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故乡的雪故乡情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故乡的雪故乡情范文1
关键词 伊壁鸠鲁学派 快乐主义 斯多葛学派 德性观
文章编号 1008-5807(2011)03-090-01
古希腊哲学发展到晚期,哲学家们开始将研究重心由物质本原转移到幸福、快乐、“善”等伦理学问题,使哲学初步具有了伦理化倾向。以伊壁鸠鲁学派为代表的快乐观和以斯多葛学派为代表的德性观的关系问题,是当时西方伦理学争论的焦点,同时也是近现代许多哲学家关注的聚焦点。
一、伊壁鸠鲁学派与斯多葛学派幸福观思想内涵
伊壁鸠鲁学派认为,人生的最终目的是获得快乐,将快乐划分为身体快乐和精神快乐,静态快乐和动态快乐。伊壁鸠鲁学派主张的快乐并非专门指物质享受,还包括精神上的快乐,而精神上的快乐要以一定的物质享受为基础,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友谊是获得个人快乐的主要方式,“在智慧所提供的保证终生幸福的各种手段中,最为重要的是获得友谊。”在结交朋友或与人相处时,应持公正、宽容的态度。伊壁鸠鲁学派并不否定理性,认为理性也是获得快乐的方式之一。
在斯多葛学派看来,人的本性是理性,按照理性生活的人就是道德的人。快乐、幸福不是真正的善,只有德性才是唯一的善。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命运安排好的,人类不应该被快乐、烦恼、欲望等感情控制,财产、衣物等都是微不足道的,肉体的痛苦也无关紧要。真正有智慧的人,即使遭受身体的极度痛苦,心理也不会有不安和恐惧。对人的最高要求是服从上帝和命运,顺应自然生活,追求精神愉悦。
二、伊壁鸠鲁学派与斯多葛学派幸福观之比较
希腊晚期,围绕“什么是幸福”“怎样获得幸福”等问题,伊壁鸠鲁学派的快乐主义和斯多葛学派的德性观成为一个争论焦点。两派观点既相互对立又相辅相成。
(一)伊壁鸠鲁学派快乐主义与斯多葛学派德性观相互对立
伊壁鸠鲁学派认为快乐即是幸福;斯多葛学派主张德性才是幸福。二者的观点是相悖的。
快乐主义认为快乐、幸福是人类至高无上的追求,先有快乐后有德性。伊壁鸠鲁在《致美诺寇的信》中写道:“只有当我们痛苦而不快乐时,我们才需要快乐;当我们不痛苦时,我们就不需要快乐了,因为这个缘故,我们说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和目的,因为我们认为幸福生活是我们天生的最高的善,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的仍是得到快乐。” 即快乐是人的自然属性,当物质欲望得到满足,才有精力或能力发展德性,德性只是获得快乐的手段之一。
与伊壁鸠鲁学派相反,德性观排斥及时享乐,人类应该过有理性的生活,牺牲自身、奉献社会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鼓励人类为社会多做贡献,追求精神愉悦。
(二)伊壁鸠鲁学派快乐主义与斯多葛学派德性观相辅相成
伊壁鸠鲁学派与斯多葛学派在“善”的本质问题上是对立的,但仔细研究其思想内涵,发现有相通之处。
首先,伊壁鸠鲁学派认为以一定物质享受为基础的精神快乐也同等重要,在一定程度上与斯多葛学派追求精神愉悦不谋而合。伊壁鸠鲁学派认为注重精神生活和友谊,可以使人内心平静,免受痛苦的折磨。此外,伊壁鸠鲁学派不否定理性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理性是获得快乐的方式之一,这与斯多葛学派强调理性的重要性并不矛盾。
其次,二者均重视节制、简朴的生活方式。伊壁鸠鲁曾提及:“当要求所造成的痛苦取消的时候,简单的食品给人的快乐就和珍贵的美味一样大;当需要吃东西的时候,面包和水就能给人很大的快乐,养成简单简朴的生活习惯,是增进健康的一大因素,使人对于生活必需品不加挑剔。” 即伊壁鸠鲁学派主张的快乐是一种简单适度的快乐,抵制奢侈生活对身心的侵袭。斯多葛学派在这一点上与伊壁鸠鲁学派一致,十分注重节制和简朴,禁欲主义是最好的体现。认为激情是一种病态的夸张的感情,我们要节制感情不被外物所触动。
三、快乐主义与德性观的现代启示
伊壁鸠鲁学派和斯多葛学派作为古希腊伦理思想的先驱,对“善”的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形成了辩证统一的幸福观,对伦理学发展影响深远。两派的幸福观虽然有缺陷,但其合理优秀的部分对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借鉴意义。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很多人面临各种精神压力,陷入沮丧、忧虑和自卑中不能自拔;还有很多人爱慕虚荣,贪图享乐,无止尽的追求金钱、地位等身外之物,误入歧途。因为他们没有很好的精神状态。因此,忽视精神幸福易被主义羁绊,而完全忽视物质幸福也是不切实际的,只有把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统一起来,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人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圈子中,人与人的交往十分关键,人际关系的和谐有助于达到人人幸福。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要理性认识世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理性的控制自己的行为,自觉履行道德义务,形成高度的社会道德责任感。与人为善,坦诚相见,有助于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总之,在当代我们应该用辩证的观点去看待伊壁鸠鲁学派的快乐主义和斯多葛学派的德性观,努力成为真正快乐、幸福的人。
