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习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暑习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暑习俗范文1

2022年大暑时间几点几分几秒

2022年大暑节气时间是公历2022年7月22日22点26分16秒,农历壬寅年六月廿四号,星期五。

大暑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十二个,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每年的公历7月22日、23日之间,太阳到达黄历120°,是大暑节气。与小暑一样,大暑也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而大暑表示天气炎热至极。

大暑节气有晒伏姜、喝伏茶、烧伏香、送“大暑船”等习俗。此时天气湿热,很容易导致身体受潮湿气过重。所以不管是在饮食还是起居都要注意祛除湿气。

大暑的传统食物

1、喝老冬瓜鲜荷叶汤

在我国的广东地区一带每逢大暑当日或暑热天气,几乎家家户户都煲消暑汤。老冬瓜鲜荷叶解暑汤是广东民间传统的消暑饮食汤品。它主要是由老冬瓜、新鲜荷叶和赤小豆组成。

2、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

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将其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3、吃面条

大暑到,临沂城乡就有大暑“喝暑羊”(即喝羊肉汤)或者吃面条的传统习俗。这一天,家家户户嫁出去的闺女和结了婚的儿子都要回父母家,杀上一只羊,做上一锅凉面条,全家人一起喜气洋洋喝羊汤,吃面条,聚在一起团团圆圆的过大暑。

大暑适合针灸吗

在大暑的时候天气炎热,对于怕热,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应该在大暑季节里休息一段时间再进行针灸治疗,这是因为针灸治疗是通过调整自身的经络实现健康目的的,老年人本身就身体虚弱,再加上怕热,在针灸时自身的调节能力差,很容易晕针,影响针灸的治疗效果,因此对怕热的老年患者应在三伏天应休息一段时间,对于冬病夏治的患者,应该鼓励患者连续进行针灸治疗,抓住大暑这一有利治疗时机,争取取得最佳治疗效果。如寒喘病、风湿和类风湿疾病、阴虚体寒、手脚冰凉、微循环受阻的患者,都可以抓住这个时机来进行治疗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大暑的古诗词

《大暑水阁听晋卿家昭华吹笛》

宋代:黄庭坚

蕲竹能吟水底龙,玉人应在月明中。

何时为洗秋空热,散作霜天落叶风。

《大暑松下卧起二首》

宋代:陈天瑞

迅翻趋炎歊,高标閟幽雅。

隐士何所营,茇之清荫下。

故居禾签生,帡幪若大厦。

熟卧南风边,飞梦游虞夏。

五弦天上鸣,击壤歌满野。

大暑习俗范文2

摘要:信息已经成为社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简述了信息素质的内涵,分析了大学生信息素质的现状与意义,指出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是图书馆的一项职能。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1)05-0081-02

Information Diathesis Education for Undergraduate and University Library

Wang Wei

(Library,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214122, China)

Key words: undergraduate; information diathesis; education; library

Abstract:Inform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social momentums in information era.It is the important task of modern education to train undergraduates for the information diathesis. The meaning of information diathesis was introduced briefly.Moreover, the actuality and significance of information diathesis for undergraduates were analyzed.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education of information diathesis for undergraduates is a func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1 信息素质和大学图书馆的特点

1.1 信息素质的内涵

信息素质是获取、处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信息素质的主要内涵包括: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伦理;信息能力[1]。信息意识就是主动、积极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和展示信息的意识;信息道德,随着计算机网络在图书馆的应用日益广泛,将成为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伦理就是如何看待信息的虚假与共享问题,资源共享,并不是可以无偿占有他人的文化和科研成果;信息能力是在具有较高的信息意识情况下,能对收集和查找到的信息,进行确认、筛选、鉴别、整理、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1.2 大学图书馆的特点

