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增加值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业增加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业增加值

工业增加值范文1

记者日前从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获悉,今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工业增加值将达到11000亿元,同比增长22.17%;全年实现销售收入将达到46600亿元,同比增长21.32%,其中软件与系统集成收入5000亿元,同比增长28.21%;利税将达到1850亿元,同比增长6.2%。

今年经济运行调控重点

做好经济运行协调工作,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加强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做好全行业的总量控制,不断实现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进一步完善经济运行监测体系,时时跟踪、分析、预测全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及走势;

进一步完善全行业统计制度体系;

继续做好我国机电产品的进口国际招标、评标,进口许可的审核、审批,以及电子信息产品加工贸易单耗标准的制定工作;

……

促进大企业国际化经营,培育本土跨国公司

继续推进大企业国际化经营试点工作;

争取扩大企业出口退税的产品范围;

积极推进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各项工作;

……

推动信息产业“走出去”,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争取国家信贷支持海外通信与信息化工程;

联合有关部门出台鼓励政策措施,从出口信贷扶持、促进企业合作、建设公共平台等方面帮助企业增强软件外包能力;

从出口退税、研发资金、援外项目等方面对企业予以扶持,鼓励其加快国际化经营和开展跨国并购;

……

加强国际合作,开创产业经贸发展的新局面

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及多双边合作的谈判,联合有关部门建立产业应对贸易摩擦的协作机制;

积极做好电子产品关税税目税率调整、电子产品关税税目转换准备工作;

进一步深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

加强行业调节与市场监管,争取更好发展环境

积极推动国家税制改革对电子信息产业倾斜扶持;

加强两税并轨影响研究,根据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外资企业集中的特点,制定应对预案;

……

扩大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加大对软件、集成电路和关键元器件等的研发投入;

加大对大公司的扶持力度;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发挥财政基金的杠杆作用

进一步修改完善电子发展基金管理办法和相关规定;

配合有关部委出台促进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鼓励政策;

不断推动地方和社会资金的配套投入,促进国内外融资合作;

……

链接

主要产品调控目标

手机:34000万部,其中出口25000万部;

PC机:9800万部,其中出口5800万部;

彩色显示器:19800万部,其中出口16000万部;

工业增加值范文2

【关键词】工业增加值;生产法;收入法;改进

1.引言

增加值是国民经济计算体系中的一项基础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即为各部门增加值之和,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提供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所以增加值统计为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提供可靠依据。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工业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在生产过程中消耗、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工业企业增加值统计,可以反映工业企业的投入、产出和经济效益情况,为改善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依据。由工业增加值的概念不难看出,工业增加值的计算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有本期生产的原则、最终成果的原则和市场价格的原则。

1.1本期生产的原则

工业增加值的计算应该是工业企业报告期内的工业生产成果。只有进入了工业企业报告期内的工业生产,通过工业生产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和劳务才能进行工业增加的计算,报告期内生产的产品,不论其是否出售,均应计入报告期内的生产成果。

1.2最终成果的原则

工业企业生产的最终成果,从产品形态上看,包括在本期生产出的、已出售的、可供出售的和自产自用的产品和劳务上,不包括生产过程中利用的产品和劳务;从价值形态上看,生产产品的过程也是转移价值的过程,生产过程中所耗用的中间产品的价值随同生产过程转移到新产品的价值之中。所以在工业总产值的基础上扣除中间投入的转移价值才能避免产品价值的重复计算。故只有保持工业总产值与工业中间投入的计算的一致性,才能避免工业增加值计算结果上的偏差。

1.3市场价格的原则

工业增加值是工业生产最终产品以价值形式表现的总额。我国计算工业增加值所采用的计算价格是生产者价格,对工业产品来说,生产者价格即是其出厂价格,包括产品销售或使用所支付的产品税和应得到的补贴,发票单列的增值税不包括在内。

2.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有两种,包括生产法和收入法。

2.1生产法

其计算公式为: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出-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缴纳的增值税。可见生产法是从工业生产过程中剔除生产环节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的产品和劳务价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得到的新增价值的方法。生产法计算工业增加值,关键在于计算工业总产出、中间投入、本期应缴纳的增值税这三项指标。用生产法计算工业增加值,经常会遇到工业总产值的计算不全面、工业中间投入的计算难以精确和计算本期应交增值税时对本期增值税未按生产口径进行换算等问题,另外在统计操作中,还会经常有统计量过大、过繁杂和几个统计人员就同一企业的工业增加值有不同统计结果的情况出现。

