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散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冯骥才散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冯骥才散文

冯骥才散文范文1

答:不会的。尽管上述四篇课文都写到鸟,但是前三篇课文的主题都是“喜欢鸟,就要还鸟儿以自由”,教育学生要爱护鸟类;而本课的主题是“信赖,可以创造美好的境界”,教育学生无论是人与鸟,还是人与人之间,都需要真诚的信赖。信赖,是创造美好境界的基础。教学时,要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小珍珠鸟是如何一步一步地与我建立起信赖的关系上来,学生就不会认为作者限制了珍珠鸟的自由了。

问:课文的题目叫《珍珠鸟》,可是全文重点写的却是小珍珠鸟,很少有笔墨去写成年的珍珠鸟,这是为什么?

答:作者冯骥才写这篇文章是有特殊的时代背景的。他年轻时生活在“”时期,那是一个压抑得令人窒息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缺乏信赖,严重到夫妻之间、父子之间都不敢讲真话。“”结束后,冯骥才深深体会到人与人之间建立信赖是何等的重要,但是由于老一辈人在“”中受到的伤害已经太大太深,因此只能寄希望于年轻的一代。于是作者借珍珠鸟的雏鸟,来说明只要给它一个温暖而舒适的巢,处处关心它,它就会与你一步一步地建立起信赖的关系。就文中的小珍珠鸟而言,它刚刚出世,还没有受到过任何来自外界的伤害,因而在作者给予细致入微的关爱之后,就比较容易地对作者产生信赖之感。教学时,应先将作者冯骥才以及他生活的那个时代对学生做一个简单的介绍,然后引导学生感知课文语言,感悟小珍珠鸟对“我”建立信赖关系的过程。

问:课文主要写小珍珠鸟是怎样一步一步信赖“我”的,为什么开头要详细介绍它的笼子?

冯骥才散文范文2

在冯骥才笔下,无论怀人记事,还是山水寄情或者谈文说艺……都显得情真辞美,意趣清雅,以内容哲理、知识、激情于一炉之魅力,撩人心情。作品的技巧娴熟,笔法潇洒,且注重从民族精神气质中挖掘情绪。通过朗读感受和传递文本的美对于此文很有意义。

一、感知内容

挑山工,大概自古就有。山顶那里千年古刹所用的一切建筑材料,都是从山下运上来的。被誉为“五岳之首”的泰山,自有其巍巍而不可征服的威势。从山根直至极项处,一条道儿,全是高高的石头台阶,简直就是一架直上直下约万丈天梯。挑山工们肩挑着百十斤的重物,从山下直挑到烟云缭绕,鸟儿都难得飞得上去的山顶,其工作非凡的艰辛。游览泰山,一般从泰安城内的岱庙出发,可分东路、中路和西路登山,经中天门,三个“十八盘”和南天门,最终可达到它的顶峰——玉皇顶。从1980年5月起,泰山游览路正式通车,游人从山脚乘公共汽车可直达中天门。本文作者在登泰山时,走的是东路。

课文中提到的几处地方都是泰山有名的景点:

(1)回马岭:从泰山南麓岱宗坊)顶着盘山道拾级而上,到壶天阁稍北的地方,就是回马岭。这里古代又称石关,相传唐玄宗来泰山致祭时,骑马登临到此,因山势险峻,盘路越来越陡,马不能再行,只得返回,因此立下“回马岭”的牌坊。也有说回马者是宋真宗,汉武帝的,但都缺乏实证。

(2)五松亭:据司马迁《史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炫耀他的丰功伟业,巩固自己的统治,在他登上皇帝位的第三年(公元前19年),决定由邹峄山直泰山封禅。不巧途中遇到暴雨,只好到松树下避雨。因此树护驾有功,便封为“五大夫”(秦代爵位的第九级“五松”即“五大夫松”的简称,并非五棵松树。这棵松树已于明代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被山洪冲毁。清代雍正8年(公元1730年)丁皂,依据唐代人的误传补种了五棵松,现在成活三棵。树旁建亭五间,所以名“五松亭”。

