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励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励文范文1
励文范文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和利益多元化,建立以人为本相适应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人本管理是以人为目的、为了人的管理,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对策渗透到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之中。
企业的问题最终还是文化的问题,当前企业间竞争由产品竞争转向企业文化竞争。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逐步积淀形成的共同的文化观念,对员工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渗透力、引导力和约束力,能调动员工积极性及创造力,增强员工归属感。
将企业文化融入人本管理,成为人本管理服务生产经营的有效结合点和切入点,本文以人本管理为视角阐述建立以人为本相适应企业文化观点,以文化助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人本管理与文化管理的定义及相互关系
第一,人本管理基于对人的需求层次分析,突出人的地位,在管理实践过程中形成以人为本的价值观,通过创造特定的环境与条件,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不断提高其满意度过程。强调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承认人的价值和尊严,重视人才的选拔、培养,不断开发人的潜能,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第二,文化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通过企业文化熏陶,营造一种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变被动管理为自我约束;是以人为核心,以文化为导向,以制度为基础,以战略为重点的管理模式,管理重点是“价值观”;文化管理是企业发展必须趋势,成为推动企业持续成长、高速运转的强大精神力量,被誉为真正最为有效最持久的绩效利器。
第三,以人为本的经营管理理念推进了企业文化建设及现代管理方式的变革,人本管理的有效实施必须结合先进的、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以引导功能为先导,促进人本管理,二者互相促进,融会贯通,相得益彰。
二、人本管理的内涵
第一,崇尚本位、实现价值。
人本管理强调人的管理第一,注重人的价值实现。现代员工择业观念上不再是传统的以获得岗位、高薪为目的就业方式,而是注重情感体验,对工作的心理舒适度、发展空间、福利待遇、技能提升、被尊重感、自我价值实现等需求较高;未来经济发展取决于人的智能开发、创新能力发挥和活力激活,企业最大限度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人潜能,更好实现自我价值。
第二,尊重个性、发挥潜能。
人性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处于突出的地位,企业成败的关键在于人。新生代员工个性张扬,注重实现自我价值,需要尊重、理解和关心,追求平等和尊重,喜欢平等沟通方式和情感体验。
人本管理价值观更加注重员工的内在需要和与满足、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开发。其关键决于人的心理资本开发程度,心理资本强调激发和培养人脑中潜在的心理能量,使之得到开发和升华,从而产生具大的内在动力和智能,形成个体和团体的竞争优势,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重视需求、强化激励。
随着知识经济发展,新时期员工不仅仅要求满足物质层面的需要,还更多追求精神方面满足,注重个人成长和成就的满足感。人本管理科学地运用各种激励手段,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发挥人的内在潜力;企业要创造更好的培训、教育条件和手段满足需求,提高心理收入,促进组织目标实现的管理方式。
第四,人文关怀、情感互动。
人文关怀要求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情感是一种效益,企业与员工共同构建一种相互信任和谐的工作关系,形成一种团结奋进的合作氛围;管理者以真挚的情感,关心、爱护和体贴员工,增进情感交流,促进人与组织共同成长,企业以最小的能耗获取最大的效益。
第五,员工参与、团队合作。
企业要引导全体员工参与各种管理活动,培育团队精神,使全体员工贡献劳动和智慧,直接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明确合理的经营目标。把企业目标、经营战略、发展思路,融入每个员工头脑中,成为员工的共识。每人知道自己责任和贡献,把每一个人工作与企业总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协调取得行动一致。善用文字性信息,扩大员工知权情,通过信息和思想交流达到认识上一致。