大学图书馆是高校教学、科研的服务中心,是对广大师生进行教育的前沿阵地,是信息素质教育的课堂与试验地。

图书馆的职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延伸,它为社会提供公开、公平和全面的服务。新世纪教育的目标是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并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和使用信息能力,这就要求图书馆能适应时代要求,采取灵活多样,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方式,满足专业教育、信息教育和全民教育的需求。因此提高图书馆员的素质和业务能力,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图书馆员来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是目前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的方向[2]。

2 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2.1 当前大学生信息素质的现状

虽然素质教育已提倡多年,但传统应试性教育依然在延续。主要表现为:大学生所具有的信息素质低,学生不知道如何利用图书馆去检索信息;不会使用计算机检索、处理及交流信息;更不知道如何正确评价信息与筛选信息。大学生外语、计算机技能整体水平偏低,因此对大学生进行信息教育已刻不容缓。

2.2 培养大学生信息素质的意义

信息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整体教育质量,实现提高全民族创新能力,逐步建立一个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我国新型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3]。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不仅是教学的组织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而学生只能被动地作为信息接受者。通过信息教育的开展,学生可以利用信息工具主动获得相关信息,不仅掌握了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方法,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了较高的教育和学习效果,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造能力。学生通过信息教育能及时更新和补充有关专业技能,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捕捉机遇和迎接未来面临的挑战。

3 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的课堂――图书馆

3.1 信息素质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要求

信息时代知识的爆炸和科技的日新月异,智能型、创造型人才在时代的激烈竞争中愈来愈表现出充分的活力,这也就对信息时代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教育即是“信息化、多媒化、多元化”的三化教育,也是“高效率、高效益、高质量”的三高教育。首先,信息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快,对信息社会的适应性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人才水平的高低。这就提出了终身教育理论[4],它是以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为育人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型人才的教育活动。终身教育要求尊重学习的主体,提供所有人一生学习的机会,强调人的全面发展,重视个性化自由发展,使教育成为一种生活,使更多的人获得新知识与技能,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第二、高等教育宗旨的终生化。迅速多变的现代科技和生产,对教书育人提出了新要求,它要求学生具备合理的智力结构,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很多国家把终生教育理论作为高等教育改革宗旨,如德国主张“应当把大学看作终生教育机构的基础机构”[5]。因此,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必须开拓,充分发挥信息情报特长,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第三、信息教育与终身教育是辩证统一的。信息社会使知识更新急剧加快,人们不得不置身于不断学习中,信息教育的动态要求终身教育。通过系统、完整的信息教育,社会成员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所以信息教育是终身教育,终身教育的实现途径又必须借助信息教育。

3.2 实施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方法

信息素质教育具有意识、伦理、道德、技术四个要素[6],是一个综合性的教育。首先,开设合理的信息教育课,加强《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普及教育,通过检索实践使学生掌握信息检索方法、途径与步骤。其次,培养师资,开发教材。缺乏师资和教材是目前开展信息教育的两大难题。师资是课程设置的必要前提,授课老师除了具有图书馆专业知识,还要具有外语、计算机基础理论与应用知识及网络信息、资源检索等实践知识。因此培养和引进信息教育人才,编写相关教材,是推进大学生信息教育的紧迫任务。最后,在校内开辟信息交流活动,训练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尤其要引导、培养学生熟练利用专业情报机构提供的二、三次文献检索服务系统。

3.3 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是图书馆的职能

信息素质是大学生必备的素质,它和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术素质等一样是大学生必备的素质。图书馆作为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应因校制宜、因时制宜、突破陈规、勇于创新,积极开展对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

图书馆应与电教中心、网络中心、信息中心共同联合,利用各种渠道宣传并实施信息素质教育;图书馆应努力探索教学方法,研制网上教学课件,改善教学效果,并坚持不懈地对师生进行电子资源检索方法的培训;图书馆应积极探索信息素质教育的新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信息素质教育活动。例如:将文检课的教学从填鸭式向自助式转变,从面授式向远程教育转变,建立便于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服务措施,如进行书海导航活动,开展信息角活动,举办信息素质教育系列讲座;图书馆必须重视电子信息资源建设,学校应加大对图书馆经费投入。相信,图书馆凭借丰富的信息资源,先进设备与技术,优秀的信息人员能够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软硬件环境。

参考文献:

[1][6]杨丽.2000年以来国内信息素质研究综述.山东图书馆学刊,2009(6):28-32.