(3)极顶:又称“玉皇顶”“天柱峰”,宋代还曾称“太平顶”。它是泰山的主峰,也是古代帝王登封之所。顶上建有“玉皇殿”,殿墙上有“泰山极顶”的砖刻。院内有数石突起。并用石栏相围,这就是有名的泰山极顶石。泰山海拔1545米就是以这极项石为最高点计算的,玉皇殿左右有“观日亭”、“望河亭”东西相对,在这里极目远眺,可以仰视日出东海,俯视日落黄河,气象万千,蔚为壮观。

(4)泰山十八盘:有石阶约一千六百级,山顶为南天门。游览名山大川,值得讴歌的风景名胜数不胜数,可《挑山工》的作者却独辟蹊径,为我们展示了一道最亮丽的风景——一些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道上一步步向上登攀的“挑山工”们身上有一份独特的精神并饱含着令人深思的哲理。作者独具匠心的构思、立意很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挑山工》中的挑山工是极为平凡的人物,但作者在对人物的勾勒中,蕴含着很深的用意,通过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使平凡人物闪烁着不凡光彩。

二、朗读建议

本文在进行朗读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文章的写作有明确认识:

1.巍巍泰山,处处衬托

文章采用人景结合的描写方法,目的是表现挑山工的情怀和大山一样的品格。朗读时可采用以下方法:

(1)预习查资料。朗读前先从有关书籍、图片中了解泰山突兀峻拔,雄伟壮丽,有“旭日东升”“晚霞西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四大奇观。

(2)感知作比较。抓住写泰山地点的有关词语,找出作者四次与挑山工相遇的语句,前三次在“山下,回马岭,五松亭”相遇,每次都是“我们”很快超过挑山工,最后一次在“极顶”相遇,挑山工反而比我们早到。大概了解挑山工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可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3)景美人更美。文章提到泰山有“喧闹的溪流、陡直的山道、古人的题句、奇特的古松、干干净净的大石头”等优美风景,在景点周围常年活跃着一批默默奉献的挑山工,使人感到泰山“山美景美人更美”的境界。

在朗读涉及到泰山景观描写的句子时,语境要阔大优美。

2.平平形象,栩栩如生

《挑山工》意境优美,为了塑造人物形象,作者四处进行外貌描写,紧紧扣住读者心弦。挑山工个子矮矮的,为什么脸儿、肌肉黑黑的,三次写到红背心。通过认识挑山工的形象,在朗读时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感受到挑山工形象的高大。

朗读到挑山工的形象时,语气要平实。

3.寥寥数语,句句有理

文中直接描写挑山工的话有两处,尤其是第二处轻轻的话语有着惊人的力量。挑山工的8句话,用了5个祈使句,2个反问句,5个感叹句,既回答了领先的原因,又蕴含着意味深长的道理。朗读时体会到挑山工那种一心向着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往前走的精神,从而知道这不仅仅是挑山工独有的光彩,而是民族精神的缩影。

朗读挑山工的语言时,要朴实,也要意味深长,语速要慢,体现挑山工稳重、乐观、坚定的风貌。

4.浓浓画面,眷眷深情

课文最后讲作者从泰山回来画了一幅画,书中也配上挑山工登山的插图。画中包含作者几许的感动,几许敬佩,几许理解……从“画”入手,朗读时要在想象情境中深入认识。语调要乐观向上,坚定有力。

冯骥才散文范文3

作者:王文烨

书是知识的海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以我愿意当作一本书。

假如我是一本书,那我会是一本有着漂亮封面的书,它可以吸引人们的眼球;我的名字与众不同,它让人们觉得耳目一新;我还有着博大的胸怀和深厚的内涵,它可以陶冶人的性情。

假如我是一本书,我会让它像诗歌一样美妙,我倾听着朗读者跌起伏的声音,我的心里多么骄傲。

假如我是一本书,我要将所有名人写的散文纳入怀中,我输送着喜欢散文的读者所需的养份,让巴金的“踏雪无痕”、冯骥才的多变、狄金森的婉约……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假如我是一本书,我会告诉人们:“胸中没有大目标,一根稻草压弯腰,胸中有了大目标,泰山压顶不弯腰。”像这样的名言警句,一呼即应,立即显现在需求者的眼前,为失败者鼓劲加油,让成功者信心百倍。

