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出状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行行出状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行行出状元范文1

一群术业有专攻的大学生,居然放下专业不用;放下专业还罢了,偏偏要去干卖猪肉这种不上台面的活儿;卖肉就卖肉呗,居然还扬言卖出“北大水平”……这事儿估计会让不少人误以为,北大是一个以培养杀猪卖肉人士而著称的大学呢!因为大家都知道,自从较早前北大毕业生中出了两个卖肉佬,不少人老拿异样的目光打量北大。

在咱们这样一个曾经的“学而优则仕”、“学历至上”的国度,这种事情一时半会儿还无法让人接受。每每有高学历人士跑去做“低技术含量”的工作,总会引发新一轮“读书无用论”——既然干的是杀猪卖肉之类的没啥体面的工作,还费那么大劲儿去读大学干吗?这个疑问很符合国人传统观念,端的都是“实用至上”原则,凡是不实用的知识,最好不要耗费成本去学习。这说明广大国人在潜意识中,还是将大学等同于就业培训班了,而不会想到,知识可以改变思想,可以把低水平的活儿干出高水平。

印象中,咱们中国第一个高学历的“屠夫”,是毕业于北大中文系的陕西人陆步轩。我设想他可能运用了文学手法,来经营他的猪肉,不然他不会在杀猪之余写出《屠夫看世界》这样有文采的书,当然也不大可能开办“屠夫学校”。甚至还可以设想,如果没有老陆,北大经济系毕业的广东人陈生,也不大可能走上杀猪卖肉之路。如今这两个“北大屠夫”都通过卖肉创造了不菲的财富。可见,咱们千万别拿卖肉不当学问。

行行出状元范文2

一、前言

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钻孔灌注桩作为一种基础形式以其适应性强、成本适中、施工简便等特点仍将被广泛地应用于公路桥梁及其它工程领域。钻孔灌注桩属于隐蔽工程,但由于影响灌注桩施工质量的因素很多,对其施工过程每一环节都必须要严格要求,对各种影响因素都必须有详细的考虑,如地质因素、钻孔工艺、护壁、钢筋笼的上浮、混凝土的配制、灌注等。若稍有不慎或措施不严,就会在灌注中产生质量事故,小到塌孔松散、缩颈,大到断桩报废,给国家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直至影响工期并对整个工程质量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并严格控制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尽量避免发生事故及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以利于工程的顺利进展。

二、常见的断桩形式及影响因素

常见的断桩形式。从目前情况看,常见的断桩形式一般有以四种:

混凝上桩体与基岩之间被不凝固。由于导管下孔距孔底过远或混凝上被冲洗液稀释,使水灰比增大,造成混凝土

不凝固而出现断桩现象。

桩身中段出现混凝土不凝体。受地下水活动的影响或泞管密封不良,冲洗液浸入使局部混凝土水灰比增大,也

能产生断桩现象。

桩身中岩渣沉积成层,将混凝土桩上下分开。在浇注混凝上时,泞管提升过多,露出了混凝土面, 或因停电、待料等原因造成夹渣, 这些问题也是产生断桩现象的重要原因。

桩身出现空洞体。原因是未采用“回顶”法灌注, 而是从孔口直接倾倒的办法灌注混凝土,产生离析,造成凝固

后不密实,个别区段产生疏松、空洞现象。

影响断桩的因素。断桩是由于桩基混凝土的某一部分和全部端面段泥浆浸入,破坏了桩的整体性受力形态, 形成废桩。影响断桩的因素是各种各样的, 但主要是由于材料、工艺不当造成的,归纳起来,这些产生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⑴水泥初凝时间过短; ⑵骨料粒径偏太,砂粒中有大卵石;⑶水泥混凝土的和易性差,流动性差;⑷清孔工作不彻底;⑸导管埋得过深或过浅;⑹导管进水了;⑺由于机械故障、施工机具配置、劳动力组织不合理,

致使灌注时间过长。

三、产生断桩的原因分析

断桩作为产生严重质量事故的重要原因。对于诱发断桩的因素,我们必须在施工初期就彻底清除其隐患,同时又必须准备相应的对策,预防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事故,就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分析起来,断桩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

面:

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由于测定已灌混凝土表面标高错误,导致导管埋深过小,出现拔脱提漏现象,形成夹层断桩。特别是钻孔灌注桩后期,超压力不大或探测仪器不精确时,易将泥浆中混合的坍土层误认为是混凝土表面。因此,必须严格按照规程规定的测深锤测量孔内混凝土表面高度,并认真核对,保证提升导管不出现失误。

在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是一个重要的施工指标。由于导管埋深过大,以及灌注时间过长,导致已灌混凝土流动性降低,从而增大混凝土与导管壁的摩擦力,加上导管采用已很落后且提升阻力很大的法兰盘连接的导管, 在提升时, 因为连接螺栓拉断或导管破裂而产生断桩。