注释:
苗力田.古希腊哲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644.
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03,104.
故乡的雪故乡情范文2
乡村郎中当教授
张谷才,字济民,1921年生于江苏如皋西部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他放过牛,挑过草,养过猪。每当看到面黄肌瘦的村民生病无钱医治时,他怜悯之心油然而生,常常萌发从医为民、治病救人的念头。18岁时,他师从当地名中医刘朗甫,精读《内经》《脉决》《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名著。三年学徒期满后,他开设门诊,悬壶乡里。
1955年秋,张谷才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京中医药大学(原为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大学毕业后,被留校任教,从事针灸、诊断、药物等教学工作。1962年,张谷才调至金匮教研室工作,先后担任教研室副主任、主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务,1978年起,他兼任南京中医药大学首届硕士研究生导师、院学士委员会委员,为国家培养了8名硕士研究生。
张谷才作为我国“金匮要略”学科最早的学术带头人,先后撰写了《金匮考证》《金匮用大黄》《金匮方服法效果》等五十多篇学术论文,在全国中医药杂志上发表,多次获全国、江苏省优秀论文奖。他组织编写了全国通用教材《金匮要略讲义》《金匮教学参考资料》,并自编出版了《金匮方解》《金匮图解》等17部专著,近300万字。上个世纪80年代,张谷才教授成为蜚声海内外的《金匮要略》研究大家。1988年,张谷才作为对国家有特殊贡献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教授回乡开门诊
1990年,70岁的张谷才光荣退休。刚退休时,聘书、邀请函、合作意向书像雪片一样飞进他家的信箱,
有高等院校请他当客座教授的,有医院聘他当名誉院长的,有华人请他出国讲学的,有个体老板邀请他加盟开药厂的,还有人愿出高价购买中药方的。 “我回老家走走,三五天即回!”一个闷热的午后,张谷才在餐桌上留下便条,登上了去如皋的班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当白发白眉白胡须、脚蹬圆口布鞋、身着中山装的张谷才出现在村头时,七八个青年人好奇地打量着他。张谷才饶有兴趣地朗诵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诗句。“大爷,你是?”一小伙子走上前关切询问。“孩子,这儿是我的家,我到家了!”张谷才捧起一把热土兴奋地叫喊着。“谷才,可把你盼回来了!”一位老乡邻紧紧握住他的手。“张教授,你回家开门诊,村里安排房子!”村书记闻讯赶来,当场表态。一阵寒暄后,张谷才被请进附近的农家大院。从乡亲们的谈话中,张谷才得知,国家虽然刚刚实现改革开放政策,但家乡地处穷乡僻壤的革命老区,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农民生活艰苦,系肝癌、肺癌、食道癌等重疾病的高发地区。由于缺医少药,当地及周边乡镇每年有数百人葬命于绝症和疑难杂症。张谷才心情沉重,紧锁眉头,他一字一句记下了乡亲们的肺腑之言。在随后的几天里,他走村串户,为13名重病患者进行了义诊。
回到南京后的张谷才食不甘味,卧不安席。“孩子爸,看来南京留不住你了,我们就回老家居住吧!”老伴看出了他的心思。“知我者,老伴也!”张谷才甚是感激。1990年10月他携老伴回到如皋市常青镇草张庄村。
在家乡,乡亲们目睹了张谷才老人创业之初的那一幕幕感人场景:初春,乡村田野尚未解冻,他便和民工们一起挥锹铲土,搬运砖块,经过半年多的奋战,建成一幢颇具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二层六间中医门诊楼。盛夏,烈日当空,他头戴草帽,手提竹篮,在河边坟头采集青蒿、野、车前草等草药。深秋,他手提肩扛,从南通、扬州、南京等地购回《卫生保健知识》《本草纲目》《中药大典》《李时珍评传》《张仲景评传》等二百多本书籍,建立了全乡第一个民间图书室,免费向村民开放。他说,防病胜过治病,要不断提高村民的卫生保健和科普知识。隆冬,他利用农闲间隙,开办中医药培训班,传播中医药文化。农家大院内,三尺课桌、一块黑板便成了他施展才华、传道授业的新天地,石建平、顾春芹、殷小丽等8名优秀学员相继被如皋中医院、泰县中医院及附近乡镇医院聘用……
杏林奇才创奇迹
退休后,他边实践边研究,掌握了三十多种疑难杂症的治疗方法,有的起到了药到病除、起死回生的效果。自退休后的18年间,张谷才共治疗肿瘤、肝病等内伤杂病及妇幼疾六万余例,病员遍及如皋、如东、泰州、南通、扬州、苏州等周边二十多个县市,上海、浙江、安徽、河南、山东、山西等地也有不少病员千里迢迢慕名前来求医,张谷才有求必应,笑脸相迎,竭尽全力为患者服务。他说:“什么都可以放下,唯独放不下病人。”从而使众多患者的生命得以康复或延续,病人家属赠送锦旗数百面。“医德高尚,医术精湛”、“超凡越圣,神针能言”、“医如扁鹊,技似华佗”,既是康复者的心声,又是对张谷才医德医风及高操医技的评价,同时也是老区人民对他的最高奖赏。2001年3月,张谷才八十华诞时,南京中医药大学特为其庆贺,江苏电视台报道了他的辉煌业绩,从全国各地赶来的数百名学生子弟欢聚一堂,为其祝寿,可谓师恩浩大,桃李满天下。