假如我是一本书,我渴望着人们常来翻阅我。我会让妈妈们来翻阅我,因为我要让天下所有的母亲到一个美丽的国度,让她们更加漂亮;我会让老师们来翻阅我,因为我要为所有辛勤的园丁谱写动听的歌,让她们在歌声中得以休息;我会让同学们来翻阅我,因为我要让同学们陶醉在夸张的画面和幽默的文字中,让他们捧腹大笑,在笑声中受到教育和启迪;我还要自己不停翻阅自己,改变容颜,更换彩衣,让我色彩斑斓。同时我还要不断地补充能量,让翻阅我的人爱不释手,这样我的人生才会更精彩,更美丽。

假如我是一本书,我会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因为我要让龙的子孙健康成长,我会尽全力让我体内的“食粮”增多,让他们开拓视野,增长知识。虽然中国还是发展中的国家,但是我坚信,有了我的存在,这一代的华夏儿女长大成人后,中国一定会站在全世界的巅峰,风吹不到,雷打不动。

冯骥才散文范文4

阿萌

过了冬至,冷便成了这个季节的主题。

乡村的冬夜总是漫长的,刚过八九点,街巷里就很难见到人走动的身影。鸡们鸭们在栅栏里瑟缩了脖子不发出一丝声响,牛儿羊儿都被主人拴到了能御寒的棚子里,除了偶尔能听到反刍时一些细小的动静之外,极难听到夏天蚊虫叮咬时的摇尾巴尥蹶子脖子贴着石槽蹭痒痒的嘈杂声,更听不到那种被瞎牛虻咬急了发出的长长的哞叫。向来一有风吹草动就狂啸不止的狗,在这滴水成冰的夜里似乎也不想过多耗费自身的热量,蜷缩一团,三缄其口了。

如此冷静的夜里,我冰冷的手指在冰冷的键盘上敲打出冬日暖阳四个字的时候,一种我熟悉的乡村意象瞬间在心中温暖开来。

张口就呵出一团白气的清晨,太阳懒懒的从东方升起,如同冬闲时的老农,不急不躁,步履轻缓。阳光从空中落下来,轻轻地,静静地,带着灿烂和耀眼的金黄。农家院落那或青或红的瓦上敷着的那层白霜在一点点消融,屋顶开始变得湿漉漉的,仿佛刚刚落过一阵零零星星的毛毛雨。隐隐约约还氤氲着一层淡淡的浅白的水汽。此时,一个个淳朴的农家小院,阳光正悄悄地爬过一堵堵低矮的院墙,斜斜地投射进院子里,院内顿时一片生机,暖意融融……( 散文网: )

春天忙着播种,夏季收过小麦犁过田插过秧,还要白里黑里地搞好田间管理,秋日里,花生、玉米、地瓜、水稻赛跑似的追着成熟,一个撵着一个,忙得让人睁不开眼。好不容易场完地了挨到冬日,乡村便清闲起来,可闲不下来的母亲总是选一个暖阳高照的日子,在阳光下糊布壳子,说起布壳子,年岁小的人怕是不知道做什么用的,那是一种做鞋底的原料。乡村人家在清贫的日子里,大人小孩脚上穿的都是手工纳的千层底的布鞋。记得母亲常常坐在磨台边,一块洁净光滑的木板一头搭在磨嘴上,一头搭在母亲的腿上,把平时收集的边角布料,破的无法修补的烂衣,或是我们兄妹穿小了的再也没人传穿的旧衣,按照尺寸撕剪下来,一层浆糊,一层布地贴,贴上五六层后,放到阳光底下曝晒,然后便没日没夜的纳鞋底,做布鞋。穿上母亲赶做的布鞋,整个冬天,我们都不感到寒冷,因为我们的脚下贮藏了阳光的温暖。

午后无风,暖阳如瀑的日子,是冬日最暖和的时刻。村里的老人也禁不住这暖暖的诱惑,慢慢踱出门来,三三两两招呼着,到那些比他们年岁大的抑或挪不动脚步的一家去,扎堆似的聚到一起,在门前,在墙角,蹲着、站着、坐着、或倚着墙半卧着,前生今世、陈芝麻烂谷子,总有说不完的家常,聊不尽的故事。偶尔也有嘴边没个遮拦的,一句谁谁谁这个冬天够呛,怕是难吃过年饺子了。于是换来一阵沉默,然后唏嘘一片……午后的暖阳温和地抚摸着老人,这些老人就像是枝头上红透了的柿子,浑身储藏了丰厚的阳光。