2.2收入法

其计算公式为: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可见收入法是从工业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原始收入初次分配的角度, 对工业生产活动最终成果进行计算的一种方法。收入法计算工业增加值同样会经常一些问题,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口径不统一,表现为企业不同阶段的折旧率不同、不同企业之间采取的折旧率不同等问题;劳动者的隐性报酬难以统计,表现为一些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所采取的变相补贴难以统计;有时候会出现数据质量不高的现象、数据衔接不统一等问题。由于生产法和收入法计算工业增加值在实际操作中都会遇到一些现实的问题,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有:

进一步提高工业中间投入的计算质量,这是提高工业增加值计算的准确性的实质。这是由于工业增加值的计算质量主要是取决于工业中间投入和工业总产值之间是否相配合。计算工业增加值的基本原则和计算基础是在计算工业中间投入时在计算口径范围上要与工业总产值相匹配。所以提高工业中间投入的计算质量这一点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特别注意。

3.工业增加值计算的改进方法

3.1应该准确理解工业增加值的内容

在计算生产成品价值时,经常出现将非本企业生产的转售商品计入本企业的产值、将本企业会计计算未包括的子公司或者其他联营企业生产的产品计入本企业的产值更为严重的是出现尤其是在生产多产产品的企业出现将本企业生产的部分商品遗漏的现象。此外,在实际操作中经常出现企业生产的自制设备提供给本企业单位的产品价值绝大部分未被计入本企业工业总产值的现象。这些现象都是对增加值这一概念不理解或者理解不准确造成的,可以通过进一步准确理解增加值的内容,来提高操作中的工业增加值的计算准确性。

3.2综合采用对比法,例如可综合采用区间控制法、特殊处理法对计算出来的工业增加值进行核实,以进一步提高计算数据的准确性

采用对比法时,综合运用与相关指标对比、与历史资料对比和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的对比的方法;采用区间控制法时,通过确定增加值的范围可对超出范围的据进行再计算核查,防止出现疏忽;采用特殊处理法时,因为增值税、行业增加值一般不会是负数,对一些出现负数的数据可考虑暂时将数据“归零”的处理方法。

3.3综合运用生产法和收入法,用收入法来验证、和再次评估生产法

通过从企业报送的财务报表中提取属于增加值的指标进行计算,将计算出的增加值与生产法算出的增加值进行对比,如果两者结果未出现允许以内的偏差,则可说明生产法算出的结果没有问题,但是如果运用两种不同方法计算出的增加值差异较大时应严格审核,进一步计算使产生的差异限制在允许的合理范围内。例如,在对产销衔接方面:如果产销率为百分之九十五,如果用收入法计算的增加值比生产法计算出的增加值小百分之五以内的话,则较为合理;如果产销率为百分之一百零五,那么用收入法计算的增加值比生产法计算出的增加值高百分之五左右的话,则较为合理。如果企业有销售原材料的行为,例如汽车生产企业将暂时余存的钢材出售,因其所得在生产法计算的增加值中并未包括,但是在收入法中试包含在其他销售利润指标中的,所以这时收入法计算的增加值应比生产法计算的增加值多出一部分更为合理。

3.4灵活运用企业的财务报表

由于企业报表中许多指标是有关联性的,有时候对企业报表中的相关指标对比可以发现实际计算增加值中的一些问题。例如,将主营业务收入与工业产值进行对比,如果两者相差较大,则进一步审核企业在计算中间投入时是否按工业产值口径进行了调整;如果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工业产值比例相当,将直接材料和主营业务成本进行对比,如果直接材料大于主营业务成本或所占比例,则要进一步对数据进行审核;将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和营业费用这三项费用与三项费用中的中间投入进行对比,如果二者差距超出了允许的范围,则可以说明企业在计算三项费用中的中间投入时没有将属于增加值的指标完全扣除;将报表指标间的数据进行对比,比如对工资和人数对比,折旧和固定资产进行对比,以此来验证这些增加值指标的可靠性。此外还可以将增加值指标还原到中间投入计算表中并进行细分解,以此来检验是否有问题。 [科]