第六,任人惟贤,人尽其才。
随着企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应及时地考虑如何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吸引人才,聚集人才。分发掘人才潜力,有效地发挥人才作用,提高企业效益;有计划地对职工进行培养,提高管理水平、知识结构、市场意识、竞争思维和业务水平;要努力做到各尽所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三、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第一,以人为本培育企业文化。
大型论政片《大国崛起》风靡全国。它的精彩演绎告诉世人:大国崛起与面积和人口无关,而与思维方式、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能力有关。人本文化主要是尊重个性需求与发展、实现自我价值、注重心理感受、崇尚信任、竞争合作等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成为时代主旋律。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人的需求出发探索人的激励和研究人的行为,管理者可以借助需求层次理论的知识分析不同层面员工的心理需求,从而运用各种激励的手段,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发挥人的内在潜力。
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着力于以文化因素去挖掘企业的潜力,尊重和重视人的因素在企业发展的作用,充分调动员工的主人翁精神积极性和责任感。通过文化所特有深层推动力、持续影响力、广泛渗透力,造就与众不同经营策略、与众不同战略思维、与众不同组织文化。
其一,用人本管理文化营造深厚的亲情文化。
一票难求视角下折射出打工者许多心酸与无奈,容易导致亲情缺位。洲岛基地在管理上反弹琵琶,转变管理思维,邀请家属及小孩上岛过年,并制订多套服务方案,如主动沟通、了解需求、张贴温馨提示等;让员工体会到“家的温暖”,使之更加人性化,满足员工内心渴望,解决亲情缺位,从内心深处激发员工的归属感。
从亲情文化入手,企业应尊重和关心员工,多点“人情味”,把“以人为本”的亲情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中。
其二,加强柔性管理文化建设。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柔性管理成为现代企业发展趋势。企业柔性管理强调感情投资、塑造企业文化、推行民主管理、重视人才培训、人力资源开发。它强调组织的柔性化,由集权向分权过渡,金字塔型向大森林组织过渡等,激发员工内心深处的潜力,具有内在驱动性、激励有效性、快速适应性、影响持久性等特点,可提高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与归属感。
其三,加强团队合作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内在核心是全体职工共同的价值观。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反映的是个体和整体利益统一。企业文化的建设有利于在企业中形成团队协作,共同进取的环境与氛围,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实现自身的价值。
个人只有融入到团队中才能更好地形成合力,才能将分散在每个人头脑中的知识、经验和信息,整合成巨大的知识推动力,达到理想上互勉、信念上一致、观念上共鸣、意志上互励等,提高团队的决策智商和效率。
其四,加强学习与创新文化建设。
崇尚知识将成为新时代的基本素质和要求,只有培养组织的学习能力和意愿,在学习中不断实现企业变革,才能应对这样的挑战。企业组织成为相互理解、相互学习、整体互动思考才能真正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增加组织快速应变创新能力。
日本企业非常注重企业文化传承与创新,成为企业长盛不衰的密决。
21世纪最成功的企业是学习型组织。经验积累源于学习,开拓创新关键学习,环境适应依赖学习,应变能力在于学习,需要一种重视学习的文化氛围,努力营造“终身学习的组织”,实现企业永续经营,学习力代表着将来。
其五,建立任人惟贤企业文化。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关键是建立“任人惟贤”的管理机制,只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充分地释放出员工能量。管理者要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努力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做到知人善任,惟才是举,形成一个使“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的氛围。
