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融资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融资管理

融资管理范文1

【关键词】 社会融资 宏观调控 民间融资

Abstract : In the terms of Community financing, management and market freedom is always inconsistency, especially in China.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background and theoretical basis of social finance application management, stresses the private financing should not be ignored, and stresses the importance of regulation should be consistent with the market.

Keywords : Social Finance Macro-control Folk Financing

1. 社会融资总量

社会融资总量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融资总量”即当年新增加的融资额。包括:贷款余额增量、债券余额增量(当年发行量-当年债券到期兑付量 即净发行)、股票发行量等等,概括来讲包括债务融资的增量、股本融资的发生量。

社会融资总量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金融机构通过资金运用对实体经济提供的全部资金支持,即金融机构资产的综合运用,主要包括人民币各项贷款、外币各项贷款、信托贷款、委托贷款、金融机构持有的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股票、保险公司的赔偿和投资性房地产等。

二是实体经济利用规范的金融工具、在正规金融市场、通过金融机构服务所获得的直接融资,主要包括银行承兑汇票、非金融企业股票筹资及企业债的净发行等。

最后是其他融资,主要包括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贷款公司贷款、产业基金投资等。

2. 社会融资总量管理提出的背景

2.1以M2为操作目标的弊端

长久以来,中国货币当局在货币政策制订中,使用了“广义货币M2”作为实际操作目标,这是因为在中国,长期以来直接融资不发达,基本上都是银行信贷,信贷投放成为货币投放最主要的渠道。这符合我国过去金融发展水平低、社会融资过度依赖银行信贷的现实。

从货币政策的角度来看,这样以货币供应量为操作目标的货币政策,执行起来看似很容易且方便,但在现实中,却遭遇了很多问题。比如说,由于银行信贷资金被严格监管,大量资金通过各种其他途径进入实体经济,从而创造出各种在监管视野之外的资金流动。从现代金融体系发展的角度来看,在金融机构不断发展和市场化的情况下,大量的新金融工具和产品也被创造出来,这不仅导致了大量的"类银行信贷"资金被创造出来,也导致了整个经济体面临着与此前完全不一样的流动性环境。如果单一盯住银行贷款进行监管,事实上不但无法反映金融进步和发展后的金融环境,也容易导致监管中出现明显的疏漏,并加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产生。

2.2社会融资总量与M3

从货币经济学的历史来看,很多成熟经济体已经开始采用更具有广度的货币供应量指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工具。比如说欧洲央行就采用M3这样的指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工具,与M2相比,M3增加了货币市场资金、短期债券市场资金以及回购资金。在欧洲货币政策的决策者看来,M3更能反映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尤其在市场资金变得更加短期和更加投机的大背景下。另外一个主要央行--美联储--尽管没有直接采用M3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工具,但也相当关注这一指标的变化,在美联储的定义中,M3还包括了金融机构的货币市场资金,还包括在欧洲美元市场的存款以及回购资金。这样的一种安排,正是因为在金融工具不断创新和资本流动更加迅速的背景下,货币政策以及监管当局需要更加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来考察货币的流动,以保证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以及健康发展。

总之,从提出社会融资总量与M3这样的新的数量型货币政策的动机来看,都是因为随着经济和市场的发展,传统的M2都已经无法反映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融资总量更加关注进入实体经济的信贷以及“类信贷资金”的总额,而M3指标则更加关注金融市场的资金流动。当然,这与各国经济与金融本身发展的具体情况也有密切的关系,在欧美这样的发达经济体中,金融市场本身不仅更加市场化,同时对实体经济也有相当的反作用,而在中国,信贷资金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则更大。

2.3借鉴日、美经验

从很多国家的经验来看,随着金融创新的深化,而不断对监管工具进行创新,是非常有必要的。从日本的经验来看,日本曾经在80-90年代一直将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放在M2上,同时将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放在控制通胀上。而在日本经济腾飞的过程中,金融机构的不断发展以及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导致了大量的资产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以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领域,而这些资金却没有被归类为M2。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央行实际上失去了对经济环境的全面判断和整体把握。这也导致了日本央行在政策选择上出现了明显的错误,从1980年至1990年,日本的M2增速一直保持在14-16%的水平上,这种水平属于基本正常,而通胀率则一直显得较高,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输入型通胀的影响,但从另外一方面考虑,也是因为资产价格上涨,导致了通胀预期不断上升,同时各种商品价格都水涨船高。在判断失去基准的情况下,日本央行贸然选择大幅让日元升值,同时通过大幅升息来紧缩货币政策,最终导致了日本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以及经济的崩盘。

美国的“次贷危机”则是另一个典型的案例,由于大规模的金融创新,美国的金融业在次贷危机前累积了大量的金融衍生品工具,而缺乏对这些工具的监管和监控,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美国的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并带来了相关的系统性金融危机。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表明,货币政策的目标需要根据金融环境的改变而作出相应的反应。

3. 社会融资总量管理在中国的应用分析

3.1社会融资总量在中国应用的必要性

社会融资总量更能反映社会资金的供需情况,便于监管当局更加准确地进行宏观调控,其实也更加有利于利率市场化的建设。由于银行体系内的信贷资金并不能完全反映市场资金的供求关系,在这样的情况下得出的人民币利率水平,其实并不客观而全面,而社会融资总量反映了整个经济体的资金供求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得到的人民币实际的市场利率水平,才是整个社会真实的融资成本,换句话说,在整个社会融资总量的视野下,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才真正具有意义。