【参考文献】

工业增加值范文3

【正文】

为使工业经济在上海新一轮的大发展中得以健康发展,许多学者都针对当前上海工业经济的现状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本文运用多元统计中的因子分析方法,对影响上海工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做详细分析。在理解指标与因素间关系的基础上,从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角度,把上海工业各个行业中诸如经济规模、产出效率、财务状况、能耗水平和科技开发等特征进行分析和归类,从整体上对如何促进上海工业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本文以上海35个工业行业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研究对象,从《2002年上海工业交通能源统计年鉴》中获取截面数据作为样本(原始数据略),参考了国经委提出的《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指标体系》,选取了15个观测变量,分别为:从业人员数a[,1]、工业总产值a[,2]、工业增加值a[,3]、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a[,4]、存货a[,5],、利润总额a[,6]、基本建设a[,7]、更新改造a[,8]、产值能耗a[,9]、成本费用利润率a[,10]、工业增加值率a[,11]、流动资产周转次数a[,12]、全员劳动生产率a[,13]资产负债率a[,14]、科技开发支出a[,15],等。运用因子分析方法,通过计算机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根据主成分特征值及其贡献率,提取了6个公共因子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组合指标计算(过程略),如果如上图。这6个公共因子包含了原始指标91.8%的信息量,构成了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体系。

附图

工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构成图

一、工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因子分析

1.经济规模因子

第一因子主要与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存货、利润总额、从业人员数等反映经济规模的变量密切相关,可称之为经济规模因子。该因子的贡献率达43.6%,在六因子中占突出地位,显示出上海工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基本特征主要由经济规模因子所决定。另外,该因子与更新改造、科技开发支出两指标的关联度也很高,体现出上海工业已经开始注重科技创新,利用科技成果,通过对原有设施的技术改造来提高经济效益,实现扩大再生产,做大经济规模。

从现阶段经济发展现状看,基础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依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这类行业一般是资本密集型的,生产集中度应该较高,生产要素应较多地集中于专业化的大型企业。但实际上,这些行业的生产集中度和专业化程度都不够高。钢铁,化工等适合大规模生产,但这些部门的企业规模却具有小型化,分散化趋向。上海市2001年特大型工业企业有39个,占全市工业企业数的0.21%;从业人员数19.49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数的10.43%,平均职工人数为4997人;工业总产值总计2019.39亿,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8.71%。而日本在1985年占企业总数比重0.5%的1000人以上的大企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就达45.1%,就业比重达25.7%。因此上海市要想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发挥聚集效应和辐射功能,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另外,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仍处于初创期,大型或超大型骨干企业很少,以高新技术骨干企业为核心的企业群落尚未形成。从高新技术企业规模来看,除外方独资、合资的几家高新技术企业已初具规模以外,其他高新技术企业均规模较小。2001年本市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总计1671.4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2.99%;工业增加值为441.2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21.40%;利润总额为147.7亿元,占全市利润总额的32.54%。虽然高新技术产业尚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但其利润总额所占比重明显超过增加值所占比重,说明高新技术产业的创利效率较高,带来的经济效益已露端倪,这就说明上海工业发展走依靠科技创新,向高科技要效益的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2.产出效率因子

第二因子的贡献率为19.6%,主要与全员劳动生产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工业增加值率等变量密切相关,可称之为产出效率因子。

全员劳动生产率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上海市2001年平均全员劳动生产率为86676.01元/人,其中大中型企业为140241.30元/人,较之平均水平高出71565.29元/人,从另一方面也能看出规模经济对企业效益的促进作用。成本费用利润率反映了工业投入的生产成本及费用的经济效益,以及企业降低成本所取得的经济效益。高水平的成本管理和费用控制是决定企业是否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上海市2001年成本费用利润率为6.43%,其中中央工业为7.99%,地方工业为5.97%,虽然中央属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仅129.2亿元,比地方工业企业的324.9亿元少了195.7亿元,但其成本费用利润率高出地方工业2.02个百分点,看来地方工业企业要努力控制成本费用,加强成本费用管理,才能在创造高利润的同时真正提高经济效益。工业增加值率反映了企业降低中间消耗的经济效益。上海市2001年工业增加值率为42.8%,2000年为43.0%,比2000年稍微下降了0.2个百分点,必须引起适当的重视。

3.财务风险因子

第三因子的贡献率为10.8%,主要与资产负债率相关,可称之为财务风险因子。由因子负荷阵(具体计算过程略)可知,资产负债率的因子负荷量为-0.94,而成本费用利润率、工业增加值率的因子负荷量分别为-0.43、-0.60,可见高资产负债率必然影响企业的产出效率,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上海市2001年资产负债率为46.96%,根据实证经验,一般比较合理的资产负债率在50%左右,可见上海市的资产负债情况良好,对企业所有者而言,既充分利用了较少量的自有资金投资,形成较多的生产经营用资产,又扩大了生产经营规模,且在经营状况良好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财务杠杆,得到较多的投资利润;对企业债权人而言,较低的资产负债率表明企业资金实力强,债权人承担的坏账风险较小。不过对于上海市大中型工业企业而言,在其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85.35)远远高于平均数(150.65)的情况下,资产负债率却低于平均水平,仅为42.31%,因此对于大中型工业企业而言,在企业经济效益良好的形势下扩大融资力度,利用负债经营的杠杆作用,做大企业规模,从而获取规模经济效益等方面,还有较大的空间可以开拓。

