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往后余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往后余生范文1
往后余生的意思就是人生剩下来的的日子每天都会和你在一起,和你一起度过,早晨是你,傍晚也是你,深夜还是你。这句话代表的是想和一个人在一起一辈子的意思。
一般用在情感抒发时,例如情人之间的山盟海誓,或者可以是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十分深厚的情谊,往后余生都是你。
(来源:文章屋网 )
往后余生范文2
2、X先生,余生就请多多指教了!十年不论开心难过,有你就好!
3、余生,我都想要牵着你的手,陪你到处逛逛。人生如此的长,我想要在以后的日子里,挽着你的胳膊,和你一起看夕阳!
4、十年也太短暂了,我要一辈子!走自己的路,管别人怎么说,我只在乎你的看法!
5、何为执念?你就是我一辈子的执念!
6、很后悔没有早一点遇见你!婚姻,不同的人体验就有不同的感受,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幸福的,十周年了,感觉一转眼就过了,很感谢老公一直在身边。心意当然是要化作语言表达出来,你不说,谁会知道你在想什么。就来看看下面的句子吧!说不定有你喜欢的!
7、往后余生感谢老公的说说:。
8、结婚十年感言10字左右:。
往后余生范文3
关键词 90后;网络;特质;人格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36-0090-03
“90”后大学生是与互联网相伴成长的一代,他们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而且由于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的日臻完善,“90”后大学生通过网络接触的文化和知识已经越来越多,这些没有经过梳理的大量信息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到了青年大学生的人格。如何在大学这个关键时期,在信息高速发展和融合的情况下,培养“90”后大学生的健康人格,是高校人才教育和培养的现实课题和任务!
1 高校人格教育现状
人格及网络人格 人格形成于特定的社会环境,是一个人所表现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精神风貌,它包含能力、气质、性格、动机和兴趣等,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网络人格是指人在网络环境中表现出来的品质、格调和气度。由于网络中的个人形象不一定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形象,所以网络人格与现实人格既有统一性又有差异性。
人格教育的内涵和现状 人格教育着眼于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对于大学生而言,是使他们的个体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均达到和谐和高层次发展的教育实践过程。目前我国大学生的“人格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实施的。毋庸置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不管是从思想上还是实际教育手段上,都有了一些卓有成效的探究,教育理念和方法也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一部分受教育者还是对这种以灌输式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太接受,并且还不太认同其中的部分教育理念。而且随着网络技术的高度发展,信息的爆炸式增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受到冲击,通过以灌输式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实施的人格教育也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2 网络对“90”后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影响
网络对大学生人格教育的积极影响 网络是现代高科技的产物,具有互动性、开放性、平等性等优点。如果合理使用,可以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从而对人格的教育产生积极影响。
1)网络能满足大学生的诸多需求并提升能力,有利于人格的自我教育和发展。现阶段是“90”后大学生人格走向成熟、趋向定型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需求相比传统社会已经有了极大的提升,网络上丰富、便捷的信息给大家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每个人都可以在上面获得平等的学习、交流机会,自身的很多想法和需求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肯定和满足。同时,网络也帮助提升了大学生的很多能力,如自学能力、交流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这些能力反过来又促进了大学生人格的自我教育和健康发展。
