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的文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爱国的文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爱国的文章

爱国的文章范文1

(一)中国戏曲的起源与发展过程

民间说唱、歌舞和滑稽戏三种艺术形式构成早期的中国戏曲。早期的戏曲以原始歌舞为基础,由先秦开始,经由汉、唐的不断融合发展在宋、金时期才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戏曲艺术。戏曲艺术具有极高的综合性,它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等三百六十多种艺术形式,并在融合众多艺术形式的过程中发展出了独特的风格,在长时间的发展后,逐渐形成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豫剧、评剧”为核心中国戏曲。

(二)中国戏曲对外传播的发展过程

根据西方国家早期的资料与记录,我们可以知道早在13世纪,西方国家便已经知道了中国戏曲的存在。在此之后,戏曲便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被引进到了国外,开始了对外传播的道路。在17世纪时西方人开始对中国戏曲有初步认识与了解,在意大利与法国还出现一种揉合了中国戏曲部分特点的新型戏剧表演方式,到了18世纪,大量的中国戏曲改编出现在了西方国家,并在传播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一些专门进行中国戏曲表演的中国戏曲舞台。

二、中国戏曲对外传播过程中的跨文化障碍

(一)中国戏曲对外传播过程中的文化差异

在中国戏曲对外传播的过程中,文化差异是其他国家对中国戏曲文化认同过程中的最大阻碍。东方的审美认为戏曲应严格遵循程式性,表演过程中的服装、动作、方式虽然有着固定的格式但都有着其独特韵味,是一种美的体系形式,但对于西方审美而言,这种戏曲形式晦涩难懂、唱腔语调也不够清晰,这种文化差异导致西方对中国戏曲存在着意识上的偏见与看法上的偏颇,这些负面的评价成为戏曲对外传播时阻碍。

(二)中国戏曲对外传播中难以跨越理解障碍

我国与其他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历史发展过程的不同致彼此之间存在着理解、认知和审美的不同,而中国戏曲多提炼于中国历史,改编于中国文化,因此其他的国家的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可能无法理解戏曲中所要表达意思,仅仅只能听个热闹,无法真正理解中国戏曲的实际内涵。其次,中国戏曲的服装设计具有中国古代传统服饰的特点并采用夸张的妆容等刻画人物形象,这在从未接触过中国文化西方人的眼里是荒唐而古怪的。除此之外,翻译过程中无法正确地对戏曲艺术的意蕴美进行把握使翻译过来的语言生涩而确实的原有的意蕴,也会导致观众理解的偏差。

(三)中国戏曲对外传播过程中市场开拓的困难和经济条件的限制

在对外传播时所进行的演出,吸引来的大多是中国的留学生与华裔,少数当地人前来观看演出也仅仅是看个形式,这并不是一种真正的文化传播,因此如何吸引当地人来了解中国戏曲进而开拓市场是中国戏曲对外传播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除此之外,不同地区经济水平发展的不同也使他们对待外来新型事物的态度不同,在富庶的地区人们往往愿意了解不同的文化体会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过程,但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人们往往奔波于生计无心去了解新的事物。

三、中国戏曲对外传播的有效方式

(一)中国戏曲对外传播应保持根本特色

在对外文化传播中,为了使他国听众更好的理解所要表达的内容,往往会对原有的戏曲进行删减和简化,但在这个过程中不可丧失戏曲本质,不可为了让人理解而荒废掉表演的核心,必须在保持戏曲美与内涵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改编。

(二)尝试以中国戏曲形式演绎国外故事

文化差异的限制会导致观众无法理解传统的中国戏曲所包含的故事,但若以中国戏曲的形式对国外的故事进行演绎,则可以进一步消除文化理解上的差异,让观众在理解表演意思的基础上,理解体会中国戏曲的表现形式。

爱国的文章范文2

关键词:“直过民族”;经济转型;文化障碍

目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全面实现经济转型的阶段。云南“直过民族”地区经济向市场化、工业化、现代化转变过缓,增长粗放,严重制约着实现全面小康的发展步伐,冷静分析经济发展缓慢的文化原因,探讨加快推进经济转型的文化条件,使“直过民族”尽快摆脱贫困,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云南“直过民族”地区经济转型的现状

