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亲情故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亲情故事范文1
作者/亦无伤
单身女人夏明真刚到公司工作不久,就注意到袁世杰眼里总有一种淡淡的忧伤。袁世杰是她的上司,主管业务工作,做起事来雷厉风行,对待人却很和蔼。接触没多少天,夏明真就对他的水平和能力颇感佩服,觉得这是一个好男人。
她就问其他同事,有人告诉她,袁世杰刚离婚不久,一个人带着孩子,除了在事业上忙碌外,回家还要照顾那9岁多的孩子,生活的确不容易。她就问他们是怎样离婚的,同事叹了一口气说:“人说女怕嫁错郎,其实男人也怕娶错妻啊!他们夫妻本来还是很好的,是‘’让他们分离的。”
夏明真在报上看到过“”害了很多家庭,却没想到身边就有一例,就问是怎么回事,同事说:“自从出现了‘’后,他老婆就迷住了,他多次劝阻也没用。开始还赢些小钱,后来越输越多。而家里的钱是在他老婆手上的,直到把家里的钱全输光了,他才知道。于是就劝她收手,可他老婆已经不能自拔了,说一定要把输掉的钱再赢回来。他见这个家实在没法再继续下去了,为了孩子,于是就两人闹了离婚。”
她不由叹息,这赌博的确害人不浅,就听同事继续说:“事情还不止哩,他老婆离婚后,更是无拘无束,没钱买就替庄家写单,前段时间被抓了起来,听说已被关了。”
从此她寻袁世杰除了敬佩外,还多了一份同情。两人在工作中接触也较多,但袁世杰却绝口不提家庭里的事。看着他每天忙碌的样子,她很希望能够帮他一些忙,但却不知怎么去做,只能在工作时多替他一些。
不知是受了他眼里那种淡淡的忧郁影响,还是他们平时配合得默契,她发现自己已渐渐爱上了这个男人,不由更对他多了几份关心。在工作时,她会用崇拜的眼神注视着他;有时一起去谈生意,她怕他喝多酒伤身体,抢着替代酒。袁世杰似乎也察觉到了她的这种情感,反而与她拉开了距离,但夏明真却总是找机会与他接触。
这天,两人一起去办事。在回来的路上,路过一个花店,看着盛开的鲜花,她不由惊叹说:“这些花真好看,怎么今天花店的人那么多啊?”袁世杰笑道:“今天是情人节嘛,自然是花最好卖的日子。”
夏明真当然知道,只不过她有意让袁世杰说出来罢了。她叹了一口气说:“花虽然好看,却没人送给我,真是可惜。”袁世杰笑道:“像你这么漂亮的女孩子,怎么会没人送呢?恐怕是你不肯罢了。”
夏明真突然转身对他说:“要不这样吧,我今天是不可能得到别人送的花了,不如你送一朵给我,也当是这个节我没白过了。”却见袁世杰的眼神暗淡了下来。
两人默默前行,袁世杰叹了一口气说:“其实你的心思我知道,你是一个好姑娘,可是我是一个离婚的人,我们两人不合适的。”夏明真没想到他观念这么老套,就说:“爱就是爱,不爱就是不爱,没有什么合适不合适的。”
看着她炽热的眼神,袁世杰说:“如果时间能够倒回,我一开始就遇上你,我想,我一定会很快就爱上你的,可是现在却不可能了。”夏明真问:“为什么?是不是因为她?你还在等着她?”“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袁世杰说罢低下了头。
“我很希望能帮帮你的,可是你……”看到他如此,她气得丢下他独自跑了。袁世杰望着她远去的背影,只是苦笑着摇摇头。
尽管如此,爱的种子在夏明真心里并没有消失,她从此更是关心他。两人在工作上仍是好搭档,不过袁世杰却绝不谈感情的事,夏明真有时想,任何事都有水到渠成的一天,她愿意等。
