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点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旅游点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旅游点评

旅游点评范文1

以翻译理论家纽马克三种文本类型中的信息型和呼唤型为理论基础,以富平、西乡太白洞和黄陵的英译本为例,通过英汉旅游文本翻译的特点的对比,评析陕西旅游景点的汉英翻译,并归纳出相关翻译策略。

关键词:

旅游文本翻译;翻译策略;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0.034

1 引言

据《2015年陕西省旅游经济发展统计公报》统计,2015年全省接待境内外游客38567.1万人次,接待外国人1941489人次,同比增长4.47%,占入境旅游总人数的66%,外国人市场仍然是我省入境旅游市场的主体。陕西具有悠久的历史,乡村旅游负载着历史文化,如果能把这种独特的乡村旅游文化介绍给国外游客,将有助于实现陕西省“十三五”规划中提到的目标:到2020年,陕西整体上成为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因此,旅游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富平、西乡和黄陵的英译本为例,对陕西旅游景点翻译做相关探讨,指出其中翻译的策略,以期培养更多更合格的旅游翻译人才。

2 理论背景

翻译理论家纽马克指出,翻译活动就是对文本的翻译,不同的文本类型应当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语义翻译或交际翻译。他把文本分为三种类型:表达型,信息型和呼唤型。表达型文本主要介绍源语文化,翻译时主要采用语义翻译,即要遵循“作者第一”的原则。译文不仅要忠实原作者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忠实原作者的语言风格。而信息型和呼唤型文本主要以目的语文化为目的,翻译时应采用交际翻译法。翻译过程中以读者的语言层次为标准,为达到通顺易懂,允许译者不以原作为标准,甚至还可以对原文进行修正。呼唤型文本具有呼唤的功能,意在号召读者们按照作者的意图去行动、思考、感受或作出反应。学者们普遍认为,旅游翻译属于“信息型”、“呼唤型”文本,目的是传递旅游信息,诱导游客行动。如奈达所说,“职业翻译,重在有效传达意义,意义才是客户们想要和需要的东西。他们关心的不是文本的形式化特征,而是文本的内容”。

3 英汉旅游文本特点

中西方在各自特定的语言文化环境下,其语言使用者形成了一套不同的审美和欣赏的标准,这种标准有意或无意地制约着中西方读者使用语言的方式和对语言刺激的敏感度,这就意味着中西方旅游文本的语言表现手法及表现方式,具有各自不同的写作风格和标准。因此,在翻译旅游景点时,为了符合目标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标准,使信息更加有效地传达出去,译者要保持源语文本的形式,尽量和英语文本体裁一致,要尽量使用目的语游客熟悉的语言表达形式,尽可能大的吸引游客,满足国外游客的需求。通过对英汉旅游文本的分析,不难看出,英汉旅游文本的不同主要表现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语言风格不同。英文文本在介绍景点时,行文简洁明了,用语直观通俗,追求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而汉语文本则用语夸张,词藻华丽,行文规整,注重使用多种修辞,从而使文本文字达到诗情画意之美,而对于景点的宣传介绍颇有失真的可能。第二,语言结构不同。英语属于“形和”语言,其语法规则非常严格,句式结构的逻辑层次十分讲究,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往往通过上下呼应、层层递进关联来增强语义,扩大信息,从而达到传达信息的目的。而汉语则属于“意合”语言,这就注定在描写景物时,不太注重句子结构的严谨性及前后的逻辑顺序,相反结构比较松散、自由,通过意境使语篇内容浑然一体。第三,侧重点不同。英文文本更加重视游客体验,常使用第二人称“you”来称呼读者,直接告诉游客,在某个景点中,“you”的所感所受,可以使游客感受到亲切,引起情感共鸣。而中文文本则强调文本的规范性、严谨性、多使用第三人称对景点进行客观说明。第四,英文文本常常使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暗喻、拟人等来增加文本的感染力,从而使旅游景点栩栩如生,传达的信息更加清晰、直观。而中文文本则缺少修辞,非常直白地、客观地对景点进行介绍,缺乏生动性。

4 旅游文本英译原则和策略

在对汉语文本进行英语翻译时,应该采用交际翻译法,以目标语读者为中心,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以实现信息和呼唤功功能为宗旨,最终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翻译时采用的策略如下。

4.1 增补策略

增补是指译者在翻译时适当增加表示背景知识的词语。中英文旅游文本中所表达的文字背后都潜藏着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特别是乡村旅游中蕴含着其本身具有的历史和政治背景,这时简单的直译就不能表述清楚,翻译时需要译者增加适当的背景词语,方能让译文清楚易懂,否则,英汉读者会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知识和思维习惯而引起歧义。

例1:轩辕黄帝的陵墓位于陕西黄陵县城乔山山顶。

译文:Located on top of Qiaoshan Mountain of Huangling County in Shaanxi, Huangdi Mausoleumis the mausoleum of Xuanyuan Huangdi, the ancestor of the Chinese nation. It is the spiritual home of all Chinese people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national holy land to inherit and promote the Chinese culture.

例1中轩辕黄帝是传说中的中国古代伟大的帝王,国内读者比较理解,但国外读者未必知晓,如果译者仅仅采用直译的方法,国外读者无法理解轩辕黄帝这个人物。译文增加了对轩辕黄帝的解释,让目标语读者一目了然,通过译文读者就知道了轩辕黄帝的身份和相关的历史文化。

在陕西境内,许多旅游景点都蕴含着丰厚的历史典故,所以,翻译时适当使用增译法,能有效传达旅游文本所涵盖的信息,从而唤起读者的向往。

4.2 删减策略

删减策略是指在翻译旅游文本时,译者删去那些读者不需要的文字信息,删除后不影响读者对原文的理解,以及原文的信息量。汉语文本中可能会使用大量的名人名言,或文本中有大量的引经据典等。翻译时,如果保留这些引经据典或名人名言等,势必会引起目的语读者的不解,毕竟国外的游客大多对于中国的一些典故或名人名言并不懂。因此,在翻译时,适当把这些内容进行删除,有效传递旅游文本的信息。

例2从汉白公路130公里处,跨过一座飞越峡谷的双曲拱桥(太白桥),再沿峭壁间山道前行约百米,可见怪石嶙峋,如鬼斧神工,脚下深谷,流水淙淙,予人以神奇空蒙、高深莫测之感。

在这段文字中,汉语文本中运用了大量的笔墨,如怪石嶙峋,如鬼斧神工,脚下深谷等等形象的语言对太白洞进行了渲染,意在引诱游客,但在翻译时成英语时,由于英语文本的特点,没有必要把这些华丽的词语逐一翻译出来。但译文要尽可能地表达出原文的含义,用简单明了的语言传递出源语言的信息。

试译如下:From Han Bai Road 130 kilometers, crossing a fly over the canyon hyperbolic arch bridge (the white bridge), about hundred meters along the cliff path, you can find jagged like uncanny workmanship, and deep canyons with flowing water,which give a person the sense with magic, emptiness, and profound.