[2] 饶坤英.以大学文明的标高衡量高校图书馆员的素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12):72-75.

[3] 陈步苓.高校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中的作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0):27-28.

[4] 杨小杰.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11):195-196.

大暑习俗范文3

人将大暑分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每年此时正值三伏天的中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等习俗。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古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个习俗,就是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喝。如今,这样的凉亭很少见到。

又到大暑时节,独处时若能喝一杯泡在杯子里绿如春色的绿茶总会令人无限遐想。越是在这样室外喷火的天气里,越是清凉的绿茶才越发衬出这大暑天里火热的面容和沉静的心。大暑天气若久居空调之室,人体外寒里寒,饮茶则宜暖性的熟普、红茶,祛除体内的寒气。普洱茶膏、红茶茶膏均是其茶之精华之集成,效果更佳。暑气绕身、潮湿闷热的当下,喝茶才是正经事,吃茶而心静,心静则自然凉。

有道是“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从养生保健的角度来说,医家认为,此时倒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诸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风湿痹症等阳虚症,如果适时进行科学的调理治疗,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热在三伏,天上一把火地上一把火烤着,如何才能有效抵御狂热和烦躁,不至于让自己的情绪“中暑”,还得学会自我调节,遇到不顺心的事要赶快忘掉,还有就是注意休息好,多吃五谷杂粮以健脾补气,多吃芳香的果蔬以使体内阳气向外宣泄,多喝茶水和绿豆汤来清热解暑。

大暑往往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早早地,人们就乘着画舫或是摇着小船,躲到莲叶无边的荷花荡中,去避暑——吹着清风,扯着闲话,剥着莲蓬,听着远处的歌谣:“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当歌声渺不可闻了,听歌的人已醉倒在船头。“游罢睡一觉,觉来茶一瓯。”大半天的时光就这般懒懒地消磨了。中国人自古以来对于莲花,就有着一种痴狂的爱。唐朝的周敦颐爱它的“出淤泥而不染”;屈原甚至要用他来做自己的衣裳:“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相当多的人,竟整日厮守着荷花,到天黑了也不回去。远处的画舫上渐渐亮起了灯火,几声箫鼓后,“杜丽娘”或是“崔莺莺”的吟唱便彻夜地,随着波光上的萤火虫,袅袅地朝墨黑的天边飞去。

傍晚的池塘边上,聚集了三三两两的顽童。他们在鸭蛋壳上画上彩色的鱼,把捉来的萤火虫装在里面,提着它追逐厮打,呼喊嬉戏。也有大一些的学童,热得睡不着了,学“车胤囊萤”,用袋子装了许多萤火虫,挂在书桌上,摆出要熬夜苦读的样子。

在夏夜用萤火虫营造气氛气魄最大的要算隋炀帝。他让人用大袋子捉来萤火虫,放飞在景华宫。到了晚上,满山谷的流萤闪烁飞舞,灿若星辰。

然而仅仅是玩闹并不能消暑,人们为了凉快可算是费尽了心机。有的官宦人家,在近水的花园里盖起一座凉亭,用水车把水引到凉亭的顶上,水流不停,在亭子的四周形成水帘,人在其中,自然是清凉惬意。有钱的人家呢,会在院子里搭起凉棚,在地下挖上几口井,再在井上铺上竹器,在这里聊天或是睡觉,快活得很。至于普通百姓,打个赤膊,摇一把芭蕉扇,到晚上,左邻右舍聚到一块,说几段狐仙鬼怪的故事,人人吓出一身冷汗,倒也自得其乐。