4.能耗因子

第四因子主要与产值能耗、固定资产净值相关,称之为能耗因子,该因子的贡献率为8.0%。降低能耗是当前全球各行业共同的目标。上海市2001年平均每万元工业总产值综合能源消耗量为0.53,其中非金属矿采矿业、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得分最高,而这三行业的产出效率因子得分相对较低,因此对这三个能源消耗密集的行业,要特别注重加强设备运行管理,充分依靠科学技术,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流程,想尽办法大力降低能源消耗。

5.营运能力因子

第五因子的贡献率为5.5%,主要与流动资产周转次数高度相关,称之为营运能力因子,流动资产周转次数是指一定时期内流动资产完成的周转次数,反映投入工业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和利用水平,是反映企业资产管理水平的指标。周转次数越大,资金流动就越快,于是在有限的资金总量下,便能获取更多的销售收入,资金的利用水平就高。另外,当企业的负债利率一定时,较高的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将带来较高的投资收益率,因此其亦可作为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辅助指标。上海市2001年工业企业平均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为1.53,但大中型工业企业仅为1.36,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长期以来的三角债问题一直是困扰企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如何解决好企业间三角债问题,提高企业营运能力值得关注。另外,合理的存货也是值得企业关注的问题。

6.基本建设投资因子

第六因子主要与基本建设、科技开发支出相关,称之为基本建设投资因子,贡献率为4.3%。基本建设投资属于外延性扩大再生产,是产品经济条件下企业规模增长的一个重要数量特征。企业必须通过一定数量的基本建设投资,粘合诸生产要素,推动资源存量的优化,才能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另外,从科技开发支出0.31仅次于基本建设的因子负荷量来看,即使不能说2001年上海市基本建设已经完全按照科技含量的高低进行合理投资,但基本建设中的科技含量正逐步提高,重复建设、盲目建设的现象正在逐步减少。

二、产业综合评价

1.因子得分及其分类分析

通过因子负荷矩阵利用回归估计法求得因子得分模型,得到如左表所示的结果。

35个行业的因子得分

附图

由表可知,经济规模因子得分居前三位的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对上海市来说是个可喜的现象。虽然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仍处于初创期,大型或超大型骨干企业很少,但其总体发展方向正朝着扩大规模前进。产出效率因子得分情况也很符合上海市现状,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以5.1的高得分位居第一,烟草加工业则位居第二,这两行业的产出效率远远超过其他行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以1.5的得分居财务风险因子得分榜首。联系产出效率因子得分情况可知,虽然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资产负债率较高,但由于其产出效率很高,且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投资需要大量资金,因此仍可以通过大量融资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获得更多的利润。与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相反的是,虽然烟草加工业的产出效率也很高,但其财务风险因子得分最小,这也体现了烟草行业高利润、低风险的特征。能耗因子得分最高的是非金属矿采选业,其次是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显示出这三个行业高能耗的特征。另外,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两产业的营运能力较好,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基本建设投资因子得分较高。

由于公共因子有6个,不可能在6维空间标出该35个行业,而且前3个因子的贡献率较高,因此只做出前3个因子的因子得分图,并标出特殊值。

附图

图1

图1是由经济规模因子与产出效率因子组成的坐标系。由图可以看出,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烟草加工业均属于规模不大但产出效率很高的产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则产业规模很大,但产出效率较低。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其产出效率较低与其大量业务为来料加工与装配有关,因此在发展该产业时,如何加强自主创新,充分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所以提高产业效率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附图

图2

图2是由经济规模因子与财务风险因子组成的坐标系。从图可以看出,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煤炭采矿业、烟草加工业属于低资产负债、低经济规模产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为较高资产负债、经济规模大的产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为低资产负债、高经济规模产业。

附图

图3

图3是由产出效率因子与财务风险因子组成的坐标系。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属于高资产负债、高产出效率产业;烟草加工业属于高产出效率、低资产负债产业;煤炭采矿业、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均属于低资产负渍、低产出效率产业。

2.前景预测

上海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大城市,工业发展具有很多有利条件。应当合理布局上海工业,充分利用上海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建立最佳的地区工业经济结构。