“直过民族”是指解放初期,政府对处于原始社会末期或阶级分化不明显的少数民族,采取不进行和阶级划分,通过特殊的政策帮扶,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实现历史性跨越的民族。云南有独龙、怒、傈僳、德昂、景颇、佤、布朗、基诺和拉祜、哈尼、瑶等16个民族,居住在8个地州25个县(市)。“直过民族”地区经过近60年的发展,实现了松木照明到村村通电、羊肠小道到天堑通途、刻木记事到信息时代的历史性跨越,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由于特殊的发展起点,“直过民族”聚居的乡镇区域,至今仍然是云南省经济结构单一、增长方式粗放、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地区,因而也是贫困人口最集中,贫困程度最深,实现全面小康最难的地区。

经济转型是指经济形态的更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提升。就“直过民族”地区而言,首先,经济形态仍然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尚未向市场经济转化;传统农业尚未向现代农业转化。目前,三台山德昂族乡、独龙江地区、布朗山乡的农村基本都处在以传统农业为基础的自然经济状态。这些“直过民族”地区少量的农副产品交换只是弥补家庭生活的不足,交换率低;农民缺乏市场意识,农村市场体系尚未建立,政府职能尚未完全转变,农民市场主体的地位还没有确立,生产要素缺乏流动,呈现相对静态归缩和单一利用刚性状态。其次,农村经济结构单一、就业结构低端化。调查得知,“直过民族”地区基本以农为生,其经济结构的基础在于自给性的农业体系,这些地区乡镇几乎没有乡镇企业,工业基本是空白,县城有少量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但数量少、规模小,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程度低,带动能力弱。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超过90%,外出打工者少。再次,农业生产方式粗放尚未根本改变,发展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仍然突出。刀耕火种,不讲经济和生态效益的轮歇式粗放型原始农业生产活动依然存在。由于上述经济尚未转型,必然导致农民收入渠道单一,增收困难,生活陷入贫困。譬如,2007年,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聚居在独龙江乡农民人均纯收入746元;而丙中洛乡的怒族,人均纯收入986元,仅相当于当年全省平均水平的30%,全国平均水平的20%多,生活状况可想而知。

如何实现“直过民族”地区经济转型,推动全面小康建设,首先应分析有哪些核心因素在制约农村经济转型,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制定相应的对策来破解。

二、制约“直过民族”地区经济转型的文化因素

制约“直过民族”地区经济转型的因素很多,但核心因素是文化。本文将从狭义文化的角度,即思想意识和科学、技术3个方面对制约经济转型的文化原因进行阐述。

(一)观念滞后是导致经济转型困难的意识根源

经济转型要求观念变迁与之相适应,但“直过民族”地区农耕文化中一些落后的观念仍然程度不同的支配劳动者行为,对当今经济转型起顽固抗拒作用。

一是生产上以农为本,存在重本抑末观念。“直过民族”地区延续的以农为本观念在当今虽具有积极意义的方面,但这个观念固化使民族地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顽固延续,扼杀了多种经营可能给民族同胞带来的致富机遇。强化以农为本,视工商业为末的意识,阻碍了农业社会向工商业社会的转化,造成经济结构单一、层次低下。我们在暑期社会实践中了解到,怒江的怒族、普米族、独龙族,德宏的德昂族,沧源的佤族等少数民族居住的区域,偏僻农村几乎所有农户以耕作为生,有限的农户收入中农业经营占90%,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占93%以上。以农为本体现在生产上的另一层意思是以谋求粮食总产量,满足维持生计为荣。在沧源翁丁佤族原始部落调查中,佤族同胞自豪地介绍粮食生产能满足生活需要。以自给自足为荣,必然导致生产上小而全,忽视分工和市场需求,造成不交换或少交换、商品率低,经济转型困难。正如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中所指出:传统农业是以农民使用原始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由于传统农业固有的特征,传统农业只会产生贫穷的经济,它不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

二是少交换或交换意识缺失。追求自给自足的农耕文化是对商业文化的阻隔。由于受重本抑末观念的影响,“直过民族”地区民众认为经商是不务正业人的职业,因此羞于经商。我们在民族村寨的调研中,常常被困难的民族同胞热情好客、豪爽、乐善好施所感动,也为他们少交换的意识和习俗而使资产不能变现,甚至蒙受损失而惋惜。漾濞县漾江镇后山傈僳族村至今还残留原始财富观念,即衡量财富的多少以饲养畜禽多少为依据,因而百姓惜卖相当严重,出现大量闲牛闲马长寿猪,畜禽存栏率高。但往往因畜牧卫生防治服务工作跟不上,疫情时往往遭受严重损失。少交换抑制了资源、资产变现和经济转型。