产生卡管现象。由于人工配料的随意性较大,如果责任心差, 造成混凝土配合比在执行过程中的误差大, 使坍落度波动大, 拌出的混合料时稀时干。坍落度过大时会产生离析现象, 使粗骨料相互挤压阻塞导管;由于坍落度过小或灌注时间过长,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缩短,加大混凝土下落阻力而阻塞导管, 都会导致卡管事故,造成断桩。所以,要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缩短灌注时间,这是减少和避免此类断桩的重要措施。

坍塌。由于工程地质情况较差,施工单位组织施工时重视不够,有甚者分包或转包,施工者没有经验,在灌注过程中,井壁坍塌严重或出现流砂、软塑状质等, 造成类泥砂性断桩。这类现象在本工程的断桩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较为严重, 而且位置深、难处理。这些都是导致工期无限延期及经济浪费的重要因素。

特殊原因。由于导管漏水、机械故障和停电造成施工不能连续进行,井中水位突然下降等因素,都可能造成断桩。因此,认真对待灌注前的准备工作, 这对保证桩基的质量是也十分重要的。

四、断桩的预防与处治措施

针对上述分析,我们应从预防与处治两方面采取措施:

1、采取预防措施

要选用初凝时间不早于2.5h 的水泥,对于桩较长,桩

径大,灌注时间较长者,可在首批混凝土中掺入缓凝剂。

严格把好材料关,严格控制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导管内径的1/6 — 1/8 和钢筋最小净距的1/4,细骨料的级配

选择良好的中砂,同时注意剔除细骨料中的大卵石。

最大限度地降低实际生产与试验之间的偏差,施工过程中要及时做好材料含水量的检测,应该做到每车集料都要过秤,采取重量比控制,保证用水量和含砂率不至产生较大偏差,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和流动性,其坍落度控制在18cm-22cm 之间。

要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清孔。由于孔内沉淀层厚度对于摩擦桩不大于0.5 倍的桩径, 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26期2013年第43期-----转载须注名来源对于柱桩不大于设计规定;

泥浆的比重在1.05-1.20 之间,含砂率小于4%,粘度17s —20s。灌注前,必须对孔底沉淀层厚度再进行一次测定,如厚度超过规定,需再次清孔,可用灌注导管做吸泥管用空气吸泥机清孔,或对孔底高压射水或射风3min-5min,使沉渣悬浮,然后立即灌注混凝土。

灌注即将结束时,如出现混凝土顶升困难时, 除按规范保证漏斗底口高出井孔水面4m=6m 外, 应在孔内加水稀释泥浆,并掏出部分沉淀土。在拔出最后一段导管时,拔管速度应较慢些,以防泥浆挤入桩内。

2、处治措施

灌注初期的断桩。在开盘后,仅仅灌注了数米就因故中止,而且确实不能在短时间内恢复灌注,则应立即拔出导管,用气举法吸渣将孔内尚未凝结的混凝土清除干净,不宜采用二次剪球的方法,因为这样处理易造成夹泥的缺陷。如断桩时,孔内混凝土已有相当数量,气举法难以吸除而混凝土面离护筒底还有一定距离。这种情况下可考虑割除部分钢筋笼,趁混凝土强度低时用冲击钻将混凝土连同钢筋全部冲碎清除。钢筋碎断后可用电磁铁吸除。

内套钢护筒,清水接桩。在灌注中止时, 混凝土面离孔口不足20米, 可采用一个比钢筋笼直径稍小的牙轮钻,从混凝土面钻入1 米以清除表层混凝土,然后制作一条比现有护筒稍小而比钢筋笼直径稍大,尽量接近设计桩径的钢护筒,从外护筒与钢筋笼之间放入孔内, 可直至混凝土面。

旋喷帷幕法。要在桩身周围连续钻孔后旋喷灌浆,浆与砂土固结后形成一帷幕,然后用小钻头扫除桩经内1 米后混凝土表层,将泥浆置换为清水,由潜水员下去将余渣清除干净,最后在清水中第二次灌注水下混凝土。如果钻孔间距20~60 米不等, 依具体地质情况而定。为稳妥期间,要防止液窜入孔内,还应向孔内回填土才能保证质量。

冻结法。要用人工制冷技术,在桩外周钻孔,放置冷混凝土,将混凝土以上护筒以下的孔壁土体中的水冻结,形成强度约为5~10MPa 的冻土帷幕,达到人工处理断面并在干处浇注混凝土的目的。在冷冻孔内宜采取降低水化热措并搀

加防冻早强剂,从而以免混凝土遭冻害及产生温度裂纹。

总之,从上面的分析看,虽然断桩的产生有着很多原因,只要我们认真分析清楚断桩产生的原因,找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断桩是可以避免的。如果产生了断桩,我们还应采取相应的处