4.3 改译策略

改译是指,源语文化所表达的情形在目的语文化中不存在时,译者就要改变文化参照,以目的语读者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为目标,换一种说法的一种翻译策略。旅游文本属于呼唤型文本,其目的之一就是唤起游客的注意,旅游文本为了完成宣传目的,它所负载的源语文化词在目的语中就有可能不能一一对应,所以在翻译时可以改变文本的结构或形式,改变说法,尽可能让目的语读者理解和接受。

旅游文本翻译属于跨文化交际翻译。中西方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翻译景点时,译者必须了解并掌握这些差异,学习相关的翻译策略,通过两种语言符号的转换有效传递信息、召唤读者,使跨文化交际目的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旅游点评范文2

【关键词】户部巷;饮食文化;旅游资源

前言

武汉市是中国中部的“中心城市”,是南北饮食的交汇处,武汉饮食兼容并蓄,体现了武汉经济文化的兼容并蓄。武汉饮食种类多样,资源丰富,有些美食诸如周黑鸭、热干面等全国闻名,来武汉品尝美食者络绎不绝。早在2008年,武汉市就将户部巷在内的六条老街列入重点保护计划,2015年,武昌区改造老旧管线,新增监控探头、报警装置和消防装备等安全设施,建立客流统计预警系统。前后经过三次升级改造,增加基础设施,建筑更新换代,户部巷整体环境有了很大改善。户部巷是武汉市重要的饮食民俗街区,是展示武汉饮食文化的首选之地。作为武汉市饮食文化“金子招牌”,户部巷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 概况

1.1 饮食文化旅游概念

关于饮食文化的概念,国内也没有同意的说法,章彩烈对饮食旅游进行了一次定义:以中国美食为主要内涵,以所在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辅助内容的特色旅游。傅文伟说饮食文化旅游是以旅游地的美食佳肴为主要的吸引物而开发的一项特色旅游。由此可见,饮食文化旅游,是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的一种旅游。户部巷集聚了湖北省内的特色小吃,从中可以看出湖北省的饮食文化和饮食民俗,以户部巷美食为依托,展现湖北省的饮食特色。

1.2 户部巷地理位置和名字由来

户部巷位于武昌区的司门口,其雏形形成于明代时期。司门口为明朝布政使司的办事处,称为“户部”,其东面是户部钱粮库,西面则为武昌府粮库,而中间这条巷子就因此得名“户部巷”。嘉靖年间的《湖广图经志》就记载了当年户部巷热闹非凡的场景。如今,司门口背靠长江,周边环绕旅游景点,经济发展迅速。户部巷横卧司门口,集聚武汉特色美食,远近闻名,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

2 户部巷小吃特点

2.1地域性

地域性饮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俗语“五里不同天,十里不同俗”,说明自然环境决定饮食的多元性,饮食的多元性造成文化多元性。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资源具有地域性、独特性和不可移植性,因而饮食文化旅游才会兴起和发展。户部巷汇聚省内多种特色小吃,非常鲜明地代表着湖北省饮食文化特征。例如,恩施盛产土豆,发明了炕土豆;武汉夏天天气炎热,晾晒碱面而发明热干面;云梦拥有两大淡水水系,鱼产资源丰富,因而有云梦鱼面。饮食文化离不开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决定饮食的种类和保存方法。

2.2 历史性

区域饮食的形成是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对食物进行加工改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且受到各种文化因素的影响。户部巷小吃具有一定的历史环境和历史周期性,具有浓厚的文化背景。例如,著名的孝感米酒在明代就已经出现,在清代颇负盛名且逐渐流传开来;孝感麻糖历史悠久,相传宋太祖赵匡胤曾经吃过并赞不绝口,从而一举成为皇家贡品;武汉老通城豆皮创办于民国时期,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正式更名为“老通城”,曾两次亲临“老通城”,赞誉“豆皮是湖北的风味”,此后光临过的名人刘少奇、、董必武等等。

2.3 多样性

武汉位于长江汉江交汇处,素有“千湖之省”和“九省通衢”之称,是中国中部的大动脉,东西南北必经之地,各地饮食文化在此汇聚、碰撞和交融。户部巷包罗万象,融汇各地著名小吃并对其进行改造,使其成为具有“汉味”特色的小吃。除了省内小吃之外,户部巷还接收外来小吃,西安肉夹馍、长沙臭豆腐、印度飞饼、广东肠粉、烤鱿鱼等等。制作过程中,使用煎、炸、烤、蒸、煮、焖、等多样化的烹饪方法。

2.4 经济性

饮食文化旅游是将饮食和旅游结合起来发展当地经济并获利,以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其次是宣传当地文。据统计,2016年“十一”黄金周,户部巷接客70.824万人次,旅游收入达2485万元,远超黄鹤楼、昙华林、首义文化旅游区等景点。户部巷街区发展让很多人得以再就业,暴涨了社会安全。司门口是一条商业街,集购物、休闲、娱乐、饮食于一体,户部巷的发展带动了司门口的商业发展,反过来,司门口给户部巷也带来了消费,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5 口味较重,偏咸、辛、辣

户部巷食物各式各样,普遍带有武汉口味,口味偏重,靠盐、辣椒、花椒、胡椒粉来调味,口味偏咸、辛和辣,例如,热干面、炸酱面、恩施土豆、三鲜豆皮、烧梅等食物偏咸,面筋、糊汤粉、烤鱼和烧烤等食物偏辛,周黑鸭、精武鸭脖、香辣虾等食物偏辣,也有很多种食物具有咸、辛和辣等多种口味.

