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作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美术作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范文1

关键词:形式美、形式美法则、故事、造型、色彩。构图

动画作为美术形式的一种,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从古至今的风格延续与创新,让其成为一种美的创造和美的享受相结合的艺术,创作者不同的审美观点将创造不同的动画风格,从大艺术到独立的小艺术,美的范畴也有略微的区别。通过独特的视觉体验,深刻的表达作品寓意和作者的内心世界,在视觉上给人一种独特的形式美。从美术作品交叠起伏的故事情节、优美的造型、鲜明的色彩、合理的构图和节奏等几个方面,初步探究各种重要的视觉要素及构成形式美各要素之间的组合规律在动画创作中是如何体现的。

一、形式美认知

形式是指将自然形态经过人为加工而成为一种新的美的形式。

形式美指构成事物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及其组合规律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一部分是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主要包括:颜色、线条、构图、声音等。另一部分是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之间的组合规律或法则,主要包括:对称均衡、单纯齐一、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

1、“形”

“形”即称原形,包括原始形、自然形。当走到琳琅满目的珠宝商场时,各种饰品会映入眼帘,我们不禁会探究这些装饰品是什么材质合成的,继而发现其制作原料种类繁多,有石头塑料动物的骨头等。这些材质最初是有别的用处的,我们知道在原始社会的时候,人们经常把动物的牙齿,骨头串起来挂在脖子上,作为一种勇敢的象征或祈求神赐于力量,久而久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形式逐步摆脱了原来的使用价值,这时候,它已经成为一种装饰品,成为一种时尚,一种形式上的美感。

2、“式”

“式”指“法式”“法则”,形是自然的,式是人为的,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脱离了“式”的“形”犹如失去灵魂的肉体,犹如肢体安插错乱的机器人,失去情感和美感。美是每一个人所追求的精神享受,探究和思索形式美法则有利于人们创造美好积极的事物。掌握形式美法则更利于设计师自觉地将其融入自己的创作之中,表现美的内容,达到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高度统一。不同形式美的法则有特定的表现功能和审美意义,不能随意运用也不能犯教条主义错误,要灵活的运用形式美法则在适当的条件下构成需要的形式美。

二、电影《鬼妈妈》中的形式美

形式美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审美对象,通过视觉行为和视觉思维来获得认知,动画更是以其交叠起伏的故事情节、优美的造型、鲜明的色彩、合理的构图,通过形式美思维及法则的灵活运用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增加动画的艺术表现力。在三维动画席卷荧屏的今天,导演亨利・塞利克依旧扮演者“恋旧”老派导演,他的作品的风格都有着深深的怀旧气息。一部只有100分钟的动画电影《鬼妈妈》更可谓是名满天下,最棒的就是在技术与艺术上的精致结合,呈现一种奇异的质感。

1、交叠起伏的故事情节

影片所表现的内容是各个形式元素的组合,不管是故事气氛还是寓意都牵扯着我们去猜测剧情和期待接下来的走势《鬼妈妈》是建立在文学基础之上的,一个诡异的现实世界和怪诞的超现实空间故事,主角卡洛琳发现通道另一边是一个和现实完全相同但又不同的世界,一切现在都似乎在这里得到了复制,但是自己那些梦想却又在这里得到了实现。

童话其实最真实不过:不是因为它告诉我们恶魔是存在的,而是因为它告诉我们恶魔是可以战胜的。这部电影只不过把这样的故事用夸张和充满想象力的方式表现出来了而已。全片未见血染现场庞大的压抑感却令人头皮发麻,尤其是剧中关于交易灵魂的情节,让我们深入故事,喜怒哀乐像极了影片里纵的偶娃娃。