行行出状元范文3

【关键词】 甲状腺全切除术;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癌

在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甲状腺癌时, 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 但手术方法有不同之处。在以往临床资料显示,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很少能够合并甲状腺癌, 治疗方法也没有得到很好研究。近些年来, 原发性甲状腺亢进功能并甲状腺癌发生率不断上升, 病死率逐渐增加, 使原发性甲状腺亢进功能并甲状腺癌治疗方法成为临床研究中重要课题。本文就河南省周口市人民医院2012年12月~2013年11月收治的47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并甲状腺癌患者行甲状腺全切除治疗疗效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2012年12月~2013年11月收治的47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并甲状腺癌患者, 经诊断, 与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并甲状腺癌临床症状相符。男20例, 女27例, 年龄28~65岁, 病程为5个月~8年;患者表现为乏力、心悸、怕热多汗等;患者均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并结节, 其中30例单发结节, 17例多发结节。

1. 2 方法 患者均采取甲状腺全切除治疗。术前给予患者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控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当病情稳定后实施甲状腺全切除术。患者口服卢戈氏碘液药物同时也口服心安得[1], 在手术期间对患者喉上神经、喉返及甲状旁腺进行保护;采用快速冰冻病理对患者进行检查, 其中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甲状腺癌。患者术后采取左旋甲状腺素片治疗。

2 结果

2. 1 47例患者甲状腺癌病况分析 经快速冰冻病理研究, 47例患者均患有甲状腺癌, 其中, 18例微小癌, 占38.3%;双叶癌12例, 占25.5%;10例滤泡状腺癌, 占21.3%;7例甲状腺状腺癌, 占14.9%。

2. 2 不良反应 47例患者术后, 2例患者出现声音嘶哑, 术后3周恢复;3例患者四肢麻木, 1例患者抽搐, 采取静脉钙剂治疗后痊愈。

2. 3 所有患者均给予1年随访, 失访1例, 随访率为97.9%;46例患者随访期间未复发甲状腺癌, 也未发生转移现象。其中4例患者甲状腺功能出现衰退, 占8.5%;采取甲状腺素治疗后, 患者均痊愈。

3 讨论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并甲状腺癌病症较为少见, 据相关资料报道, 只占到2.8%左右[2]。在近些年临床资料相关报道中,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并甲状腺癌发病率逐渐上升, 逐渐成为临床医学研究中重要课题。但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国内外相关研究学者认为,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并甲状腺癌与促甲状腺激素有一定关系。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长期服用抗甲状腺药物, 会对人体甲状腺形成起到抑制作用, 以此增加了患者甲状腺素, 从而刺激引发甲状腺癌。

在诊断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并甲状腺癌时较为困难, 并且诊断率较低。在诊断甲状腺癌时, 通常是采用FNAB方法进行诊断, 但稳定性较差, 并且患者甲状腺体多是表现为弥漫性肿大, 采用FNBA诊断较为困难。在本组研究中, 47例患者采取快速冰冻病例诊断, 有着较高的诊断率。在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时, 手术治疗是主要治疗方法, 但在选择手术方法时没有制定统一标准。本组主要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 在切除甲状腺癌时切除叶腺体及腺叶, 包括切除叶腺体;全切除叶腺体及对侧腺叶;全切除双侧腺叶。甲状腺癌多呈现双侧和中心性, 采用常规切除手术, 常会出现复况。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 降低复发率, 可有效根治甲状腺癌。并且在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时, 需全切除甲状腺双叶, 将甲状腺组织保留, 但在保留时无法控制组织保留量, 易导致甲亢复发[3], 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可有效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在本组研究中, 47例患者均患有甲状腺癌经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 均康复出院, 无死亡;术后2例患者出现声音嘶哑, 术后3周恢复;3例患者四肢麻木, 1例患者抽搐, 采取静脉钙剂治疗后痊愈。1年随访, 失访1例, 随访率为97.9%;46例患者随访期间未复发甲状腺癌, 也未发生转移现象。其中4例患者甲状腺功能出现衰退, 占8.5%;采取甲状腺素治疗后, 患者均痊愈。可见, 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并甲状腺癌具有显著疗效。但采取甲状腺全切除术, 术后有较多并发症, 影响了患者康复质量。因此, 在手术期间, 医师要掌握手术操作步骤, 严格按照操作步骤, 提高操作水平, 以此降低术后并发症。

综上所述, 采取甲状腺全切除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并甲状腺癌疗效确切, 术后有相应并发症, 医师要严格按照手术操作步骤, 提高操作水平。术后并发症经对症治疗, 均可痊愈, 不会危及到患者生命健康,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效性,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苏磊.甲状腺全切除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24例.实用医学杂志, 2012,28(04):7420.