3 结语

户部巷四周被名江、名景、名楼包围,地理位置、文化位置相当优越,为武汉市老街区,被誉为“汉味小吃第一巷”,巷内小吃众多。户部巷内汉味特色小吃闻名全国,保留了武汉市传统的饮食文化特征,展示了武汉饮食文化魅力,处处体现着武汉老武汉的饮食民俗。户部巷饮食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特点鲜明又具有包容性。研究户部巷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有助于户部巷饮食文化旅游的定位,找准小吃的发展方向,保护传统饮食风俗,并促进区域发展。

参考文献:

[1] 章采烈.论柳宗元的旅游美学观[J].江汉论坛,1992(02)

[2] 傅文伟.论我国旅游开发与环境管理.经济地理,1994(01)

[3] 丁静蕾,邓冰.以人文本,传承文化――谈武汉户部巷的保护和更新[J].华中建筑,2005(04)

[4] 柳林,陈晨,武汉户部巷汉味小吃视觉形象考察.[J]. 美术大观,2012(12)

[5] 王颖,城市文化特色街区旅游开发存在问题及优化对策――以南京夫子庙为例[J].江苏商论,2012(08)

[6] 吴荣华,张宏磊等.城市历史文化旅游地的小尺度空间结构及关联――以南京夫子庙景区为例[J].地理研究,2014(12)

旅游点评范文3

关键词:旅游地 服务质量 演变格局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旅游经济大众化发展特征日渐明显。旅游已成为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且日渐多样化的旅游休闲需求,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旅游业发展的重点所在。根据《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我国旅游业仍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硬件、轻软件,重规模、轻品质等问题。国内旅游服务质量与“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目标存在较大差距,从游客实际体验和感知视角审视并提升旅游目的地服务质量,是普通游客对中国旅游业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

数据来源和测算方法

1990年以来,国家旅游局历年《旅游抽样调查资料》已有中国国内旅游服务质量的相关统计结果,包括来源于入境游客、国内城镇游客和国内农村游客的调查。从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数据来看,2000年之前的旅游服务质量调查和评价并不连续,2000年之后的相关数据相对完整,其中,2001年缺少对国内城镇和农村游客的服务质量调查数据,2003年、2010年缺乏对入境游客的相关调查数据,本研究以插值法对相关缺失数据进行补充。从服务质量的抽样调查内容看,对国内城镇和农村游客的调查包括住宿、交通、餐饮、娱乐、购物、景区、导游、综合服务等八项评价,对入境游客则包括宾馆饭店、餐饮、交通、娱乐、购物、导游服务、邮电通讯等七项评价。入境游客对国内旅游服务质量的测算方法直接来源于肖潜辉等编著的《中国入境游客满意度和消费行为》,根据41位旅游业界、学界专家学者的综合评判得到各项指标的权重,旅游综合服务质量测算方法为:宾馆饭店22%+餐饮20%+交通18%+娱乐8%+购物8%+导游服务17%+邮电通讯7%。随后根据2000-2010年间入境游客、国内城镇游客和国内农村游客旅游人次的占全国比重分别赋予权重10%、50%、40%,并计算国内旅游服务质量综合指数。

中国旅游地服务质量的演变规律

(一)1990-1999年的中国旅游地服务质量

国内游客对国内旅游服务质量的评价结果。1993年开始,国家旅游局抽样调查资料开始涉及国内城镇游客对国内住宿、交通、餐饮、娱乐、购物、景区/点、旅行社/导游等七大类服务质量的评价,1995-1999年,国内抽样调查的对象不区分国内城镇游客和国内农村居民,自1996年开始,除针对七大类行业服务质量开展调查外,还增加了一项对国内旅游服务质量的综合评价。根据抽样调查资料中公布的服务质量七类评价标准(分别是最好、较好、一般、较差、最差、未填报)所对应的人数百分比,即可折算成百分制的服务质量评价结果。

1993-1999年间,国内游客对国内住宿、交通、餐饮、娱乐、购物、景区/点、旅行社/导游等七大类行业服务质量的评价、以及综合服务质量的评价都呈增长趋势,除景区/点和交通的评价略高外,各行业和综合服务的服务质量评价基本都处于70分以下的水平(见表1)。从七大类行业服务质量评价结果看,1995年前,国内游客对各行业服务质量评价的差别不大,且基本都低于60,1996年以后,各行业服务和综合服务质量都有所增长,其中,景区/景点行业的服务质量评价最高,其次是交通、住宿、娱乐,餐饮和购物页的服务质量评价相对较低,旅行社/导游的服务质量评价在所有行业中最低。

入境游客对国内旅游服务质量的评价结果。国家旅游局针对入境游客的服务质量评价早于1990年,与国内游客调查内容一样,涉及了宾馆饭店、餐饮、交通、文化娱乐、购物、导游服务六大类行业服务,此外,同时还包括了景点厕所的调查,1999年还增加了对邮电通讯的调查。

1990-1999年间,入境游客对国内宾馆饭店、餐饮、交通、文化娱乐、购物、景点厕所以及综合印象的评价都呈增长趋势,对导游服务质量的评价有所降低,除宾馆饭店的评价较高外,各行业和综合服务的服务质量评价基本都处于70分以下的水平(见表2)。入境游客对国内旅游服务质量的评价高于国内游客,主要是由于对宾馆饭店、餐饮的评价相对高于国内游客。从各类行业服务质量评价结果看,入境游客对各行业服务质量的评价相差较大,与国内游客也不完全一致,1990-1999年各年入境游客对宾馆饭店、餐饮、导游服务的评价都较高,对邮电通讯、购物、文化娱乐、交通的评价一般,对景点厕所的评价甚至低于60分。

(二)2000-2010年的中国旅游地服务质量

国内游客对国内旅游服务质量的评价结果。2000至2010年间,国家旅游局针对国内城镇居民和农村游客分别开展了旅游服务质量调查,其中,2000-2007年调查内容涉及住宿、交通、餐饮、娱乐、购物、景区、导游和总体评价,2008年增加了对公共设施的旅游服务质量调查,减少了对其它行业的旅游服务质量调查。

2000-2010年间,国内城镇居民和农村游客对国内住宿、交通、餐饮、娱乐、购物、景区、导游和总体旅游服务质量的评价都呈增长趋势,农村游客对各行业和总体旅游服务质量的评价高于城镇游客,国内城镇居民和农村游客对公共设施的服务质量评价(见表3)。国内城镇居民和农村游客对旅游服务质量的综合评价分别由2000年的69.61、69.02提升到2010年的78.45、78.00,提升幅度为8.84、8.98,远远超过了1990-1999年间的提升幅度,其中,2007年以来的提升幅度最大。2000-2007年七大类行业服务质量评价都有所增长,城镇游客和农村游客对各行业的评价分别增长3、5分左右,其中,导游行业的服务质量评价增长较快。城镇游客和农村游客对交通和景点的旅游服务质量评价达到75分以上,住宿、娱乐、导游的服务质量评价处于“70-75分”之间的一般水平,餐饮服务质量评价较低,城镇游客对购物行业的评价最低。

