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原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核算原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核算原则

会计核算原则范文1

对于企业会计核算来说,稳健性原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原则。国家通过颁布《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来确保这一原则的实现。对稳健性原则的不断推广和应用,不仅能够起到保护投资者与债权人利益的作用,而且还有利于企业抵抗风险并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稳健性原则还存在着主观性和倾向性等弱点,所以应该结合具体实际有选择地适度使用。

【关键词】

稳健性原则会计核算运用

1前言

会计任务的完成需要会计方法。会计方法是为会计核算做准备的。会计核算方法中有设置账户、复试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等七种方法来组成。而不论采用是哪一种方法进行核算,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要论述的,稳健性原则。稳健性原则是会计核算中所遵循的原则之一,它的目标就是为了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当然这个信息需要是真实的、高质量的。否则不真实或质量低劣的会计信息对于决策也无什么参考价值,有时甚至会产生恶劣的影响。因此,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相应的原则来核算,避免出现错误的信息。而稳健性原则也是遵循的原则之一。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十分的重要。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会计核算是一项要求精密性很高的工作。而稳健性原则是会计行业中经常使用的原则之一,应用稳健型原则对于核算的准确率、信息的准确性、财务经营业务情况等都有一定的影响。稳健性原则虽然能避免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于错误率的降低,然而过度的应用也会影响企业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判断。因此,我们说凡事都要建立在控制体系中,注意度的把握。对于会计核算中的稳健性原则应用同样如此,所以说要学会正确运用稳健性原则显得尤为关键。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

2会计核算的稳健性原则

在会计信息质量的谨慎性原则又被称为是稳健性原则,也或是保守原则。它是指会计信息应合理预计企业经营面临的风险和可能发生的损失。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利益在不断的膨胀,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就会遭遇各种各样的风险,例如债务人的破产、债务人的死亡、原本在应用的固定资产却因为社会发展、技术进步而被淘汰,直至报废的情形大有所在等等。而为了避免这种灾难性风险的发生,及在发生时对企业正常经营所造成的不可挽回的影响,因此必须对所面临的风险和可能发生的损失做出合理性预计。正如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原则》第十八条规定中所提到的,“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然而在经济活动中,会计核算的现实环境是不断变化的,这就需要我们意识到,作为一种原则性标准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过度的依赖与刻板性应用,只能会导致会计核算的不准确。因此,我们说会计核算中的稳健性原则固然重要,但也要适时作出相应的调整。学会灵活性运用。

3稳健性原则的应用

稳健性原则也就是谨慎性原则都要求避免虚夸资产和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抑制或减少了经营者的风险负担,相应提高了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在会计核算工作中,提取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对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的方法都是稳健性原则的应用。下面我们就从不同的几个方面来论述稳健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具体应用范围。

3.1资产减值的准备

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投资期满,收回其他投资,按收回投资的资产形态分别进行核算。此外,企业应当在每年进行定期性检查,时间间隔不限,但至少每年应该检查一次。而在检查的过程中,对各项资产都应采取稳健性原则,可以对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耗或是损失进行合理性的预计。企业可以按规定每月要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将可能发生的损耗价值计入在内,这样就能确保企业资产的真实性。并且通过这样的资产减值方法,还能确保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对本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的成果更加的了解,以确保投资者在投资的过程中避免盲目性,从长远的利益角度来看,也是对企业发展最好的保障。

3.2或有负债的出现

企业的资金来源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企业所有者注入的资金,称之为所有者权益。而另一部分则是从银行等债权人那里借入的资金,称之为债权人权益,也就是负债。在《企业会计制度》中将或有负债定义为,在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义务,其存在需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或者为,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或该义务的金额不能可靠地计量。或有负债具有两个基本的特征:或有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或有负债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这就更需要应用稳健性原则,以确保这样的不确定性降为最低。

