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诗歌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写诗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写诗歌

写诗歌范文1

中学生正处在需要诗的年龄,若能吟诵自己的诗作,岂不美哉?美哉,袁枚之言:“诗题洁、用韵响,便是半个诗人了。”

当前,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成为焦点。我的看法是“预设”时,目标简洁明确,过程条理清晰,衔接前呼后应,那么“生成”则水到渠成。

基于这种观念,在教学设计中,我尽可能创设自主思考的空间,以简洁的教学线条,拉动学生体验感悟学习信息,在开放与互动中走近诗歌。以“议议写写”这种轻松的形式,让学有兴趣,从而得到有分量的收获。

【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有句词,我们耳熟能详:“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师生齐说),无好问这句词中的“情”(板书)字不可狭义理解,可理解为亲情、爱情、友情等。

(点击课件,显示一句诗)

“哭一声,喊一声,儿的声音娘惯听,为何娘不应?”

师:这句诗说的是亲情。关于内容,同学们见仁见智。我们现在仅从字面形式上看,韵脚是什么?

生:“声”、“听”、“应”。

师:押什么韵?

生:押ng韵。

(点击课件,显示一句诗)

“你这么美,你这么媚,你这么好妹妹。”

师:这句诗讲的是爱情,内容一目了然,从字面形式上看,押不押韵?

生:押ei韵。

师:以上两个例句是和亲情、爱情关联的,那么,友情呢?友情中的同学课堂情,同学们可谓司空见惯,而且,当下正身临其境。来,做个练习。

(点击课件,显示习题。)

上课睡觉:

下课( )考试( )将来( )

上课讲小话:

下课( )考试( )将来( )

上课玩手机:

下课( )考试( )将来( )

师:事不过三。亲情、爱情、友情三个押韵的例子,足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板书课题)

诗题洁,用韵响,便是半个诗人了。

师:“诗人”,每个人内心深处或许都有此念头,而实践者少矣。但每个人都会欣赏诗歌,都有自己的喜欢的诗歌。那么,迄今为止,你最喜欢的一二句诗或一首诗是什么?请同学们现在用笔写出来。

(点击课件,显示一首诗)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师:这是老师目前最喜爱的一首诗,关于内容,“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我们从字面形式上看,押什么韵?

生:偶数句押韵。

师: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简洁不简洁?

生1:不简洁,题目字数多。

生2:简洁,它的内涵简洁。

师:第2位同学的理解是对的。比如《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和《论读书》哪个内涵简洁。不言而喻。《寻隐者不遇》同样诗题洁。现在,请同学们给关于课堂情的三句诗拟个题目,要诗题洁。

生1:学而时习之。

生2:传而不习乎。

师:很好,再来看一句诗。

(点击课件,显示一句诗。)

“高考在望,心中堂皇,一声不响,不慌不忙。”

师:大家试着读一读。押不押韵,拟个题目?

生:走近高考。

师:这四句,我是怎么想来的?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我把形式借过来,换了内容,这叫“换药不换汤。”再比如,有一天,回到母校,找寻恩师,可改一首诗。

(师生共改《寻隐者不遇》一诗)

(点击课件,显示修改的诗)

寻老师不遇

楼下问童子,言师上课去。

只在此校中,生多不知处。

师:(齐读全诗)这算不算抄袭?“天下文章一大抄”之所以流传甚广,也不是一无是处。我们姑且把这种方式叫做“依葫芦画瓢”。现在,用这种方式修改你喜欢的诗句,变为自己的诗作。

(同学朗读自己修改后的诗句,师点评)

师:本节课,我们就是解释了袁枚的一句话。齐读:“诗题洁、用韵响,便是半个诗人了。”那么,另一半,是什么呢?

(学生自由讨论,各抒己见)

师:答案已写在黑板上了。

(点击课件,显示二句词)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金庸

师:谁跟谁学的?但毫不逊色,可谓两句词的境界,伯仲之间,平分秋色。那为何,我们学写的《寻老师不遇》与贾岛的《寻隐者不遇》的意境天壤之别呢?

生:缺少鲜明的主观情感。

师:非常正确。个人的主观情感来源于生活阅历和知识储备。可见,丰富的知识是一个诗人必不可少的。对不对?