三是分配上平均主义。傈僳、独龙、佤、布朗族等“直过民族”群众中存在有肉同吃、有酒同喝,一家杀猪,全村同吃的习俗。当下,佤族、独龙族剽牛后,将牛肉砍成均匀的砣,凡聚会的大人小孩每人一份,当场烧食。这种平均主义分配习俗,从社会效应看有重人情、亲故里促进人际和谐的方面;但从经济上看,它不利于资产变现和财富积累,制约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四是消费上平时节省与节庆铺张并存。消费方式是价值观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不适当的消费会使有钱者变为无钱者,而适当的消费为无钱者积累了资金,创造了转型的条件。民族地区因生活贫困,农户平时节衣缩食。但遇到节日,有“一碗米不吃稀饭”的过度消费趋向。调研中我们了解到,佤族同胞节庆剽牛后多数一贫如洗,甚至基本的生产生活都无法顾及,有的当天剽牛,第二天借别人家的牛犁田,但仍然剽牛。同时祭祀消费也占相当比重。节日过度消费习俗不仅削弱了生产经营的投入,而且严重影响了经济转型所需的财富积累。如何引导节庆和宗教消费,不仅是科学理财,还是文化重构问题。

(二)劳动者文化素质低是经济转型困难的根本原因

经济转型需要有相应的文化支撑。“直过民族”地区劳动者整体受教育年限低于6年,文盲半文盲率高达50%以上,由于缺乏从事农业生产必备的相关科学知识和从事其他行业的技能,致使劳动者以传统经验面对自然,不但不能有效改造自然,反而受自然束缚,造成经济运行低效和自然、社会、人文资源不能被充分利用,资源不能转化为资本,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无论是经济形态的更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或是经济结构的提升都需要劳动者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作为基础和前提,由于劳动者生产技能、就业技能低以及融入市场、经济机会的把握、资本积累、信息获取、资源利用、经济合作、学习、创新等能力不足是制约经济转型的根本原因。

造成“直过民族”地区劳动者发展能力弱的主要原因是语言障碍、宿命论思想和消极对待教育以及教学质量、条件差。

一是语言障碍。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少数民族学生入学后,由于存在一定的语言障碍,很多学生跟不上学习,开始出现有学生陆续逃学,继而出现每天来露个面,后来干脆就不来,导致小学和初中高年级阶段学生失学率高。

二是民族同胞有宿命论的思想,缺乏抗争意识,相当数量的家长对子女的受教育态度消极,自己也羞于扫盲教育,导致文盲率高。

三是教育投入不足、教学质量不高和农村职业技能培训的缺失。教育虽具潜在的长期效益,但由于投入大、周期长不能立马见效的特点,使得许多急功近利的父母官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见效快的项目,未能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吸引高素质的教师到条件艰苦的山乡从教,未能把资金投入到教学设备的改善上,导致民族地区师资队伍整体薄弱,课程开设不全,实验设备欠缺,培养出的学生文化素质低,缺乏操作能力,从而未能给困难的家庭迅速带来脱贫的希望,从而引发人们对教育的失望;农村职业技能培训的缺失减少了提高技能的机会,导致少数民族地区劳动者整体上发展能力弱。劳动者整体发展能力弱又造成创新乏力、生产进步缓慢、发展动力不足,延缓了经济和社会转型。

(三)技术服务缺失是制约经济转型的重要因素

“直过民族”地区乡镇农科站技术人员数量不足,高层次人才缺少,加之村寨分散、交通不便,客观上也给技术人员服务带来诸多不便,这些原因导致技术咨询难。实现经济转型,农民急需获得全方位的技术支持。

总之,“直过民族”地区人们落后的观念和劳动者发展能力弱是制约经济转型的主要障碍。实现经济转型,亟待变更观念、提升劳动者发展能力。

三、创优“直过民族”地区经济转型的文化条件的建议

创优“直过民族”地区经济转型的文化支撑条件,急切要求扫除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观念,构建适应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培养经济转型所需的技能和通识型人才,以文化建设的完善和功效的充分发挥为经济转型提供观念先导、智力支持、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

