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警察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际警察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际警察节

国际警察节范文1

关键词:二元经济结构;区域差异;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674(2013)04—065—05

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在他所提出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中,把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同时并存,又出现巨大反差的现象描绘得既经典又现实。这种现象在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在其自身的演变过程中,更加具有“中国特色”,其重要表现之一,就是这种二元经济结构在不同区域之间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影响到国家的整体改革和科学发展。本文以我国三大区域为研究对象,探讨三大区域二元经济结构的差异情况和应对之策(台湾、香港、澳门不在此研究区域范围之内)。

一、二元经济结构的测度指标

如何对二元经济结构进行具体的评定和测度,以量化指标的形式进行显性化的判断,很多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评判和测度指标体系。从理论和现实层面来讲,对二元经济结构的判断指标体系,需要从收入差异值、比较劳动生产率、二元对比系数和二元反差指数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衡量。

1.收入差异值。也就是农业部门的人均收入和工业部门的人均收入的差距。它表示农业部门的收入比重和劳动力比重的比值与工业部门的收入比重和劳动力比重的比值。从数学意义上的可能性来说,这个比值的范围是0~∞。把它划分为0~1和1~∞两个区间。但是在经济增长实际中,农业的收入弹性要低于工业,也就是说,工业部门的收入比重和劳动力比重的对比值要大于农业部门的收入比重和劳动力比重的对比值,所以收入差异值只能在0—1的范围内。如果差异值接近于0,表明收入就极为不公平,第一产业的收入极为低下,二元经济的差异性就越大。

2.比较劳动生产率。即一个部门的产值比重同在此部门就业的劳动力比重的比率。它能够基本上反映一个部门在某个时候的劳动生产率高低。通常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低于1,而工业比较劳动生产率高于1。也正是因为农业和工业两个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不同,导致两个部门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一般说来,在二元结构加剧阶段,农业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递减而工业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递增,二者的差距在不断拉大;在二元结构弱化阶段,农业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递增而工业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递减,二者的差距在不断缩小。这就表明,农业和工业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差距越大,经济的二元性就越显著。

3.二元对比系数。二元对比系数是建立在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之上的,它表示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和工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比率。由于农业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一般小于1,而工业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大于1,因此,二元对比系数一般为0~1之间,当二元对比系数为0,即农业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为0,经济二元性就最大化。如果为1,表明农业和工业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相同,二元经济就完全转变成一元经济,经济的二元性就消失。如果在一定时期,二元对比系数不断缩小,两个部门的结构的反差就越大,二元结构就越显著。

4.二元反差指数。也就是工业或非农业的产值比重与劳动力比重之差的绝对值。这个指数表明农业和工业两个部门之间的产出比的差异值。二元反差指数基本上介于0~1之间,当二元反差指数为0时,表明工业的产值比重和劳动力比重相同,二元经济转变为一元经济,二元性消失。由此可见,与二元对比系数相反,二元反差指数越小,表明农业和工业的差距就越大,经济的二元性就会越明显。

二、区域间二元经济结构差异的主要因子比较

为详实地反映各区域间二元经济结构的变化情况,根据二元经济结构的测度指标和评价体系,着重从以下几个主要因子对三大区域的二元经济结构差异情况进行实证考察比较,进一步揭示各区域间二元经济结构的内部差异和演变规律。

1.收入水平的差异情况。收入状况是能够最为直观地反映二元经济结构特征的一个基本指标,这个指标直接地同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水平相联系,呈现出一种正相关关系。一般地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其居民的收入水平也相应地较高;经济不发达或欠发达地区,其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也就低;工业化程度高的地区,收入水平也就高;反之,则低。城乡差别不大的地区,其收入水平的差别就小;反之则大。这一情况在我国各区域间表现十分明显。同时,我国整体基尼系数和各区域的基尼系数的日益增长,也反应了各地区收入的差距正在扩大、贫富不均的显现化。我国各区域之间收入的差异及其变动情况,随着各区域的经济发展的不同而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地区的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整体水平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这与三大区域整体发展水平的差异性相一致,与三大区域内部的二元经济结构状况相一致。