其六,建立“和而不同”的企业文化。
和而不同是和谐企业的重要内涵。企业需要有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的人加入,应包容不同的性格差异,价值取向,行为模式,只有在包容的氛围中,尊重文化差异、广开言路、扬长避短、集思广义,形成思维互动、智力互补;才能有效弥补企业管理漏洞;以宽松的环境吸引人,凝聚人。
招商局集团“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缔造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改革时代坐标,使招商局不断吸取新鲜营养,永葆活力、基业长青。
第二,建设情感文化。
随着体验经济时代到来,情感体验成为企业管理重点,其核心是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消除员工的不良情绪。建立常态化的情感互动。企业应加强组织与员工沟通,加强沟通交流应悉心观察员工的细微处变化,善于倾听、加强沟通,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做到思想上解扣,情绪上解闷。
多同员工沟通交流,多解决员工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关心员工的成长、疾苦,让员工感受到被尊重的感觉,形成一种荣辱与共、休戚相关的企业命运共同体。
创建企业文化并赋予人本管理,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结果。用人本管理的文化力打造特色的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和谐健康发展的强劲动力,是有效降低内耗,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励文范文3
论文摘要:语文,作为中职学校基础文化课程之一,是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一门工具学科。文化学习是人生最基础的认知阶段,是形成学习基本能力的必要过程。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其它学科的学习,而且会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中职语文的教学,着眼于学生健康成长,和企业实际的需要,中职语文教学的目标要最终落实在学生实用能力的培养上。结合近些年来笔者的教学实践,认为学生实用能力的培养要落实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学生上了中职学校后,由于年龄和生理方面的原因,不再像初中和小学那样在课堂上踊跃发言,而是遇事、看问题,要多看看、多想想再说,担心说错了会被其他同学笑话,指出了他人的错误见解,又怕伤了同学之间的感情。一句话,就是不愿多说话。教学中,可联系学生实际,开展一些口语交际能力的活动,例如,能用流利、准确的普通话即席发言,课前三分钟演讲,对课文作复述和转述,与人得体的交谈、答问.乃至进行自我介绍和辩论等。励学生利用各种机会多说话,尤其是当众说话,说话交流时提醒学生不随便、不马虎,注惫特定的情境,能有意识地围绕主题,从语言生动形象、机智风趣等方面去练习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对于那些羞于启齿、言语木呐、辞不达意的学生,可试着先让他读课文,回答一些较简单的问题。如果今天说不了,明天再说;明天说不了,后天再说……持之以恒,一抓到底,直到学生能说、会说、说得清楚。在说的过程中,只要有一点可取之处就予以肯定.使学生尝到“说”伪甜头。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些能力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较之书面表达能力使用频率更高、用处更多、社会适应性更强的基本的口语交际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乃至自己的一生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且还锻炼和提高了学生敢于说话、善于说话的能力。
中职学生正值育春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容易被一时的新异现象和新颖对象所吸引,从而对它们发生兴趣,加之现今的中职学生大多较为实际,他们更相信事实,对前途、职业都较为敏感,他们中的多数人早就考虑今后的就业问题了。他们迫切需要了解用人单位如何招聘人才,也迫切需要了解用人单位是如何进行招聘的。所有这些,既对他们是陌生的,又使他们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从实地体验中寻找答案。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学中可结合中职语文教材听说训练中的招聘和应聘、自我介绍、演讲、辩论等内容,让学生搜集素材,编成小品,进行实地表演,分别扮演招聘人员和应聘人员,体味应聘人员是如何进行自我介绍和竞职演讲的,在交际时如何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语气,如何在招聘人员面前恰当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从而实现打动招聘人员的目的,促使学生由不敢说、不想说变为敢说、想说、会说。
