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

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范文1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社会思潮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01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的原则与方法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的原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就是要用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占领网络文化阵地,给多样混杂的网络思潮以正确价值指引,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思潮与精神家园,为网络化生存方式与发展方式中全体人民团结进步提供精神动力与精神支撑。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的方法论探索

1、对话方式。一是“理论自觉体系”建构中的对话。马克思指出:“理论的方案需要通过实际经验的大量积累才臻于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自觉体系”建构中要通过不断的沟通、交流和互动的方式,实现反省和超越自身的“理论自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日臻科学与完善。“理论自觉体系”建构中的对话包括:与经典对话;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对话;与国外理论及其新发展对话;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对话;与西方国家建设经验和人类共同文明成果对话等。通过不断地沟通、对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发挥整合其他文化价值的强大力量;二是“信念教育体系”建构中的对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构建网络受众信念体系的过程,必然“主体”间的对话过程。包括多样价值环境中对人世的探求、对人世活动的理想与价值追求的对话;对道德信念、道德人格追寻中的对话;对自由、平等、正义等重大公共性价值渴望和呼唤中的对话;对人的尊严和主体性高扬中的对话;对生死、信仰、幸福、生存意义等人的终极关怀问题进行反思中的对话。通过对话的方式建构网络文化中为网络受众所广泛接纳的科学信念体系。

2、阵地文化建构方式。阵地文化建构的第一步是阵地资料管理,它是指网上意识形态数据库的管理模式,就是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具有强大的存储、检索和互动功能的信息与传播平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理论体系通过专业网站、网页、栏目或消息报道等形式链接到网络上,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阵地资料的建设与管理。阵地资料管理目的在于形成强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阵地文化”,并以之为出发点实现对其他文化价值形态的整合与引领。

3、“网语体系”运用方式。马克思说:人们“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网络语言出现与兴起,给意识形态建设带来巨大冲击与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直面“话语权”挑战,一方面要把握网络语言的规律与趋势,对个性张扬的网络语言以科学有效的引领与规范;另一方面又要汲取与借鉴网络语言的积极因素,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自己的“网语体系”,使其有效融入网络受众尤其是青年群体之中。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的支撑体系与保障机制

(一)经济基础支撑。马克思说过:“在不同的占有形式上,在社会生存条件上,耸立着由各种不同的、表现独特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人生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成分的多样性和人们利益关系的复杂性,必然造成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多样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在复杂利益关系、多样思想文化中占居主导地位、发挥引领作用,归根结底要通过它所代表和反映的经济基础来支撑。

(二)价值事实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种主观的观念形态,是建立在与之相对应的客观的价值事实基础上的。在多样价值并存的网络时代,要让广大网络受众选择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就必须在客观层面上创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实现条件,让广大网络受众享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事实。为此,必须通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着力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根本上扩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基础,进而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网络多样文化中的整合力与引领作用。

(三)理论共识支撑。1、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内核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体系自身具有高度同一性,展现其在网络文化多样价值中的严密性、科学性与先进性,发挥出整合其他价值的强大逻辑力量;2、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整体结构看,社会生活不同领域意识形态具有共识性。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教育等领域保持意识形态的共识性;在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哲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中保持意识形态的同一性。这是支撑和保障网络文化多样价值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地位与引领作用的多样力量。

(四)政策机制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引领网络文化,还离不开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的进步以及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这些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不可或缺的外在情境。此外,还必须健全和完善网络信息传播与管理机制,一方面,完善主流意识形态的导向和控制机制,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教育、行业自律等手段,加强形成依法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规范有序的网络传播秩序;另一方面,通过有效的政策扶持,支持党和国家宣传舆论部门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积极开发、利用网络宣传的优势,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塑造美好家园、弘扬社会正气。

参考文献:

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范文2

1.提升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需要

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随着我国与世界经贸往来日趋频繁,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需求不断攀升。文化属于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西方之间在文化体系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通过全面了解中西方文化,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内在冲突,可以有助于学生规避因为知识不足出现的沟通歧义,如国内文化中问到个人收入,很多时候更多的代表关心,而西方文化中则代表了对别人隐私的一种打探,如果在英语教学中引入文化知识,让学生认识中西文化不同,就可以避免此类沟通不畅。

