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我的同学作文三年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我的同学作文三年级范文1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一般老师的做法是:要么按照教材上的提示,照本宣科地给学生简单地讲讲;要么给学生读几篇作文选上的“优秀作文”,让学生听听别人怎么写的。三年级的孩子听了老师的空泛讲解,往往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得其法,这就迫使一些学生想到了自己书包里爸爸、妈妈给买的作文选。学生模仿作文选、抄套作文选、说假话、说胡话,便从这时就开始了。
我一开始便让学生唱好写作文的“九字歌”,即“想什么、怎么想、怎么答”。针对这次作文,我具体地阐述一下我的作文“九字歌”教学法。
一、想什么
看到一个作文题,先找到思维的方向,静下心来思考我想写些什么,最后确定我能写些什么。
我在引导学生找到本次作文的思维方向时,是这样想的:当前许多学校迫于考试的压力,出于安全考虑,很少组织学生参加课余活动,甚至有的学校连体育课也不给学生上,学生每天有写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课,很少有有趣的事、高兴的事。学生能写出自己真实的课余生活就不简单了,不一定非得让他们写有趣的、高兴的事,他们生气的事、不高兴的事,甚至伤心的事、难过的事,都可以写。只要是课余生活,都可以写。因为学生的课余生活本来就是酸甜苦辣、丰富多彩的。我认为,教师教作文,一定要针对学生的真实生活,给学生作一些切实、有效的引导。
我引导学生讨论:我们写课余生活,可以抓住课余生活中的一件事来写,你在课外经历的任何事都可以写。从时间上来说,可以是现在的课余生活,也可以是过去一、二年级时的课余生活,可以是课间活动,可以是双休日里的事,也可以是暑假里的事、春节的事等。从地点上来说,可以写学校里的,也可以写家里的,可以是放学路上的,还可以写其他地方经历的事。从内容上看,可以写课余时间和同学们一块做游戏,可以写课余做作业,可以写课余看绘画书,可以写课余写日记等。总之,可以写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写愉快的事,也可以写不愉快的事(比如作业压着头,父母不让玩),双休日、节假日的事就更多了。
在“九字歌”中,“想什么”最重要。思维有了方向,作文就有了底。要特别说明的是,我在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拓宽思维空间之后,最后又“收”,即让学生从想到的那么多的事情当中,选一件最想写、最能写的,自己对它最有情感、印象最深刻的事。
一开始教三年级的孩子写作文,把思维的方法、选材的方法教给学生,这是很有必要的,对学生日后写作大有帮助。当前许多教师教作文,只让学生背作文选,不注重传授方法、训练能力,这是不妥的。
二、怎么想
学生确定了写什么之后,还要继续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件事我怎么写,先写什么,后写什么,重点的部分写什么。即让学生明确思维路径,构想作文框架,这也是对学生考虑写作提纲的初步训练。这一步同样很重要,有了这一步,学生才能把作文展开,把一件事写具体、写完整,不至于出现写写停停、有头无尾的现象。
教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写课余生活的作文,我在引导学生讨论“怎么想”时,发现有一些学生的作文思考路径还是不错的。请看以下两个例子:
骑自行车
⑴中秋节到了,爸爸给我买了辆自行车。我很高兴。⑵我骑着自行车去姥姥家走亲戚,和表弟、表姐进行骑自行车比赛。⑶经过几个回合的比赛,我得了第一,表弟第二,表姐第三。骑自行车真痛快。
去昆山
⑴我的妈妈、爸爸都去昆山打工了,我非常想念他们,经常哭。放暑假了,我终于可以去昆山看望他们了。⑵在昆山,我愉快地度过了十几天,去了好多地方,玩得很开心。⑶我多么希望妈妈能留在家里,我离不开妈妈。
三、怎么答
我的同学作文三年级范文2
关键词: 观察能力;要领;习作个性
小学作文起步教学的起步阶段,对小学高年级的作文教学,乃至初中、高中的作文教学都有着奠定基础的作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那么,怎样上好低年级学生的起步作文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起步作文教学的体会。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观察是学生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和认识事物的能力,把观察的方法交给学生,在指导学生观察时就注意了指导学生有序的观察,或从上到下,或从远到近,或从左到右,或由表及里,或先景后人,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分析和思考,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次要的,抓住事物的重点、特点进行细致的深入的观察,并作好观察记录,从而去深刻认识事物。