(一)观念创新是民族地区经济转型的前提

观念变革是一切变革的先导。观念就是在人头脑中形成的能够左右人行为的巨大精神力量。一般说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因此,要实现经济转型,必须从根本上使人的意识从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落后观念中解放出来,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扫除思想障碍,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经济转型奠定认识基础。在此基础上,才能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劳动者自觉提升发展能力,促进技术与制度创新,为经济转型提供精神动力,所以说观念创新是民族地区经济转型的前提。

观念创新是对现存观念及其产物的改进。对于民族地区来说,破除落后观念的途径,一是靠开放促转变。人的思想解放,核心是人的不断开放。破除落后观念,首先要求乡村领导组织部分农民走出山乡到发达地区开阔他们的视野,消除他们观念上时空阻隔;感受发展的差异,明确差异的实质在于观念、知识、信息、教育和技术差距,立志为缩小差异而努力;通过对先进地区考察和与家乡实际比较对照,明白家乡建设的资源优势,找准建设的切入点,利用学到的经验,在创造性应用于家乡建设的实践中逐渐带动其他人淘汰陈腐的观念。其次,民族地区建设的切入点就是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禀赋,大力开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现实经济优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利用外来文化交流契机来改变落后的习俗。泸沽湖畔处于母系家庭的摩梭人就是通过上述路径在观念变革中发展起来。

二是靠教育来转变。教育是使人摆脱蒙昧,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基本途径。通过教育手段以先进文化武装人的灵魂,提高人们科学文化素质,铲除陈腐观念存在的思想土壤,为经济转型、社会发展提供观念先导。

(二)不断提升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是实现经济转型的核心

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对于“直过民族”地区来说劳动力本身就是重要的资源,其他资源的有效开发,取决于人力资源的优先开发。只有人的发展能力提升了,创造精神与创造潜力激活了,才能以饱满的热情和冲天干劲改造自身和客观物质世界。实践证明,以人的发展带动的经济发展才是健康和可持续的,民族地区的发展归根到底只有靠不断提升劳动者文化素质来实现。

提升劳动者文化素质根本在教育。对于“直过民族”而言,首先,基础教育方面,在实行寄宿制和“两免一补”的基础上,最好还提供粮食资助,以便彻底解决生活问题,巩固就学率,这是关系国家未来的大事。其次,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职业教育,只有各级政府切实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并在工资、职称、住房、家属等方面给予倾斜,解决后顾之忧,吸引高素质的教师到贫困的山村任教,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最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人才保证。再次,培养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劳动者是实现经济转型的核心。提升劳动者的发展能力,一是政府要建立健全农民素质提升培训机构,在财政预算中设立农民教育培训专项资金,定期组织农业实用技术、劳动力转移技能等培训,同时传递各种信息,向农民普及市场经济的基本常识,切实提高农民的文化知识和市场适应能力。二是通过典型引路,发挥市场先行者、科技示范户的作用。依靠他们掌握的信息、技术,带动周围的农民顺利进入市场,激励农民在实践中学,逐步提升自我。三是发展农民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吸收运用能力以及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四是发展农民经营管理的能力,把市场理念、质量标准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以增强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只有农民的发展能力增强了,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迸发,实现经济转型,农民的生活才会有根本改变。

对于“直过民族”地区来说,劳动力培训和转移是个难题,农民工出身的宋留生破解了这个难题。据中央电视2台和三门峡日报报道,农民工出身的宋留生创办农民工培训学校,他一方面与上海、广东等地企业联系,为他们输送合格的技术工人;另一方面,在家乡无偿招生农民工,对前来学习的农民工不但不收培训费,反而无偿提供食宿,并且每月支付给参训人员800元工资。宋留生聘请了海尔、康佳等大型企业的电子元件的工程师来承担教学,学员在这里通过理论培训后直接进车间从事加工生产,学习结业后,愿意到南方打工的送往南方一些知名企业,月工资在1500元以上,不愿外出的,还可以留在中心分厂继续工作。他每年向南方输送劳务人员3000至4000人。宋留生此举不仅提高了农民工的发展能力,为他们择业找到了一条致富路,而且对于贫困地区而言具有普遍的借鉴作用。

(三)强化技术支持服务是促进直过地区经济转型的关键

强化技术支持,一是开展“直过民族”地区资源开发研究,使闲置资源转变为资产,改变富饶贫困的状况;二是加强基层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保障实用技术推广、信息咨询、病虫害防治等服务不缺位,为传统农业向现代经济转变提供技术支撑。

总之,无论是意识的觉醒,还是从业技能的提高,都有赖于教育培训,提升劳动者发展能力是保证经济转型取得成功的内在源泉。

参考文献:

1、贡山县人民政府.贡山县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工作情况汇报材料[EB/OL].km.xxgk.yn.省略,2008-10-17.