2.激发大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需要

目前大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普遍存在兴趣不高的问题,学习内容多是枯燥的语言知识,词汇以及语法点大都成为英语课堂的主要学习内容,英语学习成为一种应付四六级考试的行为。文化知识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英语教学中如果引入文化知识,在充分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认识到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毕竟语言基础知识本身是没有生命力的,而文化凭借自身的魅力以及活力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遨游知识海洋,提升其文化敏感性,从而使英语学习变成一种自觉行为。

3.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需要

大学生是我国跨文化交际的主力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大学生在价值观层面这些年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对其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大学英语教学中如果能够增加中西文化的对比学习,充分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部分,利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来对抗其不良部分,这对于我国的文化安全意义重大。通过中西优秀文化的熏陶,来让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

二、大学生英语教学中不同文化融合策略

1.加强西方文化批判的借鉴

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文化交流观念,认识到介绍西方文化的必要性,在英语传统教学听说读写译的基础之上,加大英语国家文化介绍。考虑到西方文化对于英语教学以及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加强西方文化介绍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在西方文化介绍中要遵循批判的借鉴这一理念,西方文化有值得学习借鉴的内容,也有糟粕需要抛弃的内容,对于西方优秀的文化要注意引进发扬,对于西方国家文化中的糟粕要注意摒弃。当前的西方不良文化思潮对于我国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很多,针对这种现象高校英语课堂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让大学生正确认识到西方文化的利与弊,这样既加强了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又隔离了不良文化的影响。

2.加强中国文化的影响渗透

文化是构成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要在英语课堂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以及自豪感,从而确保核心价值观念不被西方不良文化侵蚀。从目前的英语教学来看,中国文化被忽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长此以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必然遭受到削弱,不利于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因此,在英语课堂上,在西方文化介绍中,要注意中国文化渗透,注意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加以发扬光大,让学生在中西方文化的对比中感受到中国文化优越之处,从而增强爱国热情。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影响渗透一方面需要增加介绍中国文化的文章,让学生充分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要注意强化引导,让学生热爱本民族文化,弥补学生中国文化掌握不足的缺憾,改变当前中西方文化交流中,中国文化处于弱势地位的尴尬现实。

3.培养大学生平等文化观念

从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同文化的碰撞情况来看,西方文化处于一个相对强势的地位,而中国文化处于一个相对弱势的地位,这种强弱失衡的情况,对于我国文化安全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而背后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大学生平等的文化观念没有树立,对于西方文化有着盲目崇洋的心理,简单举例而言,这些年民族传统节日在大学生群体中失势,而西方文化节日大行其道,就是学生平等文化观念丧失的一个折射。针对这种情况,培养大学生平等的文化观念是改变中国文化处于弱势地位的关键。教师要引导大学树立平等文化观念,既不对自己的文化进行贬低,又不对他人文化进行拔高,正确对待不同文化间的冲突以及差异。

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范文3

关键词当幸福来敲门 西方价值观 西方文化

0 引言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中国和西方国家因其文化背景的不同,在价值观上有着极大的差异。要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价值观,观看英文电影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本文以美国好莱坞经典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为例,解析其中蕴含的西方价值观。

1 西方文明的源头及内涵

西方文明的源头可归纳为两希文化: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马修·阿诺德在一个世纪前就指出:“希伯来文化和希腊文化——我们的世界就在这两极之间运动。”( Ronald N.strombeg《西方现代思想史》)他把希腊文化的精髓界定为“如其实际地观看事物”,把希伯来文化的精髓界定为“品行与服从”。西方文化强调以个人为主体,注重突显自己的个性。崇尚的是以实现个人利益,维护个人尊严的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是西方价值观的核心所在。其次,追求自由平等也是西方国家价值观的主流思想。在美国的《独立宣言》中就这样提到:“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that they are endowed by their creator with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 that among these are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另外,提倡勤劳工作,推崇个人奋斗。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实现“美国梦”。这一点是因为清教主义思想对美国价值观的深远影响,也是西方价值观的重要思想。300多年前,当英格兰移民乘坐着五月花号横穿大西洋来到马里兰,寻找一块清教徒能居住的“净土”时,“美国梦”已开始悄然萌芽——美国给了全世界每一个人均等的机会,只要努力奋斗,都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他们为了摆脱欧洲封建专制的束缚,为了自由的生活,毅然来到一片未知的新大陆重新建立自己的家园,开创自己的幸福天地,他们都坚信在这片土地上只要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在这里,机会均等,人人平等。