比如 “说话题”,让学生观察一个小物件,说一段话,我就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文具盒,首先观察文具盒像什么体,整个是什么颜色,再观察表面、背面,揭开盒盖观察里面,之后,我就提问学生:“同学们,刚才我们观察了文具盒的形状、颜色,文具盒这到底有什么用途,能讲给老师听吗?”由于这样一观察,学生便有很多话要说了,其次,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如写一次参观活动,可带学生参观校园的落叶,玩耍的小朋友等。还可开展接鼓传花,接力赛等游戏活动,也可观察自己的生活实践活动,如“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可先让学生回去观察,也可自己边做边观察,再回到教室把自己观察家务劳动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重点地写下来,这样写作文便有话可说了。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二、引导学生掌握起步作文的要领
在作文教学中,鉴于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表达能力差的特点,在作文教学中切忌过于着急,起步作文教学时要做到稳扎稳打、循序渐进,让学生先说后写。我以前教三年级时,第一次的作文教学我都要花很多时间。每一次我都不慌着让学生动笔,而是让他们先说后写。记得在骑龙小学教那个三年级时,第一次作文是写一次活动,我想了很久觉得学生平时的活动虽然很多,但是他们都只顾去玩耍,没有留心观察,没有将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和体会积累下来,所以我专门安排了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分组,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活动结束后,我让学生回到教室将刚才的活动说一说。这时,教师就要当好学生说话的军师,教会学生该说些什么。我是这样指导学生的“同学们,刚才大家都玩儿得开心吗?请你把刚才的活动说一说,注意说出你们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和哪些同学玩的什么游戏?你们是怎样玩儿这个游戏的?玩游戏时你的心情怎样?结果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说得不亦乐乎。有些学生没有说到的,我让其他同学马上补充。对说得好的学生我及时给予表扬,这使他们感到异常兴奋。接下来,我问学生:“孩子们,你们想过一把作家的瘾吗?”孩子们都欣喜若狂的说:“想,当然想!”我说:“只要把你们刚才说的写下来,你们就是一名小作家了!”就这样我完成了第一次作文的指导。后来我发现效果还不错,以后的作文中我也常常利用这种方法来指导学生的作文。
三、丰富写作材料,激发学生习作个性
我的同学作文三年级范文3
三年级,分班,原任的数学老师被分到了别的班,于是,她来了。
瘦瘦的脸布满皱纹,脸色微黑,手臂像两截干枯的树枝,这就是所有人对她的最初印象。
没有任何开场白,来了就上课,声音略带沙哑,写很漂亮的行书,她给我们上了两节课后,我们才知道她姓袁,于是我们就一直叫他袁老师,背地里称她为“魔鬼”。
“魔鬼”很严,她的目光令人不寒而栗,全班人见他就躲,她留的作业总是很多,出于对她的反感和对大量作业的厌恶,我开始偷工减料,很快被发现,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声训斥我,并将把作业给全班人看,那节课,我一直站着,等到下课,我哭了,虽然,我没有任何理由,但我恨她。
一个星期后,我被请家长,原因很简单:我三次数学作业未交。那天,她讲完课,将我叫到面前,大声呵斥,见我低着头,不回答她问了许多遍的问题,猛地扬起了手,却久久未能落下,最终,她无力地摆摆手,示意我回去。下了课,她出门前的最后一句话是:“王孟儒,明天请家长!”第二天,妈妈从她那里回来后,狠狠地打了我。于是,我恨她。
三年级的期末考试,我的数学成绩年级组第一,忽然就想起了她对我唠叨的一大堆话,也许,我的成绩不只是我一个人的努力?但心里似乎还是恨她。
四年级又换了数学老师,姓谢,为人和蔼可亲。“魔鬼”因为阑尾炎请假半年,当班主任向我们宣布这个消息时,全班一阵低低的欢呼,我却有些失落。没有了她的严厉管教,我的数学成绩一落千丈,期末考试,百分制的试题我仅考了89分,这是小学历次期末考试中,我唯一一次没有过90分大关。
五年级,她回来了,我再一次被请家长,当然还是因为作业,她当众告诉我,如果我不让家长来就永远不批我的作业。下午,我将作业送到她的办公室,一见是我,本来笑盈盈的脸猛地拉了下来,他把作业扔在一边,头也不抬地说:“拿回去!”回到班里,我将作业本狠狠地摔在桌子上,紧咬着嘴唇没有哭,我恨她。