2)网络可以让大学生接触多方面的信息并释放压力,有利于人格的自我教育和完善。由于网络的快速发展,人们也进入了信息时代,网络上的信息内容丰富,传播速度快,更涵盖着全世界不同和风俗习惯的文化知识。这可以提早让大学生了解它们并接受和包容不同的文化体系,从而避免直接的冲突。同时,由于网络是开放性的,其社会规范和道德意识相对地限制较少,也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释放压力的场所。毕竟,在当今社会,“90”后大学生面临的学业、生活、就业压力相比以往都要大,而他们也由于出生的环境整体较优越,自身承受压力的能力较弱。为此,网络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缓解和释放压力的平台,从而促进大学生人格的自我教育和进一步完善。
网络对大学生人格教育的消极影响 目前,在网络的使用方面,国家的有关规范还不太到位,导致网络环境比较复杂,网络上的社会规范和道德伦理限制不强,容易成为大家发泄的场所,这给大学生的人格教育带来了挑战。
1)导致人格教育模式的扩大化。传统的人格教育模式主要是抽象的道德原则宣教和理论说教,学生是被动地接受各种理念。在以往,由于学生本身接触的信息和参与的社会实践并不多,效果相对较好。而“90”后却是随着互联网成长的一代,他们的个体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一开始就已经受到了网络的影响,如果还过分地进行理想人格灌输,会使大学生陷入矛盾的心理漩涡。为此必须将传统的人格教育模式进行扩大,采取的方式和方法要适应“90”后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只有对症下药,才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2)导致大学生人格教育过程的复杂化现实中,很多“90”后大学生受到双重人格的困扰。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可能是沉默寡言的人,但在网络中却可能异常活跃;也有一些人在现实中表现得中规中矩,而在网络上却有明显的攻击性。这些在网络中所表现出来的与现实人格截然不同的人格,被人们称为“网络人格”。网络人格一旦形成,往往会进入潜意识的层次,现实人格有时也难以觉察到它的存在,但它却可以在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还没完全成型的阶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人格发展。为此,教师必须重视“90”后大学生可能出现的双重人格现象,适当延长和优化人格教育的过程和有关环节。
3 “90”后大学生人格教育方法新探究
网络是把“双刃剑”,在大学生的人格教育方面也不例外。不能排斥它,要充分发挥网络的“正能量”,改进方法,有效实践,从而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强化网络管理,规范大学生的行为准则 由于网络具有极大的包容性,个人在网络上的行为和言论“相对自由”,网络中充斥着各类信息,这些信息的整理和规范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为此,作为高校管理者,应该健全组织机构,规范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加强对网络行为的监控和管理。
一要积极联系有关部门,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支队,利用相应的技术手段,对有关信息进行审查和筛选,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一道较安全的屏障。
二要加强网络相关法律法规和网络伦理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广大学生具备一定的法制意识,树立正确的网络伦理道德,自觉遵守并维护网络管理制度,规范自身思想和行为。
三是加强网络相关知识的学习引导,充分发挥网络的“正能量”,带领大学认真学习,提高网络技术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从而转移注意力,使得学生能将主要精力用于提升自身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精神抵御能力,使其不受网络消极文化的侵蚀和干扰。
改进教育方法,激发大学生的参与热情 长期以来,所开展的“人格教育”以单向教育为主,注重抽象的思想引导和道德宣教,忽视了教育活动的实质,即人与人之间相互的实践。结合“90”后大学生的现状,除了在学术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外,还要认真开展针对提高媒介素养而进行的团体互动辅导,从而激发大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人格教育的实效。所谓媒介素养就是指人们面对各种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思辨性应变能力,以及创造和制作媒介信息的能力等。
就现阶段而言,“90”后大学生属于从小就开始方便接触多种媒介的一代。为此,他们的媒介素养提升只能由“堵”转变为“导”,现在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在多元化的价值体系下学会甄别、学会选择,从而可以有效防止网络上一些不正确的信息对大学生人格的冲击。为此,要将单向教育变成双向教育,通过互动的方式,在班级、寝室这样的团体中进行集中辅导。作为组织者的教师要先收集现实社会尤其是网络世界出现的包含多种价值观的热点问题,在某一个时间段进行无限制、无约束的探讨,并通过不断的引导和纠正,促使大家辩证地看待其中的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的心理冲动得以释放,缓解他们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传播健康人格信息,整体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团体互动辅导也是一种经济且容易产生效益的方式,通过它可以形成效果良好的“人格辅导”模式,及时帮助困惑中的大学生。实践证明,这种方式也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和认可。