2 西方文化价值观在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的体现

美国好莱坞经典大片《当幸福来敲门》改编自美国著名黑人投资专家克里斯·加德纳的同名自传。这是一个典型的美国式励志故事。成功诠释了一位濒临破产、老婆离家的落魄业务员,如何刻苦耐劳的善尽单亲责任,奋发向上成为股市交易员,最后成为知名金融投资家的励志故事。影片中主人公的Chris在艰难的环境中依然乐观向上、坚韧不拔,永不放弃,这可以看做是几百年来美国的主流核心价值观—— 个人主义及对美国梦的追求的完美演绎。所谓的美国梦,是一种相信只要在美国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致更好生活的理想,亦即人们必须透过自己的工作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美国是一个极度自由的国家,政府扮演的角色非常有限,这使得美国的社会流动性极大,任何人都有可能透过自己的努力迈向巅峰。在《当幸福来敲门》这部影片中,不仅从影片的主题思想,并且在很多小细节处都能窥视到具有美国文化特色的价值观。

2.1 追求自由、平等

影片中的Chris虽然生活在社会底层,但他有追求幸福的权利。《独立宣言》里明确提出:“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整部影片向观众充分诠释了在美国这片充满自由的天地中,一个人不必依靠自己的出身、门第,而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巨大的勇气和卓尔不群的技能就可以获得成功。

2.2 个人主义

影片中Chris事业不顺,生活极度潦倒,妻子因不忍贫困而离开,他和年幼的儿子流离失所,东奔西跑。Chris一边卖骨密度扫描仪,一边做实习生,后来还必须去教堂排队,争取得到教堂救济的住房。但是他一直很乐观,并且教育儿子,不要灰心。功夫不负有心人,Chris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脱颖而出,获得了股票经纪人的工作,后来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整部影片中,无处不体现着西方典型的个人主义思想。西方国家的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重要性和自由,独立的个人是社会的本源或基础,个人是社会的终极价值。他们推崇个性和独立,个人主义是褒义词。“按照美国学者萨姆瓦的解释,个人主义价值观包括自主动机、自主抉择、自力更生、尊重他人、个性自由、尊重隐私等层面。其在文化上主要是强调个体独立性与创造性,强调个人自由发展,不受或少受社会、政治或宗教势力的限制。”

2.3 鼓励个人奋斗

影片中的Chris一直在社会底层艰难地奋斗着,他始终没有放弃。这正体现了美国人乐观进取,独立自助,不依靠任何人,只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就定会有出头之日这一精神。正如本杰明·富兰克林所说: “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天助自助者)。”美国人积极向上,锐意进取,乐观、独立,做自己命运的主人。影片中的很多细节处处都能体现Chris不抛弃不放弃,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全力奋斗的精神。比如,在打篮球时他对儿子的教导:“Don't ever let somebody tell you you can't do something, not even me. You got a dream, you gotta protect it. If you want something, go to get it.”(别让别人告诉你你成不了才,即使是我也不行。如果你有梦想的话,就要去捍卫它。如果你有理想的话,就要去努力实现。)儿子克里斯·托夫在听了父亲的教导以后真的懂了,在他们被房东赶出家门的时候,他只拿走了那个生日礼物——篮球。对于克里斯·托夫来说,篮球是他的梦想,他要捍卫这个梦想,为这个梦想奋斗终生。西方国家历来宣扬并倡导自由、民主,任何人不论身份、地位如何卑微,只要通过勤奋努力地工作就一定会取得成功。也说明了西方国家倡导公平竞争、人人平等。

3 结语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有着和我们不一样的文化价值观。他们提倡追求自由平等,推崇个人主义,鼓励个人奋斗。该部好莱坞经典影片《当幸福来敲门》作为典型的美国式励志故事向我们生动展现了现今西方国家的主流文化价值观,不仅让我们对西方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并且也为我们展现了西方文化中优秀的价值观念,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很好的引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罗兰·N·斯特龙伯格.西方现代思想史[M].刘北成,赵国新,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2]王锦瑭.美国社会文化[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46.