2、优美的造型

《鬼妈妈》是一部定格动画电影,顶个动画是制作最为复杂的一种动画风格,每一个小小的变化,都会带来难以想象的工作量和难度。角色的造型设计首先要符合动画片的整体风格,或者说,动画片的风格也因角色的美学设定而产生。角色的造型,再配合角色的性格和动作,从而给大家一个整体的感受,充分理解角色,进入导演设置的影片情境中。主人公卡罗琳的造型既时尚又拥有童趣,对于妈妈这个角色造型的设计,拥有真人和变身人两套造型设计,将眼睛替换成扣子,就变换了所有性格和故事。这样的设计与故事情节发展息息相关,让观众直接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角色的外在设定上。

3、超现实性的主观色彩

色彩是构成形式美的材质要素之一,通过对客观事物的现实色彩呈现与超现实的主观色彩来渲染气氛,烘托角色的内心情感和精神世界。所谓超现实的主观色彩是设计师不在仅仅局限于对现实世界的客观再现,而已夹杂以主观的感知光束深入到“意会”的层面。如色彩的夸张和寓意,如夕阳的太阳红的刺眼,颜色像血一样。

《鬼妈妈》中,现实世界的色彩多为平淡柔和的颜色,虚拟世界则是梦境慢的瑰丽奇异,寓在区分两个世界的不同和在孩子们心中两个世界所存在的差距,运用色彩的名都、纯度、色相变化强调现实世界中爸妈的严厉、冷漠与虚幻世界中爸妈的亲切、温馨。当幻想世界被揭穿后,那种欢快的、靓丽的色彩瞬间凋零。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毁灭的灰白。通过服装与造型的色彩区分角色的主次关系,根据情节的递进同一角色的色彩开始发生变化,揭示着人物的内心情绪和心理的变化。

4、合理的构图与节奏

影片中几乎每一个镜头,都是一幅优美的画,具有强烈的形式美感。不同的情节下构图的舒缓紧张有所变化,第一次卡若琳转过狭长的通道进入另一个是世界是,构图非常平稳,镜头也是渐渐向前推进,后来遇到邪恶的事情急于返回现实时,倾斜的构图则使通道变得异常的恐怖,好像后面随时都会伸出一只手拧住喉咙。讲到变化,在画面当中之所以有变化,是因为有对比,但是这种对比也要在和谐之中。形式对比包括体积大小、色彩浓淡、光线强弱,内容对比包括善与恶、爱与恨、痛苦与欢乐,在影片中都有体现。

在美术作品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同时运用和规律的变化多样,观众同样体验着这种变化,如果人的脸孔是匀称的,那它是美的,但是生动的脸孔必然要有轻微的,不易察觉的非匀称性。但是过分的变化是不美的,这种变化需要达到高度的统一,统一于一个整体,例如: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中,当耶稣说其中有一个门徒出卖了他的时候,十二个门徒的姿态和表情均不相同。极富变化,然而画家把他们三人一组地分置于耶稣两边,使处于明亮背景前的耶稣对统一画面起统摄作用;《清明上河图》就是直接再现出北宋汴京社会生活中各色各样人物各不相同的活动形象,同时又把他们和谐统一地组织在一定时间、空间的画面之中。(作者单位: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美术作品范文2

关键词:走近作品 迈进作品 阅尽作品

美术欣赏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欣赏课就是对古今中外优秀作品的评价、分析、研究,并领悟作品的精神内涵,从而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欣赏优秀作品有助于提高学生整体的美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也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在实际教学中,走近作品便于看清画面内容,迈进作品便于融入画面情境,阅尽作品便于理解作品内涵。

一、走近作品

面对一件绘画作品,该怎样欣赏?这是每一个欣赏者都会自问的一个问题。作为一名在农村的美术教师,我也经常常思考这一问题。在美术欣赏课中,作为老师,一定不要忘掉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才是主体。如果一味由教师讲解,成为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很容易陷入知识灌输的模式中。为了充实课堂内容,增加欣赏课内容的趣味性, 写好教案,备好课,选好题材内容是基本问题,而后建立轻松、宽容、愉悦的课堂,鼓励学生走近作品。