行行出状元范文4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外科学;淋巴瘤

[摘要] 目的 探讨在原发性甲状腺非霍奇金淋巴瘤(PTL)诊治中的外科处理方法。方法 报告2例我院外科诊治的PTL,回顾分析国内确诊的127例PT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8例术前未获确诊而行手术探查,80例明确记录手术方式,其中62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以上手术。结论 甲状腺肿块快速增大并伴桥本甲状腺炎的老年患者,应考虑到PTL可能,细针穿刺活检是首诊方法,手术以切取活检和解除压迫为目的,应避免盲目扩大手术。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外科学;淋巴瘤

原发性甲状腺非霍奇金淋巴瘤(primary thyroid lymphoma,PTL)临床少见,与甲状腺癌不易鉴别。国内尚未见大宗病例报告。本文报告我院2例PTL,并结合分析国内1996~2005年127例报告,以期探讨在PTL诊治中的外科处理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国内外127例原发性甲状腺非霍奇金淋巴瘤,男37例,女90例。男女比例1∶2.43,年龄16~85岁,平均年龄57.6岁,病程4天~20年。127例均以颈部肿块为首发症状,其中出现呼吸困难14例,声音嘶哑11例,吞咽困难7例。

1.2 诊断和治疗 127例PTL,4例经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5例经颈淋巴结活检,明确诊断后行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其余118例术前均未获明确诊断而行手术治疗,其中明确记录手术方式80例,行甲状腺肿块切除18例(22.5%),甲状腺腺叶切除或甲状腺次全切除44例(55.0%),甲状腺全切除术包括颈淋巴结清扫术18例(22.5%)。118例中单纯手术治疗者4例于术后10个月内死亡(2~10个月),9例出现术后局部复发,其余均联合放和(或)化疗,最短生存期13个月,死于颈肝脾复发。

1.3 典型病例 例1,男,79岁,因颈部肿物进行性增大1年入院。查体:双侧甲状腺增大,质地稍硬,左叶可触及5.0 cm×4.0 cm×3.5 cm大小肿物,质硬,边界欠清,表面不光滑,随吞咽活动度减低。甲状腺B超:右叶弥漫增大,回声不均,左叶形态失常,可探及4.8 cm×3.8 cm×3.5 cm大小实质回声团块。甲状腺功能正常。行左叶全切除+右叶次全切除术,术中见左叶与气管粘连。术后病理:非霍奇金淋巴瘤并桥本甲状腺炎,来源于B细胞。给予CHOP方案化疗4个周期。随诊11个月,未见局部复发。例2,女,68岁,因颈部肿物3年、快速增大3个月伴声音嘶哑1个月入院。查体:双侧甲状腺明显增大,可触及质硬肿块,随吞咽活动度差,双颈侧可触及多发肿大淋巴结。CT示甲状腺肿块合并颈侧淋巴结肿大。术前淋巴结针刺细胞学检查,未能明确诊断。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颈淋巴结清扫术,术中见双叶峡部与气管浸润,左侧喉返神经受累。病理示来源于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双侧颈淋巴结转移。患者术后并发ARDS,肺部感染,死于呼吸功能衰竭。

2 讨论

原发性甲状腺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少见,占甲状腺恶性肿瘤1%~5%[1],误诊率较高。本院2例患者术前均拟诊甲状腺癌。其病因尚不明确。现有观点认为与桥本甲状腺炎和免疫缺陷有关。有合并桥本甲状腺炎发生率95%~100%[2]。

快速增大的颈部肿块是PTL患者就诊的首要症状。如肿块浸润压迫气管、食管和喉返神经可相应出现憋气、吞咽异物感和声音嘶哑。多数病例病变局限于甲状腺,病情进展出现同侧颈淋巴结转移,对侧淋巴结转移少见。PTL的确定诊断有赖组织和细胞学检查。随着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化技术的发展,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已成为PTL初诊的主要方法,细针多点多次穿刺可以提高阳性率。影像学检查作为PTL助诊的辅助手段,CT可发现外侵表现,B超在多数PTL与甲状腺癌诊断上缺乏特异表现。

随着对PTL研究的不断深入,治疗方法已从单一手术发展到手术、化疗、放疗结合的综合治疗。单纯手术治疗容易出现局部复发,并且手术范围与预后无相关性。接受甲状腺次全切除以上治疗性手术的患者,其预后与仅接受甲状腺FNA、颈部淋巴结活检或甲状腺肿切除活检的患者预后无差别[3]。扩大手术对于患者创伤增大,易引发相关并发症从而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另一项对PTL生物特点的研究也表明扩大手术无助于改善预后[4]。目前认为PTL应采取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放射野包括颈部和上纵隔。依据病理分型确定放射野及是否联合化疗。

PTL患者多因颈部肿块而首先就诊于外科医师。外科医师在PTL诊治中尚存在认识不足,127例PTL仅4例经FNA获得确诊,诊断技术上的难度及本病多合并桥本病也是FNA应用较少的原因。外科手术是获取病理诊断的另一途径,并且其作用也仅限于诊断[5]。笔者认为,对于以颈部肿物为首发症状且肿物生长较快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病史的老年患者,应考虑PTL可能。对疑诊患者,首先行FNA,如FNA未能获得确诊需行手术探查者,术前制定合理手术方案,术中行肿块切除送冷冻病理学检查,术中冷冻病理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从而避免大范围手术切除。对于肿块较大,有压迫表现或浸润周围器官者,估计手术切除困难,可行姑息性切除,以解除压迫为手术目的,减少手术副损伤。

[参考文献]

1 Pasieka JL.Hasbimoto disease and thyroid lymphoma:role of surgeon.World J Surg,2000,24(8):966-970.

2 Rasbach DA,Mondschein MS,Harris NL,et al.Malignant lymphoma of the thyroid gland:aclinical and pathologic study of twenty cases.Surgery,1985,98:1166-1170.