2008年万物复苏的季节,胸怀豁达坦荡的张谷才作出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决定:向当地人民政府捐献自己的科研成果――《中药治疗肿瘤秘方》。在向如皋市人民政府、常青镇人民政府的《献方书》上,老人这样写道:
“目前苏北农村肿瘤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严重威胁老区人民的生命健康。我毕生从事中医学研究,治病救人是天职。风烛残年之际,我将用后半生心血研制成的《中药治疗肿瘤秘方》(共21首)献给人民政府,敬请政府部门转送相关医院临床应用,以造福老区人民,使更多的癌症患者延长生命存活期……”
为进一步弘扬祖国的中医药瑰宝,并使之发扬光大,张谷才退休后出版了《张谷才临证集》《仲景内科学》《仲景方剂学》《论中医改革》等9部医学专著,计250万字。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沈风阁评价他:“毕生从事中医学理论与实践,不断挖掘和探索中医学奥秘,精于医,敏于思,勤于书,扬名于海内外也。”
洒向人间都是爱
故乡的雪故乡情范文3
[关键词] 万古霉素;谷浓度;药物监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
[中图分类号] R45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12-0009-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trough concentration of vancomycin and its clinical efficacy in the patients with peritoneal dialysis-related peritonitis. Methods The patients who were diagnosed as peritoneal dialysis-related peritonitis and were given the monitoring of vancomycin trough concentration in Wenzhou People's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October 2016 were screened. 21 enrolled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trough concentration. In group A, the trough concentration level was 0.05). But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trough concentration, the length of stay [(28.37±4.63) days vs. (23.69±4.21) days] was shorter,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Vancomycin; Trough concentration; Drug monitoring; Periotoneal dialysis-associated peritonitis
腹膜炎是腹膜透析(PD)的主要并l症之一,且发病率较高,能引起腹膜透析技术失败甚至导致病人死亡[1-3]。目前国际腹膜透析协会(ISPD)相关感染指南建议腹膜炎的初始经验性抗生素疗法抗菌谱应包括革兰氏阳性菌,如万古霉素。ISPD指南推荐按照15~30 mg/kg,每隔5~7 d用药,间隔腹腔给药,以保持药物谷血清水平高于15 mg/L[4]。而另一些研究对MIC漂移现象及万古霉素谷浓度水平影响临床疗效方面提出了不同意见[5,7,10,11]。因此,万古霉素谷浓度水平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临床疗效的关系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万古霉素谷浓度水平下抗感染治疗效果是否存在差异,希望对万古霉素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5年1月~2016年10月于温州市人民医院诊断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按纳入标准进行筛选,共纳入21例患者。肾脏原发病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7例,糖尿病肾病4例,高血压肾病4例,其他或原因不明6例。纳入标准:(1)符合腹膜透析协会2005年制定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建议》中的诊断标准[6],符合以下标准中的2项:a.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透出液混浊;b.透出液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c.透出液白细胞计数≥100×106个/L,中性粒细胞数≥50%;(2)接受规律不卧床腹膜透析时间>6个月;(3)病原学为革兰阳性球菌;(4)腹腔使用万古霉素大于1次。排除标准:(1)入组前4周行研究相关药物治疗;(2)严重脏器功能障碍;(3)精神系统疾病;(4)临床资料不全。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 详细收集入选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包括开始透析的时间、年龄、性别、原发病及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时间、临床生化、病原菌培养结果(腹膜透析液)、住院时间、临床结局等。