重视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人格魅力 教师队伍尤其是辅导员队伍,肩负着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崇高的精神塑造人、以高尚的情操感染人的重要任务,教师高尚的人格具有强大的感召力。思想政治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日常接触最多的老师之一,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人格,其在大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自身的能力、性格,以及在工作中对学生内心世界的关心、爱护,都会深刻影响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如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言:“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教师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
但在现实工作中,一部分思想政治辅导员并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对自身要求不高、不严,对学生也漠不关心,始终与学生保持一段明显的距离,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不重视。而且在实际工作中,又高高在上,不以身作则,在处理学生问题时过于随性,在涉及学生利益方面不能公平、公正,使得自身的人格受到学生的质疑,完全谈不上人格魅力。另外一部分授课教师,尤其是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方面的,过多关心自身的学术发展,不重视教学工作,并且在课堂上随意扩大化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并且不给予正确的分析引导,也使得学生的价值观、责任感等缺失,甚至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健康人格的形成。
为此,要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尤其是辅导员队伍的建设,要在人才引进过程中,不仅注重他们的教学能力和工作能力,更要注重他们的精神面貌、治学态度、工作作风、行为习惯等。另外,还要加强日常师德教育,提高教师的修养,要求每位教师尤其是辅导员提高自身的人格操守和境界,“正人先正己”,从而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于无形中影响和提升学生的人格境界。
参考文献
[1]高春艳.当今大学生人格教育现状与对策探究[J].科教文汇,2011(3):23-24.
[2]刘正荣.“90后”大学生人格特质的实证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2011(4):34-37.
[3]王淑文.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及其实现机制[J].煤炭高等教育,2010(11):26-29.
往后余生范文4
2013年4月21日9时许,芦山县联社办公室职员胡江拿着摄像机匆匆赶往芦山县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四川省联社连夜统一调集的流动银行服务车已完成调试,正开始投入使用,胡江要赶在第一时间用摄像机记录下这特殊的金融服务。然而,路边一块发黄的纸板却让他停下了脚步。胡江打开相机,把焦距调整到最佳位置,“咔嚓”一声,“我爱你,农村信用社”――黄纸板上并不工整的字迹定格在相机里,也定格在芦山县村民和农信人有关地震的记忆里。
爱,不仅仅是村民们书写的一个字这么简单。在它的背后更包含着芦山农信的责任和承担,包含着芦山农信和人民在灾难面前重生的勇气和希望。
孤岛上的农信奇兵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地震造成的地质灾害使芦山县城及村镇房屋坍塌,交通中断, 电力设施严重受损,电网完全瘫痪。大部分救援力量早期很难进入灾区,致使救援受阻,芦山、宝兴等地区曾一度成为救援“孤岛”。而“孤岛”上的金融服务也一时陷入瘫痪,灾民们的财产安全受到了严峻挑战。
在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当整个大地还在颤抖时,芦山县联社理事长王开强在临时搭建的帐篷中召开紧急会议,立即启动重大自然灾害应急处理预案,确立了一手抓自身救助,一手抓恢复生产的抗震救灾总体方针,并迅速铺开各项救灾工作。抢救生产设备,破除网络障碍,搭建临时帐篷,芦山农信的科技、后勤和安保等部门员工争分夺秒,抢抓时间尽快恢复营业。
4月20日15时43分,在全县所有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均无法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芦山县联社营业部以“帐篷银行”形式率先恢复营业;次日凌晨3时59分,省联社统一调集的流动银行服务车挺进芦山;24日8时30分,芦山联社14个营业网点全部恢复营业。