这天袁世杰出门办事,夏明真正在办公室,突然接到他的电话:“小夏,你现在得帮我一个忙。”她忙问什么事,袁世杰说:“我儿子的学校5点钟要开家长会,我今天忘记了,现在我没法赶回去,你替我去开一下,顺便带他吃顿晚饭,告诉他我可能晚些才能回到家。”并告诉她孩子所在的班级。
夏明真很高兴,她真希望能有机会帮他。她知道他的儿子叫袁泉,也曾见过一两次。眼看时间快到了,她就立即往学校赶。
老师看到她来替袁泉的家长开会,就问她的情况,她就说是他父亲的同事。会开完后,老师还叫住她单独谈了袁泉的情况,老师说:“袁泉这孩子挺聪明,学习成绩也不错,只是他这平时显得有些忧郁,告诉他家长要多开导些。”
夏明真说:“可能是家庭问题影响到他身上了。”老师说:“我也知道这些情况,可是这种忧郁不应该出现在这个年纪的孩子身上,做家长的还要多关心一点才是。”老师还告诉她,袁泉今天还和人打了架,好像是一个孩子说到他妈妈了,结果袁泉就和人家打了起来,希望家长要多关注一下孩子的心理变化。夏明真点了点头。
从学校出来,夏明真就直接带袁泉到饭馆去吃饭。袁泉显得很开心,一面吃还一面用稚嫩的声音问她:“你一定是爸爸的好朋友吧?”她觉得很好笑,就有意逗他说:“是啊,要不然你爸爸怎么会让我来给你开家长会呢,你可要听话喔。”
“阿姨,你真漂亮。”夏明真没想到这孩子这么小就这么会讨好人,看来与他爸的性格实在不同,刚想应他,却听袁泉又说:“但是,爸爸说过,我妈妈也很漂亮。”
她被孩子的话逗乐了,就说:“阿姨知道你妈妈一定也很漂亮,因为你也很漂亮,男孩子都长得像妈妈。”显然这话孩子中听,他高兴地笑了。过了一会儿他又问:“阿姨,我们能做好朋友吗?”她点了点头。袁泉又说:“老师说,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只要愿意改正,就还是好孩子。我今天犯了错,可我已愿意改了,你是我好朋友,你不会告诉爸爸吧!”
夏明真大乐,看来这孩子还是挺有心计的,绕了这么一圈,原来是为了这个。她不由点点头说:“只要你知道错了,而且要努力改正,这样就是好孩子。放心吧,我不会说的,但你一定要改。”袁泉用力地点了点头,伸出了小手,小指还做了钩状,夏明真连忙伸手与他钩在一起。
亲情故事范文2
离暑假结束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作业早早做完又闲的无聊的我,居然主动报了个补习班,半个月的那种。
这天,我跟最近一样,放学后背着书包往家走,双手抱头仰望天空,突然发现今天的太阳与我玩起了捉迷藏,竟不散发出令人眼疼的光芒,反倒躲在云层后面,使大地都蒙上了一种阴蒙蒙的感觉。突然,一阵狂风袭来,感觉额头上一凉——一大滴雨滴滴落下来,然后就成倾盆之势泼下,于是我就飞奔的跑向家。
终于到家了,妈妈见我这副落汤鸡的样子,赶紧跑去给我找干衣服,还拿来了毛巾,一边给我擦头发一边焦急的说:“怎么样?冷吗?刚才有没有滑倒摔跤?”我一边答应着一边又打着喷嚏,又让妈妈的眼神变得异常担忧起来。洗完热水澡后,我依然有点冷,而且浑身不自在,连走路都变得吃力,我几乎昏倒在床上,就这样昏昏沉沉的睡着了……