2.二元反差指数的差异情况。各区域间的二元反差指数,可以综合地反映出该区域二元经济结构的变化情况。选择三大区域的基本数据,经过计算得出如下结果(见表1)。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首先,三大区域的二元结构变化和全国二元结构变化的一致性。从1978~2010年,二元反差指数的平均值和变异系数经历了一个急速下降一有所回升一缓慢下降的过程,这表明了整体和各区域间变化的一致性,在波动中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但这种整体的相对稳定不排除各区域间的变化波动。三大区域二元反差指数的变异系数在不断变化中,它的急剧下降和快速下降主要集中在东部,而中西部地区大多为缓慢下降状态,这说明区域间二元经济结构转化不同步,其背后原因主要是由于东部比中西部有更快的发展。其次,东部地区的变化的快速性。就加权平均值而言,东部始终处于最下端,西部始终处于最上端,中部地区则处在东西部的中间,东、中、西部的二元反差指数呈现出由低到高的排列次序。但是,三大地区的二元反差指数加权平均值的相对位置却在发生变化。虽然三大地区均表现出显著下降趋势,然而东部下降得最为迅速,中西部下降相对较慢,结果是中部和西部的差距相对稳定,而东部和中部、东部和西部的差距却呈现出很大的反差,这说明二元反差指数的变异系数扩大主要是因为东部具有相对于中西部更快的下降速度,而中部和西部的二元经济结构转化具有较强的同步性。

3.产业结构差异情况。三次产业的演变情况能够直观地反映出其二元经济结构的变动。如果一个地区的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越低,而二、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越高,则该地区的农业部门越少,则其二元性最弱。与此相适应,三大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特别是农业部门(第一产业)和工业部门(第二产业)的差异,进一步反映了二元经济结构的变异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三大区域的产业结构演变,从总体上看和“配第一克拉克”定理基本相一致,则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二、三产业的比重逐渐提高。但是这种演变的程度从相对意义上来说,中西部地区的第一产业比重还比较高,特别是西部地区要高出东部地区很多。这表明西部地区的传统农业部门还占很大比重,二元结构十分明显。

透过产业结构的变化,进一步洞察其内部的产业结构效益和比较劳动生产率,可以发现,第一产业结构效益逐步下降,证明剩余劳动力来自于农业;第二产业结构效益不断上升,表明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体地位,进入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但从三大区域间来看,东部第三产业有较高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但其第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比较低,中部地区三次产业的结构效益指数相对都比较高,甚至与东部地区相比,第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也较高;西部地区第二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最高,但第三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最低。以上情况表明,三大地区间各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差异的存在,反映了传统农业部门和非农业部门在发展上的差距,突出了两大部门间的分化和极化,进一步表明了二元经济结构演变的内部非均衡性。

三、缩小二元经济结构区域差异的对策建议

缩小二元经济结构的区域差异,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并非一蹴而就,既需要国家在整体上作出努力,还需要各区域从自身上下功夫,多管齐下,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二元经济结构的协调转化。

1.调整国家发展战略。国家发展战略的影响是全局性、深远性和战略性的。我们看到,目前二元经济结构的现状,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曾经较长一段时期实行的国家工业化发展战略,现在需要根据发展的现实来调整这种战略,从过去的农业支持工业和城市转向坚持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方向,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战略,这种新的战略调整,我国目前也具备了相应的经济条件和其它技术保障条件。

2.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是推动经济发展、有效改善二元经济结构的重要推动力。要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以城市化推进工业化,并以此来促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形成工业化支撑城镇化、城镇化提升工业化的发展格局,促进产业集聚、人口集聚和农民分工分业,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工农联动、城乡互动的新机制。在城市化过程中,要把社会事业发展放在重要地位,通过不断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功能,提高管理水平,把就业优先、社会保障优先、文化教育优先作为重点,在实现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城乡差别的缩小、乡村的生存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人口素质等逐渐向城市接近,乃至融为一体。

3.加强贯彻落实统筹区域发展战略的机制建设。党和国家对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的拉大已经引起了高度重视,先后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政策,这为我们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促进区域间二元经济结构的改善,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政策保障,现在关键在于真正地落实和执行。要健全市场机制,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引导产业转移。要健全合作机制,鼓励和支持各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区域经济协作和技术、人才合作,形成以东带西、东中西共同发展的格局。要健全互助机制,发达地区要采取对口支援、社会捐助等形式,帮扶欠发达地区。要健全扶持机制,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加大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国家要继续在经济政策、资金投入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