3.3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

固定资产的特定之一就是寿命长,具有长期的服务潜力。然而也正是因为这样的长期性,也就使得固定资产每年都将有一部分价值被耗损掉,直到最后报废或者出售以致对本企业不再有使用价值。而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是为了迎合新技术的更新,也是不少企业为了发展生产而采用的方法之一。新会计制度在强调采用常规的直线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同时,允许企业采取加速折旧法。正是因为采用了加速折旧的方法,使企业在固定资产使用的前几年计提折旧,计提折旧的目的是为了在固定资产使用期内每年合理的摊销固定资产成本。从而减少利润,减轻了前几年的所得税负担,相当于是国家为企业提供了变相的无息贷款,不仅提高了资金利用率,而且有利于机器设备的更新改造,充分体现了稳健性原则。

4结语

总之,通过综上所述我们了解到在会计核算中要采取稳健性原则,这不仅有助于企业更新技术,并且能够确保企业资金投入的有效性。然而凡事都具有双重性,稳健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固然有其优势的一面,但也要注意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的一些弊端问题。例如在运用的过程中要注意它的适度性。并且还要合理估计企业存在的一些经营风险,注重各项减值准备以及收入在财务会计报告中的披露等等问题的出现。只有注意了这些问题的出现才能够将稳健性原则发挥到更好的效果。稳健性原则是会计核算中应用的原则之一,却也是最有用并且最被经常使用的原则。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作者:薛钧璘 单位:长春师范大学数学学院

参考文献:

[1]龙德贵.加速推行稳健性原则的紧迫性[J].广西会计,2000(05).

[2]何和平.稳健性原则与会计信息质量[J].商业研究,2001(05).

会计核算原则范文2

会计核算的客观性原则包括三层含义:

1、会计核算应当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2、会计核算应当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情况,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会计核算原则范文3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会计核算;应用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18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而新《企业会计制度》则更加明确地规定:“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正确理解谨慎性原则,并针对其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进行具体的阐述,对正确进行会计核算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对谨慎性原则的理解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在存在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判断时,保持必要的谨慎,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在会计核算中应当对企业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作出合理预计,要求会计人员对某些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存在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以尽可能选用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所有者权益的处理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由于谨慎性原则充分考虑了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而不考虑可能取得的收入或收益,就使得会计信息比较稳健,或比较慎重,也就是作了最坏的估计。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对的是纷繁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市场风险,比如金融风波、债务人的死亡、破产、固定资产因技术进步而提前报废、恶性竞争等情况,谨慎性原则正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处理上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这样有利于保护所有者和债权人的利益,也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但谨慎性原则若使用不当,也可能降低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可比性,同时还可能导致企业设置秘密准备,使会计信息失真。

二、谨慎性原则在中国会计核算中的具体应用情况

(一)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与体现

会计核算中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体现具体会计准则的诸多方面:

1.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存货采用实际成本核算时,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和各别计价法。在物价上涨时,发出存货的计价采用后进先出法,会使本期成本接近当期水平,减少利润中水分,期末存货价值偏低,体现谨慎性原则。若采用先进先出法,则会使本期成本降低,利润中水分加大,期末存货价值升高,实现不了稳健性目的。

2.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有平速折旧法和加速折旧法两大类,若企业选用加速折旧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则可使企业在固定资产使用的前几年多提折旧,从而减少利润,少交所得税,等于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又可使投入的资金尽早收回,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体现了谨慎性。

3.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中规定了企业计提的减值准备由四项增至八项。

4.设置资本公积准备项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于因接受捐赠而持有的非现金资产;对外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因被投资单位增资、扩股、接受捐赠等原因引起本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增加时,暂不确认为普通权益,而计入资本公积准备项目,待非现金资产或长期股权投资处置后,才将实现的收益转入一般公积项目。

5.债务重组。企业在进行债务重组时,只能确认重组发生的损失,不得确认重组发生的收益,不预计未来的或有收益,但预计未来的或有支出。如果存在或有收益,也只能在实际收到时,才能作为当期收益处理,完全体现了谨慎性原则的内涵,有利于防止企业利用债务重组调节利润的现象发生。

