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只有才造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只有才造句范文1
2、只有努力工作你才可以实现你的目标。
3、只有最后一场全取三分,法国队才有小组出线的希望。
4、只有认真的去爱才能体会爱的真谛
5、只有真理,才能通行天下。
6、只有感受过风雨,才有挑战下一次风雨的经验和信心
7、我知道只有教育才能够增强我的兴趣,充盈我的灵魂。
8、只有努力工作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9、只有感受过风雨,才能领略风雨的恢弘与气势
10、只有拼尽全力,才有机会成功。
11、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取得进步。
12、只有同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
只有才造句范文2
脱颖而出,汉语成语,拼音是tuō yǐng ér chū,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说不定哪一天他就会脱颖而出,变成个英雄。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成语脱颖而出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一、脱颖而出成语解析颖:尖子。锥尖透过布囊显露出来。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使遂早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二、脱颖而出成语近义词崭露头角 [ zhǎn lù tóu jiǎo ]
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多指青少年)。
锋芒毕露 [ fēng máng bì lù ]
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三、脱颖而出成语造句1、惟有从默默无闻的人群中脱颖而出的天才,才是能更新国民的活力和精力的天才。
2、为他人服务是在比赛中脱颖而出的唯一办法。
3、经过几次预赛,小敏终于脱颖而出,夺得了冠军的决赛权。
4、表现出色的他轻松地在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
5、要创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6、由于党的重视,一批青年作家脱颖而出。
7、虽然很难预测哪些服务将脱颖而出,但地理定位服务将在2010年一鸣惊人。
8、鲜明的主题定位能使一个主题乐园脱颖而出,与众不同。
9、您总想做点什么让您自己从市场上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
10、这位才华横溢的画家现在终于脱颖而出了。
11、这次数学竞赛,王小刚力克群雄,脱颖而出,一举夺魁。
12、从众多参赛者中脱颖而出的选手们,一一上台接受表扬。
13、在激烈的竞争条件下,想要脱颖而出谈何容易。
14、小明能从众多强劲对手中脱颖而出,可见实力不弱。
15、怎么样才能顺利渡过这一转型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呢。
16、这个平日默默无闻的人,在这次竞赛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冠军。
17、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在学习的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
18、改革开放以来,不少有才华的青年脱颖而出。
19、如果你想要脱颖而出,平时就要多加努力。
20、良好的英语能力足以让你从一群应徵者当中脱颖而出。
21、我们的妹妹是一个不错的舞者,她从许多舞者中脱颖而出。
22、他在比赛中脱颖而出,受到瞩目。
23、本届比赛一位新人战胜了去年的冠军,脱颖而出。
24、此次比赛中脱颖而出的选手,将代表国家到美国参赛。
25、如果你们能够以此作为你职业的目标,你将脱颖而出。
26、经过一番努力,他终于脱颖而出,名列前茅。
27、他在试镜会中脱颖而出,得到了演出这个角色的机会。
28、人生活在世上,好像锥子放在布囊中,只要有机会,总会脱颖而出。
29、初赛表现平平的他,没想到居然在决赛时脱颖而出,抱走冠军盃。
30、看来尽管它不乏低俗,也难以掩盖它在喜剧电影中脱颖而出的地位。
31、我们必须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环境,以免苗而不秀。
32、女儿呀,今晚试着让你自己在比赛中脱颖而出。
33、在这次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中,他脱颖而出,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34、他在这次田径运动员选拔赛中脱颖而出,大家都很替他高兴。
35、嘉宝自然的气质使她在众多的无声电影演员中脱颖而出。
36、明设九镇防边,一批戍边干才脱颖而出。
37、为了获取一定的认可度,你希望在面试过程中脱颖而出是对的。
