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污染处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污染处理范文1
1.印刷过程中润版液及油墨对环境的污染
相对于传统的水润版液来说,这种润版方式可大大减少水的用量,又避免因水过量引起的纸张变形和油墨乳化,从而大大提高印刷效率。但是,由于异丙醇挥发后产生的醇蒸气有毒,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危害。目前印刷行业中广泛使用的还是溶剂型油墨,它所用的溶剂主要是芳香烃类、酯类、酮类、醚类等有机溶剂,这些溶剂大都具有毒性,会污染所包装的物品,且具有挥发性,污染环境并影响工人的身体健康,有机溶剂易燃、易爆,还存在生产安全隐患。
2.印刷过程中飞墨所带来的污染
油墨不但在印刷过程中污染环境,危害身体健康,在印刷产品上的残留物还会继续污染环境,这些有机残留物及所含的铅、汞、铬等有害物质还会危害印刷品使用者的身体健康。长期以来,飞墨现象一直困扰着整个印刷过程。印刷机在高速运转时,墨辊间的墨膜被分裂、拉长,产生断片,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这些断片收缩,形成众多球状的细小墨滴散落到空气中,即所谓的飞墨现象。飞墨既是高速印刷过程中危害性极大的常见印刷故障,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飞墨给印刷过程带来的较大危害性有:
⑴对环境造成污染油墨飞散到空气、机器设备、墙面等,轻者会影响环境的整洁、美观,重者还会引发安全事故。
⑵对产品质量造成不良影响油墨飞散到印刷品上,会使印刷品表面产生一定程度的脏污,严重时会导致印刷品报废。
⑶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目前油墨中普遍采用有机颜料、有机溶剂及添加剂,这些原材料中不少含有重金属成分。这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飞墨吸附到工人的皮肤表面,被吸入呼吸道,对操作人员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3.印刷过程中与油墨有关的辅料带来的污染
目前,胶印离不开油墨,也少不了各种辅助材料。
⑴不可回收再利用材料,如橡皮布、胶纸带、喷粉,可建立保养程序、使用程序、废料集中回收收集装置程序。
⑵可回收再利用的材料,如胶片、定影液和显影液、印版、油、胶黏剂、装帧材料,可建立回收系统,让专业公司收集回收。汽、煤油作为一种有机溶剂,适用于很多行业,虽然绝大部分印刷企业逐步用清洗剂替代,但由于其价格低廉仍被大量使用。以印刷业比较发达的上海为例,还是有印刷企业或多或少地在使用汽、煤油作为清洗剂。质量合格的清洗剂与汽、煤油相比,清洗效果好,安全性能高,并且对人体及环境的污染危害小,但是价格比较高。但清洗剂也并非完美无缺的。首先,大部分合格清洗剂的闪点在40℃以上,最高的在200℃左右,但它仍属于易燃物,如果操作不当,会存在爆炸可能。其次,溶解在清洗剂中的油墨等物质对人体及周围环境造成的危害还是不容忽视的。
二、针对胶印中环境污染的处理
1.减少含有异丙醇类润版液的使用
异丙醇是一种光化学氧化剂,受阳光照射会产生臭氧,从而出现所谓的“夏季烟雾”现象。光化学烟雾会刺激人的眼睛和呼吸系统,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和植物生长。因此,异丙醇是一种对环境、植物、人体均有害的化学品,在印刷中减少其用量或不用是一种必然的趋势。2.改进印刷装置
⑴改进烘干装置的控制系统
现在许多新型烘干装置可直接测量承印物表面的温度,而不像以前烘干装置测量的是烘箱内的空气温度,这样可以对承印物表面的温度变化及时作出反应,调速和热量,进而节省能源。
⑵循环使用热风
在热风出口处安装热交换器,对抽入的冷空气进行预热,这样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⑶使用低温烘干系统
这使得UV固化系统的使用效率大大提高,可使印张表面温度降至40℃以下,干燥气体用量减少一半,不仅减少了烘干能量的消耗,还降低了成本,而且避免了高温干燥引起的印刷质量问题。⑷采用印刷品在线质量检测系统及时发现废品及时调整,采用色彩管理系统,提高印刷品质量,减少废品。⑸各种预置和自动调整如油墨预置与快速调整和自动控制,纸张规格预置和相关机构联动调整,纸张运动风量预置和优化,滚筒压力预置和遥控调整,同步自动换版、印版位置自动识别和预套准系统等各种预置同步进行。
3.对印刷过程中产生危害的处理措施
⑴粉尘
印刷车间里,印刷过程中产生的纸毛以及其他物质形成的颗粒进入人体呼吸道后,根据其物理性状,在呼吸道各部位通过截留、撞击、沉降、弥散等方式沉积、贮留,大部分进入呼吸道的可被清除,小部分经长期积累,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粉尘的防护措施:加强工艺改革,消除尘源或强化工艺自动化、机械化和密闭化水平;加强岗位局部的密闭、通风、除尘净化措施,尽量使设备处于负压状态运行,防止粉尘外逸;定期监测作业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保证浓度范围符合相关卫生标准;确保车间有足够的新风量补充,并对通风系统定期检修、调试和维护保养,确保其有效运转。
⑵噪声
胶印机车间人员长期接触噪声后,会有头痛、头晕、耳鸣、心悸、睡眠障碍等症状出现。应对噪声污染的措施有:合理规划和设计厂区、厂房,将有噪声源的设施尽量设置在厂区边缘,并设立相应的隔离带;将产生噪声的设备尽量布置在厂房的下层及车间边上,尽量减少对车间其他岗位的影响;在车间墙裙以上部位及吊顶、立柱上均放置吸声材料,有效降低车间噪声强度;操作人员佩戴护耳器,并定期检查。
⑶废水排放
胶印车间在清洗印版和橡皮布时,会产生少量润版液和清洗剂废液,废液中的主要成分是异丙醇和油墨等,应委托具有危险废弃物经营许可证的公司处置。
三.绿色印刷实践和经验
1.节能
上海世光印务有限公司选用T5节能灯管取代市场上普遍使用的T8灯管。照明用电测试的结果显示,在相似的照明度下每支灯管的用电能耗降低了6W,此类T5灯管的节能效用达到30%以上。此外,在生产厂房内用95W的T5节能球型灯代替常用的250W卤素灯,轮转胶印车间采用发光二极管灯管代替T8灯管。这些措施使公司节约大量电费。
2.降耗减排
世光印务安装使用卷筒纸分切设备,按各类印刷品幅面需要在生产前分切上机,避免市场上采购的常规纸张产生大小不一的边角料,不仅为公司减少了物料成本,而且支持了森林环保事业。公司在生产过程中,轮转及单张纸印刷机均使用低挥发性环保油墨。从2006年起,公司用环保清洗剂代替汽、煤油清洗墨辊;采用中央真空泵系统,减少单机使用的独立真空泵。
3.润版液的改进
为减少表面张力,确保印版表面水膜的质量,目前胶印机普遍采用醇类润版液。世光印务在已安装的4台海德堡和3台轮转机组上全部采用免醇润版液印刷工艺。采用这一工艺后,每年异丙醇的使用量大幅度减少,达到环保和节约的效果,但是这种代替品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
⑴免醇润版液在水路系统传递过程中,对水路的稳定性和辊间压力、胶辊表面状况都有一定要求。这些要求主要是基于免醇润版液的黏度比醇类润版液的低,因此在橡胶辊上传递的水膜相对比较薄,在辊间压力不平、胶辊表面破损或胶辊同心度不够的情况下,免醇润版液的传递就会出现不足或版面起脏。
⑵免醇润版液挥发太慢,不利于机器降温。
⑶免醇润版液的消毒效果比醇类润版液的差,印刷品干燥慢。
4.印刷飞墨环节的设备改造
为了减少印刷过程中的飞墨现象及印刷车间的空气污染,在废气产生部位安装排风罩,将产生的废气用排风系统排到专门的处理系统中,收集印刷过程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应用活性炭纤维吸附有机废气回收净化装置,进行废气的回收与治理。据华测环境检测站统计,该设备的改进使印刷车间废气的去除率达80%以上,甲苯去除率达95%以上,机器设备整洁、美观。
