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升值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货币升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货币升值

货币升值范文1

关键字:货币升值 资产价格 货币政策 经济绩效

中图分类号:F83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770(2007)11-034-04

2005年7月中国开始了汇率体制改革,人民币开始升值,与此同时,中国资产价格也开始快速上升,货币升值与资产价格关系的内在逻辑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货币升值导致资产价值重估的理论逻辑

资产的价值取决于资产所带来的现金流的现值,即资产价值受到每一期的所带来的现金量的大小以及贴现率的大小的影响。如果在比较完美的市场中,如股票市场,资产在任何时候可以以接近于0的交易成本出售,那么,资产(以股票为例进行说明)的价格可以表示为:

其中P为股票现价,D为股息,P+1为预期股票价格,r为贴现率,贴现率不但受到无风险利率的影响,而且受到市场风险的影响。故股价可以表示为:

在汇率升值的环境中,资产的定价方式将发生改变。在升值环境下,股票价格的决定方式可以表示如下:

其中,P*和p*+1分别为升值条件下的股票价格和预期价格,E和E+1分别为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e+1为升值速度。而假设市场参与者认为汇率会无限期限升值,并且汇率升值幅度不太大,那么股票价格就可以表示为:

从(2)式和(4)式可以看出,在货币升值的环境中,资产价格取决于盈利能力、贴现率和货币升值速度。对于所有企业而言(或资本市场而言)盈利能力取决于实体经济的表现,贴现率取决于货币政策的操作方式,特别是基准利率的变化。下面考虑这些因素的变化与资本价格变化的关系。

二、升值过程中货币政策取向对资产价值重估的影响

(一)无风险套利政策会导致资产泡沫

对于货币升值,许多国家的货币政策制定者为了保持一定的升值节奏,往往通过调节国内利率水平,使本币利率与世界主要货币的利率水平保持一定的差异,从而达到消除外国投机资本通过套利而获得收益。在这一过程中,为了维持一定比例的利差,货币当局就必须维持本国的低利率水平,而低利率就会加大货币的需求,而货币当局只能被动满足这一需求,因此不断提供本国货币,其结果就是造成本国流动性膨胀,而大量的货币将进入金融资本市场,直接推动资产价格上升。资产价格又进一步导致外国资本进入,从而带来本币升值压力,促使货币当局降低利率,进入一个自我实现的死循环,极有可能产生泡沫经济。

在遵循这一原则的情况下,金融市场中的流动性会随汇率升值而膨胀,股票市场会空前繁荣,股票价格加速上升,另外其他资产,特别是不动产价格也会上升。由于流动性不断膨胀,最终所有的资产价格(不管资产本身是否具有盈利能力)均不断上升。在这一政策原则下,资本市场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繁荣,而且差不多所有股票价格均表现为上升趋势,一些从基本面上来看没有价值的股票也会出现上涨。当货币当局觉得没有必要升值,或者市场没有促使货币升值的动力的情况下,资产价格就需要向其真实价值回归,因此股票市场和不动产市场将崩溃,股票价格要跌到汇率升值之前的水平,甚至更低。

(二)紧缩的货币政策能控制资产泡沫

在这一政策操作下,政策制定者并不是利用货币政策被动的配合汇率上升的步伐,而是根据经济金融状况主动实施货币政策。由于市场普遍预期汇率会升值,在无风险套利的作用下,国际资本就会进入国内,资本进入国内就增加了流动性,为此政策制定者为了控制流动性不断提高利率水平,以此防止实体经济出现通货膨胀和虚拟经济出现泡沫经济。在这一过程中,国内利率水平将不断上升。在这种升值的过程中,流动性始终得到有效控制,没有出现所谓的流动性膨胀,因此,股票价格不会出现全面上升的情况,一般而言,随着国外资本的进入,股市很有可能上升。由于流动性得到控制,汇率上升不会导致所有的资产价格上升,只有那些由于升值带来利润上升的行业和价值真正得到提升的资产其价值和价格才会上升。

三、升值过程中实体经济绩效变化对资产价值重估的影响

(一)升值导致产业升级和企业盈利能力增强将导致资本市场长期繁荣

汇率上升意味着本国产品价格相对于外国产品更加昂贵,企业相对于国外同类企业,竞争力下降。不过,汇率上升也为企业提供了转型和提升竞争力的机会。首先,对于依赖进口的企业,正好利用汇率升值进行设备更新换代,淘汰落后技术,提高生产效率;第二,利用升值的过程实现产业转型,从劳动密集型产业退出,进入资本密集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第三,抓住产业转移的机遇,承接发达国家需要转移的次高新技术产业;第四,加强研发,提升产业的技术水平。

在升值的过程中,如果国内实现了产业升级,实现了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产业的转型,产业结构实现了高级化,那么,即使在升值完成时,资本市场可能出现短暂的调整,这一调整也只是使那些不可持续的泡沫破裂,而资本市场的长期繁荣是可以实现的。因为,在升值过程中,经济的基本面状况也得到了改善,企业盈利能力永久性提高。

(二)升值导致出口下降、需求不足和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将导致资本市场长期萧条

货币升值如果导致对外出口和内部投资需求将下降,进而导致内部消费需求下降,从而导致总需求下降,总需求下降和要素成本上升将导致生产性企业盈利能力降低。由于货币升值导致投机性资本进入资本市场,资产价格进一步上升,因此企业更愿意投资于股票市场和不动产市场,所以在企业的报表上会出现大量的投资收益,从而表现为企业盈利能力上升,特别是金融机构、房地产公司和大的制造企业相互持股,通过上市公司股价推高,而表现出经济中盈利能力的提高。随着资本市场膨胀,资产价格不断上升,而经济的真实产出反而出现下降,这就表现为明显的泡沫经济。