入境游客对国内旅游服务质量的评价结果。2000至2009年间,国家旅游局仍针对入境游客开展旅游服务质量评价的调查,调查内容仍涉及宾馆饭店、餐饮、交通、娱乐、购物、导游服务、邮电通讯七大行业,2010年后中止了针对入境游客的服务质量调查。

2000-2009年间,入境游客对国内宾馆饭店、餐饮、交通、娱乐、购物、导游服务、邮电通讯以及综合印象的评价都呈增长趋势,入境游客对旅游服务质量的综合评价高于国内游客,各行业和综合服务的服务质量评价基本都达到70分以上的水平,宾馆饭店的服务质量评价甚至超过80分(见表4)。入境游客对旅游服务质量的综合评价由2000年的71.03提升到2009年的77.40,提升幅度为6.37,远远超过了1990-1999年间的提升幅度,其中,2006年以来的提升幅度最大。入境游客对各行业服务质量的评价差距有所减小,与1990-1999年评价一致的是,入境游客对宾馆饭店、导游服务、餐饮的评价较高,对购物、文化娱乐、邮电通讯的评价一般,对交通的服务质量评价仍较低,其中,文化娱乐和购物行业的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相对较快。

(三)综合评价结果

根据2000-2010年中国国内旅游服务质量变化趋势的测算结果(见图1),本文发现,2000年以来国内旅游服务质量呈现稳步的提升趋势,入境游客、国内城镇游客、国内农村游客对旅游服务质量的评价都有普遍提升,综合得分从2000年的69.52提升到78.23分的水平,其中,2000-2005年间的提升相对缓慢,2006年以来则呈现快速提升的趋势。

从入境游客看,2000-2009年间,各行业的旅游服务质量评价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宾馆饭店78.94、餐饮75.15、导游服务73.65、购物72.29、邮电通讯71.24、娱乐70.35、交通68.19,截止2009年,各行业服务质量较2000年都有所提升,其中,娱乐和购物行业的服务质量评价提升较快,宾馆饭店、餐饮、导游服务的服务质量始终被入境游客认为较高,购物、邮电通讯、娱乐的服务质量评价一般,交通服务的质量评价相对较低。

国内游客与入境游客对旅游服务质量评价的总体趋势一致、对行业评价有所不同,2000-2007年间,国内游客对各行业的旅游服务质量评价都有所提升,导游、交通、餐饮、娱乐等行业的服务质量评价提升较快,其中,农村居民的实际体验有较大改善、评价提升5分以上。国内游客对入境游客评价较低的交通服务较满意,对入境游客评价较高的餐饮服务十分不满。截止2007年,国内游客对各行业的旅游服务质量评价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景区76.75、交通75.63、住宿73.33、导游72.80、娱乐72.01、购物71.71、餐饮70.25,国内城镇和农村居民对各行业服务质量的评价较为一致,城镇游客对购物行业的服务质量评价相对较低。

中国旅游地服务质量的时空格局

国家旅游局1996-2009年的入境旅游抽样调查资料包含了各省(市、区)涉旅行业服务和综合服务质量,国内游客抽样调查资料则没有分省(市、区)的服务质量调查,因此,本研究以入境旅游抽样调查资料为依据来分析中国旅游地服务质量的时空格局。

从省(市、区)入境旅游服务质量来看(见图2),主要特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996年,半数省(市、区)入境旅游服务质量评价在60-70分之间,占比58%、36%的省(市、区)入境旅游服务质量评价在70分以上,贵州和青海两省的入境旅游服务质量评价则在60分以下,其中,入境旅游服务质量评价最高的前五个省(市、区)是:江苏76.37、北京75.51、广西 74.61、黑龙江73.88、陕西73.15,入境旅游服务质量评价最低的前五个省(市、区)分别是:贵州58.33、青海59.88、云南64.13、山西64.71、65.00。

1996-2009年间,基于入境游客感知的各省(市、区)旅游服务质量都有所提升,平均增长达12分左右,七成左右的省(市、区)旅游服务质量增长达10分以上,其中,增长较快的前五位省(市、区)分别是:安徽20.79、山西19.33、青海19.01、辽宁18.92、贵州17.32、湖南16.20,增长较慢的前五位省(市、区)分别是:河北4.61、广西4.92、陕西5.36、海南5.59、浙江6.45,39%的省(市、区)旅游服务质量排名变化超过十位,其中,排名上升前五位的省(市、区)分别是:安徽上升24位、山西上升21位、青海上升11位、湖南上升11位、辽宁上升11位,排名下降前五位的省(市、区)分别是:河北下降22位、海南下降17位、陕西下降15位、浙江下降15位、广西下降13位。

截至2009年,半数省(市、区)入境旅游服务质量评价在75-80分之间,占比58%、39%的省(市、区)入境旅游服务质量评价在80分以上,仅海南省的入境旅游服务质量评价在75分以下,具体说来,入境旅游服务质量评价最高的前五个省(市、区)分别是:辽宁88.15、安徽86.74、黑龙江86.49、北京85.29、江苏84.25,入境旅游服务质量评价最低的前五个省(市、区)分别是:海南74.73、云南75.24、贵州75.65、河北76.21、福建76.33。

1996-2009年间,游客满意度的省际差异呈现“先增大后缩小”的波动式变化,截至2009年,游客满意度的省际差异与1996年相差不大。从七大地区入境旅游服务质量来看(地区分类标准是:华北包含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东北包含辽宁、吉林、黑龙江,华东包含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华中包含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华南包含广东、广西、海南,西南包含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北包含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主要特征体现在(见图3):第一,1996-2009年间,基于入境游客感知的各地区旅游服务质量都有所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提升从高到低依次是 :东北15.25、华中14.23、西南13.61、华北11.83、华东11.30、西北10.85、华南6.19。第二,截至2009年,半数地区的入境旅游服务质量评价在80分以上,占比58%,入境旅游服务质量评价最高的地区是东北85.97,随后依次是华北81.85、华中81.31、华东81.22、华南77.91、西北77.71、西南78.41。第三,1996-2009年间,游客满意度的地区差异与省际差异相比略低,但变化方式一致,呈现"先增大后缩小"的波动式变化,截至2009年,游客满意度的地区差异与1996年相差不大。

