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心理活动的成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描写心理活动的成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描写心理活动的成语

描写心理活动的成语范文1

一、 根据字词写成语

例1 (黑龙江牡丹江卷)中国人对龙一直有一种特殊的情结,华夏语言中处处皆是,你能写出两个带“龙”字的成语吗?

赏析 这道题考查的是同学们平时对基础知识的积累程度,题目中限定了一个“龙”字,所写成语就必须含有这个字。只要平时注重积累,解答这道题就没有太大难度。

答案示例: 龙马精神 生龙活虎 叶公好龙 龙腾虎跃

二、 根据文本写成语

例2 (山东滨州卷)《论语》《孟子》语言精练,含义丰富,有不少语句已经成为成语,如“温故知新”“舍生取义”等。请你再各写出一个成语。

赏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和积累能力。只要平时对《论语》《孟子》这两个文本理解并掌握,写出其中的成语就很容易。

答案示例: 《论语》中有不耻下问、任重道远、见贤思齐等;《孟子》中有明察秋毫、缘木求鱼、出类拔萃等

三、 根据对联填成语

例3 (山东济宁卷)《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一生坎坷,他在人生中最不如意的时候,写了一副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 ,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 ,三千越甲可吞吴。请你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成语,还原这副对联。

赏析 对联是一种具有浓厚民族风格的文学样式,它语言简练、蕴含深意、对仗押韵。成语与对联,两者都是中国语言文化中的奇葩,相得益彰。细心推敲这副对联的上下联都运用了成语,都含有战胜困难之意。

答案示例: 破釜沉舟 卧薪尝胆

四、 根据心理用成语

例4 (云南昆明卷)第四道题阅读理解《让花儿悄悄绽放》第⑦段写到:“当时班里鸦雀无声,若花也显得若无其事。”请展开想象,用第一人称描写若花当时的心理活动(要求至少使用一个成语和一种修辞方法,80字左右)。

赏析 这道题是在阅读中考查考生运用成语的能力。描写该文主人公刘若花当时的心理活动,应结合文意来展开想象,做到语言顺畅即可。

答案示例: 老师啊,您的关心使我如沐春风,可您这样的鼓励却像一把铁锤重重地敲击着我的心。我的不幸无可改变,但我有着和同学们一样的心愿和梦想。您别用特殊的标准和方式关心我,好吗?

五、 根据意思换成语

例5 (浙江义乌卷)根据语境,用成语替换语段中画横线部分。

广袤的天空容纳了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才有了绚丽神奇,气象万千;辽阔的大海汇聚了涓涓细流、滚滚江河,才有了碧波荡漾,浩瀚无垠;苍莽的森林共存了高树矮丛、藤蔓杂花,才有了郁郁葱葱,勃勃生机。英明的君王虚怀若谷从谏如流,开创的盛世在历史长河熠熠生辉;包容的城市敞开大门迎接八方宾朋,书写着大市场全世界都知道的神奇篇章。

赏析 这类题可说是2012年中考成语难度较大的题目。在平常训练中,我们通常只大致了解成语的含义,能精准说出成语的意思却不易。解答此类题目,积累重于方法。

答案示例: 举世闻名

六、 根据图形用成语

例6 (山东东营卷)右图是中国节能认证标志,仔细观察,写一段解说文字。要求:说明主体部分(蓝色。周围汉字和英文除外)的构成要素、含义及其造型特点,至少用上一个成语。

描写心理活动的成语范文2

1、题目要新颖

2、要有好的开头和结尾3、作文的内容要充实,要升华主题4、每段之间要抓住题目避免跑题

5、文中要运用好词好句或成语

6、文中的事例不能太庸俗,要有一定的吸引能力

7、篇末点题。

怎样写好作文

1、好的文章源于生活,写你的所见、所闻;写你的亲身体会;写出你的真情实感,这样的文章,才会生动感人。

2、写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之事。比如,平时多背一些好的段落、好的开头及结尾。以备考试用之。

3、多读书,用心读,学会借鉴。好的文章、好词、好句,学会积累。

4、确立新颖、独特的文章标题。有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坚持写日记,既能练笔,又积累了素材。