4.加快户籍管理、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制度改革。实行户籍制度改革,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民心所归。一是要取消城市户口背后各种复杂的附加利益,让农民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国民待遇。这里有政策改革和社会改革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认真清理与户籍相连的各种附带功能,清理在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歧视性政策;另一方面取消城市户口背后的利益必须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联系起来,解决农民进入城镇后的基本保险。二是进一步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必须从土地流转制度创新人手。搞活使用权,明晰产权,为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创造条件。三是要实行平等的就业教育培训政策。对进入城镇的农民,在就业的岗位提供、就业前的培训教育以及工作所得的收入等方面,都应该一视同仁,使他们“进得来,留得下”。

实行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对于解决“三农”问题,缓解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发展不平衡状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要改变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片面为城市而设计的现实,改变农村社会保障空白的现状,使广大农民在享受社会基本保障方面能够有平等的“公民待遇”。要逐步建立起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医疗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制度,实现与城市社会保障的基本接轨,最终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格局。

国际警察节范文2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无痛性结肠镜检查及治疗282例,其中男162例,女120例,年龄在15~78岁。

1.2方法:首先在供养系统、负压系统、麻醉急救设施完善的无痛内镜检查室,选择粗大血管建立静脉通路,患者取左侧卧位于检查台上,摆成肠镜,监测生命体征,氧气吸入,由麻醉师给药,保证患者无知觉和体动。开始结肠镜检查。检查结束后患者由医护人员继续观察直至完全清醒。

1.3结果:28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此项检查,在检查完毕后1~10im既清醒,无一例发生麻醉意外及内镜并发症,患者对整个检查过程无记忆,满意率100%。检查后患者均有不同的头晕、乏力,但均与1im内自行缓解。

2护理

2.1心理护理:行无痛结肠镜检查前,患者由于对麻醉状态下行结肠镜检查缺乏了解,易有紧张恐惧和怀疑的心理,担心出麻醉意外及内镜检查时出现穿孔、出血等并发症,为了患者能接受治疗,减少恐惧和紧张,护士给必要心理疏导并向其介绍此项检查的安全性和成功例数以及应对意外我们所采取的紧急措施。使患者相信能欣然 无痛结肠镜检查。

2.2检查前准备:①病情了解:护士尽可能详细了解患者病史、药物过敏史、怀孕哺乳史及月经史,了解患者有无心、肺、脑疾病及严重程度,并在检查前经麻醉师会诊,对患者进行认真评估。②肠道准备:指导患者术前一天吃软食,术日晨空腹,早6点开始冲服硫酸镁30mg,5分钟后进行饮水2000~3000mL水,待大便呈清水样说明肠道清洁干净。患者在麻醉前8小时禁食、水。③术前准备 :仍要安慰鼓励患者,减少心理恐惧,让患者取正确,吸氧,备好多功能监测仪测量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并作好记录,备好抢救措施及药品。

2.3术中护理:护士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露出臀部,持续吸氧,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由麻醉师给药使患者迅速进入睡眠状态,既睫毛反射迟钝或消失,医生开始进镜,当肠镜通过乙状结肠、脾曲、肝曲困难时需要护士配合医生同时完成,要求动作协调,确保镜身顺利进行。同时密切观察患者心率、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及过敏反应,预防检查中并发症的发生如肠穿孔、肠出血等。

2.4术后护理:检查结束后待苏醒后即可停止吸氧,并由专人观察和护理,直至完全清醒。待生命体征平稳后由家属陪同下方可离院。像患者和家属交代相关注意事项,瞩其术后当天不能骑车、开车、登高或从事高空作业。同时注意观察大便的颜色,如有便血及腹痛及时就医。

