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散文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儿童散文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儿童散文诗

儿童散文诗范文1

那时的我,也是五六岁年纪,整天无忧无虑。嘿,小的时候,我的胆子可大了:爬树,爬到两米高的数上跳下来;还有晚上两三点独自在荔枝林里看荔枝呢!^^^^^^^呵呵,这对我来说只不过是小事一桩罢了,不足一提。但可有一事,自今为止,我还为忘切。大家想听吗?我知道大家一定很想吧。那好,我就不耽误大家的时间了,我一一来告诉大家。

在讲这个故事前,我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可成见过磷火?

那是我六岁时候的事了。那时是冬天,寒冷的冬天,北风呼呼的刮,好像还下着小雨吧。我和我妈到我外婆家去帮他们砍甘蔗。好像是去到的第二天晚上吧,我就和我外公到甘蔗地里去看几天来砍好了堆放在一起的甘蔗。去后不久,我们两就钻到被窝里睡了。在这里我跟大家说明一点:我们睡的那个棚就搭在甘蔗堆旁边的小土丘上,在那里我们可以全视下面所有的甘蔗。也不知那时候是几点了,我尿急的厉害就醒了,我没有去摇醒我身旁的外公,就自个朦朦胧胧,模模糊糊的钻去被子,东倒西歪去到棚外垃尿。半夜的风可的够寒骨的,没等我尿到一半,我就已打了几个颤,牙齿寒得格格响。那时唯一的念头就是快点把尿尿完,钻回被窝。我当时也不知怎的就抬头来往甘蔗堆那里望,嘿,你们猜我看到了什么?呵呵,什么也没有看到。不过呀,就在为我尿完时,当我转身要回棚时,我看到了,我看到离我几百米的小山坡上有一团火,那团火不算大也不算小,大概就如成人的拳头般大吧!一跳跳的往我那里飘跳过来,我当时傻眼了,我定定的看着它,一动不动的看着它向我这边“滚”过来,近了,近了,就差那么白来米了,我那时的反应就是快跑,快跑,可我的腿好像被什么东西栓在地上一样,怎么也抬不起来,挪不动。我也记不得当时我的身体是否在全身的发抖,我只记得在见那团火在离我六七十米时停了下来,火焰一族一族的烘烘燃烧着。我当时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叫了一声出来。后面的事我就不知道发生什么了。第二天起来见自己好好的躺在外公旁,那事好像就是我的一场梦,但那情节太逼真的活现在我的脑海里,我那时就去问我的外公关于那事是否真实,当时外公一直都否认我说的事,他说我在做梦。就这样我半信半疑的把它藏在了心底,直到两年后的一天,我外公才把那事从说给了我听,说我当时看到的是真的,当时为了不吓我才把事实盈满起来的,且说那时他当时听到我的叫声就醒了,出去见到一个被吓晕倒地的我,他也看见……他跟我说那是鬼火。我听后,后背还有点发毛,全身还有点发抖呢。鬼火,什么概念。呵呵……不过现在我不怕了,还走了个名词给它安上:它叫“磷火”,而不是“鬼火”。现在想想,还觉得自己挺幸运的,我既然有机会开到了磷火。

我的故事讲完了,不算的上很大的事,不过我却不会忘记,它已成为我童年的美好回忆……

儿童散文诗范文2

[关键词] 萧红;迟子建;儿童视角;自然;民俗风情

【中图分类号】 I207.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1-224-3

萧红的童年生活可以说是给她的一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快乐与痛苦并存,一边是祖父与后花园给自己带来的美好的回忆,一边是父亲等人对她的冷漠给自己心灵造成的伤害。迟子建也是从小离开父母,被寄养在漠河北极村的姥姥家中,是慈爱的姥姥、姥爷伴她度过了一段快乐的童年时光。迟子建曾经说到“我想我和萧红的童年有相似的经历,都是在家境优裕的外祖父家中长,都热爱菜园等等北方相似的景致,这使我们的作品在某些气息上一确实有相似之处。我想这是特定的环境赋予作家的天然气息,绝非刻意求之的效果,这也是无法求来的”。而这种相似除了在小说创作上之外,也在散文创作上得到了体现。