6、学会引用名人名言,引用古人的诗词歌赋,使你的文章更加有说服力。

7、好词好句的用法,好词好句用在文章中,能给你的文章增添色彩,并使文章得以升华。但要恰到好处,不宜过多,过多会显得华而不实。

8、学会套用,即变通的能力,以不变应万变

此类文章,是指以写事为中心,通过对事情的描写,反映人物思想,社会变化等问题。

1写清楚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使叙事具有完整性。

写好记事作文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按事情的发展规律,把事情交待清楚。也就是交待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发生,发展和结果这六大要素。

要想文章内容完整,主题明确,六点中的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果最为重要。

2注意选择能突出文章中心的典型材料。

小学生写记事作文,一般都是些自己身边的熟人的平凡小事,那么,就应该越具体越好。生活中的小事很多,要从中选择最典型,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表达文章要求的深刻道理。

进行描写时,应对事件的起因,人物的行动等进行细节描写,特别是对文章的重要部分,如事情发展的关键时刻和小学记事类作文要点

部分,应该写得越具体越好。详细刻画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

小学写人类作文要点

1抓住人物特点,对人物外贸描写做到形神兼备。

只要善于观察,就会发现每个人的外貌都与别人不同,外貌特点,如容貌,神态,姿态,服饰等,往往反映着人物不同的个性和心理。这些特点的描写要做到时刻为文章的中心服务,外貌描写应力求做到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经历和个性,决不能出现“千人一面”的倾向。

2把握人物特点,注意对人物语言的描写,要做到“言为心声”。

在生活中,人们的个性,职业,年龄及所出的时间,环境和地位不同,说出的话也不会完全相同。一个人的语言,就是他思想感情最直接的流露,因此,一定要注意人物的语言描写,时刻做到“言为心声”。

描写心理活动的成语范文3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横线的字注音。(2分)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zào( )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 亢( )奋了。

①zào( ) ②亢( )

2.根据要求,在下列横线上填写课文中的有关句子(4分)

①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表现作者思乡的诗句是: , 。

②、《约客》表现作者寂寞心情的诗句是。 : 。

③、《论诗》表现江山代代出新人的诗句: , 。

④、请你从读过的古诗词中,写出描写乡村自然风光的连续的两句。(课内外均可)

答: , 。

3、在07年5月14日“励志青春——全国大学生先进事迹报告会”上,有6名大学生讲述了他们不平凡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清华大学2006级博士研究生谷振丰主动选择到地处戈壁荒滩中的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爱国就是的德。”在发射中心,他看到672位无名烈士的墓碑,在巨大的震撼后由衷地感动,他默默发誓:“要把这种奉献精神传承下去。”请写一段话表达你对他的崇敬之情。(至少用上一个成语或一句名言,60字以内)(2分)

4. 西方有一部小说,记述了这样的故事:出身于商人之家的主人公,一心向往着充满冒险与挑战的海外生活,于是私自离家出海航行,每次都历尽艰险。有一次,风暴将船只打翻,他一个人被海浪抛到一座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在那里度过了28年孤独的时光。这部小说是 (国别) (作者)写的《__________________》,主人公名字叫____________。(2分)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5—6题。(5分)

新晴野望

唐·王 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①。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释】①氛垢:雾气和尘埃。

5.诗歌写出了雨后初晴原野的什么特点?(2分)

6.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7.解释文中加点的文言词语。(4分)

(1)是: (2)一时: 3)欠伸 ( 4) 毕备:

8.请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②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9.口技表演者构思非常巧妙,请以“遥闻深巷中犬吠”一句为例予以说明其秒处何在。(3分)

10.文中描写听众的神态、动作属什么描写?其目的是什么?(4分)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5分)

梦的科学与科学的梦

①人的一生,几乎有三分之一是在睡眠中度过的,而入睡做梦,是人人都有的经验。

②梦究竟是怎么回事?“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是一种通俗而较为科学的解释。无论怎么光怪陆离的梦境,都是大脑活动的反映,总是和人的经历、想象和心理特点有所关联。弗洛伊德认为,梦是心理活动的反映。巴甫洛夫认为,“梦就是过去各种刺激的痕迹,它们现在以最料想不到的方式组合起来”,强调它是生理反应。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梦是人类正常的生理、心理活动,是大脑处理资讯的一种特殊形式。更确切地讲,是感觉敏锐、情感丰富而擅长形象思维的右脑,在摆脱了善于归纳、判断等逻辑思维的左脑作用后,独立处理资讯的结果。在白天清醒时,由于左、右大脑交互制约与补充作用,使我们的思维、工作和生命合“情”合“理”;而夜晚做梦时,左脑休息抑制,右脑就不受干扰而自由地处理资讯,往往就会有“情”无“理”,出现许多稀奇古怪,甚至离经叛道的梦境。