国际警察节范文3

【关键词】急性淋巴结炎;抗生素;体会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61-02

儿童发生颈部急性淋巴结炎的概率较大,大多数是因为龋齿、肝胃火毒等疾病引起的,在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侵袭下发生感染,冬春季节寒冷易发此病。儿童由于淋巴结发育还未完全成熟,淋巴小叶的位置分隔并未清晰,在淋巴滤泡未形成前被感染会加快炎症的扩散运动,导致颈部多处位置淋巴肿大,多数出现在颌下和颏下位置,如果不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方式会导致淋巴结继续蔓延和扩散,严重者危及生命。我院选取了2009年1月――2012年12月于普外科进行颈部急性淋巴结炎治疗的患者40例,对其使用三黄二矾膏配合抗生素治疗的方式,观察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于我院普外科进行颈部急性淋巴结炎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治疗组有男性22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维持在6个月-13岁之间,平均年龄7.1岁,其中有14例患者颌下出现淋巴肿大的现象,11例患者发生在颏下部位,7例在枕后位置,剩余8例肿大在耳朵前后位置,有28例患者都是颈部单侧出现淋巴肿大的现象,剩余12例在颈部双侧均发生淋巴肿大的情况;对照组有男性23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维持在6个月-12岁之间,平均年龄7.2岁,其中有15例患者颌下出现淋巴肿大的现象,10例患者发生在颏下部位,6例在枕后位置,剩余9例肿大在耳朵前后位置,有27例患者都是颈部单侧出现淋巴肿大的现象,剩余13例在颈部双侧均淋巴肿大。经询问和检查发现多数患者有过扁桃腺炎、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经历,少数患者患过头皮感染、龋齿。患者发生淋巴肿大后在6h-15天内均来就诊;检查发现患者肿大淋巴结数目在1-12枚之间,平均5枚,最小淋巴结的面积为1.0cm×0.7cm,最大淋巴结如同鸡卵一般体积,多数患者肿大淋巴位置都较硬,用手触动会有疼痛感,接触时并未感觉有波动,多数患者由于淋巴肿大而出现发热的症状。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性别、年龄、病情等因素,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针对对照组40例患者采取抗生素治疗方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苯唑西林、头孢拉啶、阿莫西林等药物,使用静脉滴注或口服的方式均可,抗生素用量按照患者的体重进行准确计算和确定。针对治疗组40例患者在使用抗生素的基础上联合三黄二矾膏进行治疗,药物枯矾、明矾、雄黄、大黄、黄连的配比为3:2:4:3:3,将药物研磨成细粉,使用120目筛进行筛选,将凡士林放入药末中调匀,将糊状三黄二矾膏涂抹在患者淋巴肿大的位置,涂抹厚度约0.25cm左右,使用消毒纱布和胶布进行施压稳固,保证一天两次的换药频率,规定4天一疗程。记录患者症状减缓情况以及使用疗程。

1.3 疗效判断 患者经过治疗后颈部淋巴肿大的症状均已消失,即可判断为治疗显效;患者治疗后淋巴肿大的数量有所下降,体积开始缩小,之前的症状有了大幅度改善,即可判断为治疗好转;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毫无改善,甚至发生病情加重的现象即可判断为治疗无效。

2 结 果

治疗组采取三黄二矾膏配合抗生素治疗颈部急性淋巴结炎95%的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的85%,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

3 讨 论

患有急性淋巴肿大的患者会出现淋巴结增大、触摸疼痛等现象,等待6-11天即可发现淋巴周围的组织开始发生肿胀现象,颈部皮肤偏红且硬,等到疼痛加剧到一定程度且波动感出现时则可进行流脓处理,大约半月就会完全痊愈,患有淋巴肿大疾病还易出现发热、尿赤等情况,等待痊愈后此类症状会随之消失。婴儿及儿童发生急性淋巴肿大的概率较大,由于扩散较快导致发生败血症的人数较多,必须采取迅速、科学的治疗方式才能防止严重情况的出现。我院针对40例急性淋巴肿大患者采取三黄二矾膏配合抗生素治疗的方式,考虑到患儿难以服下苦涩的中药,使用中药外敷的方式无疑容易被患儿接受,并避免了手术引流治疗带来的痛苦。所用黄连、大黄、雄黄等药物均对机体产生了清热解毒的作用,将淤结散开,而枯矾和明矾起到了消肿、杀虫的效果,多种药物联合起来自然可将肿核消除,避免淋巴结继续扩散。外敷药治疗颈部急性淋巴结炎使用一疗程便可有好转迹象,淋巴结肿大位置开始消失,如果出现化脓现象采取手术引流出来即可。