大暑要是再遇上大旱,人们就更要忙乱了。有的村子从庙里请出火神,用方桌抬出去游行,到哪家门口,哪家就要在火神的头上泼一盆冷水。还有村子是把泥做的龙王放到烈日底下去晒,等他受不了,自然会降下雨来。更令人吃惊的,竟有村民给狗穿上衣服,戴上帽子,放在婴儿车上,推出来游乡。人们看到这滑稽样子,都忍不住会哈哈大笑。“人笑狗就笑,狗笑天就阴,天阴就下雨。”村民们这样说。

因为盛夏多疫病,一些地方有送“大暑船”的习俗。在大暑这一天,扎上一条真船一般的纸船,船上桌椅俨然,杯盏俱全。再把“五圣”请上船——也是纸扎的,五位瘟神。然后用木筏载着,敲锣打鼓,护送到出海口,一把火烧掉。这把瘟神和酷暑一起送走的场面是极其壮大的,动辄有十几万人参与。

大暑习俗范文4

论文摘要: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是世界关注的问题,文章以艺术专业为例,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指出了加强艺术专业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专业技能、审美观念及心理健康方面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大学生素质教育是全世界关注的问题,也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共同要求。在现代大学教育中普遍存在大学生知识面狭窄、创新能力不足、   

信仰缺失、价值观念混乱等问题。以艺术专业为例,艺术类学生是以专业加试为基础,分别参加专业课和文化课两次考试,文化课的录取分数线比非艺术类学生要低得多,再加上艺术类学生普遍存在偏爱专业、对文化课重视不够的现象,这就势必导致艺术类学生文化修养不够,知识面狭窄,缺乏人文素养。所以,文化基础薄弱是艺术类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的不及格科目也大多集中在文化课上。为此,要更新教育观念,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调整课程设置体系与结构,培养和提高艺术专业大学生的专业技能,鼓励艺术类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和改进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一、全面提升艺术专业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艺术专业培养的是艺术工作者,它培养的目标是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艺术人才,必须坚持社会道德与艺术的统一。艺术专业由于专业教学的活动多以小型、分散方式进行,学生的个体意识较强,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淡化集体观念,忽视集体荣誉,甚至做有损集体利益的事情。因此,必须加强对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克服个人主义,加强组织观念,使学生熟悉并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勇于进取的精神。   

二、提高艺术专业大学生的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一直就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问题,现代社会要求大学生不仅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更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实践性教学既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途径,又是理论学习的充实和发展,是整个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综合技能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在各个高等职业院校,早已逐步形成及完善“订单式”“产学合作”等多种新颖的实践教学形式,为学生在相关的社会实践环境中培养与提升技能创造条件,使其在毕业后能具备更强的能力来面对激烈的职场竞争。   

三、加强艺术专业大学生的审美教育   

审美能力是人才的基本素质之一,是通向成功之路的桥梁,更是艺术专业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在现实生活中,艺术专业大学生学习就业的压力大,他们把所有的精力和都放到专业学习和各种可以给就业带来优势的“考级”“考证”上,这样势必影响了其审美素质的发展,普遍缺少敏锐的感觉、直觉、领悟、灵气,看问题、做事情往往呈现出模式化、程式化。这些都束缚和制约着其向高层次方向的发展,折射出艺术专业大学生审美的严重缺失。   

要提高审美能力,还应注重审美情趣的养成,如知识储备、文化修养以及生活阅历等,艺术专业大学生具有审美素质,便会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著名艺术家吴冠中在谈到对高科技的审美感受时说:“在清华大学生物室所看到那些细菌、病菌、蛋白质等各类原始生命状貌,放大后映在屏幕上,千姿百态,繁杂而具结构规律,仿佛是出人意料的抽象艺术大展,大都很美。”   

其实审美,就是一种精神与心智活动,是主体的主动参与和全身心的投入,不断能发现身边的美,在潜移默化中也就提升了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及自我完善的能力。   