1.2.2 分组 根据患者治疗期间平均万古霉素谷浓度水平分为两组:A组谷浓度水平
1.2.3 治疗方案 万古霉素针(厂家希腊,规格500 mg,国准字药:H20140174)0.5~1. 0 g q4~7 d,腹腔内用药,用药时长为2~3周。
1.3 判定标准
有效:使用足疗程抗生素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缓解,透出液白细胞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正态分布)或秩和z验(非正态分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21例腹膜炎患者血清万古霉素谷浓度
本研究共入选21例患者,最高谷浓度为24.64 mg/L,最低谷浓度3.24 mg/L,中位数11.3(8.53,15.93)mg/L(图1)。
2.2临床特征
A组患者8例(38.10%),平均年龄(77.25±7.85)岁,B组患者13例(61.90%),平均年龄(73.23±11.84)岁。两组患者性别组成、透析月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血清白蛋白高于B组[(28.32±7.75 )g/L vs(25.73±6.98)g/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 两组患者临床结局比较
21例患者中,临床有效14例(66.67%),其中A组患者有效4例(50.00%),B组患者有效10例(76.92%)。B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较A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住院时长较B组有延长[(28.37±4.63)天vs(23.69±4.2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本研究为单中心观察性队列研究,观察血清万古霉素浓度和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临床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提高血清万古霉素药物浓度,并不能提高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临床有效率,但能缩短住院时长。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谷浓度万古霉素水平其临床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0年国际腹膜透析协会(ISPD)相关感染指南建议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不低于15 mg/L[4],15 mg/L的临界水平是基于最近流行病学证据[7]的。但临床依据并不充分。在临床有效率方面,Hennsen ED等[12]对MRSA深部感染的研究,Jeffres MN等[13]对于MRSA肺炎的研究及Clemens EC等[14]对于MRSA脓毒血症的研究未发现万古霉素谷浓度≥15 mg/L与
为明确在临床有效的患者中,提高万古霉素谷浓度水平是否能缩短住院时长,进而减少花费,本研究对该部分患者进一步评价住院时长进行分析,结果提示随着谷浓度水平提高,住院时间缩短,患者的经济负担可能减轻。Kullar R等[19]发现提高谷浓度水平不仅能提高临床疗效,还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花费。张烁等[20]分析59例不同水平万古霉素浓度对住院时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住院时长无统计学差异。这种差异的产生可能与入组条件、不同地域菌株MIC值不同等相关,同时不排除本实验数据较少造成偏倚。
本研究有一定局限性。第一,本研究收集的是 单中心小样本资料;第二,在比较两组间患者经济负担时,本研究未对实际花费进行计算。第三,未分析联合应用β内酰胺类药物情况。虽然近期多个指南建议采用更高的万古霉素谷浓度(≥15 mg/L)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然而目前关于谷浓度水平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尚有争议,且无论以10 mg/L还是15 mg/L为界,多数研究并未发现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谷浓度水平的提高,两组间临床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随着谷浓度水平的提高,住院时间缩短,提示患者的经济负担可能减轻。目前的研究多为小样本回顾性研究,多中心、前瞻性的研究来指导万古霉素的合理使用为临床所急需。
[参考文献]
[1] Ghali JR,Bannister K,Brown FG,et al. Microbiology and outcomes of peritonitis in Australian peritoneal dialysispatients[J]. Perit Dial Int,2011,31(6):651-662.