从货币政策执行的有效性来考虑,在现实中,中央银行经常面临着“政策授权”与“多重政策目标”之间的错位问题,举例来说,中央银行应该更多考虑如何进行合理的通胀管理等问题,但在现实操作中,中央银行却也需要考虑经济增速,而从本质上来看,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速和保持适度的通胀之间,在政策选择上往往大相径庭。因此,引入社会融资总量的概念后,由于其内涵更加广泛,更多的监管机构将致力于货币政策的有效执行,这也将推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实现。

中国央行在2011年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调控工具的设想,而这些新货币政策工具的逐步使用,也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中国的货币政策调控开始应时而变。在“社会融资总量”的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被明确之外,“差额存款准备金率”等新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这些都意味着中国未来的货币政策执行将更加现代化。

3.2实证分析

在概念性的解释后,我们能从刚刚推出的社会融资总量中得到怎样的信息呢?从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社会融资总量的规模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在2009年和2010年两年,与此同时,新增信贷规模则在社会融资总额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这表明,新增信贷规模这个指标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开始出现下降。

而从其他一些相关的指标来看,社会融资总量与新增银行信贷相比,也显得更加符合宏观经济的波动性(见下图)。从央行提供的一系列数据来看,社会融资总量与各主要宏观指标的相关性,也相比人民币贷款为高。

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呢?简单来看,如果社会融资总量保持在目前的水准,中国的通胀将很可能居高不下。而治理通胀必然需要使用各种紧缩手段,同时也需要考虑各种不同手段之间的抵销和互补作用。过度的货币政策收紧可能加大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风险,可以考虑加大直接融资的力度,包括允许跨国企业在国际板融资等途径,达到降低“硬着陆”风险的政策效果。当然,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如果考虑控制社会融资总量,那么,收紧银行信贷,同时放宽企业直接融资,某种程度上等于是本来进左口袋的钱进入了右口袋,因此,宏观管理当局更需要从社会融资总量这样的全局指标作出考量,来达到适度和逐步紧缩的目标。

4. 民间融资规模是不可忽视的

4.1社会融资总量结构

在看到宏观管理者主抓的银行贷款,和可控性相对较好的企业融资的同时,我们不得不关注包含于社会融资总量中,但由于监管等原因无法准确掌控的民间融资,或称地下融资。

过去央行融资数据主要集中在银行新增信贷,因为中国社会融资95%以上是间接融资,银行信贷规模基本反映社会融资总量。但近年来,特别是2009年至2010年,融资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2010年社会融资总量为14.27万亿元人民币,其与GDP之比为35.9%,比2002年提高19.2个百分点.从2002年到2010年,社会融资总量年均增长27.8%,比同期人民币各项贷款年均增速高9.4个百分点.而银行间接融资信贷比重则从超过90%降至65%左右,在银行信贷以外的融资,或者说“脱媒”融资已接近社会融资总量的半壁江山的情况下,仅从银行信贷判断全社会的融资以及经济运行中的投资和流动性形势,可能会误判经济形势和货币环境,并误导宏观政策。

相对于新增贷款量,社会融资是更广义的货币流通量统计指标。也就是说,经济运行中的货币和货币增长不仅仅来自传统的银行信贷,资金来源更多元化。所以社会融资总量除了包含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外,还进一步纳入股票、债券融资等,从而使货币流量统计延伸到股市和债市等渠道的融资来源。但是,在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传统的货币政策可能对非银行融资有鞭长莫及之感。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包括信贷额度管理和窗口指导等等,主要是针对银行信贷和信贷创造流动性的管理。

至于对债权融资,原则上来说央行通过央票发行和回购,可以从引导银行间利率的角度对企业债的融资成本产生一些影响。可是因为企业债发行并不由银行监管,尤其债券市场的分割,央行间市场的利率与交易所市场的利率不一致,所以央行的引导性利率对银行间国债交易利率影响比较明显,对企业债融资规模影响就有限。而且,在银行信贷受到额度管理的限制,企业债融资成为另一个选择,扩大了非银行信贷融资在社会融资的规模。

股权融资是资本市场的融资行为。在现有制度安排下,银行存款不可以直接入市。如果严格执行现行制度,原则上数量化政策对资本市场流动性不能发挥直接影响。由于利率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对利率如何影响上市公司的投资和利润的基本认知停留在初级阶段,利率政策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更多还是短期的心理影响。

按照央行盛松成司长的定义,社会融资总量包括了非银行信贷的债券,股权形式的融资,并未包括民间融资或者说非正规金融方面的融资活动。但民间融资规模是不可忽视的。

4.2社会融资总量应包含民间融资

民间融资是一种信贷行为,是资金所有人直接向资金需求方的一种借贷活动。虽然每笔借贷不通过银行,但只要借贷行为发生,所借资金就产生新的购买力,也就创造了货币。特别是民间资金非常活跃,就小额信贷公司而言,2010年300家公司的信贷余额2408亿,今年有短期化且加速滚动的态势。假如小额信贷公司有一亿资本金,以半年滚动一次计算,一个小额信贷公司每年的信贷总量就是2亿,3000家公司的信贷就是6000亿。有资料显示,一些小额金融公司的信贷以三个月甚至一个月的期限在周转。就小额信贷公司的信贷加上其他民间资金的信贷活动而言,央行公布的 “社会融资总量”,其实远非实际的“社会融资总量”。如果不把民间融资包括在内,全年的“社会融资总量”的最终统计数据可会出现更大失真。而这种失真可能产生的后果,千万不可小觑。