(1)上海是自然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而采掘工业受自然资源分布状况影响很大,因此,上海应减少采掘工业的规模,对破产企业实行关停并转政策。如非金属矿采选业、煤炭开采业等。另外,加工工业只是间接受自然资源分布的影响,且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自然资源的约束力越来越小,因此上海可适当发展加工工业,如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等。

(2)出于上海劳动者综合素质、劳动生产率、劳动技术水平较高等因素的考虑,上海应注重发展新兴工业,把技术创新作为建设工业新高地的关键环节。如发展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而传统工业部门,在努力进行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可以考虑将其转移到内地或临近地区,利用这些地方的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延长上海产品的生产周期,如纺织业等。

(3)对于关系国民日常生活的行业,应努力弥补行业缺陷,加强改革,发挥其应有作用。如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要注意节能降耗,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煤气生产和供应业,各因子得分都不行,要彻底改变现行运行、管理机制;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要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周转速度,另外,通过节能降耗,提高产出效率。

(4)对于经济效益好、盈利能力强的行业,要重点培养。如烟草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等产出效率很高,耗能又少的产业,可适当加大规模,利用规模效益,获得更多的利润。

三、对策与建议

1.发展特大型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创造名牌效应

在新型支柱行业中,通过市场选择为主、政府扶持为辅的方法加速几个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特大型企业。在资金方面大幅度倾斜于经营良好的大企业,加速大规模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迅速使企业在更高技术层次上形成现代化大规模生产。同时在有利于大企业提高规模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政府采取适当的行政手段,推进经营良好的大企业兼并其他企业,实现资产重组,从而发挥大企业的重要作用,形成专业化产品和劳务的规模供给,以本市的资源优势形成战略产业,创造名牌产品,提供规模供给,占领上海市内外市场。大企业自身形成勇于创新的企业文化,组建利于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企业组织和结构,完善人才激励机制,鼓励把科技人员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结合起来,对科技人员开发的新技术和拥有知识产权的项目,实行技术入股等,从真正意义上做到自主创新,从而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大企业的增加值率、利润率。另外,构造与大企业配套的专业化中小产业,让大企业专注于核心业务的集中发展,而让中小企业形成以依赖大企业,以订单、承包合同为核心,灵活调整的专业化生产。最终产生资金、产品和劳务等各方面的经济联系,在生产、销售、社会服务等方面互为依赖,形成一张巨大的经济网络。

2.推行目标成本管理,降低产品成本

首先,大力节约原材料、燃料动力的消耗。通过改进生产设计,改变材料加工方式,提高材料利用率,利用废料和代用料等,降低材料消耗量;通过及时掌握市场信息来降低原材料的买价,选择适当运输方式降低运费,并注意减少运输途中的损耗,降低原材料的采购成本;通过加强能源管理,努力降低能源消耗。其次,加强期间费用的预算管理,减少非生产性费用开支。期间费用的数值变动对成本费用利润率将产生巨大的影响。要提高效率就要节约所费,各企业可将一些可控费用如差旅费、办公费、修理费等量化到各部门,将期间费用与责任人挂钩,从而加强期间费用的管理。

3.权衡财务风险与资金成本的关系,确定最优的资金结构

合理的资产负债率有利于企业所有者在较少自有资金的情况下扩大再生产。对于经营状况良好;负债规模较小的企业而言,要充分利用负债经营的杠杆作用,获取更多的投资利润。同时也要把握好负债规模,过多的负债必然增加利息等固定费用的负担。另外,财务杠杆的作用会增加企业破产的机会,并出现企业“给银行打工”的现象。因此,企业要运用一定的办法寻找最优的资金结构,使企业通过负债取得最大收益,保证资产负债率恰到好处。

4.依靠科技,节能降耗,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依靠科技进步,改造高耗能工艺和设备,用现代技术武装传统设备,降低能耗;充分调动企业干部职工的创造性,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步伐;以资源永续利用为目标,加快开发新能源技术;以环境保护为核心,重点开发洁净生产技术,等等。如能耗得分很高的电力工业,可利用清洁能源,尽量减少化石能源的污染和排放;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武装电力工业,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污染,实现电力供求协调发展。

5.进行理性基本建设投资

在进行基本建设投资时,把加大投资力度与技术升级、产业升级结合起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上海市工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客观上要求企业必须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以此提高其硬件水平,提高竞争力。把启动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结合起来,是全面启动上海市投资需求的前景所在。目前,以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目的的投资领域非常广阔,且将为全社会带来高额的长期投资回报,不仅近期有利,也有利于长期的经济发展。