应急金融服务点、帐篷银行、流动汽车银行、板房银行,震后的芦山农信迅速以不同形式出现在满目疮痍的芦山大地上。芦山联社成为县域内第一时间恢复营业提供金融服务、第一家拨付救灾资金、第一家发放个人应急贷款和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同时芦山县联社还向雅安办事处、清仁乡仁加村捐赠40吨水泥,以及一批食品和水,成为全县发挥社会服务效能最大、社会服务面最广、承担社会责任最多的金融机构,被芦山县人民亲切地称为“孤岛上的农信奇兵”。
震后,芦山县联社及时对全县14台ATM和118台EPOS机具、118个助农取款点展开摸底排查,并第一时间展开抢救,指导恢复营业。仅十天的时间,芦山县联社就成功修复30余台受损严重的EPOS机具、9台ATM,30个受灾助农取款点也相继恢复营业,使便民金融服务惠及到了广大农村受灾群众。
“憨厚银行”的“傻子精神”
“在其他金融机构看来,我们农信社做了很多傻事,可老百姓却把我们当做最知心的银行、最憨厚的银行。我们是因农而生的银行,我们就应该有这样的‘傻子精神’。”回忆起救灾过程和灾后重建工作时,芦山县联社理事长王开强如是说。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芦山县农信社2名职工受伤,机关办公楼和龙门、宝盛、太平、双石等14个营业网点不同程度受损,全县农信社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九千多万元。然而,肩负着芦山县经济金融使命的芦山县农信社来不及哀叹自身的损失,就全力投入到应对灾难的战斗当中。在灾难面前,在人们的金融需求面前,芦山农信人将责任看得最重。
进入恢复重建阶段,在农房重建贷款政策的拟定和出台过程中,县域其他金融机构几乎都只是场观,而芦山农信的声音却铿锵有力。芦山县联社把农房重建作为中心工作,推出“快薪贷”等一系列专门为灾民设计的贷款产品,全力支持县域内受灾农户和企业恢复生产生活,将所有存款利率在央行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10%,贷款在震前利率基础上下浮20%,助力各个阶层重建美好家园。
为了支持农房重建工作,芦山县联社印制宣传单、海报,分别张贴在各乡镇咽喉要道、农户聚集区,并与电视台合作开设了“金融服务走进各乡镇”的宣传栏目,特别对农户在重建贷款申请过程中的疑问作专业化讲解,使宣传更加针对化、细微化。自2013年9月开始,联社党委班子每天分批次带领工作组深入到各个乡镇,他们放弃周末、节假日的休息时间为农户讲解、宣传“农户农房重建”相关政策,督导各网点工作进度,做好当日数据跟踪,并每天统一向政府办、金融办、重建办报送最新重建讯息。
截至2013年底,芦山县农信社向全县受灾农户发放《芦山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4・20灾区农村居民住房重建贷款授信书》10832份、《4・20强烈地震灾后农房重建家园贷款产品介绍书》2万多份,在各乡镇张贴《农房重建家园贷款简介》宣传画5000多幅,并通过雅安日报、雅安市电视台、新报、北纬网、芦山县广播电视台进行宣传。目前,芦山县农信社为重建农房农户授信67505万元;为5227个开工自建新房农户投放贷款29056万元。
爱,责任的理由
在凤凰村的一个农户家里,我们遇到了许多前来办理贷款的农民,原来芦山县农信社的流动贷款办理点正在这里停留。一位50多岁的大伯手里握着刚刚办好的贷款材料,长舒了一口气,笑呵呵地说道:“儿子的新房终于有着落了,谢谢你们啊!”办理贷款的小伙子一边笑着答应“不谢不谢,应该的”,一边忙着查看下一个农户的资料。
其实,这仅仅是芦山农信责任担当的一个缩影。
在地震发生当天,芦山县联社员工、家属以及周边受灾群众大量涌社后院避难,芦山县联社迅速组织员工搭建临时帐篷,想方设法从食堂抢搬出干粮、大米和蔬菜,确保受灾群众有地方住、有热饭吃。同时,芦山县联社在机关大楼外设立应急服务点,24小时向过往的受灾群众免费提供矿泉水、方便面等紧缺物资。由于受助群众较多,储备物资很快出现紧缺,理事长王开强果断下达命令,要求粮食不够群众先吃,床铺不够群众先住,无论多么困难,必须以确保群众为先。
芦阳、升隆、龙门、宝盛、太平、双石等营业网点的工作人员也积极参与当地救灾抢险工作,他们帮助救援队运送伤病员、搭建救灾帐篷、建立便民服务点、搬运救灾物资,形成了齐心协力的农信志愿者队伍。
2013年4月28日,家住飞仙关镇朝阳村的田仕文夫妇带着一岁半的儿子田冰霜来到芦山联社申请贷款,用于治疗田冰霜的先天性心脏病。五年前汶川大地震发生之时,他们已因同样的疾病痛失爱女。2013年4月初,田仕文预约专家定于5月1日为儿子进行手术,没想到地震突然发生,不仅自家受了灾,原本答应借钱给田仕文的亲戚也深受重创,田冰霜的手术费用顿时没了着落。面对这笔特殊的贷款申请,芦山县联社经过讨论,决定破例为田仕文一家提供4万元信用贷款,并开辟绿色通道简化放贷手续。4月29日上午,田仕文如数拿到了4万元的救命贷款,命悬一线的小冰霜重获新生。
芦山县联社还将极重灾区第一企业生产恢复贷款280万元发放给芦山县湘邻纺织有限公司,用于预发200多名职工工资和应急生活费;向对口帮扶村――仁加村及时调运30吨水泥,以及价值3万余元的大米、矿泉水、电脑等物资;先后组织20余名工作人员深入安置点展开帮扶,开通信息平台,第一时间为他们提供就业招工、技术培训、生产生活等信息,全力帮助受灾群众致富奔小康,有力维护了过渡安置期间灾区的稳定与和谐。
当接过一面面书写着“赈灾显大爱,帮扶助发展”“救死扶伤显大爱,雪中送炭见真情”等语句的锦旗时,芦山县联社也接住了一份责任,接住了农民和农信之间深深的情谊。这份情谊和责任将伴随芦山农信的长久发展。
往后余生范文5
[关键词]“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0-0145-02
“90后”大学生成长在信息化时代,从出生开始便享受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带来的丰厚成果,素质教育的推行又使他们的个性得到释放。及时、准确地把握“90后”大学生的特点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在国家大力推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下,针对“90后”的特点才能更好地开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1“90后”大学生个性特征