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范文4

在全球文化一体化浪潮席卷下的当今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诉求愈发强烈,而在寻求文化共性和文化融合的同时,维护民族传统、坚持民族性就是实现全球文化多样性的最佳途径。不同民族的文化所表现出的共性,既是与世界文化相融合的前提,也是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基础。而民族文化的民族性就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保证。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代表。它既属于中国,更是世界文化基因宝库中重要的一员。中国武术的国际化是武术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华文化对全球文化一体化的贡献,更是保持世界文化多样性不可或缺的元素。但是,当今世界,是西方文化价值观所主导的世界,那么在中国武术国际化的进程中,就需要中国武术在坚持自身民族性和寻求与世界文化共性的前提下,主动寻求与西方文化价值的融合。也就是说,武术的国际化的基本特征就是既要把握好民族性,又要“与时俱进”,充分体现其时代性。以具有可以被广泛接受和认同的国际体育发展形态,巧妙标识我国体育文化的特殊身份,形成复合型的武术发展形态。并制定有效的以中国体育文化价值为核心的,与西方体育文化价值有机融合的武术国际化发展目标。

2东西方体育文化价值观的冲突与融合:武术国际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2.1东西方体育文化价值观的冲突

1)辩证与逻辑的冲突。季羡林[8]曾经这样描述东西方文化的差别:“东方的思维模式是综合的,它照顾了事物的整体,有整体概念,讲普遍规律,接近唯物辩证法而西方的思维方式则是分析的。它抓住一个东西,特别是物质的东西,分析下去,分析到极其细微的程度。”简言之,就是东方重辩证,西方讲逻辑。这种来自于文化根源的思考方式上的冲突,造成东西方体育文化彼此相互理解上的先天障碍。2)和谐与竞争的冲突。中国文化将人与自然或外部世界的关系看成是和谐统一的。在中国武术的修炼过程中,建立了性命双修、身心并育的整体优化的生命养生体系。比武的重点并不是鼓励竞争,而是主张胜负无足轻重,提倡“君子之争”、“点到为止”、“以和为贵”。西方强调人要不断的应对自然的挑战,更突出竞争,提倡超越对手、超越自然障碍,其活动是在相互较量过程中完成,竞技场上的结果、成绩、名次是个人价值、个人尊严的体现。这样的文化理念上的区别,也必然会造成二者在文化价值观上的相互排斥。3)体悟与量化的冲突。中国人常说:“可以神遇,而不可以目视;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喜欢在生活中直接亲身经验里去“整体体悟”。理论表达中抽象的思维成份也较多。西方体育文化价值观更重科学与量化,以观察和分析的途径衡量体育的功能和规范其手段、内容和方法,使体育活动向着严格的“针对性”、“专门性”方向发展,重视人体的外部运动,并把身体的局部练习效果综合起来达到整体健身的目的。这种衡量标准上的冲突,带来了评判理念、方法上的巨大差异,更会造成评判结果上的分化与误解。4)繁琐与简洁的冲突。中国武术拳种众多且理论深奥,套路动作冗长复杂,路线曲折迂回。武术所蕴含的哲学文化内涵、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属于一种精神、潜意识的,需要借助思维方式、生活经验和传统文化知识,通过不断练习体悟才能有所认识和领悟,这就造成了对武术理解上的困难。西方体育动作要求舒展、自然,大多数体育项目都对规则、场地、器材做出了严格的规定,注重对人体解剖结构和生理机能结构的研究,表现出的就是运动形式的简洁化、动作的规范化、评判手段的科学化,可操作性极强。这些形式上的巨大反差,也会给彼此的交流和相互融合带来障碍。