生:对。

师: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知晓了;题目、押韵、情感是诗歌的灵魂。最后,齐读老师为本节课而作的一首诗。

(点击课件,显示一首诗)

胡言乱语一课堂,

他人未必放心上。

正是淮畔好风光,

何不读书写字忙。

写诗歌范文2

一、阅读诗歌,感知诗歌的美

通过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教材的学习,阅读报纸、杂志和书籍,访问其他人等途径,搜集当地的民歌、童谣,也可以搜集关于诗歌的知识和故事,以加深对诗歌的了解。搜集了的诗歌可以分分类,可以按诗人分类,可以按内容分类,可以按形式分类等,只要有利于阅读和记忆,哪种方法都是可取的。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我们初步了解了诗歌,接下来我们要认真阅读,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特点,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二、创作诗歌,感悟诗歌的美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内容,教给学生写作诗歌的方法。(1)要有丰富的想象。想象是诗歌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日常生活中的想象虽为我们写诗歌提供了一些素材,但这些只是我们对生活的零星感受,它反映的内容还不能构成一首完整的诗作。我们一定要在已有素材基础上,围绕诗歌的主题进行广泛、深入的想象,从而在头脑中绘出诗歌的整体画面,才能创作出灵动的诗歌。(2)要有一定的写作技巧。学生要在充分了解诗歌的特点基础上,掌握诗歌的写作技巧。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如何运用,怎样用凝练形象的语言来表达诗歌的意境等,要让学生品味内化,以便写诗歌时灵活运用。

三、欣赏诗歌,感受诗歌的美

欣赏诗歌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要不拘一格,只要是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都是可取的。可以开个诗歌朗诵会,朗诵诗歌可以是搜集到的,也可以是自己写的,朗诵形式要丰富多样,个人朗诵、男女对诵、小组和诵,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和喜爱诗歌。可以合作编个小诗集,让学生看一看、评一评。可以开展诗歌朗诵竞赛,竞赛一部分由教师准备,一部分由学生准备,通过竞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魅力。

写诗歌范文3

[关键词] 女性写作,写作文体,诗歌创作

女性写作――倾斜的方式讲真理

对于女性写作这一当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可从两个角度去理解,即女性的写作和关于女性的写作。显然,“女性的写作”更符合女性主义思想的内质。明确提出“女性写作”概念的是法国女性主义理论家爱丽娜・西苏。在西方的文化传统里,写作被视为知识界的活动,一直与女性无缘。女性写作便是对以男权为主的社会价值体系的反抗和颠覆。张岩冰在《女权主义文论》中写道:“妇女必须参加写作,必须写自己,必须写妇女。就如同被驱离她们自己的身体那样,妇女一直被暴虐地驱逐出写作领域……妇女必须把自己写进文本―就像通过奋斗嵌入世界和历史一样。”“讲真理,但以倾斜的方式来讲。”[1]艾米莉・狄金森的这句广为流传的名言,进一步说出了女性写作的困境和特点:一、有一种阻碍女性“讲真理”的势力的存在;二、女性必须以一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创作[2]。当一名女性发表作品时,她是如此受舆论支配,整个社会都剑拔弩张,竭力阻止她和男子并驾齐驱:“一般说来,妇女如果安于家室,潜修好德,那么她会好很多,然而怪就怪在男子对她们的看法:他们可以原谅她们有失妇道,却不能原谅她们由于有杰出的才能而引人注目。只要她们无才,他们就可以容忍她们心灵的败坏。”[3]尽管女性所处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地位使她们无法像男人一样地进行创作,男性文本中的性别歧视的话语形式也无法为她们所用,但她们却始终没有放下自己的笔,并以一种有别于男性写作的方式进行着属于自己的创作―女性写作,将自己的名字深深地铭刻在自己的文学史上。事实上,伴随着女性主义运动的兴起,女性写作这种“倾斜的方式讲真理”越来越被世人所重视。

女性写作文体――重小说轻诗歌

女性写作的文学体裁是女性写作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女性写作文体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国的古典女作家几乎没有一个是小说家,全是诗人。魏晋笔记体小说、唐传奇等基本没有妇女涉足,就是在小说高度发展的明代,也绝少有妇女染指。我们一般所谓的清代女性通俗小说,大都指女性用韵文创作的弹词,如邱心如的《笔生花》、周颖芳的《精忠传》等[4]。西方女性文学正好相反,诗歌一直是男人的传统形式,甚至是严紧保护的。20世纪前,像狄金森那样的女诗人寥若晨星,很少有妇女像她一样成为诗人。女性小说家倒是层出不穷。几乎从女性开始写作以来,小说就是女性作家最喜欢的写作文体。女性与男性创作的一个显著区别就表现在他们对文学体裁的不同选择上。罗莎莲德・迈尔斯甚至在《女性的形式》中断言,小说在文学领域对于女性来说比任何形式都重要,好像小说是一种唯一的文学形式。