在欣赏《清明上河图》时,我会把作品全部慢慢地展示出来,先让学生从整体上去欣赏,当然,在展示前我已然出示了第一步要求,作品表现了哪些内容?看完毕,学生很是活跃,虽然对张择端的这件作品并不陌生,但大多没有看过全图,所以学生的回答争先恐后:“草舍瓦屋”、“小桥流水”、 “大城楼”、“虹桥船夫”、“有很多人”、“山石树木多”、“河里许多大船”、“有轿子”,甚至有的同学看得更细“还有骑马的、挑担子的”、“拉船的纤夫,摇橹的船夫”“在田中劳作的农民”,课堂气氛是异常活跃,纪律好像显得有些“乱”,但我没有压抑控制他们,因为我知道他们并不是有心的,只是热情、兴奋让他们有些忘乎所以,这样,下一步的学习活动也就好开展了。

二、迈进作品

实际上,欣赏教学是一个创造性的教学,它的创造精神体现在怎样去引导学生发掘出每件作品,在一次又一次的让学生欣赏剖析中发挥他们的创造与想象,逐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审美能力。还有,老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大胆表达、大胆评价,可能他们现在的专业知识有限、能力有限、经验也不足,而且可能欣赏的角度不同,但老师应该尊重他们的感受,在欣赏过程中引导他们、点化他们,并鼓励学生迈进作品。作为教师,应该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不是一个被动去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去参与的过程。教师出示欣赏作品后,不应该立即讲解,可让学生先读画然后以讨论的形式,请他们说说对于作品自己的第一印象,再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去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主观的感受,胜于教师的一味的讲解。这样也改变了教师唱独角戏的教学过程,变成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师生共同参与,鼓励他们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的和谐课堂。

看过全图,我们对作品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再请同学们仔细欣赏一下《清明上河图》,特别是虹桥以及繁华的市集等局部,人物众多,他们都在干些什么,到底表现了怎样的繁华。这一次,学生都瞪大了眼睛,似乎进入了作品里的街市商店:“有在饭铺中进餐的”、“有在茶馆里休息的”、“有看相算命的”、“有卖祭品的”、 “有行脚僧人身负背篓”、“做生意的商人”、“还有叫卖的小贩”、 “有街巷小孩在听说书”,“有很多种车辆”,“北宋的城镇街市太繁华了”也有学生赞:“张择端的绘画水平也太高了!”“这么多人不同的动作,表情也各不相同,真是太不简单了”“还有这么多房子、高楼刻画这么工细,张择端是怎么画的”“我还知道这件作品用了散点透视,是中国画的特有的透视表现”,我都有点激动,学生能观察的这么仔细,还有学生能记起散点透视的应用,这个我曾经在初一美术学习中提了一下。这一次,学生真是进入了作品中,了解了更为细致的表现内容。

三、阅尽作品

每件优秀的美术作品它们最突出的美点部位都不同,有的作品侧重于艺术家构思的奇特而巧妙,有的侧重于不同造型材质的表现力,有的则侧重于形象的空间组合,有的侧重于画面构图;有的还侧重于时代背景与历史故事;有的侧重于关注自然环境和整体空间;有的侧重于运用某种造型形式因素。所以每一件优秀的作品不仅仅具有外在的形式美感,还具有一定的精神意蕴,或是体现某时代的社会风貌与民族精神。要让学生看透作品,理解作品之内涵。

学生通过对《清明上河图》两次不同深度的欣赏,以及老师的点化,开始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课堂气氛不再像刚才那样活跃,好像都在思考什么,过了一会儿,开始有同学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了:“作品描绘的是北宋都城临安繁荣的经济生活以及民俗,歌颂了劳动人民创造历史和财富的智慧和力量。”“作品再现了十二世纪我国都市生活的状况、风俗文化”“体现了我国古代绘画主要以线造型的技法特色”“通过作品可以研究我国宋代社会”“这幅作品融山水与人物为一体”。学生的回答都让我感到惊讶,没想到,学生理解的竟然这么深刻,确实是阅尽了作品。