参考文献

国际警察节范文4

【关键词】伊维菌素;猪疥癣;治疗效果;经济效益

猪疥癣病是危害养猪业发展的一种皮肤寄生虫病,可造成猪瘙痒不安、皮炎、,影响采食和休息,甚则成为“僵猪”或死亡。特别是暖棚养猪出现后,有些猪舍内猪密度大、温度高、空气流通性小,更易造成猪的全群发病,这时若用敌百虫等外用药物喷雾或涂抹,使猪易感冒,且增大猪舍内的湿度。在猪的主要传染病控制之后,猪疥癣病已成为专业养猪、个体养猪的冬、春季需要防范的主要疾病。伊维菌素是国产广谱抗寄生虫药,据报道该药对猪体内外多种寄生虫均有良好的驱治作用,为验证伊维菌素对猪疥癣病的治疗效果,我们做了伊维菌素治疗猪疥癣效果及经济效益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试验动物选择本市某猪场自然发病猪40头,病猪体重为15千克~40千克。外观具有疥癣症状,按1/5抽检病猪8头均检出疥癣虫,确诊为疥螨。

(2)试验药物伊维菌素,每克内含有效成分1毫克,每袋5克包装,由江苏农科院牧医所提供(江苏省昆山生物化学厂生产)。

2 试验方法

(1)将40头病猪称重、编号(腿部采布条),对原有圈舍猪作适当调配,分为2组,1至3舍(每舍10头)共30头为试验组,4舍(10头)为对照组。根据试验猪的体重,按药物推荐量0.3克/千克体重称好药物,将药物溶于少量自来水内,抽入60毫升注射器内,两个助手抓住猪耳上提,将药物投入猪的舍根部。对照组不投药,饲料及饲养管理与试验组相同。试验组第二次投药方法及剂量与第一次相同(第一次投药后10天投药)。

(2)投药后观察猪的精神、采食、痒觉、痂皮脱落等变化,第一次投药后12天按1/5抽检试验组猪6头,对照组猪2头,检查螨的存活情况。

(3)观察试验组猪的不良反应。

(4)第1次投药后1个月逐头称重试验组猪体重和对照组猪体重。

3 试验结果

(1)试验组以0.3克/千克体重第一次投药后的第二天猪的痒觉减轻,采食有所增加。第一次投药后12天(第二次投药后2天)猪的痒觉基本消失,采食量增大,采食后处于比较安稳的爬卧状态。以1/5抽检试验组和对照组猪,试验组未检出活螨,对照组2头均检出活螨。到投药后第15日时,试验组猪皮肤上有大片痂皮脱落,露出粉红色皮肤。而对照组猪采食未有增加,痒觉有所加重,皮肤出现更大面积的病变。

(2)投药后猪无任何副作用,说明此药用于猪是比较安全的。

(3)试验组投药前和投药后的体重变化情况及经济效益观察:试验组30头猪投药后一个月纯增重331.7千克,平均每头猪日增重0.368千克。对照组10头猪一个月纯增重41.6千克,平均每头日增重0.139千克,试验组平均每头猪日增重比对照组多0.229千克。(经统计学处理t=2.012,t>1.96,差异显著)若以每头猪治疗药物费用1.00元计,试验组猪比对照组猪30日多增重0.229×30=6.87千克,以生猪价格8.00元/千克计,每头猪纯增加收益为:(6.87千克×8.00元/千克)-1.00元=54.96元-1.00元=53.96元,试验组30头猪共增加效益1618.80元。