6.收入的确认与计量。在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不能可靠估计的情况下,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中对收入区别不同情况予以确认和计量,方能充分体现谨慎性原则。

7.无形资产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对企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的开发成本直接计入当期费用,不计入无形资产价值;当无形资产预期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时,企业应将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予以转销。

8.投资。《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对于对外投资投出非现金资产评估高于其账面价值,不确认收益;对于股权投资差额,若为借项,按不超过十年的期限摊销,若为贷项,按不低于十年的期限摊销;企业收到短期投资的股利或利息时,不确认收益,而是到处置时再体现在净损益中。

(二)谨慎性原则运用实例分析

1.案例

假设红星公司2007年2月8日以一台设备对外投资。设备原值1000000元,已提折旧250000元,评估确认价值900000元,2007年12月1日,红星公司预计该项投资可收回金额为700000元。2008年4月1日,红星公司因为财务困难,原欠银河公司贷款950000元无力偿还,经双方协商,红星公司同意以该项投资清偿债务。该投资的公允价值为920000元(假设不考虑税金)。

2.相关会计处理

(1)2007年2月8日,以固定资产取得长期股权投资

非货币易准则规定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据此,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为750000(1000000-250000=750000)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750000

借:累计折旧250000

贷:固定资产1000000

(2)2007年12月31日,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投资准则规定,由于投资市价持续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恶化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额低于投资的账面价值,应将可收回金额低于长期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全部确认为当期投资损失,即为50000(750000-700000=50000)元。

借:投资收益50000

贷:长期投资减值准备50000

(3)2008年4月1日,以长期股权投资清偿债务

债务重组准则要求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全部计入资本公积或当期损失。在本例中,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950000元与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700000元之间的差额250000元全部计入“资本公积”。

借:应付账款950000

借:长期投资减值准备2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750000

贷:资本公积——债务重组收益250000

3.结论

谨慎性原则的直接体现和深入运用,避免了一些企业滥用公允价值,借关联交易和债务重组等粉饰业绩、虚增利润,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企业会计制度》对谨慎性原则的全面体现和深入运用,将从制度规范上使会计信息更加接近企业实际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为遏制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了制度保证。

(三)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运用的两面性

1.谨慎性原则的优点

为有效遏制上市公司虚增利润的做法,体现了公平、公允原则,企业会计准则修订后对资产计提项目增加了,引进了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项目。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生存面临风险,高估利润无疑使企业生存的风险更大,盲目乐观会使企业面临无法维持经营的局面。因此,运用谨慎性原则可以预计企业未来损失,防范经营风险,体现了资本保全制度,有利于企业提高竞争实力。

2.谨慎性原则的弊端

一是具体操作烦琐,愿意完全采用的企业数量不多;二是谨慎性原则仅是对某一时间上而言的,对于整个会计期间则无法体现。如:计提坏账准备对当期利润起了稳健作用,但对于以后的会计期间也会造成利润反弹的现象;三是上市公司利用谨慎性原则操纵利润的现象并不少见。上市公司视自身经营情况决定谨慎原则的取舍,若其需要体现公司业绩时,往往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而有的公司在经营不景气时,采用稳健的做法,制造前期亏损后期经营业绩持续上升的假象,提高公众对其的期望值;四是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存在不协调,使企业因选择稳健而导致利润虚减。如:当期产品保修费用,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可于产品销售的当期计提,但按照税法规定于实际发生时从应得税中扣减。这使得当期费用增加,所得税却未能相应抵减,造成当期利润虚减。

三、会计核算中运用谨慎性原则应注意的问题

(一)正确对待谨慎性原则与相关准则的关系

从中国现有会计规范看,有些体现谨慎性原则的具体方法操作性是比较强的,如后进先出法、加速折旧的方法等,但企业会计制度中关于资产发生减值的判断标准不够明确,特别是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作为决定资产减值准备数额决定因素的“可变现净值”的确定较为困难,这为企业利用谨慎性原则进行操纵留下了一定的空间。