美术欣赏教学不是孤立的,它始终贯穿于整个的美术教学过程, 与工艺和绘画是互为作用的,只要学生有了绘画的实践,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美术作品,而通过欣赏美术作品,就可将作品的精华应用到自己的美术创作中。如果让学生了解了作品中的优点以及美的因素,就能有效指导自己的美术活动学习,从中获取美的体验。

美术作品范文3

关键词:美术作品;艺术创作;实践

美术作品的艺术创作实践是指画家能动地将独到的艺术见解、思想情感以及人生感悟等有机地融入作品的艺术行为。美术作品的艺术创作实践既是画家学习艺术创作的认知起点,也是画家在艺术道路中所追求的目标,同时又是画家充分表达艺术灵感的重要手段。美术作品艺术创作实践形式的变化和发展,对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具有促进作用。

一、美术作品中艺术创作实践的形态

美术作品中艺术创作的形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具象形态,其二是抽象形态。这两个方面是美术作品创作者的创作理念和情感意识的基本形态。1.具象形态具象形态是画家通过人工描绘的方式,根据客观物象的本来面貌所构造出的情景写实,其内容与事物的真实形态十分接近,其中所反映出的是事物的真实性与本质性,如毕加索早期的美术作品《斗牛士》《科学与慈善》等,所反映的就是事物的真实面貌和具体形态特征。2.抽象形态抽象形态是通过观念性符号表达的方式对事物原型、具体形态特征的再次创造,是对画家内心情感的表达,也是画家艺术创作能力的体现。如毕加索蜕变时期的美术作品《格尔尼卡》等,其创作灵感和创作手法来自画家对于人生、世界、战争等问题的主观看法。

二、美术作品中艺术创作实践的内容和形式

美术作品中艺术创作实践的内容和形式主要通过线条、色彩、空间、构图、材质及其相应的组合关系作用于观赏者的感官,促进观赏者在欣赏之余,透过作品的外在形式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享受。不同美术作品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处理方面往往有不同的侧重点,具象形态的作品往往偏重内容,而抽象形态的作品往往偏重形式。内容与形式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不同方面,内容支配形式,而形式反过来影响内容的表现。如,蒙德里安的抽象作品《红、黄、蓝的构成》就是通过色块与线条相结合的形式,具体表现作品的深层次含义。美术作品的艺术创作实践强调的是画家个性与特色的发挥,画家通过对美术作品艺术审美特征的共同规律的不断探索,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提升自身对于艺术个性的认知,从而促进美术作品不断满足艺术审美的需求。

三、美术作品中艺术创作实践的光影和色彩

光影和色彩是西方美术作品的主要艺术表现形式,它们对于美术作品有着不可小觑的艺术表现能力。对于美术作品而言,光影与色彩所组成的复杂关系,能够通过视觉为观赏者的心理带来直接的刺激,从而更好地调动观赏者的情感共鸣。如,莫奈的海景写生画《日出•印象》通过灰薄的光影、蓝灰相间的色彩以及斑驳凌乱的笔触,将景色绘制得隐约可见却又模糊不清,极为形象地为观赏者展示出了一幅清晨雾气朦胧的美好景象。再如,亨利•卢梭的美术作品《玩蛇者》为我们展现出月下几株植物闪烁着奇异而又耀眼的光泽,很容易便能将观赏者的思绪带到那奇幻而又诡异的国度,让人流连忘返。

四、美术作品中艺术创作实践的节奏和韵律

1.节奏节奏既是一种具有周期性变化规律和形式特点的运动方式,也是客观事物运动的重要属性之一,昼夜的交替、钟表齿轮的转动以及火车的车轮声等都具有一定的节奏性。如,列宾的美术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通过画面中人物高低错落的排列,迸发出十分强烈的节奏感,从而让观赏者切实感受到画面所带来的力量感。2.韵律韵律的作用是在画面节奏的基础上赋予美术作品强弱起伏的情调,能够为观赏者带来抑扬顿挫的艺术美感。在美术作品的艺术创作实践中,韵律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为画面线条的起伏转折、前后呼应等,既增强了作品的美感意蕴,又为作品增添了情感传达。

