的使用,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观测人虽然使用新的表单,但是记录内容还是比较笼统、模糊,有经验主义的评价,事实、证据明显不足。二是反馈不到位。因为事实记录的笼统,因此反馈信息不到位,另外多数观测者还是采用当面反馈,此反馈方式的缺点比较明显,反馈者自己对信息的整理没有完成,所提建议没有深思熟虑,因此对教师的参考价值有限。三是没有充分利用好两节课中间的休息时间,课间休息是与教师交流、调阅教师教学资料、与学生沟通的大好时机,但从观测者上交的表单中,没有此类信息的反馈。
基于以上问题,对课堂观测的优化思路如下:一是帮助观测者转变观念。观测者以合作者、学习者的角色进入课堂,摒弃“高高在上”“权威”“经验”等先入为主的优越感。二是加强培训,因为听评课是教师的一项专业能力,教师学会听评课的技能,对于促进听评课双方的教学技能都有益处,因此,总结前期观测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观测者进行理论和实操培训非常有必要。三是对观测、反馈环节提出明确的要求。观测不只是关注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关注。反馈一定要经过认真地梳理观测记录,避免漫谈式、即席发挥式反馈,要有理有据,最好当面反馈和邮件反馈相结合。
参考文献:
[1][4][5]崔允t:《听评课――一种新的范式》,《江苏教育》2007年第12期,第21-25页。
[2]杨向东、崔允t:《课堂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1,第20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