结论

从总趋势上看,国内旅游服务质量呈现波动式的上升趋势。1993-1999年间,国内游客和入境游客对各行业和综合服务的服务质量评价基本都处于70分以下的水平;2000年以来,入境游客、国内城镇游客、国内农村游客对旅游服务质量的评价都普遍提升,综合得分从2000年的69.52提升到2010年78.23分的水平,尤其是2006年以来的提升幅度较大。

分行业看,国内城镇游客和农村游客对交通和景点的旅游服务质量评价达到75分以上,住宿、娱乐、导游的服务质量评价处于“70-75分”之间的一般水平,餐饮服务质量评价较低,城镇游客对购物行业的评价最低。而入境游客对旅游服务质量的综合评价高于国内游客,各行业和综合服务的服务质量评价基本都达到70分以上的水平,宾馆饭店的服务质量评价甚至超过了80分。

分地区看,1996-2009年间,基于入境游客感知的各省(市、区)和各地区旅游服务质量都有所提升,各省(市、区)平均增长达12分左右,截至2009年,半数以上省(市、区)旅游服务质量评价在75-80分之间,半数地区的旅游服务质量评价在80分以上,游客满意度的省际差异和地区差异呈现“先增大后缩小”的波动式变化,但总体变动不大。

城市旅游发展存在着多个利益相关者,包括人类(政府、企业、居民、旅游者等)与非人类(资源、环境)、当代人与后代人等广泛的利益,城市旅游的发展状况直接取决于旅游者的满意程度,旅游者处于城市旅游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建议将旅游服务质量作为旅游行业管理的重要依据之一,引导城市政府进一步改善整体环境和建设长效机制,加快城市建设的综合配套,重视自然生态、生活服务、公共卫生和文化氛围等城市环境、城市管理的软环境综合配套。游客需求变化对旅游服务质量的新需求、旅游地服务质量主要瓶颈及其调控方向、以及以游客满意为导向的旅游政策体系和具体保障机制等问题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戴斌,周晓歌,夏少颜.论当代旅游发展理论的构建:理念、框架与要点[J].旅游学刊,2012(3)

2.戴斌,夏少颜.论我国大众旅游发展阶段的运行特征与政策取向[J].旅游学刊,2009(12)

旅游点评范文4

【关键词】九峰山风景区;旅游资源;评价

一、九峰山旅游资源评价

九峰山风景区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步骤是:确定评价要素,建立层次结构,选择评价因素及确定权重,确定评价指标和评定旅游资源质量的等级。

1.确定评价要素,建立层次结构

依据“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赋分。本系统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两个档次。评价项目为旅游资源、环境要素、旅游条件。其中旅游资源又分为“观赏价值”(愉悦度、奇特度、规模度)“科普价值”(科学考察、科普教育)“文化价值”(宗教朝拜、休闲娱乐、民族文化、历史文化遗迹),环境要素又分为景点地域组合(可进入性、景观组合、互补性、知名度)、旅游环境质量(空气质量、有效温度),旅游条件又分为交通通讯(便捷、费用、安全)、管理水平、客源市场、旅游设施。(见表1)

2.评价因素及确定权重

根据权重排序,根据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用量值表示,资源要素价值和资源影响力总分值为100分)按权重赋予各个因素分值,就得到旅游资源定量评价参数表(见表2),就可用一定的给分标准对旅游资源进行分项评价打分,最终得到综合的评价结果。

3.旅游资源质量等级

九峰山分值的给予,我们采用加权因素组合方法,通过特尔菲法,分别按不同的因素、因子给九峰山打分,采用多次反复打分,最后打分结果见表3。

二、综合评价

在各参评因素赋予不同的权重和等级分值的基础上,计算各评价单元的综合分值,并以分值的范围区间作为分级的依据。该方法一方面能使评价过程建立在定量的基础上,使非数量化指标数量化,较全面的考虑了每一因素对评价单元质量的影响,使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另一方面能够使所有评价因素的不同计算单位实行无量纲化,使各参评因素具有可比性。其数学表达式为:

式中:A旅游地综合评价结果,WI为第I个评价因子的权重,AI为第I个评价因子的评价值,n为评价因子的数目.最后结果见表3.按该式求出各景区评价因素结果后,用等差分段法,划分级别标准,确定级别范围区间,见表4。

从评价综合B层排序结果来看,资源价值B1权重值最大,为6.7,远大于环境因素与旅游条件,表明它是九峰山风景区旅游资源评价的决定因素;其次是环境因素B2,是2,说明九峰山的环境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其在旅游资源的评价中,是仅次于资源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旅游条件是1.3,影响相对较小,但也应考虑,尤其是交通通讯因素,会对旅游有较长期的影响。

依据旅游资源评价总分,九峰山是51.95分,为三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优良级旅游资源”,有较强的开发基础和前景.从得分中我们可以看出观赏价值、文化价值、景点地域组合和科普价值得分比较高,应依托九峰山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开发,继续注重生态保护基础上的开发。从得分较低的项目分析,一方面说明景区还有尚未开发的方面,同时也指出了今后规划建设中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三、九峰山旅游资源开发建议

峰山旅游资源的开发首先还应遵循自然的规律,保护原生态的植被和地形。在此基础上加以人为的设计,让整个景点焕然一新,却又不失本色。

1.立足现状,实行旅游资源的特色开发。依据九峰山开发现状和文化、生态、休闲旅游的定位,对景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实行针对性的有特色的开发。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针对性开发。一是自然风光游,喜欢大自然风光的游客就可以在这里尽情地享受大自然,让游客亲身体验生态旅游的乐趣;二是乡村旅游和特色假日旅游,让生活在大都市的游客也能体验到农家生活,感受乡村气息,放松心情。从而使旅游者在有限的时间和较短的距离内体验集享受性、知识性、体验性于一体的多重旅游商品。

2.加强旅游管理,保护旅游环境。针对九峰山的实际情况,应该从一下几个方面来加强旅游管理:进一步加强旅游管理体,健全完善管理体制;大力加强旅游行业管理,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实行旅游工组人员持证上岗,全面提高。同时需要对游客进行宣传,注重环境的保护。

3.观望台的增加与设计。到九峰山后游客都为爬玩那九座山峰,到达顶端后登高望远而激动,而这些观望台就应该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不单单是山顶上光秃秃的岩石。所以观望台的设计与选址就完全应该对整个景点加以点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历,小敏,仕龙.虎山旅游资源评价[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1(6).