存款准备金率吸收银行的流动性是总量管理,换句话说,货币政策约束不了民间资金的信贷活动。至于窗口指导的政策对民间资金也是隔山打牛。

4.3监管与市场相符

对于监管者,民间融资问题很多,对于监控来说,非合法的“地下融资”便是市场经济的毒瘤,其造成金融市场与商品市场的不确定在其不断扩大发展的未来是无可估量的。民间融资不是机动车,无法单双号限行,民间融资不是保障性住房,无法摇号。民间融资是一种资本需求,其后台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庞大的资金需求,若我国不能在短时间内建设起来由政府主导的完备的金融市场体系,便没有理由限制其发展,而更多的应该是引导和辅助,使其走向正规,符合市场规则。应该看到的是,融资更多的应该是由市场自发组织,这样才能更加适应多方面的市场需要,一味的政府主导便是在限制市场需求,阻碍自由市场秩序的建立。当监管者牢牢把握着银根,死守着审批权不放,我们面临的将不但是市场秩序方面的问题,甚至将是社会稳定方面的危机。

总结

对于一个制度完备的经济体来说,监管当然是必要的,随着市场的开放化进一步纵深发展,我国经济监管所面临的困难将一步步的加大,这就更需要管理者及时转变思维,不因循守旧,将改革向前推进,特别是在像市场融资等大问题上,使监管符合市场需求,使监管符合国家宏观调控的需求。

中国的改革之路,任重道远。

附录:社会融资总量的具体计算方法为:人民币各项贷款+外币各项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股票+保险公司赔偿+保险公司投资性房+其他

参考文献:

[1] 盛松成 社会融资总量的内涵及实践意义[N].金融时报,2011-02-18.

[2]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中译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3] 唐丕跃 2008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政府危机管理的启示 [A]; 2010年.

[4] 陈涤非 关于社会融资总量统计的几个问题 2011.

[5] 严维石 美联储信息优势与其货币政策目标 2006.

[6] 李建军 戴应亭 陈静文 社会融资总量与宏观金融调控 2012.

[7] 王欣欣 当前中国的宏观调控与货币政策 2004.

[8] 刘迪 我国宏观调控的尺度把握 2010.

融资管理范文2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政府性投资和融资资金,是指以政府性国有资产做抵押或其它特许权做质押,由某一法人受政府的委托代表政府,向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融资,或上级政府向下级安排的用于重点工程的专项资金,并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决定进行工程项目的投资。具体包括:银行贷款、非银行机构的信托贷款、上级有关部门安排的重点工程拨(转贷)款、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的重点工程项目拨款等。

第三条融资机构是工程投资项目的法人机构,对工程项目负全面责任。工程指挥部是工程项目的组织、协调和具体的实施者,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开工前的征地、拆迁等各项工作的组织和协调,负责对工程项目的实施及工程施工中进度、工程量、质量的监督和管理。

第四条融资机构的融资方式、额度、期限、抵(质)押物、利率必须经县政府批准。融资机构应尽可能的节约和降低融资成本,对融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地质勘察报告、初步设计方案、环评可研、抵押物评估、审批等费用,按照最低价为原则,经县政府批准后,在投资的项目中据实列支,对其它费用按融资额度的千分之一的标准使用,并在投资项目中列支,如遇特殊情况超过控制数必须报县政府批准。

第五条资金调度与核算。

项目资金实行归口管理。上级拨入的资金由财政按项目设立专户进行管理;银行贷款或社会融资由项目法人(融资单位)分项目在贷款银行设立专户。项目资金实行政府统一调度。上级拨入的项目资金纳入到重点建设项目的由县财政根据县政府的抄告拨付;上级主管部门拨入由部门实施的重点工程,由部门向政府提出拨款请示,由政府抄告拨付;银行贷款的项目资金,由项目法人填制相应的审批表后,经部门进行审核,报县政府批准后给予支付。各工程项目按投资总额设立一定额度的零星支付资金,用于一次性单笔、次金额在2万元以内的应急支出,项目法人根据当年县政府的投资额度掌握使用;当年额度在3000万元(含)以内的控制数为10万元,当年额度在3000万元以上的控制数为20万元,零星支付的支出应单独进行明细核算。工程项目归口项目法人实行统一核算,工程指挥部不具备法人资格,不得设立银行专户,不进行会计核算。项目法人要按照“三个一”的要求进行帐务的设置,即一个项目、一个银行专户、一个帐套的模式进行核算,保证每个项目资金的脉络清晰。各项目之间如需拆借资金,必须由县政府统一进行调配。

第六条实行项目总预算和年度额度管理制度。

项目法人要在工程可研和设计完成后,依照相关规定做好项目的概算、预算,并制定分年实施计划,报经县政府批准和财政部门备案。项目法人要根据施工期限和资金筹措情况,制订出当年的投资额度和资金来源计划,报经县政府批准后,项目法人根据年度投资额度制订出分月的投资计划,并报财政部门备案,财政部门要分项目根据县政府批准的年度额度建立台帐,做好年度的额度核算。项目建设过程中,如果需要调整工作量或者追加工程预算时,项目法人应提供相关的依据报县政府批准。

第七条资金的拨(支)付。总的要求是:依照月度计划,根据工程的进度,经过部门的审核,报经县政府批准给予拨(支)付。考虑到工程施工的履约保证,每次只按进度的70%给予拨(支)付。五项费用的审批程序如下:

工程管理费用,主要指材料费、低值易耗品购置费、打印复印费、出差考察费、办公场所租赁费等,由工程指挥部向项目法人提出申请,并填写《县重点工程办公经费核拨审批表》,报县政府批准后,每年按每个工程指挥部5万元的标准拨给。工程前期费用,主要包括项目的立项、办证费用、勘探费、招标费、规划费用、图纸设计费、图审费等,由工程指挥部向项目法人提出申请,并填写《县重点工程前期费用核拨审批表》,经县建设局、财政局核实后报县政府批准。征地补偿费用,根据建设用地规划和县政府批准的征地补偿方案,由工程指挥部会同国土部门对用地进行实地丈量,确定征地补偿费用的总额度,填写《县重点工程征地、拆迁资金核拨审批表》,连同相关资料,经县国土局、建设局和财政局核实后报县政府批准,项目法人或财政部门根据县政府批准的额度拨给县国土局,由县国土局依照合同和被征地户收据及时补偿到户。

拆迁费用,根据县政府批准的规划,工程指挥部会同国土部门或房管部门对拆迁户进行实地丈量,并依照县政府批准的拆迁补偿方案框算拆迁补偿的额度,填写《县重点工程征地、拆迁补偿资金核拨审批表》,连同相关资料,经县国土局或房管局、建设局、财政局核实后报县政府批准。项目法人或财政分次或一次拨付给项目法人,项目法人依照拆迁合同、拆迁进度、拆迁验收证明及收据直接拨付到个人。工程建设费用,施工单位凭监理单位签署的工程进度审核意见向工程指挥部提出用款申请,工程指挥部核实后,填写《县重点工程建设费用核拨审批表》,连同相关资料报项目法人,项目法人连同建设、财政审核签署意见后报县政府批准。

第八条资金支付方式。

财政拨款投资的工程项目,除第七条提供县政府批准的审批表外,由县政府下发抄告到财政部门,根据政府抄告,项目法人提供相关依据后,由财政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方式,直接支付到工程施工方,或通过授权支付的方式(指办公、前期费用)拨付到项目法人。项目法人贷款投资的项目,根据政府的审批意见直接给予支付。

第九条工程项目竣工后,工程建设费用已按70%给予了支付,剩余部分待审计部门出具审计意见书或审计决定后,由财政部门批复竣工决算后进行清算。

第十条工程项目按不低于工程决算价的10%预留工程质量保证金,预留的工程质量保证金在国家规定的质量保证期内分期支付给施工单位,质量保证期满后结算。

第十一条资金监督。

融资管理范文3

[论文关键词]融资策略融资创新、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可申请国际市场开拓资金

[论文摘要]经过企业在实践中的不断探索和总结,企业融资方式呈现多样化,对企业顺利募集到社会资金有很大帮助。笔者从融资策略的角度入手,总结分析了各种常见的融资方式。

策略一:创新融资租赁

所谓创新融资租赁,是因为它不同于传统的融资租赁。创新融资租赁具有企业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引进设备,扩大生产,快速投产,方式灵活的特点,还可使企业享受税前还款的优惠,企业对固定资产不求拥有,只求使用,用少量的保证金就能使用设备,使资金在流动中增值而不是沉淀到固定资产的投资中。它的操作方法可以是:由上海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牵线,企业与金海岸租赁公司建立设备租赁关系,中投保上海分公司为企业提供85%-90%的履约担保,商业银行为租赁公司提供设备贷款。一般单笔租赁项目标的不超过500万元,期限不超过两年。同时租赁公司还有厂商回购和个人信用担保两个法宝来控制风险。因此调动了财政资源和信用提供高额担保,这是上海在融资租赁上的一大创举。

策略二:无形资产抵质押

目前许多新创办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无形资产比较大,拥有专利权,著作权的中小企业可尝试以此财产权为抵押物,获得银行贷款。一家商业银行以基因产品开发权为贷款质押物,请专家对基因产品知识产权收益权的市场价值进行评估,并以此为依据,确定质押物的价值和贷款额度。通过出质人与质权人订立的书面合同,并办理相关质押登记,使这家科技型企业及时获得了急需的2000万元流动资金。

策略三:动产托管

对于大量生产型和贸易型企业而言,由于没有合适的不动产作抵押物,有的企业厂房是租来的,土地是租来的,苦于无抵押物而难以融资,对这类企业,现在可请社会资产评估,托管公司托管的办法获取银行贷款。

据悉,上海百业兴资产管理公司可接受企业委托,对企业的季节性库存原料,成品库进行评估,托管,然后以此物价值为基础,再为企业提供相应价值的担保,这样既解决了企业贷款担保难的矛盾,又使企业暂时的"死"资产盘货,加速了资金流动,提高了资产回报率。

策略四:互助担保联盟

中小企业互助担保联盟重点解决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担保和反担保问题。它的优点是一次评估信用,较长时间享用。质量和规模相近的企业互保,节约了担保费用,降低了融资成本。目前上海已形成雏形的有两种形式:

其一,民间信用互助协会。譬如以上海众大担保股份公司发起,通过企业互助以及扩大信用融资能力并向社会提供信用咨询服务,为互助协会成员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主要有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担保,票据贴现担保,开具承兑汇票担保,固定资产贷款担保,国企改制贷款担保,管理者收购贷款担保等。