五、美术作品中艺术创作实践的空间构成与均衡

如,尚塞的美术作品《水果静物》通过画面中不同水果与静物的空间构成,使不同位置、不同角度的各种物体都极为清晰地展现在观赏者的眼前,既给观赏者带来一种连续交错的空间层次感,又为观赏者留下了一定的遐想空间。又如,超现实主义美术作品《庇利牛斯山的城堡》通过一块悬于半空的巨石,为观赏者呈现出一幅极不合常理的超自然景观,整个画面的构成仿佛直接将观赏者拉入了一个非现实的荒诞空间。因此,美术作品中艺术创作实践的空间构成与均衡是寄托画家独特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结语美术作品通过艺术创作实践的不断发展,不仅能够更加强烈地表达出画家独特的精神世界,为观赏者带来自由而愉悦的视觉享受,还赋予了美术作品更加深刻的艺术内涵,使艺术创作的实践变得更有意义。也只有这样,美术作品的艺术创作实践才会呈现出更加绚丽多彩的景象和自由自在的生命力量。

参考文献:

[1]王英.关于绘画创作——谈谈其中几个问题.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8).

[2]秦嗣英,邵佳岭.俄罗斯当代油画家艺术创作实践特色研究.美术教育研究,2017(3).

美术作品范文4

要:儿童绘画让我们从中发现了一个美妙的世界。我们应该始终以欣赏的目光注视着孩子,用积极的态度激励孩子。正确欣赏、评价儿童绘画,对孩子绘画的发展将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儿童美术作品的表现应该是与儿童的年龄相适应的,是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充分体现。一幅好的美术作品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绘画技法和技巧。适合的绘画工具、美术材料的正确使用能够为美术作品添资添彩。

关键词:儿童;美术作品;欣赏;评价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1-283-01

创造是人类的本能,是人类的希望,它促进了人类本身的进步,让孩子充满智慧的心灵再造一个美好的世界,用美的原则再造一个新的时空,艺术不仅反映了眼中的世界,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心中的世界。儿童无拘无束,幼稚天真,自由浪漫,奇思妙想是儿童最美妙的境界内,儿童作品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们的可爱和可贵之处。

在教学中,如何欣赏、评价儿童美术作品,是我们应该加以重视的问题。要想正确客观的评价、欣赏儿童美术作品首先应该了解、理解儿童生长发育的各个方面特点。不要用成人的审美观来要求儿童,以成人的标准评价儿童的美术作品,要站在孩子的立场来看待儿童美术作品。其次成人要站在孩子的视角,用正确的态度去评价,这样会对孩子的美术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如果评价不够客观,可能会打击、影响甚至于挫伤儿童绘画的积极性。那么怎样才能客观正确的评价儿童美术作品呢?下面我从已下几方面来谈谈:

一、绘画作品是否能够真实地反映儿童的生活经验

儿童也有自己的生活经验,他们从生活、学习、游戏中感知世界,他们用自己特有的符号方式记录着自己的感受。教学中有很多儿童美术作品内容空泛,形象概念、构思和表现内容相同。比如:画“快乐的节日”就一定会画唱歌跳舞,画天空就一定会有云朵、小鸟、太阳等等。绘画作品中表现的内容应该体现儿童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体现儿童自己的态度和情感。儿童在绘画构图时教师要及时提示儿童描绘自己的生活,画自己熟知的事物,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通过绘画活动逐渐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同时也能使绘画内容更加充实、饱满。