2、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商务印书馆,1987.

爱国的文章范文3

在大卫三岁多的时候,他的爸爸便被派往巴西工作了;他妈妈整天都忙着为歌剧院缝制演出服装。就在这个紧急时刻,蒂莉阿姨来到了大卫身边。

蒂莉阿姨有一个神奇的“魔法箱”,她总能把自己装扮成各种各样的样子。这些奇妙的魔法伴随着大卫的生活,在使他满足和骄傲的同时,也抚慰着大卫那颗敏感而又脆弱的心。

在一场意外的车祸里,大卫被撞折了双腿,蒂莉阿姨每天都到医院去照顾大卫,讲故事、唱歌、聊天……想方设法制造惊喜,给大卫带去了久违的欢笑。蒂莉阿姨甚至冒充大卫的父亲,写了一封长长的慰问信,这样的信虽然最后被“戳穿”了,但是至少曾经抚平了一些心灵的创伤。

看完本书,我被蒂莉阿姨那种无私而又满溢的爱深深地感动了。大卫是幸福的,因为他得到了蒂莉阿姨的爱。我也是幸福的,因为我有一个爱我的妈妈。

妈妈对我的爱如同“波希米亚小丸子”,用蒂莉阿姨的话说,“治疗愤怒和忧伤最好的食品,就是小丸子汤,它可以安神舒意,让人内心柔和而温暖。”

一天,我总惹妈妈生气,她第一次冲我发了火,我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强忍着才没让它流下来。这很快便被妈妈发觉了,她说有什么委屈你就说吧!见我欲言又止,妈妈温和地说,你最想问的是:“既然你讨厌我,为什么要生下我,对吧?”我点了点头,这时妈妈自责说:“我刚才态度不好,向你认错。”“我怎么会讨厌你呢,你给家里带来了那么多欢乐,我只是不想让你养成任何坏习惯呀!”听了这话,我顿时觉得心里变得很轻松,烦恼也全不见了。

妈妈的爱好像是一眼清泉,它夜以继日地流淌,将甘甜的水给了我,而她自己却从不知疲倦。最近几天,我发现妈妈由于连夜工作,都熬出了黑眼圈。我看了就心疼地劝妈妈休息。妈妈欣慰地说:“大人的事小孩不用管,你只管快乐地成长就行了。”我当时什么也说不出了,只觉得有一股暖流涌过了心田。

虽然妈妈没有像蒂莉阿姨那样的“魔法箱”,但是她仍然能给我各种各样的爱。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妈妈鼓励我“再试一次就会成功”;当我伤心难过的时候,妈妈安慰我,给我力量,告诉我要坚强面对;当我把一份又一份荣誉捧到妈妈面前的时候,她会笑着和我一起分享……这一切都让我觉得很幸福!

我幸福,因为我拥有妈妈的爱;我快乐,妈妈的爱伴我茁壮成长!

电话:0470——6825529QQ:1105100536

作者姓名:郑文宣内蒙古额尔古纳市第三小学、四年二班

联系电话:0470——6825529

QQ:1105100536

爱国的文章范文4

[关键词]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痰瘀阻络型;尼莫地平片;温胆汤

[中图分类号] R74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0(a)-0113-04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VCIND)指由脑血管源性损伤所致的早期、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由于起病较隐匿,进展缓慢,不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认知功能的损害是一个从轻度、中度逐渐发展为严重痴呆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病情的进展,部分VCIND也会发展为痴呆。Hsiung等[1]调查发现,2年内有40%的VCIND进展为痴呆。目前认为VCIND是可以预防及控制发展的,早期干预尤为重要。中医个体化辨证疗法和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西药尼莫地平被认为是治疗VCIND效果较好的方法,可以延缓病情,改善预后。近年来,本院应用温胆汤联合尼莫地平片治疗VCIND,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0月江西省中医院脑病科门诊或住院部痰瘀阻络型VCIND患者89例,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29例、西医治疗组30例和中西医治疗组30例。中医治疗组中男18例,女11例,平均年龄(63.52±9.28)岁,平均受教育年限(7.38±2.03)年;西医治疗组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64.9±8.22)岁,平均受教育年限(7.03±2.16)年;中西医治疗组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64.33±8.48)岁,平均受教育年限(7.17±2.18)年。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1.2.1 诊断标准