其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联盟。譬如以上海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和联合德升资信评估公司牵线,为同样有融资需求的两家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互相担保和反担保,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联盟为形式,实现企业融资过程中的互保。为控制风险,通过互保形式融资的企业必须是信用优良的企业,并须经资信评估公司评定信用,A级以上企业才有资格加盟。

策略五:生产用设备按揭贷款

由大众保险公司为主开拓的此项品种,开辟了保险公司介入企业融资的新形式。其主要形式是生产用机械设备按揭,一方面促进生产型设备销售的增长,解决企业新置和更新设备资金不足的矛盾。为新置和更新设备的中小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档次和竞争力提供了一条融资通道。操作上一般以不超过500万元为限,时间6-24个月,按揭申请人向设备销售商提出购买设备申请,同时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银行审查合格后交保险公司审核,保险公司出具保险单给银行和申请人,申请人在银行办理设备抵押手续,再由银行加工贷款划交经销商,经销商将设备交给申请人。对借款企业的好处是:找到了贷款担保人保险公司;买到了最低价设备事先经销商的承诺。

策略六:国家创新基金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府专项基金。通过拨款资助,贷款贴息和资本金投入等方式扶持和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根据中小企业和项目的不同特点,创新基金支持方式主要有:

(一)贷款贴息:对已具有一定水平,规模和效益的创新项目,原则上采取贴息方式支持其使用银行贷款,以扩大生产规模。一般按贷款额年利息的50%~100%给予补贴,贴息总额一般不超过100万元,个别重大项目可不超过200万元。

(二)无偿资助:主要用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产品的研究,开发及中试阶段的必要补助,科研人员携带科技成果创办企业进行成果转化的补助,资助额一般不超过100万元。

(三)资本金投入:对少数起点高,具有较广创新内涵,较高创新水平并有后续创新潜力,预计投产后有较大市场,有望形成新兴产业的项目,采取成本投入方式。

高新技术企业可申请获得这类直接融资,申报时可委托市科委指定中介服务机构代办申报手续,然后所在区县局科技主管部门推荐,由科委专门机构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论证,审核,筛选,再报市科技部基金管理中心审查,评估。

策略七:国际市场开拓资金

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可申请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它是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安排的专门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专项资金。上海市外经贸委和地方财政是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的主管部门。外经贸委负责市场开拓资金的业务管理,财政部门负责市场开拓资金的预算,拨付,监管等。

市场开拓资金优先支持的对象是:1.重点面向拉美,非洲,中东,东欧,东南亚等新兴国际市场的拓展活动;2.重点支持高新技术和机电产品出口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活动;3.支持外向型中小企业取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等国际认证;4.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优产品出口;5.支持已获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的中小企业的国际市场拓展活动,如参加境外展览会,贸易洽谈会,境外投(议)标等。

该资金支持方式采取无偿支持和风险支持两种。凡上年出口总额在1500万美元以下,具有企业法人资格和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可于每年七月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

策略八:典当融资

典当是以实物为抵押,以实物所有权转移的形式取得临时性贷款的一种融资方式。其优势在于: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要求几乎为零,只注重典当物品是否货真价实。而且可以动产与不动产质押二者兼为;典当物品的起点低,千元,百元的物品都可以当。典当融资手续简便,大多立等可取,即使是不动产抵押,也比银行要便捷许多;不问贷款用途,钱使用起来十分自由。周而复始,可大大提高资金使用率。归结起来,比较适合资金需求不很大,但要得又很急的企业融资。上海东方典当行开展融资典当已有多时。

融资管理范文4

【关键词】跨国公司 融资 融资风险 管理

一、跨国公司的基本涵义

1.结构标准

即通过研究一个公司的跨国范围、对所有权的掌控、对子公司的股权安排和控制程度、高级经理人员的国籍来源,来识别它是否为跨国公司或其类型。

2.业绩标准

即通过研究一个公司在海外经营的资产额、生产额、销售额和利润额来识别它是什么类型的跨国公司。一个跨国公司在海外的资产额、生产额、销售额和利润额应占有不可忽视的比重,即所谓“不可忽视的比重”:一方面指比重较大,一般要求不低于25%;另一方面指该比重对跨国公司或东道国来说有较大影响。

3.行为标准

即通过对企业在经营和决策时的思维方法和策略取向的研究来识别是否为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应当有全球性经营战略:为把握世界各地的市场机会,追求全球范围的最大限度的利润,应当合理地对待和处理各地子公司的经营,把各子公司经营作为实施全球性经营战略的手段与途经,通过将它们有机地组合与协调,形成最强的经营力量,来达成总公司的目标。

二、融资及其分类

跨国公司实行的是全球经营战略,从企业的开办到正常的生产经营,从跨国公司的发展和规模的壮大,必然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和合作。期间,资金之于公司犹如血液之于人体,是一系列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起着重要作用。由此,融资策略成为一跨国公司跨国经营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融资管理尤其是融资风险管理也成为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按融资的地域范畴,跨国公司融资可以分为两大类:国内融资和国际融资。

跨国公司进行国际融资,目的在于在充分防范各种筹资风险的基础上,从多种筹资渠道,采取不同的筹资方式,及时、足额、合理和低成本地获得企业生产经营、投资和资本结构调整所需的资金,并合理使用以实现其财务目标。归纳起来就是:融资成本最小化、避免和降低融资风险、建立最佳融资结构。