③这种非正常逻辑的资讯编辑处理,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只是一个或令人惊喜意外,或令人紧张恐惧、悲戚哀伤的梦而已。而对于诗人、作家,另外一些艺术家或科学家,则可能会是飞来的灵感和启示,因此流传着许多梦笔生花的美谈。如庄周化蝶,杜甫梦乡,李贺梦月;莫扎特作曲、梵高作画、斯蒂文森写《化身博士》、凡尔纳写《八十天环游地球》也都有梦中命笔的传说。

④艺术创作本以形象思维见长,右脑“独创”而命笔,应不算离奇,但以逻辑思维为主的科学家,也因梦而得科学启示,似乎有点奇怪。其实深思一下也可明白,科学的发展和突破,很多时候就是要对原有的“科学”进行新的认识,甚至要否定,不太循规蹈矩的右脑往往比左脑更敢于创新、突破。我们都知道有几个的“科学的梦”:凯库勒因梦见碳原子跳着像首尾相咬的蛇一样的环舞,而悟出了苯分子的环形结构,从而揭开了有机化学光辉的一页;门捷列夫梦见元素像小孩纵横排列的队伍,因而发现了元素周期律的奥秘。还有笛卡尔、爱因斯坦……也都做过“科学的梦”。

⑤从梦的科学和科学的梦,我们可以领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之间的辩证关系。在清醒的白天不妨大胆突破陈规旧章,突破“逻辑思维”,也许新的发现、新的发明就会在“白日梦”中给我们灵感和启示。

11.为什么说梦“是大脑处理资讯的一种特殊形式”?(3分)

12.第②段中加点的“合‘情’合‘理’”应如何理解?(3分)

描写心理活动的成语范文4

导游词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本,是供给导游在旅游途中或是景点等地向游客提供有关旅游目的地信息的讲解服务所使用的材料,其主要功能是帮助游客快捷地了解旅游景点的自然风光、民风民俗、本土特产、风味小吃、历史文化古迹与遗产等。译成英语的导游词通常是供导游员在途中、景点、娱乐场所或是饭店等进行口头讲解服务的,其目的在于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了解景点、认识景点文化,进而达到宣传景点知识和文化的目的。接下来我们来看导游词中景点名称及标语的英译。

一、旅游景点名称的英译方法

旅游景点名称是导游词传递出的第一信息,其英文名称直接影响到外国游客对景点的第一印象,因此在翻译的时候尤其要注意。然而,在翻译此类景点名的时候却出现了很多问题,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英文译名的不统一及错误译名出现却一直未被修正。例如“皇城相府”就有“Huangcheng Xiangfu, Royal Residence of Prime Minster, House of the Huangcheng”等几个英译名。很显然,外国游客却不可能知道这些译名都是指同一个地方,这种情况会误导外国游客,也会影响旅游景点的形象。要解决这类问题,唯一的方法就是对景点进行统一命名,每个景点的英文译名应该是独一无二的。对于那些错误的景点译名应该及时修正,采用最常用的、最能体现景点特色的译名。如 “红叶林:Red Leaf Grove”,“二王庙,Two Kings Temples”,“紫云洞,Purple Cloud Cave”。以上三个景点名词的翻译都是采用了字面翻译,但却体现出了景点的特色。然而有些景点名称如果采用字面翻译,却不能体现景点特色,如果不加以注释外国游客会很难理解,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用译名加注释的方式:如 “骆驼山:Camel Hill(It’s shaped like camel, hence Camel Hell)”;“天安门:Tiananmen(The Gate of Heavenly Peace)。

二、景物描写的翻译

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的不同,汉英导游词的语言特色及风格也不相同。中文大多采用描述性语言,修辞上多用四字成语或对偶平行,文笔优美,辞藻华丽,给人以美的享受,如“水映山容;使山容益添秀媚;山衬水态,”使水态更显柔情。前人有诗说:“岸上湖中各自奇,山觞水酌两相宜,只言游舫浑如画,身在画中原不知。”是对西湖美景的描写。而在对其英译的过程中,这些四字语言以及绚丽的描述性语言却转换成了容易被外国游客接受的措词简洁明了、通俗直观、句式简单的英文:“The hills overshadow the lake and the lake reflects the hills. They ar in perfect harmony, and more beautiful than a picture.”