5.晒版车间的设备改造
针对印前制片过程中的主要污染物,制订相应的降耗减排措施:化学废料、废纸回收统一由供应商或合格的承包商定期回收;使用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可减少软片输出、显影、定影和晒版等步骤,大大减少含银、苯等的废液排放。
6.胶印车间的废水排放
选用环保油墨、免醇润版液,但是胶印车间在清洗印版和橡皮布时,还会产生极少量的润版液和清洗剂废液,如果和生活污水一起排放还是达不到绿色环保的要求。考虑到生活污水可生化性好的特点,重新改造污水处理池,采用低能耗、低运行费用、低基础建设费用、占地面积小、操作管理稳定方便的处理工艺——接触氧化污水排放工艺。该工艺的原理如下:
⑴通过预处理沉淀的生产废水与调节池内的生活污水一起进入水解酸化池。在池内的反应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水解酸化阶段,通过水解池中的细菌将复杂的大分子、不溶性有机物在细胞外酶的作用下分解为小分子和溶解性有机物,然后渗入细胞体内,分解产生挥发性有机酸、醇、醛等,经过这一阶段的反应,废水的可生化性大大提高,以利于后续的生化处理;第二阶段为产氢产乙酸阶段,该阶段在产氢产乙酸细菌的作用下,将第一阶段产生的各种有机酸分解转化成乙酸和H2,有时还会形成CO2。
⑵从水解酸化池进入接触氧化池,利用罗茨风机提供好氧微生物赖以生存的溶解氧,以保证池内的好氧微生物正常生长。
⑶接触氧化池的生物膜生长到一定厚度时,内层的微生物吸收不到氧分,厌氧微生物大量繁殖,逐渐转变为优势菌群,这些厌氧微生物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气体,使生物膜脱落。这些脱落的生物膜随着水流一同排至竖流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沉至泥斗的生化污泥的一部分作为回流污泥经污泥泵回流至水解酸化池和接触氧化池,以补充接触氧化池和水解酸化池的微生物浓度;另一部分则作为剩余污泥排至污泥池。污泥池里的污泥定期由环卫部门处理。
污染处理范文2
基金项目: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青年基金项目课题(2006016)
作者简介:刘友勋(1976―),男,湖北鄂州人,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生命科学学院讲师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 生命科学院,湖北 武汉 430223)
摘要:染料是环境的重要污染源,可以通过食物链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本文介绍了染料污染的特点、危害及处理方法,指出了生物处理染料废水技术的优越性,着重探讨了白腐菌处理染料废水问题。
关键词:染料;处理方法;环境污染;白腐菌
目前,生产用的染料绝大部分为人工合成的化学染料,它们是芳香族化合物,结构复杂、难降解、具有潜在毒性。而染料废水则由于染料的特殊性质不仅有机物含量高,生化性差,COD高,BOD/COD低,而且色度高,成分复杂,有毒性,因此,这种废水如直接排放,则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并可能通过食物链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对染料废水的处理有物理化学法和生物处理法。其中,物理化学法主要有吸附法、混凝法、化学氧化法、湿式空气氧化法等;生物法有表面加速曝气法等好氧或厌氧处理法。虽然这些方法通过长期的应用和实验证明对染料废水的处理的确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它们各有利弊,均不是最佳方法。如物理法的费用太高,且存在二次污染;化学法的COD去除率低等。与之相比,生物法则是不仅价廉,而且无二次污染,符合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的经济有效、可被广泛接受的环保处理方法。其中白腐菌处理染料废水技术是新兴的有效处理方法,它能通过白腐菌所分泌的特殊的降解酶系或其他机制将各种人工合成的染料彻底降解为CO2和H2O,对脱色具有良好的效果。
1 染料污染和危害
随着染料与印染工业的发展,其生产废水已成为当前最主要的水体污染源之一。染料对环境的污染源主要有如下特点:
首先是污染量大。目前世界染料年产量约为8×105-9×105t,我国染料年产量达1.5×105t,位居世界前列,在染料的生产和使用中约有10%-15%的染料随废水排入环境;因我国染料工业、纺织印染业发达,染料废水对环境的污染更为严重。
第二是作为环境污染物的染料种类多、结构复杂。全世界使用的合成染料达3万多种,80%以上的染料为含偶氮键、多聚芳香环的复杂有机化合物。
第三是染料产品标准本身要求其产品具较高光稳定性及水洗稳定性,故多数染料具有耐光、耐热、耐化学氧化等特点,它们在水环境或光照和有氯化剂的条件下都能保持其稳定性,因而难以去除。
第四是大量的染料进入水域后造成水的色度升高,影响入射光线的量,从而影响水底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水生动物的生长,使水质变差,破环水体生态系统。
第五是多数染料为有毒物质,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三致”作用。染料的降解产物多为联苯胺等一些致癌的芳香类化合物,医学科学已经证明:80%-90%的癌症与环境因子有关,而已发现的致癌物中绝大多数是有毒有机化合物。
2 目前处理染料污染常用手段
治理染料污染常用的方法有物化法和生物法。其中常用的物化法有絮凝沉淀(气浮)、电化学、吸附等方法。
絮凝沉淀(气浮)法是指在染料废水中投加铝、铁盐等絮凝剂,使其水解形成带高电荷的羟基化合物,它们对水中僧水性染料分子如硫化染料、还原染料、分散染料(如直接耐晒翠蓝GL等)的混凝效果较好,而对酸性染料、活性染料、特别是对小分子量、单偶氮键、含数个磺酸基的水溶性染料(如酸性红3B、活性艳红X-B)的混凝脱色效率较差。
电化学法采用石墨、钛板等作极板,以NaCl、NaSO4或水中原有盐类作导电介质,对染料废水通电电解,阳极产生O2或CL2,阴极产生H2。新生态氧或NaClO的氧化作用及H2的还原作用破坏了染料分子结构而脱色,此法属于电解法。以Fe、Al作阳极,由电极反应产生Fe2+及Al3+,其水解产物形成凝絮,通过对染料分子的氧化还原及粘附作用而脱色,絮体由阴极产生的H2浮上,此法属于电气浮法.这两种方法对含-SO3-基团及N=N双键的可溶性酸性染料,活性染料均有良好的脱色作用,但该法消耗的电能较大。
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剂如活性炭、硅聚物、高岭土、工业炉渣等吸附废水中染料的方法。不同的吸附剂对染料吸附有选择性。活性炭吸附效果好,但费用较高。
生物法能将染料废水中大部分染料降解掉。生物处理法可采用厌氧法和好氧法。厌氧法对染料中的偶氮基、蒽醌基、三苯甲烷基都可降解。好氧法如传统活性污泥法、接触氧化法、射流曝气法、氧化沟法均有相当的脱色效果。对难降解的染料废水,A/O法及以生物吸附法为基础的A/B法,均可取得较好的脱色效果。
物理化学法对废水色度去除率较高,但存在处理费用高、可能引起二次污染的问题。生物化学处理具有投资省,运转费用低,处理效果好,操作简单等优点.所以印染废水处理中大多采用生物氧化法。
但生物氧化法合格率不足60%,其主要原因在于废水中的染料多为人工合成化合物,大多数具有毒性,对生物菌种的生长造成抑制作用。另外,从基因学角度来说,目前自然界中尚缺乏能对这类化合物有效降解的生物菌种,解决的办法主要是采用生物强化技术。