3 王卓颖,王弘士,吴毅,等.甲状腺非何杰金淋巴瘤的诊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3,1:36-39.

行行出状元范文5

关键词:江汉平原;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械插秧

中图分类号: S23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17-4012-04

Mechanical Planting Technology of Bowl-blanket Rice Seedling

in Jianghan Plain

ZHANG Xian-rong1,SONG Shu-yuan1,ZHOU Guo-bin1,YANG Li2

(1.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Center in Qianjiang City, Qianjiang 433199,Hubei,China;2.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Institute for Plant Protection,Soil and Fertilizer, Wuhan 430064,China)

Abstract: The mechanical planting technology of bowl-blanket rice seedling can solve defects of ordinary plastic blanket-like seedling transplanting including more injury seedlings, longer time from planting stage to turning green stage and slower tillering rate. The key mechanical planting technologies of bowl-blanket rice seedling were summarized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demonstration and promotion, for rice production in Jianghan plain.

Key words: Jianghan plain; rice; bowl-blanket seedling; mechanical planting

水稻机械插秧因其节省劳力、省工省时,而逐渐在中国南方地区推广。目前湖北省江汉平原地区水稻机械插秧主要采用普通塑料盘毯状秧苗技术,由于其存在秧龄弹性小、栽插漏秧漂秧多、植伤重、秧苗返青慢等不足,对水稻机械插秧技术的推广会有所制约[1,2]。为了进一步加快水稻机械插秧技术的推广步伐,中国水稻研究所发明了水稻钵形塑料盘毯状秧苗机插技术[3],与普通毯状秧苗机插相比,具有上毯下钵、培育壮苗、秧龄弹性大、实现了定位定量按钵取苗、插秧植伤轻、秧苗本田缓苗期短、返青分蘖快等优点[4,5],该技术在中国黑龙江省推广应用面积较大,江苏、浙江、湖南、四川等省亦有一定推广面积。

2012年潜江市首次引进示范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其中中稻“广两优香5”连片示范面积为66.7 hm2,一季晚粳“稻嘉58”连片示范面积为33.3 hm2、晚稻泰优398连片示范面积为33.3 hm2,连续两年的示范与推广均获得成功。通过引进、示范与推广,旨在探索出加速江汉平原推广水稻机械插秧技术步伐的新路。

1 材料与方法

以广两优香5为供试品种,采用大面积试验示范对比的方法进行。地点位于潜江市高场办事处,东经112°14’08”北纬30°25’12”。该地块地势平坦,肥力中上,排灌方便。除育秧所采用的育秧盘不同外,其他的管理如播期、播量、浸种方式、施肥、打药等农事操作均一致。试验示范对比设2个处理:处理1为普通毯状秧苗,即采用普通平底育秧盘育秧(图1),处理2为钵形毯状秧苗,即采用钵形底育秧盘育秧,每块育秧盘尺寸均为21 cm×27 cm,钵形底育秧盘底部有648孔的钵体(图2)。试验示范对比于2012-2013年连续两年在同一地点进行,处理1面积为66.7 hm2,处理2面积为10.0 hm2,插秧机型号选用久保田NSD8乘坐式水稻插秧机,调查选取100株样点进行定点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1 钵形毯状育苗对秧龄的影响

由表1可知,钵苗机插秧苗平均秧龄为21 d,最大秧龄为28 d,较普通毯状秧苗分别多2 d和6 d;平均苗高20.1 cm,最高苗高22.4 cm,较普通毯状秧苗分别高1.8、3.6 cm;平均叶龄3.7叶,最大叶龄5.1叶,较普通毯状秧苗分别多0.3和1.4叶。特别是连作晚稻,钵形毯状秧苗移栽期平均秧龄为25~28 d,苗高20.3~22.4 cm,叶龄4.5~5.3叶。对中晚稻而言,普通毯状秧苗对秧苗要求较为严格,而采用钵形毯状育苗技术,则使秧苗弹性更大。