(二)正确对待谨慎性原则与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关系

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为谨慎性原则的正确运用奠定基础。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主要是指会计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依据现有的法律、法规和企业会计政策范围作出的判断性估计和决策。鉴于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可选择性”的范围日益扩大,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提高职业判断能力,使其能够准确把握谨慎性原则的实质,在对不确定性的事项进行估计和判断时,力求客观和公正,避免主观随意性。

(三)正确对待谨慎性原则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关系

现代企业管理中应强化企业内在约束机制,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优化会计行为,从而使谨慎性原则得到合理的应用。所以适当地运用谨慎性原则需要会计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四)正确对待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度”的问题

实行谨慎性原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但在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过程中要注意一个“度”的问题。只有适度地应用谨慎性程序和方法,才能真正提示谨慎性会计的本质。从理论上讲,谨慎性会计原则虽然具有较强的倾向性,但恰当地应用它并不会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适度应用谨慎性原则对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是有充分保证的,它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协调一致的。

参考文献:

[1]丁尚禄,企业会计制度与谨慎性原则[J].中国科技信息,2005,(24).

[2]杜伟堂,陈支农.权责发生制原则与谨慎性原则[EB/OL].中华会计网校,2006-02.

[3]财务管理如何运用谨慎性原则[EB/OL].中国管理传播网,2007-08.

会计核算原则范文4

【关键词】医院会计制度 会计一般性原则

一、引言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进行会计核算的指导思想和衡量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共有十三条:真实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有用性、一致性、可比性、及时性、清晰性、权责发生制、配比性、实际成本、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谨慎性、重要性原则。现行《医院会计制度》于1999年1月1日实施,运行已有近10年了,随着2000年《企业会计制度》制定及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等一系列企业会计规章的陆续颁布,特别是我国市场经济、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对这些原则的运用越来越显出其局限性,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医院会计实务处理现状

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是事业单位属性,很少以企业的标准进行成本核算,只计算实际收入和支出,所以,无法搞清楚医院的利润是事实。一些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的核算方法,不符合上述原则,导致处理实际的会计业务不恰当,财务状况也就不能得到真实、全面、客观的反映,甚至一些医院管理层为了追求报表的“美观”,暗示、授意甚至指使会计人员利用成本费用调节收支结余、表现为虚盈实亏或实盈虚亏, 这就很可能给医院持续健康运行和发展带来隐患。

1、固定资产的计量违背可比性原则、配比性原则及真实性原则

固定资产从购置到报废一直以计提修购基金的形式直接增加专用基金,专用基金和固定基金均属于净资产,医院对其拥有充分的使用权。固定基金一般与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相等,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不变,故其在使用过程中的损耗也不会引起固定基金的减少。而计提固定资产修购基金时,又相应增加了专用基金,这就使医院的净资产既包括固定资产原值,又包括提取的修购基金,造成重复计算和虚增,使净资产信息失真。按照固定资产原值的一定比例计提的修购基金,不能如实反映固定资产的损耗程度,相反,运用“专用基金――修购基金”却可以人为地改变医院的成本,随意调节利润。医院会计制度只对医疗设备的折旧年限作了规定,未对房屋、建筑等其他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残值估计、提取减值准备等作出明确规定,造成修购基金计提比例和使用的随意性,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相背离,行业内核算口径不一致,会计信息无可比性。不能反映医院固定资产真实价值的核算方法既违背了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也违背了可比性原则、真实性原则。