在两人的散文创作中,都用到了大量的儿童视角。所谓的儿童视角就是“通过从成人到儿童的角色置换,以儿童的别一种眼光去观察和打量陌生的成人生活空间,展现不易为成人所体察的原生态的生命情境和生存世界的他种面貌。”无论是萧红还是迟子建,都用到了儿童视角来回忆童年生活。儿童的质朴无华的童心和感性直觉的思维形式,使她们更善于忠实地记录生活的原始内容。本文主要从萧红、迟子建儿童视角下的成人世界、自然界以及对故乡民俗风情的回忆来探讨两个人在散文创作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关于萧红《呼兰河传》的文体,很难有一个准确的界定。它兼具散文和小说的文体特征。严格意义上讲,《呼兰河传》不大像小说,更像散文。尤其是前两个章节,没有一个主要人物,如同徐徐展开的一幅画,人物隐藏在吵吵闹闹的生活后面。由于论述的需要,在本文里将《呼兰河传》视作散文。

一、儿童视角下的成人世界

汪曾祺曾做出过这样的论断,认为孩子是“最能完美地捕捉住诗”的。儿童在观察这个世界的时候会过滤掉成人世界里的丑陋、恶毒、心计这些肮脏的东西。所以,透过儿童视角观察到的人生更多的是美和快乐,并且富有诗意。认知的有限和天真的目光使他们更愿意观察而非评判他们所不理解的成人社会的人与事,生活的复杂本性也使单纯幼稚的孩子无法也不需要做出理性的是非褒贬和价值判断。

在萧红的《家族以外的人》中对有二伯偷澡盆子的描写:“他掮了大澡盆从菜园的边上横穿了过去,一些龙头花被他撞掉下来,这次好像他一点也不害怕,那白洋铁的澡盆刚郎刚郎的埋没着他的头部在呻叫。并且好大一块的白银似的,那闪光照耀得我很害怕,我靠到墙根上去,我几乎是发着呆的站着。我想:母亲抓到了他,是不是会打他呢?同时我又起了一种佩服他的心情:‘我也敢和他这样偷东西吗?’”,后来又因为自己在小朋友中自己捉的蟋蟀最少而怨恨有二伯“你总是跳墙,跳墙……人家蟋蟀都不能捉了!”有二伯的这种偷窃在成人世界里是不被允许的,但是在儿童的眼里却成为了一种冒险的行为非常的富有诗意。《蹲在洋车上》所有的故事都是通过儿童的“我”的视角展开的。“我”讲述着儿时所新奇的洋车,一直也得不到的大皮球,以及我所不懂的祖父为什么打了拉车的。回忆里有我童年的天真纯洁,也有我的顽皮和乐趣,更有我对人世的天然理解和困惑懵懂。

同样,在迟子建的散文中也会有类似的描写,《暮色中的炊烟》中写到的“老毛子”。由于社会的原因,人们不愿意接触她,怕被戴上“苏修特务”的帽子。

“但是有两次隔着栅栏她吆喝我去她家玩,我越过栅栏,跟着她去了”。与“老毛子”熟了之后,她教“我”跳舞。大人不敢接近她,年幼的“我”并不在乎这些,因为和她在一起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寻石记》当中由于“我”的好奇砸碎了家里冬天用来腌酸菜,夏天用来当板凳的石头,母亲这样一句“你给我去找个一模一样的石头回来,要不我就剁掉你的贱手!”的气话,竟使“我”信以为真出门寻石。“我”想要拿河里的石头,打鱼人告诉我“河里的石头动不得,石头底下藏着龙,我要是搬了石头,龙就会伸出尖爪子把我钩住”……“既然石头都有它们自己的来历和用场,我就空着手理直气壮的回家去了”。年幼无知的“我”竟然相信了打鱼人和采药人讲的故事,赋予了自然万物以一种灵性。

儿童视角虽然是以儿童作为叙述者,有着欢快的叙述基调和单纯的讲述方式,表述的是儿童的感受和直觉,但是,作者所关注的焦点依然是成人世界,其所建构的主题依然非常严肃。只是借用了儿童的思维方式和纯净心灵,为复杂的现实人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审视和观察角度。