四、关注艺术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鉴于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进取、和谐、和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成才的热情。因此,应该给学生讲授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对他们进行心理品德与技能的训练,开展心理问题的咨询与指导,在教学与专业活动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当前,我国各大艺术类院校都在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和途径,对艺术专业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艺术类大学生综合素质正在不断提高。要想加强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就必须把抓好思想道德素养作为基础,抓好专业技能和专业审美素质教育作为核心,抓好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保障,只有把上述三方面工作都抓好,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艺术类专门人才。   

注 释:本文出自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团建课题《艺术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于淑英,石凡.浅析艺术类学生文化课与专业课学习的失衡[j].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大暑习俗范文5

一、信息素养概念界定及研究概述

1.信息素养。信息素养的概念最早是由时任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的Paul Zurkowski于1947年提出的。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的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与技能”,后来又将其解释为“人们在解答问题时利用的技术与技能”[2]。但是信息素养的概念并非一成不变的,/:请记住我站域名/不同学者和群体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与研究目的定义了诸多概念。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把信息素养定义成“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拥有寻找、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3]。纵观国外信息素养的研究,不难发现研究重点逐渐由信息技能转向更为综合的信息基本素养。

2.国外研究现状。国外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便对信息素养进行研究。1995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和教育传播与技术委员会制定了涵盖信息技能、独立学习和社会责任的学生信息素养九大标准。2004年1月全美大学及研究型图书馆协会ACRL正式通过了“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标准”,提出了针对美国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的5大标准及22项性能指标。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一是对于大学生信息素养概况的研究,二是研究信息素养与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关系,三是根据国家、专业、年级等进行有针对性的信息素养培训。

3.国内信息素养的研究。我国很早就重视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近年来,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国内学者对信息素养的研究取得新进展,如2007年霸桂芳结合大学生教育的主要特点,提出高校应通过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及大学生自身特点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4];2011年吴晓伟根据应用型本科大学生人才培养规格和特点设计出了面向应用型本科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量表[6]。但是目前国内对于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一方面,研究的内容与主题主要局限在大学生信息素养与高校图书馆教育之间的关系、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的简单分析等方面。另一方面,研究集中讨论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策略等方面而较少结合当下时代背景。本研究从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出发,结合大数据时代背景,同时考虑移动互联网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深刻影响,对于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进行调查,探索大数据与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关系,找到影响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

二、研究方法及样本说明

1.研究方法。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等形式,调查南京地区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再通过SPSS19对问卷进行分析研究大学生信息素养在专业、性别、年级方面的差异,以期为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提供可行性的策略。

2.样本。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向位于南京市仙林大学城的高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南京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发放问卷500份,实际回收问卷482份,按照剔除有缺失数据,剔除答案排练完全一致问卷的原则获得有效问卷406份。

三、量表设计

综合国内外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结合大数据时代背景,笔者把大学生信息素养划分为信息意识、信息需求、信息知识与技能、信息伦理与道德四个维度进行研究。量表题项根据五级Likert回答,分别为非常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完全不同意。

1.信息意识。信息意识作为信息素养中的关键一环,指个人对于信息的敏感程度,是整个信息素养的前提。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会面对众多数据,具备敏锐的信息意识可以帮助大学生将众多的数据转化为相关的信息。信息意识分量表的设计从其定义出发,分别从学生对信息类课程的态度、遇到专业问题时的解决方法、对于高校图书馆检索课程的意见等出发设计。

2.信息需求。信息需求能力主要测量学生能否用总结概括性语言提炼自己所需信息、知晓常见信息源的类型、内容特点、获取条件,将信息源与所需信息相匹配的能力[7]。在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信息需求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休闲娱乐”、“学术学习”、“生活服务”三个方面。信息需求分量表从信息需求的定义出发。分别考量大学本科生在学术学习时对常见信息源的掌握情况和其对高校开设相关信息检索课的需求状况。