生物强化技术是指在原有生物处理体系中投加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或者添加特定的物质来提高处理体系对难降解物质的去除率。
通常生物强化技术主要有两种作用:
(l)直接作用:即通过驯化、筛选、诱变、基因重组等技术得到以目标降解物质为主要碳源和能源的微生物,向处理体系中投入一定量的该菌种,就会达到对目标化合物去除效果的增强作用。
(2)共代谢作用:就是对于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微生物不能以这些物质为碳源和能源生长,但在其他基质存在下能过改变这种有害物的降解性能,从而提高该化合物的去除效果。
3 白腐菌处理染料污染特点及机理
自然界中白腐真菌(White Rot Fungi)是一类重要的生物资源,多为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腐生在树木或木材上,因引起木质白色腐烂而得此名。白腐真菌的分布很广,无论山林、储木场,凡有木材存放和使用的地方,几乎都有木材腐朽菌的发生。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 Burdsall是其典型种,中文名黄孢原毛平革菌,普遍分布于北美,我国尚未发现。
白腐真菌最早是因降解木质纤维素而引起科学界的重视,目前白腐真菌已被认为是最主要的木质素降解微生物。白腐真菌当营养物质如碳、氮、硫限制的时候就会触发进入次生代谢阶段,白腐菌应答形成一套酶系统,主要包括漆酶、木质素过氧化酶、锰依赖过氧化酶等一系列过氧化酶,这些过氧化酶具有很强的催化降解木质素大分子的能力,降解过程包括木质素-碳水化合物结合体的分解、苯基丙烷的分解、侧链分解以及芳香环的开裂。例如;常见的彩绒革盖菌(Corious Versicolor)能够分解90%以上的木质素。白腐菌降解木素有三个特点。第一,能彻底降解木素生成CO2,而细菌至多将20%木素碳转化成CO2;第二,木素降解主要是氧化反应,产物中不出现木素单体;第三,木素降解本身不提供菌生长和维持所需的碳源和能源,需要提供另外的碳源和能源供菌降解木素。
除了能降解木质素外,白腐真菌对异生物质有很强的分解能力,这决定了其在环境科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异生物质(xenobiotics),即非生物系统的物质,指人工合成的、非自然界固有的和生物体所必需的一类物质。其异生性意味着它们的结构不易被现存的生物降解性酶所识别,导致在生物体及环境中的积累。白腐真菌能降解多环芳族化合物、氯化芳族化合物、农药、染料、军火等其他异生物质。
染料的结构共性是以苯环为核心的稠环、杂环分子,与白腐真菌天然降解底物木质素在结构上相似,因此白腐菌对染料具有潜在的高降解率。白腐菌能够降解多种染料,见表1:
白腐菌降解染料具有其他生物特别是细菌所不具备的优点:
(1)不需要经过特定污染物的预条件化:用细菌进行染料脱色,细菌必须先置于一定有效浓度的染料溶液中才能诱导合成所需的降解酶。这将导致细菌只能将染料降解到有效水平。而白腐菌的降解酶合成是靠营养限制来启动的,与降解底物的多少无关,所以可以降解低浓度的染料废水。
(2)竞争优势。白腐真菌能产生自由基,氧化其他微生物的蛋白质、DNA,致使它们死亡;还能利用质膜上的氧化还原系统,调节所处环境到酸性pH值,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保持竞争优势。
(3)细胞外降解。白腐真菌降解酶系统存在于细胞外,产生非常强的高效氧化剂(如藜芦醇阳离子自由基VA+•和•OH),有毒污染物也不必先进入细胞再代谢,从而避免对细胞的毒害。绝大多数染料都是有毒物质,很低浓度时就能抑制废水处理系统内的微生物生长,但白腐真菌的细胞外系统使其能忍受较高浓度的染料废水。
(4)降解底物的非专一性。染料废水多为分子结构和特征不确定的混合物,化学组成差异很大。而白腐真菌与被降解对象的关系并非是酶与底物的一一对应关系,而是与一类乃至于多类底物的关系,使得白腐真菌技术恰好具有适用于降解组分复杂的混合染料废水的优点。
(5)适应固、液两种体系。染料废水不仅造成了水污染,而且也造成了严重的土壤污染。白腐真菌能在固体、液体基质中生长,能利用不溶于水的基质,可应用于土壤修复与水污染治理。
(6)主要营养物用量少:白腐菌合成木质素降解系统的活动只有在主要营养物(碳、氮、硫)受到限制时才能得以启动。因此利用白腐菌降解染料对营养物的要求不高,利用廉价的营养源就可以有效地建立降解体系,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
一般认为生物法脱色主要有两种机理在起作用:吸附和降解,以降解为主。生物降解又分为两步,一是染料分子吸附到菌体上,部分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体内;二是利用微生物产生的酶催化氧化还原染料分子,破坏不饱和共轭体系,达到脱色的目的。
生物对染料进行降解,首先是将染料吸附。有研究表明,活性污泥法,工艺中有明显的“初期快速降解”现象,即在反应初期,有机物去除较快,但这种现象只是生物吸附的结果。溶解性有机物通过吸附、吸收而被消除,非降解性有机物则是通过机械捕获、混凝和吸附等物理作用聚集在真菌絮体的表面。
目前对偶氮染料的生物降解机理有所研究外,其他染料的降解机理和代谢过程上不清楚,许多研究表明在厌氧或兼氧条件下,偶氮染料降解的第一步是偶氮键的断裂生成芳香胺类化合物,通过偶氮还原酶的还原作用将偶氮双键打开,然后才能进行脱色产物的开环等微生物降解代谢,直到达到完全的矿化,形成二氧化碳、氨等无机物。
白腐菌为丝状真菌,不但可进行液态发酵,还可进行固态发酵,从而使其应用面更广,不仅可处理液态废水,还可处理木质纤维固态垃圾、农作废弃物甚至进行土壤修复。另外,由于其所产生酶系的特殊性能(主要是非专一性),对许多难降解的有机化合物均有一定作用,可用于处理造纸污水、TNT废水和重金属废水等,因此,使其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可以增加它在其他生物修复中的应用。但是,白腐菌处理染料废水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对这一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对已有菌株的基础代谢和实际应用反应器都还有待于更进一步的研究。目前研究的重点是找到产酶稳定并对多种结构染料都能有效脱色的优良白腐菌,加强白腐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克隆出有表达活性的有关酶基因,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制效果更好的工程菌,从而克服当前白腐菌在处理染料废水过程中存在的菌体生长慢、需加入营养物质等缺点。
参考文献
[1]成文,曾宝强.孔雀绿染料的微生物脱色研究[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2,(6).
[2]林刚,文湘华,钱易.应用白腐真菌技术处理难降解有机物的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2).
[3]徐成勇,郭波,周莲,诸葛健.白腐菌对染料脱色和降解作用的研究进展[R].生物工程进展,2002,(3).
[4]詹汉英.溴酸钾氧化溴酣蓝催化光度法测定亚硝酸根[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6).
[5]潘竞军,韩布兴.亚甲基蓝在钠和铝蒙脱土上的吸附研究[J].新疆石油科技,1997,(2).
[6]李慧蓉等.黄孢原毛平革菌对6种染料的脱色降解[J].环境科学研究,1999,(12)