38、陈炜教授从全美近300名教授中脱颖而出获得此奖。
39、我们承诺将有的放矢的将您的产品在硝烟弥漫的商战中脱颖而出。
40、随着手机的普及,手机做为一种新的广告媒体脱颖而出。
只有才造句范文3
【关键词】学生;写作;兴趣
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对学生来讲,写作是件头痛的事,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畏惧写作,对写作提不起兴趣。所以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首要的是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性,它能使人产生一种强烈向往的心情,从而积极主动地去认识事物,只要学生对作文有兴趣,就能由被动变主动,从而想写、爱写、愿写。那么如何提高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拾取生活,积累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著名文学家茅盾也曾说过:“身边应当时时刻刻有一支笔和一本草簿,无论到哪里,都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记录下来。”作文源于生活,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对于客观事物,只有通过认真细致的观察,才会有深刻的理解,才会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观察,引导学生乐于观察,善于观察。
二、关注人生,感悟生活
“文章最忌百家衣”(南宋诗人陆游语),人云亦云,千人一面!只有充满个性魅力的文章,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才有鲜活的生命力!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感悟生活,用积极的心态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鼓励个性化,倡导独创性。此外还要关注时代,关注时事政治,如“加人世贸组织”、“申奥成功”、“西部大开发”等都是学生应关注的焦点,只有把握时代的脉搏,才能写出富有时代气息的文章。
三、提倡模仿,培养文风
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鸯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模仿是创新的第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培养好文风。
四、说写结合,下笔成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五、多鼓励,少批评
老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大家都知道,春秋时期,有一位了不起的人才,叫管仲。他的优点是很有才华,他的缺点是贪财。鲍叔正是看中了管仲的才华而重用他,让管仲在齐国的争霸事业中一显身手,使齐国得以九合诸侯,雄极一时。如果当时鲍叔只看到管仲的缺点而不加以利用,管仲能发挥自己的优点,齐国会有后来的成功吗?同样,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也应多给予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教师若是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以为写作比登山还难,难以“登堂人室”。
六、多记日记,多练笔头
学生课外时间还是比较多的,但很多时间都是在玩中度过的,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学生平时可以进行多练笔,多记日记。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倘若学生平时能按照这样去做,平时多记日记,多练笔头,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为此,在平时作文教学中,我强调每位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大至对时政国事的抨击,小至遣词造句,不一而足。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运用到作文中去,减轻了写作的难度。
七、鼓励创作,经常点评
只有才造句范文4
1.市场的推动——买方、卖方、中介三者合力推动幼儿家教的产生
首先,作为买方,幼儿家长请家教主要是为了孩子的发展。笔者经调查发现,大多数家长请家庭教师是为了对孩子进行兴趣多样化的启蒙,认为兴趣对孩子今后的人际交往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认为学幼儿教育的大学生专业性强,而且富有活力,可以深入家庭,为孩子设计多样化的环境,刺激孩子潜在兴趣点的萌发。此外,有的家长是迫于小学入学考试的繁多题型,请家教为孩子进行全方位的训练,以期顺利通过考试;有的家长发现孩子平时在幼儿园功课跟不上,想请家教帮孩子补课;也有的家长无暇照顾孩子,请家教做孩子的玩伴,即陪玩;有的家长请家教为孩子进行特殊技能的专业辅导,例如钢琴、英语、围棋等。