1.2.1.1 中医诊断标准 中风痴呆前期症候诊断标准[2]参照原卫生部2002年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老年期痴呆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

1.2.1.2 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2007年中国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专家共识中提出VCIND的诊断标准如下[3]:①不符合痴呆标准;②认知损害被认为是血管性,有突然起病、阶梯样病程、斑片状认知损害的证据;③有动脉粥样硬化证据、局灶体征和影像学证据;④有血管性危险因素,但不含仅有血管性危险因素而无梗死、缺血体征者。

1.2.2 纳入标准

年龄在45~75岁,有一定文化程度;符合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辨证为痰瘀阻络者;神经心理学测试: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um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25~27分,Hachinski缺血量表(Hachinski ischemic scale,HIS)≥7分,临床痴呆评价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CDR)0.5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8分;患者同意合作。

1.2.3 排除标准

文盲;存在可致痴呆的其他疾病(如脑炎、癫痫、肿瘤等);有精神疾病史(抑郁、焦虑、谵妄);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听力、视力障碍,严重失语或肢体功能障碍影响检查者;影像学检查无相应缺血性病灶;存在干扰药物评价的其他疾病或药物使用者;目前参加其他脑卒中临床试验者。

1.3 治疗方法

各组在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中风危险因素的前提下,中医治疗组服用自拟加味温胆汤,药方组成:法半夏10 g、白茯苓15 g、枳实10 g、陈皮10 g、竹茹10 g、菖蒲15 g、远志10 g、川芎15 g、丹参15 g,并在辨证基础上随症加减,痰热者加黄连6 g、全瓜蒌30 g,痰湿盛者加白术10 g、苍术10 g、白蔻仁10 g,瘀血重者加桃仁10 g、红花10 g、水蛭6 g,兼气虚者加党参或太子参15 g、黄芪30 g,兼阳虚者加杜仲15 g、巴戟天10 g、羊藿10 g。1剂/d,加水500 ml,武火煎沸,然后文火煎15 min,取汁约150 ml,早晚各一次温服,连服10周。西医治疗组口服尼莫地平片(德国拜耳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20003010),30 mg/次,3次/d,共服用10周。中西医治疗组以中药温胆汤加减和西药尼莫地平为主,连用10周。用药前1天及用药后10周记录患者症状,检测三大常规及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并对其临床用药安全性进行评价。

1.4 观察指标

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记忆和认知功能的恢复情况。应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定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进行评分。

1.5 疗效判定

用药前和用药后10周各检查一次,应用ADL量表检测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总分为100分,>60分为良;41~60分为中,有功能障碍;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3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

2 结果

3组治疗后ADL评分及MoC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VCIND属于中医“健忘”“善忘”“呆病”等范畴,其病位在心脑,与脾肾关系密切。心藏神,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明代李梃在《医学入门》中说:“有神明之心......主宰万事万物,虚灵不昧者是也。”脑为清灵之府,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此,主管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其生理特点为“喜清宁,恶浊扰”。痰为浊邪,最易上犯于脑,阻塞清窍,蒙蔽心神,导致智能减退。正如清代陈士铎在《辨证录・呆病门》中讲到:“痰积于胸中而盘踞于心外,使神明不清而成呆病矣。”他在《石室秘录》中指出:“痰气最盛,呆气最深”,主张痰浊致病说,认识到痰浊在发病中的重要意义。老年人年高体衰,五脏六腑的功能逐渐下降,其中以脾肾功能衰退最为明显,肾虚则不能制水,脾虚则不能运化水湿,水湿内停,聚液成痰;或者肾阴不足,虚火内扰,灼伤津液,炼液为痰;或过食肥甘厚味,劳倦内伤,损伤脾阳,中气不足,运化失司,导致痰浊内停,上扰清窍,髓海浑浊,神机失用,出现呆傻愚笨等神志异常症状。由此可见,痰浊是本病发生的主要病理因素。

本病是一个慢性进展性疾病,随着中风次数的增加,病情往往呈阶梯式加重。中医所谓“久病必瘀”。王清任认为呆病乃“气血凝滞脑气,与脏腑之气不相接”所致,他在《医林改错》中提到:“凡有瘀血也令人善忘。”《伤寒论》也指出:“其人善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必有久瘀血。”主张瘀血致病说。由于痰性黏滞,痰浊日久,也容易阻碍气血之运行,血行不畅则血瘀,瘀血阻滞,水津输布不利,又可聚而成痰,必然形成痰浊夹瘀,甚至痰瘀互结之证。