的确,大量女性放弃诗歌和戏剧从事小说创作,并在写作方法上倾向于自传、日记、书信等自白性创作方式;同时,她们关注的经常看似是日常生活琐事而非大事件和大题材。然而,这种现象是和女性在现实和艺术中所处的地位密切相关,而绝非如G・H・刘易斯等人所论断的把女性的这种书写趋势视为女性“自然的”品行―以一种生物学的观点代替了文学社会学研究和阶级关系的考察。即写作文体的选择,不能说明女性有一种先在的对其选择的本质,而是她们各方面的地位使得她们不自觉地作出相同的选择。

女性之所以倾向于选择小说,一是与小说在文学中的“低下”地位有关。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小说一直被视为通俗文学,为男性文人雅士所不屑。而正是由于其通俗性,小说成了出版商有利可图的文学样式。出于经济的原因,许多无经济地位的女性加入了小说创作的行列。“小说写作是一个有用的职业(因为赚钱);而诗歌,也许除了拜伦和司各特的叙事诗外,从传统看,货币价值微乎其微。”[5]女性选择小说,还与她们的教育程度有关,归根到底,也还是一个经济问题。“小说写作依赖于记者式的观察,而诗歌创作在传统上要求贵族式的教育。”另外,还有一个创作环境的问题。和诗歌相比,小说创作虽然也需要激情和灵感,但较之诗歌,它更适合在嘈杂的客厅、在家务劳动短暂的间隙中零散地写成。女性长期被家务缠身,没法得到“一间自己的屋子”。在这样的困境中,小说这种对时间、空间和灵感不甚依赖的文学形式,就成了女性们尽力摆脱环境的束缚,表达自己激情的、最佳的又是最无可奈何的方式。吉尔伯特和格巴还提出,女性选择小说而非诗歌的最关键原因也许是“小说允许甚至鼓励社会传统在妇女身上所形成的那种避免抛头露面撤退,而抒情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则是一种强大的、肯定‘我’的话语。女性长期以来被异化为文化创造物,诗歌的作者却常常将自己变为抒情的主体,社会是绝对不允许这些‘对象’变成‘主体’的”[2]。

但随着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深入,一些女性主义批评家和诗人开始注意女性作家重小说轻诗歌的现象,为此撰写了不少关于女性与诗歌关系的论著,如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格巴的《莎士比亚的姐妹们》,简・莫特菲尼的《女性主义和诗歌》和简・克劳逊的《一个诗歌运动:关于诗歌与女性主义的思考》,都试图为女性诗歌的探索提供理论指导。吉尔伯特和格巴在其论著中谈到,来自男性的压抑是女诗人匮乏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男性批评家们对狄金森的“老处女”身份极为关注,认为“女诗人”不管用什么话来说都是一个矛盾:她的“文雅的”老处女身份和狂热的艺术之间的冲突是不可调和的:她足不出户,生活单调平凡,不可能写出广为流传的伟大诗篇。20世纪初的美国女诗人爱弥・洛威尔的《姐妹》在详细地考察了女性文学的前辈,如萨福,巴莱特・布朗宁和狄金森的诗歌之后,不无惋惜地说:“别了,我的姐妹们,你们都无愧为伟大的女性,而且也都是令人十分惊异的怪才、奇才,可是你们谁也没有给我留下任何金玉良言。我自然不能像你们那样写作。”洛威尔还总结出女诗人的窘境:“整个来说,我们是一群古怪的人―这些挥笔写诗的女性。而当你想一想我们的人数是多么稀少时,你就会觉得我们这群人更加不可思议。”[6]

即使到了20世纪50年代,女性创作诗歌仍不受欢迎,1955年,西尔维亚・普拉斯从史密斯毕业时,阿德莱・史蒂文森就鼓励她的同学们写写“衣物单”而不是诗。当代女诗人兼女性主义评论家简・莫特菲尼和简・克劳逊也在其论著中表示:诗歌本身不能让妇女进入,除非这位妇女“变成了”一个男人。克劳逊明确地宣称,对于女诗人,用她们自然的关切说出她们自然的声音,在男性文化传统中显然是不可能的。在父权领地的门楣上总是写着这样的诫令:女人,这是男人的领域,如果你硬要侵越,失去你的性征吧。对于一名女性,成为一名诗人比成为一名小说家更难。吉尔伯特和苏珊・格巴列出了女诗人的三重捆绑:“一方面,那种学习对《荷马史诗》的‘应得尊重’的女诗人,例如像18世纪的女才子们,要么被忽视要么被嘲笑;另一方面,不研习荷马的女诗人(因她们未被允许)又受到歧视;第三方面,女诗人力图用代替‘古老的法则’的任何其他可选择的传统也被微妙地贬低……‘妇女’和‘诗人’又一次被定义成为相互矛盾的词。”也就是说,女性要么无法受到古典文学的教育和熏陶或是她本能地抗拒这种不属于她的文化的熏陶,要不在她拿起笔来同男性一样创作诗歌时,她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嘲笑。对于那些不愿遵从已有的父权主义文学传统的女诗人,她们的创作将很难为这个父权主义的社会所接受。但是就是在这样不利的文坛大环境下,还是涌现出不少杰出的女诗人。她们凭借着对诗歌的热忱和坚持,为广大的女性在世界诗歌史上赢得了一席之地。诗歌中深邃的寓意亦对女性写作在诗歌这一文学体裁的延伸和发展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感谢她们!