4 结论与讨论

(1)从试验结果看,伊维菌素以0.3克/千克体重治疗猪疥癣具有很好的效果,二次投药后杀螨率可达100%。

(2)伊维菌素无副作用,而且使用方便,按猪体重混于饲料内即可服用。

国际警察节范文5

一、欧盟成员国产业结构的差异

2005年,欧盟15个老成员国的产业结构较为相似。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较小,一般都在2%左右,希腊的水平偏高,为5.2%;工业和建筑业的比重一般在20%至30%之间。其中,德国工业较为发达,比重为25.8%,西班牙的建筑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要明显高于其他国家,为11.6%;由贸易、运输、通信和金融等产业构成的服务业在各国经济中都占有较大比重,均在70%左右,卢森堡甚至达到83.3%。这种产业结构明显体现出发达工业化国家的特征。而各国不同的产业增长率反映出产业结构总体的发展趋势。从1999年至2005年间的各产业产值平均年增长率看,增长速度最慢的是农业,一般在1%左右,法国、卢森堡、瑞典、葡萄牙、希腊甚至出现负增长;工业和建筑业增长速度居中,各国的平均水平为2.3%和1.9%,多数国家工业的增长速度都快于建筑业。尤其是瑞典和芬兰的工业实现了较快增长,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9%和4.1%。而在建筑业方面,具有悠久传统和技术积累的西班牙和希腊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分别为5.3%和4.5%;服务业是发展最迅猛的行业,各国的服务业都实现持续增长,从而使服务业在CDP中的比重不断增加。总的看,不论是比重还是增长速度,老成员国服务业在经济中的优势十分明显,产业结构体现出合理化的态势。而欧盟新成员国的产业结构也大体与老成员国类似。2005年,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最小,平均为4%,但个别国家(如匈牙利)达7.5%;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最重要地位,平均比重超过65%。其中,塞浦路斯达77%,超过许多老成员国。各国工业和建筑业的比重居中,但工业明显高于建筑业。从新成员国产业发展状况看,农业从1999年到2005年这10年间的平均增长率最低,平均为1.2%;工业、建筑业与服务业的增长速度类似,平均约在4%至5%之间。与老成员国相比,新成员国的部分国家还属于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第三产业的同时还要继续工业化进程。因此,工业发展速度也很快。比较突出的国家是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它们第二、三产业中的各领域均实现较快增长(爱沙尼亚在工业、建筑、贸易与通讯、商业与金融和公共管理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7.4%、9.8%、7.7%、6.2%和4.9%,拉脱维亚在各领域的增长率为5.7%、10.7%、9.8%、8.1%和3.1%),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尽管欧盟新老成员国的产业结构有一定的共同特征,但新老成员国的产业结构之间仍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在农业方面。新成员国产业结构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农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大。如,虽然农林渔业在新成员国中的比重从1998年的3.2%下降到2005年的2.2%,但同期老成员国这一比重为1.3%。更大的差异在于农业就业人口占整个就业人口的比重。2004年,新成员国农业就业比重为12.5%,而老成员国仅为3.8%。在不同的新成员国中,农业就业的比重也各不相同。如,波兰这一比重为19.2%,立陶宛为15.8%,拉脱维亚为12.5%,斯洛伐克为3.9%,捷克为4.2%。一方面,新成员国中农业就业人口相对较多的情况预示着其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于老成员国,事实也的确如此。如,新成员国软质小麦的生产率仅为老成员国的2/3。生产率低的原因除有限的资本投入外,肥料、农药或农业机械的限制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同时,新成员国不合理的农业结构和行业的低利润阻碍了资本投人的增加,使农业生产率难以提高。另一方面,农业方面的差距也反映出新成员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因为在这些国家中为满足基本生存需求而存在的农业人口数量较大。

在工业和建筑业方面。新成员国工业和建筑业的比重普遍高于老成员国。尤其在工业方面。不可否认的是,许多新成员国在入盟前就有很发达的工业体系。如,爱沙尼亚、斯洛文尼亚、波兰和捷克等。但与老成员国相比,它们面临技术设备落后和国际竞争力弱等劣势。这种差距在各成员国工业的生产力水平上可直接体现出来。通过对2005年各国工业人均劳动生产率进行比较可发现,各新成员国的工业生产率均低于欧盟的平均水平。其中,数值最低的是拉脱维亚,仅为老成员国平均值的1/3。与之相对应的是,该年度新成员国工业占就业人口的比例为33.1%,高于欧盟15国28.7%的平均水平。因此,虽然生产率相对较低,但工业在新成员国中拉动就业和保持社会稳定的意义要大于老成员国。与工业相比,建筑业在新老成员国经济中的比重相差不大,新成员国在该行业中的就业比率低于老成员国,在生产率上也存在着明显差距。