旅游点评范文5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这次全市旅游系统行风评议动员会议,主要目的是根据国务院纠风办、国家旅游局、省政府纠风办、省旅游局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动员全市旅游系统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做好行风评议工作,确保行风评议工作取得成效。会上,市政府纠风办的领导同志还将做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深入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先就搞好这次旅游系统行风评议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清旅游行风评议工作的重大意义

行风评议,就是依靠社会各界的群众代表,对部门的行业作风建设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做出基本估价。它是新时期加强部门和行业的作风建设,推动一个地方的民主政治建设,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一条重要途径,对维护政治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要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旅游行风评议工作的重要性。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既严重污染社会风气,影响、阻碍社会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又严重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开展行风评议,将部门和行业的作风建设置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能够有效地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净化社会风气,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在当前旅游事业方兴未艾的新形势下,旅游部门的行业风气问题,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把这些问题解决好,实际上就是身体力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因此,我们务必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搞好旅游行风建设的重要性,自觉增强做好行风评议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第二,要站在促进旅游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旅游行风评议工作的必要性。由于旅游具有经济产业和文化产业相统一的双重属性,无论在什么地方,旅游行业和部门都是一个重要的“窗口行业”。其行业风气如何,直接体现着一个地区的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旅游部门好的行风,不仅能够对旅游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而且能够为整个地区树立形象,争得脸面,赢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机遇;反之,则不仅会给当地旅游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不良影响,而且会破坏一个地区好不容易才能树立的形象和信誉,危害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一些地方的旅游部门和行业明确提出“行风就是形象,行风就是效益,行风就是生命”,扎实深入地开展了行风评议工作,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我们襄樊作为一个旅游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只有认真借鉴他们的经验,坚持不懈地抓好行风建设,深入有效开展行风评议工作,才能促进我市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才能使我们在新一轮旅游经济发展中不断缩小差距,直至迎头赶上。因此,我们务必要从推动我市旅游经济健康发展的高度,扎实开展行风评议工作。

第三,要站在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旅游行风评议的紧迫性。行风评议是多年来在纠风实践中总结出的一种有效方法和途径,其实质就是要动员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利,对部门和行业作风进行监督检查、公开评议。是新时期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能不能认*真对待行风评议,能不能扎实开展行风评议,是对我们旅游行业的广大干部职工,尤其是领导干部政治态度、政治意识的检验,是对我们如何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全面检验。因此,对待行风评议问题,我们千万不可小视,必须旗帜鲜明、大张旗鼓地进行,力求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使我们在政治上成熟起来,为推动我市的民主政治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二、突出重点,狠抓关键,以行风评议推动旅游工作健康发展

按照省、市行风评议的工作安排,当前,对我市旅游部门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议:一是旅游行业行政管理职能履行情况;二是按照国家规定和质量标准对旅游景区、景点、饭店、旅行社实施行业管理以及整顿旅游市场;三是规范旅游产品的促销情况。从评议的内容看,这次评议贯穿了旅游业发展的各个方面。为此,全市旅游系统一定要从各自实际出发,自觉调整工作部署,把行风评议工作同提高工作质量、转变工作方式起来,实现以评促纠、以评促建和以评促创,推动行业作风的转变和年度目标任务的完成。

一是要把旅游行风评议工作同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紧密结合,实现勤政、廉政和善政。机关作风建设是行业和部门作风建设的灵魂与核心。行风评议,离不开对机关作风的评议。为此,我们必须正本清源,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为突破口,推动旅游部门行风的持续改善,为顺利通过行风评议打下基础。要坚决克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作风,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关心基层和人民群众的疾苦,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要持之以恒地抓好政务公开工作,面向社会公开工作内容,公开办事程序,接受群众批评和监督;要以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中心,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规定,杜绝、吃、拿、卡、要等问题发生,从源头上根除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的行为;要增强民主法制观念,以“公正、公平、公开”为核心,认真履行行业管理职能,坚持依法行政,严禁行政不作为或行政乱作为,树立良好的旅游部门形象。

二是要把旅游行风评议与加强旅游市场治理整顿相结合,理顺旅游市场秩序。按照国家规定和质量标准对旅游景区、景点、饭店、旅行社实施行业管理,说到底就是为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应该说,这些方面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不小成绩。特别是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以来,我市旅游市场秩序得到了一定好转,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导游私拿回扣、索要小费,旅行社弄虚作假、违规经营,宾馆饭店降低服务质量和标准等行业不正之风还没有从根本上杜绝,直接引起了旅游者的不满和社会的关注。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圆满解决,不仅将给这次行风评议工作带来不利影响,而且将严重影响我市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为此,我们务必要以这次行风评议为契机,认真查找我市在市场治理整顿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基本实现“五无”(旅游购物、消费无宰客;“一日游”无重大投诉;旅游经营无“黑社”;导游服务无“野导”;旅游交通无重大责任事故)、“三提高”(提高导游队伍管理水平;提高旅行社规范经营水平;提高旅游环境管理水平)为目标,不断加大旅游市场治理整顿的工作力度。要按照“标本兼治、堵疏结合”的方针,坚持把旅游市场治理整顿的工作重点放在建立同业诚信公约、建立公开合法的导游报酬机制、清理导游人员队伍、健全社会监督体系、加大旅游执法检查队伍建设和旅游投诉的处理等方面,建立健全一批规章制度,把旅游市场整治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要立足发挥震慑和教育作用,从严查处旅游行业单位的“害群之马”,引导广大旅游经营者自觉遵守旅游经营秩序,维护广大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从根本上纠正当前全市旅游行业中不同程度存在的欺客宰客、违规经营、私拿回扣、低质服务等不正之风。

三是要把旅游行风评议同加强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开展旅游行风评议和加强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要达到的目的有很多共同之处:如促进旅游经营单位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水平,推动旅游行业提高整体素质,促进旅游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等等。因此,我们市、县两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各个旅游经营单位,一定要结合“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文明旅游风景点”、“文明导游员”、“旅游者满意单位”等各项创建活动,把行风评议的内容纳入进去,不断丰富创建内容,使行风评议工作同本单位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到相辅相承。要抓住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重要机遇,在本行业、本单位大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和反腐倡廉教育,构筑起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思想防线。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为配合开展行风评议工作,给行风评议寻找一个合适的载体,从今年开始,市旅游局综合行风评议的全部内容,制订下发了“旅游者满意单位”的评选标准,决定在全市旅游行业当中深入开展“旅游者满意单位”的创建活动,并将创建活动与支持该单位的项目开发、宣传促销等挂钩,对获得该荣誉的单位主要负责人,给予一定奖励。希望大家引起高度重视,力争以争创为契机,把本单位的行风评议工作引向深入。