一旦升值完成,投机性资本将要实现获利兑现,因此资本市场的泡沫将破裂,由于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持股或抵押贷款的方式进入股票和不动产市场,因此,房地产市场崩溃将意味着抵押贷款成为坏账的可能性提高,而股票市场崩溃意味着银行的权益下降,这两方面的作用就是银行坏账上升,资本充足率出现问题,严重的情况是金融机构破产,其结果是内生性流动性紧缩,最终导致资本市场长期的萧条。

四、美日韩等国货币升值与资产价值重估的简要考察

(一)货币政策应对措施有所差异

在整个80年代,美国均维持了高的利率水平,利率水平在8%-18%这一高区间以内,与此同时减少货币的供给。80年代末期,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上台,美国在这一段时期开始进入高增长低通胀的“大缓和”时期,美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重心转向了所谓的保持物价稳定,政策基本上采用所谓的通货膨胀目标值,由于通货膨胀比较低,所以美国利率水平保持在4%-6%这一窄的区间,变化幅度比较小,利率的变化基本上遵循简单 “泰勒规则”,而放弃对货币总量的控制。在升值过程中,美国并没有出现严重的资产泡沫。

在日元升值的过程中,日本始终采用低利率政策来延缓货币升值的速度,日本央行贴现率在两次升值过程中始终保持逐渐下降的趋势,而日本央行贴现率提高往往是在日元升值完成以后才提高利率水平。当美国不断降低利率时,日本也随着降低利率,美元与日元的利差有扩大的趋势,即日元利率相对于美元利率越来越低,美元利率相对于日元利率越来越高。日本为了降低利率水平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增加货币供给,造成了流动性膨胀,出现了泡沫经济。

韩国在升值期间也采用的是利率―汇率平价规则,即汇率升值的速度与韩美的利差呈反向关系,即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应对汇率升值。

(二)实体经济的表现与变化大相径庭

在第一次升值期间,美国的真实GDP年均增长率为3.2%,第二次升值期间增长率达到3.8%。第一次升值期间美国摆脱了滞胀的经济局面,经济结构得到改善,美国开始提出“星球大战计划”,发展科技,这为20世纪90年代的信息技术革命打下基础。进入90年代以来,美国在高科技领域,特别是信息技术领域所取得的技术进步,使美国重新回到引领世界技术进步的位置。

日本的产业在70年代实现了转型,其中机械制造(包括汽车制造)和电子行业以及化工产业等迅速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并且在一段时期内成为这些产业的领导者。90年代,日本没有在数字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领域取得优势。日本在这一轮汇率升值的过程中,大量的资源投向了非生产性领域。日本1990年以后的反映技术进步的全要素增长率仅仅为0.25%,不到70年代的1/6,差不多为80年代的1/5。这也就构成了日本股市后来十几年的长期萧条的真正原因。

韩国经济增长速度很高,平均达到8%以上,这是韩国资产价格不断上升的基础。不断升级的产业以及其不断增强的产业竞争力是其股市长期繁荣的有力支持。韩国的产业优势的获得是韩国通过自身产业不断优化的结果,也是韩国经济能够在汇率不断升值的过程中韩国经济和产业保持持续的竞争力原因。70年代,大力发展资本密集型重化工业,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80年代以后,韩国重点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韩国通过科技升级,带动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使知识、信息技术密集型产业成为韩国21世纪的主导产业。

五、人民币升值导致的中国资产价值重估

2005年7月中国开始了汇率体制改革,人民币开始升值,与此同时,中国股市在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以后,上证指数从谷底的998点一直上升到目前的6000点以上,而房地产价格也不断上升,2007年上半年,中国房地产价格上升超过8%。

2005年至2006年,人民币维持低利率,主要是以此配合人民币的升值节奏。由于长期的低利率和不断上升的经济周期,其结果造成了中国通货膨胀的加速上升。2007年以后,中国的货币政策没有简单地依据利率―汇率平价原则进行货币政策操作,特别是中国针对经济向过热方向发展的趋势,不断提高利率水平,中美一度扩大的利差水平有所缩小。虽然目前中国的利率政策已经改变了简单的适应汇率升值的政策,但是,货币供应量增速还是偏快,流动性膨胀的状况比较严重。2004年以来货币与产出的比例不断上升。2007年,虽然通货膨胀比较严重,但是中国的货币供应明显偏多,根据央行应对通货膨胀而采取的逆周期的政策操作规则来看,2007年货币供应增速明显过快,明显高于年初制定的增长16%的目标。综合考虑利率水平和货币供应水平,中国虽然采用了“中性偏紧”稳定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但是,中国货币政策的紧缩力度还不够,还不足以完全消除资产泡沫,资产价格还是快速上升。

在汇率升值的过程中,中国的经济增长并没有因为人民币升值而受到太大的负面影响,出口依然高速增长,经济增速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提高。而在这一进程中,由于世界产业的转移和中国巨大的基础设施、劳动力和资本优势相结合,大大地提高了中国经济的竞争力,中国目前承接了发达国家转移的大量产业,如造船、机械、汽车和化工等资本密集型产业大量转移到中国,中国在这些产品的产量所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快速提高。中国具有绝对的规模优势。同时中国还具有相对的成本优势。中国工人的技术素养高,劳动生产率也高,中国劳动力得到了更好的教育,中国的教育水平比同等经济发达国家高。中国具有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所不具有的工业基础。正是因为中国具有以上优势,而且未来世界产业将在全球范围内分工,因此,中国将继续保持世界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地。在汇率上升的过程中,中国具有承接世界产业转移,实现产业升级的能力。而产业升级将最终提高资产的价值。