萧红运用到儿童视角的散文有对人生体验的感悟,她写《家族以外的人》的有二伯,可自己又何尝不是家族以外的人?还有从启蒙的角度来审视的,凝聚着她对社会的思考和人类生存状态的反思,如《镀金的学说》是对封建礼教和人的伪饰的批判,《蹲在洋车上》也有对社会不公的批判。而迟子建则试图召唤一种质朴的生活方式,注重的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以及崇尚自然。《暮色中的炊烟》虽然写到村民们对“老毛子”的忌讳,奶奶也不允许“我”去和她玩,但是大家都不约而同的通过“老毛子”家的炊烟以及她的傻孙子来关注她的生活状况,而“我总觉的最美的一缕炊烟已经消逝了”则是对于人性以及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寻石记》的结尾写到“我真的是石头吗?如果是,我可不想做家中的那块石头。我要做山上的石头听风雨,要做水底的石头亲吻鱼”。则是对自然的向往与追求。

二、儿童视角下的自然万物

一个好的作家对有灵性的万事万物有一种关爱怜悯之情。可以说萧红和迟子建都做到了这一点。她们两个都是非常有童心的作家,善于以儿童的眼光去观察和描写自然,以她们的全部童年记忆和人生体验写出了东北这个地域特有的自然景观。

萧红一直没有脱掉“孩子气”,她能够运用儿童的感性思维来把握世界。童年家中的大花园,是萧红儿时的乐园,后园里有白的、黄的和带着金粉的大红蝴蝶,蜻蜓是金的,蚱蜢是绿的,园子里还有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的各种色彩和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的明晃晃的阳光。 在鲜艳亮丽色彩的装扮之下,大人眼中供应蔬菜的菜园子,却成了儿童心中充满惊喜、充满幻想的乐园。《家族以外的人》写到“因为那马蛇菜的花,开得过于鲜红,院心空场上的高草,长得比我的年龄还快,它超过我了,那草场上的蜂子,蜻蜓,还更来了一些不知名的小虫,也来了一些特殊的草种,它们还会开着花,淡紫色的,一串一串的,站在草场中,它们还特别的高,所以那花穗和小旗子一样动荡在草场上。”在这样一个蓬勃绚烂的背景下,在一个孩子清澄的视野里,萧红铺展开有二伯穷困潦倒的晚年生活已经家庭衰败的过程,在自然的鲜亮和现实的凄凉之间形成了一种落差,表现出萧红对人生的真切体验。

除此之外萧红还赋予了自然界的万物以生命力,《呼兰河传》里“说也奇怪,我家里东西都是成对的,成双的。没有单个的。砖头晒太阳,就有泥土来陪着。有破坛子,就有大破缸。有猪槽子就有铁犁头。像是它们都配了对,结了婚。而且各自都有新生命送到世界上来。比方缸子里的似鱼非鱼,大缸下面的潮虫,猪槽子上的蘑菇”等等。

迟子建说“大自然使我觉得它们是世界上真正不朽的事物,使我觉得它们也有呼吸,我对它们敬畏又热爱,所以不由自主地抒写它们”。迟子建也喜欢用儿童的视角去观察自然,故乡的自然之景,在迟子建的笔下熠熠生辉,充满了灵性与生命的原始活力,富有绚丽美妙的幻想色彩。

故乡的菜园是迟子建散文经常涉猎的一个内容,在《年年依旧的菜园》中,她写到了月光下的菜园“待到月亮升起的时候,菜园完全是另外的景致了。分不清哪里是花,哪里是菜,只是见月光像泉水一样倾泻下来,把那些开花的和不开花的植物全都镀上一层银光。这时候蜜蜂和蝴蝶都不见了,只是听得见水边青蛙的叫声,像是在歌颂月夜下菜园的美景”。普通的菜园在她的笔下充满梦幻色彩,和诗情画意,令人陶醉。

三、儿童视角下的民俗风情

民俗是一种社会文化积淀,它世代传承,长期因循,对人们思想、生活和行动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它是渗透物质与精神的文化再现,它是一个民族的历史发展缩影。日积月累就积淀了人们特定地域的文化心理素质。萧红和迟子建都对故乡的民俗风情进行了描绘,迟子建曾经这样说过:“萧红关注民俗风情,我也恰恰喜欢这些。我们有共同的关注目标,又有相同的生活经历。”她们共同回顾着故乡的民俗风情。但是半个世纪的时间差距,却使得她们在回顾和关注中,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审美风格。