2.2 钵形毯状育苗对机插质量与成苗的影响

普通毯状秧苗机插质量要求是漏秧率小于10%,漂秧率小于5%,实际操作中一般漏秧率在10%~20%,漂秧率在5%~10%;普通毯状秧苗机插0.33 hm2大田,一个农工需要补秧、扶秧2~3 d,补秧任务繁重,农民不愿接收,技术推广难度大。钵苗机插技术实行定位定量按钵取苗机插,漏秧率和漂秧率极小,田间调查钵苗机插漏秧率5%,漂秧率2%。实际栽插0.33 hm2大田,一个农工2~3小时即可完成补苗扶苗,做到了插秧机进田补秧农工进田,插秧机离田补秧农工离田,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由表2可知,采用钵形毯状育苗,虽然插植深度变浅,但漏秧率可减至3.7%,漂秧率可减至0.2%。

由表3可知,钵形毯状秧苗机插采用定位定量按钵取苗,每公顷插植密度为18.51万穴,每穴3.90个基本苗,每公顷共72.15万基本苗,与普通毯状秧苗相比,插植密度增加1.86万穴/hm2、基本苗增加1.12苗/穴、合25.80万苗/hm2;同时最高苗数、有效穗分别比普通毯状秧苗多64.65、28.65万苗/hm2。

2.3 钵形毯状育苗对插秧植伤的影响

由表4可知,钵苗秧苗5月10日播种,5月28日移栽,6月5日进入本田分蘖始期,6月16日为有效穗数决定日期,6月28日为最高苗出现日期,与普通毯状秧苗机插相比,本田分蘖始期提早3 d,有效穗数决定日期提早3 d,最高苗数出现日期提早6 d。

普通毯状秧苗机插时植伤较重,特别是对根系损伤严重,插后新根发生慢,缓苗时间长,一般插后10~15 d进入本田分蘖始期;钵苗机插技术采用上毯下钵带泥移栽,插秧植伤轻,插后发根快(第二天见新根),返青迅速,一般插后6~8 d进入本田分蘖始期,与旱(水)育手插秧本田分蘖始期相当,较普通毯状秧苗提早3~6 d。

2.4 钵形毯状育苗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对连片示范片,于收获前取样考种,并于9月20日进行实产验收,结果见表5。由表5可知,钵形毯状秧苗平均有效穗282.60万穗/hm2,平均穗实粒数172.3粒/穗,平均结实率77.33%,与普通毯状秧苗相比,有效穗多28.65穗/hm2,穗实粒数多3.6粒/穗,平均结实率高0.17个百分点。经湖北省水稻专家组实产验收,连片广两优香5钵苗机插示范片,总体单产10 530 kg/hm2,较普通毯状秧苗机插田块产量增加960 kg/hm2,增产10.03%,增产效果极显著。

3 小结与讨论

总结连续两年的示范推广经验,做好钵形毯状育苗技术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 备足苗床,培肥盘土

苗床选择:选择离大田较近、运输便捷、排灌方便的旱地或菜园地作苗床,忌用水稻田作苗床,苗床与大田比为1∶100;营养土配制:每公顷大田备足营养土1 500~1 800 kg(约1m3)。选择土壤肥沃、无残茬、无杂草、无砾石、无病虫的旱地或菜园地壤土,隔年或播种前25~30 d培肥土壤,按10∶1~20∶1的比例加入腐熟有机肥,充分混匀土肥,翻晒、干爽后粉碎过筛入库备用。每立方米营养土装播400个秧盘,每盘需营养土0.75 kg。

3.2 选择品种,备足秧盘,确定播期

一季杂交中稻宜选择优质、高产、稳产、抗倒性好、生育期适中、适合本地种植的种子。每公顷备种22.5 kg,备648孔钵形毯状塑料软盘330~360张,播期依前茬控制在4月25日至5月10日之间。①精整苗床:播前3~5 d干耕旋整土地,做到“实、平、光、直”,田面高低差不超过3 cm,净厢面宽1.5 m,厢沟宽0.5 m。播种前1 d用沟灌的方法将苗床底水浇足浇透,苗床压平压实,播种时再喷淋一遍。②软盘铺设:做到“平、实、直、紧”,厢面四周用土培实。③盘土配制:播种前1 d,每盘用25~30 g壮秧剂均匀拌入每盘所需的3/4营养土中,余留1/4营养土作盖籽土,盖籽土不拌壮秧剂,切忌播种前施肥,忌用草木灰。④盘土装配:软盘内装盘土2.0~2.2 cm厚,盘土底水浇足浇透,以保证盖籽土能完全吸湿。⑤精量播种:种子破胸露白为宜,每个软盘播芽谷90~100 g,先播4/5种子,余留1/5种子补稀补缺补边角。⑥播后处理:每平方米用2 g敌克松对水0.5~1 kg喷雾杀菌,再覆0.5~0.7 cm厚盖土,盖籽土不浇水;并用7~9 g呋喃丹拌细土撒于厢面,最后按每公顷用42%恶草・丁草胺乳油900 mL对水450~600 kg厢面均匀喷雾土壤封闭除草,2~3 h后盖拱膜,晚上铺一层黑色遮阳网防晒、暗化、保温、保湿,当膜内温度超过40 ℃时及时开窗降温。这与周先竹等[6]人的研究是一致的。