三、加强组织领导,讲究方式方法,确保行风评议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民主评议旅游行风工作,是全省、全市的集中、统一行动,也是今年旅游行业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全市旅游管理部门及旅游经营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制定落实措施,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落实行风评议工作责任制。市旅游局已成立了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任成员的行风评议领导小组,设立了专门的办事机构,具体负责行风评议和上下联络工作。各县(区)旅游管理部门和各旅游经营单位,也要相应成立强有力的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确保力量到位。市、县两级旅游管理部门和各旅游经营单位,要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原则,明确主要负责人为行风评议第一责任人,建立行风评议风险保证金制度,强化行风评议工作责任制。对于在这次行风评议中造成失分的单位和主要责任人,要扣除其风险保证金,并实施责任追究。

(二)认真查摆旅游行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搞好整改。各级旅游管理部门要根据行风评议的内容和要求,采取自查自摆、座谈走访、问卷调查、接受举报投诉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人大、政协、政府相关部门、旅游管理或服务对象、行风监督员及社会各界对全省旅游行风建设的意见或建议。要按照“不拍揭短,不怕亮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重点查找在行业管理、工作效率、工作作风和服务水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自查发现的问题和行风评议代表提出的问题,要本着“是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发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的总体原则,从管理和制度上进行认真剖析,从解决问题发生的根源入手,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制定具体整改目标和措施,切实进行自纠自改,边查边改,力争做到“三满意”,即上级领导满意、服务单位或管理对象满意和行风监督员满意。

(三)加强协调配合,推动行风评议工作深入开展。这次旅游系统行风评议,评议的对象主要是市、县两级旅游管理部门。由于体制、管理、监督等方面的原因,旅游行风涉及到的部门和行业很多,在评议中发现的问题可能要涉及到其他有关部门和行业。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正确处理好条块管理与行业管理的关系,注意条块结合,形成合力。对在行风评议中查摆出来的问题,凡属自身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凡属行业内其他单位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凡属其他管理部门的问题,要及时向当地政府纠风部门汇报,争取协调解决。总之,对查摆、发现的问题,尤其是行风评议代表提出的问题及其整改情况,要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切实推动行风评议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四)精心进行组织准备,确保集中评议一次“合格”。集中评议是整个评议工作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能否通过行风评议代表的评议。市、县两级旅游管理部门及相关单位,要认真按照评议代表的要求,办实事,求实效,做到认真组织,精心安排,充分准备,热情接待,以扎实工作和显著成效赢得评议代表的信任,确保集中评议一次合格。市旅游局的集中评议由市行风评议领导小组主持,将邀请负责人参加,分五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召开有关人员大会,由市旅游局局长汇报自查、整改情况;第二步,行风评议组长根据调研情况进行总评;第三步,行风评议代表对调查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质询和评议;第四步,领导点评;第五步,对被评单位的行风状况进行测评,并当场公布测评结果。测评结果分为合格、留观、留评三个档次。根据省、市纠风办的统一安排,我市旅游系统的集中评议工作要在月底以前全部完成。市、县两级旅游管理部门和相关单位,要按照省、市统一部署,扎实搞好集中评议工作,确保按期完成工作目标。

旅游点评范文6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这次全市旅游系统行风评议动员会议,主要目的是根据国务院纠风办、国家旅游局、省政府纠风办、省旅游局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动员全市旅游系统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做好行风评议工作,确保行风评议工作取得成效。会上,市政府纠风办的领导同志还将做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深入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先就搞好这次旅游系统行风评议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清旅游行风评议工作的重大意义

行风评议,就是依靠社会各界的群众代表,对部门的行业作风建设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做出基本估价。它是新时期加强部门和行业的作风建设,推动一个地方的民主政治建设,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一条重要途径,对维护政治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要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旅游行风评议工作的重要性。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既严重污染社会风气,影响、阻碍社会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又严重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开展行风评议,将部门和行业的作风建设置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能够有效地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净化社会风气,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在当前旅游事业方兴未艾的新形势下,旅游部门的行业风气问题,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把这些问题解决好,实际上就是身体力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因此,我们务必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搞好旅游行风建设的重要性,自觉增强做好行风评议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第二,要站在促进旅游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旅游行风评议工作的必要性。由于旅游具有经济产业和文化产业相统一的双重属性,无论在什么地方,旅游行业和部门都是一个重要的“窗口行业”。其行业风气如何,直接体现着一个地区的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旅游部门好的行风,不仅能够对旅游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而且能够为整个地区树立形象,争得脸面,赢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机遇;反之,则不仅会给当地旅游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不良影响,而且会破坏一个地区好不容易才能树立的形象和信誉,危害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一些地方的旅游部门和行业明确提出“行风就是形象,行风就是效益,行风就是生命”,扎实深入地开展了行风评议工作,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我们襄樊作为一个旅游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只有认真借鉴他们的经验,坚持不懈地抓好行风建设,深入有效开展行风评议工作,才能促进我市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才能使我们在新一轮旅游经济发展中不断缩小差距,直至迎头赶上。因此,我们务必要从推动我市旅游经济健康发展的高度,扎实开展行风评议工作。

第三,要站在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旅游行风评议的紧迫性。行风评议是多年来在纠风实践中总结出的一种有效方法和途径,其实质就是要动员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利,对部门和行业作风进行监督检查、公开评议。是新时期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能不能认真对待行风评议,能不能扎实开展行风评议,是对我们旅游行业的广大干部职工,尤其是领导干部政治态度、政治意识的检验,是对我们如何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全面检验。因此,对待行风评议问题,我们千万不可小视,必须旗帜鲜明、大张旗鼓地进行,力求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使我们在政治上成熟起来,为推动我市的民主政治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二、突出重点,狠抓关键,以行风评议推动旅游工作健康发展

按照省、市行风评议的工作安排,当前,对我市旅游部门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议:一是旅游行业行政管理职能履行情况;二是按照国家规定和质量标准对旅游景区、景点、饭店、旅行社实施行业管理以及整顿旅游市场;三是规范旅游产品的促销情况。从评议的内容看,这次评议贯穿了旅游业发展的各个方面。为此,全市旅游系统一定要从各自实际出发,自觉调整工作部署,把行风评议工作同提高工作质量、转变工作方式起来,实现以评促纠、以评促建和以评促创,推动行业作风的转变和年度目标任务的完成。