萧红的《呼兰河传》中有很多对于民俗的描写都是以儿童视角来完成的,但是其中也穿插着角,“七月十五盂兰会,呼兰河上放河灯了”呼兰河小城的人们,“把街道跑得冒了烟了”,天还没黑就奔到河沿等着看河灯。“河灯有白菜灯、西瓜灯、还有莲花灯……”呼兰河上放河灯的情景是:“金呼呼的,亮通通的……两岸上的孩子们,拍手叫绝,跳脚欢迎。灯光照得河水幽幽地发亮,水上跳跃着天空的月亮。真是人生何世,会有这样好的景况。” 这些可以说是以儿童视角观察到的放河灯的景象,然后萧红切换到角,当河灯从呼兰河上游流来时“金呼呼的、亮通通的”,人们看了自然满心欢喜;然而到了下游灯一会灭一个,逐渐“从繁华的景况,走向了冷静的路去”,看河灯的人们感到空虚。“那河灯,到底是要漂到哪里去呢?” 这里可以看到萧红对人生的体验,可以说是她长期漂泊在外的一种心情的表达。

萧红再以充满童趣的笔调描写扎彩铺的时候,却也有“生、老、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生了就任其自然地长大,长大就长大,长不大也就算了。老了,老了也没什么关系,眼花了就不看,耳聋了就不听,牙掉了,就整吞,走不动了,就躺着,这有什么办法,谁老谁活该。”的感慨,似乎是不带任何强烈感情地叙述她眼中的世界。但这种不加雕饰的本色叙述,却有一种直击心灵的颤栗。

迟子建在散文中多次写到故乡的民俗,写到春节和元宵灯节。《农人的浴室与茅楼》写到了腊月里的“放水”习俗,放水即洗澡,于除夕前两三天时间,“在室外零下三四十度左右的气温下,烧上一锅滚烫的水,再把炕也烧得滚烫,将洋铁皮的洗澡盆摆在炕上注上水,拉上窗帘,洗澡就开始了,每个人洗起来总要花上一两个小时,洗得大汗淋漓,每一个毛孔都像花蕾那样绽开了。”对故乡人来说,“放水”是过年前极为重要的事,不仅意味着洗去了一年的满身污垢和秽气,同时也使随之而来的春节显得格外清洁和别致,人们对新年新气象的期待,通过“放水”这一习俗,被揭示得淋漓尽致。迟子建回忆起这些风俗感觉是非常温暖亲切的。在《冰灯》中,迟子建写道:“除夕,家家户户门口的左右两侧都摆着冰灯,它们体体面面地坐在木墩上,中央插着蜡烛,漆黑的夜里,它们通身洋溢着无与伦比的宁静和光明,那是每家每户渴望春天的最明亮的眼睛了。”写出了人们对于春天的期盼。

萧红在写以儿童的眼光打量这些民俗的时候,更多的融入了一种人生短暂、命运无常的感慨和盛极而衰、繁华落尽的悲凉,也有从文化反思和启蒙的角度来写的对百姓的封建愚昧思想的批判。而迟子建写冰灯、“放水”更多的是怀旧,寄托着她对故乡昔日生活的深切怀恋,向人们展示宁静悠远的民俗风情和淳朴的情怀。

海德格尔在《荷尔德林诗的阐释》中说“故乡最本己的东西早已造就,而且已经赠送给在出生之地栖居的人们。故乡最本己的东西已然是一种天命遣送的命运,或者像我们时下所说的,就是历史。”故乡的历史是萧红和迟子建两个人都从无法忘却的。所以两个人都选择了回望故乡。虽然在“忆乡”散文的创作上,两者有着相似之处,但却也有着本质上的不同,萧红有对社会、对国民的批判,更有对苍凉的人生的深切体验。在优美抒情的文字里让人体会到人间的悲惨,品尝到人生的心酸。迟子建的散文则充满了温情,具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和对芸芸众生的一往情深。这与两人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萧红比迟子建多了一份敏感,迟子建则更加的豁达。

参考文献:

[1]文能,迟子建.畅饮天河之水[J].花城,1998,(1).