最后还是爸爸去了,回来和我语重心长的和我谈了一次,因为那次谈话和升学的压力,我暂且将对她的恨放在了一边。我只为自己学习,不能让它影响了我的成绩。升学考试我的数学考了104分,全班第二。暑假时遇到她,她笑着说我考得不错,还说我上了五年级一直很努力,没有让她失望。对于这些话,我竟然冷冰冰地没有任何感觉。
我的同学作文三年级范文4
关键词:故事激趣 实践活动 实物观察
此时,有效激趣就显得十分重要,只有通过兴趣推动学生的写作过程,有效开展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
一、故事激趣,为写作做好铺垫
学生喜欢听故事,各种各样有趣的故事曾伴随着他们的幼年时代。老师应该抓住孩子们爱听故事的特点,利用晨会、班会、队会,或者课堂等,组织学生讲故事、听故事,写故事。这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1、补故事。作文教学时,我们可将听故事、说故事的形式变为补故事,提高训练的难度。有一次“小小故事会”上,孩子们讲完了《龟兔赛跑》的故事,我说:“同学们,如果龟兔举行第二次比赛,结果又会怎样呢?”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被我调动了起来,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抢着回答。
2、编故事。为了进一步提高训练的难度,可以让学生自己学习编故事。《喜羊羊与灰太狼》,这个动画片学生百看不厌。一次作文课,我拿着灰太狼的玩偶作道具,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同学们听得专心致志,笑得合不拢嘴。讲完后,我问学生:“这个故事有趣吗?你们想不想试试自己编个故事呢?”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答道:“想!” ,于是我让他们自己编个灰太狼的故事,虽然结结巴巴的,但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实践活动,为写作积累素材
小学生往往什么都想去试一试、做一做。在作文教学中,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亲自动手操作,就会发现很多素材。我结合学校开展的体艺2+1活动,在班内举行了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
如在组织学生进行画画、折纸、剪纸等手工活动后,我就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做的时候怎样想的,然后组内相互提提意见,再说给全班同学听一听,我适当进行点拨,提示一些词语,最后让学生在充分说的基础上写下来。因为是自己亲手做过的,所以说起来的时候头头是道,写起来也就很顺利了。
其实有些活动,不需要教师组织,学生已经有实践了,只不过缺乏提炼,没有变成文字。比如农村孩子,有特别的生活场景:星期天可以与一群小伙伴去拾蘑菇、挖野菜、摸鱼儿等;放学后帮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做力所能及的事,如养鸡喂鸭、种菜锄草、洗衣煮饭、帮助左邻右舍带孩子等。
三、实物观察,为写作获取灵感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学生缺乏了对身边事物的感性认识,就无法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对小学生来讲,他们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就是观察。只有通过仔细地观察,获得感性认识,写作时才言之有物、真实生动。
因此,小学作文起步教学中可以进行一些实物观察,比如观察学校、教室、书包、文具盒、台灯,或者花鸟虫鱼、山川河流,或者大树小草等等。
因此,作为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他们喜欢的,容易接近的实际生活中去,在生活中留心观察,激发灵感,发挥才能,作生活的有心人,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优美的语言文字记录下来,这样学生在写作时才会觉得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感可发,从而使得自己的作文具有真情实感。
四、开展游戏,为写作丰富思路
小学生,尤其低年级的小学生,对写作思路可以说是一窍不通,此时,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在做游戏中活跃思维,让写作的过程变成自己游戏过程的一个再现,这样,学生的写作思路就会在逐步训练中丰厚起来。因此,可以适当组织一些游戏活动,开阔学生的写作思路。
有段时间,流行起了吹泡泡的游戏活动。下课后,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在操场上、在走廊里、在路上吹泡泡,还比赛谁的泡泡大、谁的泡泡飞得远、谁的泡泡飞得高……有一节语文课上,孩子们还玩兴未尽,脸上还洋溢着兴奋之情,有位老师立即抓住时机,对学生开展语言训练。
“大家都说说,为什么你们这样高兴啊?”