3.3 加强管理,培育壮苗

①播种后5~7天立针、齐苗,及时揭膜炼苗。达到壮秧标准:秧盘苗齐苗匀,苗高18~20 cm,茎基宽大,色绿,每10 cm2成秧10~15株,矮壮秧块长58 cm、宽28 cm,根系发达,上毯下钵,盘根老健,秧龄17~21 d,叶龄3.7~4.1叶。②防病:秧苗1叶1心时每公顷用18%咪鲜・松脂酮(保治达)乳油600~900 mL加70%甲基硫菌灵水分散剂750~1 125 g对水450~675 kg喷雾防病,7 d后以相同方法用第二遍药。③管水:覆膜期间沟内无积水,齐苗揭膜后厢沟内晴天满沟水、阴天半沟水、雨天排干水;盘土保持湿润,前期基本不补水,当床土发白、秧苗叶片发生卷曲至第二天清晨仍不能恢复时适当喷水保湿;2叶期后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可在早晨或晚上酌情补充水分,移栽前3~4 d控水,促秧苗盘根老健。④肥料:机插秧以苗床培肥为主,一般不进行追肥。⑤治虫:2叶期每公顷用480 g/L毒死蜱乳油900~1 200 g加10%啶虫咪乳油300~600 mL对水750~1 200 kg傍晚喷雾,防治齐螬、蝼蛄、蓟马、根蚜等地上地下害虫。移栽前3~4 d施好送嫁药。

3.4 大田精耕细作,确保增产增收

因地制宜安排好合理播插期,保证适时移栽,特别是规模种植大户,要制定好分期播种计划,确定好栽插日期。①大田先机械干旋耕整地,后上浅水耖耙,做到田平草净,田面高低差不超过3 cm,土壤软硬适中,沉实1~2 d后进行机插;秧苗随起、随运、随插。采用宽行窄株的栽插方式,在保证行距30 cm的前提下尽量缩小株距,株距控制在12.0~13.5 cm,每公顷插21万~24万穴,每穴3~4粒谷苗,每公顷基本苗插足600万~1 200万苗,插植深度1 cm。②机插秧本田生长期较长,加强大田栽培管理,培植健壮个体,构建适宜群体,是机插秧夺取高产的关键。③因苗施肥:轻施基肥,早施重施分蘖肥,重施促花肥,不施或少施保花肥,后期结合防病治虫叶面喷肥。④合理管水:插后湿润立苗2~4 d,促新根发生,灌薄水1.0~1.5 cm促苗返青,分蘖期保持2 cm左右水层浅水勤灌;当总茎蘖数达到计划穗数80%时自然落干搁田,晒田时做到多次轻晒,控制无效分蘖,缩短基部节间长度,壮杆防倒;切勿重晒,以免影响分蘖成穗。孕穗至抽穗期需保持一定水层,做到足水孕穗、有水扬花;后期干干湿湿,以湿为主,收获前7 d断水。⑤草害防除:在移栽后7~10 d,结合返青分蘖肥施用,每公顷用46%苄嘧・苯噻酰可湿性粉剂1 200~1 500 g拌尿素撒施,保持3 cm水层5~7 d。插后20~25 d因杂草生长情况,选用对口除草剂除草。⑥病虫防治。加强预测预报,及时掌握病虫情报资料,选用对口农药防治。⑦适时收获:稻谷成熟度达90%~95%,抓住晴好天气,及时收晒入库。

随着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不断涌现,工厂化秧苗的逐步推广,解决了水稻机械化插秧的插秧价格高、一家一户育秧技术难掌握,标准不统一的难题,水稻机插秧技术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现行推广的水稻普通毯状育苗机插秧秧苗小,漏秧漂秧多、植伤重,导致了补苗工作量大,秧苗缓苗期延长,水稻品种生育期延长,导致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较慢,其秧苗培育方式是重要的限制瓶颈。应用水稻钵形毯状育秧技术有效地解决了普通的毯状秧苗技术的缺陷,达到了水稻生产技术的返青快,分蘖早,避灾害,产量高,效益好的基本要求,水稻钵形毯状育苗技术的应用将成为普及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强大助力器。

参考文献:

[1] 吉基伟,李世峰.水稻机插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上海农业科技,2013(2):39-40.

[2] 项忠懒,傅金兰,袁 祥,等.影响水稻机插技术推广的主要原因和改进措施[J].农业科技通讯,2010(10):112-113.

[3] 峰.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N].农民日报,2013-02-06(6).

[4] 陈慧哲,峰,徐一成.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及应用效果[J].中国稻米,2009(3):5-6.

