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健康知识讲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血压健康知识讲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血压健康知识讲座

高血压健康知识讲座范文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人从2008-2010三年中对高血压人群中55岁-85岁之间的3416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跟踪管理调查,发现,接受规范管理与接受非规范管理脑卒中的发生率有着明显的差异。

1.1.1规范管理1128例,其中:男性518例(占45.9%),女性610例(占54.1%)。55岁-64岁429例(占38%),65岁-74岁451例(占40%),75岁-84岁248例(占22%)。凡接受规范管理的高血压患者每月测量血压不少于一次,每月听课专题知识讲座不少于一次;规范服药率95.36%,血压控制率92.84%,健康知识知晓率98%,自我管理率90.95%。

1.1.2非规范管理2288例,其中:男性1126例(占49.2%),女性1162例(占50.1%)。55岁-64岁951例(占41.6%),65岁-74岁826例(占36.1%),75岁-84岁511例(占22.3%)。凡接受非规范管理的高血压患者每年测量平均2.3次,部分数患者一年中听一或二次专题知识讲座课;规范服药率22.38%,血压控制率23.69%,健康知识知晓率21.5%,自我管理率10.75%。

1.2诊断方法 本人为了获得完整的诊断信息,也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调查的所有患者,主要通过以下的检查项目作为诊断依据。

1.2.1CT扫描、磁共振(MR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作为诊断依据。

1.2.2部分考虑是缺血性脑卒中亦进行、经颅多普勒(TCD)、颈动脉超声、脑血管造影的检查作为诊断依据。

2 结果

三年中规范管理组脑卒中的发生率平均6.20‰,三年中非规范管理组脑卒中的发生率平均10.05‰,非规范管理组脑卒中的发生率是规范管理组的1.6倍。

规范管理组中管理高血压患者1128名,2008-2010年并发脑卒中21人,非规范管理组中管理高血压患者2288名,并发脑卒中69人。

3 讨论

从管理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脑卒中发生率在急剧升高,而脑卒中发生率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与高血压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及高血脂、肥胖人群等不断增多有关。因此,高血压规范管理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3.1特点如下

3.1.1居民生活文明程度偏低,自我保健意识较差,往往不重视心血管危险因素或知道了危险因素也不及时控制(如果血压逐渐升高,身体会逐渐适应),但血管壁变性、动脉粥样硬化却逐步加重。结果造成高血压、脑动脉破裂或脑血栓。

3.1.2高血压患者的服药率低、血压控制率低、健康知识知晓率低,治疗的依从性不到位,导致血压控制不好,易并发脑卒中。管理中发现,对高血压患者给予规范管理则脑中风发生率要比不规范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要低的多。

3.1.3脑卒中多数是其原发病(高血压等)得不到合理治疗而缓慢发生的,而高血压的治疗需长期耐心而积极。因此,要调动医务人员和病人两方面治疗的积极性,要预防和治疗相结合。

3.2预防:预防脑卒中的重点是控制高血压及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

3.2.1血压的管理,脑卒中是威胁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卒中的最关键措施。由于早期高血压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因此,血压的自我管理非常重要,定期测量血压,及时发现危险因素及时的处理,尽量避免发生高血压。

3.2.2高血压患者的规范化管理,工作中发现,高血压患者如果得到规范化管理,他们的心血管疾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规范服药率、血压达标率、血压自我管理率多比较高,血压控制好,脑卒中发生率低。

3.2.3平衡膳食:四大原则:科学合理,搭配得当,色香齐全,总量控制,特别是有高血压和肥胖家族史的要注意节简饮食。同时戒烟限酒。高血压发生率就低。

3.2.4心理健康:保持心理平衡,维持良好的心情和心态是防止高血压的主要原因。高血压患者容易紧张、易怒、情绪不稳。而乐观开朗,是维持稳定血压的关键因素。

3.2.5有氧运动:坚持适当有氧活动,是预防高血压、脑卒中的重要因素。运动除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能降低胆固醇的生成,还能预防便秘、改善睡眠。锻炼要坚持四有,即:有序、有度、有恒、有伴。

3.2.6高血压病人用药要坚持“三心”,即信心、决心、恒心,血压一降,立即停药,不长时间后血压又升高,易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急性左心衰、脑中风等。