2、应收医疗款中的坏账核算不符合谨慎性原则及配比原则

应收医疗款是指应向门诊病人和出院病人收取而未收的医药费用,此处特指医院与医疗保险管理机构结算的医保病人医药费。目前医保病人出院结算时,只需支付小比例的自负部分,统筹部分的医药费由医院先行垫付,经医疗保险管理机构审核,先扣除违规款,留5%~10%考核金后,推迟一个月或数月再返还,即医院对医保病人提供了医疗服务,却并不能确保经济利益就一定能流入医院。这给医院带来了资金占用的压力,由各种原因形成的医疗结算扣款,也给医院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这其中的违规款是永久扣款,符合坏账概念,但没有进行坏账核算。在处理结回的医药费时,对违规款的会计核算是借记“医疗支出”科目,贷记“应收医疗款”科目处理,这样做增加了本期支出,导致利润减少。如果违规款数额大,对本期利润则影响较大,不符合谨慎性原则和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因为该项费用不应由本期负担。

3、管理费用核算不符合真实性原则

管理费用作为医院的一项期间费用,内容、含义相当广泛,除了医院管理部门的费用外,还包括为医疗、药剂、管理等部门的间接费用。目前行业间简单地按医疗支出与药品支出9∶1的比例分摊,势必影响医疗收支、药品收支情况,影响医院财务收支的真实性,使报表使用者无法得知管理费用在支出中所占的比例。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医疗支出与药品支出的比例会发生变化,重新核算其比例关系势在必行。医院为固定资产建设、购买大型设备而进行融资,产生的借款费用直接记入“管理费用”科目,没有体现配比性原则。事实上“管理费用”科目是个筐,其他科目所不能反映的内容都在往里装。

4、医疗纠纷处理不符合谨慎性原则

随着大众自我保护意识及对医疗卫生保健的期望值不断提高,各级医院面临的医疗纠纷呈陡增之势,由于种种原因,一些纠纷久拖不决,有的持续一年以上。目前,纠纷发生后,不管处理时间多长,都于支付赔偿款时,借记“医疗支出”科目,贷记“现金”科目处理,直接记入支出,导致收入与支出不匹配,财务风险加大。一旦发生严重的医疗事故,巨大的经济赔偿必然会严重影响医院工作的正常进行,从而使医院财务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恶化,同时也不利于反映当期成本支出。

5、会计报表不符合清晰性原则

《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医院对外报送的会计报表有“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医疗收支明细表”、“药品收支明细表”、“基金变动表”和“基本情况表”,从不同侧面反映医院财务状况。但由于上述原因,现行会计报表中所反映的经济活动情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记录不准确清晰,不便于理解和利用。医院经济活动的主要特征是现金流量大、周转速度快,最能反映现金流动情况的“现金流量表”却不在要求之内。现金流量表可以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正确评价医院的经营成果、评价医院收益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差额及其原因、医院期初现金与期末现金的差异变动原因。

三、对策与建议

1、固定资产核算增设“累计折旧”科目

医疗设备、器材等固定资产大多属于高科技产品,具有价值高、更新快、数量大的特点,是医院重要的资源,需要保值增值。这必然要求会计核算对其从形成到使用耗费再到报废的全过程进行合理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借鉴企业固定资产准则中规定的固定资产的核算方式,以正确反映医院固定资产的净值,在会计核算上应取消“固定基金”和“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增设“累计折旧”科目,以计提的折旧基金取代修购基金。正确划分资产界限,统一计提折旧年限,在计提折旧时将固定资产的原值扣除其预计净残值的余额,在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内,选择合理的折旧方法进行摊销,将每月应摊销的折旧价值作为费用计入有关的成本或支出中,从相应的收入中得以补偿,体现配比原则。

2、正确核销应收医疗款中的坏账

随着全民医保的实行,医保病人形成的应收医疗款会越来越多,加强医保管理,及时整理汇总上报资料,审核后及时督促医保资金回笼到账,尽可能减少医院流动资金占用,并要重点分析医保费用超支产生的原因及对策,逐步减少扣款费用的数额。医保扣款是经医疗保险管理机构审核后核定的违规款,属于医院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是医院发生的坏账损失,它在发生时应按一定程序予以确认,在核算时应借记“坏账准备”,贷记“应收医疗款”处理。对于一些长期挂账无法收回的数额较大的呆账、坏账,在不影响当期收支平衡的前提下,应直接从支出中予以冲销,体现谨慎性原则和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