其次,作为卖方,大学生申请做幼儿家教也有自己的想法。大学生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的群体,有必要尽早学会独立生存,而做幼儿家教的兼职工作正是使自己在经济上获得独立的良好方式。另外,幼儿家教大多点名要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这为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提供了有利的平台。该专业某研究生就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在校获得的知识主要是理性知识,只有进入现场亲身体验了,才能深刻地领会书中的理论,使之与实际进行碰撞和磨合。”对此,有学生幽默地将做家教比喻成“受尊重的间谍”,即进入家庭挖掘幼教信息,亲身体验现实中的幼儿家庭教育的状况、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情况等。
再次,为买卖双方搭线的中介机构也是促成幼儿家教火热的重要成员。这些机构一般设置在高校附近,内部职务分配明确,有家教信息搜集人员、接待人员等,他们盈利的主要来源就是大家常说的中介费,一般在50~100元不等。另外,随着网络的普及,很多家教中介建立了各式各样的家教网站,吸引网上冲浪者的眼球。
2.双薪家庭比重增加,独生子女呼唤幼儿家教的陪伴
自古以来,养育孩子是妈妈的天职,至于请家庭教师,那是富人们做的事情,平常老百姓根本不敢妄想。但是,现代都市平常家庭也请家教,这与当今的社会形势息息相关。
首先,社会早已倡导女权,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已经被时代唾弃,女性解放、男女平等的思想深入人心。现代社会,女子不再满足于婚后就放弃事业,过着相夫教子的生活,她们更希望自己有一份工作,从而摆脱对男人的依赖,寻求经济独立,真正地实现男女平等。某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对5000余名职场女性参与是否愿意当“全职太太”的调查中,七成职场女性对“全职太太”说“不”,她们希望在职场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获得更多的发展,甚至有人认为“如果选择当‘全职太太’,则是女性社会地位的倒退”。[1]
其次,随着高节奏生活的到来,年轻父母的工作压力剧增,男人独自挑起家庭的担子已不堪重负,需要女性经济上的支持。如今的高房价对刚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来说着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大多年轻的夫妻都是靠贷款买房,每个月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投入工作,以缓解家庭的经济危机。
再次,计划生育政策改变了家庭结构。经常听长辈们提到自己的童年,那时候父母在外工作,哥哥、姐姐就充当父母的角色,带着弟弟、妹妹玩耍、生活,那个时代的孩子很少有孤独的感觉。如今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他们在家庭生活中缺乏同伴的交往,都市中的孩子甚至连邻居也很少见到,他们的孤独可想而知。
基于以上原因,很多家长在填写家教信息时,倾向于在求教项目里填“陪玩”,希望家庭教师做孩子的玩伴,耐心听孩子内心的倾诉、表达,并培养孩子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从而弥补自己对孩子的亏欠。
3.隔代教育问题频发,年轻家长期待幼儿家教的帮助
一般情况下,在都市安家的年轻夫妻在养育孩子之后,如果夫妻双方工作繁忙,采取让爷爷、奶奶来带孩子的方式是比较常见的,但这种做法在实行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
首先,隔代教育的实现障碍重重。一是对于那些在异地安家的年轻夫妻,把远在他乡的父母接到城市,会割断父母与故乡的联系,如果让年迈的父母从一个习惯的地方长期搬至另一个陌生的环境,这对父母而言是一种折磨,对子女而言更是一种不孝。二是有的父母也许还没有退休,在家乡有着一份不错的工作,如果为了照顾小孙子(女)而放弃原来的工作,似乎有点得不偿失。三是有的小夫妻俩本来买的房子就不大,不够父母长期居住,这也为这种方式的实行设下了障碍。
其次,隔代教育的实施问题重重。关于隔代教育,学者专家们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对隔代教育持否定和怀疑态度的研究占较大比重,他们分别从隔代教育对孩子生活、思想、学习等方面的负面影响,隔代教育与双亲教育的碰撞等方面揭示了隔代教育的弊端,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甚至直接提出,“隔代教育不如将孩子送托儿所”。
因此,很多年轻父母迟迟不敢将子女完全交给爷爷、奶奶照顾,他们认为请家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一方面家教可以代替爷爷、奶奶接孩子放学并陪伴左右;另一方面家教专业性强,可以为自己的孩子提供科学的教育。
4.班级授课制局限性颇多,家长渴望幼儿家教因材施教