3.信息知识与技能。信息知识与技能是大学本科生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细分为信息知识与信息技能两部分内容。信息知识是指与信息有关的理论、知识与方法,是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信息技能则是大学本科生信息素养的核心。在大数据时代,信息成几何级数增长,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作为国家建设主力军的大学生,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形式的信息,既包括传统的结构化数据,又包括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半结构和非结构化数据。同时,大学本科生应该掌握一定的文献检索技能、数据分析技能,熟练掌握国内外网络数据库及网络下载工具等。

信息知识与技能分量表从检索技能、网络下载技能、数据库技能、数据分析技能等方面对于大学生信息信息知识与技能进行了考量。

4.信息伦理与道德。信息伦理与道德,是指个体在信息社会应该具备的判断

和辨别信息,正确传播信息的能力。它要求个体在国家法律和公民社会道德规范允许范围内进行信息的应用与创造,不得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侵害社会和他人合法权益。为了得出大学生信息伦理与道德的现状,笔者从其定义出发,结合现实生活中大学本科生遇到的实际情况,如贴吧论坛讨论、网上搜集资料、网络音乐下载、学术论文写作,进行此维度问卷设计。 5.大数据。大数据通常用来形容大量的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大学生作为一个求知群体,与信息的关系日益密切。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大学本科生对微信、QQ等社交软件的使用频率骤增,利用移动互联网订购火车票、查找旅游目的地信息等已不是新奇事。在大数据时代,大学生会面临更多挑战,能否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有效信息并进行应用创造显得格外重要。

四、实证结果

1.信度和效度分析。(1 )信度,本研究中信息意识,信息需求,信息知识与技能,信息伦理与道德四个分量表的CronbachA 系数分别为0.674,0.582,0.842,0.800。总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5,信度较高。(2)效度,按总均分高低排序,前27%记为组1,后27%记为组2。通过对组1和组2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每一题的sig.值都在0.05以下,可见每一题都具有较高的区分度,从而整张问卷都具有较高的区分度,所以问卷的结构效度较好。

2.描述性统计。如表6所示,对406个个案的平均分进行描述统计,平均分的最大值为4.923077,最小值为2.461538, 平均值为3.67723001, 标准差为0.458346830。依据Likert五点法,结合均值,可知当前大学生总体信息素养较高。

3.影响因素分析。

(1)专业因素,如表7所示,不同专业大学本科生信息素养差异不大。按照专业分组,利用多独立样本检验,可知不同专业大学本科生信息素养渐进显着性为0.765,远大于0.05,佐证了描述性统计的分析结果。

(2)性别因素,本研究发现男女生信息素养并无显着差异,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男生信息素养总均分为3.71,略高于女生的总均分3.65。

(3)年级因素,本研究发现不同年级大学本科生信息素养具有显着差异,年级越高,信息素养得分越高。按照年级分组,利用多独立样本检验,显示渐进显着性为0.002,小于0.05,可见不同年级大学本科生信息素养具有显着差别。再根据描述性统计结果,可知大三、大四学生信息素养得分均值为3.76,大二学生得分均值为3.56,大一学生得分均值为3.68,验证了信息素养的年级差异。

4.大数据与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关系。为了得到大数据与大学本科生信息素养的关系,笔者通过双变量相关分析,得到两个变量的Pearson系数为0.667,远大于0,呈正相关;且显着性概率为0.000,小于0.05。可见两者的相关性较为显着,可以理解为信息素养较高的大学本科生,对于大数据的把握也较深。

5.研究结论。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整体较好,但是信息技能水平较低,不同年级学生的信息素养存在显着差异,但是没有发现专业和性别的显着影响。

五、对策及建议

1.建立大学生信息素养标准。信息素养的概念自提出以来就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持续关注,但是目前信息素养的内涵及教育范围等还没有一个普遍的标准。为此,应该成立一个全国性的高校信息素养研究组织,制定相关培养标准,针对目前大学生信息意识不强、信息技能较弱的现状开展专门培训,着力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以适应大学生在大数据背景下发展的需要。