[7]李惠蓉.白腐真菌在碳素循环中的地位和作用[J].微生物学报,1996,(23).
[8]康从宝,刘瑞田等.一株白腐菌产生的漆酶对RB亮蓝的脱色作用[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2,(8).
污染处理范文3
关键词:化学实验室;污染管理;处理措施
1.化学实验室污染现状
(1)化学实验室污染分类。①废液:化学实验室大多数的常规分析实验都会产生废液。废液包括剩余的样品、实验产生的残液、洗涤用水等。这些废液大多毒性很大:如Ba、As、Cd、Cr、Ni、Hg、Pb、Mn等重金属离子,如果在人体内集聚超标,会引发人体生长发育缓慢、骨骼疼痛等,严重时还会威胁到人的生命;二甲苯、氯仿等有机废液会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人体机能会因此失调;盐酸、硫酸、硝酸、氢氟酸、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等酸碱废液会引起水体pH值偏高或偏低,当pH值<6或>9时,水的自净化能力会降低,水中的生物生长会受到影响,严重时会引起物种变异、水生物死亡。亚硝酸盐、环氧氯丙烷等,会引发人体癌变;浓酸、浓碱等化学试剂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会对实验室和周边环境造成污染。②废气:实验室使用的化学试剂和药品,种类有上万种之多,在实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气,如甲醛、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钠、三氢化钠、硫化氢、Cl2等。为保障实验人员的身体健康与安全,通常要求直接产生有毒有害或不明成分气体的实验要在实验室内的通风橱里进行,但是把有毒、有害气体直接排放到室外必然直接污染环境空气。这些排放到室外的有毒、有害或不明成分气体可能会对周围不知情的人群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如眼睛刺激流泪、咽喉疼痛咳嗽、皮肤腐蚀过敏,甚至潜在的致癌风险等。③固体废弃物:主要指过期、失效的化学试剂,实验产生的固体残留物。如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用完的化学试剂瓶、打碎的玻璃器皿碎片、废试纸,配制样品时不小心多取的药品等。这些“废渣”成分复杂,特别是重金属试剂、有毒试剂如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当地土壤和水质的污染,如果这些实验室“废渣”进入城市垃圾体系,必然会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2)存在的问题。①实验中及实验完成后实验废弃物不能及时收集、分类和处理;没有专门的废水排放管道或管道腐蚀失修,致使废水直接排放,污染环境。②实验室设备、设施年久老化,使有毒物质泄露或有毒气体不能及时排放,造成人员中毒。③不少学校面对有限资金,往往偏重于给学校带来效益的投入,致使一些安全环保设施无法完全配套。如在没有排风扇、通风的窗户的实验室存放有毒、有害废弃物等。这些都给环境安全和人身安全埋下了极大的隐患。④因管理不当,造成有毒有害试剂、药品丢失,引起环境污染。(3)问题的成因。①相关化学实验设备不齐全,管理部门对污染处理重视不够,投入经费不足。早些年建设的化学实验室对环境污染方面基本未做考虑,没有专门收集废液的设施,现有的实验室排放管不能对废液进行有效的收集和处理。相关管理部门对此重视程度不够或环保意识缺乏,实验经费预算大多用于购买实验室仪器设备、试剂及实验室装修等,对于控制实验室污染的预算经费投入很少或没有考虑。②对师生的环保教育培训不够,未养成良好的废弃物处理习惯。目前大多数实验室基本制定和实施了实验室废液集中回收处理的方法和措施,但是部分实验室人员的环境意识差,自觉性较低,甚至有人认为实验室所产生的这点污染对环境没什么大的影响。而我国的一些化学教科书和实验教材对学生的环保教育也很不够,只要求学生明白实验目的、步骤和结果,而对于该实验可能给环境带来什么污染以及如何避免则没有交待。③缺乏高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和相应的系统,对污染物处理缺乏统筹考虑。首先是找不到废液处理企业。因为废液处理企业数量少且处理种类不全,学校为处理实验废液需联系多家企业才能完成。其次是废液处理费用高昂。企业废弃物处理费用年年涨,一些废液处理价格甚至已远高于购买试剂的价格,费用巨大让很多高校承担不起,心有余而力不足。
2.防控措施
加强环保意识教育,提高法律意识和业务素质在学生进入实验室前,应该先在课堂上讲明在此次实验过程中会产生哪些液体和固体废弃物;要求所有的液体和固体废弃物都倒入固定地点的指定收集容器里,不能把废液和废渣混放在一起,更不能把二者混入生活垃圾中处理;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除了清洗玻璃仪器的废水可以进入实验室下水管道外,其他所有液体废弃物不允许进入实验室下水管道。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要把实验污染物按要求进行合理的处置变成实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废气的防治:①完善实验室条件,在实验设计阶段就融入环保理念,对实验过程合理设计,从源头上尽可能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如:采取燃烧法、吸收法、吸附法等,在“废气”排放前加以净化,确保有良好的实验环境,保证实验室周围大气环境达标。实验过程中如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要求在通风橱内进行,减少有害气体的直接排放,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和实验人员身体健康。②在实验室内可以种植一些植物。如吊兰、芦荟能吸收甲醛,常春藤能吸收二氧化碳。这些绿色植物不仅有利于改善室外内空气质量,还对实验工作人员的视觉疲劳等也能起到缓解作用。(2)废液的防治:实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大量的废水,并且有些种类复杂。为此,要在各个实验室都放置收集废液的器皿。学校每月定时收集各理工科实验室实验所产生的有害废液。对一些用量大、浓度高的有机溶剂还可回收利用,既环保,又减低实验成本。酸、碱废液的处理:实验完的酸、碱废液可集中存放,可以将其中和反应,待PH值下降到6~7左右可排放。也可清洗公厕。重金属盐:对于含有Zn、Mn、Cd、Hg等金属离子的溶液。可以采用氢氧化物、硫化物、碳酸盐等沉淀法,也可采用吸附法、沉淀物氧化法、还原中和法、氧化分解法将这些金属离子转化为氢氧化物或碳酸盐沉淀,进行分离处理;对于含Pb离子的溶液可加入消石灰,硫酸铝将沉淀PH值调至7左右集中排放。在实验室过程中,许多学生会有意或无意地将实验后的废水直接倒入下水道,针对这些现象,除了实验室管理人员指导和督促学生分类回收,严禁把未经处理的废液倒入下水道,对随意处置实验废弃物的学生,还要进行严肃批评教育,必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和环保习惯。针对高校实验室存在的污染,除了学校积极建立实验室管理办法和岗位责任制度,努力提高教师、学生的防范意识和环保知识,尽力减少或避免实验室的污染外,政府部门也应从各方面给予强有力的支持,确保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环境的安全。(3)废渣的防治:对实验室“废渣”的处理应重视,要有专门的回收器皿加以回收。如实验固体生成物中有可再利用的要加以再利用,其他无害的废渣则倒入指定垃圾桶;配制溶液时不小心多取的药品不能再放回原处时,要把多余药品统一收集后放在一个回收瓶里。总之,对于固体废物的处理,一是在实验中尽量少地产生固体废物,二是在收集到一定数量后送到垃圾处理厂统一进行处理。结束语随着我国各大高校的不断扩招,国家对于高校的科研项目的实验经费也实现了大幅度的上调,因而各大高校的化学实验室使用频繁,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化学试剂以及废气的污染也在不断加重,所以积极加强高校实验室的污染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众多实验室仍处于监控真空状态,对环境已构成威胁,环保部门应该迅速完善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实验室污染,实验人员要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做好常规管理工作,以减少不必要的污染和浪费。