根据目的论,译者在翻译文本时必须要充分考虑接受者的接受能力。因此,在导游词的英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外国游客的话语习惯,在对景点翻译的过程中,大胆删减那些无益于信息传达的词汇,力求译文准确、直观、通俗,并符合外国游客的语言审美观。

当然,导游词的翻译应当遵循“信”这条翻译标准,要忠实于原文本的思想内容,包括文化背景、历史事实、天文地理、科学论证、审美信息、人文景观等。[4]另外,导游词是导游员与游客之间用以交流思想的工具,这种语言表达直接影响着游客的心理活动,因此导游词翻译在语言上要“美”,要富有感染力,要按照游客的要求,注重语篇对等,做到信息流畅,符合游客的接受心理。试比较对“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译文1:In the sky, the best is heaven, on the earth, the best is Suzhou and Hangzhou.

译文2:Above is paradise, below is Suzhou and Hangzhou.

描写心理活动的成语范文5

关键词 心理结构理论 语感 语感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6.076

Analysis of Sense of Language Based on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Theory

QU Weihong

(The First Middle School in MouPing, Yantai, Shandong 264100)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of sense of language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Chinese teaching. Analysis of the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of sense of language is discussed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The sense of language is a kind of psychological activity in non self promoting consciousness of brain. The forming of sense of language can be built by two methods which are pressing of self promoting consciousness and feeling of non self promoting consciousness. Finally,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core method to cultivate the sense of language is loving of life, doing the reflection of life and improving by reading.

Key words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theory; sense of language; method for building sense of language

本文依据近些年丁小平老师提出的心理结构理论,①对语感形成的心理机制进行了分析。依据语感形成的心理机制,进一步从心理学角度系统整理了语感培养的方法与手段,希望对语文教学有所帮助。

1 心理结构理论简介

16世纪以前,心理学还未作为一个学名出现。经过17世纪的哲学心理学和19世纪的心理生理学的研究后,心理学才具有了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条件。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建立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正式成立。发展至今,心理学流派众多,不同的流派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都不尽相同。在系统学方法的指导下,2004年左右,丁小平老师建立了心理结构理论。心理结构理论从心理层次(自遣、非自遣和无意识)、认识水平(感性阶段、知性阶段、理性阶段)和心理强度(心理元子的能量)三个维度对心理加以阐述,从而在人类心理学史上首次全面地把一个结构完整的心理学建构展示在世人面前。

人的任何心理现象都是可以用心理层次、认知水平和心理强度进行三维描述的。心理层次是指无意识、非自遣意识和自遣意识。无意识层次的思维活动伴随人类整个生命周期始终,不存在休眠状态。它对事物的认知是定性的,遵循程序逻辑。非自遣意识层次的思维活动,除了人类进入无梦睡眠状态外,皆处于工作状态。它对事物的认知是拓扑性的,遵循形象逻辑。而自遣意识层次的思维活动,仅在人脑发出指令时才开始工作。它对事物的认知是分析性的,遵循形式逻辑。各层次的心理现象之间存在着互相转化和派生的关系。无意识心理基元可转化或派生为非自遣心理基元;非自遣心理基元可转化或派生为自遣心理基元;反之,自遣心理基元也可压入非自遣意识层次,进而压入无意识层次。强烈的心理能量和极大数量的重复可以使得自遣意识范畴的记忆印象分析行为等压入非自遣意识。人类经过分析重复,学习语言文字最终形成语感,从而“不假思索”就可以使用语言文字,就是将这个过程从自遣意识压入非自遣意识的例证。

三个层次的心理现象都存在认知水平,可分作感性、知性、理性三个水平。所谓感性阶段,是指人脑意识到所要认知的对象的存在阶段;所谓知性阶段,是指人脑意识到所要认知的对象的构成和结构;所谓理性阶段,是指人脑意识到所要认知的对象的存在和演进的内在规律,即弄清知性阶段的认知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什么这样。对非自遣意识而言,感性、知性、理性三个水平所对应的心理内容是从意向上看,分别表现为情绪欲望、情感意志和审美意识。从认知上看,分别表现为存在意象、综合意象和辨证意象。