高血压健康知识讲座范文2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心、脑、肾血管疾病。目前,在我国15岁以上人口中 ,高血压知晓率为30%,治疗率为24.7%,而控制率仅为6.1%,这意味着1000名高血压患者中,只有300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247名服了药,而真正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的只有6名,还有相当比例的居民不能经常测量血压,甚至有的从未测量过血压,不了解自己有无高血压。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吃惊的数字,这也是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死亡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在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中,有75%的患者血压没有达到控制目标。随着生活水平和膳食结构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上升的趋势,与高血压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在许多地区已成为超过肿瘤的最主要杀手。减少高血压患病率和发病率在于预防,而预防的主要措施在于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内容应包括引起高血压的因素,向病人介绍高血压对心血管、脑血管以及肾脏功能的危害,根据不同年龄、职业、不同高血压病分级情况以及生活方式来调整健康教育的方式,特别是生活方式方面,注重病人的心理指导,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下面,针对社区及门诊病人,做一简单概述:

在健康教育内容上,目前国内关于门诊高血压病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研究尚不多见。靳芹〔1〕等对140 例门诊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调查得知,门诊患者由于工作繁忙,患病后求治心切,非常需要医务人员提供高血压病的病因、危险因素、治疗、急性发作,预防、延续病情进展及康复训练和坚持用药等方面的知识。 其中100% 的患者需要了解治疗方法与效果,超过90%患者在病因与危险因素急性发作预防等知识方面需要帮助, 80%的患者对于疾病所造成的心理压力渴望得到心理支持,75% 的患者要求掌握正确测血压的方法, 74%的患者需要工作生活中出现应激事件时的应对方法, 66%的患者需要护士提供继续治疗用药复查等方面的教育,同时也需要自我护理方面的教育。毛红娟〔2〕等的研究发现,门诊高血压病患者还希望得到护理人员关于饮食 运动等方面的随访指导。尹萍〔3〕等在对200名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进行调查,结果为大多数社区患者想要得到的知识主要集中在高血压病的治疗,包括药物和非药物的。王晓男等〔4〕得出结论,显示社区患者对饮食指导方面的需求更为迫切,可能是因为饮食和营养因素为高血压病发病的相关因素这一观点已普遍为社区患者所了解。

针对健康教育方式的调查显示:门诊患者的特点是就诊时间短,通常在开药后即离去,很少有时间和机会通过与医护人员单独交谈来获得健康知识。毛红娟〔2〕等调查结果为,仅21.2% 的患者是通过医护人员的指导获得健康知识,大多数接受过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的患者是通过报刊书籍和电视广播获得知识。因此大部分人首选电话咨询的方式,其次才是到医院咨询,还有一些患者选择发送健康材料的形式获得健康教育,而少有患者选择黑板或宣传画的形式,可能是因为高血压病患者大多数为中老年人,黑板报或宣传画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据尹萍〔3〕等的调查,100% 的社区高血压病患者认为在社区开展有关高血压病的健康知识讲座非常有必要, 健康教育的形式最受欢迎的是健康知识讲座,其次是宣传手册和黑板报。 这提示我们,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工作也需不断加强。 武可文〔5〕对560名社区高血压病居民的健康教育需求方式调查结果显示,医护人员的宣讲具有显著的权威性,被列为首选, 然后希望通过电视广播和报刊的渠道获得健康教育,最后才是宣传册。

结 语

黄敬亨〔6〕等认为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旨在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教育在帮助患者树立健康观、改善治疗依从性及有效控制疾病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医护人员必须重视患者的不同需求,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评估和调整,才能保证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健康教育是一个医患双边活动的过程,也需坚持和配合,家属协助监督,教育形式要有针对性,要因人而异、因治疗方案而异、因患者的文化背景、年龄、个性等方面因素不同,所以要有侧重性。为此需要广泛开展有计划性、针对性、有系统的健康教育,普及高血压保健知识,使人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及早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靳芹,宋月兰.高血压病患者知识需求的调查分析[J].临床医药杂志,2005,4(5):386-387.