6.加强经济合作

牢牢把握国内市场,加快实施工业产品向内地转移的战略,推动经济合作。上海市的工业,特别是传统工业中的一些产品,只要是有市场、有质量的,都要大胆的与内地企业实行经济联合,把这部分产品下放到内地去,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及一定的资本支持,延长上海产品的生命周期,用低劳动成本来相对增加经济效益。将传统工业行业有效地转换出来,根据上海市发展的战略重新选择新的行业,以此走一条产业升级换代的新路子。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采用多种联合方式开发新行业、拓展新领域,与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进行“战略联盟”,通过兼并、购买、合资办厂等密集型联合方式和联合开市、市场合作等松散联合方式,组建若干较大规模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实现国内外资金、技术、品牌、市场的结合,提高产业能级。

【参考文献】

1.于秀林、任雪松.《多元统计分析》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

2.柯惠新、黄京华、沈浩.《调查研究中的统计分析法》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6

工业增加值范文4

供电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靠稳定的发展对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供电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是电力企业内部重要的职能部门,实际工作中,审计部门通过开展相关的咨询、评价业务来加强电力企业的风险管理,同时审计部门实现将治理、风险管理以及控制等结合在一起,最终实现供电企业的价值增值。供电企业审计部门对组织的价值增值是指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通过咨询以及确认等的服务来改进供电企业的生产运作以及进一步改进实现组织目标的机会,以此来降低供电企业内部的经营风险,实现供电企业增加价值。

2 供电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增加组织价值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对供电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审计部门的运行模式越来越规范化与系统化,最终追求供电企业内部审计能够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与最优化。供电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积极主动延伸自身的业务范围、实现自身管理理念的创新、转变工作思维方式、加强质量控制以及积极的调整工作模式等,其在供电企业的内部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给供电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目前,供电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业务范围纵贯电力企业运作的各个方面,审计制度越来越规范化,审计人员的审计程序越来越科学,同时,在审计的过程中积极地去发现现有体系中存在不合理的问题,并积极主动向上级反映实况,进而为供电企业的整改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使得供电企业高层的决策更加科学,进一步优化了供电企业内部的运作体系,实现供电企业的良性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 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发挥价值增值作用的内容

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可通过多种途径为企业实现价值的增值,主要表现在:

3.1 辅助电力企业实现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电力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在实际的审计过程中严格监督检查企业所开的业务票据,防止票据中存在弄虚作假的情况,从而减小电力企业的经济损失。

3.2 严格控制电力企业的支出预算

在日常的审计中,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一项重要的课题是加强对企业各项财务支出的监督管理,防止企业的资金出现违规使用的情况。

3.3 加强电力企业的风险管理

电力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涉及的接触面较为广泛,在审计过程中能够比较真实地了解电力企业中相关部门运行情况,能够较为准确地掌握第一手资料,可以为电力企业在进行风险管理时提供可靠信息,另外,有的部门虽然拥有娴熟的专业技术,但可能缺乏有效的风险管控能力,若审计部门能够参与协助业务部门实现既定目标,将有效管控在实现目标过程中的一系列风险。

3.4 对业务流程、新技术以及相关程序进行监控

新技术不仅仅包含科学技术,而且包括电力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中所应用的专业技术,审计部门应及时掌握各种业务中所使用的专业技术,进行有效的评价与检测。另外,电力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应该花时间与精力来研究业务流程,找出流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从资源的配置、产品以及服务质量等方面来改进现有流程中的不合理之处。

3.5 辅助电力企业实现战略目标

电力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在实际运作中通过监督检查企业的各个部门经营状况以及内部控制情况等方式,为电力企业各部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思路,保证各个部[,!]门达成目标,进而促进电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4 供电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如何增加企业的价值

供电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利用规范化、制度化以及系统化的评价方法来控制与加强对供电企业的风险管理,进而进一步优化供电企业的运作模式,提高其经济效益,最终有利于实现电力企业的价值增加目标,同时电力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通过加强自身的建设,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节约审计成本,来实现供电企业的价值增值。

4.1 积极转变观念,有效处理控制与服务关系

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积极的转变自身的传统观念,正确地处理好控制与服务两者之间的关系,首先,审计部门人员需要端正好自己的工作态度,保持高度的责任心,不做损害企业整体利益的事情,有效地履行电力企业制定的相关制度,维护电力企业的整体利益;其次,审计部门的人员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进行有效的审计控制是为了实现企业更好的发展,实际的审计过程中,要有效地控制好审计的成本,不能盲目地控制而影响到企业整体的发展;最后,审计部门为企业提供的服务应是全方位的,包括对企业各个部门及所有业务进行有效的风险防范,同时确保电力企业的一系列经营管理活动有序进行,实现电力企业良性发展。