2.2东西方体育文化价值观的融合

东西方文化价值观的不同和各自独特的民族性,必然会导致二者的冲突。历史上,“不同文明体之间的极端冲突可以带来某些文明的消亡,同时也可以激化一些文明的进步甚或促成新的文明体的形成。”[9]历史经验也告诉我们,有限的冲突、理性的冲突,也可以引发人们对文化共性的思考,强化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从而逐渐的化解冲突,促进不同文化的相互融合。不同文化价值观之间除了有冲突,也会有共性,在东西方体育文化价值观中,也有诸如健身性、艺术性、娱乐性、教育性等的共性,并且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讲求“仁义、和谐、大同”,与西方文化讲求“自由、平等、博爱”的核心价值观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中国武术作为东方文化的标志性符号,其自身强烈的民族性是与生俱来的。其国际化发展的历程与未来,也必定会经历与不同文化的冲突、交流与融合。在这种冲突、交流与融合中,去“认识中国体育的文化属性,本身就是现代化的过程,需要寻根,也需要学习和借鉴其他文化中的普适性成分。发掘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东方体育价值观,汲取西方体育的人文精粹,重新塑造中国体育的文化价值观”[10]。在“和平崛起”的民族大战略下,寻求共性,避免冲突,形成与西式体育协同发展的模式。以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而不要刻意凸显与西方主流文化、宗教传统有着明显差异的东方文化标签,更不应该是简单粗暴的文化灌输甚至是文化侵略,而应该是潜移默化的影响。

3来去自如:武术国际化发展的有效策略

前面说过,武术国际化是一种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向国际空间转移的过程,并以形成具有被广泛认同的国际性体育文化形态为其根本目标。这个转移的过程,虽然也包括武术在本土与其他外来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但更重要的是武术走进并融入世界其他文化的过程。第一个过程,往往都是被动的;而第二个过程却是主动的,就是通过对武术文化的适当调整和创新,寻求共性、淡化冲突,让中国武术文化融合于世界文化之中,通过融合而使世界文化能够认识并接受自己,也通过融合使武术文化适应外族文化,并在世界各地不同文化中生根发芽不断发展、壮大。

3.1创新与变革式的“走出去”与融合式的

“走进去”中国武术的国际化,如何让拥有不同文化价值观的传播对象所接受是关键。东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差异让传播对象对于接受外来文化天生就有一种障碍。所以,要求中国武术国际化的初期,首先应该在“走出去”的时候,注意对具有鲜明差异性的我国传统文化身份的策略性“遮隐”,也就是对具有鲜明特点的民族文化价值核心的“遮隐”,以淡化中西方主流文化在形式上的强烈的边界感,避免冲突,突出共性,打造普适的国际体育文化身份,提高国际认同度,并要学会用异域的文化特点和思维方式讲述本民族文化的故事,积极推进武术的国际化传播。其次,在中国武术国际化的进程中“走出去”,是让世界认识武术,而“走进去”是要主动与不同文化价值观有机的深度融合,能真正的被其他文化所接受。在过去的武术国际化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对传播对象所具有的本土文化研究了解不足,以及对其民族文化核心价值观的漠视,并没有有针对性的真正的去了解其所需、所想,而只是一厢情愿的以自我意识为主推进中国武术的国际化,所以才造成中国武术在异域的水土不服,进而只是形式上做到了所谓的“走出去”,而并没有实现以文化价值观深度融合为前提的“走进去”,最终导致所谓的武术国际化,多数还只是停留在以海外华人为主要传播对象的不利局面。要改变这样的局面,就需要加强对所传播对象的本土文化进行充分研究和了解,在保留武术文化内核的基础上,对武术自身从形式、内涵到文化价值观进行合理的创新性的调整,并把我们的武术及武术文化融入到异域的本土情境中,进行在异域本土化的适应性改造,以适应其新的生长环境,并在此基础上,渐进性的体现中华文化和武术文化的核心价值,注重,增进理解,让中国武术在与西方文化价值观的深度融合中,扩大影响、增强自身的吸引力,在异域的文化土壤中把根扎稳。

3.2深度了解与融合中的请进来

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范文5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西方文化渗透;特点形式;湖南省;防范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2-000-02

所谓文化渗透,其目的性大多是不单纯的,以西方文化的渗透为例,其中就大肆的宣扬西方的政治观念、鼓吹西方腐朽的生活方式等,以此毒害国人。如“情感教育”,一方面,西方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传播“自由”的言论,影响了不少人的爱情观、价值观。一方面,在其国内宣扬的却是责任、忠诚等思想,以维护个体家庭的稳定和团结,以促进社会发展。因此,对于西方文化的渗透一定要理智而客观,要用其精华弃其糟粕。