[2]迟子建,闫秋红.我只想写自己的东西[J].小说评论,2002,(2):28.

[3]崔淑琴.朝向故乡的深情书写――论迟子建散文中的地域文化特色[J].作家与作品,2009,(5).

[4]海德格尔.荷尔德林诗的阐释[M].商务印书馆,2000,(1):11.

[5]郑孝苹.永远的故乡风云――萧红、迟子建乡土小说比较[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2,(4).

[6]方守金.北国的精灵――迟子建论[M].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7]李红梅.儿童视角发生机制及诗学内涵[J].宜宾学院学报,2008,(1).

[8]郭秀琴.萧红迟子建儿童叙述视角之比较[J].阴山学刊,2008,(1).

儿童散文诗范文3

现将大赛细则公布如下:

一、大赛指导单位:

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

中国动漫集团

二、大赛主办单位:

中国少儿报刊协会学习辅导专业委员会

《作文周刊》报社

三、征文对象及组别设置:

1.征文对象:全国中小学生

2.组别设置:设小学低年级组(一、二、三年级)、小学高年级组(四、五、六年级)、中学组(初中、高中)。

四、征文时间:2016年6月1日――2016年9月30日

五、参赛要求:

1.参赛作品必须是本人原创,且未在正式刊物上公开发表、出版过;

2.同一参赛者可择优选送1-2篇作品参赛;

3.童话体裁,字数不限,内容健康向上,富有想象力,充满童趣。

六、参赛方式:网站报名投稿

七、报名流程:

1.手机:微信关注“作文周刊”回复“金凤凰”获取大赛网址手机号注册点击“作品”输入内容投稿成功。

2.电脑:登录“安康家园网”点击“第三届金凤凰童话写作大奖赛”手机号注册点击“作品”输入内容投稿成功。

八、评奖办法及奖项设置:

1.本次大赛按组别进行评选。分为初评、复评、终评三个环节;

2.每组分别设有一等奖20名、二等奖60名、三等奖120名;共计600名;

3.指导奖:共600名(获奖作品指导老师均可获得);

4.组织奖:共15名(参赛集中、组织得力、成绩优异的学校);

5.另设网络人气奖50名(依据作品点击量、获赞数量评选);

6.获奖者均可获得荣誉证书和精美奖品(一等奖:价值2000元的平板电脑;二等奖:价值300元的口袋动物园;三等奖:精美图书一册);

7.荣誉证书由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中国少儿报刊协会学习辅导专业委员会、《作文周刊》报社统一颁发;

8.获奖作品可结集出版,并在有关报纸、杂志、网站择优公开发表。

九、本届大赛不收取任何参赛费用。

十、本届大赛最终解释权归大赛组委会所有。

十一、情请咨询:

0351-7081285 13363415637

联系人:石老师

十二、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作文周刊”,随时了解大赛最新进展。

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

中国动漫集团

中国少儿报刊协会学习辅导专业委员会

安康家园网

儿童散文诗范文4

这部名为《老树的小耳朵》书,是本儿童散文诗集。读老谭的这些文字,却似乎真就得到了许多的耳朵,让我在这都市的喧闹浮躁燠热的现实中感受到来自东北那片大森林的寂静诗意和丰富……

散文诗难写,因为其短小,短短的字里行间,既要有诗的意境,又要有散文的精髓,还要有其独特的语言特色并赋予一定的寓意及哲理,这很不容易。有人认为,散文诗就是把分行的诗拆了弄成文章那么排列就是了;也有人说,散文诗就是从散文中裁出一截单独列出来就是了。其实都错。散文诗的短,是诗人的精练精巧精致精心精美精确。而散文诗的意境和思想,更是要在三两句间予以表达和表现,这需要一定的艺术功力。对于散文诗的写作,谭德生有很好的把握。他有一首《大山的蝴蝶结》这么写道:

姐姐洗过头之后,她正在梳。她还要打两个好看的蝴蝶结。她要漂漂亮亮地到远方去。

一场春雨把大山的头也洗过了,春风也给大山梳头,春风也要给大山打一个蝴蝶结。红的、绿的,五颜六色,好多好多的蝴蝶结。

大山也要出远门吗?