(1)个性张扬,自我意识较强,适应能力较弱。“90后”大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推崇的一句话是“我的地盘我做主”。在思想上独立,不轻易趋同,不喜欢别人过多的干涉和打扰,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并且喜欢用与众不同的方式去展示自我,以此来获得关注。他们通常个性张扬,有较强的表现欲,并且自信心较足。正是在这种自我意识的强烈冲击下,遇到具体利益时,他们往往首先考虑的是个人利益,缺乏大局意识及团队合作精神与集体荣誉感。
“90后”这一代基本上都是“6+1”家庭结构(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在长辈的呵护下长大,衣食无忧,家长的过分溺爱对其产生了许多负面效应,表现为心理承受能力差,孤僻、冷漠等心理问题严重,像大学生自杀、辍学、刑事犯罪等现象日益增多。
(2)价值多元,时代特色鲜明。“90后”大学生出生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结构正处于转型之中,人们的思想观念受到来自不同文化的冲击,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作为新时期的年青一代,他们价值观的多元化表现得更为明显。价值目标的现实化和短期化也是“90后”大学生价值取向的一大趋势,他们往往将能否满足当前的需要和能否尽快地实现价值目标作为判断的标准,很少有长远目标。这种价值取向的变化,也是同社会现实变化相联系的。城市快节奏生活造成的紧迫感,就业形势严峻带来的忧患意识,都是大学生价值目标日趋现实化、短期化的原因。
(3)心理承受力不强,人际交往存在欠缺,心理问题较多。“90后”大学生基本上都是温室里的花朵,很少经历过“狂风暴雨”的洗礼,尽管很自信,但心理承受能力不强,一旦遇到挫折就感觉天塌下来一样,失去信心。许多大学生缺乏对他人最基本的理解、尊重与同情;有些学生不喜欢和父母交流、叛逆;有些大学生孤僻自闭、不愿意和人说话,不善于与他人交往,在社交场合过分张扬,过多地考虑自己的形象、以自我为中心;过分要求别人应该怎样,而自身不懂宽容,不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渴望交朋友,过分追求虚拟世界,对现实中的友谊不知如何经营等。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丰富的信息资源及其便捷的服务使“90后”大学生能接触到更多的政治文化制度及法律规范,使其具有较强的民主观念与维权意识,他们渴望得到更多的公平和尊重,渴望拥有更多的民利。
(4)重视平等参与,热心各类活动。“90后”的大学生思维更加多元化,民主意识也更加深入人心。他们渴望人格的平等,在家时希望与父母平等相处,在学校生活中同样希望能够得到师长的平等对待。他们乐于参与到学校和班级管理之中,热心参加各类活动。“90后”大学生重视自身权利的行使,在公正平等的竞争选拔机制下,民主参与对他们而言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
与此同时,“90后”大学生还在一些行为特征上存在弱点,需要引起重视。一是过度依赖于网络。不少学生对于网络存在着过度依赖的情况,有问题“百度一下”成为了他们解决问题的捷径,这就助长了他们的惰性,对他们的独立思考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此外,将时间和精力过多地消耗在网络游戏和娱乐上,不但对身体健康有危害,而且可能会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如何引导“90后”大学生合理利用网络,并通过网络进行思政教育,是目前工作的一个难点。
(5)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刚进入大学学习的新生,很多都是第一次离开家,之前都生活在家庭父母的照顾下,并且有高考下学习的重压,受到家庭和学校两方面的约束。但是大学阶段以后,很多学生都前往异地求学,加之大学学习和管理方式的变化,由原先的高中阶段的指令式管理,变成了独立自主式学习,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与教育,以致很多学生都无法迅速完成角色的转变。在相对自由轻松的大学环境中,他们倾向于自我放任,容易被外部环境所干扰和诱惑。
2网络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特点
网络时代的开放性、交互性、丰富性和及时性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高校校园网的发展,为教学、科研、管理和师生学习、生活、工作带来极大方便和提供充分服务的同时,也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1)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在网络时代,借助便利的通信条件,信息传播迅速,这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化条件下,各种信息纷繁复杂,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认知各类问题,以及通过网络平台来为学生提供各种服务,是值得思考与探究的。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还可以掌握学生的及时动态,将一对一的单线式联系拓展到一对多的发散式联系,提高管理的效率。