同时,我结合我校每年一度的“5+1'活动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准备校园情景剧的编排,以及演讲、辩论等。这样,学生学有所乐,口有所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为自己今后的求职创造更加有力的条件。
二、培养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
利用课堂教学,讲解应用文写作的基本常识,加强写作训练。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引导他们进行请瑕条、借条、领条的写作。联系企业实际要求,组织学生进行市场调查、工作计划总结、广告宜传的写作训练。结合我校每年一度的“5十1”活动内容,设置应用文写作大赛项目,切实培养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
三、提离学生的文化素养
励文范文4
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科学研宄进入了蓬 勃发展的历史时期,掌握护理科研的一般程序和方 法,具备初步的护理科研能力,是每一位护理从业者 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储备之 一[1丨。护理科学研宄是用科学的方法反复地探索、 回答和解决护理领域的问题,直接或间接地指导护 理实践的过程。目前在我国各护理学院(系)本科护 理课程中大多设置了《护理科研》课程,这是一门理 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在护理研宄的教学中, 如何使课堂教学与实际运用紧密结合,发挥最佳教 学效果,是很多护理教师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对护 理本科生来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最直接形式就是 毕业论文,所以,了解护理本科生在准备毕业论文期 间的有关问题,有助于指导《护理科研》的教学及实 习医院和学校对实习学生的论文指导。而关于这方 面的研宄,尚未见报道。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本研宄采用描述性调查研宄,调查 了南京中医药大学2002级98名护理本科毕业生, 均为女性,年龄22岁~ 25岁,平均年龄23.4岁。
1.2研宄方法本研宄采用问卷调查法。研宄者 在参阅了大量文献后自行设计,设计并经专家论证, 其重测信度为0.8。问卷设计的目的主要是调查学 生在准备毕业论文时的困难、学校及医院所提供的 帮助、护理科研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等等。所获得 的信息将更好地指导《护理科研》的教学,以及毕业 生论文的指导工作。
1.3资料收集资料的收集是在2006年5月一 2006年7月进行.由研宄者使用统一指导语并发 放问卷,利用学生自习的时间在课堂上发放,学生填 完后,由研宄者统一收回。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8 份,返回98份,回收率100%,98份问卷全部有效。
结果采用SPSS 13 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
2.1在准备论文时学生感到最困难的环节62. 2% 的学生选题方面感到最为困难;25.5%提到查阅文 献;科研设计、数据统计分析和撰写论文分别占 18.3%、16.3%、11. 2%。
2.2护理科研各环节的情况
2.2.1选题情况 83. 5%的学生自己选题;5. 2%在学校老师的帮助下选题;.2%在临床老师的帮助下选题;2. 1%的自己选题之后又参考了临床老师的意见。最早确立选题的时间是在上一年的11月份,最 晚的在当年的5月份,接近一半的学生在当年的3 月份、4月份确立选题,平均是在当年初定题。
2.2.2查阅文献方面所有的同学都知道查阅文 献的方法。31. 6%学生在医院图书馆查阅文献;有 55. 1%的学生在学校图书馆;通过网吧或其他途径 查阅的占13. 3%. 82. 7%的学生上中国期刊网查 阅文献资料;7. 3%上其他网站查阅。
2.2.3论文撰写方面99. 0%的学生知道护理科 研论文、综述论文、个案论文的书写格式;1%的学生 不知道^ 91.8%学生知道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8. 2% 学生不知道;4 9%的学生写的是综述;4 1%写的 个案;1.0%学生写的是科研论文^
2.3学校或医院提供的支持方面26.5%的学生参加过所在的医院或科室开展的论文交流活动; 73. 5%的学生没有参加过。19. 4%的学生参加过所在科室的科研活动;0. 6%的学生没有参加过.