本文对语感心理机制的分析主要从心理结构理论的三个心理层次以及三个认识水平角度进行分析,所以对心理结构理论的介绍仅停留于这两方面。

2 语感形成的心理机制分析

依据心理结构理论,语感是存在于非自遣意识层次的,无意识与自遣意识两个心理层次均不存在语感。既然语感存在于非自遣意识,那么就必然遵循形象逻辑,即以拓扑意象进行运转,当我们尝试用自遣意识的形式对逻辑对非自遣意识的语感进行反思分析时,已经不是原来非自遣所感知的语感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直采用抽象的逻辑性强的文字进行语感分析时,很容易出现错误的根本原因,这也是语感很难按照一套具体的严谨的逻辑性强的培养方法培养的根本原因。这也是为什么古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恰恰是对语感最好表达的根本原因。

从认识水平看,语感本身包含了意向和认知两部分的功能。从意向来看,对同样文字的不同感觉表明了人们对文字所描述事物的情感上的感受是不同的,可以大致分为情绪欲望、情感意志和审美意识三个水平。比如诗词创作是需要很强的语感,当对事物的感受达到审美意识时,也就是采用语言文字能够达到最高描述境界的时候,也是语感的情感水平最高的时候。从认知角度看,分别表现为存在意象、综合意象和辨证意象。当对事物的认识达到辩证意象时,对描述该事物的文字的语感即可达到超脱文字的感觉,心领神会,无需言语,即对事物自身的感觉达到较高的境界。

以上从语感的心理层次和认知水平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下面从语感的形成过程进行心理学分析。语感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的。从心理机制看,语感的培养存在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通过自遣意识部分对文字进行大量学习和训练,达到一定程度后压入非自遣,形成语感。第二种方法是非自遣自身在对生活工作中一切事物感受中形成语感。第一种方法完全是依据形式逻辑进行,而第二种方法则是依靠形象逻辑进行,由于第二种方法是直接依靠非自遣意识进行接受,而不需通过自遣意识的压入,所以第二种方法是效果最好的。但是第二种方法培养语感时,都是忘我的时候,这种感觉很难通过自潜意识传授某种道理或者方法进行培养,更多的是依靠自身的兴趣等进行培养。语文教学的语感培养过程中,我们有意识的按照某种方法进行学生语感培养时,没有成效,而无意识的某些措施反而对语感培养效果更好,即“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这种现象的心理学机制就在于语感培养更多的依赖于非自遣对文字对生活对事物的直接感触。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语感的培养并不是简单的只是依靠文字的阅读就可以进行的,很多时候要依靠文字以外的感受,即对生活的具体感受进行。文字是用于描述生活的,只有有了对具体对象生活的深刻体验,再配以文字的描写,才能真正培养高水平的语感。

综上所述,语感是人大脑非自遣意识的心理活动,其形成方法可以通过自潜意识的压入和非自遣意识的直接感受两种方法进行培养。这就是依据心理结构理论得出的语感培养的最基本的心理机制。

3 心理学指导下的语感培养方法与手段

目前,语文课堂教学的语感训练主要依据对文章的分析来进行,其次外加一些背诵以及语文知识学习。这类方法的心理学本质是采用自遣意识的大量学习然后压入非自遣意识。本文着重谈谈第二类培养方法,即直接从非自遣自身进行语感的培养。

对第二类方法,杨成章②谈到“语感一定要同生活经验直接联系,离开生活经验,作为第二信号系统的语言就会同第一信号系统的现实刺激物失去联系,因而也就难于获得具体的语感。叶圣陶先生也曾谈到“要求语感的锐敏,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③清代卓尔不群的作家廖燕别出心裁地提出读“无字书”的主张,也就是读天地万物,读人类的各种活动。他告诫天下的读书人,不要足不出户,闭门读书,而应关注天地间一切活动的学问,投身人类实践的各种活动。本文整理了采用第二种方法进行语感培养的三种方法,即(1)热爱并体验生活;(2)记录并反思生活;(3)读书并对比生活。