(2)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教育往往是单向式进行的,信息的传播也是单程式的,缺少必要的反馈和互动。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们不再只是单方面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灌输,而是要求平等交流,这就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权威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借助计算机网络手段,通过班级QQ群、微博、高校通平台等与学生进行互动,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想法,听取学生的意见建议,已经逐渐成为师生沟通的新途径。
(3)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性。大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强,因为新生事物比较容易激发他们的兴趣。而网络的发展,许多新事物也在他们中间开始迅速流行,如人人网、飞信、微博等。大学生经常会通过以上的这些软件和媒介来分享和展示他们的思想情感,因此关注这些媒介可以更好地掌握他们的真实动向,甚至了解他们一些内心的状态,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更有效地开展。
3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面对信息网络,思想教育工作必须抓住时机,积极应对信息网络的挑战,对原有的方式方法进行创新,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扬长避短,使信息网络在充分发挥教育与服务功能中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
(1)充分利用手机媒体,搭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进入3G时代,手机媒体逐渐演进成重要的文化、娱乐和传媒平台,成为传播能力最强、影响范围最广、使用最为便捷的大众媒体之一。基于手机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构建高校思政工作的新载体,为高校思政工作注入新内涵。可以运用高校短信平台,以重大节日、重大事件、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为契机和切入点,编制相关的简短信息,发送给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利用手机邮箱,对学生关心或者困惑的问题、焦点问题和热点话题,进行解答、交流、沟通,帮助解决大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手机博客,对热点新闻、时事政治、文化观点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增进了解、增长见识、碰撞思想。
(2)充分发挥网络的感染力,做到网络学习化,学习网络化。要在做足网下大文章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快捷、生动、便利、开放等优越条件,不断开辟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阵地,构筑网上网下联动、全时关注、全程覆盖的立体交叉网络。如制作包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内外文学、艺术和音乐等一批思想性高、教育性强、趣味性好、适应性广的信息软件,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图文并茂、声像交融的特点,将思想政治教育从“平面”引向“立体”,从“单项”引向“多色”,把思想政治教育搞得生动活泼,不断增强教育效果。
此外,为保持进入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信息积极健康,还要组建网络“清洁工”队伍,以便能及时清除流入思想政治教育网站里的“垃圾信息”,保持这块社会主义网络思想阵地的纯洁性,以引导大学生在正确思想的指导下健康成长。
(3)加强队伍建设,培养懂网络的思政工作者。21世纪是信息网络支撑的时代,有人说:“信息社会,最大的鸿沟将横亘于两代人之间,当孩子们霸占了全球信息资源时,需要努力学习、迎头赶上的是成年人。”这话说得很深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是学历层次较高并正在学习和掌握各种新技术的大学生,网络已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要摸清他们的思想脉搏和兴奋点,要加强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必须建立一支既懂思想政治工作又懂信息技术、熟悉网络文化的新型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4结论
总之,网络背景下对“90后”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根据“90后”大学生的特点,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合理引导、科学管理、培养锻炼、长善救失为工作主线,结合现实社会的需求,从而促进他们全面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适应时代要求的新观念和优秀的信息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网络时代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往后余生范文6