3、细化管理费用的归集、分配

面对医疗经费投入不足的情况,各级医院都在尝试利用银行贷款。建议借鉴企业会计规定,引进“财务费用”科目,把原在“管理费用”科目中列支的银行贷款利息支出和在“其他收入”中核算的存款利息收入统一归集到“财务费用”一级科目中核算,贷款用于固定资产建设时,利息要进行资本化处理。改变按受益部门职工人数分配人员经费的办法,采用按人员比例和收入比例相结合、复合的管理费用分摊办法,合理分配管理费用在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中的比例,为真实的利润核算打下良好基础。

4、医疗纠纷按或有负债处理

医院纠纷的发生频率逐年增高,以经济补偿为目的,而且赔偿范围和数额也越来越大,构成了新的医院财务风险,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的概念。即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其结果须由某些未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决定的不确定事项。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确认为预计负债:第一,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第二,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第三,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按照谨慎性原则,医院会计应参照企业会计制度的做法增加“预计负债”科目,用于计提医院医疗纠纷赔偿准备金。该科目贷方反映提取的医疗纠纷赔偿准备金,借方反映医疗纠纷赔偿的支付数额,期末余额一般应在贷方,表示“医疗纠纷赔偿准备金”的结余数,余额结转下年继续使用。应综合考虑上年实际发生赔偿额度和今年业务收入,确定提取比例,增强医院财务抗风险的能力。

5、补充完善现医院会计报表体系

高效的管理取决于优质的会计信息,会计报表则集中体现会计信息,现医院会计报表体系亟需补充“现金流量表”。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结合医疗行业特点,灵活设置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的项目,以体现医疗行业的支付能力、偿债能力和周转能力,总体反映医院收益质量及影响现金流量的因素,对医院整体财务状况作出客观评价。修订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总表列报内容,在资产负债表固定资产下方增设“累计折旧”科目,在负债方增设“预计负债”科目,在收入支出总表增设“财务费用”科目,以保证提供给报表使用人清晰准确的会计核算结果。

【参考文献】

[1] 陈宇峰:影响医院会计报表真实性的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2009(1).

会计核算原则范文5

摘要:当今社会,传统会计核算模式正在受到新技术时代会计核算方式的严重影响。会计核算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已经悄然迈入会计人的工作当中。迫切需要新的会计准则取代过去古老会计制度的趋势已经迫在眉睫。本文针对固有会计准则和当今信息时代会计核算产生冲突的部分原则进行了阐述,揭示了新信息时代对会计核算原则的影响。

关键词:信息技术;会计核算原则;会计信息

一、绪论

所谓信息技术是指围绕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软件开发技术、光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通讯技术而开展的高科技技术。信息系统是企业或单位利用信息技术将所有内容进行合成、提升和转化的过程而产生的企业管理平台。财务管理在信息环境下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实现了网络化和电子化,这对原有的会计核算基础信息和理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冲击,对预算管理、资金管理和会计核算方面的深远影响更是不言而喻。

二、信息技术发展对会计要素的影响

(一)对权责发生制的影响

对权责发生制的影响。在固有的会计理论体系中,权责发生制伴随着会计分期假设应运而生。本原则要求以受益期来确定收入及费用等会计要素,现金的收付则不作为标志。随着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会计分期逐渐淡化,权责发生制饱受质疑。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让会计期间跟上了业务交易的步伐,跨期入账、分摊等问题逐渐减少,成本和费用的分配已经达到了精准的程度。目前普遍应用的电子货币支付方式,使企业更加注重现金流量信息。因此,在当前信息技术时代,收付实现制正逐步走向会计核算的舞台中央,和权责发生制比较起来显得合理性较高。

(二)对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影响

在固有的会计理论体系中,清晰区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对于判定某一会计期间的损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信息化时代,往往合作项目能够促进合作公司的成立,而公司也会伴随着项目的结束而清算。此时的持续经营假设将失去用武之地,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区分也就失去了原来的意义。依据合作项目支出进行实际核算更能够适应此类项目合作公司的会计核算方法。