一、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对西方文化渗透的思考

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模、数量、结构、层次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和突破,它为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且在培养国际型人才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中外合作办学中更加直接的中外文化交流,被一些别有用心者所利用,以此推销西方的社会政治理念、民主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即以拜金主义和自由主义为核心的西方腐朽文化,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变成了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的重要场所。

1.西方文化渗透的特点

西方文化的渗透曾被我们称之为“糖衣炮弹”,足可见其隐蔽性,这是西方文化渗透的最可怕特点,让我国公民在不知不觉中“沦陷”,特别是学生人群,“沦陷”的速度和数量都非常惊人。例如,西方文化渗透的形式,或以非政府组织成立的基金、交流协会等为载体,或以合作办学为载体,很少有人能看清其目的性,更多的人会认为人家是在“帮”咱们,因而“沦陷”其中。其次,西方文化的渗透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例如西方国家对我国政治制度的抨击,利用“小事件扩大化”、利用两国的文化差异,大肆鼓吹自己国家的“民主、文明”等,让人对其羡慕,从而对自己的国家政权产生不满,其目的性就是颠覆社会主义制度,让更多的国家成为其附属国,好为自己的国家谋求更大的国际利益。如,一些西方国家打着自由、民主的幌子招摇过市,却不断的干预其他国家的内政,在一些区域“兴风作浪”,带有一定强迫性的与某些国家结为同盟,意图分裂和瓦解一些国家的政权、遏制其经济发展,以确保自己在国际上的“至高”地位。再次,西方文化的渗透涉及的范围极广,大到政治制度、社会形态等,小到生活琐事、情感问题等,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向其他各国人民传播着希望他们接受的文化内容,以达到他们某一些利益目的。

2.西方文化渗透的形式

西方文化间接渗透的形式非常多,这里着重介绍几种常见的文化渗透形式,第一,网络渗透方式,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世界,通过网络浏览文章、观看视频节目、游戏等,西方文化的渗透往往隐含在人们的这些活动之中,如不能客观、理性的认知文化的内涵,就会深受其害。第二,影视、报刊、杂志等形式的文化渗透,当学生贪婪的观看、阅读一些作品的时候,其不知一些腐朽的、糟粕的思想就暗藏其中,若不加以分辨就会深受其害。第三,教师宣扬,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崇尚西方文化的教师不在少数,他们在教学中就会有意无意的宣扬西方政治思想、价值观等,会对学生造成较大影响。

二、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西方文化渗透的现状思考

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实施的西方文化间接渗透,与通过其它以“直接灌输式”为主体的文化渗透途径相比,具有更大的隐蔽性和更为明显的渗透效果,已对我国国家文化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应予高度警惕。

1.湖南省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

中外合作办学是伴随着教育对外开放的深入而兴起的。湖南省中外合作办学始于1998 年湖南大学美雅国际教育学院的成立。之后的十几年里,湖南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进入了一个高峰期,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湖南农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相继与国外院校合作,开办合作项目。特别是我国加入WTO 后,中外合作势头迅猛发展,国际化脚步更加迅速,合作办学的项目与日俱增。据不完全统计,省内已有十几所高校开设合作办学项目,招生规模达上千人,合作的国家也已达30余个。目前湖南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校主要集中在教育发达的长沙、湘潭等城市,合作的对象也主要是经济和教育发达的国家,诸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法国等。

2.西方文化渗透对湖南中外合作办学师生的影响

湖南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将国外的一些优质教育资源、先进教学理念带入湖南高校建设当中,为促进湖南高等教育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随着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及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逐渐发现西方思想对我国文化的冲击不可小视,特别是大学阶段,学生的思想、人格还不定性,部分学生还处于迷茫之中,这时西方文化的影响会给其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带来极大的矛盾与冲击,很有可能使学生形成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不良的思想。

西方文化间接渗透对大学生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西方文化渗透会影响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使其忘记中华忠义、孝廉等优秀文化传承,变得急功近利、自私狭隘,这种价值观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社会的健康发展,使社会秩序更加混乱。第二,西方文化的渗透对我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特别是西方文化倾销占据了我国文化发展的有利资源,使部分人形成不科学、不健康的文化发展理念,影响了我国对优秀文化的传播。第三,西方文化的渗透破坏了我国高校的教学计划安排及人才培养方向,降低了我国高校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不利于我国高校对行业高端人才的培养和高端人才的输送。此外,受西方文化影响,一些学生的生活方式、价值观等发生了较大变化,产生了一定的愤世、消沉的思想,甚至对我国的基本方针和发展路线产生强烈的质疑和不满,这种盲目的思想理念使其不顾国情、崇洋,以不恰当的方式将西方文化全盘移植到自己的交际圈、社会圈,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和后果。