关键词:“互联网+”;“95后”;思想政治教育;挑战
中D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6-0060-02
一、“互联网+”的相关概念
早在2012年11月的第五届移动博览会开幕大会上“互联网+”这一理念就被提出,在十以后,“互联网+”这一理念逐渐融入到社会各行业中,在2015年两会期间一些业界代表及学者对“互联网+”进行了更深一层的定义。“互联网+”是指在信息时代下,充分将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融入到各行业中去,从而在新领域创造一种新生态。“互联网+”主要具有开放生态的联系、关系结构的重塑以及人性的尊重三个主要特点。由于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将一切符合条件的、有差异的、独立的个体连接起来进行交流,在交流中让每个个体均实现价值。“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原有的文化结构,在网络平台下可以重新分配和组合权力、议事规则以及话语权,体现出了对人性的重视、尊重和敬畏。
二、“互联网+”时代下“95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1.对网络有一定依赖性。“95后”这一代大学生是在网络时代下成长起来的,从小开始接触网络,与网络发展有着一定相似之处,从某种角度出发,网络已经成为这一代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95后”大学生不仅能够利用互联网拓展他们的人际交往圈子,而且已经在这个大环境下树立了自己的生活理念,再加上移动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得他们对网络有着极强的依赖性。
2.认知及思维能力强。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得到一定提升,“95后”大学生在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获得了以前的大学生前所未有的益处,借助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帮助具备了全球化视野,不仅能够学习到我国传统文化思想,而且还能够接触到西方文化思想,丰富了其知识面,使其认知及思维能力更加活跃。
3.各类心理问题不断凸显。虽然在“互联网+”环境下能够拓宽“95后”大学生的视野,提升其认知和思维能力,但是“95后”大学生有着和我国经济发展相同的发展轨迹,他们可以被视为是我国不断强大和富强的受益者,同时也是一个家庭的核心,很多家长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都给予其最大限度的帮助,这样一来如果在物质基础完善的环境下学生过于关注虚拟社会,沉迷于网络,那么各类心理问题将会不断涌现出来。如果学生难以正视所处实际环境,较好地应对困难,那么将会直接影响学生日后的就业创业发展。
三、“互联网+”时代下对“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1.“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受到影响。在“互联网+”时代下“95后”大学生受到网络发展所带来的多元思想的影响和冲击,而这一阶段也是“95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95后”大学生在大学阶段本身自我辨识能力方面并不成熟,如果在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出现思想扭曲的情况。举个例子,在网络时代下西方一些国家过于崇尚拜金主义思想,一些学生通过互联网技术获取了相关信息,由于缺乏正确的疏导使其难以对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进行理性的认知,价值观出现一定偏差,这样有可能对其今后社会交往、就业创业造成一定阻碍。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工作时缺乏主导性。以往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重要位置,其不仅扮演着学生学习指导者的角色,而且更是扮演着引路人的角色,具有一定主导性和权威性特点。但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不断拓宽,“95后”大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变得多样化,此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教学工作过程中的主导性和权威性难免被削弱,教学难度增大。同时,由于“95后”大学生辨识能力还不成熟,难以分清到底是老师说的对,还是网络上的对,着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和考验。
3.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内容与学生追求个性的趋势相悖。在“互联网+”背景下由于“95后”大学生具有较强的个性,过于强调自我,追求自我个性发展,一些学生对于高校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内容并不认可,其认为现有的思想正式教育模式和内容已经与自身想要得到的脱轨,无法体现出自我,对教学持有怀疑态度,更甚者则滋生了抵触心理。对此,高校必须充分结合学生个性调整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及内容,进而起到正确引导学生的作用。