[2] Johnson DW,Dent H,Hawley CM,et al. Associations of dialysis modality and infectious mortality in incident dialysis patients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J]. Am J Kid Dis,2009,53(2):290-297.
[3] Jose M,Johnson DW,Mudge DW,et al. Peritoneal dialysis practice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A call to action[J]. Nephrology,2011,16(1):19-29.
[4] Li PK,Szeto CC,Piraino B,et al. Peritoneal dialysis-related infections recommendations:2010 update[J]. Perit Dial Int,2010,30(4):393-423.
[5] Johnson DW. Do antibiotic levels need to be followed in treating peritoneal dialysis-associated peritonitis?[J]. Semin Dial,2011,24(4):445-446.
[6] Piraino B,Bailie GR,Bemardini J,et a1. Peritoneal dialysis related infections recommendations:2005 update[J]. Perit Dial lnt,2005,25(2):107-131.
[7] Rybak M,Lomaestro B,Rotschafer JC,et al. Therapeutic monitoring of vancomycin inpatients:A consensus review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Health-System Pharmacists,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and the Society of Infectious Diseases Pharmacists[J]. Pharmacotherapy,2009,29(11):1275-1279.
[8] Blunden M,Zeitlin D,Ashman N,et al. Single UK centre experience on the treatment of PD peritonitis--antibiotic levels and outcomes[J]. 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07, 22(6):1714-1719.
[9] Sarah Stevenson,Tang W,Cho Y,et al. The role of monitoring vancomycin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peritoneal dialysis-associated peritonitis[J]. Perit Dial Int,2015,35(2):222-228.
[10] 管向|,肖永红,李光辉,等. 万古霉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 共识(201l版)[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1,30(8):561-573.
[11] Liu C,Bayer A,Cosgrove SE,et al.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by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for the treatment of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fections in adults and children[J]. Clin Infect Dis,2011,52(3):e18-e55.
[12] Hermsen ED,Hansom M,Sankaranarayanan J,et al. Clinical outcomes and nephrotoxicity associated with vancomycin trough concentrations during treatment of deep-seated infections[J]. Expert Opin Drug Saf,2010,9(1):9-14.
[13] Jeffres MN,Isakow W,Doherty JA,et al.Predictors of mortality for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health-care-associated?pneumonia:Specific evaluation of vancomycin pharmacokineticindices[J]. Chest,2006,130(4):947- 955.
[14] Clemens EC,Chan JD,Lynch JB,et al.Relationships between vancomycin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dosingstrategies,and outcomes in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bacteremia[J]. Diag Microbiol Infeet Dis,2011,71(4):408-414.
[15] Albur MS,Bowker K,Weir I,et al.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linical outcome of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bacteraemia[J]. Eur J Clin Microbial Infect Dis,2012,31(3):295-301.
[16] Chung J,Oh Jm,Cho EM,et al.Optimal dose of vancomycin for treating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pneumonia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J]. Anaesth Intensive Care,2011,39(6):1030-1037.
[17] Aekerman BH,Guilday RE,Reigart CL,et al.Evalu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vated vancomycin trough concentrations and increased efficacy and/or toxicity[J]. J Burn Care Res,2013,34(1):e1-e9.
[18] Tongsai S,Koomanachai P.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high versus low vancomycin trough levels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infections caused by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A meta-analysis[J]. BMC Res Notes,2016,29(1):455.