2.开展高校图书馆信息技能培训工作。开展图书馆信息技能培训工作,首先应该对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教师应该探索多种教育手段,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并结合一些通识课程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科研能力。与此同时,高校图书馆应该定期开设文献检索课、专题讲座等,在学校形成一种信息化氛围。除此之外,还可以用一些信息化手段,如微信平台等,介绍相关知识及预告专题讲座,使其可以惠及更多的大学本科生。

大暑习俗范文6

关键词: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素质教育;构成;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8)-08-0112-02

一、素质与艺术类大学生素质教育

1.素质的概念

素质,又称素养,既指先天素质,又包含综合素质。它是指“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与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

2.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

当我们步入21世纪,社会的变革给各层次的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着眼于人的素质的综合发展,着眼于人的适应性和创新性的统一,素质教育被提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因此,素质教育是一种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社会发展相结合的,着重开发学生潜能和创造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进而进行创造和创新,养成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这就是素质教育的新理念。

3.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紧迫性

大学教育在受教育的各个阶段中处于核心位置,已经开始接受更为专业化的知识,他们即将走入社会,接受挑战,对于他们是否能有勇气迎接挑战,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得心应手、在社会上站稳脚跟,是我们作为大学教师最应该思考的问题。新世纪人才的竞争是大学生整体素质的较量。社会不再需要只拥有单一专业知识的学生,而更多需求各方面发展都较为全面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而作为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同样的挑战摆在面前。近些年,每年的艺术类考生在不断的增加,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山东的艺术类考生占整体考生的五分之一,这是在历年高考中很少会出现的,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艺术类高考作为进入大学的捷径。笔者在部分艺术类专业学生中作过调查,有65%以上的学生是由于文化成绩不好,选择参加艺术类高考,更有近40%的学生是只经过半年以内的艺术类强化,就参加艺术类加试的。可以说,这部分学生在入学之前,已经有部分输在起点上了,随着艺术类专业学生在人才市场上的逐渐增加,已慢慢趋于饱和状态。学生今后就业竞争的压力,同样压在我们大学教师的身上。在这种情况之下,艺术类专业学生只有在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学习的同时,重视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才能为自己找到生存的保障,加强艺术类学生的素质教育已经是刻不容缓。

二、艺术类大学生的基本素质构成

1.思想道德素质――崇高的艺德

作为新世纪的人才,思想道德素质是综合素质最显著的标志。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相对于其他专业的大学生来说,有强烈的个性色彩。他们思想较为开放,想象力丰富,自信、极具竞争意识,更加强调个人价值的完善和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社会责任感较弱,集体观念淡薄,个人道德约束力不强,对问题的看法容易偏激等弱点。学生们在政治观念上表现不稳定,未能形成正确、稳定的世界观,这就对学生的党建工作提出了一定的难度。因此,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更加需要正确的思想引导,引导他们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

2.文化素质――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文化素质是一个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的重要基础,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为自身发展提供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否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是学生在艺术上取得造诣的关键。从现有艺术类生源看,他们普遍学习文化知识的能力相对不高,并且部分学生在文化学习方面缺乏必要的主动性。部分艺术类学生惧怕文化学习。其实文化素质底蕴的不足,会严重制约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文化底蕴是各种知识在人身上转化形成一种精神状态,但是它并不等同于各类知识单方面的堆积,我们一般都采用让学生更多的汲取跨专业的知识的方法。因此,我们要从根本上重视学生的文化知识的学习,重视他们文化底蕴的积累。

3、业务素质――要有夯实的专业基础

现在大学生就业是“双向选择”,这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学习艺术专业基础,是造就艺术人才的关键。我们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艺术学科的基本规律和发展的趋势,学会用逻辑思维来分析、解决相关的问题。艺术类专业学生今后的专业素质的形成,靠的就是高校的专业基础教育,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专业基础训练。但是,素质教育不再仅停留在专业基础之上,而且还要求学生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对现代科技的了解。因此,我们要培养的学生是有扎实的基础、能适应专业要求的综合应用型高素质人才。此外,公共基础课不能忽视,现在高校都对学生的英语和计算机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们因为所处艺术类专业,很多学生对学校将大学英语四级作为学位要求不是很理解,殊不知这是时代的需要、学生将来就业的需要。