【参考文献】
[1]刘丹.高校化学实验室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6,01:230-231+248.
[2]唐欢,姜煜,王盼盼.分析化学实验室常见重金属废液处理[J].化工管理,2016,17:268.
[3]阿克木•色孜地汗.高校化学实验室污染控治及安全管理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6:245-246.
[4]温泉.试论化学实验室对环境的污染及其治理[J].石化技术,2016,11:297.
污染处理范文4
为研究受污染珠江水源水的生物膜预处理效果,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与广州市自来水公司,在广州石溪水厂进行了生物接触氧化池和塔式生物滤池的对比试验(中试规模为1000m3/d)。试验期间,四座构筑物的进水均为同一水质,各时段的填料水力负荷相同。
1 中试设施
1.1 生物接触氧化池
生物接触氧化池中试设施如图1所示。
接触氧化池为两格串联,两格平面净空尺寸均为1.5 m×1.5 m,总深度为4 m。原水由第一格上部入池,经过下部连通孔进入第二格,出水从第二格上部流出。两格池均装YDT弹性填料,弹性填料相邻立绳的丝束之间有重叠,填料高度为3 m。两格池均设中心筒,由空压机经穿孔曝气管,从中心筒底向筒内供气。
1.2 塔式生物滤池
塔式生物滤池为三座钢结构池,每池净空平面尺寸为1 m×1 m,池顶淋水配水高度为1.2 m,池底距地面0.8 m。池内分别装有高度为4 m、6 m、8 m的“立波型”聚氯乙烯塑料填料,池顶设穿孔配水板及固定式莲蓬头。原水由莲蓬头洒向配水板,经填料后从底部集水槽流出。图2为中试工艺示意图。
2 原水水质
1994年2月--1995年1月进水水质见表1。一年之中,除7月—10月外,其它时间进水的氨氮、ODMn、BOD5都高,而以1月--3月尤甚。
表1 珠江原水水质(1994年2月-1995年1月) mg/L 项目 最高 最低 月平均值 NH3-N 5.610 0.020 1.663 NO2--N 0.58 0.028 0.159 CODMn 15.14 0.68 6.54 BOD5 13.35 0.45 4.15 TOC 16.9 0.2 4.2 浊度(NTU) 322 20 58
3 结果和讨论
生物接触氧化池和塔式生物滤池都于1994年1月24日开始挂膜,挂膜期间水温为14~18 ℃。完成挂膜历时分别约为:生物接触池15 d,8 m高填料塔30 d,4 m和6 m高填料塔45 d。挂膜完成时的氨氮去除率约60%。
两种池子连续运行观察时间共418 d,每周取水样化验6~7次。
3.1 进、出水水质比较
表2是在填料的6种水力负荷下,接触氧化池、三座塔式滤池的出水及其同一进水的五项水质指标分析结果的平均值。
生物接触氧化池出水的五项指标平均值中,除一次浊度之外,都比三座塔式生物滤池的出水低 。当填料水力负荷<1.44 m3/(m3·h)时,生物接触氧化池出水的氨氮均
3.2 五项指标的去除率比较
生物接触氧化池在填料水力负荷为1 m3/(m3·h)时,五项指标的平均去除率分别约为:氨氮92%~96%,亚硝酸盐氮78%~89%,CODMn27%~54%,BOD583%~89%,浊度64%。这些平均去除率下限值的气水比是1∶1,上限值的气水比是2∶1。
当填料水力负荷增至1.12 m3/(m3·h)时,去除率显著降低;随着负荷的继续增大,去除率相应锐减。因此,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填料水力负荷以采用1 m3/(m3·h)为宜。
综合评价气水比与五项指标去除效果的关系,可以认为气水比2∶1优于1∶1;气水比在3∶1与2∶1之间以及气水比在1∶1与0.5∶1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因此,接触氧化池曝气用的气水比以2∶1为宜。
塔式生物滤池的处理效果也是在填料水力负荷为1 m3/(m3·h)时为较好,但出水的亚硝酸盐氮、CODMn、BOD5有时大于进水,甚至在其他各种填料水力负荷下出现去除率为负值的情况,这是由于塔式生物滤池的脱膜在出水中以CODMn和BOD5等形式反映出来。
表2 生物接触氧化池与塔式生物滤池进出水水质比较 项目 填料水力负荷[m3/(m3.h)] 原水(mg/L) 接触氧化池出水(mg/L) 塔式滤池出水(mg/L) 4m 高 6m 高 8m 高 氨氮 0.64 3.73 0.28 1.20 0.80 0.67 0.80 1.13 0.04 0.09 0.06 0.05 1.00 2.31 0.09 0.23 0.17 0.12 1.12 0.72 0.13 0.45 0.32 0.43 1.28 1.49 0.36 0.92 0.84 0.89 1.44 2.18 1.03 1.55 1.70 1.55 亚硝酸盐氮 0.64 0.115 0.079 0.167 0.190 0.209 0.80 0.382 0.043 0.129 0.112 0.087 1.00 0.493 0.054 0.209 0.160 0.108 1.12 0.309 0.079 0.149 0.103 0.117 1.28 0.173 0.129 0.155 0.165 0.165 1.44 0.211 0.188 0.218 0.216 0.238 CODMn 0.64 10.10 6.34 8.66 9.36 9.29 0.80 5.99 3.86 6.20 5.35 5.54 1.00 6.24 2.85 4.19 4.60 4.31 1.12 6.24 5.39 6.47 7.01 6.54 1.28 5.63 4.69 5.48 5.21 5.40 1.44 6.75 4.82 6.19 5.68 6.08 BOD5 0.64 8.07 2.83 7.42 6.44 4.95 0.80 7.51 0.89 1.71 2.07 1.75 1.00 8.08 0.92 1.75 1.97 1.72 1.12 5.80 1.46 3.78 3.55 3.58 1.28 2.90 1.79 3.37 4.05 3.27 1.44 3.74 5.48 8.25 8.41 8.51 浊度(NTU) 0.64 51 11 27 29 32 0.80 76 38 62 63 63 1.00 53 19 40 41 37 1.12 38 26 30 29 33 1.28 56 50 49 50 47 1.44 52 39 47 48 48
试验结果表明:塔愈高,氨氮和BOD5的去除率就愈高。这是由于高塔通风好,有利于氨和挥发性BOD5的去除。
三座塔式生物滤池的90个数据中,只有8个平均值略大于或接近于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去除率,其他82个(占89%)去除率平均值都远小于生物接触氧化池。可见,在相同填料水力负荷的条件下,生物接触氧化池的生物预处理效果优于塔式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中的水与生物膜接触时间不够是其处理效果较差的主要原因。