六、结语

货币升值会导致资产价格重估,货币政策和实体经济的状况是决定资产价格的另外两个关键因素。货币升值如果导致了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那么资产泡沫就可能产生,如果货币升值伴随着紧缩的货币政策,那么,货币升值不会伴随全面的资产泡沫。如果货币升值削弱了本国产业的竞争力,那么货币升值可能仅仅导致不可持续的资产泡沫,如果,货币升值促使本国实现了产业升级,经济增长潜力得到改善,那么货币升值可能导致资本市场的长期可持续繁荣。世界多数经济体升值的经验表明实际情况与此相符。中国正在经历人民币升值,为了保持中国资本市场可持续的繁荣,中国在政策上有必要做出必要的措施。首先,货币政策保持适度的紧缩力度,严格控制流动性。第二,推出产业升级的配套政策,促进产业升级。第三,抓住世界产业转移的趋势,承接世界先进生产能力的转移,提高本国的增长潜力。

货币升值范文2

论文摘要:1985年9月至1995年的日元升值,导致了日本的金融资产泡沫,日本产业大量向海外转移、本土制造业走向衰退。1995年日本对美元一度升至1美元兑80日元的历史最高水平,当时日本国内掀起了日本“产业空心化”和产业衰退的恐慌情绪。笔者将日元升值和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以探讨日本在产业结构调整和日元升值方面的经验,从而为中国的产业调整和人民币升值问题提供参考。

一、日元升值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一)日元升值引致产业空心化

1985年9月,美国为了解决持续快速增长的贸易逆差问题,与日、德、法、英等国签订了“广场协议”,要求5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以逐步缓解美国贸易逆差问题。“广场会议”后日元大幅升值,引发了日本的海外投资浪潮。1985年至1995年长达10年的日元升值给日本国内制造业沉重打击,对此,日本采取了扩大海外直接投资的策略,大规模增加在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并采取当地生产和当地销售的策略,以避免日元升值带来的产品价格的提高。

日元的大幅升值,使得日本与欧美的劳动生产力成本优势逐渐消失,打破了原有日本以国内生产为主,然后采取出口贸易的方式。同时,日元的升值使得以美元计价的资产相对于日本企业而言越来越便宜,这极大地降低了日本在欧美的生产成本。在这一时期,日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日本企业加速海外投资的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迫使日本企业走上了海外投资之路。1985年到1995年间,大量日本企业投资于海外,实施国际化战略。结果导致日本本土制造业雇用规模缩小,中小企业群体出现大量的转业、弃业情况,日本国内投资比率大幅下降,导致日本国内产业空心化。

(二)日元升值引发日本经济泡沫

1.日本经济泡沫的形成机理

日元持续大幅升值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涌入日本,它们大量投资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推动了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同时,在美国的国际协调政策的影响下,为了缓解汇率升值造成的经济紧缩,日本在日元大幅升值的期间实施了低利率的扩张性货币政策。超低的利率水平导致了日本货币供应量持续快速增长,央行贷款也高速增长。这些贷款大部分流入了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此外,日本政府为了抑制日元的升值,经常干预外汇市场,日本银行大量买进美元和卖出日元,造成日元供应量快速膨胀,国内基础货币供给增加,1987年,日元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达到10%以上。到90年代初已经接近于零利率,由此导致国内流动性过剩。

2.日元升值对股票和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日本的股票市场从1986年1月开始正式进入大牛市,当时日经指数达到了13 000点,到1989年12月29日升到38 915点,4年上涨3倍。日本股票市场和货币供应量一起到达高点,足以说明扩张性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泡沫形成的作用。

在股市上涨的同时,日本房地产市场也进入了非理性繁荣期。从1985年开始,日本土地价格进入大牛市,1985年至1990年的房地产泡沫期间,东京的商业用地价格上涨了3.4倍,住宅用地上涨了2.5倍,大阪的上涨幅度更大,商业用地上涨了3.9倍,住宅用地上涨了3倍。此外,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的土地财富已经占到了国家财富总额的70%,而同期美国仅占25%,土地资产泡沫严重。

在日本国内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影响下,在外汇干预政策和大量国际投资资本共同推动下,日本的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等资产价格飞速上涨,而与此同时,日本的消费物价指数和批发物价指数却保持相对稳定。这就充分说明了日本股价和房地产价格的持续大幅度上涨的同时,没有合理的经济增长基础作为支撑,进而产生经济泡沫是必然的。

二、人民币升值与日元升值的比较分析

日元汇率升值与资产价格泡沫的出现,为我国在当前汇率升值阶段预防资产价格泡沫的出现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同时也为探讨人民币升值问题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笔者试图通过这一路径对人民币升值背景下,资产价格泡沫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一)中日货币政策在升值过程中的差异

人民币汇率升值同日元升值最大的差别来自于货币政策的不同,日本针对汇率升值所采用的是扩张性货币政策。相比之下,我国正面临经常性账户和资本性账户的“双顺差”,虽然面对较大的汇率升值压力,但是我国依然选择了从紧的货币政策。央行虽然向市场注入了流动性,但是通过发行央行票据进行了相应的对冲,汇率干预的净效应并没有导致国内基础货币供给的快速增加,我国流动性仍然处于相对过剩状态。

(二)人民币升值对股市和房市的分析

在流动性过剩和汇率长期升值的背景下,我国资产价格也在某种程度上对预期汇率升值和汇率实际升值做出了反应。现以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表现来进行简单的分析。