一切文字都来源于实际生活,只有热爱并体验生活,我们才会对文字描述产生直接的语感。一个人对生活有热情,对万事万物有兴趣,他就能全身心地投入,深入细致明察秋毫,把生活中的一切意象装入心里。清代朱锡绶说:“鸟喧情声,花写情志,香传情韵,山水开情窟,天地辟情源。”④可见眼中有物,方能生情,只有不断观察生活,才能有情感体验最原始的物质积淀。这种最原始的情感体验才是语感最本质的来源。凡是脱离自身生活体验,单纯依靠读书读来的所以语感都是无病,后患无穷。

林庚先生谈诗,把诗分成唐以前的诗、唐诗、宋诗和宋以后的诗,他说唐以前的诗是自然长出来的、唐诗是嚷出来的、宋诗是想出来的、宋以后的诗是模仿出来的。想出来的宋诗自然不如嚷出来的唐诗,而模仿出来的更不如前两者了。这一切均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和观察。语感培养的核心就在此。

另外,对生活的体验要时常记录并反思。最好的方法就是写日记,写日记就是记录自己真实的生活情感,培养如何采用文字进行生活情感的描述,日积月累,语感得到了培养。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作文是不需要条条框框限制的,只要是对生活真实的记录和表达即可,如果脱离真实,盲目按照所谓的某种标准来写,反而有害。

最后是博览群书,阅读别人的生活体验并把自身的体验与书上对比。读书的另外一个作用是有时限于自身的局限性,某些体验是自己没有的,那就看文学名著,看看别人的生活体验,这样也可以提升自己的境界,从而对更深邃的文字产生语感。

语感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所能立竿见影的,也不是一年两年可以大功告成的,而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强化训练。语感的培养要从热爱生活开始,只有有了丰富的生活体验,才能培养真正的语感,提高语文水平。单纯通过文章的赏析阅读已经不能彻底解决语感的培养问题,好比作诗功夫应在诗外。

4 结论

(1)依据心理结构理论,语感是大脑非自遣意识的心理活动,其形成方法可以通过自潜意识的压入和非自遣意识的直接感受两种方法进行培养;(2) 语感培养最核心的方法是热爱生活体验生活,在此基础上对生活进行记录和整理反思,并通过读书进行对比和提升。

注释

① 丁小平.心理结构理论.社会心理科学,2005.21(2):20-26.

② 杨成章.语感学习的心理探索.语文学习,1992.11:2-4.

描写心理活动的成语范文6

关键词: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人物翻译;运用

1. 引言

因受社会背景、男女性别和国家政治等因素影响,中西方小说中时常用隐喻行的语言来解释翻译,在众多的翻译文本中,原文与译文,作者与译者的关系经常被性别化。长此以往,小说的译文呈现诸多的不忠于原文的案例,以小说中的人物翻译尤为突出。随着女权运动的壮大,女性主义翻译从后殖民和解构主义翻译理论中汲取养分,唤醒女性的主体意识、精神需求和要求话语权,逐渐打破以男性为核心的翻译理论研究,成为翻译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支流派。

2.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概论

2.1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概念

20世纪70年代,女性主义意识形态随着妇女运动为人们所熟悉起来。这时,以女性主义指导下的翻译实践也应运而生,使女性在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这一形式)中有所凸显,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研究翻译。20世纪80年代以后,女性主义理论家提出了有关于语言的政治性,文化差异及翻译的伦理学等问题;要求修订对传统性别歧视的暗喻,重新翻译各种文学作品。两性意识的区别更多地被采用到翻译的理论和实践中去,这样就形成了崭新的翻译理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2.2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特点

2.2.1重新审视原作与译作的关系

古今中外,翻译一直处于次等地位。哪怕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竭尽全力的接近原文,但与原文“等同”仍是一种梦想。它只能通过拷贝、派生或摹仿的方式存在。自女性主义与翻译相结合后,译作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她们认为译作与原作应该是一个连续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也是发展与继承的关系,而不是不平等的关系。辩证的来说,译作对原作很依赖,但原作同样也很依赖译作,两者是相辅相成、平等的关系。

2.2.2彰显译者的主体性

在现实翻译中,为了强调女性的存在和主体性,女性主义译者一般不采用传统译论所要求的“隐形”和“透明”的手段,她们会使读者注意到译者在翻译过程当中的作用及其存在;其次,在著作署名上,给予与原作者同等的地位,努力重新建立译者的主导地位。关于译者主体性的重新定位,女性主义强调译者在文化干预和协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较大的提高了译者和翻译的地位。