二、美术作品表现力与儿童年龄是否相符

儿童绘画的发展就是自身的整体发展。美术作品中所表达的内容应该是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是儿童对生活、学习、游戏的体现。在儿童美术作品中,不同年龄的儿童,绘画作品所表现出的水平也不同。儿童绘画的水平并不是能临摹出成人绘画形象就是绘画水平高。因为绘画水平的高低标准并不完全是看谁临摹的像,儿童一味临摹成人的范画,将有碍于儿童独立观察、独立思考的发展。从儿童绘画作品中可以观察到儿童的洞察力、想象力、概括能力、归纳能力、分析能力等等能力的强弱。儿童绘画水平的提高不单指绘画技巧的提高,如果整体能力没有提高,技巧的学习也是会受到限制,特别是创作水平是难以提高的。

三、绘画材料和绘画技法、技巧运用是否得当

绘画作品的构成因素有很多,绘画材料、技法、技巧学习对于完成作品也是很重要的。想象力、创造力再强,没有技法、技巧的运用能力,也是很难画出好作品的。不同的绘画内容要根据需要应用不同的绘画技法和技巧、选择不同的绘画材料,才能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意图,达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取得画龙点睛的绘画效果。

四、绘画作品中是否有美感效果体现

儿童画出的线条、色彩、形象有着自己的特点。对于绘画的效果也有着自己的审美态度。不同的儿童画,画面的形式语言是不同的,每幅作品都有独特的视觉效果。一幅作品的美感表现可以通过在绘画中表现出来的审美规律而表现出不同的的差异。评价儿童绘画作品时要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以儿童的视角观察美术作品中的亮点。

五、作品是否有明确的主题或情节

儿童在绘画的时候身心很投入,她们不断地去描绘自己的内心世界,绘画活动也成为体现儿童心灵的一面镜子,所以有很多的儿童绘画作品表现的内容是具有一定的主题和情节的。绘画有主题或情节的作品,就需要有较强的想象力、形象再现能力、思维能力和对生活的观察力。这样的一幅绘画作品在绘画过程中能使儿童在情感、智力、心理、态度等多方面得到锻炼。是基于简单绘画之上的一种较高绘画水平的一种表现。

六、作品是否具有个性特点及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儿童的绘画作品应该有自己的特点,作品是不是经过独立思考来完成,是否表现出新的创意、是否用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感受。想象力的培养是儿童绘画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绘画作品中创造力的体现也是评价儿童绘画的一个重要方面,儿童可以通过这种绘画活动锻炼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绘画活动学习的过程是儿童素质培养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可以有效地促进儿童的智力发育。

美术作品范文5

.旧石器时代之艺术 [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5.

身兼第四纪地质和古生物学家的裴文中教授(1904-1982),以发现中国猿人(北京人)第一个头盖骨化石而享誉世界,是中国史前考古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认为,从有人类以来,艺术始见于旧石器时代末期,在末期以前,艺术作品是没有的。数万年前,我们的远祖就有了了不起的艺术。他们的作品是今天人们的艺术的开山。这种艺术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这种作品是真正老字号的古物。本书更附有大量精美插图,图文相参,对旧石器时代末期的艺术做出了精当的描述。

2. [美]杰瑞 ・穆勒 .市场与大师:西方思想如何看待资本主义 [M].佘晓成、芦画泽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

杰瑞 ・穆勒是美国华盛顿天主教大学历史学教授,凭借此书被美国历史学会授予唐纳德 ・卡根奖。本书是关于资本主义思想在西方意识形态中如何形成的一本精彩的历史书籍,作者广泛地研究了意识形态中资本主义思想产生的作用及其未来影响,给了市场最有力的支持者和最尖锐的批判者一次全面和公正的听证。

3. [美]约瑟夫 ・J.埃利斯 .奠基者:独立战争那一代 [M].邓海平、邓友平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