3.3 藻类的去除比较
中试期间,珠江水源水的藻类含量为(0.17~53.1) 万个/L,主要是直链藻,其次为纤维藻和圆筛藻。两种池子的处理结果见表3。 表3 两种池子的藻类平均去除率 项目 原水 生物接触氧化池出水 塔式生物滤池出水 4m 高 6m 高 8m 高 藻类平均含量(万个/L) 7.46 2.31 7.22 3.32 4.37 去除率(%) 69 3.2 55.5 41.4 3.4 加药量比较
在水力负荷为1.12 m3/(m3·h)、1.28 m3/(m3·h)时,分别取生物接触氧化池和塔式生物滤池的出水以及原水,进行加矾量和加氯量的试验。
以聚合铝为混凝剂,投加后经过搅拌混合、絮凝和静置沉淀后测上清液浊度。结果表明:接触氧化池出水的加矾量明显少于原水,一般可节省21.1%;塔式滤池出水加矾量无明显减少。
用次氯酸钠加氯,与原水相比较,生物接触氧化池出水加氯量减少25%~35%,塔式生物滤池出水加氯量减少15%~25%。
3.5 生物接触氧化池对中断运行的适应性
在水厂生产中,很难避免运行中断。为观察生物接触氧化池对中断运行的适应性,将生物接触氧化池停止运行24 h,然后用停止运行前的相同条件重新开始运行,并于运行后3 h、24 h分别采样分析,结果见表4。
表4说明,生物接触氧化池中填料上的生物膜对中断运行有较好的适应性。停止运行24 h,重新开始运行3 h后处理效果已恢复正常。
表4 生物接触氧化池中断运行前后的处理效果 运行状况 pH 浊度(NTU) 氨氮(mg/L) 亚硝酸盐氮(mg/L) 硝酸盐氮(mg/L) CODMn(mg/L) 进水 出水 进水 出水 进水 出水 进水 出水 进水 出水 进水 出水 中断运行之前 7.00 7.10 31 28 0.86 0.50 0.146 0.072 0.81 0.77 6.23 4.96 中断24h后重新启动运行 3h后 7.00 7.10 65 12 3.18 0.41 0.096 0.051 0.45 0.73 8.81 5.13 24h后 8.95 7.15 60 25 3.21 0.48 0.178 0.163 0.46 1.09 7.75 5.88 4 结论
① 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池预处理受污染的珠江(广州后航道)原水,处理效果稳定。当填料水力负荷为1 m3/(m3·h)时,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去除率为:
氨氮92%~96%,亚硝酸盐氮78%~89%,BOD583%~89%,CODMn27%~54%,浊度31%~85%,藻类69%。填料的水力负荷宜为1 m3/(m3·h),水力负荷增高,则处理效率明显降低,气水体积比宜为2∶1。
② 填料4 m、6 m和8 m高的三种塔式生物滤池的处理效率也是在填料水力负荷为1 m3/(m3·h)时较好,但都明显低于生物接触氧化池。在1 m3/(m3·h)水力负荷的条件下,去除率为:氨氮81.7%~95.7%,亚硝酸盐氮39.8%~79.3%,CODMn11.3%~17.3%,BOD559.9%~76.2%,浊度20.1%~34.9%,藻类22.0%~55.2%。高塔处理效果优于低塔。
③ 生物接触氧化池进行预处理可降低后续混
凝沉淀工艺的矾耗。在填料水力负荷1.12 m3/(m3·h)条件下,氯耗降低25%~35%;塔式生物滤池可降低氯耗15%~25%,水力负荷增高,则降低率减小。
④ 生物接触氧化池对间歇运行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停止运行24 h对处理效果无明显影响。
参加试验研究工作人员:张小平、王锦城、吴秀媚、兰庆文、朱卫南。
污染处理范文5
一、应急预案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人为或不可抗力造成的废气、废水、固废(包括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有毒化学品、电磁辐射,以及核、生物化学等环境污染、破坏事件;在生产、经营、贮存、运输、使用和处置过程中发生的爆炸、燃烧、大面积泄漏等事故;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及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事故;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的其它严重污染事故等。
二、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分级
(一)满足下列情形之一者,为特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
1、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100万元以上的;
2、有人员中毒死亡的;
3、事件危害可引起大面积污染,跨区域污染,并有迅速扩大或发展趋势的。
(二)满足下列情形之一者,为重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
1、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
2、有人员出现明显中毒症状的;
3、事件危害影响到周围地区、经自救或一般救援不能迅速予以控制,并有进一步扩大或发展趋势的。
(三)满足下列情形之一者,为较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
1、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1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
2、有人员出现中毒症状的事件;
3、事件危害在一定范围内,经自救或组织救援能予以控制,并无进一步扩大或发展趋势的。
(四)一般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
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千元以上、万元以下(不含万元)的环境污染事件。
三、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报告
(一)发生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后,事故发生单位或业主必须立即向市政府、所在镇(处)、市环境保护局报告。
市政府、镇(处)政府(行政)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进行现场调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接到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报告的当地人民政府、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应及时动员受到环境污染威胁的居民以及其他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紧急时,可强行组织疏散。