1.人民币升值对股票市场的分析

从作用机理上看,货币升值影响股票市场以增加基础货币为媒介。本币升值通过增加基础货币的供给量来为股市融资,也就是通过增加货币的流动性使大量资金进入股市。其作用机制为:(1)人民币升值对国内经济和对外贸易产生负面影响为了抑制这种不利影响,货币当局在外汇市场买入外币、抛出本币增加了基础货币的投放,使本币的流动性增加增加的流动性进入股市追逐高额利润推动股市非理性上涨。(2)人民币升值外资进入国内以获取升值所带来的好处大量外资的涌入必然导致基础货币增加本币的流动性增加增加的流动性进入股市追逐高额利润推动股市非理性上涨。

从短期看,主要是汇率变动预期导致投机性热钱流动,影响股市资金供给和市场利率水平,从而对包括股票在内的资产价格产生同向作用。汇率预期对股市产生短期效应,其持续时间长短还取决于汇率变动的方式。如果不存在政府干预,市场汇率调整通常会在较短时间内达到相对稳定水平(甚至超调),此时有关汇率变动的预期趋向稳定,股市也随即平稳运行。在实行外汇管制的国家,政府可能出于稳定宏观经济的考虑,并不愿意采用一步到位的方式重估币值,反而会刺激市场不断产生进一步的重估预期,导致股市在较长时间内大幅震荡。

2005年7月21日汇率制度改革后,股票市场走向也呈现上升的趋势,由于我国实行外汇管制,汇率的波动也使得股市波动。

尽管汇率变动不是影响股价变动的惟一因素,且汇率变动的不同阶段对股价变动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别。但是,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使大量国际投机资本涌入我国,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我国股市的非理性上涨有关。

2.人民币升值对房地产市场的分析

房地产市场自2002年以来逐步升温,伴随着房地产价格的上涨,房地产泡沫论开始产生。在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长期背景下,国际热钱持续、大量地涌入,足以引发资产泡沫。中国房地产泡沫与汇率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汇率失调的情况下,市场力量就力图把汇率调整到均衡值。如果汇率不调,就有通货膨胀,两者都是回归购买力平价的渠道。通货膨胀首先表现为地产过热,然后反映为房地产上游产品价格的上涨。因而,中国的房产价格问题,己经远远超出房地产问题范畴本身,而直接与我国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包括汇率目标、货币发行量、外汇储备以及国际汇率走向相关。即使我国政府已经开始对房地产市场严加调控,仍然有大量的国际热钱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 转贴于

从目前国内资产价格的走势看,资产价格并没有达到过度膨胀的程度,但是国内房地产价格和土地价格的上涨速度,以及股票市场的上涨和波动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具有了泡沫的成分。因而,在汇率长期升值的背景下,央行在货币政策框架内应关注资产价格的波动,预防资产价格泡沫的出现。

三、日元升值对中国的启示

(一)本币升值要符合本国经济基本面

为了让日本经济快速复苏、尽快摆脱萧条,日本进行了产业政策的调整,其本质上就是想通过产业升级,带动日本经济复苏,保持日本经济良好的基本面,以振兴和恢复日本经济。通过前文论述,笔者认为,我国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与贸易顺差持续调整增长、美元进入贬值周期有关,其深层原因则是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快于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因此,在经济运行过程中,保持经济结构的动态合理化,是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日本在1991年经济形势大幅下滑,其重要原因就是日元的升值与日本经济的发展状况严重偏离,最终的结果使得日本经济进入萧条。

总体上讲,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按一般的经济发展规律,相对于一个未充分就业、低收入和工业化中期的发展中大国的经济基本面而言,如果政策、体制、结构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比较协调,其币值不应存在严重低估。正是由于政策、体制和战略调整滞后所造成的贸易粗放增长和外资偏好以及外汇供求矛盾,直接导致了人民币目前强烈的升值预期,而决非正常的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使然。当然,对人民币汇率长期走势的非理性判断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说明人民币升值压力具有很高的“虚拟性”。从长远趋势看,人民币是升还是贬取决于未来的经济基本面。

(二)人民币升值压力大于日元

中国当前面临的状况与日本当时的处境不同,人民币比日元所面临升值压力更大。首先,在全球经济贸易和资本流动的宏观环境下,与当时日本面临日元升值相比,中国面临更多的外国直接投资及国际货币流通。其次,日元面临升值压力时,大部分国家采取固定汇率制,还没有实现资本账户的可兑换。但目前中国面临的情况是,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都基本实现了浮动汇率政策下的经常账户及资本账户交易自由化,并清除了不同的外部障碍。再次,与日本存在大量资本账户逆差不同,中国的资本账户仍显示大量顺差。此外,大量热钱回流至中国促使中国累积可观的外汇储备。

(三) 警惕汇率升值万能论

人民币汇率升值一度肩负了减少贸易顺差、调整贸易结构、降低外汇损失和调控经济失衡等多重经济责任和改善中美贸易关系的重大使命。从日本的经验来看,汇率升值不是万能的,也不可能仅仅通过汇率调整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通常预料货币升值会提高美元出口价格,因而削减价格的竞争力并减少出口量。然而,根据日本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经验,日元升值对出口总额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反而,还造成了日本扩大海外投资的数量。从目前来看,现今的不均衡主要反映了国内储蓄与投资不均衡。在国际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汇率受资本流动与国家间利差的影响,使得汇率作为调整经济失衡的角色和作用有所下降。因此,不能企图通过单一的汇率方式来解决国内储蓄投资结构的不均衡等多重因素引发的问题。

(四) 重视推进产业升级

日本政府在泡沫经济以后重视创新型产业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保持本国产业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我国的出口产品增值率低、附加值低,这与我国的产业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改善贸易顺差,不只是通过汇率的调整和出口政策的控制,同时也应根据国情,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改变我国的产业结构。我国在高新产业中虽然起步较晚、比较成本高,在国际上不具有比较优势,但其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对国计民生都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要重视发挥“后发优势”,促进高新产业发展壮大。这样才能迅速扭转我们的劣势地位,才能保证我国在国际上的自主地位,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金森俊树, 赵志君. 人民币汇率评估:日本经验谈.宏观经济研究, 2006,(4):48-63页.