3.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人物翻译中的运用

翻译是译者对原文本的解读。“ 忠实” 、“性别”、“意义与价值的普遍标准”等问题是翻译研究和女性主义思潮经常涉及到的,因此将此进行对比研究是有意义的,并且用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指导翻译实践,是必要可行的,尤其是用来指导小说人物的翻译。本文以四篇国外著名小说中的某段译文为例,采用中文译本的对比分析的方式来将女性翻译主义理论运用在人物翻译中。

3.1 外貌描写的翻译

外貌描写:描写的是对人物的体貌特征,如长相、穿着、神态、身材等,来展现人物的外貌特征,使角色鲜活,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以《德伯家的苔丝》小说为例,苔丝的首次亮相,原文是这样描绘她的容貌:

A young member of the band turned her head at the exclamation. She was a fine and handsome girl-not handsomer than some others, possibly-but her mobile peony mouth and large innocent eyes added eloquence to color and shape. She wore a red ribbon in her hair, and was the only one of the white company who could boast of such a pronounced adornment. [1]

译1:队伍中一个年轻的姑娘听见这声惊呼,转过了头。那是一个俊美可爱的姑娘,也许未必比某些女伴更俊美;但她那灵动的牡丹一样的嘴唇和天真的大眼睛却给她的颜色和形象增添了魅力。她在头发上系了一条红色的带子――在整个白袍队伍之中她是唯一有这样鲜明装饰的人。(孙法理 2010:11)[2]

译2:听到这声惊呼,队伍中一位年轻的成员转过头来,这是一位漂亮端庄的姑娘,也许并不比别的姑娘更漂亮;但她艳若牡丹富于表情的双唇、一双大而纯真的眼睛使她更为光彩照人,风姿掉约。她头上扎着条红缎带,在这队白衣女郎中能以惹眼的装饰自夸的人。(黄健人2010:9)[3]

由于两性翻译者的生理特征和社会期望的差异,从而影响了他们观察角度,审美取向和思维方式的不同,所以也使得两性译者译出的文章不经相同。译1男性译者的译本里更多地使用动词,如“增添”、“系”;且男性译者的措辞更加的口语化。而译2为女性译者的翻译,她的话更为巧妙,如“漂亮端庄”、“艳若牡丹”、“风姿掉约”,并且善于用四字成语。比喻这一修辞的运用把女性的面容感性地描绘出来,更符合女性审美观。从译文的对比反映出男女译者在翻译中措辞的明显区别,女性较为男性更为细腻,更注重细节,因此译文的措辞也更为细腻婉约。

3.2 行动描写的翻译

行动描写:是对人物行为和动作的描写,是刻画人物的手法之一。行动是对人物心灵的直接表现,因此,描绘人物的行动应把握好其行动特征作用,进而揭示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思想,塑造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那么下面所选《呼啸山庄》的例子中,不同性别的译者又是怎样传译出怎样的区别呢?

He sat by the coarse all night, weeing in bitter earnest. He pressed its hand, and kissed the sarcastic saage face that eeryone else shrank from contemplating; and bemoaned him with that strong grief which strings naturally from a generous heart, though it be tough as tempered steel.[4]

译1:他整夜守在尸体旁边,哭得好苦。他按住死者的手,去亲了那张谁都不敢多看一眼的、 讥嘲的、 凶狠的脸。他深切哀悼死者,那种强烈的情绪出自一颗宽宏大量的心,一方面那颗心又像纯钢那样坚韧。(方平2012:21)[5]

译2:他整夜坐在尸体旁边,真挚地苦苦悲泣。 他握住他的手,吻那张人人都不敢注视的讥讽的、 残暴的脸。他以那种从一颗慷慨宽容的心里很自然地流露出来的强烈悲痛哀悼他,虽然那颗心是像钢一样的顽强。(杨苡2010:24)[5]

这段文章使用了一系列的动词,如“sat, press, kissed, bemoaned”等,将小说中男主角希斯克里夫的死亡场景作出了生动的描述。把 “weeing in bitter earnest” 翻译成 “真挚地苦苦悲泣” ,“kissed the sarcastic saage face that eeryone else shrank from contemplating” 翻译成“吻那张人人都不敢注视的讥讽的、残暴的脸”,译2女性翻译中增加了:“真挚地”、“人人都”来展现她作为一个女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强烈谴责。与译2译文比较起来,译1男性的的译文显得较为普通,较难展现原文作者当时的悲痛之情。