突然想起作家冯骥才的一段话:心中有阳光,想的都是光明正道。看世界美丽动人,看人间平和喜乐,看家庭知足美满,看朋友真情对待。

冯骥才散文范文5

中国最具网络影响力的电袒人物

【内容介绍】本书将2008年度中国最受网民欢迎的电视栏目、电视频道、电视事件以及电视人物等一网打尽,为我国其他电视栏目、电视频道的创新与发展提供直接的实战指导,是媒体业界从业人员、学术研究人员了解网络传播秘籍的首选读物。媒介公共服务理论与实践

【内容介绍】传媒经济学构建于不同的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之上,致力于研究经济和金融力量如何影响传媒体系和传媒组织。过去的三十多年中,传媒经济学的研究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并迅速发展,其研究领域和相关议题超出了许多对该学科不熟悉的人所能想象的深度和广度。

经济力量影响所有的媒体,而这种影响力也应因市场和社会体制而异。传媒经济学分析不仅适用于理解自由和开放的市场,它也为许多不同市场条件下的传媒活动提供观点和分析方法,包括在一些较为封闭或是具有很强管制及国家干预的市场,传媒经济学研究都能为其提供很多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奥林匹克的传播学研究

【内容介绍】伴随着中国“中奥”成功,“奥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重要议题,有关奥运与媒介传播的研究逐渐成为新闻传播学界的一个关注方向。作为该研究领域具有奠基意义的中外学者交流和研讨的盛会,2006年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安南堡传播学院联合召开了“2006传播论坛――体育与大众媒介”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这次研讨会上,与会嘉宾就、“传播研究与奥林匹克”、“媒介事件”、“媒介转型与技术扩散”、“国家形象与身份认同”、“政府、媒介与赞助商”,“知识产权议题”等六大议题进行了发言和讨论,其中的真知灼见形成了这本论文集。

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

【内容介绍】本书是以《无形学院》享誉学术界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学教授戴安娜・克兰研究现代流行文化生产问题的力作。克兰结合生产和消费这类文化形式的语境,全面梳理了流行文化和艺术社会学领域的大量文献,以及传播学、文学批评、电影研究、美国文明、经济学和艺术批评等学科有关媒体文化以及艺术的社会组织与阐释的原始材料,考察了二战以来文化生产性质的转变及其发展趋势,使用清晰、简洁的语言和事例描述和分析了在文化研究内部构架“文化生产”观点的中心问题。同时,作者也追溯了社会划分类型影响文化消费的日益复杂的方式,概述了阐释媒体文化中主要的“意义”阐释理论,并回答了“媒体是怎样塑造和构架文化的?创造和传播这些产品的广义语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相比之下,都市环境是如何扶植或约束都市艺术文化的?”等问题。本书是电影、电视、文学、戏剧、音乐、造型艺术和新闻、出版等文化生产领域从业者的必读书,也是这些文化产品的受众和研究者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

冯骥才散文范文6

一、植根生活写真事

作家冯骥才说:“散文就是写平常生活中那些最值得写下来的东西。”散文的“真”首先是内容的“真”,其次才是言志抒情的“真”。散文内容的真实性一向被视为散文的基石。周立波在其主编的《散文特写选》(1962)的序言中说:“描写真人真事是散文的重要特征。……散文特写绝对不能仰仗虚构。它和小说、戏剧的主要区别就在这里。”可是翻开时下的杂志,随时能读到一些脱离生活而编造的故事。有人认为,散文是文学,可以运用典型化的艺术手法进行虚构,其实这大可不必。散文历来是一种真实性的文体,它的基础是生活的真实,脱离生活而虚构就背离了散文的本质。

巴金晚年写文章特别强调“真”,他的《随想录》是说真话的代表作,在真诚中体现了一代大师高尚伟岸的人格精神。特别是《怀念萧珊》,叙写他和萧珊从相识、相爱到相依为命,以及萧珊陪自己遭受非人待遇,直到被折磨致死的经过。用血泪凝成的至文,诉说着刻骨铭心的创痛。不仅祭奠了亡妻,而且祭奠了所有在那场浩劫中殇逝的英魂。催人泪下,感人至深。