三、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西方文化渗透的防范机制

鉴于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西方文化渗透对我国高等教育的不良影响,我们应建立积极的防范机制,第一,应进一步完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探索一条更有利于我国文化发展和防范西方文化渗透的办学之路,同时加强高校管理,使西方“糖衣炮弹”的计划落空。第二,适度控制中外合作办学学校规模的发展,对其文化活动等进行政策支持和政策引导,使学生在校园内更多的接触到中、西方的优秀文化,将文化分为优质文化和糟粕文化,打破东、西方文化的对立局面,使师生能够理性的、客观的对待中、西文化的差异,并科学的分析文化的内涵,从而理智的选择文化的接受和传播,使整个校园文化环境更加健康。第三,进一步提高中外合作办学的生源质量,提高中外合作办学的进修档次,使在校学习人员的道德修养、文化素养等有很高的基础,自身能够对不良文化加以正确的辨别和抵制。第四,引导学生认清西方文化渗透的特点和目的性,一方面,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宣扬我国的优秀文化,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社会观,他们对于“糟粕”的文化就不会好奇和接受。另一方面,结合国内外重大事件,向学生宣传世界人民的爱国、爱和平情感,让其早日认清一些国家的不良企图,使其能够客观的、理智的看待西方文化,学其精华、弃其糟粕。第五,加强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各个高校的学生党建工作,使更多的学生拥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树立爱国、爱民的高尚思想,那么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文化就难以侵入,西方文化的渗透就能得到有效的防范和抵制。在湖南地区,西方文化的渗透对高校建设的影响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例如湖南工业大学等学校积极的开展爱国教育,促进学生形成坚定的立场和正确的社会认识观。又如湖南农业大学重视我国传统文化的发觉和发扬,以此防范西方文化的渗透,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三观”及处事理念等。由此可见湖南地区对于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西方文化的渗透是比较关注的,其防范工作开展的也小有成效,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依旧不能放松警惕,放松对“糖衣炮弹”的辨别、防范和抵制。

四、结语

不论是西方文化还是我国传统的文化,都有其精华、有其糟粕,我们必须坚持用辩证的眼光看世界,不能全盘接受、亦不能全盘否定。对于西方文化的渗透我们也应坚持这种防范心态,加强中、西文化交流的科学性,建立共赢的文化交流模式,以促进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保持中、西方的良好交往局面,以国外的优质资源促进我国高校建设发展,同样以西方的优秀文化资源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发展,使国与国之间形成良好的文化交流模式。

参考文献:

[1]董瑞红.西方文化渗透下国际合作学院学生意识文化培养[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3):86-88.

[2]张伟.影响与规避:西方文化渗透于大学生价值观培育[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5(02):17-21.

[3]陈璐,路阳.中西方节日文化冲击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于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学生类群分析[J].统计与管理,2015(05):155-156.

[4]赵红玲,杜根远.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党建工作“4+4”模式探讨――以许昌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为例[J].许昌学院学报,2014(01):151-153.

[5]赵允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大学生文化素质现状分析[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107-111.

作者简介:简 丽(1971-),女,湖南张家界人,工作单位: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范文6

从事外语教学三十多年来,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外语学习有很大影响。中国孩子对西方文化的未知,导致外语学习的过程频繁出现障碍,学习成绩始终不能达到理想的分数,凭借教学经验,我呼吁所有的中国学生应该从研究东西方文化差异入手,潜心学习外国文化。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将自己的想法、认识、经验和措施展示给大家。

1.东西方文化存在的巨大差异

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两个要素,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在语言交流中,人们往往重视语言的正确性,忽视了非语言交际行为的文化的差异。就文化标准规范而言,不同的语言文化使用的规则就会不同,它只能在自身中按其特定条件加以解释,而不能以此为规范来描述另一种文化。因此把握非语言交际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交际畅通并有效地进行。下面我仅从以下五个方面来例举语言文化发面的差异:

1.1 信仰和习俗的差异。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忌用猪、狗作商标;日本人忌讳荷花、狐狸和獾,而喜欢樱花、乌龟和鸭子;英国人不喜欢大象、喜欢熊猫;意大利和西班牙人忌用,喜欢玫瑰花;俄罗斯人则认为黄色的蔷薇花意味绝交和不吉利;法国和比利时人认为核桃、孔雀和是不祥之物,各种禁忌无奇不有。

1.2 身体语言的差异。中国人常用握手和微笑来表示友好和礼貌,欧美人习惯拥抱和接吻的礼仪形式,印度、泰国则双手合十表示问候。阿拉伯人见到别人朝自己微笑时,会感到莫名其妙。与人交谈时,中国人习惯翘起"二郎腿"与人交谈,在东南亚国家这一姿态被视为极不友好。

中国和英美人习惯用点头表示赞许、肯定,在印度、希腊等地点头的意思恰好相反。填写表格和选票时,中国人以打勾或画圈表示肯定或赞同,打叉则表示否定或不同意,而英语国家则以打叉表示肯定或赞同。中国人用鼓掌表示欢迎或赞赏,俄罗斯人用指头敲桌子,德国人习惯用脚踏地来表示。

1.3 颜色和数字文化的差异。在东西方非语言环境中,表示各种不同颜色或色彩的词非常丰富,这类词很容易引起文化含义的误解和语义的混淆。在我国,常可看到用颜色和数字来命名的商品商标。

1.4 寒暄和问候的差异。中国人见面寒暄通常是:"你多大年纪?""你能挣多少钱?""结婚了吗?"。在英语文化中,年龄、 地址、工作单位、收入、婚姻、家庭情况、信 仰等话题属个人隐私范畴,忌讳别人问及。英美人寒暄最频繁的 话题是天气的 状况或预测。

其实东西方文化层面的差异是难以数的清的,因此,我们在学习英语时,应了解它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社会风俗习惯,随时将它与我们的母语进行对比 ,使自己自觉意识到不规范语言产生的根源和避免方法,进而增强使用规范语言的意识。

2.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带来了教育的差异

两种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两种不同的教育制度。极其鲜明的对比体现了处在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孩子,先说西方的教育,从体制到政策实施都近乎完备,一批批的孩子们都十分良好的接受高级的教育,唯一的缺陷是在这种情况下,有部分的学生养成了很多骄奢的习惯,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但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他们的教育环境比起中国的简直好之又好,他们的主体是过于培养孩子的自我能力和素质,这也是鄙人比较欣赏的地方。

比而较之,中国的素质教育总也不能尽善尽美,除了环境因素外,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中国文化的背景太深,很难改变这种传统。还有,中国的素质教育过分强调应试能力的培养,往往忽视了对能力的培养及自我能力的提高,这就在根本上造成了中国学生在国际竞赛的水平很高,而生活则远不及人。在中国有很多学生对教育不满,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两种等级。

我想,两种不同的教育制度并不能说明孰好孰坏,这只是两种文化及社会制度的产物,他们各有好坏,我们应该互相吸取对方的好的方面,使得教育在不同的土地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3.掌握西方文化知识对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和影响

对西方文化背景认识的多少,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对英语的学习。比如在平时考试的翻译上、阅读理解上、语法上都会出现问题。如果对文化背景不熟悉,我们对很多翻译都照旧中国的字面意思翻译,就会出现很多的笑话。

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能够运用英语达到交际、交流的目的。我们所学习的英语教材的内容涵盖了西方社会的历史、地理、文化、民俗、风情等广泛知识。如果没有了解一些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很难了解清楚教材的内容,从而也很难准确把握有关内容的思想内涵。

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东西方文化差异带来的英语学习的障碍也是多方面的,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对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使学生对文化的差异有一定的了解是相当重要的,这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而且也是正确理解、把握和运用英语,进行跨国交际的关键之所在。

4.应对英语学习中文化差异的措施

在日常交际中,因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而造成的表达的差异的例子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例如:中国人喜欢通过对对方生活的关心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而西方人却常误解成中国人爱干涉他人的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