这首诗,看上去很简单,只是从一个孩子的视角、从姐姐洗头这么个日常生活细节写起,但到“蝴蝶结”和“出远门”过度或者说联想到大山,很清新很自然,毫不造作。尤其最后一句――大山也要出远门吗?把立意突显了出来。

那首以其为书名的诗也很精彩:

是的,大树老了。他站了一辈子,累了。他躺下休息了。

大树真的老了,再也开不出一朵报春的小花儿,再也抽不出一枚绿色的叶片。

蜜蜂,再也不来为他嘤嘤歌唱了;蝴蝶,再也不来为他翩翩转飞了。

但是,他的心没有老,他想听到小苗拔节的声音。于是,他满身都生出无数黑色的小耳朵……(《老树的小耳朵》)

谭德生是个地道的儿童文学作家,我不知道写出《老树的小耳朵》这些诗作时谭德生处在一个怎样的年龄段上,但可以想见他有着一双永远“儿童”的眼睛,诚如他诗集里那辑的题目“用孩子的眼睛打量世界”,那双眼睛有几分清纯,有几分天真,还有几分幻想意味,把世界看得清朗透明,鲜鲜亮亮。那是孩童的世界,明净,诗意,和谐。

儿童散文诗范文5

《云与波》选自泰戈尔的散文诗集《新月集》。“新月”的意思是把儿童比作新月,赞美他们像新月一样纯洁宁静。《新月集》中所收的散文诗,通过母亲对孩子的谆谆教诲,孩子天真的想象及话语,母子间有趣的对话,来讴歌母子之间真挚的爱,《新月集》可以说是“爱的诗集”。作者运用自己的妙笔,把孩子们的心理、生活及他们活泼的想象描绘得深刻动人。

《云与波》突出的特色是对儿童那如童话般的自由驰骋的想象作细致精微的描绘。诗中幻想“我”与“云端的人”对话,幻想“我”“到地球的边上来”,就能与“云端的人”游戏,但“我”离不开“妈妈”,最好的游戏是“我做云,你做月亮”,“我”永远陪伴着“妈妈”。接着又幻想“我”与“波浪上的人”对话,“波浪上的人”“唱歌”又“跳舞”,然而,他们的生活再欢快,“我”也不会随之而去,因为“我”知道更好的游戏是“我是波浪,你是陌生的岸”,让“我撞碎在你的膝上”,我们到“没有一个人知道”的与世无争的世界。对“我”的幻想的细致入微的描绘,使“我”对母亲的真挚的爱,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用这种童话的笔法写作散文诗,符合儿童思维的形象性,更富有儿童情趣。

《诗大序》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诗,就体现了中国诗论的这一观点。泰戈尔曾漂泊在外,他能够充分体会游子对祖国的眷恋之情,回国后,看到印度在英国殖民者的统治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泰戈尔投身于民族解放运动,盼望祖国独立富强。他把这种对理想王国的向往,融化进散文诗中,因而“我”不会随“云”而去漂游,“我”要和祖国“妈妈”永远在一起,并构筑起“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知道我们俩在什么地方”的“新月之国”。

《云与波》的语言清新优美,生动形象,充满儿童情趣。诗人运用形象的比喻,写“云”、“波”这人们熟知的事物,使本诗具有绘画的清晰性。如“我用两只手遮盖你,我们的屋顶就是青碧的天空”,比喻恰当,想象大胆,意境深邃。

总之,本诗体现了泰戈尔一贯的美学风格,以新颖的角度、完美的形式和质朴的笔法,来表达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生命体验。诗中对幻想的细致刻画,寓意深刻的意旨,充满儿童情趣的语言,使人沉浸在优美的境界中。

附原文:

云与波

(印度)泰戈尔

妈妈,住在云端的人对我唤道――

“我们从醒的时候游戏到白日终止。”

“我们与黄金色的曙光游戏,我们与银白色的月亮游戏。”

我问道:“但是,我怎么能够上你那里去呢?”