论文初步写好后,提供修改意见的人员:71. 4% 是临床老师;.1%学校老师;2. 0%其他人员;9. 2% 没有经任何人修改;5. 1%临床老师和其他人员; 6. 1%临床老师和学校老师。
3讨论
3.1选题需要老师指导选题是进行研宄活动的 第一步,由于学生临床经验不足,平时阅读护理杂志 有限,尽管热情很高,但仍感到无从下手。因此, 62.2%学生感到选题是最困难的首要问题^ 25. 5% 查阅文献方面感到困难,这不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 方法,因为所有的学生都知道文献检索的方法,31. 6%学生在医院图书馆查阅;55. 1%在学校图书馆, 所以可能在检索资源的利用上不方便,学生感到困 难。上网查阅文献资料82.7%的学生上中国期刊 网,说明绝大多数学生知道结合自己的选题在中国 期刊网上查找原文,但是也发现有1名学生论文仅83. 5%的学生自己选题,这尽管充分发挥了学 生的能动性,但本届学生论文中有一些选题存在一 定的问题,如选题过大,文不符题等,说明学生选题 之后,还是需要学校老师或临床老师进行必要的指 导。5. 2%学生在学校老师的帮助下选题,这基本上 是本科生导师制的学生,自从我校2002年实行本科 生导师制以来,一些护理教师骨干承担了指导部分 优秀的护理本科生的职责,在实习前的1年内在本 科生导师的指导下己开始考虑论文写作。
学生最早确立选题是在上一年的11月份,这基 本是本科生导师制的学生,在学校导师的帮助下,较 早地着手写论文。最晚的在当年的5月份,对于6 月份就要返校的实习生而言,在短短1个月内较难 保证完成较高质量的论文。接近一半的学生在当年 的3月份、4月份确立选题.提示应该帮助学生至 少在3月份、4月份确立选题,最好是在当年初就确定选题,从而有足够的时间用于查文献、整理资料、 撰写及修改等环节。
3.2论文撰写方面本次调查结果而言,94 9%的 学生写的是综述,可能是因为学生感到自己临床经 验不丰富,科研能力还不高,撰写护理科研论文有困 难,而综述是将现有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所以学 生选择写综述的较多。4.1%学生写个案,结合自己 在实习时遇到的某个病例,写写护理体会;写科研论 文仅有1. 0%学生,该学生充分利用了实习医院及 科室的资源,在有关课题负责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
99. 0%的学生知道科研论文、综述、个案的书写 格式,作为护理本科生,科研论文、综述和个案的书 写格式都需要掌握。但对于实习期间的护理本科生 而言,毕业论文应多结合1年的实习情况,所以,还 应鼓励学生多结合临床实际,写写自己的实习期间 的体会。同时,实习医院应鼓励护理人员申报课题, 若条件允许的话某些实习科室可以带动学生一起参 与课题的研宄,在有关老师的指导下可尝试写护理 科研论文,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将大有裨益。 3.3学校或医院提供的支持方面仅有26.5%的 学生参加过所在的医院或科室开展的论文交流活 动,19. 4%参加过所在科室的科研活动,这与实习医 院的护理科研水平及学术氛围有密切的关系。目前 由于临床护士整体科研水平还有待提高,有关的政 策也需向护理科研有所倾斜,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护 理人员参与到护理科研当中,实习的本科生也将从 中收益不少。
由于考虑到实习学生与临床老师的接触更多,原则上医院护理部指派一位临床老师指导其论文写作,所以,论文初步写好后,提供过修改意见的 71.4%是临床老师;有时学生也会请学校老师再进 行修改,所以6. 1%临床老师和学校老师都进行过 修改。6.1%学生论文经学校老师修改过,这也是本 科生导师制的学生,而且其中一些论文都己经在某 些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
4对策
4.1教学方面《护理科研》的教学多采用案例式 教学方法|2,多列举一些选题,让学生讨论选题的科 学性、先进性、可行性等131;多增加每种护理论文的 范文,请学生细读后来讲解;还可找些病文,请学生 阅读后提出修改意见。此外,可安排学生小组完成 一份开题报告,等等。这些举措都可使学生参与到 教学中,能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加以运用。
从课程内容设置上说,护理科研还涉及文献检 索和统计学课程的内容。调查中还有不少学生提到 应加强统计学知识的讲授。统计学知识对于临床护 士而言也是比较薄弱的环节|4]。赵海平等151提出 将三门课程合并开设的建议,也是解决当前护理课 程设置问题的一个办法。
4.2医院或学校的支持方面学校图书馆或医院 图书馆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给实习学生提供便利, 使他们有时间有条件查阅文献。