三、国际融资的主要渠道与方式

由于跨国公司着眼于全球化经营,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筹集和配置,调整生产组织形式以及经营活动,开拓市场,以实现筹资成本最低化和资本收益最大化,所以跨国公司在开展活动时需要大量资金,同时会涉及众多国家和多种货币。因此,在进行国际化经营时,国际融资活动是跨国公司融资的主要和必然选择。具体而言,国际融资活动泛指在国际金融

市场上,运用各种金融手段,通过各种相应的金融机构进行资金融通。跨国公司进行国际融资有着不同的渠道和方式。融资渠道方面,有来自跨国公司内部的资金融通、来自跨国公司母国的资金融通、来自跨国公司东道国的资金融通和来自国际间的资金融通(包括向第三国或国际金融机构借款,在国际资本市场筹资)等几类;筹集方式方面,目前主要有国际股权筹资、国际债券筹资、国际信贷筹资、国际租赁筹资、国际贸易筹资和国际项目筹资等。跨国公司的筹资渠道与筹资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定的筹资方式可能只适用于某一特定的筹资渠道,但同一渠道的资金往往可以采取不同的筹资方式。因此,跨国公司筹集资金时,必须实现两者的合理配合。

四、融资风险和融资风险管理

由于国际经济、政治环境的复杂多变,各国汇率、利率的走势迷离,再加上各国贷款者及投资者的目的、意图各不相同,跨国公司国际融资中时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风险。在这里,我们把由于政治、汇率、利率以及税收政策等因素变动造成的融资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称为融资风险。按照定义,将跨国公司国际融资风险分为因不同币种之间资金调配转移带来的汇率风险,因不同融资市场选择受政局或政策的稳定性以及干预经济行为的影响带来的政治风险,因不同的信贷方式带来的利率风险,以及因不同融资手段的选择给融资成本带来的税收风险。跨国公司国际融资风险管理就是指公司对其融资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测定和分析评价,并适时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进行防范和控制,以经济合理可行的方法进行处理,以保障融资活动安全正常开展,保证其经济利益免受损失的管理过程。

五、跨国公司国际融资的特点

1.国际融资活动广泛而复杂

跨国公司国际融资活动牵涉到不同国家的经济制度和法律制度,牵涉到不同经济主体的经济利益,比国内融资活动难度更大,涉及面更广。特别的是,国际融资的媒介是各种国际货币,由此带来的汇率浮动造成的汇率风险是跨国公司国际融资过程中的主要财务风险。

2.国际融资的管制性非常强

各跨国公司所在的国家政府,从本国政治、经济利益出发,为了平衡本国的国际收支,贯彻执行本国的货币政策,以及审慎管理本国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金融机构,无不对本国的跨国公司的国际融资活动加以管制。主权国家对国际融资的管制体现在,对国际融资的主体、客体和融资信贷条件实行法律的、行政性的各种限制性措施。各国金融当局不仅根据国际融资主体的不同,实施宽严不同的管制措施,还根据货币种类不同实施宽严不同的管制措施。如对以本国货币承做的国际融资业务的管制较严,而对国际流动范围广、汇率坚挺、汇率风险小的外币管制较松。其他管制还有国际融资业务的授权或审批制度、融资金额管制、贷款利率管制、融资期限管制,等等。

3.国际融资风险较大

国际融资和国内融资一样,面临着通常信贷交易中的商业风险,即债务人到期无力偿付贷款或延期偿还,即偿债能力风险。此外,与国内融资相比,国际融资还面临国家风险和汇率风险。其中国家风险指某一主权国家或某一特定国家有主权的借款人,如财政部、中央银行及其他政府机构,或其他借款人不能或不愿对外国贷款人履行其债务责任的可能性。这种风险对贷款人来说往往是一种难以防范的风险;汇率风险则指在国际经济、贸易和金融活动中,以外汇计价的收付款项、资产与负债业务,因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或获得收益的可能性。国际融资经常以外国货币计值,如果融资货币发生贬值或升值,汇价波动,即可能影响借款人的按期收回贷款和债权收益。

六、跨国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将出现的变化趋势

1.跨国公司因其业务所涉地域和领域范围宽泛,所面临的汇率风险或汇率风险将加大,在此方面的研究将持久的深入下去,并将更多的结合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将会更多的应用到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如金融学、计量经济等。

融资管理范文5

【关键词】 新企业融资准则 融资管理 策略

融资作为确保企业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手段,以自身资产的保值与增值能力作为担保,通过加入金融交易,以获得一定资本,是一种资金经营行为。融资作为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做好融资管理工作,就是符合企业资金需求,有效控制资金成本与资金风险,以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目标。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再加上市场经济发展步伐的日益加快,内外环境变化迅速,给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企业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推行多元化经营模式,加大市场规模的扩大程度,有效控制企业风险,发挥融资管理的重要意义。在新企业融资准则环境下,如何强化企业融资管理,已成为值得探索与思考的话题。以下将对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1. 强化会计报表的规范性

在当前新企业融资背景下,对企业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规范性提出更高要求。如果企业以商业银行作为主要融资渠道,就要向银行提供相关会计报表,银行通过对报表的分析,确定最终融资额度。因此,企业发展运行的财务状况,包括利润额、净资产以及现金流动状况等,都将对企业融资的授信额度产生影响;另外,会计报表也是企业投资者关注的对象,并将审计、评估机构提出的报表评审结果,作为下一步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但是以当前企业提供会计报表的实际情况来看,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例如:资产负债表中存在虚假信息;资产负债率偏高;会计报表涉及时间较短,缺乏参考性与对比性;企业重要收支事项或变革等没有在会计报表中反映出来;会计报表中的核算内容难以为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因此,针对当前企业会计报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加快改进会计报表,具有重要意义。