[19] Kullar R,Davis SL,Taylor TN,et al. Effects of targeting higher vancomyein trough levels on clinical outcomes and costs in a matched patient cohort[J]. Pharmacotherapy,2012,32(3):195-201.
故乡的雪故乡情范文4
【关键词】 长期饮酒;血清GGT;结果改变
作者单位:155113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精神病防治院检验科
造成生化项目检测结果异常的原因很多,有病理情况下,生理情况下及药物和其他因素的影响等。笔者主要介绍长期饮酒对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等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精神病防治院,经常收治一些酒精伴发精神障碍,酒依赖之类的患者。为了研究长期饮酒对血清GGT的影响,笔者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39例酒中毒、酒依赖患者进行入院后常规生化指标检测。本组39例患者,均系男性,年龄39~51岁,平均45岁。39例患者入院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饮酒史,且都因饮酒所致精神障碍被收入院。
1.2 检测方法 空腹抽取静脉血3 ml,样品保证新鲜无容血的血清。AST、ALT波长均采用340 nm,GGT、ALP波长均采用405 nm,总蛋白波长用546 nm,白蛋白波长用630 nm,温度均为37度,AST、ALT、GGT、ALP均用连续检测法。总蛋白用双缩脲法,白蛋白用溴甲酚绿法。具体操作方法和步骤均按试剂盒说明的规定来进行。
1.3 试剂和仪器 试剂由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仪器使用SCOUT生化分析仪来测定。
2 结果
ALT检测结果高于正常但未超过100 u/l的有8例占总数的20.51%,结果超过100 u/l的有4例,占总数的10.26%,检测结果正常的有27例,占总数的69.23%,本项共有30.77%例的检测结果发生了改变。AST检测结果高于正常值但未超出100 u/l的有9例,占总数的23.08%,结果超过100 u/l有5例,占总数的12.82%,该项结果正常的有25例,占总数的64.10%,本项共有14例的检测结果发生了改变,占总数的35.9%。GGT检测结果高于正常但未超过100 u/l的有12例,占总数的30.77%,结果超过100 u/l的有10例,占总数的25.64%,该项目检测结果正常的有17例,占总数的43.59%,本项目共有22例的检测结果发生了改变,占总数的56.41%。其他几项如:碱性磷酸酶、总蛋白、白蛋白等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没有
明显的改变。
3 讨论
本文结果显示,GGT的改变最为明显,AST、ALT次之。而对碱性磷酸酶、总蛋白、白蛋白等生化指标的影响则不为明显。
GGT是在氨基酸吸收中参与-谷氨酰基循环的一个重要的酶。该酶在体内分布较广,血清中的GGT主要来自肝脏[1],由肝细胞线粒体产生。由于被摄取的乙醇大部分在肝内代谢,而乙醇能诱导微粒体生物转化系统,所以使血清GGT升高。由于长期饮酒对肌体的部分生化指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改变,尤其是GGT的改变更为明显,对肌体的健康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及时了解乙醇在体内代谢过程中对肌体造成的不良影响,及早发现隐患,及时治疗是很有必要的。
综上所述,酒对人体的健康危害是非常大的,因此,建议有长期饮酒史的人群要适量饮酒,或远离酒,且要经常检测其各项生化指标,从而为防患未然奠定坚实的基础。
故乡的雪故乡情范文5
[关键词] 新生儿胆红素血症;总胆红素;血清谷氨酰转移酶;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 R44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5(a)-0102-0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疾病之一,严重者可影响机体多种器官功能,甚至造成后遗症。因胆红素过高,0.5%~2.0%新生儿黄疸导致胆红素脑病,从而致死或致残[1-2]。本研究对顺义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2012年8~12月共收治的11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血清总胆红素与血清谷氨酰转移酶(γ-Glutamyltransferase,GGT,γ-GT)检查,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γ-GT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12月,顺义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16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根据胆红素测定值,将116例患儿分为高胆Ⅰ组(48例)( 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儿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中关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3]。
1.2 检测方法