余光中说,散文是“文学的测谎器”。它来自生活,无须虚构,也无须造作,而应用自己的人生体验与生命情感真诚地与读者交流,讲出心里的话。中学生作文完全可以写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虽然十几年的人生阅历谈不上丰富,但也并非没有东西可写。找不到材料的根本原因在于平时没有留心生活,将生活中发生的一切看做理所当然,甚至视而不见。因此作文要写真事,说真话,首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积累生活素材,这样才能挖掘到写作的无穷宝藏。

二、描摹细节见真情

人类的感情是复杂而多变的,散文要将这种复杂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就必须依赖细腻的描写。

如果写景,就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细腻入微的刻画,由面到点,从视觉、听觉、感觉、嗅觉等多个角度去表现。缺少了细节,泛泛而谈,文章就空洞单薄,平淡无奇,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更不能表达深厚的情感。老舍的《想北平》,描写北平“花多菜多果子多”时写道:“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从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文章描写“韭菜叶上的泥点”、“红红绿绿”的青菜、“带着一层白霜儿”的果子,多么体察入微。这些细节描写不仅突出了北平接近自然的特点,而且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北平深沉的爱。倘若不是对北平十分熟悉和热爱,怎能写得如此细腻动人?

如果写人,则要以事显人,写他的行为、事迹、神态、语言等。通过某些生活细节去表现,使读者细品其言行,过目不忘。如汪曾祺的散文《金岳霖先生》,就有许多有趣的细节描写。其中最突出的是写金先生上课讲《红楼梦》,“讲着讲着,忽然停下来:‘对不起,我这里有个小动物。’他把右手伸进后脖颈,捉出了一个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作者用朴素简练的文字,通过动作和语言的细节生动表现了金先生率真可爱的性格。另一次,金先生在北京饭店请客。有人纳闷:老金为什么请客?到了之后,金先生才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故人已逝多年,而金先生依然记得她的生日。短短一句话里,包含了金先生对故人的无限怀念与忠诚。

巴尔扎克说:“唯有细节将组成作品的价值。”的确如此,散文往往于细节处见真情。文章的细节来源于细心。要写出感人的细节,就离不开平时的细心观察与思考。

三、体验联想蕴真趣

感人需要真情,真情来自体验。散文是作者作为个体生命的情感史、心灵史,是人类对自身精神世界的艺术观照,是创作主体对自己精神家园和灵魂栖息地的不懈追寻。因此散文要抒发自己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对人、事、物的真切体验,并通过联想、想象把这种体验提升到人性的高度。

琦君的散文《泪珠与珍珠》由小到大,层层递进。体验深刻,情理交融。先写少女时代因读书而流泪。少年不识愁滋味,流泪不过是喜爱文学句子本身的美。没有人生阅历,自然不知忧患为何物。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阅历的增加,作者对生活中的忧患与磨难有了较深的体会。从海峡相隔,致使骨肉分离,到亲人团聚,老泪纵横。作者抒发的是饱尝人生哀痛与忧患之后的真切体验和感受。文章最后,进一步联想升华,写到流泪的观音和受难的基督,为他人分担忧愁,解除痛苦,于平淡中寓真趣。至此读者自然明白:为读书、为亲人流泪固然可贵,而为众生流泪这种天地间的大爱更是至纯至美,犹如宝贵的珍珠。

又如韩少功《我心归去》,叙写自己在异国他乡,住处豪华却思乡心切,如同被“囚禁在一座法语的监狱”,冷清、寂寞、孤独,因而几十次地“研究”吊灯之后,想到了自己远在祖国的家人,“我坐在柔和的烟雾里,听窗外的海涛和海鸥的鸣叫,想象母亲、妻子、女儿现在熟睡的模样,隔着万里守候他们睡到天明”。描绘此时此地的所见所想,体验真切,意味无穷。接着,作者通过联想、想象将他乡与故乡的不同感受进行对比,得出感悟:“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只有付出过艰辛的劳动才能使故乡融入自己的生命,收获金麦穗和赶车谣。“金麦穗”是纯洁的物质收获,“赶车谣”是精神的丰富和满足。文章最后写道:“萍飘四方的游子无论怎样贫困潦倒,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由此完成心归故乡的主旨升华,给人以无尽的思考与回味。

散文不同于记叙文,它除了记叙,还应有体验、联想和升华,否则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真情实感。好的散文应该包孕深刻的思想,给人以情感的共鸣和人生的启迪。

上一篇爱情散文诗

下一篇涨价通知函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