[2]王伟旭, 曾秋根. 人民币汇率挑战与变革选择.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4年版,第118页.

货币升值范文3

一篮子货币的参照系有三层含义:其一,与参考单一货币相比,不再片面强调人民币对某一货币的双边汇率,人民币对单一货币有升有贬,体现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上下浮动的特点:其二,汇率调节更为关注贸易总量平衡,不再片面强调中国对单一国家的双边贸易状况;其三,篮子货币的选择更加多元化,以体现国际贸易和投资结构的多元化。

关于篮子货币和权重的选择,大致判断:1.目前美元在货币篮子中的比重仍较大,真正实现参考一篮子货币,就意味着对美元的过分依赖有所降低:2.由于美元在外汇储备资产的占比仍较大,预计人民币/美元的双边汇率依然影响较大,维持有效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的相对稳定预计将逐步成为央行的政策目标之一;3.综合考虑,货币篮子尽管覆盖的货币数量较多,但是大致可以归结为美元类货币、日元类货币、欧元类货币,三者的构成只能根据相关经济指标大致模拟测算,预计美元依然可能占据主导地位。

关于人民币有效汇率升值的可能时点选择:1.考虑到目前国际原油、粮食及其他大宗商品价格明显上涨,输入型通胀压力加大,以及G20财长会议对外部不平衡修复的强调,特别是抑制输入型通胀的现实要求,人民币有效汇率升值的可能性加大;2.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特别是欧元升值时,人民币有效汇率的升值不仅可以稳定汇率预期,也可以避免今后更大的被动升值压力。

货币升值范文4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升值股票市场资金流动升值预期

1引言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人民币汇率改革对我国股票市场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2人民币汇率调整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必将改变我国现有进出口状况,进而影响对进出口依存度大的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及业绩,尤其是以美元结算的商品影响较为突出;对于出口型企业也有一些负面影响。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但出口产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仍居主导,主要是以价格取胜,一旦人民币升值,价格优势将不复存在,从而出口将受到严重影响,目前1300多家上市公司中与进出口直接相关的个股主要集中纺织、机电、从事外贸进出口的企业。同时,由于进口的增加,人民币升值意味进口产品成本的降低,一些原料依靠进口的上市公司也会因成本降低受益,如:石化板块、航空板块的上市公司,因为飞机、汽油等进口物品成本的大幅度降低,盈利上升,总体表现为利多。高科技产业也将受益人民币升值,这些行业的关键设备或配件往往依靠进口,随着人民币的升值,这些公司的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会明显下降,公司盈利将上升。下面对不同的行业做具体得分析。

2.1房地产行业

人民币升值一般意味着国内经济整体向好,投资机会多而且收益水平相对可观,因此,将有大量的外资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国内市场,房地产等市场由于流通性较好将成为这些资金集中的场所,最终导致房地产价格上扬,这在日本和台湾市场表现得比较明显。

2.2银行业

汇率调整对银行业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汇兑损益、资本金充足率、实体经济的影响等等。汇兑损益、资本金充足率主要影响的是净外币头寸比较大的银行,根据去年的统计,在目前上市的银行中,民生银行的外币净头寸在几家银行中最多,汇率调整会使其产生大量的汇兑损益,对其净利润影响较大,浦发银行所受到的影响最小。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可能是对银行业影响最大的问题,一旦实体经济不能经受汇率调整所带来的冲击,银行在短期之内坏账就会上升,金融体系可能受到影响。

2.3航空业

人民币升值将使外币负债水平高的行业公司,以支付较少的人民币完成原先等额的外币债务支出,其中交通行业以航空股的外币负债最为集中,航空公司有大量的航空器材融资租赁负债,每年需支付一定数量的利息费用和本金。以南航为例,其资产负债率基本维持在70%左右,经测算人民币每升值1%,航空公司毛利率将提高0.5%百分点。上海航空、南方航空、东方航空人民币每升值1%,产生的汇兑收益折合每股收益约0.035元、0.026元和0.021元。

2.4钢铁业

人民币升值对钢铁行业的最大利益在于降低钢铁行业的采购成本:目前40%左右的铁矿石依赖进口,而以铁矿石为主的原料占钢材成本的30%~40%;受益的上市公司主要包括宝钢、武钢、马钢、济钢、南钢等以进口铁矿石为主要原料的公司,这些公司的铁矿石国外进口和国内采购的比例基本是7:3,其他如鞍钢、新钢钒这类公司以自有矿山为主的公司,则影响较小。

2.5石化行业

我国石化行业进出口模式是资源换技术和资金,就进出口结构而言石化行业出口主要集中在基础化工加工原料,产品附加值比较低,例如:尿素、纯碱、烧碱、磷肥、硫酸镁、碳酸钠等基本化工产品;进口主要集中在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品。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国际市场高附加值产品增强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同时也会削弱资源类化工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竞争优势。受人民币升值直接影响比较小的主要是依靠非关税壁垒保护的化工产品,配额外的高关税能够减缓价格下降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作用。而对于中国石化这种具备完整产业链的公司来看,整体受益于人民币升值。