他们答道:“你到地球的边上来,举手向天,就可以被接到云端上来了。”

“我妈妈在家里等我呢,”我说,“我怎么能离开她而来呢?”

于是他们微笑着浮游而去。

但是我知道一件比这个更好的游戏,妈妈。

我做云,你做月亮。

我用两只手遮盖你,我们的屋顶就是青碧的天空。

住在波浪上的人对我唤道――

“我们从早晨唱歌到晚上;我们前进又前进地旅行,也不知我们所经过的是什么地方。”

我问道:“但是,我怎么能加入你们队伍里去呢?”

他们告诉我说:“来到岸旁,站在那里,紧闭你的两眼,你就被带到波浪上来了。”

我说:“傍晚的时候,我妈妈常要我在家里――我怎么能离开她而去呢!”

于是他们微笑着,跳舞着奔流过去。

但是我知道一件比这个更好的游戏。

我是波浪,你是陌生的岸。

我奔流而去,进,进,笑哈哈地撞碎在你的膝上。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知道我们俩在什么地方。

儿童散文诗范文6

主持词的写作没有固定格式,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富有个性。不同内容的活动,不同内容的节目,主持词所采用的形式和风格也不相同。

一、主持词的写作,首先要突出活动主旨并贯穿始终如今,文化呈多元趋势,各种主体性活动很多。了解了活动主题以后,通过主持词的写作将主题贯穿于所有的节目之中,从而使活动主题步步深化,丝丝入扣,不断将活动推向。

二、写好开场白,要把握好吸引观众、创设情境、导入主题三个环节开始如何吸引观众的视线,如何把握观众的心理,怎样导入主题,主持词开场白的写作非常重要。必须掌握三个环节:

一是先声夺人,通过对所有来宾的问候,将观众的注意力全部吸引过来。比如: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这样的问候,可以让所有的观众都对号入座,调动起观众的参与热情并迅速投入到节目的欣赏中去。二是对现场和当时情景加以描述,让观众感到熟悉、感到亲切自然,乐于接受。比如:《 2006年7月9日中国济南国际儿童广场晚会主持词》的开场白中这样写道:甲:寂静的园林已笼罩着一片暮色的苍茫,远方的山峦又勾画出一个个令人喜爱的卡通形象;乙:飞泻的霓虹早已闪烁着七彩的灯流,泉城的夏夜呀四处弥漫着花草的芬芳;甲:风儿歇息了,鸟儿也歇息了,只有潺潺的流水拨动着爱的琴弦在轻轻歌唱。由于当时设定的演出场地是在泉城公园中,主持词通过对特定的周边环境的描述,并表现出一种优美和深幽的意蕴,让观众身临其境,容易引起的感情上的共鸣。其三,观众被吸引之后,应迅速导入主题,进入节目欣赏。开场白写得再好,也不能好无休止的朗诵下去,因为这里不是诗歌朗诵会;所以,将观众的情绪调动起来以后,应迅速切入主题,让观众进入第一个节目的欣赏,让活动演出拉开帷幕。主持词的开场白,从篇幅上可长可短;但应该把握好以上三个环节,达到吸引观众、创设情境、导入主题的目的。

三、要增加主持词的文化内涵,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主持词的写作,在不增加篇幅的情况下,应尽量增加文化内涵,寓教于乐,不断提高观众的文化知识和素养。采用和历史文化有关的表述方法去写作。

四、注意对象,增强艺术表现力比如为少年儿童写作的主持词,在语言的表述中应尽量采用具有少年儿童特征的语言。具有少儿特点的语言不但容易拉近观众的距离,很容易被少儿所接受;否则,过分成人化的语言,则失去了少儿童天真的特性。在集会或联欢会开始的时候,成年人往往这样开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假如孩子们在主持集会或联欢会时,原样照搬,就贻笑大方了,可以改成:“亲爱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当我们成年人介绍某位领导时,往往这样介绍:“今天参加联欢会的有市委书记×××同志”;如果换成孩子们介绍,可以改成:“让我们用掌声,欢迎市委书记×××叔叔参加我们的联欢活动”等等。

上一篇调价通知函

下一篇催款通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