我睁开朦胧的眼睛,发现我躺在了温暖的被窝里,我拿起闹钟,手掌上一阵冰凉,看着闹钟却发现指针的位置在我眼中变得摇晃起来,刚刚看清是11点,随即脑袋一疼,就捂着头叫:“妈!”“怎么了?”“头疼!”妈妈急忙用手摸了摸我的额头,“好烫!快,我给你量量体温!”……“呀!都38。6°了!快,赶紧吃药!”我又艰难的咽下了几颗胶囊,一头栽在床上,陷入了天昏地暗的状态中……
亲情故事范文3
孝女、贤妻、良母,是著名作家毕淑敏作为一个女性的家庭角色。她做过多年的儿科、妇产科医生,同时她也是女儿、母亲、妻子,她写作的视角、流露的情感,也有着深厚的女性关怀的意味。
早年的“幸福记忆”被唤醒
有一年,毕淑敏自敦煌归来,兴奋地同母亲谈起戈壁的黄沙、祁连的雪峰。一直安静听她“喋喋不休”的母亲,淡淡地插了一句:“在你才3个月大的时候,我就怀抱着你,走过西域黄沙迷漫的古道。”
毕淑敏大吃一惊,从未听妈妈讲过这段往事。母亲笑了笑,说:“你生在新疆,长在北京。难道你是飞来的不成?当年也没有火车可坐。从星星峡经柳园到兰州,我每天抱着你,天不亮就爬上装货卡车的大厢板,在戈壁滩上颠呀颠,半夜才到有人烟的地方。你脏得像个泥巴娃娃,几盆水也洗不出本色……”母亲讲着讲着,眼圈儿不觉得泛红了。
静静地倾听母亲的描述,毕淑敏这才知道自己在幼年时曾带给母亲那样的艰难,才知道发生在当年的感动源远流长。她无法想像当年母亲是如何抱着自己一路颠簸一路风尘地来到北京的。
毕淑敏突然意识到,在自己和最亲近的母亲之间,潜伏着无数盲点。毕淑敏说:“我们从小到大最详尽的档案,我们失败与成功每一次的记录,都贮存在母亲宁静的眼中。她是世界上第一个认识我们的人。我们何时长第一颗牙?我们何时说第一句话?我们何时跌倒了不再哭泣?往事像长久不曾加洗的旧底片,虽然黯淡却清晰地存放在母亲的脑海中。”
从此,毕淑敏爱听母亲讲起那过去的事情。“我们像一本没有结尾的书,每一个符号都是母亲用血书写。”她说,给母亲一个机会,让她重温创造的喜悦;给自己一个机会,让我深刻洞察尘封的记忆。
晚年的母亲尽管白发满头,但头脑清醒,也很健谈。看着慈祥的母亲,听着她讲“那过去的事情”,毕淑敏的心一次一次被打动着。随着母亲的讲述,毕淑敏早年的记忆被唤醒,开始清晰起来,温馨的感觉油然而生……
生活的咸淡里体味幸福
毕淑敏籍贯是山东文登。但她没有在山东生活过,只是小时候随父母回老家探亲时待过短暂的几天。前些年,毕淑敏利用自己在山东讲学的机会,特地去一趟文登。到了老家的村口,只见几个葱农正忙着把新挖出土的大葱进行清洗打捆,满目葱绿,春意盎然。毕淑敏走了过去,葱农一听说是北京来的大作家,匆匆放下手中的活,围着她攀谈起来。毕淑敏向他们了解了一下大葱的种植特点与销售行情,并自己掏钱买了一把大葱。葱农说什么也不要钱,毕淑敏却坚持付费,葱农最后捱不过毕淑敏,还是象征性地收了费。
到了老家门口,毕淑敏看到一口机井,这是母亲故事里的井。她想到这家乡的水一定是母亲的最爱。就用随身携带的矿泉水瓶子灌了满满一瓶家乡的水。她试着喝了一口,清清凉凉,顿觉心旷神怡,疲劳尽散。她巴不得把家乡清新的空气也打包带回北京给母亲,可惜这是做不到的。
“月是故乡明,水是家乡甜。”回到北京,母亲看到女儿自文登带来的大葱与井水,有些激动。大葱飘出的香味让母亲回味着儿时的生活,纯净透彻而甘甜可口的井水让老人不禁忆及老家的人与事,割舍不断的是对故里的依恋。
这些年来,毕淑敏写过的数百万字作品中,有关父母的文字并不很多。“不是不想写,而是因为特别尊崇他们,我的力量还不足以更深刻地理解他们以及他们那一代人,包括他们生活的环境和经历的年代。”这不是一种个人的谦逊,而是一种对长辈的敬畏!