行行出状元范文6

【关键词】甲状腺全切术;原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癌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由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两方面构成[1], 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与甲状腺癌的关系人们早已得知并且得以重视, 但是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很少合并为甲状腺癌, 由于现阶段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逐步的增加, 所以逐步地受人重视, 其重要的治疗方法是通过甲状腺全切除的手术进行。本院最近几年收治运用甲状腺全切除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的患者共20例, 现将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患者中男性2例, 女性18例。年龄在30~70岁, 平均年龄在43.1岁。并且所有的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患者手术前的临床表现为乏力、心悸、食欲亢进、怕热多汗等, 患者两侧的甲状腺都呈现不同程度的肿大, 主要呈现在Ⅱ度肿大-Ⅲ度肿大, 所有的患者诊断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并且病程在9个月至9年。手术前检查的血清T3、T4都高于人体的正常值, 促甲状腺腺激素(简称TSH)都低于人体的正常值。手术前的常规超声检查结果显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的合并有结节, 其结节的直径大小为2~11 mm, 其中合并单发结节16例, 合并多发结节4例。

1. 2 治疗方法 20例患者都通过医院门诊抗甲状腺药物的治疗,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症状得到控制, 待患者的血清T3、T4正常后进行手术治疗, 常规用碘剂进行手术前的准备。手术方式采用甲状腺全切除, 在进行手术中要注意保护甲状旁腺及喉返、喉上神经, 常规检查采用快速冰冻的病理, 16例(80%)患者手术中疑似或者明确的诊断为甲状腺癌, 所有的患者中有1例伴有淋巴结转移而进行患者侧颈部淋巴结功能性的清扫术。手术后都给予患者左旋甲状腺素片进行抑制治疗。

2 结果

2. 1 病理结果 本组的20例患者都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 手术后的报告都显示为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其中报告中显示的甲状腺状腺癌17例(85%), 2例(10%)滤泡状腺癌, 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1例(5%);9例(45%)双叶癌, 17例(85%)微小癌。

2. 2 并发症 本组的20例患者的表现都没有呼吸困难和长久性的喉返神经损伤导致的声音嘶哑。手术后有1例暂时性的声音嘶哑, 其声音的嘶哑在3周后恢复正常, 手术后早期出现2例低钙症状, 如四肢末端麻木及口周, 甚至还有手足抽搐等等, 给予这些患者口服或静脉钙剂药物治疗后8周内症状得到缓解;手术后出现饮用水时呛水症状1例, 这些患者为行颈部淋巴结清扫, 手术后短期内能恢复。

2. 3 随访结果 本组的20例患者在手术期间和住院期间没有死亡。经过20例患者的4个月~5年的随访没有发现有肿瘤的复发及转移, 也没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复发的表现, 其中1例甲状腺功能出现了减退, 但是经过口服甲状腺素一定量后很快的恢复正常。

3 讨论

近些年来[2], 随着原发性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发病率逐渐的增多, 逐步受国外学者的重视, 但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都不十分的清楚, 国内外学者认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与促甲状腺素的关系密切,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如果长期的服用抗甲状腺的药物, 就会抑制人体甲状腺的生成, 最终促进甲状腺素升高, 从而可能刺激发生甲状腺癌。

临床诊断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较为容易, 但是合并为甲状腺癌后的手术前诊断的效率非常的低[3]。其中诊断甲状腺癌常用细针穿刺抽吸活检的方法, 但是这种方法的准确性不是太稳定, 并且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的患者的甲状腺多弥漫性腺体肿大, 合并的甲状腺癌结节小于1 cm, 所以进行细针穿刺抽吸活检的难度很大, 手术前的诊断也不太明确。本组16例为单发结节, 所以在于手术前的超声检查中发现的孤立结节要特别的注意。其中手术中的常规冰冻病理的检查可以对手术前不足的诊断给予弥补。本组的病例中80%患者手术中通过常规冰冻病理检查出的疑似或者明确的诊断为甲状腺癌的准确率和国内外学者的报道理论一样。所以在手术中采用常规冰冻病理的检查较好。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的治疗方式主要是采用手术进行, 但是手术方式在选择方面的标准都不统一, 本组20例病例患者都是采用了甲状腺全切除的手术方式, 这种手术方式是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的一种最好的方法, 通过本组病例显示甲状腺全切除后没有出现永久的甲状腺功能的低下和喉返神经的损伤, 并且这项手术还能同时的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甲状腺癌。

通过本组20例病例分析得出,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经过甲状腺全切除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并且甲状腺全切除还能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机甲状腺癌, 治疗后基本没有复发的可能, 而且并发症也明显的减少。但是本组选择的病例较少, 并且只有专业的专科医师进行甲状腺全切除手术时才能减少并发症, 所以专科医师在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时还需要谨慎选择甲状腺全切除手术。

参考文献

[1] 黄大道, 胡陈鳞, 曾兴业, 等.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微小甲状腺癌35例临床分析.现代实用医学, 2010,22(8):885-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