参考文献:

[1]埃莱娜・西苏.美杜莎的笑声.张京媛主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188.

[2]张岩冰.女权主义文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97-98.

[3]斯达尔夫人著.徐继曾译.论文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275.

[4]林树明.多维视界中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83.

[5]爱伦・莫尔斯.“文学妇女” 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格巴.莎士比亚的姐妹们.玛丽・伊格尔顿编.胡敏等译.女权主义文学理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195.

写诗歌范文4

记者在展出现场看到,作品中既有书法家录写新诗,又有诗人自写新诗的墨迹。诗人牛汉、屠岸、邵燕祥、高洪波、寇宗鄂、林莽、邹静之等笔法从容不迫,皆有可观。刘大白、、郭沫若、卞之琳、余光中、食指、舒婷、顾城、于坚等诗人的诗作,也以书法形式呈现别有风采。其中篆、隶、楷、行、草种类齐全,横幅、立轴、中堂、扇面、圆光等形式多样。读新诗品古字,可获得双重审美享受。

一些诗人和诗评家对这样的做法表示赞赏。诗人牛汉称自己经常用毛笔写诗,因为用书法写新诗快乐很多,每写到激动处,写字的节奏明显加快。“这时你就会感到,字也是有感情、有灵性的。诗歌讲究韵律,富有音乐性,用书法表现起来会更美。”他举例说,沈尹默是“五四”参与者,是新诗初创期一个非常重要的诗人,但他同时也是杰出的书法家,有很深的传统文化底蕴和修养。这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诗人屠岸说,其实“五四”中新诗的诞生,就是一种古与今的结合。过去只能用文言表达诗意,“五四”用汉字书写白话诗,本身就是一个新的创造。他在谈到用一些古典的艺术形式表现新的东西时举例说,京剧以前只表现古代生活,但梅兰芳的《邓霞姑》《一缕麻》创新出了时装戏,再后来有了现代京剧;用源于西方的芭蕾舞演《红色娘子军》也是成功的。屠岸进一步发挥道:“现在都是用普通话朗诵新诗,而古代的诗作常常是吟出来的。我的故乡常州有一种常州吟诵,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也算是这一形式的代表性传人。去年首都师范大学召开洛夫诗歌研讨会时,洛夫用书法写自己的新诗,我也用常州吟诵表现其作品。我们都是对古今艺术结合的尝试。”

诗人寇宗鄂作诗之余,书画是他的最大爱好。他表达自己创作感受时说,其实诗书画是一体的,但诗应当成为魂,没有诗的统领,没有诗意,没有诗的品质,就只能算是匠人。做一个文人,首先要成为一个诗人。做书画时的感受,也对自己的诗歌写作有所助益。他笑称,中国新诗的历史不足百年,算是年轻的艺术,而书法已有几千年历史了,但二者联姻的“老少配”未必不会和谐。

写诗歌范文5

一 各种修辞手法

在古代诗歌中,借代、比喻、拟人、对偶、夸张等都是常见的修辞手法,学生应加以重视。在分析鉴赏时,必须把握修辞效果。因此学生不但要善于发现修辞手法,且能说明作用。如比喻是为了更形象生动;比拟是把事物人格化,“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反问为了强调;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

二 衬托对比

衬托是有主次之分,两者相比较一方为另一方服务,从而突出主要的一方的手法,它分为正衬与反衬。对比是相并的两方内容相反,目的在于突出不同点的手法。

如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衬托、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梅花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

三 动静结合

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还可以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

四 虚实结合

在景物描写中,虚是联想想象之景,如回忆想象未来或幻想幻觉之景;实指当前视听之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