2.6纺织行业

据研究,人民币每升值1%,纺织行业销售利润率下降2%~6%。如果人民币升值5%~10%,行业利润率下降10%~60%。特别是出口依存度较高的服装行业受损较大。上市公司中的先进企业,因利润率较高,导致成本中可贸易品占比下降,每百元受损的绝对额较大,但利润率下降的幅度较小,但如果人民币持续升值,其升值的边际负效应会扩大。我们对升值后内销产品利润率变化的判断是:理论上计算,因成本中可贸易品的存在,内销产品的利润率应上升。如果动态分析,外销产品利润率的下降必然导致销售的“外转内”,内销的“升值优势”很快消失。

2.7旅游业

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使境内居民出境旅游变得更加便宜,而外国游客入境旅游变得相对昂贵,这对国内的旅游景点类公司显然是不利的,但对旅行社类上市公司有利。

2.8造纸业

由于我国优质纸浆大量依靠进口,人民币升值能降低造纸成本,对造纸和纸包装类上市公司是利好。

3从资金的角度来看,升值以及升值预期为股票市场带来了增量资金

3.1从总体上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1)全球视野下,人民币升值可以提高国内证券市场的估值水平,因此将吸引国际投机资本,以正规和非正规渠道进入中国证券市场进行套汇,人民币升值将提升以人民币计价的A股的国际估值,随着全球对中国经济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在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对中国市场机会感兴趣。而QFII则打通了外资进入中国证券市场的一个重要通道,2005年6月我国将QFII额度从40亿美元提升到100亿美元,随着未来市场对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预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进入国内证券市场,并提升整个证券市场的国际化估值。

(2)由于人民币升值幅度远未达到热钱的预期,投机性热钱进入市场的可能性在进一步加大。对于人民币升值幅度的预期普遍在5%~10%左右,因此在人民币升值幅度远未达到热钱预期之前,投机性热钱进入市场的可能性在进一步加大。特别是在是否升值的不确定性因素消失后,投机性的热钱可能会迅速放大,进入市场。所以从“热钱”预期效应来看,人民币升值对近期证券市场构成正面影响,冲淡长期的负面因素,因此“热钱”很可能会继续进入房地产、债券和股票等人民币资产。

(3)基于升值通缩效应以及国内宏观经济处于回落阶段,促使国内维持低利率水平的预期得到加强,各行业预期回报率下降将凸显A股市场的资金洼地效应。由于国内宏观经济已经处于回落阶段并且政府也担心通缩压力加大,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内的利率仍将维持较低水平并且各行业回报率水平仍在下降。除了股票市场,当前我们已经难以发现另外一个可以替代股市的长期下跌的处于历史低位的市场。多数实业投资的暴利让位于宏观调控;多数大宗商品价格处于历史高点;黄金价格随着美元走强开始疲弱;房地产价格受到国家严厉监控;债券市场收益率已经下降至2003年底水平,国债收益率已经与当前银行存款的税后收益率相当;货币市场收益率也持续下降。我们发现,在市场游动资金在房地产、大宗商品、债券及货币市场的游走过程中,从吸引力角度来看,随着其它投机机会的逐步消退,股票市场无疑越来越具备投机吸引力。

3.2人民币升值将对A股、B股、H股市场形成结构性的冲击

(1)A股市场。实质利好,但潜藏一定风险且会产生新的分化。汇率升值,会带来资本市场效应,使大量外来资金投到股票市场上去,有利于市场资金的扩容,活跃A股市场,增强市场信心,从中长期的技术面上看,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实质性利好。同时,通过带动直接投资直接进入各行业,形成资本投入、购并和重组的热潮,成为促进A股上涨的另一条途径。尤其是不断升值的预期对不断上扬的股市起到进一步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同时,人民币升值有可能成为影响股票市场的不稳定因素。我国证券市场正处于一个谨慎的逐步开放过程中,随着开放步伐的加快,与国际金融市场的互动关系将更为明显。预期人民币升值会对国际资本,尤其是投机资本产生巨大的吸引力,而金融资本的流入短期内无疑会增加国内资本市场的资金供给,刺激市场行情上涨,但基于投机资本“快进快出”的特点,一旦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减弱,会造成资金的抽离,对证券市场构成很大的冲击,增加市场剧烈波动的风险,也将使监管当局面临巨大压力。

(2)H股市场。H股是以港币标价的人民币资产,人民币升值意味着H股升值,而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潜在收益将成为刺激行情上涨的重要力量。目前H股公司资产优良,经营稳定,业绩增长较快,优势突出,加上与对应A股股价水平相比偏低,H股行情依然可期,而升值预期的影响也将为其行情演绎推波助澜。

(3)深、沪B股市场。人民币升值后,B股上市公司的资产将增值,有利于其开展业务和增强盈利能力。人民币升值对沪深B股的影响略有差异。由于深市B股和沪市B股分别以港币和美元计价,美元的走弱会使沪市B股市值缩水,投资者面临着系统性汇率风险造成的投资损失,对沪市B股投资者产生极大的心理不安。从2001年2月B股对境内居民个人开放以后,国内投资者逐渐成为B股市场的重要投资主体,人民币潜在的升值预期导致多数投资者目前不愿以现在价格兑换美元投资B股市场,以避免人民币升值给自己的外汇资产带来损失。由于缺乏资金支持,沪市B股整体走弱将难以避免。但从另一个层次来看,如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家为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启动B股市场,人民币升值的长期性与B股投资的高收益将成为投资者未来博弈B股市场的两种选择。深市B股市场由于毗邻海外短期资本活动频繁的香港,因而资金供给将比沪市相对宽裕,虽然目前港币采用紧盯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在人民币升值下,香港汇率制度和港币币值走向实际上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因而持有港币非像持有美元那样必定受损。