(三)对历史成本原则的影响

根据以往的经验,会计核算过程中,注重货币资产、固定资产等有形资产的核算,而对商誉、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核算则略显忽视。容易取得、客观和可验证是历史成本核算的显著优点,依据货币计量属性,依照历史成本而获取的会计要素,使有形资产的计量和确认更直观,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得到了保障,长久以来历史成本原则在会计核算的历史舞台上占据了独霸天下的地位。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迅猛发展的虚拟经济,已经超过了实体经济对GDP的贡献值。在企业总资产中无形资产所占比例大幅上升,在高新科技企业中更是占据了绝大部分,历史成本原则地位岌岌可危。因为企业依据历史成本原则进行计量和确认会导致无形资产价值偏低。比方说将促进社会发展的知识要素通过历史成本原则计量,其价值仅仅是制作书籍的纸张和油墨的价值,或者是一些获得知识的成本和培训费用,毫无疑问这让知识资本的价值严重缩水。实际情况是,现实生活中五花八门的无形资产历史成本根本无法获得确凿的数据,如果抓住历史成本原则不放手,无疑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三、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影响

(一)对一贯性原则的影响

企业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走出去”的经营理念逐步深入到企业,走向广阔的竞争市场,参与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必定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为降低国内外竞争风险,企业要顺应国际市场,让提取坏账损失和固定资产提取折旧与国际接轨。信息化条件下,经济发展有了新的突破,虚拟化、数字化、网络化和全球化的市场环境让财务人员赖以生存的经济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经济环境,迫切需要会计基本原则的改良。

(二)对相关性原则的影响

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是判定某个工程项目是否能够进入会计工作信息流程的重要方式。严格的确认标准把一些不符合规定的项目关在了会计系统的大门之外。而这些不被采纳的会计信息中,难免有漏网之鱼,对工程项目的会计信息使用者还是有一定作用。拒绝这部分信息无疑会降低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满足内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是相关性原则的核心所在。披露原则是其另外一种解读方式,规定企业在发表企业战略目标、财务报表、附注及补充报表时能够将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真实可靠地反映出来,杜绝了为掩盖某些信息省略或修改某些重要财务数据的行为发生。经济环境千变万化,类型纷繁复杂,经济风险扩大化,投资者也从过去的盲目投资转变成现在的理性对待,这些特征,让披露会计信息显得格外重要。迫切要求当代会计报表在传统报表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完善,让非货币性财务会计信息加入到报表披露项目中来,比如企业的文化价值、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声誉等,这些无法量化表达的信息,可能在某一时刻对企业的发展将起到决定性作用。

(三)对清晰性原则的影响

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信息要清晰明了,容易运用和理解是清晰性原则的要求。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会计处理过程有了模式化、精准化的特点,会计信息的质量有了很大的进步。互联网时代,让使用者能够随时随地轻松获得会计信息,为决策和目标的制定提供了极为方便的条件,信息失真失准的情况已经一去不复返。因此,新的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会计原则当中,清晰性原则可以剔除。

(四)对及时性原则的影响

所谓及时性指的是会计信息反映时间和会计事项发生时间保持一致。新技术环境让数据传输在分秒钟得以完成,决策信息的获取已经没有任何障碍,会计信息及时性得到了根本解决。迅速获得会计信息并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是当前信息时代会计工作的一大特点。另外,信息的及时更新,让信息使用者轻松获得最新鲜的数据,没有顾虑。所以,及时性原则已经无需作为一项独立原则在会计原则中体现。

四、结束语

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中,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会计基本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也影响着自身的体现形式。伴随着这种影响,决策型财务系统正在逐步取代核算行财务系统。整个财务组织,从企业财务控制、财务人员业务水平都与原来的核算方式有了冲突。新技术手段的应用,让旧的财务管理和财务核算理念产生了重大变化,让财务管理和核算可行性得到了加强。