新成员国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略低于老成员国,但贸易、运输和通讯服务业的比重却较高。除斯洛文尼亚外,其余新成员国此项的比重都高于老成员国的平均水平。在金融服务领域,新成员国金融业相对不发达的特征较为明显,各国比重均明显低于老成员国。在公共管理和教育服务领域,除塞浦路斯和马耳他外,其余新成员国的比重均低于老成员国和欧盟的平均水平,这种差异直接反映了新成员国在教育、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与老成员国的差距。在贸易、通讯和金融服务方面,各新成员国的生产率水平均低于欧盟25国的平均值,也几乎低于所有老成员国的水平(只有波兰和斯洛文尼亚在贸易、通讯领域的生产率高于德国,匈牙利在金融服务领域的生产率高于荷兰)。但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新老成员国在服务业生产率方面的差距不像在工业和建筑业方面那样悬殊,也小于农业。

二、欧盟成员国产业结构的整合前景

各成员国产业结构的差异阻碍了欧盟一体化进程。但欧盟成员国间产业结构和发展水平趋同的可能性很大,且目前已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第一,新成员国各行业的蓬勃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迅速调整为产业整合奠定了基础。一方面,在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农业在新成员国经济中的比重正以较快的速度下降。从1999年到2005年,新成员国中农业全职劳动力的数量下降22%,而老成员国下降幅度为11%,即农业就业人口在老成员国中每年下降1.8%,而在新成员国中每年下降4.1%。这种转变具有标志性的意义,说明新成员国正处于快速的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另外,新成员国第二、三产业发展迅速,增长速度全面超过老成员国。在第二产业,除塞浦路斯工业的增长幅度较小、捷克的建筑业出现负增长外,其他成员国(尤其是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在第三产业,各国的贸易、交通和通讯业发展最为迅猛,公共管理业的进步幅度也比老成员国大得多。除波兰的公共管理服务发展较慢外,其余新成员国在各项服务业领域均实现持续增长。新成员国增长率的优势和结构特点充分反映出欧盟各国产业结构趋同的倾向。

第二,欧盟在政策和制度方面的调节为产业结构整合提供了保障。为缩小新老成员国农业方面的差距,欧盟通过在2000年到2006年间实施支持新人盟国家农业和农村发展特别项目(sapard)来帮助新成员国改革农业和相关部门的对策,并大力推行共同农业政策(cap)。此外,欧盟的结构基金对工业和服务业结构转型地区也提供直接的资金支持。而欧盟的企业竞争政策、保护中小企业的政策以及为加强科技力量而制定的框架研发计划、伽利略计划和iter计划等完善了新成员国产业升级的微观基础。同时,欧盟还采取金融服务行动计划和兰氏金融服务监管程序等措施促进以金融市场为基础的整体市场机制和货币制度的整合,缩小新老成员国在商业和金融服务业方面的差距。

第三,新老成员国个体的努力是产业结构整合的直接动力。一方面,新成员国在参照老成员国的基础上以欧盟的要求为标准制定一系列产业调整政策。各国在可能的范围内开始了国有企业私有化进程,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适当发挥国家的调控作用,培育本国产业的竞争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如,爱沙尼亚在产业调整过程中巩固了本国食品加工业和木材加工业的优势,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化学工业、建材工业和海运交通服务业;拉脱维亚较为重视贸易和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旅游业也取得很大进步;斯洛文尼亚加工工业基础雄厚,同时具有强大的制造业基地,这为汽车、电子和化工等行业全面参与国际竞争和分工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出于对劳动力成本、语言文化和地缘等种种便利的考虑,欧盟东扩后,老成员国对新成员国贸易和投资的领域和总量都有所增加,这对新成员国提高各行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起到推动作用。同时,老成员国还提供大量科技和人力资源方面的帮助,这使新成员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欧盟成员国自我调整、密切合作和互相支持的行为既符合经济一体化的初衷,又带动了产业结构整合和经济的发展。