3.3语言描写的翻译

语言描写:是通过精彩语言描写,可以很好的塑造人物角色的形象,比如角色的性格、思想感情、甚至角色的内心世界,都可以通过语言描写鲜明的展现出来。下面以《简爱》中简爱对罗彻斯特说的一句经典对白为例。

Just as it both had passed through the grae, and we stood at God’s feet, equalCas we are![6]

译1:就仿佛我们两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黄源深 2007)[6]

译2:就象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祝庆英 2007)[6]

译1和译2对于同一句话的不同的翻译手法体现了男女译者截然不同的性别视角。译1位男性译者的译文,翻译只能说是按照原文原句的意思进行了意义对照的翻译,《简爱》这部作品本来就带有强烈的女性主义色彩,即使是男性译者也不可避免的要将原文中男女平等的愿望原原本本的翻译过来,因此,他对最后一句“as we are”采取了这样的翻译:“本来就 是重复且强调了原文中“we stood at God’s feet equal”的含义,她更加强烈的从女性的性别视角抒发了夏洛蒂勃朗特和译者对于男女平等思想的肯定和不容置疑。

3.4心理描写的翻译

心理描写:指在著作中,对角色某个时刻的心理活动和思想状态进行的描述;是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一种方式。这里主要选取较有代表性《红字》的心理描写进行论述,旨在探讨中国译者在传译海斯特的心理活动时,是否体会到了作者在海丝特身上赋予的女性意识?

Hester could not but ask herself, whether there had not originally been a defect of truth, courage, and loyalty, on her own part, in allowing the minister to be thrown into a position where so much eil was to be foreboded, and nothing auspicious to be hoped. [7]

译1:海斯特不禁自问:是否由于自己在真诚、勇敢、坚贞等方面存在缺陷,才使丁梅斯代尔身陷困境呢?(刘力坚 1994:161)[8]

译2:海丝黛不仅扪心自问,她是否在诚实、勇气与忠实方面原本就有所欠缺,竟然能听任牧师被抛入困境――一个显然是灾祸重重,绝无任何侥幸的境地。(王元媛 2006:102)[9]

这段原文关于海丝特的心理描写。之前,海丝特与齐灵沃斯达成的协议,反而将丁梅斯代尔逼向了痛苦的边缘。所以此处的“loyalty”绝没有“坚贞”或“贞洁”的含义,而是对保守协议的忠实。然而不同的译者传递给中文读者的却是不同的信息。译2女性译者基本保留了原文的中性描述,但是译1的译者却从男性中心主义的视角考虑,错误的理解为女主角无论在任何状况下都得为她所爱的人保持贞洁。所以在男性中心主义思想的影响下,“loyalty”在形容男性时仅仅可能解释为“忠诚”、“忠实”或“忠心”,而在形容女性时则一定蕴含着“贞洁”的意思,这一点很显然是译者受父权文化的影响、性别类推思维习惯的结果。

经过对比分析两种译文,我们看出:两种译文的差异表明,在翻译过程中,与男性相比,女性译者在对原作品中女性方面描述的理解的更为更准确、翻译的更为恰当。所以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自觉运用到翻译实践中,才能使译文形象地不失真地再现原作品中的女性状态。

4. 结束语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以性别的角度为落脚点,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译文和译者的地位,而且还丰富了当代的翻译实践领域。它让人们认识到翻译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语言转换,而是在赋予原作人物的生命和思想,让其跃然纸上。当然,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还很年轻,在实践中还需要不断改进和提高,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从而使译文更全面,更具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李红玉.女性主义翻译的先锋――芭芭拉&戈达尔德[J].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 (2):45-49

[2]孙法理.《德伯家的苔丝》[M].上海:经典译林出版社,2010.

[3]黄健人.苔丝[M].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8):19-38.

[4]杨朝燕,丁艳雯.从女性主义翻译观看译者的主体性[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8):24―27.

[5]蒋骁华.女性主义对翻译理论的影响[J].中国翻译,2004(4):59-64

[6]张静.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译者风格的影响[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9):9-14

[7]纳撒尼尔・霍桑.红字[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