(二)凡属重大或特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应在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三)事故报告内容主要包括: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类型、发生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经济损失数额、人员受害情况,事故发生单位或业主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等。
四、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应急处理指挥系统
(一)市政府成立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应急处理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统一指挥和组织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处理处置工作。
(二)发生一般或较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由本市指挥部负责指挥应急处理和组织调查。
发生重大、特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本市指挥部及事故发生地所在镇(处)在上一级人民政府环境应急处理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应急处理工作。
(三)本市指挥部组成人员:
指挥长:市人民政府市长
副指挥长:分管环境保护工作副市长
成员: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联系环境保护工作的副主任,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维护社会稳定办公室主任、市办公室主任、市环境保护局局长,市公安局局长、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市民政局局长,市卫生局局长,市建设局局长,市经济贸易局局长,市水利局局长,市交通局局长,市财政局局长,市监察局局长,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市疾病控制中心主任、市电力联营公司经理,电信公司总经理,移动通讯公司经理,联通公司经理。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联系环境保护工作的副主任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成员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市环境保护局、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公安局和指挥部其他成员单位的工作人员组成。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传达指挥部的指令,负责召集协调各应急处理专业组统一行动,及时了解和掌握事故处理进展情况,负责组织对外事故处理的各种信息。
五、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
(一)发生一般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所在镇(处)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上报市指挥部,由市指挥部决定启动并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发生较大和重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市人民政府及办公室接到报告后,立即分别通知市指挥部指挥长、副指挥长,并上报上级指挥部。由指挥长或其授权的副指挥长决定启动应急预案,指令指挥部成员及市有关单位负责人按应急处理专业组的分工,迅速组织有关人员及环境污染防治设施和环境应急监测设备赶赴现场,在市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实施事故处理。属特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在报上级人民政府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应急处理指挥机构后,按上级指挥机构的指令实施事故处理。
(二)指挥部下设10个专业组,各有关部门和专业必须按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作出应急处理,各专业组的组成和任务:
1、专家组:由市环境保护局选定专业人员组成。其主要任务是分析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形成原因,预测事故发展趋势,及时提出事故应急处理对策,为指挥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环境污染现场处置专业组:由市环保、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人及本区域环境污染控制、环境监测和危险化学品管理专业人员组成,负责现场环境监测,制定现场处置方案并组织实施。
3、现场保卫警戒组:由公安及当地驻军人员组成,主要负责现场警戒,维护治安秩序,疏散撤离险区人员和实施重要财产的抢救工作。
4、医疗救护专业组:由卫生部门、医疗急救中心、事故单位就近医院等单位专业人员组成,负责抢救受伤人员,保障医疗器械、血液和药品的供给。
5、交通运输保障组:由交通、建设、公安交警等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人员组成。负责运输车辆的组织和现场专业人员、设备的运送:保障道路交通畅通,确保应急车辆及时到达事故现场,必要时对相关道路依法采取道路交通管制等特种措施。
6、基础设施保障组:由建设、供电、电信、移动、联通、公安部门指挥中心和镇(处)负责人组成,保障事故处理现场的供电、供水和通信畅通。
7、后勤物资保障组:由市指挥部、财政、经济商务等部门和事故单位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提供抢险救援所急需的资金、物资装备,负责参加求援人员的生活保障。
8、事故善后处理组:由市指挥部、市维稳办、市办、事故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险、环境保护、公安、财政、工会、保险公司等单位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因环境污染造成损害人员的安抚和理赔等善后处理和社会稳定工作。
9、事故调查组:由市指挥部、环境保护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监察局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调查事故原因以及可能引发的中长期环境影响,提出应对措施,拟定调查报告,提出对事故的初步处理意见。
10、宣传报道组:由宣传部门组织电视台、广播电台等的关新闻单位参加,统一报道环境污染事故处理工作情况。
(三)应急处理措施
1、封锁事故现场。严禁一切无关人员、车辆和物品进入事故危险区域,开辟应急处理专业人员、车辆及物资进出的安全通道,维持事故现场的社会治安和交通秩序。
2、控制污染源。根据发生事故的技术特点和事故类别,采取特定的污染防治技术措施,及时有效地控制事故的扩大,消除污染危害并防止发生次生灾害。