参考文献

1张艳,陈鸿鸿.从广场协议看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4(3)

货币升值范文5

一、进口轿车消费

从理论上讲,人民币升值使老百姓手中的人民币“更值钱”了,各种进口商品价格将会下降,这将突出表现在中国老百姓需求日益增长的轿车上,尤其是那些整体进口的轿车。人民币升值对于购买进口轿车的消费者来讲应该比以前合适。现在人民币累计升值9%,就相当于进口商品会折价9%,如果一部20万的车,就等于降了18000块钱。但是,我们还需分析一下我们对此类商品的需求层次,以汽车为例,进口车一般定价在40万以上,而国产轿车基本是以20万以下的中低档车型居多,可以说,汽车面对的是两种消费人群,不会有冲突,更何况对进口车的需求在不断上涨;其次,对于进口车而言,关税因素对进口车的价格影响也比较大,消费群对2%的升幅的敏感度也不会高,所以,在关税不下调的情况下,进口车价格只能说是略有下降。

二、境外消费

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购买力增强主要是表现在国际市场上的,而非国内市场,因而人民币升值会让老百姓境外消费变得更加实惠。因为老百姓只需比原来少的人民币就能够兑换成同样多的外币,这将会降低居民境外消费的费用,具体省钱多少还要看所去的国家和区域,甚至还要参照所去国家的物价水平。

三、楼市

人民币升值刺激了外来投资性购房,加重了楼市泡沫。有数字表明,投资中国大城市(上海、北京、深圳)楼市的资金有约10%是国际资金,在高端房地产中,外资更占到了50%。国际热钱炒作中国楼市,如果外资对人民币仍有升值预期,将会继续刺激热钱继续流入房地产业,为什么外资会选择流入房地产,因为,国外资本看好人民币,但如果只是将外汇简单换成人民币,目前人民币存款利息太低,加上物价因素,实际上为负利率,汇差收益可能被抵消。如果换成人民币资本,房地产就是最好的选择,国际资本获得的收益会更大,房地产投资有杠杆作用,可以利用银行贷款,另外房地产属于不动产,有升值潜力,不卖还可以出租,所以人民币将来如果真的又升值了,外资选择流入房地产,不仅可以赚汇差,还可以赚取其他收益,所以外资换成人民币资本,房地产就是最好的选择。外资流入房地产会使房地产业需求增加,对于目前国内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产生抵消作用,刺激楼价上涨。

四、股市

2006年和2007年人民币升值趋势演绎了一轮比较大的牛市。人民币升值会通过影响国内外资本的流动,影响股票价格。外汇市场对人民币形成升值预期,将在短期内吸引国际资本流入,以获得以人民币计值资产升值的收益,就会导致相关资产价格上涨,并通过预期的增强,吸引更多国际资本流入,进一步加大升值压力,推动股价上涨。另外,人民币升值会影响上市公司进出口及收益水平,从而影响股票价格及价格构成。人民币升值可提高本币购买力,降低进口成本,可以较低价格收购国外企业,扩大对外投资;同时,也会抑制出口。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将因此受到影响,资产价值会发生变化,投资者会相应调整投资策略,从而影响股票市场价格及其构成。

可以预见,在相当长时期内,只要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发生变化,国际资本持续流入我国股票市场的动力就不会减小,它对于股市的影响就会大于经济增长与公司业绩因素带来的影响,从而对我国证券市场走强形成强有力的推动力。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本轮行情上涨的主因在人民币升值。早期地产股、银行股大幅上涨就是明证。从资金角度看,我们同样可以发现,推动股指上涨的资金来源,显然不是国内基金,也绝非券商,这些机构在本轮上涨之前并没有足够的闲余资金;真正的资金力量可能来源于国际资本,在这些资本的诱导下,国内私募资金、普通投资者,以及国内基金蜂拥而上。

当前推动中国股市上涨的真正动力是人民币升值,加之人民币过量供给,而相关市场对于资金的吸引力下降,因此,我们有理由推断,未来中国股市有可能继续走牛。此间,决定上涨幅度和上涨速度的有可能是中国汇率机制的改革进程。这一进程高度影响外资涌入的程度。

五、外汇理财

货币升值范文6

近来,财经术士们对中国通货膨胀的风险,危言耸听得越来越有技术含量了。先是“独立经济学家”旁征博引地论证中国“两位数”的通货膨胀率前景,继而是国内主流分析师从货币供应量角度佐证通货膨胀的潜在压力。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那就是中国经济面临全面通货膨胀风险,且资产泡沫风险日益加大。

对于这些唱空中国的言论,笔者不敢苟同。笔者认为,中国目前存在劳动力成本上升、货币供应量偏大的现象,但是这是和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相吻合的,是经济正常“成长的烦恼”;而资产泡沫确实是未来中国五到十年内最大的宏观风险,但是伴随着人民币升值,单纯从生活成本的消费价格指数来看,并不存在通货膨胀的系统性风险。所谓唱空中国的言论,不是别有用心,就是对中国经济的实际情况不了解,我们不妨逐一拆解。

输入型通胀隐忧

首先谈谈目前流行的词汇――“输入型通胀”,就是夸大中国对原材料和能源的进口需求,甚至延展到“泛农产品”的范畴。

中国经济过去三十年走的是外向型发展路径,进出口增速举世无双,造就了“两头在外”的外贸生产现状。由于国际市场竞争,出口工业产出品的价格有粘性,涨价比较困难。进口原材料和大宗商品涨价会压缩国内生产链的利润,却不会迅速带来国内同类产品涨价,反而产能积累造成的出口商“内销国内市场”的替代策略,带来国内工业产出品价格的下降,例如国内的所谓“出口转内销”服装的库存倾销。