所有患儿均由本院检验科股静脉采血3 mL,4 h之内检测其血总胆红素(TBIL)、血清谷氨酰转移酶(GGT,γ-GT)。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奥林帕斯UA2700;试剂盒,北京中生有限公司。
1.3 治疗
所有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均采用双面蓝光照射治疗,每日平均照射时间为(9.17±2.57) h;同时对感染患儿给予抗感染治疗。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高胆Ⅰ组48例患儿TBIL与γ-GT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 = 0.141,P = 0.341,P > 0.05);高胆Ⅱ组68例患儿TBIL与γ-GT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 = 0.897,P = 0.000,P < 0.01)。
3 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病因现在尚未明确。其主要为未结合型,大量未结合的胆红素过量积累可导致新生儿黄疸。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可引发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出现死亡或者致残[4]。及时发现和治疗可有效防止血清胆红素毒性对新生儿的伤害。目前主要采用酶诱导剂和光照疗法等方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动态监测血清总胆红素,可以及早发现和预测胆红素的发展趋势,降低高胆红素造成的风险。
谷氨酰转移酶主要定位于微粒体和肝细胞膜上,参与体内谷胱甘肽的代谢[5]。血清中的谷氨酰转移酶主要来自肝胆系统,是一种在肝内胆管上皮细胞中合成的胆汁酶。当胆汁排出受阻或肝内合成亢进时,可造成血清中的γ-GT增高。有研究显示[6],缺氧、宫内感染、低血糖、低蛋白血症、惊厥等都可造成胆红素代谢异常,由此导致血清中谷氨酰转移酶浓度升高。早期新生儿血液中抑制肝脏葡萄糖醛酸酶活性的因子增多,阻碍了游离胆红素与葡糖糖醛酸结合,造成游离胆红素代谢障碍。胆红素的代谢障碍主要是胆红素淤积在血液中,过多的胆红素损伤肝功能,致使胆汁排泄延迟淤积。淤积的胆汁诱导胆小管上皮细胞及肝细胞合成γ-GT,并可以使γ-GT从膜结合部位溶解释出,增高了γ-GT活性。胆汁中γ-GT浓度很高,并且反流入血,改变了细胞的通透性甚至破坏细胞。
本次调查对116例高胆红素患儿的TBIL和γ-GT进行相关性研究,发现TBIL和γ-GT间,在TBIL≥256.6 μmol/L 时两者相关性高于TBIL< 256.6 μmol/L。这与李丽星等[5]、刘义[7]的发现相同,证明了TBIL和γ-GT两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新生儿血清γ-GT水平可帮助评估高胆红素血症出现的可能性[8]。随着对新生儿黄疸研究深入,临床γ-GT活性的测定在诊断不同类型的新生儿黄疸中可能会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特别是对于由胆汁瘀积性的黄疸新生儿,更有直接的临床诊断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BhutaniV K,SM Donn,LH,John son. Riskm anagement of severe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 to prevent kernicterus[J]. C linPerinato l,2005,32(1):125-139.
[2] Cashore WJ. Bilirub in and jaundice in the micropremie[J]. Clin Perinatol,2000,27(1):171-179.
[3]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 实用新生儿学[M]. 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69.
[4] Eric I,Catharine M,Simon C. Early diagnosis of neonatal cholestatic jaundice[J]. Can Fam Physician,2009,55(12):1184-1192.
[5] 李丽星,李晡梅,千育哲. 新生儿高胆红素症病因与血清酶的关系分析[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13(2):178.
[6] 马自梅.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γ-谷氨酰转肽酶测定的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2,5(8):774-775.
[7] 刘义. 新生儿黄疽的胆红素与1-谷氮酰转肽酶(1-GT)相关性研究[J]. 广西医学,2002,24(1):70.
故乡的雪故乡情范文6
【关键词】 乳腺癌;SPECT/CT;A153;CA50;IL8
1.一般资料 2009~2012年我院收治84例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8~67岁,平均年龄47.2岁,全部病例均经外科术后病理组织切片确诊为乳腺癌。将病例分为骨转移病人组42例,年龄29~64岁,平均年龄46.2岁;无骨转移病人组42例,年龄27~69岁,平均年龄45.3岁;并选取本院体检中心经健康体检合格,心、肺、肾等重要器官功能正常的
34人(均为女性)为正常对照组,年龄25~62岁,平均年龄45.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