现代医家在继承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对本病的病因病机也进行了阐述。吴效普等[4]认为呆病发病是由于血瘀、痰阻导致髓海不充,病位于脑,与心、肝、肾、脾等脏腑有关,病性以本虚标实,实多虚少为特征。标实多痰阻血瘀,本虚为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久病转为虚多实少。魏翠柏等[5]也认为,本病病性以肾虚为本,痰瘀为标,虚实夹杂,病位涉及心、肝、脾、肺四脏。罗家林[6]认为呆病乃因年老体衰,脾、肺、肾失其运化水湿之功,导致痰湿浊停滞,蒙蔽心窍而发病,主张运用温胆汤治疗。

中医药治疗本病源远流长,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强志、使人不忘的药物有石菖蒲、远志、杜仲、鹿茸、巴戟天等补益药,以及龙胆、黄连、通草等清利之品。《千金翼方》中也提到使人不忘的药物,如远志能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力;石菖蒲聪耳明目,不忘,延年,益心智;茯神开心益智,安魂魄,养精神等。《滇南本草》记载丹参可补心定志,安神宁心。

我国中药资源丰富,从天然药物中筛选和开发疗效确切、安全无毒的防治痴呆药物――单味中药、中药有效成分等具有独特优势。现代中药药理研究发现,石菖蒲具有镇静、抗惊厥、抗衰老、抗痴呆和脑保护活性作用[7],能促进人体体力和智力,且有益于改善痴呆患者的精神症状,并可以清除自由基、提高记忆功能[8]。丹参中脂溶性成分丹参酮可显著提高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水迷宫空间认知能力[9],明显缩短逃避潜伏期,减少误入盲端次数,提高跨越平台逃避频率,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人参皂苷是人参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益智和抗衰老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可提高脑乙酰胆碱含量,是胆碱M受体数增加,还能促进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10]。这些被认为是人参皂苷抗衰老和防治痴呆的最基本生理机制[11]。

爱国的文章范文5

爱国主义教育小学语国情怀爱国精神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并且提高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推动社会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灿烂历史,还能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学习的远大理想。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语文教师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之一。

一、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依据

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是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语言能传达感情、表达思想,是人们交流沟通的工具。语文学科不仅能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这是语文学科的特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

二、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并且逐步形成了独有的传统美德。我国国土面积庞大,山河秀丽,留下了许多文人墨客的足迹。这些涵盖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的丰富素材都是小学语国主义教育的源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不仅应深掘、整理这些素材资料,还应利用这些丰富的素材完善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三、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小学语文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结合教材有的放矢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1)记叙文课文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

分析记叙文中关键人物的形象是理解记叙文主题的重要方法,并且细致的人物形象刻画有利于感染学生。因此,教师在讲授传达爱国精神的记叙文课文时应使学生充分理解人物形象和精神,了解文章所要传达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分析人物形象是教师教学面临的问题之一。例如,在讲授《》这一课时不仅要分析舍身堵枪眼的动机、目的,还要分析当时的想法并且是怎样去做的。这样不仅让学生在情感上感知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还能从根本上理解主人公英雄行为背后的内涵,这样才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进语文教学中。

(2)诗歌课文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

小学语文课文中的古诗词有很多都是弘扬爱国主义教育的优良素材。例如,描写祖国壮丽河山的,唐代白居易的《忆江南》、唐代张志《渔歌子》、唐代李白《望天门山》等;描写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关切之情,宋代陆游《示儿》、宋代文天祥《过零丁洋》等;表达诗人对国家的担忧和对底层人们的关心之情的,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唐代李坤《悯农》等。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诗歌意象和诗歌含义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吸取古代有志之士爱国精神的精髓,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

(3)说明文课文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说明文体裁的课文,这些说明文有些是对我国著名的景观和建筑进行介绍,表达我国锦绣河山的壮丽和中华民族的智慧。例如《苏州园林》《台湾日月潭》等。在讲授这些说明文课文时可以通过文章说明的对象进行爱国主义渗透。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叶老笔下的苏州园林不仅传承了我国高超的建筑技艺和园林艺术,还体现了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教师可以从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艺术特点加深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了解,弘扬学生的爱国精神。