4.2 评价供电企业的风险管理,改进风险管理过程

风险管理是电力企业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企业相关的管理者必须面对的一项主要职责,为了实现电力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电力企业内部应该设置好一系列的风险管理体系,明确各种风险要素,进而确保电力企业能够有效地管控企业面临的风险,同时审计部门能够有效地监督与评价电力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地对内部的各种风险要素进行评价与评估,这些风险要素一般为财务与运营的效率、法律法规以及合同的履约情况、财务与经营信息的真实性以及资产的维护情况等,审计部门对相关的风险要素进行客观的评价,形成相关的评价报告,帮助供电企业管控与发现风险要素,有效地规避企业在运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进而减少供电企业的损失,增加企业的价值。 4.3 改进电力企业的内部控制状况

在供电企业的实际运作中,内部审计部门依据企业的内部控制情况对信息系统控制、经营以及企业管理进行客观公正并且深入的评价,相关的评价体系可以设置三大部分,即为制度执行评价、制度建设评价以及制度的保障评价,制度的执行评价属于内部控制遵循性的评价范畴,制度建设评价属于内部控制的健全性的评价范畴,制度保障性评价是指对电力企业内部的相关监督检查部门的职责履行情况的评价,内部审计部门有效地对企业内部控制状况进行评价,可以及时地发现电力企业在运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进而可以向电力企业的管理层提出一

系列切实可行的意见与建议,以有效处理存在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有效地解决存在的风险,提高电力企业的管理运作水平,最后实现电力企业的价值增值。 4.4 评价电力企业的治理程序

电力企业的治理程序是电力企业的管理者在执行风险与控制过程中进行有效监督的程序,其主要内容包括明确战略目标的程序、监督目标实现程序以及评价绩效的程序,电力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员保持高度的责任心以及职业素养,对相关的企业内部的治理程序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然后对相关的治理程序的可行性、有效性以及完整性等做出相应的评价报告,并将得出的报告及时地交给电力企业的负责人。电力企业的全体管理人员以及广大员工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保持高度的责任感,持续推进电力企业有效的运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很好地完成各项经营治理目标,另外对电力企业在运作过程中存在的违法乱纪行为进行坚决的查处与整改,最终实现电力企业的价值增值。

4.5 审计部门做好自身的本质工作,辅助董事会的决策

电力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起到了监督董事会运作效率作用,同时辅助电力企业的董事会进行相关的决策,为其提供详细而又准确的资料作为高层决策的依据,电力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需要审计公司的各个方面风险要素,能够发现企业在运作过程中存在的深层次的问题与矛盾,了解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机遇与威胁;然后,审计部门立足当前,做好自身的本质工作,将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一系列不良问题进行归纳汇总,针对所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深入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公司的生产运营与管理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报告,进而为电力企业的董事会进行相关的决策提供高价值的服务,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6 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建立全方位的审计网络,降低审计成本

电力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在自身的运作过程中需要控制运作成本,讲求成本效益,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现代化的电力企业在运作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信息化的建设,企业正朝着“集团化”与“大型化”的方向发展,电力企业的内部审计利用信息化的渠道来建立全方位的立体审计网络,有效地在电力企业内部形成监督与约束作用,以信息网络为载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定时与不定时向结合、上下结合以及内外结合的网络审计方式,同时还可以在电力企业的相关的子公司以及分公司之间的各个部门建立相互审计模式,这种相互审计模式能够利用各公司的有关的优质资源来极大地提高审计部门的监督效率,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同时利用信息网络的手段,将增加不定期审计的频率,甚至可以实现实时审计,这样通过审计能够及时地发展电力企业在运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可以将这些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进而进一步地减少电力企业的损失,增加电力企业的价值。

工业增加值范文5

关键词:农产品加工;增值税;政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6-0182-02

一、农产品加工业增值税政策现状

为推进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大部分集中在增值税优惠上,为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创造了良好环境,关于农产品加工业的增值税相关规定主要有以下方面。

1.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进一步做出细化:所称农业,指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牧业、水产业。农业生产者,包括从事农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这里的农产品,指初级农产品。

2.纳税人销售属于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农业产品征税范围注释》内的农产品(初加工的农产品)以及销售饲料、化肥、农药、农机、农膜,税率为 13%(销售部分饲料产品免税);而对于深加工的农产品适用税率为 17%;对农合社向其社员销售农业生产资料,免征增值税。