〔2〕毛红娟,李海燕,王筱慧,等.门诊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杂志,2005,22(1):30-39

〔3〕 尹萍,葛亚敏,王咏梅,等.社区高血压人群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与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03 ,1(5):33-34

〔4〕王晓男,陈爱萍,肖晓红.不同高血压人群健康知识需求的分析[J].现代护理,2004 ,10(10):897-898

〔5〕 武可文.郑州市管城区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健康教育需求的方式[J].中国健康教育,2005,21(6):431-432.

高血压健康知识讲座范文3

关键词 高血压 社区干预 健康教育

社区干预的概念及方法

什么是高血压社区干预:高血压社区干预是指对居民社区内高血压病人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一系列活动,以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环境,改变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降低危险因素,从而促进健康,提高高血压病人生活质量[1]。

社区干预的方法:①建立健康档案:由社区医生为病人建立健康档案是进行社区干预的第一步,通过建立健康档案使社区医生与病人建立固定的、持久的联系,以便于做到对病人进行定期查体、定期随访和个体化指导。②开展健康教育: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对高血压病及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是社区综合干预的重要手段[2],健康教育的形式多种多种,如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进行健康知识宣传,举办医学讲座,定期出宣传板报,赠送宣传画页或小册子,组织看录像,在家访过程中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指导等。健康教育的内容可以针对高血压危险因素的控制、高血压的病因及临床表现、高血压的用药监测等等。③进行行为和心理干预:通过改变病人不良的生活方式及心理状态,实现对高血压危险因素的控制,比如,帮助病人建立合理膳食模式,限制钠盐的摄入,采用低脂低热量饮食,为动态观察膳食结构的变化,给病人发放日历,记录每天摄入的食物的种类,在合理饮食的同时,注意限制烟酒,经常参加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控制体重,增强体力;比如,针对高血压患者不同的心理症状,采用关怀、启发、鼓励、说服等方式,或请心理医师给病人专业心理指导等。

社区干预的效果评价

对高血压知识的知晓率提高: 程巧云[3]等的调查结果显示,实行以高血压健康教育为主的社区干预后居民对高血压以及高血压的危害,高血压的预防,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如肥胖、吸烟、饮酒、高盐饮食和精神紧张等高血压基本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说明社区干预有利于消除误解,使居民拥有正确的知识和观念。

行为的变化:通过社区行为干预,高血压患者采用限盐饮食的比例、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高血压患者定期测量血压的比例明显提高,能够主动、自觉地改善不良行为,采用合理的膳食模式和运动习惯,同时,改变了患者对药物治疗的认识,提高了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心肌梗死死亡率下降:通过对社区人群及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药物治疗及非药物治疗指导等社区干预可有效控制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4]。

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医务人员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各种知识讲座和心理咨询,走进社区,走进患者家中,甚至进行"一对一"式个体指导,医患沟通极为便捷,患者在治疗中遇到困难及时得到帮助,从而使医患关系更加融洽。

总之,开展高血压的社区干预,帮助社区居民及高血压患者掌握健康知识、树立健康观念、建立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对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是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严迪英.社区干预.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0,8(1):44-45

2 Campbell NR.The Canadian Hypertension Education rogram (CHE)-a therapeutic knowledge translation program.CanClin harmacol. 2006 Winter;13(1):e65-8.Epub,2006,an:23

高血压健康知识讲座范文4

辖区内居民,对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患者、0-6岁儿童家长等重点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干预。

二、健康教育干预内容

1.开展合理膳食、合理使用抗生素、减盐防控高血压、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改善睡眠、控烟、限盐、限酒、控制药物依赖等可干预的健康危险因素基本知识健康教育。

2.重点慢性病和传染病健康教育: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乳腺癌和宫颈癌、结核病、肝炎、手足口病、艾滋病等重点疾病健康教育。

3.开展食品安全、职业病、放射卫生、环境卫生、饮用水卫生、学校卫生等公共卫生问题健康教育。

4.开展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防灾减灾、家庭急救等健康教育干预。

5、宣传普及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三、提供健康教育材料

1、 发放健康教育资料。一是发放印刷资料,包括健康教育折页、健康教育处方和健康手册等。放置在医疗卫生机构的候诊区、诊室、咨询台等处,供居民免费索取。每个机构每年提供不少于12种内容的印刷资料。