参考文献:

会计核算原则范文6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发展到现代会计阶段,其概念应该是一个能够提供会计信息的经济管理信息系统,会计的目标也发展为“受托责任”目标和“决策有用”目标,这对传统会计的核算原则提出了挑战。本文针对这些变化,在提出现代会计概念和目标的基础上,简述了现代会计的核算原则和这些原则地实施环境问题。

关键词 现代会计 会计理念 会计原则

一、现代会计目标

现代企业的特点之一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是一种经济上的委托和受托关系。为了了解和评估经营者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会计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应该能为作为资源提供者的所有人和债权人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情况。这是会计的“受托责任”目标。

另外,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更加复杂以及资本市场的发展使得资源的提供者日益分散,这不仅仅包括现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还包括潜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日益增加,这需要会计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满足不同使用者的决策要求。这是会计的 “决策有用”目标。

二、现代会计核算原则

1.现代会计的核心原则

现代会计作为一个为各种决策者提供经济信息的系统,其所提供的信息必须能够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能够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要求,这就是现代会计原则的核心原则之一――相关性原则,也是现代会计最重要的原则。相关性原则要求会计信息应具有及时性、预测性和可靠性三方面的特征。

现代会计的另一个核心原则是可靠性原则。可靠性原则要求会计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应该是真实的,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对于决策者也是至关重要的。可靠性原则要求会计信息应具有客观性、中立性和可验证性三方面的特征。

2.权责发生制原则和收付实现制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和收入实现制原则揭示的是会计事项确认的时间问题,权责发生制以收入、费用的实际发生作为确认基础,不能将企业业绩和现金流结合起来。

收付实现制是以现金的实际收付作为确认基础的,为了弥补权责发生制原则的不足,可以使用收付实现制对会计信息进行修订。企业的现金流量表就是以收付实现制原则为指导编制的,收付实现制更是现代管理会计的基础原则。

3.历史成本原则和市场价值原则

市场经济中,企业的资产价值时刻在发生变化,按历史成本计价的资产严重失实,也就不能体现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为了弥补历史成本原则的不足,会计理论和实践中使用历史成本和市场价值孰低原则加以弥补。但在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高于历史成本的情况下采用该原则,仍不能体现出企业资产的真实价值,也不能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尽可能真实和相关的信息。

4.谨慎性原则

会计的目标是为各类决策者服务,谨慎性原则下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能做到完全的相关和可靠。比如历史成本和市场价值孰低原则,在企业的资产市场价值高于历史成本的情况下采用历史成本计价,不能体现出企业资产的真实价值,就不能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尽可能真实和相关的信息。

所以,现代会计核算时使用谨慎性原则应对其进行补充,应对可能的资产和收益进行补充说明,以利于决策者进行决策。

三、现代会计原则的实施环境

1.有效的会计信息需求主体

现代会计的目标是为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各种决策服务,我国《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就明确规定:“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所以说,有效的会计信息需求主体是会计目标得以实现和完成的主观环境,有利于会计信息供给的引导。

建立一只有效的会计信息需求主体需要政府职能的转变、金融市场的完善和足够数量的金融产品的以及投资者丰富的投资经验和财务知识。

2.完善的资本市场

现代会计原则的应用主要是为企业资本上市和筹集资金提供财务信息的,这有赖于成熟的市场环境,尤其需要发达的资本市场体系。诸如,市场化运作的外汇市场、品种多样的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产品、完全开放的证券市场等等。

3.配套的法律体系

市场经济越发达,会计工作标准就越倾向于原则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原则基础必然会由刚性约定向基本规则转变。转变的过程中,要求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培养和业务能力的提高以及证券监管的有利实施,否则会导致企业滥用会计原则,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和非相关。

这些要求除了需要市场诚信的建立以外,更重要的是建立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相关的法律体系,用法律来约束和衡量会计工作。

参考文献:

[1]钟小玲.谈重要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商业会计.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