一是要把旅游行风评议工作同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紧密结合,实现勤政、廉政和善政。机关作风建设是行业和部门作风建设的灵魂与核心。行风评议,离不开对机关作风的评议。为此,我们必须正本清源,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为突破口,推动旅游部门行风的持续改善,为顺利通过行风评议打下基础。要坚决克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作风,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关心基层和人民群众的疾苦,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要持之以恒地抓好政务公开工作,面向社会公开工作内容,公开办事程序,接受群众批评和监督;要以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中心,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规定,杜绝、吃、拿、卡、要等问题发生,从源头上根除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的行为;要增强民主法制观念,以“公正、公平、公开”为核心,认真履行行业管理职能,坚持依法行政,严禁行政不作为或行政乱作为,树立良好的旅游部门形象。

二是要把旅游行风评议与加强旅游市场治理整顿相结合,理顺旅游市场秩序。按照国家规定和质量标准对旅游景区、景点、饭店、旅行社实施行业管理,说到底就是为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应该说,这些方面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不小成绩。特别是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以来,我市旅游市场秩序得到了一定好转,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导游私拿回扣、索要小费,旅行社弄虚作假、违规经营,宾馆饭店降低服务质量和标准等行业不正之风还没有从根本上杜绝,直接引起了旅游者的不满和社会的关注。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圆满解决,不仅将给这次行风评议工作带来不利影响,而且将严重影响我市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为此,我们务必要以这次行风评议为契机,认真查找我市在市场治理整顿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基本实现“五无”(旅游购物、消费无宰客;“一日游”无重大投诉;旅游经营无“黑社”;导游服务无“野导”;旅游交通无重大责任事故)、“三提高”(提高导游队伍管理水平;提高旅行社规范经营水平;提高旅游环境管理水平)为目标,不断加大旅游市场治理整顿的工作力度。要按照“标本兼治、堵疏结合”的方针,坚持把旅游市场治理整顿的工作重点放在建立同业诚信公约、建立公开合法的导游报酬机制、清理导游人员队伍、健全社会监督体系、加大旅游执法检查队伍建设和旅游投诉的处理等方面,建立健全一批规章制度,把旅游市场整治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要立足发挥震慑和教育作用,从严查处旅游行业单位的“害群之马”,引导广大旅游经营者自觉遵守旅游经营秩序,维护广大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从根本上纠正当前全市旅游行业中不同程度存在的欺客宰客、违规经营、私拿回扣、低质服务等不正之风。三是要把旅游行风评议同加强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开展旅游行风评议和加强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要达到的目的有很多共同之处:如促进旅游经营单位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水平,推动旅游行业提高整体素质,促进旅游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等等。因此,我们市、县两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各个旅游经营单位,一定要结合“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文明旅游风景点”、“文明导游员”、“旅游者满意单位”等各项创建活动,把行风评议的内容纳入进去,不断丰富创建内容,使行风评议工作同本单位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到相辅相承。要抓住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重要机遇,在本行业、本单位大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和反腐倡廉教育,构筑起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思想防线。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为配合开展行风评议工作,给行风评议寻找一个合适的载体,从今年开始,市旅游局综合行风评议的全部内容,制订下发了“旅游者满意单位”的评选标准,决定在全市旅游行业当中深入开展“旅游者满意单位”的创建活动,并将创建活动与支持该单位的项目开发、宣传促销等挂钩,对获得该荣誉的单位主要负责人,给予一定奖励。希望大家引起高度重视,力争以争创为契机,把本单位的行风评议工作引向深入。

三、加强组织领导,讲究方式方法,确保行风评议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民主评议旅游行风工作,是全省、全市的集中、统一行动,也是今年旅游行业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全市旅游管理部门及旅游经营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制定落实措施,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落实行风评议工作责任制。市旅游局已成立了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任成员的行风评议领导小组,设立了专门的办事机构,具体负责行风评议和上下联络工作。各县(区)旅游管理部门和各旅游经营单位,也要相应成立强有力的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确保力量到位。市、县两级旅游管理部门和各旅游经营单位,要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原则,明确主要负责人为行风评议第一责任人,建立行风评议风险保证金制度,强化行风评议工作责任制。对于在这次行风评议中造成失分的单位和主要责任人,要扣除其风险保证金,并实施责任追究。

(二)认真查摆旅游行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搞好整改。各级旅游管理部门要根据行风评议的内容和要求,采取自查自摆、座谈走访、问卷调查、接受举报投诉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人大、政协、政府相关部门、旅游管理或服务对象、行风监督员及社会各界对全省旅游行风建设的意见或建议。要按照“不拍揭短,不怕亮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重点查找在行业管理、工作效率、工作作风和服务水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自查发现的问题和行风评议代表提出的问题,要本着“是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发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的总体原则,从管理和制度上进行认真剖析,从解决问题发生的根源入手,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制定具体整改目标和措施,切实进行自纠自改,边查边改,力争做到“三满意”,即上级领导满意、服务单位或管理对象满意和行风监督员满意。

(三)加强协调配合,推动行风评议工作深入开展。这次旅游系统行风评议,评议的对象主要是市、县两级旅游管理部门。由于体制、管理、监督等方面的原因,旅游行风涉及到的部门和行业很多,在评议中发现的问题可能要涉及到其他有关部门和行业。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正确处理好条块管理与行业管理的关系,注意条块结合,形成合力。对在行风评议中查摆出来的问题,凡属自身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凡属行业内其他单位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凡属其他管理部门的问题,要及时向当地政府纠风部门汇报,争取协调解决。总之,对查摆、发现的问题,尤其是行风评议代表提出的问题及其整改情况,要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切实推动行风评议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四)精心进行组织准备,确保集中评议一次“合格”。集中评议是整个评议工作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能否通过行风评议代表的评议。市、县两级旅游管理部门及相关单位,要认真按照评议代表的要求,办实事,求实效,做到认真组织,精心安排,充分准备,热情接待,以扎实工作和显著成效赢得评议代表的信任,确保集中评议一次合格。市旅游局的集中评议由市行风评议领导小组主持,将邀请负责人参加,分五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召开有关人员大会,由市旅游局局长汇报自查、整改情况;第二步,行风评议组长根据调研情况进行总评;第三步,行风评议代表对调查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质询和评议;第四步,领导点评;第五步,对被评单位的行风状况进行测评,并当场公布测评结果。测评结果分为合格、留观、留评三个档次。根据省、市纠风办的统一安排,我市旅游系统的集中评议工作要在7

月底以前全部完成。市、县两级旅游管理部门和相关单位,要按照省、市统一部署,扎实搞好集中评议工作,确保按期完成工作目标。

上一篇最伤心的

下一篇大手牵小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