国际警察节范文6

关键词 呼吸机依赖 支气管镜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1.250

Abstract Objectives: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Explore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of bronchoscopy in Breathing machine dependent patients.Methods:Use the bronchoscope in 24 patients with Breathing machine dependency to detection and bacteriology training.Results:Find bronchoscopy Lung segment 'Opening to block up,gastric juice reflow,bronchospasm,Endobronchial more secretion retention,bleeding,al;Cultivation of Bacteriology found Klebsiell pneumoniae,Pseudomonas aeruginosa,Haemophilus influenzae,staphylococcus aureus,aspergillus,candida albicans.Conclusions:Breathing machine dependent patients with such as bronchoscopy indications may bronchoscopy,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produces breath machine dependent reasons,facilitate clinical guidance withdraw.

Key Words Breathing machine;Dependency;Bronchoscopy

呼吸机治疗是抢救各种危重患者呼吸衰竭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但呼吸机依赖是机械通气中常见到的并发症[1]。对24例呼吸机依赖患者行支气管镜检查,分析其检查结果,从而探讨其呼吸机依赖的原因,现将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5月收治呼吸机依赖患者24例,均为使用呼吸机超过1周且脱机失败1次以上,其中男15例,女9例,年龄41~81岁,平均63±5.3岁,使用呼吸机时间9~55天,气管切开17例,气管插管7例,病种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1例,重症肺炎2例,脑出血4例,重症哮喘2例,脑外伤4例,重症肌无力1例。均已渡过急性应激状态,所有患者均达到了支气管镜检查的适应证,无禁忌证[2],且指脉氧饱和度SpO2均90%以上,生命体征稳定。所有支气管镜检查前均签知情同意书。

术前准备:MINDRAY MP-9000型多参数监护仪、电子支气管镜EBS-40型、一次性封闭式无菌吸痰管、细菌培养瓶等。

检查方法:所有病例均在心电、血压、无创血氧饱和度仪器监测下进行,按常规支气管镜检查准备,神志清楚者气管内滴入2%利多卡因5ml,烦躁不安者静脉注入咪达唑仑2.5~5mg,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插入支气管镜,并且从支气管镜操作孔吹入氧气,氧气流量5L/分,导管内径≥7.5mm。支气管镜外径4.9mm,支气管镜进入呼吸道后,按常规支气管镜检查步骤进行,并充分吸出气道内的黏液和脓性分泌物,如分泌物较黏稠,可用生理盐水冲洗,必要时用一次性封闭式无菌吸痰管经支气管镜采集下呼吸道分泌物送细菌和真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操作过程前后5~10分钟及操作间隙给予100%纯氧机械通气,操作以SpO2 ≥90%为原则,一旦SpO2下降到90%以下,暂停操作,连接呼吸机,予以100%氧浓度给氧,待SpO2上升到90%以上后,再进行下一次入镜操作。应注意无菌操作,避免增加感染因素,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尽量保持支气管镜在管腔中央,以减少镜头对气道黏膜的操作,并密切观察心电、血压和SpO2的变化。

结 果

所有病例均完成了检查,在检查中有8例出现SpO2低于90%,拔出支气管镜后,经100%纯氧机械通气后,SpO2上升到了90%以上后,并再次行支气管镜检查并且成功完成检查。在检查中无严重心律失常、出血、血压下降等危险事件的发生。检查时间平均5分钟。支气管镜镜下表现:①肺段堵塞8例(33.3%),主要见于背段、后基底段、中叶、舌段、上叶后段,其中黏稠痰栓堵塞6例,血凝块堵塞1例,外压性堵塞1例;②发现胃液反流气管,支气管2例(8.3%);③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5例(20.8%);④支气管腔内较多分泌物潴留12例(50%);⑤管腔可见新鲜出血1例(4.1%),在右肺上叶前段开口处;⑥支气管呈广泛、持续性痉挛,肺叶及肺段开口半径明显变小1例(4.1%)。镜下取痰做细菌学检查21例,获得阳性结果17例(81%),其中肺炎克雷伯杆菌3例(17.6%),铜绿假单胞菌7例(41.2%),流感嗜血杆菌2例(11.8%),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5.9%),曲菌2例(11.8%),白色念珠菌2例(11.8%)。

免责声明

中文期刊网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

期刊咨询
在线服务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