好吃的是饺子。有一年,母亲亲手做好一盒饺子托人从石家庄带到身在北京的毕淑敏那里。那人叫毕淑敏马上尝尝,因为毕妈妈曾一会怕咸了,一会怕淡了,念叨不停。毕淑敏就吃了一口,但“什么滋味都没尝出来,只觉得喉咙口很热,像有块炭卡在那里,其他感觉都抵不过那热……”毕淑敏吃在嘴里,感动在心底。
包裹着温情的饺子,像根心弦,无意间触及,撩拨出的是一曲悠长的旋律。毕淑敏记得,早年受生活条件限制,吃饺子只能捱到年节。平常的日子,破天荒地包上一顿饺子,就成了全家人的节日。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历历在目。包饺子,自然是母亲的“拿手绝活”。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饺子自然不再是稀罕食物了。然而,母亲依旧在一些年节包饺子,给子女送饺子,原来在母亲的眼里――饺子象征意味极浓,圆满、团圆、合家欢乐。品尝着鲜美的饺子,毕淑敏俨然看到母亲爬满皱纹的额头和那稀疏的白发,泪水不禁在眼眶里打转。
毕淑敏连连说,味道很好,不咸也不淡。来者听后,很高兴地表示要告诉毕妈妈“您女儿很喜欢吃您包的饺子”。毕淑敏却匆忙地拒绝了,因为如果说好,母亲就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做这件事情,那她太辛苦了。并一再嘱咐他要说“饺子从石家庄带到这儿,路太远,都馊了,没法吃了”。
毕淑敏可以想像得出,母亲是清早,一个人披衣起身,孤零零地擀皮,孤零零地包……为了不让母亲再这样起早摸黑孤零零地辛苦为她做饺子,她就只好撒一个小小的谎了。
在父母的余年感悟“幸福”
在毕淑敏当医生的岁月,她碰到过很多次死亡,面对许多生命的突然消失,毕淑敏有刻骨铭心之感。毕淑敏说她原来是个“幸福盲”,而让她彻底转变的是父母的去世,他们都是含笑而去的。“笑着,幸福着离开――这是父母留给我最宝贵的遗嘱。”
2001年,在母亲被诊断为肝癌后的第一时间,毕淑敏实情相告母亲,没有像一般家庭做些隐瞒,说些善良的谎言。因为她知道,母亲很聪明,很敏感,就是隐瞒也拖不了多长的时间,一旦她知道了会更加的痛苦,导致病情治疗越来越不理想。
镇静的毕淑敏有分寸地向母亲阐述病情,盼母亲配合治疗。毕淑敏告诉母亲,医学可以有各种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老人宽慰了许多。母亲经过一段心理调整之后,开始接受并勇敢地面对这一事实,日常做好营养保健的护理与饮食调理,积极地配合肝癌治疗。
当中西医治疗都对母亲的病无效时,朋友介绍了偏方,由多种化学元素配成的粉末。为了印证药物对癌症病人没有副作用,毕淑敏替母亲先试吃药,后来陪伴母亲一同用药。毕淑敏的先生尽管有些感动,但是还是发出了自己反对的声音:“你没这种病,跟着吃药干什么?万一出了问题,老少都赔进去。”
这时,毕淑敏耐心地给先生做起思想工作:“妈妈患了癌症,对她来讲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在这个时候是非常孤独的,对她实施的又是一种新的疗法。如果出现什么偏差,对她的身体造成的影响就会很大。我是一个正常人,又有当医生的经验,对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什么的,反应更敏感一些。我先吃,如果没问题,妈妈再吃,保险系数就大了。”先生劝阻不住,只好看着她每天陪着吃药。
起初就被医生宣判“死刑”的母亲,后来有了3年零8个月的生命奇迹。这或许是上帝被毕淑敏的诚心所感动。2005年1月,母亲临终时,很清楚地对儿女们说道:“我非常幸福,这辈子很满足……”
亲情故事范文4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给老人设个亲情号码