四、“互联网+”时代下“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创新策略
1.加大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化工作开展状况的关注度。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想顺利开展必须与时俱进,积极构建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高校学生政治教育工作网络是指党政机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信系统以及传输系统建立在计算机基础之上的网络。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在网络上发放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同时,要想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将其他大众媒体,如报刊、广播、电视、图书、录音录像和户外宣传信息移置到网络上,全面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大众传媒的结合与互补,进而间接达到宣传和指导的目的;其次,高校可以利用这一平台趣味性、形象性以及直观性的特点开设网络课堂,不仅高校教师可以进行授课,而且还可以邀请一些专家讲授思想政治知识,使一人授课,全体大学生都能够接受教育成为可能、
2.不断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数据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固然重要,但是思想正式教育网络数据库的建设也不容忽视。对此,高校应当投入一定资金用于完善思想网络数据库,安排专人对学生基本信息进行整合,建立起电子档案,使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就能够对学生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还要不断完善数据库的信息,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定期将学生们的学习成绩、综合测评信息输入在内,使信息具有动态性,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对接,从而更好服务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工作。
3.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在“互联网+”大环境下要想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离不开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者的努力,其素质的高低与工作开展情况息息相关。对此,高校应当重视思想正式教学工作者整体素质的提高。
4.加大对学生网络伦理、网络法制教育力度。对学生网络伦理、网络法制教育是“互联网+”大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对此,高校应当在开展教学过程中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小组讨论等多样化方式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网络伦理、网络法制观念,教会其分辨对错,提高其自觉性。
5.完善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监督管理体系。提高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自觉性属于软性管理,但是单靠软性管理并不一定能够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还需要采取硬性管理对其进行鞭策。对此,高校应当积极完善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监督管理,建立并完善学生网络行为规范准则以及监督机制,一旦在网络平台上发现违规行为要对问题学生要给予一定惩罚,不仅要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而且还要与其学分相挂钩,对于拒不改正的学生要扣除相应学分,做到“防微杜渐”,在校园中营造一个健康的、是非明确的、祛恶扶正的网络环境,为“互联网+”环境下对“95后”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提供一定保证。
结束语
现阶段,很多高校在“互联网+”背景下都在积极运用网络平台开展对“95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能够更好地被大学生所接受。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高校还需不断努力,积极探索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正确引导学生。
参考文献:
[1]刘慧.“互联网+”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亚太教育,2015,(27):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