回首过去二十年中国经历的三次通货紧缩,分别源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1年美国9・11恐怖袭击和2008年美国次债危机,都是出口转内销带来的“输入型通货紧缩”(见图1)。笔者赞成有些学者提出的中国宏观经济“中周期”概念,把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的9年,定义为一个“出口导向型”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财富积累周期。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国内财富积累、特别是人口结构的变化,未来几年我们将或早或晚地看到中国经济的转型,但是二、三线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并未减慢。

中国具有战略意义的农产品进口,品种仅限于黄豆;美国进口转基因的黄豆不但没有拉高市场价格,反而因为压榨出油率高,对国产大豆价格造成了冲击,拉低了豆油的价格。粮食安全战略一直是中国首要国策,目前热议“对东北黄豆产区进行价格补贴”就是基于此,因为单纯从通货膨胀率角度,国家应该鼓励进口美国黄豆。最近对大蒜、生姜、绿豆等经济作物的价格炒作,解决之道并不是国家干预,而是应该彻底放开小品种经济作物的流通市场,形成合理的市场价格机制。

货币供应量的边际变化

所谓“过度”的货币供应量,具有代表性的是近期很流行的“M2(广义货币供应量)和GDP(国民生产总值)比率”问题。一些业内分析师比较了中国、欧盟、美国和印度的“M2和GDP比率”,得出结论说中国货币供应量脱离了实体经济环境,存在巨大的通货膨胀风险(见图2)。乍一看颇有经济学见地,其实是没有全面分析问题,误导市场!

经济学分析中,除了看绝对数值的比较,更重要的是看“边际变化”的趋势,就是比率的增速。虽然不是很科学,我们还是沿用中国、欧盟、美国和印度的“M2和GDP比率”来比较。通过考量过去十年该比率的变化,就会发现中国从2000年到2010年该比率增速是四个国家(或地区)中最慢的,基本趋势与美国和印度一致,而增速最快的是欧盟(见图3)。

结论很意外,道理并不复杂―欧元的使用造就了欧元区(比“欧盟”的概念更符合经济学)货币供应量增加快于世界平均水平,而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的货币政策趋于一致,任何一国难以脱离实体经济片面调整货币供应量。中国人感到货币增加快于其他国家,是因为中国的产出水平增加快,并不是我们央行印钞机的功劳。

如果要拷问为何在绝对数值上,中国M2/GDP比率高,那就要从中国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特征来分析。这是个持续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维的宏观问题,不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笔者认为,中国M2/GDP比率高可以从两方面来解释,一方面是中国GDP的计算存在低估,特别是服务业产出和非银行体系资金流转的统计;另一方面是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决定了基础设施建设靠投资拉动发展,高储蓄率又催生了低利率环境,间接融资比例高造就了经济体内资金使用效率低且偏向产能扩张。

我们看到的表象,就是过去二十年中国经济周期的衰退期,就是重复建设和落后产能的淘汰期。持续的是高储蓄率下投资欲望强烈,造成低货币乘数下资本积累在银行体系;消费升级须货币积累到一定阶段才能发生,国内消费增长难以消化过剩产能,传统意义上的通胀不是由货币供给决定的。

本币升值与资产价格

“本币升值”―所谓“资产泡沫”的邪恶之源,牵扯到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问题,是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最核心的问题。国际投行唱空中国的最好办法,就是把未来五年的中国,拿“广场协议”后的日本进行类比,辅之以过去五年中国迅速上涨的房地产价格为佐证。笔者绝不否认中国未来“资产泡沫”的风险,而且中国的资产价格风险只会大于二十年前的日本、甚至两年前的美国。但是可恨的是,以本币升值为背景谈资产泡沫的经济学家,反过来又用通货膨胀吓唬投资者。

2010年6月,中国如约宣布了新一轮的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其后三个月人民币汇率并没有像上一轮改革一样“单边上涨”,而是伴随着美元指数的变化波动(见图4)。这一方面打破了某些别有用心的政客不切实际的幻想,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汇率风险。毕竟以往是政府承担了汇率变化的风险,以后中国的进出口行业要开始关注国际汇率变化,拴住美元的人民币汇率,要逐渐开始市场化了。

笔者认为,从三到五年的经济周期看,中国人口结构中还会有更大比例的劳动人口(见图5),中国社会还将保持高储蓄率、进而保持贸易顺差;国内生产要素资本继续积累、进而国内生产效率增长速度快于国际水平;中国市场化改革继续进行,更多开放的行业继续吸引国外投资。总之,“双顺差”下的中国本币将保持兑国际主要货币总体升值态势。

经济学上讲,本币升值可以提升本国劳动力价值,有利于整体物价结构的均衡,而不是单纯地以物价水平来衡量。通俗地讲,就是中国未来五到十年内,基本的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空间有限,工业制造品的价格甚至会降低(相对于使用功能),而劳务价格面临上涨。对百姓而言,柴米油盐酱醋茶价格稳定上涨,但尚能接受;服装、手机、电脑、汽车价格稳定,功能越来越强;保姆、医疗陪护等劳务价格显著上涨,值得注意。

值得国家注意的是资产价格的上涨。本币升值背景下的消费领域通货膨胀,是结构性的、复杂的、需要国家策略性干预的。如果能把政策干预的范围局限在国家战略安全品种,主要依靠市场机制的调整,未来五到十年内中国不存在全面的消费价格通胀风险。但是,未来十年内中国一定会有资产泡沫的风险,国际资本的流动更会推波助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