3、抢救受伤人员。迅速、有序地开展受伤人员的现场抢救或安全转移。尽最大可能降低人员伤亡,减少事故所造成的财产损失。
4、根据事故类别、规模和危害程度,迅速展开必要的环境监测等技术检验、检测工作,必要时,应果断迅速地划定污染危害的范围或区域,组织相关人员和物资安全撤离可能受到危害的区域。
5、清理事故现场,消除危害后果。针对事故对人体、空气、水体、土壤、动植物所造成的现实的和可能的危害,迅速采取技术措施进行事故后处理,防止污染危害的蔓延。
6、对受到污染危害的人员做好安抚等善后处理和社会稳定工作。
六、应急处理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镇处、各部门务必充分认识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重要性,务必强化责任,服从统一指挥、协调动作、责任到人,高效有序实施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环境安全。
(二)制定方案,组织落实。各成员单位都要根据本预案的要求,制定本部门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预案,并按各个专业组的分工,组织落实本部门专业人员和必备的专业设备、器材、物资清单,报市指挥部备案。
(三)熟悉预案,组织演练。各镇处、各部门要组织人员认真熟悉本预案,使其明确任务要求和处置措施,并组织训练和演练。
污染处理范文6
[中图分类号] R446.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1-336-01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检验科的先进仪器也越来越多,对于仪器、标本、项目、检验人员等方面交叉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下面就检验科存在的交叉污染问题及处理方法简述如下:
1 检验科分析仪中的试剂交叉污染 试剂交叉污染是近年来引起检验人员关注的话题,因为试剂交叉污染的避免必须依赖于检验人员的正确操作。由于任何自动清洗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残留,因此以下情形都有可能出现一次性试剂交叉污染:
1.1 一次性试剂交叉污染 1)试剂中含有下一测试所要测定的底物。2)试剂中某种成分与下一反应所要测定的底物有作用。3)当前反应物对后一反应有影响。
往往以上这些情形出现时,检验人员并没有去从试剂交叉污染的角度考虑。比如:一次胆固醇对总胆汁酸的交叉污染问题。做总胆汁酸时,由于总胆汁酸受外界影响挺大,一般把总胆汁酸放在最前做。当胆固醇与总胆汁酸相隔很多项目,在测试结果中开始总胆汁酸的值挺正常,到后来测试结果成倍的高。在清洗比色杯和加样针后,单独重复做总胆汁酸结果都很高。其后,单独做总胆汁酸,发现总胆汁酸数值呈正态分布,值从低到高再从高到低。
1.2 处理方法 应用防止试剂交叉污染的软件设计,可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机内软件有效防止试剂交叉污染。1)利用项目重新排序功能,避开有可能发生试剂交叉污染的项目。2)对于可能发生试剂交叉污染项目加以定义,并以清洗程序相间。所用清洗剂可预设。3)清洗试剂加样针后跟随做样本,随着试剂加样针清洗的次数由少到多,样本的测定值也随之下降,并得到连续的稳定数值。4)对试剂加样针的内壁清洗压力进行相应的提高。
2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中的样品交叉污染
2.1 样品交叉污染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出现的环节较多,但主要集中在样品加样针、试剂加样针、搅拌棒、比色杯等部件 为了保证加样精度,一般生化分析仪的加样针,都会在加样的时候略过量吸取样品或试剂,然后进行加样,以至于加样后加样针的内壁会残留一些样品或试剂。仪器会自动排空、加压内外冲洗。许多产品还提供样品加样针的专用清洗程序。搅拌棒也会出现交叉污染,当搅拌棒加入比色杯时,很容易把上一次搅拌的残留物带入比色杯,这样会造成比色结果不准确。
2.2 处理方法 1)尽量做到各室组标本一一对应,不要同一患者的标本几个室组共用,标本采集后放置水浴箱,让血清自然析出分离,不要用玻璃棒强制分离血清。2)静脉采血时,为了防止交叉污染,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时,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片。3)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使用后,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4)检验人员结束操作后,为了防止交叉污染,一定要注意手卫生,及时洗手,毛巾专用,每天消毒。5)检验报告单消毒后发放,以防止交叉污染。6)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紫外线消毒。若有污染,应及时处理,防止扩散蔓延。7)在每次搅拌后注意观察搅拌棒是否完全清洗干净,清洗的水是否充分清洗搅拌棒的最上沿。在每次试验完成以后用酒精或次氯酸清洗搅拌棒,达到理想状况。为了防止比色杯出现交叉污染,可以在每批测试结束后清洗比色杯。可以调整比色杯清洗水量使其到达比色杯的三分之二的高度也可以把比色杯拿出,用95%的酒精清洗。
3 检验项目间的交叉污染 在日常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验过程中,发现单独测定某一项目时,该项目测定值通常符合临床要求;成批项目同时检测时,有些项目的测定结果趋高,并且日益明显。原因之一是,一种试剂会改变另一种试剂反应条件,或影响反应过程的物质而间接干扰其测试结果。在实际工作中,要调整实际项目的前后顺序,或/和在有可能造成污染的项目之间设置清洁剂,并设定清洗的次数。
4 仪器本身清洁问题造成的交叉污染
4.1 仪器的交叉污染是引起实验结果偏离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使用全自动分析全自动分析生化仪时,仪器的交叉污染是引起实验结果偏离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全自动分析生化仪试剂臂需要接触各种试剂,一般难以彻底清洗干净,所以容易造成分析项目的携带污染,而生化项目的测定,仅需要几微升样本,试剂则需要几百微升,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许多全自动分析生化仪由于长期频繁的使用,加样针和试剂针的注射器磨损加重,或注射器的吸头不及时更换,使吸样针和试剂针磨损层增大而产生泄漏,是造成样本间和试剂间相互交叉污染的重要原因。
4.2 处理方法 1)定期进行仪器的维护保养。每天应用无水乙醇擦洗,并定期更换干燥棒,保证比色杯清洗后不留残液,避免比色杯的交叉污染。2)按要求及时更换零部件。3)详细掌握仪器和试剂盒的使用方法。在最容易出现交叉污染的环节反复分析,一个一个去排除。4)减少使用污染比较严重的试剂盒。5)在容易出现交叉污染的环节,如样品加样针可以用次氯酸定期清洗。试剂加样针、搅拌棒、比色杯经常用酒精或次氯酸清洗。
5 结论 综上所述,检验科环境及工作人员手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微生物污染,应注意加强监测及消毒制度,以减少医院感染。对于全自动分析生化仪使用时所有的交叉污染问题,我们在工作中,要树立预防交叉污染的意识,严格执行标准化操作规程,认真落实《患者安全目标》,提高检验质量,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