实习医院领导应重视护理科研,鼓励护理人员多申报课题,有关科室可带领实习学生一起参与课 题的研宄。同时,医院应多开展护理最新进展、护理 论文写作方面等讲座,多开展护理论文的交流,并鼓 励实习学生参与,这样既提高了临床护士的科研水 平和论文撰写能力|61,同时也激发了实习学生的灵 感,拓宽思路有助于学生选题171。此外,学校老师和 临床老师也应思考如何合作将更好地发挥整体优势 指导学生书写毕业论文提高毕业论文的整体水平。
励文范文5
【论文摘要】电力系统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动态系统,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针对电压稳定性破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近年来,我国电力事业发展迅速,电网内部也存在着引起电压崩溃的因素,而且可能更为突出,只是由于目前大多数有载调压器分接头未投入自动和电力部门过早地采用了甩负荷这一最后的措施,因而电压稳定问题似乎显得不那么突出。随着电力市场化,人们对电能质量要求提高,甩负荷这一措施的使用将会受到限制。研究认为,电压崩溃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由于经济上及其它方面(如环保)的考虑,发、输电设备使用的强度日益接近其极限值;二是并联电容无功补偿大量增加,因而当电压下降时,向电网提供的无功功率按电压平方下降;三是线路或设备的投切,引起电压失稳的可能性往往比功角稳定研究中所考虑的三相短路情况要大得多,然而人们长期以来只注意功角稳定的研究。
1电压稳定性破坏的原因
1.1电压崩溃的起因电力系统稳定问题的物理本质是系统中功率平衡问题,电力系统运行的前提是必须存在一个平衡点。电力系统的稳定问题,直观的讲也就是负荷母线上的节点功率平衡问题。当节点提供的无功功率与负荷消耗的无功功率之间能够达成此种平衡,且平衡点具有抑制扰动而维持负荷母线电压的能力,电力系统即是电压稳定的,反之倘若系统无法维持这种平衡,就会引起系统电压的不断下降,并最终导致电压崩溃。当有扰动发生的时候,会造成节点功率的不平衡,任何一个节点的功率不平衡将导致节点电压的相位和幅值发生改变。各节点电压和相位运动的结果若是能稳定在一个系统可以接受的新的状态,则系统是稳定的,若节点的电压和相角在扰动过后无法控制的发生不断的改变,则系统进入失稳状态。电力系统的电压稳定和系统的无功功率平衡有关,电压崩溃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无功缺额造成的,扰动发生后,系统电压无法控制的持续下降,电力系统进入电压失稳状态。无论是来自动态元件的扰动还是来自网络部分的扰动,所破坏的平衡均归结为动态元件的物理平衡。电力系统的动力学行为仅受其动态元件的动力学行为及其相互关系的制约。
2电压稳定性的分类
将电压稳定性问题适当分类,对电压稳定性的分析,造成不稳定基本因素的识别,以及提出改善稳定运行的方法等都是有利的。①按扰动的规模来讲电压稳定问题可以分为小扰动电压稳定性,大扰动电压稳定性。一是小扰动电压稳定性是在如系统负荷逐渐增长,送到负荷节点的功率的微小变化之下系统控制电压的能力。小扰动下系统能够稳定运行意味着系统本身能够不断调整以适应变化的情况,系统控制系统有能力在小扰动后令人满意地运行,保证系统发出的无功等于消耗的无功,在出现最大负荷时能成功地供电。这种形式的稳定性由负荷特性、连续作用的控制及给定瞬间的离散控制作用所确定。系统对小扰动的响应特性取决于初始运行条件、输电系统强度以及所用的发电机的励磁控制等因素。依靠负荷和电源自身固有的调节能力,使扰动前后的电压值相同或者相近。二是大扰动电压稳定性是关于在发生诸如系统故障后,系统控制电压的能力。这些扰动包括输电线上短路、失去一台大发电机或负荷,或者失去两个子系统间的输电线。系统对大扰动的响应涉及大量的设备。
此外,用来保护单个元件的装置对系统变量变化的响应也影响系统的特性。②按照失稳事故的时间场景电压稳定问题可以分为:一是暂态电压稳定性,稳定破坏的时间框架从0~大约10秒,这也是暂态功角稳定性的时间框架。在这类电压不稳定中,电压失稳和功角失稳之间的区别并不总是清晰的,也许两种现象同时存在。这类电压崩溃是由诸如感应电动机,和直流换流设备等不良的快速反应负荷元件造成的。对于严重的电压下降感应电动机可能失速,吸收无功功率急剧增加,进而将引起其临近的其它感应电动机失速。除非尽快切除该类负荷,否则会导致电压崩溃。二是中期电压稳定性,稳定破坏的时间框架通常为30秒到50秒,典型者为2到3分。发生此类电压失稳事故时电力系统一般处于高负荷水平,且从远方电源送入大量功率,当重载条件下运行的系统受到突然的大扰动后,由于电压敏感性负荷的作用,系统能够暂时保持稳定。但扰动后网络无功损耗大量增加,引起负荷区域电压下降,当自动调节分接头的变压器和配电电压调节器动作,而恢复末端变压器负荷侧电压,从而恢复负荷功率时,网络传输电流进一步增大加剧输电网络中电压的下降。