2、播放音像资料,包括录像带、VCD、DVD等视听传播资料,放置在服务中心门诊或观察室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现场播放。播放音像资料不少于6种。

3、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中心宣传栏不少于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宣传栏不少于1个,每个宣传栏的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宣传栏一般设置在机构的户外、健康教育室、候诊室、输液室或收费大厅的显眼处,距地面1.5-1.6米高的位置。专栏应标有机构名称,应根据健康教育规律、季节、疾病流行情况、社会活动等及时更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每2个月更新一次。

4、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在各种卫生宣传日、健康主题日,开展特定主题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和公众健康咨询活动,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公众健康咨询宣传活动不少于9次。

高血压健康知识讲座范文5

[关键词] 健康教育;高血压;防治

[中图分类号] R54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8(b)-123-02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目前我国高血压病人已经达到1.3亿[1],其发病率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高。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我院2007年1月~2007年5月进行健康体检1 249人,高血压患者288人,其中男性255人,年龄29~58岁;女性33人,年龄33~52岁。对高血压患者150人进行抽样问卷调查。

1.2 教育方法

1.2.1 常规教育利用宣传栏、电视、发放健康手册、健康处方、面对面指导等形式进行健康教育。

1.2.2 计划性教育根据体检结果分析发病原因,对受检单位有计划地进行高血压病健康知识讲座,内容根据受检单位工作情况如机关人员与现场工人工作性质的不同以及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如肥胖、不合理饮食、过量饮酒、不良生活习惯、负性情绪等以及高血压病因、临床表现、用药、高血压的监测等进行健康教育。

1.2.3 随机性教育针对不同个体、不同时期、不同健康问题和心理状态,给予有效的、正确的指导。高危人群采用的健康教育方式主要是矫正此类人群的不良行为习惯,使他们逐渐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或避免高血压的患病风险。

2 健康教育内容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2]。

2.1 进行健康教育讲座,树立健康意识

正确的健康意识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是家庭幸福和事业成功的根本保障;另一方面,人类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维护、促进和恢复健康。正确的健康观念是保证人类身体健康的前提[3],能够改善整体健康状况,保证生活质量。

2.2 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健康能力

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使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接受对疾病有益的健康知识,增强健康能力,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寻求和实施健康行为,从而提高他们的健康商数[3]。通过健康教育,患者应掌握高血压病的一般知识,熟悉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发病机制及危害因素,长期高血压对人体的危害及并发症,使患者树立健康观念,自觉产生遵医行为。

2.3 生活方式的指导

高血压患病率之所以出现上升趋势 ,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密切相关。生活富裕使得食物中脂肪和热量增加、交通发达及体力活动减少,生活节奏加快使得精神压力变大,这些情况都是高血压的危险致病因素。

2.3.1 饮食指导世界卫生组织 (WHO)建议每人食盐摄入标准为 6 g/d左右,而我国国民的每日摄盐量普遍较高,多余的钠盐是导致高血压病的重要原因。应采用低盐清淡、低动物脂肪、低胆固醇、低糖饮食,多吃蔬菜水果,戒烟限酒。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起到降低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作用。

2.3.2 休息与运动

2.3.2.1 一次体检血压增高,不一定是高血压病,可能与未充分休息、环境或心情紧张等临时因素有关。保持稳定的情绪,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不良心理因素的刺激,可有效地预防高血压病。

2.3.2.2 运动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生成,促进能量消耗,起到减肥效果。患者血压稳定尚无并发症时,可进行适当运动,如快步走、慢跑、游泳等。当血压控制不好或有明显并发症时,应在医生建议和指导下选择适合本人具体情况的运动方式,可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做操、太极拳等运动,过程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3 结果

通过健康教育和生活行为方式干预,患者的高血压防治知识的了解、一般了解、不了解情况分别从健康教育前的25.33%、36.00%和38.66%改变为健康教育后的86.00%、14.00%和0.00%,见表1。

4 讨论

健康教育的实质是一种干预,它向人们提供改变行为和生活方式所必需的知识、技术与服务等,使人们在面临促进健康和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等各个层次的健康问题时有能力做出行为抉择,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其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习惯,提高健康知识水平[4]。

4.1 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

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后,对高血压病的认知度有了很大的提高,这表明健康教育对提高人们对高血压病有关知识的掌握有积极的作用。

4.2 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患者在健康教育后对自身的状况有了正确的判断,懂得了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合理用药,从而有效地控制了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提高了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红梅.高血压社区干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3):73.