“我吹的泡泡五颜六色的,有蓝的,有绿的,有红的,还有紫的,好看极了。”
“我吹的泡泡有的像个大苹果,有的像颗小葡萄,有的还连在一起像个双胞胎,真有趣!”
“我的泡泡五彩缤纷的,慢慢向天空飞去,飞得又高又远。”
孩子们的语言形象、生动、丰富。这位老师告诉孩子们:这就是作文!
我的同学作文三年级范文5
研究背景:
《新语文课程标准》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习作总的目标要求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作为起步阶段的习作,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不少同学觉得坡度陡,无目标,不得法,甚至产生畏惧心理,无从下手。因为不知道怎样去写,即使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也不知道如何运用。 习作教学方式基本处于无序状态,老师教得随意,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必须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让学生尽早起步,进行听、说、读、写训练,提高孩子写作的兴趣,让他们爱上习作,学会习作。
近几年来,我国的小学作文教学改革风起云涌,从训练文体到训练内容,从训练序列到训练方法,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实践与探索。但针对中年级的习作起步教学,研究的却比较少。
研究内容:
让学生从习作一开始,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习作的方法指导不能仅限于课堂中的习作技巧指导,还应提供大量的习作片断,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写作实践,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提高习作的能力。因此,经过我的研究,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了来进行探究。
一、乐于阅读,奠定习作基石
作为一种综合能力、综合素养,作文的积淀应当是学习全程的积淀、生活全程的积淀,可以说学生写作能力的起步是与他语言的发展同时起步的。三年级起步作文不是单靠教师指导就能学会的。丰富的知识、经验、阅历、感受,才是作文最重要的根基。学生多看电视、报纸,上网,多渠道大量地接收新思想、新信息,留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有利于习作素材的积累。作文的根在阅读,源在生活。
教师引导学生读课外书,是提高习作能力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学期内,根据本年龄段学生的特点,给学推荐定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阅读指导,通过好词句摘抄、出手抄报等方式来进行督促阅读,进行阅读考级调动读书的兴趣。学生思想的内涵越来越丰富,习作起来自然越来越兴致勃勃。
二、乐于练笔,搭建习作主体
俗话说:“勤写笔下生花。”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多练多写,不要仅限于每册课本要求的八次写作文训练,要加大训练量,增加练笔的机会,学生的写作水平才会逐渐提高。为了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增加学生的生活和语言上的积累,在课堂上创设 “小练笔”,抓住每课的练笔机会,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交融,和谐运行。在这样巧妙的练笔训练中,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能得到提高。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站在生活的角度,作文是学生生活历程中的一朵朵浪花,一片片荆棘。特别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作文更应是他们生活的一面镜子,真实地映射出他们生活的点点滴滴。
开展接力日记-----“我的童年不一样”活动。具体做法是:将全班学生按座位分成8个小组,组内成员轮流写日记,每组共用一本日记本,根据本组同学的特点进行个性装饰,每个同学有自己的笔名,并对别人的日记进行留言或评价,日记内容形式多样,教师只要求学生在一定期限内上交文章,学生可在这一周内的任何时间自由创作。有了自,学生就会选择最具灵感的时机,真实地记录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真正做到“以我手写我想”,相信这样的文章会更具个性和生命力,这样的日记创作也更有意义。
三、乐于修改,进行习作装修