同时送端发电机可能因过励磁限制而只发送有功,甚至由于发电机长时间过电流而被切除。这样含电源在内的输电网络已经不可能提供足够的无功功率,以支持负荷消耗与网络无功损耗的需要,就会最终导致电压崩溃对于这类电压崩溃事故,运行人员来不及干预,自动调节分接头的变压器及配电电压调节器,发电机过励限制等因素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应当指出的是,在这一过程中自动调节分接头的变压器的作用是抑制或加剧电压崩溃的进程,与负荷特性分接头位置及系统无功储备有关。三是长期电压不稳定性,这种场景的电压崩溃发展过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其过程可大致描述如下:负荷过速增长,导致主要负荷母线电压单调下降。几分钟内由于自动调节分接头的变压器及调度干预等作用,电压的下降得到遏止后,一方面自动调节分接头的变压器使网上负荷得到恢复,另一方面负荷继续快速增加,电源的增加或当地无功补偿增加,跟不上负荷增长速度的需要,电压下降进一步恶化,最终导致部分地区电压崩溃,系统瓦解,造成大面积停电。在长期电压不稳定事故中,往往没有直接的扰动。其原因是本来已经薄弱的严重过载的结构,不合理的网络中的负荷恢复和快速增长造成的。3小扰动电压稳定性的机理分析
电力系统在给定的稳态运行点遭受任意小的扰动后,如果负荷节点的电压与扰动前的电压值相同或者相近,则称系统在给定运行点为小干扰电压稳定,此时系统扰动后的状态位于系统扰动后的吸引域内。从负荷节点可将系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可以看为电源系统,则另一部分看为负荷。小扰动电压稳定性的前提是扰动后的系统电源的无功—电压静态特性和负荷的无功—电压静态特性必须有交点,并且在该点具有维持电压不变或有微小变化的能力。
4大扰动电压稳定性的机理分析
小扰动电压稳定性是系统在受到扰动后是否存在平衡点的问题,对于大扰动电压稳定性而言,扰动后的系统存在平衡点是其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系统是否能够恢复到平衡点,还依赖于系统中各元件无功功率的变化速度。当电源自动调节的速率愈快时,对大干扰的稳定性愈有利。在稳定性的评价中所关心的问题是电力系统遭受暂态扰动后的行为。电力系统在给定的稳态运行点遭受一定的扰动后,如果故障后平衡点超出系统运行限制范围,系统没有能力保持在一个静态稳定的运行点,也就是扰动后由于负荷QL增长,QL—U向上移动,或电源QG下降QG—U向下移动,使QL—U完全在QG—U上方,两者无交点,表示在任意电压下均有负荷吸收的无功大于电源发出的无功。系统失去发电机或回路的事故之后控制电压的能力,因此电压崩溃,电压稳定性破坏。大扰动的电压稳定性涉及系统中的大量设备,但在任何给定条件下,只有有限数量设备的响应是至关重要的。为确定稳定性所必须考虑的装置、过程和时间范围对大扰动电压稳定问题的研究至关重要。
励文范文6
【关键词】 不稳定型; 心绞痛; 治疗;护理干预 作者单位:461000 河南省许昌县人民医院 不稳定型心绞痛(UA)介于急性心肌梗死(AMI)与慢性稳定型心绞痛(SA)之间一种中间型心脏缺血性疾病,临床发病率较高。与SA相比,其疼痛持续的时间更长,较低的活动量就可以诱发,甚至在休息时便可发作。据统计研究,约有30%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在发病3月以内会有可能发生心肌梗死,由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其特殊的发病特点及临床预后,已得到广泛学者的重视[1]。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进行积极的治疗的同时,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预后,现将河南省许昌县人民医院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总结汇报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4月至2010年2月在我院心内科收治的50例明确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符合2001年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所制定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均有典型的心前区缺血性疼痛症状,排除颈椎病、急性心梗等疾病所引起的胸痛;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无心律失常;无严重基础性疾病及慢性消耗性疾病。