“虚”主要包括:(1)神仙鬼怪和梦境,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就是想象中美好的仙境。(2)已逝之景之境,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雕栏玉砌”“故国”是回忆中的景物。(3)设想未来之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想象别后之景。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阕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阕写虚,“行人”想象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景,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五 声色结合,绘形绘色

诗歌中把声音和色彩相结合,构成活泼且又绚丽的一幅幅画面,景物如在眼前,富有生活气息。如王维的《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诗中前两句绘形绘色,运用色彩美,展现了一幅美丽图画:红红花瓣上带着隔夜雨滴,碧绿的柳丝在早晨轻烟中更是迷人可爱。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如杜甫的另一首《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就是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

六 观察角度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序

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前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描写要有层次性——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等。苏轼的《题西林壁》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

七 白描工笔

描写景物采用白描法,是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粗线条地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绘景,往往能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那么,白描法绘景有什么特点呢?一是绘景的语言要朴素、简洁,只寥寥数笔,便勾勒出景物的特征,突出景物的特色。二是景物描写鲜明、准确,它要求的是既简洁,又传神。

如聂夷中《田家》“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这首诗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笔勾勒出父子辛勤劳作、管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工笔是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如苏轼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采撷生活中的两个小景,以白描手法加以表达,融情于景,构造了一种别有情趣的美感。

写诗歌范文6

1. 明喻法——描写事物的特点每次都偷偷地掀起我的裙子

云然后在旁边大叫

云像一个忙碌的画家羞!羞!羞! 在天空中画出一幅又一幅的图画真是气死我了

云像一个贪玩的小捣蛋7.假设法——写出美丽的希望和想象 常常忘了回家如果我变成风 2. 暗喻法——表现丰富的联系如果我变成风

妈 妈就到妈妈工作的地方 妈妈是一个闹钟每天早晨叫我起床妈妈的手妈妈的手可以把白净的米变成香喷喷的饭3. 阅兵法——表现景物的层次树春天的树是我们选美的舞台夏天的树是蝉儿们唱歌的教室秋天的树是水果睡觉的摇篮冬天的树是风儿们赛跑的运动场4. 排比法——表现节奏,加深印象。风风儿微笑在树上荡秋千在草原上赛跑在院子里拿树叶儿玩飞镖游戏5. 拟人法——活泼可爱﹑有趣。汽 水跟你握握手你就冒气请你脱脱帽你就生气干干脆脆一口把你喝下去看你还神不神气6. 摹声法——增加趣味风风最讨厌了

替妈妈 把脸上的汗珠 一颗一颗吹干

8.夸张法——制造特别效果﹑加深印象交通警察 世界上力气最大的人就是交通警察

因为他有‘‘气功”

只要单手轻轻一推

几十辆车子就一动也不动了 9. 疑问法——引起兴趣,深入思考皱纹 老人的脸上,

有一条一条的皱纹; 大海的脸上,

也有一波一波的皱纹;

大海是不是也老了呢?

10.重叠法——诗的“心跳”,节奏更明显。白鹭鸶

飞飞飞 飞到牛背上, 歇歇脚 飞飞飞飞到田野上

泡泡水 飞飞飞 飞到稻草边 捉迷藏

11.对比法——凸显内容﹑性质路 灯 白天

路灯是一颗颗的树晚上

就变成一朵朵的花

12.故事诗——将故事写成诗13对话法——平易近人,如在眼前耳边,易接受

葡萄架

葡萄架,高又高,

上边吊着紫葡萄。

紫葡萄,大又圆,游戏 小弟弟 我们来游戏 姐姐当老师

个顶个儿,香又甜。你当学生

狐狸看见往上跳,那么妹妹呢

跳了半天够不到。小妹妹太小了

够不到,心不甘,她什么也不会做。

不说自己笨,我看——

倒说葡萄酸。让她当校长算了

14.呼告法——不论是否面对面相见,直接呼叫对方,使内容更深刻﹑生动。

换新装

妈!

校园更换了

彩色鲜美的春装;

树木也换了

淡绿色的新衣裳;

远山脱去灰色的外套,

穿上浅绿色的衬衫;

小草也穿着新的绿裙子,

在春风里摆动着呢!

妈!您看看,

都换了新装啦!

妈!人家都换了新装啦!

15.图像法——借图增添趣味,加深印象。

湖 畔 之 梦

我是山我才是山

你有我的倒影你是我的幻影

绿树是我的秀发绿树是我的罗裙

白云从我头上飘过白云从我脚下掠过

鸟儿在我身上跳跃鸟儿在我身上倒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