我的老岳母患中风后遗症和糖尿病后,生活便不能完全自理了。年前,我们曾给老岳母买过一部手机,可老岳母眼睛不太好,看不清上面的数字,有时甚至还忘了开机或关机。后来,我们又专门给老岳母买了一台移动式座机电话,但由于老岳母年龄大了,拨电话时不是记错了数字就是拨错了号码。那天,我从报刊上看到有种移动话机可以设几个“亲情号码”(就是用一个阿拉伯数字代表一串电话号码),只要按一个特设的固定号码,对方就可以收到。为此,我请我的小外甥女帮忙,给老岳母设了几个“亲情号码”,老岳母试用了几次后感到非常方便,她自己有什么日常生活小事,只要一拨电话就成。老岳母想谁了,就直接拨电话,随即就到,很是方便。
(刘剑侠)
母亲家的保洁员
因为工作忙,家里雇了小时工,每周一次来家做卫生,减轻了我们不少负担。
周末是我给自己规定的孝亲日,无论刮风下雨,雷打不动地要去母亲家,陪老爸老妈说话,给他们做饭。母亲非常勤劳,又极爱干净,窗明几净,一尘不染是家里的常态。我总是批评妈妈不给我留点活儿,妈妈每次都笑着说:“举手之劳,你一周才来一天,咱好好说说话。”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发现妈妈家的桌子上有了灰尘,玻璃也模糊了。忽然发现妈妈的眼睛不再尖了,手脚不再麻利了,说话也不再高门大嗓。妈妈老了,我的心开始变得沉重。再到妈妈家时,我便多了一项任务――做卫生。受母亲的遗传,有洁癖的我,不能容忍房间里的灰尘。于是和爸妈聊天的时候不再坐着,而是拿着抹布,擦擦这儿,抹抹那儿,老爸老妈就跟在我身后叨叨:“歇会儿吧,别累着。”我说:“天天工作都坐着,活动活动有利健康。”老爸老妈不再叨叨,转身到厨房为我做好吃的。说真的,收拾完妈妈三室一厅的大房子,我还真有些吃不消。
亲情故事范文5
一轮明月,对酒当歌,倍思家亲。以下是带给大家的表达思乡思亲情感的古诗词,欢迎阅读!
1、回乡偶书(一)
唐代: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2、回乡偶书(二)
唐代: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译文:
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已经很长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迁实在是太大了。
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涟漪,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
3、静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
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5、人日思归
隋代: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译文:
入春已经七天了,离开家已经有两年了。
亲情故事范文6
《爸爸的晚餐》讲述的是什么?它的创作背后有着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它的上映为重庆本土电影带来怎样的意义?就此本刊记者进行了独家探访。
“业余”之作
摘下了中国编剧界的“奥斯卡”
2010年,在没有影厂制片厂,甚至可以说还没有电影行业体系的重庆,重庆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的青年教师郑正用业余时间写出了一个电影剧本,名叫《爸爸的晚餐》。剧本讲述了一位由大厨退休的空巢老人知道死之将至,于是独自驾车上路去看望四散的儿女,用川菜来唤起他们之间已经冷淡了的亲情,算作一个临终告别。这个看似没有什么娱乐性的剧本随即便被作者束之高阁了,然而连郑正自己都没想到的是,这本“业余”之作,竟在两年之后给他带来了中国电影编剧界的最高殊荣――“杯・优秀电影剧本”奖。