3.纳税人出口货物,税率为零。

4.对直接用于农业科研、试验的口仪器、设备,免征增值税。

5.对于符合国家高新技术目录和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引进项目的农产品加工设备,除按照《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所列商品外,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

6.对于小规模纳税人中的个体户,销售额没有达到起征点的免税。起征点的规定为:销售货物的,为月销售额 5 000―20 000 元;按次纳税的,为每次(日)销售额 300―500 元。

7.收购农产品允许扣抵进项税额。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八条规定,纳税人购进农产品,除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外,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农业生产者销售的免税农业产品或向小规模纳税人购买的农业产品,按照农产品收购发票或者销售发票上注明的农产品买价和13%的扣除率计算的进项税额抵扣销项税额。

8.对农产品实行出口退税。出口退税率为 13%、11%和 5%几个档次。

二、现行农产品加工业增值税政策存在的问题

1.初加工与深加工农产品界定标准不明,难以使用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农产品加工企业包括农产品初加工的企业和农产品深加工的企业。按照税法规定,对属于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农业产品征税范围注释》范围内的农产品适用 13%的低税率,而其他农产品适用 17%的税率。这项政策本来是为了减轻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税收负担,而实际上由于注释范围狭窄并界定不明,使得很多加工企业很难界定农产品简单加工后的产品类别归属,从而无法适用税率,导致无法适用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例如,《农业产品征税范围注释》对以茶树鲜叶生产的初级农产品“毛茶”与深加工农产品“精制茶”仅从制作工序上作了界定:毛茶四道工序,精制茶六道工序,从工序角度看,无论从形式还是实质上都难以准确找出二者的本质区别。而对这两种茶叶则分别实行不同的税率,税收负担差别较大。

2.初加工与深加工农产品企业的税率不统一,造成企业税负不同

农产品增值税税率的不统一导致农产品初加工企业和深加工企业之间的增值税税负失衡,制约了农产品加工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不利于优化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结构。

(1)对农产品进行初加工的一般纳税人,存在长期留抵现象

我国现行税收政策规定,初级农产品加工业的一般纳税人收购农业生产者销售的农产品,准予按照买价的13%抵扣进项税额,而销售时按不含税价的13%计算销项税。由于农产品收购发票或者销售发票上注明的买价为含税价格,所以即便企业原价买进、原价卖出,也不表示企业增值税为零。以下用公式说明:

销项税额=不含税卖价×增值税率

=含税价÷(1+13%)×13%

进项税额=含税买价×扣除率

=含税价×13%

应交增值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含税卖价÷(1+13%)×13%―含税买价×13%

①当企业原价买进、原价卖出时,即含税卖价=含税买价

则:应交增值税额=含税卖价×(-1.5%)

以茶叶加工为例,茶叶企业收购农业生产者的茶叶100元,凭收购发票可抵扣100×13%=13元的进项税,当月将全部初加工的茶叶卖出100元,价税分离后应缴纳销项税100÷(1+13%)×13%=11.5元,则该月期末留抵为11.5-

13=-1.5元。

由此可见,企业若平价销售,其不但不需要缴纳增值税,而且相当于国家还需要给予企业 1.5%倍含税收入。

②若实现企业缴纳增值税,则必须使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即:含税卖价÷(1+13%)×13%≥含税买价×13%

推出:含税卖价≥含税买价×1.13

由此可见,企业的毛利率必须超过 13%才能实现增值税的缴纳,而现实中,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可以实现这么大的利润。另外,如果再考虑电费、包装物及运输费用等其他可以抵扣的外购项目的进项税额,企业的毛利率还要相应提高才能实现增值税的缴纳。这种政策实质上相当于一种间接补贴。

工业增加值范文6

目前,制冷剂产品已发展到第四代,发达国家已小规模应用。从全球看,还是以第二代(R22)和第三代(R134a、R32、R125、R410a)制冷剂产品为主。

当前,制冷剂产能已逐步向巨化股份、东岳集团、*ST爱富(600636)等龙头企业集中。自2017年1月以来,制冷剂产品的价格就一路猛涨,2018年仍涨势不减。百川资讯数据显示,R125、R410a制冷剂产品,1月22日分别上涨4%、2.7%,无水氢氟酸涨近2%,均创近期反弹新高。其中R125价格,自2017年9月份的低点以来,累计涨幅超60%。

制冷剂产品最上游是萤石行业,因为萤石粉是制冷剂的重要材料之一。代表性公司有金石资源(603505)等。制冷剂产品龙头企业则包括巨化股份、*ST爱富、东岳集团(00189.HK)以及制冷剂材料四氟乙烯及三氟乙烯的重要供应商——滨化股份(601678)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