随机将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两组各25例患者。干预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56~79岁,平均年龄(612±45)岁,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58~76岁,平均年龄(625±53)岁。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疾病严重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控制血脂、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改善心肌缺血、营养心肌、吸氧治疗的同时,给予硝苯地平口服治疗,预防心绞痛的发生。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仅给予心内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行综合护理干预131 常规护理 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记录患者的心率变化、发病的时间及次数,如有改变及时告知医师处理;嘱患者卧床休息,避免情绪剧烈变化,减少心肌耗氧量,保证患者周围环境安静,减少家属探望时间;嘱患者食用新鲜的水果蔬菜,防止发生便秘。132 心理护理 心绞痛患者尤其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病使心前区疼痛时间长,并且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不易缓解,甚至有濒死感的出现,患者常常处于过渡的恐惧中,对疾病过分的担心,情绪焦虑、烦躁,这都是加重心脏负担的诱因,因此护理人员应主动安抚患者的情绪,根据患者的性格,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并告诉患者心绞痛的相关知识,急救方法及注意事项,使患者能对自己的病情有一定的了解,并学会自我保健及自我救护的相关知识。[2]同时,应尽量解答患者所提出的问题,满足患者的需要,使其精神放松,心情愉快,以达到降低心脏耗氧量,配合治疗护理的目的。133 饮食护理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日常饮食关系到其疾病的转归,应遵循“三忌两宜”、“三低两高”两大原则。“三忌两宜”是忌食用难于消化的食物,忌快速进食,忌过饱饮食,宜少食多餐及清淡饮食;“三低两高”是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纤维素、高维生素饮食。[3]134 生活护理 帮助患者戒烟戒酒,根据病情缓慢恢复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慢走等,以提高对活动的耐受能力。14 观察内容 2组患者采取治疗护理4周后,采用西雅图心绞痛调查表(SAQ)对其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的发作情况、活动受限的程度、病情认识程度、治疗满意程度等进行评分,计算出其总分。2 结果
两组患者4周后SAQ评分比较见表1。 干预组患者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的发作情况、活动受限的程度、病情认识程度、治疗满意程度等各项的评分及SAQ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不稳定型心绞痛病情非常容易出现波动,严重者预后不良,应在积极治疗的同时采取综合护理进行干预,使疾病得到较好的控制,从而降低其转变成心肌梗死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在监护其病情变化的同时采取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生活护理等干预措施,能够安抚患者过激的情绪变化,使之平稳,减少加重心脏负担的诱因[4];在饮食上注意血脂、血压、血糖的控制,从生理上遏制疾病进一步发展的原因[5];生活上使患者注意细节,树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加对心脏对活动能力的耐受,这样采取多种综合护理措施来进行干预,可以明显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发病时间及发病次数及持续时间,具有非常重大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