2. 发挥中小银行的重要作用

加速金融机制改革步伐,全面发挥中小企业的积极作用,通过整合社会闲散资金或者民间资本,实现资本最大效益,同时有效解决信贷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对于中小银行来说,主要为中小企业或者个体商户、家庭提供服务,在其拥有的客户关系链条中,可由管理人员深入收集重要信息,更好地掌握贷款方信用状况,进一步确保融资的安全性,减少融资风险,为企业健康运行提供保障。另外,支持中小型银行发展,可为民间金融注入全新活力。一直以来,我国民间金融的发展活跃,这与中小型企业的需求密切相关。在新企业融资准则下,应加强对民间融资行为的规范与指导,充分调动民间资本力量,支持企业可持续发展。

3. 积极开辟直接融资渠道

一直以来,我国企业采取直接融资的比重不高,大多以银行间接融资方式为主,融资渠道较为单一,难免引发各种问题,并将更多的风险集中在银行机构。虽然近年来,企业开始着眼股票市场的融资额,并且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在整体融资水平中所占比例仍然很小。直接融资手段难以全面落实,主要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仍有所落后。以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场经济来看,一般债券融资比例高于股票融资比例,但是我国发行的相关企业债券却仅为同期股票筹资的1/3左右;因此,在新企业融资准则背景下,我国全面推行债券市场的发展,启动公司债券,为企业融资提供更多直接渠道,优化企业健康发展。另外,与银行贷款或者发行股票等形式相比较,一般资产负债率较低的公司,更期待发行公司债券,以寻求多元化的筹资渠道,推动资产负债结构的优化发展,有效控制财务成本,提升企业发展竞争力。

4. 增强成本与风险意识

其一,科学预测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对于不同筹资方式来说,资金成本、资金供应量有所不同。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资本市场供求状况,提高成本意识,才能从根本控制成本;其二,对比、分析不同融资方式产生的成本状况;包括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或者混合融资等,从中选择最适应企业发展、成本最低的方式。其三,风险意识的提升主要体现在筹资方式的选择方面,融资方式的不同,引发的风险也有所区别。例如,通过采取权益性融资,可以减少还本付息的压力,并获得永久资金,但是企业却需要出让一定的收益权;通过采取债务性融资,不需要出让收益权,但是却需要还本付息。另外,即使在同一种融资方式下,可能在不同时期产生的风险也有所不同。总之,强化企业融资管理,必须提高成本意识与风险观念,在合理规避风险的前提下,尽量控制筹资成本。

5. 严格审查并评价融资方式

当确定企业融资方案之后,需要对方案及策略进行及时的评价。在评价体系中,主要目标在于实现融资的平衡性,加强对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融资规模、期限、用途及方法等;融资规模是否合适、融资结构是否合理、融资程序是否科学、是否存在闲置资金或浪费行为等。在审查具体融资方案过程中,应主要做到以下几方面:其一,注重控制资金成本,合理规划资金来源所占比例;对于企业发展来说,在不同时期的负债承受能力、资金运作能力有所区别,因此结合企业发展变化,适当调整融资管理办法,增强实效性;其次,合理审查资金结构,在保障资金来源的前提下,确保融资结构的有效性、合理性;再次,提高融资过程的规范性,严格审查融资流程,确保融资方案的顺利落实,实现既定融资目标,发挥融资活动对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全面降低融资风险,提高融资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

6. 做好会计人员综合培训工作

任何制度与管理手段的执行,都离不开人的积极作用。因此,加强企业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会计人员专业水平与职业道德素质,对规范融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只有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所提高,才能更好地掌握财务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制度、原则等;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树立遵纪守法意识,更好地落实新企业融资准则的相关要求,履行会计人员的职责。强化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工作,树立法律意识,从思想、观念、行为上担起社会责任与使命,推动企业内部会计工作的规范性发展,发挥自我监督作用。另外,要求会计人员不断更新自身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在符合法律法规操作的前提下,运用科学的方法与手段,以企业发展全局为出发点,准确认定融资风险,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确保会计监督与管理职能的顺利落实。

由上可见,在新企业融资准则下,企业融资结构包括内部融资与外部融资两部分。一方面,通过企业自身积累,获得更多发展资金,控制融资成本与费用,提升企业经营效益;另一方面,积极应用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形式,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减少资金闲置与浪费,提高利用效率。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合理选择融资方式,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雪峰.谈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体制亟待转变[J].中国对外贸易,2011(2).

[2] 刘艳春.企业融资决策由于新会计准则而产生的影响因素分析[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3] 李义奇.从小企业融资难看金融体制改革[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2).

[4] 何经涛.通胀背景下中小企业财务融资管理的建议与对策[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8).

[5] 朱陶萍.企业短期资金成本的分析与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9).