传统的作文教学中,一直存在学生作文教师改的现象。有的时候老师费劲了心思,花了大量的时间进行了作文批改可是到了学生手里有时连看都不看,根本起不到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叶圣陶老先生曾一再呼吁“能不能把古老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
我针对这种现象开展“学生自批作文-----学生互批作文-----老师批改作文”,三步走,在自批阶段斟词酌句,进行修改;学生互批阶段,寻找同学习作的闪光点,找到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友善的提醒;老师批改作文阶段,肯定学生的优点,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三者结合,相得益彰不仅改了作文,而且提高了写作兴趣,实现了快乐中进行修改。学生有了修改作文的兴趣,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自然也养成了习惯,这对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大有好处。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是叶圣陶老先生的教育理念,在作文中,让学生学会修改正是这种教育理念的体现。
四、乐于展示,完成习作升级
有的老师忽视交流和展示,使学生觉得习作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习作是交给老师看的,因此产生了倦怠情绪。
针对这种现象,我们采取一下的方式:学生写完以后大家交流,在班内进行范读;抓住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即使是有一点可取之处也进行肯定;将学生的作品装订成习作集,首先形成班级作品集,再形成个人作品集,在全班展示,全校展示,给家长展示,看着自己也能“写书”,学生得到了自我肯定,会更加激发写作的兴趣。
应用价值:
我的同学作文三年级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 习作 教学 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12-0085-02
作者简介:许平伟(1981―),女,浙江杭州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小学一级教师,浙江杭州市学正小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语文课程教学论。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习作能力能够具象地体现出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有效的习作指导能使学生的观察
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等得到综合训练。反观当下的教学实践,有两种状况:一种是课堂上的集体习作,常规操作为:教师命题,泛泛指导,学生习作,之后批改,最后是讲评,这种教学模式虽然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习作能力,但学生总体上还是通过老师的讲解被动接受,训练结果往往难以令人满意;另一种是把作文指导让位给课外练笔,课外写作练习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巩固学生写作中的表达技巧或者文章的构造模式,但这种习作练习中学生就像被赶着推磨一样,走了一圈又一圈,到头来还是在原地踏步。两种倾向皆因无“生”气而导致教学过程无“朝气”,儿童作文无“灵气”。至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教师采取可行性策略,给予学生有效的作文教学指导,让他们的习作有“规”可循,有“径”可走。
一、生本命题,贴近儿童的心灵世界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只有从儿童心底流出的命题,儿童才会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若缺乏以兴趣爱好为核心的写作心理,写作过程中学生很难拥有创新与联想的能力。再则,学生作文往往在不自由、不自然、不自觉的条件下进行,作文命题的触发性就是要使这种不自然的事近于自然,化被动为主动。[1]恰当的命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热情、欲望,便于教师对其加以训练,提高其写作水平。所以作文的命题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要应儿童心灵之所需,面向儿童的生活,满足学生精神、情感、思想发展的需求。
比如让低年级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玩具进行描写,并写一写他们与玩具之间的动人故事,教师可提供的参考题目有《我的宝贝玩具》《可爱的洋娃娃》等。针对中年级学生的作文题目有《第一次洗书包》《那一次,我真的生气了》《第一次洗碗》《我与同学的一次争吵》等,启发学生写写自己的亲身经历。高年级作文题目《大嘴美食家》,让学生围绕“吃”写一种自己最喜欢的美食,写写自己有关吃的经历,“尽兴地海吃”“吃不到的遗憾”“尴尬的吃”等。这样的作文题目立足于学生普遍却又个性化的生活体验,能唤起学生的联想与思考,学生习作自然能够具体而鲜活。