2.在课后阅读和写作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选取爱国主义教育主题作为学生课后小练笔和作文的题目。作文训练与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息息相关,把写作与学生思想教育相结合也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要求。宋代文学家周敦颐曾说过“文以载道”,作者通过文章传达某种思想表达某种感情,作文就是把内心想说的话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学生可以通过写作把内心的想法、感情、思想、理想等表露出来。爱国主义教育与学生写作练习相结合,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同时还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在小学语文新课标中对学生的阅读量有了明确的规定,教师在布置学生的课外读物时可以选择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文章,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学生的阅读之中。近几年我国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电影、电视剧,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看这些影视剧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3.举办各种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小学生由于知识结构水平有限,课外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更能帮助学生理解爱国主义的实质。以举办朗诵会的形式,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带有爱国主义主题的文章,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朗诵水平和技巧,还能在朗读过程中加深对爱国精神的认识,有助于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进语文能力训练之中。例如,朗诵《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描写八国联军入侵毁掉我国闻名遐迩的皇家园林的课文,在朗朗上口的课文中体会这种落后就要挨打的屈辱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为振兴中华而好好学习;以举办演讲比赛的形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演讲比赛的主题应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学生结合课文谈谈感想或者结合学过的课文树立理想都可以是演讲的内容;举办“祖国辉煌历史”知识比赛,爱国主义主题的板报设计比赛等这些语文课外活动都能将爱国精神深深根植于学生的心中,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不断洗涤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四、结语

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小学语文教学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引导学生在具体行动中热爱祖国。优化教育方法、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将课文内容升华,让学生以实际行动热爱祖国。在语文教学中,应避免把原文中本来没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课文硬说成具有爱国精神主题这种牵强附会式的教学模式;也应避免脱离课文实际主题套用到爱国主义教育上这种牵强附会式的教学方式。巧妙借助课文传达爱国主义精神,语文学科的特殊性给传播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载体。因此,语文教学应利用内涵丰富的汉字和语言以及广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人文思想,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为中华的崛起而学习。

参考文献:

\[1\]邱柏杰.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语文中的渗透\[J\].新课程,2011,(11):105.

\[2\]王胜利.新课标下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培养的应用研究\[J\].中学英语园地,2012,(18):6-7.

\[3\]张燕军.初中英语教学情感策略运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4\]逄宗宝.浅谈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渗透\[J\].新课程,2013,(9):155.

\[5\]赵生兰.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A\].萃英集\[C\].2000.

爱国的文章范文6

——题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爱国让每一个成功人士引以为傲。“七下西洋”的郑和,以浓厚的爱国信念将龙的精神传遍异国疆土;抗倭名将戚继光,怀着一腔爱国热血实现了他“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夙愿;武林英杰霍元甲,凭着高涨的爱国精神和他精湛的“迷踪步”大灭外国挑衅者的威风……

爱国精神代代相传。近代结束了炎黄子孙近百年的屈辱生活,实现了“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数百年”的宣言;外交天才情念国家心系祖国,让中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绽放光彩;“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日夜操劳,终于完成了“一粒种子,温饱亿万人”的梦想!

现代,爱国精神将由我们这新生的一代去诠释。很多人将现在的我们称为“奶瓶族——毁灭的一代”。但真金不怕火炼,“爱国天使”金晶用自己残弱的身躯维护了国家尊严,当火炬熊熊燃烧时,我们定会想起这个勇敢坚强的90后。今年的大阅兵里的士兵大多数都是80后和90后,那挺拔自信的身影不就代表着我们,代表着朝气蓬勃的希望吗?

同学们,爱国其实并不需要轰轰烈烈。对我们而言,用尽可能的时间去努力学习是爱国;在校尊师重道,在家孝敬长辈是爱国;不做违法的事,保持乐观的心态也是爱国;锻炼身体,洁身自爱都是爱国。爱家,爱同学,爱社会,爱自我都是爱国的一种方式。做任何事,只要我们态度端正,思想积极,那么,这就是以我们自己的方式诠释爱国!因为,爱国往往就是这么简单。

无论什么时代,爱国都有它一定的内涵。在当今的和平年代下,国旗下的我们昂首挺胸,向全世界展示中国风采。当国歌响起,心中总燃起一团激动的火焰,没想到,爱国,原来如此简单……

上一篇邮政辞职信

下一篇蛋白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