融资管理范文6

一 项目融资及其风险管理概况

项目融资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项目融资是指一切针对具体项目所进行的资金筹集活动;狭义的项目融资,按照《美国财会标准手册》的定义,“是指对需要大规模资金的项目而采取的金融活动。借款人原则上将项目本身拥有的资金及其收益作为还款资金来源,而且将其项目资产作为抵押条件来处理。该项目主体的一般性信用能力通常不被作为重要因素来考虑。”本文所指的是后者。项目融资是20世纪70年代在国际金融市场出现的一种新型融资方式,经过30年的发展项目融资已经日趋成熟,项目的操作模式和框架日趋系统化和规范化。由于项目融资主要依赖于项目的现金流量和资产,而不是项目投资者或发起人的资信来安排融资,贷款人对借款人的追索最多只能限定在某个特定阶段或规定的范围内,即所谓“有限追索”;并且项目融资时间长、规模大、参与方多、结构复杂,因而比一般的传统贷款风险更大。风险的合理分配和严格管理是项目融资成功的关键。在西方风险的管理是项目融资实施的必要环节,每个融资项目都要进行风险分析,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并付诸实施。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入项目融资,90年代后在大型工程项目尤其是基础设施项目的筹资活动中得以广泛应用。项目融资的出现,对有效利用外资,调动民间资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尽快改善我国基础设施的落后状况,起到了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然而,由于项目融资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其规范发展所需的各种主、客观条件尚不完备,加之受传统的计划经济思维的影响,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项目融资的实际操作并不完善,风险管理水平落后。缺乏系统的风险意识和管理手段,将会成为项目融资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最终导致其难以适应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发建设的需要。因此,当务之急是要找到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现存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推动项目融资在我国的发展。

二 我国项目融资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备,风险管理法律依据混乱

项目融资的推行要求有健全的法律体系作为保证,这是项目融资发展所需的客观条件。项目融资的风险管理主要是通过各种合同文件和信用担保协议,将项目风险在参与者之间进行合理分配,这一过程涉及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等多个利益群体,融资结构体系复杂、实施操作程序繁琐,各利益主体的行为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对各方均具备约束力的法规体系来约束。倘若这方面不具备条件或条件较差,必然增大投资风险,加大风险管理工作的难度。

从我国目前的状况看,项目融资的直接依据主要有:国家计委颁布的《外商投资特许权项目暂行规定》,外经贸部颁布的《关于以BOT方式吸收外商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计委、原电力部、交通部颁布的《关于试办外商投资特许权项目审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这些规定出自于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缺乏统一性,甚至出现矛盾之处。一方面,这些规定都是针对外商投资项目的,对于外商来讲,其法律地位是不够的。另一方面,对于国内企业参与项目融资这一越来越普遍的情况,则没有法律依据。

(二)金融市场欠发达,制约风险规避手段的实现

对于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吸收境外资金是推行项目融资的初衷和主要融资渠道。项目融资通常主要以外汇进行融资、以人民币取得收益,项目自身不易做到外汇平衡,人民币是否可以兑换成硬通货是国外投资者十分关注的问题。一方面,我国属于外汇管制国家,在资本项目中外汇进出是受到严格限制的。这样,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无疑加大了境外投资者的外汇利率和汇率风险,也同时加大了风险管理的难度。另一方面,项目融资资金需求量大,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的合理设计是项目能否成功的前提条件,多渠道的筹资方式有利于降低项目融资的风险,减少筹资成本。在项目融资中各种类型的贷款无疑是项目的主要筹资方式,在西方发达国家,发行股票和债券也较为常见。在我国对发行股票和债券实行限制性的政策,对发行主体或发行人都有着严格的规定,使得这些筹资方式实现的难度较大;我国资本市场欠发达,使得项目的融资渠道不畅通,直接加大了项目公司的融资风险;我国金融服务市场尚未完全开放,利用金融工具规避外汇利率和汇率风险的手段较少,这无疑使得融资风险的合理规避受到限制。

(三)目的审批管理不规范,加大融资项目的审批风险

项目融资多应用于涉及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项目,所在国政府对项目的审批管理一般较为严格。由于融资项目的实施涉及面广,参与部门多,其审批程序是比较繁琐的,涉及多个不同的审批部门。项目的顺利实施需要各主管部门遵循统一的规定,否则就可能由于不同主管部门之间的工作不衔接而导致项目审批工作迟缓,进而增加项目的风险。

在我国由于缺乏项目融资基本法律,各部委的相关规定(如前所述)既缺乏统一性、又不具备应有的权威性,而且难以涵盖项目融资的所有环节,使得项目的审批管理政策操作性不强。从实际情况看,我国对项目融资的管理基本上是套用现有外资法律或法规,同时参照一些国际惯例,这种状况不能够适应对融资项目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进行管理的需要,人为地加大了融资项目的审批风险。

三 促进我国项目融资风险管理发展的主要对策

(一)提高项目融资的立法层次,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鉴于项目融资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我国宜采用专门立法的形式,对项目融资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统一规定;对项目融资涉及的其他问题,由相关配套法律规范,形成以项目融资专门法为核心。项目融资的单行法应重点将项目融资与其他形式投资区分开来,明确规定项目融资应遵循的原则和各环节应遵循的程序性规则,对现行法律没有规定或规定有冲突的地方做出专门规定。

(二)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开放金融保险市场

项目融资作为一种高风险的融资方式,项目所在国金融领域的市场化程度如何,将直接影响项目风险的预测和转移规避等风险管理手段的实现,发达的金融市场和灵活多样的金融工具是项目融资风险管理得以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因此,我国应大力发展商业银行,建立健全多类型、多层次的金融机构体系,并制定相应政策,拓宽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鼓励国内商业银行参与项目融资。与此同时,逐步开放金融服务市场,创造多种金融工具规避利率和汇率风险;加快保险业的发展,为项目融资担保机制的完善提供可能;对项目融资的外汇管理实行特殊政策,解决项目融资外汇平衡的难题。

上一篇角度测量

下一篇受宠的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