4.心理素质――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高等院校,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这些的形成都往往以健全的心理为基础。时代的发展,艺术类专业的学生面对更为激烈的竞争和强大的社会压力,面对更多的诱惑,交错的是成功和失败。但是由于我们的学生长期从事于艺术这一专业,而缺乏团结意识和协调能力。因此通过我们的教育,我们应该让学生学会生存、合作、共处,正确处理各种各样的矛盾,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培养较强的心理受挫能力,适度的自尊自强,从而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如何抓好艺术类学生的素质教育

1.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艺术类专业的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给学生树立的世界观,因此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马列主义、社会主义等理论教育,抓好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党建工作。我们要把理论教育提到较高的位置,要引导他们正确的应用马列主义的观点对社会现实进行积极的思考,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集体主义、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使学生具备较崇高的艺德。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是个性品质的组成部分,是学生能力和合作能力的体现。我们要培养学生在尊重其个性发展的同时,仍要学会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学会与人共事。

2.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使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加强艺术类专业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途径很多,我们可以通过强化第一课堂、推进第二课堂、重视社会大课堂三个大方向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第一课堂充分考虑学生知识结构的完整性,不能有偏向,重视人文社科和自然知识的积累。作为补充的第二课堂,主要以科技文化活动为主,吸引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社会大课堂能交给学生课内无法学到的东西,鼓励艺术类专业学生尽早参与社会实践,一方面能有助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另一方面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身文化素质的不足之处。此外,文化素质教育更要贯穿于专业教育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艺术类大学生的技术素质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得到有机结合。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不但要教授他们具体的知识和技术,更要教给他们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人格与艺术修养、审美情趣。抱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作为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教师,更要注重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教师的言行都能体现自身的文化修养和人格风范,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学生。

3.抓好专业素质教育是成才的关键

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专业性较强,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要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要强化专业课的训练,培养他们对本专业的兴趣。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有部分是由于文化课成绩比较差,突击培养出来的美术能力,很多对美术并没有很浓的兴趣,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同时我们要引导学生重视公共基础课,不能有偏科现象。其次,要加强课堂教学的改革,让学生多接触高科技,将多媒体教学引入艺术的殿堂,让学生既接触传统的艺术设计,又能熟练运用电脑制作。课程和教学手段的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平时要定期举办学生作品展览,使学生能有机会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提高专业水平。要鼓励学生多走出校门参观学习,要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展览等的信息,这样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视野才能更开阔,专业知识才能更加巩固。

4.有重点的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我们要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心理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学生对现实社会的认知和适应能力。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不仅是有美仑美奂的艺术世界,还同样生活在现实世界中,所以要受到相应的行为规范的制约。其次要加强学生的理智感教育,提高艺术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尽可能避免艺术创造中的情感迸发延伸和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情绪化,要给予一定的挫折教育,更要懂得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再次要加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全局意识,提高他们人际关系的协调和处理能力。对于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应该努力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使他们能自觉地把自己融于群体中,不断的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有很多种途径,都应该贯穿于专业教育和实践的始终。我们应该针对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开设社会心理学、青年心理学、艺术心理学,结合案例系统讲解,给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奠定了理论基础。我们要多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艺术实践活动,如采风、写生、市场调查等等,因为社会生活才是艺术的源泉,没有脚踏实地的实践活动,不可能锻炼出较高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王建明,王广成.大学生素质教育概论[M]. 西安:西安出版社,2000,13~20.

[2]忻雅芳.素质与文化底蕴--论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J].中国音乐,2002(2):62~63.

[3]赵雪梅.浅论艺术类大学生的素质教育[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49~51.

[4]李莉.加强艺术院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J].齐鲁艺苑,2002(1):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