[2]黄敬亨.健康教育学[M].第3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4-8.

[3]候红艳,吕兰存,王红霞,等.健商与护理健康教育[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0):61-62.

[4]刘彦,周郁秋.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现状及展望[J].护理学杂志,2007,22(3):76.

高血压健康知识讲座范文6

关键词:健康教育 高血压 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2)01-0010-02

高血压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疾病发生早期,患者仅有头痛、眩晕、恶心、心悸失眠等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升高的血压持续损害血管、肾脏、心脏、大脑等器官,患者可出现高血压性心脏病、高血压性肾病、脑卒中等并发症[1]。如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患者死亡。由此可见,积极有效地控制血压是防止病情加重、预防并发症的关键所在。本实验通过对200例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指导,分析了其在高血压预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选取某社区正在使用药物控制血压的200例高血压患者,其中男患者123例,女患者77例,年龄在21―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74±1.74)岁。以上患者的血压经多次测量,均符合WTO制定的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2]。

1.2 方法。对以上全部受试对象进行高血压相关健康教育指导。

1.2.1 健康教育前进行调查评估。工作人员通过分析病历、和患者进行沟通交谈了解患者目前的病情、生活方式(饮食状况、运动状况、是否饮酒吸烟)、文化程度、对高血压知识了解程度等。

1.2.2 健康教育方式。

1.2.2.1 集体宣教。定期举办健康教育知识讲座,通过授课的形式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高血压方面的知识,并向所有受试对象分发健康知识宣传单,小卡片,相关书籍等。

1.2.2.2 分组讨论。将以上200例患者根据文化程度分为10组,制定针对性的小组教育方案。定期对小组成员进行健康知识讲解,组织其进行健康问题讨论。鼓励其进行沟通交流,分享高血压控制的经验。

1.2.2.3 个体沟通。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谈,了解患者对讲解内容的掌握程度,在健康教育实施时面临的问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帮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方案。

1.2.3 健康教育内容。

1.2.3.1 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的相关知识。高血压的诱发因素,高血压在不同时期的临床表现,高血压的并发症、治疗方法、控制血压的意义等相关内容。

1.2.3.2 饮食指导。指导患者进行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告诫患者每天食盐的摄入量应少于5g,并向患者介绍生活中的隐形高盐食品,例如面包,火腿,腌制食品、啤酒等[3]。帮助患者制定均衡饮食方案,在平衡营养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减少脂质的摄入。注意多食用水果蔬菜,保证足够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

1.2.3.3 运动指导。和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制定运动方案,讲解运动疗法在高血压控制中的积极作用;为肥胖患者制定减肥运动方案,告诫其减肥的必要性,并发动患者家属对其进行监督协助。

1.2.3.4 用药指导。向患者介绍高血压常用药物以及其不良反应,并告诉患者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指导患者规律用药。

1.2.3.5 心理指导。了解患者目前的心理状态,根据患者目前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安慰沟通,减轻或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1.3 实验效果评价。根据教育前后患者血压水平的整体变化,对高血压知识的掌握情况:实验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试卷分数评价患者知识掌握状况,试卷得分90分全部掌握;生活方式有无发生改变:是否减少食盐摄入、是否进行体育锻炼、是否规律服药等进行结果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实验数据利用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采用t检验。当P

2 结果

健康教育前后患者收缩压的和舒张压均明显下降并接近于正常水平;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增高;多数患者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低盐饮食、参加体育锻炼、规律服药人数明显高于从前。P

3 分析

高血压是临床上最为多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该病病程长,病情呈进行性发展,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4]。本实验通过在社区高血压患者中实施健康教育,使其对高血压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了解到将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的重要意义;通过相关的饮食、运动、用药等指导,纠正了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避免了病情的加重。综上:在社区高血压患者中实施健康教育指导,有利于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建议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杨桂芝.社区高血压患者服药不良行为的护理干预[J].护理学报,2008,15(8):79

[2] 刘丽萍,何华,黄金萍,等.连续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J].护理学报,2007,14(6):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