一年一度的电影文学奖是批准设立的国家一级奖,也是中国电影文学的最高奖。每年3月起全国共有1700多部电影剧本送选,评委们从中选出35部剧本成为“创意电影剧本”。最终又从这35 部剧本中评出 5 个“优秀电影剧本”。“杯・优秀电影剧本”也被誉为中国电影编剧界的“奥斯卡”。
2012年,郑正是在朋友的强烈建议下才将剧本送去参加“杯”的。“因为看过该剧本的几个朋友都很感动。”意外的是,这个剧本竟大获好评,摘下了“杯”的大奖。
“杯”评委评价,《爸爸的晚餐》除了剧本创作技巧上的优势之外,获奖最大的原因在于其“真挚的情感”。诚然,作为美食爱好者的郑正对川菜和亲情之间的联系非常有感触:“我确实是很用心在写这个本子,因为它是我自己内心的一个反映,里面也有很多我父亲的影子。”
全市公映
一部诸多看点的电影
五年磨一剑,2015年4月15日,郑正终于携自编自导的电影《爸爸的晚餐》在大坪英利同美影城举行了首映礼。一个多小时的观影过程中,荧幕上酸甜苦辣的川菜,带动的是在场百余位观者的喜怒哀乐。
《爸爸的晚餐》在结构上是一部公路电影。父亲驾着老吉普一路奔波地去看望子女,除了公路片应有的元素――接踵而至的一连串突发事件外,一路上的景致也是丰富多彩:清新的村庄小桥、蜿蜒的盘山公路、壮美的城市全景、陈旧斑驳的老街巷、宁静的湖边别墅、露天的温泉酒店……本刊记者了解到,整部电影都是在重庆市内取景拍摄而成。“重庆丰富的城市地貌和自然地域特性,也为这部电影增色不少。”郑正告诉本刊记者。
而这部电影的另外一个亮点就是片中父亲烹饪的镜头。作为一个美食爱好者,郑正对这些镜头可以说是做足了功夫。近年来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吊起了全中国人的胃口,乘着这“眼球盛宴”之风,《爸爸的晚餐》中的那些“厨房戏”又让大家过足了美食瘾。为了拍好这些“厨房戏”,剧组还专门邀请了一位美食顾问包先生为剧组担任菜品的设计和把关。“包先生是重庆名厨,设计好极了!”但在片中展示的,都是回锅肉、水煮牛肉、番茄炒蛋、红烧肉、烧白、宫保鸡丁这种家常川菜,没有出现一道高档菜,原因是郑正希望电影能真正地接地气,要让川渝的观众看后能引起共鸣。尽管全是家常菜,却让剧组花了不少力气。“比如电影出现的第一个镜头,就是朱老爷子做干烧鲫鱼和回锅肉,大家都很清楚这两道菜是怎么做的,但回锅肉一定要做出真正的‘灯盏窝’,这很难”,所以剧组光是拍做菜的戏就超过了80个钟头。而这80个钟头的努力所产生的效果,早已被郑正言中了:“保证观众看了都会口水直流。”
虽说《爸爸的晚餐》是一部公路片、一部美食片,而该片的真正内核是亲情冷暖。扮演父亲角色的赵毅维,曾在王小帅的电影《十七岁的单车》和顾长卫的导演处女作《孔雀》中分别饰演过父亲的角色,而由他主演的这部《爸爸的晚餐》,同样带着《十七岁单车》和《孔雀》相类似的气质――人性情怀。郑正告诉本刊记者,创作这部电影的灵感,来自于观看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作品《独生子》之后的感叹,这部上世纪30年代的黑白电影所展现的母子情,撼动了郑正的创作观。而在片中镜头语言的应用也是相当文艺,长镜头带来的审视感与真实感,手执镜头与光影应用产生的情绪场都非常精彩。
笑过也哭过
重庆本土电影正在萌芽
一部电影的成功与否,可以无关影评人的赞扬与非议,也可以无关票房高低、炒作力度,但惟一不可缺少的,一定是与观众的情感共鸣。在大坪英利广场同美影院《爸爸的晚餐》首映礼上,观众席上无一虚位,人人都被片中的情节吸引。片中幽默桥段引得全场大笑,“厨房戏”又叫大家垂涎三尺,当看到父亲被儿子误会,以及最后父亲去世的情节时,许多观众都忍不住默默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