约瑟夫 ・J.埃利斯著有多部美国历史著作,曾获美国国家图书奖。本书通过剖析六个令人着迷的故事――汉密尔顿和伯尔的决斗、华盛顿的告别演说、亚当斯政府和亚当斯夫妇的政治伙伴关系、有关建都地点的争论、富兰克林试图让国会处理奴隶问题,以及杰斐逊和亚当斯夫妇之间的通信往来――生动再现了美国历史中最重要十年中的核心问题和人物。

4. 盛源,袁济喜 .六朝清音(华夏审美风尚史第四卷)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本书曾获第五届国家图书奖,并被收入《华夏审美风尚史》(11卷本)。该丛书由著名学者许明教授担任主编,汇聚了中国文化史研究的中坚力量,描绘出一幅辉煌壮丽的中华民族审美风尚长卷。丛书以大量翔实的资料,生动展示了中华民族审美精神的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文笔优美,意蕴深远,深刻而全面地阐释了中华民族的审美特质,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5. 杨念群 .中层理论:东西方思想会通下的中国史研究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中层理论的建构对于中国史研究的意义至少可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尽量可使我们摆脱宏大叙事的纠缠。目前许多历史著作行文叙述总是宏阔而不细致,概论式的判断比比皆是,本质主义式的断语草草形成,里边唯独看不到日常生活状态下人的踪迹,人变成了冷冰冰的趋势与规律的符号表征。二是讨论如何改变史界只拉车不看路式的工匠型治史方式。作者新刊长序,收入其近十年的反思,趋向更加圆融的历史叙事。

6. 王长丰 .殷周金文族徽研究(全二册)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5.

该著是在全面总结殷周甲金文释字、证史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考古学、古文字学、文献学及历史地理等相关学科知识,对殷周金文族徽进行全面统计、整理与研究的一部重要学术著作。作者把金文族徽“一网打尽”,不仅有深入的研究,还提供了详细的分类表,颇具学术价值。

7. [韩]朴素晶 .流动的音乐思维:先秦诸子音乐论新探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

该书分析了先秦诸子音乐话语的争论焦点,围绕古乐与新乐、艺术与道德阐明了先秦诸子音乐话语的思想价值和《礼记・乐记》的思想多元性,通过对《荀子・乐论》《庄子 ・天运》以及《吕氏春秋》等相关数据的语言分析,梳理了《乐记》的作者与成书时期的问题,并进一步说明作为集先秦儒家音乐论的大成的《乐记》的思想内涵以及其复杂性和多元性。

8. 胡抗美 .中国书法章法研究 [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 2014.

胡抗美先生是著名书法家、草书大家。本书是他根据自己多年的创作实践及对古代书法章法的学习体会,借鉴中外美学观点,为今天和今后的书法章法探索建言献策。该著主要谈书法章法,涵括诸如古今章法之区别、今日章法之特征、章法构成之规律等方面的内容,也涉及到章法的定义、沿革、意义和方法。

9. 刘建,赵铁春 .身份、模态与话语――当代中国民间舞反思[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15.

在当代中国,有哪些人在跳民间舞?他们各自以什么方式跳?所跳的舞蹈想各自表达什么?这些人的身份、模态和话语间的关系怎样?《身份、模态与话语――当代中国民间舞反思》这部专著,力求解答这些问题。该书从中国民间舞的概念入手,以身体语言学为工具,剖析了中国民间舞的本质与价值,在回顾当代中国民间舞的历史和对各个历史阶段舞者身份进行细分的基础上,对民间舞者、“二老艺人 ”和职业民间舞者三个身份群体的舞蹈模式、话语体系进行了对比,探讨了各个身份群体在发展民间舞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并提出了在社会转型的当口重返民间、外部建设与内部建设并行的解决方案。

10.“明德书系 ・艺术坊”系列

美术作品范文6

工具/原料电脑方法/步骤1第一,传递正能量给大众增强大家的信心

2第二,鼓舞大家的时期使大家能够振作起来

3第三,使大家能够团结一致共同抗击疫情

4第四,给与病痛者信心激发出他们的求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