二、情感诱导,设法激起学生的写作热情
如果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那么,激情就是促使学生进行写作的酵母。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有思维训练、情感诱导和语言文字创作三个组成部分。良好的情绪可以使人联想活跃、思维敏捷,当学生心中的感想像潮水一样奔涌,当孩子们的喜悦像泉水似的涌溢,当某一件事感动或震撼着他的时候,他的思维就会活跃兴奋起来,随之他就会调动自己相关的生活储藏,他要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他要追求最好的表现形式,他要寻求最生动、最贴切的语言,这就是创造的过程。
比如让三年级学生写《我最想做的事情》。教师用较短的时间给孩子们看看同题绘本,在画面冲击下教师小结:“现实是一座盐巴山,苦涩的,现实是日夜劳作,艰辛的。现实是家徒四壁,贫困的。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中,小男孩却坚持要做一件事情――阅读。阅读成了照亮他未来生活的一盏明灯,指引着他在贫苦岁月里能乐观坚强地活着,为了梦想而继续努力。”学生看着画面,听着老师的深情讲述,不知不觉地感受到梦想的力量,进而会反观自己的心灵深处,思考自己最想做的事情。
让四年级学生写《无声世界里的别样精彩》。上课伊始,先让学生看一段《千手观音》舞蹈视频,然后和学生聊聊舞蹈中站在最前面的演员――聋哑人邰丽华,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所了解的身残志坚的海伦・凯勒、张海迪、霍金、桑兰……不管是《千手观音》中演员那恬静的笑容,手指间勾勒出的诗画般的语言,还是对海伦・凯勒故事的回忆,对孩子的心灵世界都是一种情感上的触动,当学生进入“情动辞发”的状态,习作就可能变得更加主动,写的文字也会更加真切灵动了。
让六年级孩子写《我的成长故事》。教师利用课件先呈现一组配有文字和音乐的图片,呈现一个孩子婴儿时的胖嘟嘟的可爱表情,然后是幼儿园时从滑梯上滑下来的动作特写,然后是初入小学时的好奇、期待,成为少先队员的郑重其事,还有海边的嬉戏,还有军训时的认真,让学生感悟到时间飞逝、一路成长的历程。接着让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一张最喜欢的照片,让他们和自己的同伴说说照片背后的故事。在教师的精心铺垫下,成长过程中的故事会像串串珍珠在记忆的沙滩上闪耀起来。童年的美好、幸福回忆会让他们笔下生情,进而写出生动细腻的文章来。
三、情境模拟,让学生体验创作的“现在进行时”
一般在记叙文的写作过程中,学生对所要写的事未必都有真切感受,即使有强烈感受,也已是“过去进行时”,而适当地进行情境的模拟,让学生经历具体的创作过程,让学生体验“现在进行时”,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教师有预设地将作文情境、作文创作的过程进行夸张、放大、切割、分析,在体验中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能够帮助他们调集贮存于他们大脑中的所有语汇,更为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来自实践的真实感受。
比如让低年级学生写《泡泡飞起来》。教师先让孩子们看看各种各样的泡泡,然后发给孩子们吹泡泡的工具,让孩子们现场吹一吹,观察自己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观察其他同学是怎么吹的。吹完之后,聊一聊看着泡泡会产生什么样的幻想。
比如让中年级学生写《上课吃东西》,可以让学生现场吃一次盐津枣。吃之前让他们描述一下外形,吃第一粒之后让他们说一说你尝到的味道,多吃几粒时让他们观察一下周围同学吃的场面,再请一名学生上前一下吃很多粒,其他同学观察一下他(她)的表情变化……
比如让高年级学生写《比手劲》。在作文之前,先请两个学生现场比一比手劲,其他学生观察“比手劲”的过程,比赛前观察参赛选手的表情,比赛开始后观察选手各自的动作。再让他们猜猜“比手劲”的学生的心理活动,说说自己观看时的心情。
作文教学是开启儿童语言世界和心灵世界的一扇窗。传播、整理、储存信息只是一种手段,把知识信息转化为听、说、读、写作能力,凭借这些能力创造出再生信息才是我们的教学目的。[2]而要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需要理性地思考、组织教学,要用科学的训练设计去激发其习作热情,帮助学生打开情感的闸门,唤醒他们的文字表达潜能,进而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切实提高。让孩子们笔下的文字燃烧着思想的火花,让习作的心情像风儿吹过一样轻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