个别教学的形式在班级授课制产生之前是主要的教育组织形式,古代皇子、贵族等权力阶层都曾受过这种形式的教学。16世纪末期的西欧,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原本的限于一对一、一对少数几个的个别教学模式已满足不了工业时代“标准化”“规模化”的需要,发展的社会迫切需要大量掌握一定劳动技能的标准化的劳动力。工业社会对于教育需求的不断扩大与原本有限的教师、教育资源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成为制约教育发展和社会人才培养的关键性因素。班级授课制因其多、快、好、省的特点,很好地解决了这种问题。“既满足了机器大生产对人才的需求,也保证了知识传授上的延续性和系统性。”[2]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对班级授课制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和论证,使班级授课制逐步走向科学,并使之在全世界范围内逐渐推广开来。
班级授课制从其产生至今,以其合理性以及原本个别教学所难以企及的优势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局限性也渐渐凸显出来。由于教学中的师生比例扩大,每个学生的受关注程度下降,学生的个性、差异性被忽略,许多发展一般的孩子成了班级的受忽视群体。“‘因材施教’在两千多年前孔子那里取得了突出成效,而在我们今天的教学中却流于形式。”[3]每个孩子都是家长心中的宝贝,幼儿家教一对一的辅导模式因其关注幼儿个性、因材施教,因此有效地弥补了班级授课的缺陷,深受家长的青睐。
5.高考指挥棒神气十足,小学入学考试给幼儿家教铺平道路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具有不同的多元智能结构,教育应该多元化。由于高考指挥棒的无形影响,我国学校教育教学还是一如既往地为了应试进行着,学生学业最终进展得如何也只能通过神圣的高考来丈量。因此,很多中小学校,甚至下延到幼儿园的教学,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高考的影响。
实际上,幼儿园升小学的入学考试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据一位幼儿家长透露,幼儿升小学考试主要有数学题,语文组词、造句,英语字母的默写和简单单词的认知,还有才艺展现,考完后根据成绩进行分班。他的孩子平时对幼儿园上的科学课很感兴趣,父母也很支持他的探索,唯一不足的是孩子语言能力发展滞后,老师也多次建议要加强练习,否则通过小学的入学考试会有危险。为了能顺利进入小学,家长为孩子请来了家庭教师,要求教师根据入学考试的题型对孩子进行训练。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研究生,他们作为家庭教师也深知兴趣对学习的重要影响,不忍心强制幼儿学习,但面对高考指挥棒挥舞下各级各类学校的应试举措,他们只能叹息。
都市幼儿家教市场火爆,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的出现解决了幼儿教育中的许多问题。对家长而言,幼儿家教帮助年轻的父母摆脱了因为不能陪在孩子身边而产生的内疚感,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年轻的父母,使他们能够安心上班,积极应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对幼儿而言,有了大哥哥、大姐姐的陪伴,他们孤独的内心得到了抚慰,而且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到很多新本领,这是他们最开心的。对从事幼儿家教职业的大学生而言,他们在保证经济独立的同时,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但家长们切勿盲目跟风,一定要摆正心态,在肯定了自己确实有需求的情况下再做决定,毕竟家庭教师不能完全代替家长,对孩子来说亲情才是对心灵最好的抚慰,家长们一定要抽出时间陪陪孩子。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210097)
参考文献:
[1]祝红艳,把冉.智联调查:七成职场女性对“全职太太”说不[J].走向世界,2009(33).
只有才造句范文5
关键词:完句成分 添加法 修改法 拆分法
一、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胡明杨、劲松提出“完句”概念后,有关完句成分的讨论一直持续至今。其讨论既有语义、语法、语用等单方面的切入,也有三个平面的综合分析。就研究范围而言,涉及状语、定语、补语、主语、宾语等句法成分;波及时体、程度、语气、模态、方所、趋向、结果等范畴。就整个研究历程来看,研究范围和力度呈扩大趋势。这种扩大不仅是完句成分数量、类别的扩大,例句来源及分析方式的扩大也是一种直接体现。本文在10多篇有关完句成分文章所用例句的基础上,对所列例子加以归纳和分类,并以此为切入点,分析和思考完句成分探讨的方式。
二、完句成分探讨的例句分类
完句成分探讨作为一种句法形式上的分析,其研究离不开实实在在的例子。因此,例句的选取及分析显得格外重要。本文对胡明杨、贺阳、孔令达、黄南松、李泉、司红霞、王静等13位学者文章①中的例子进行归纳,并以例子的来源为分类标准,分出以下三大类:
1.自编例句
所谓自编例句是指没有明确来源,多以自造为主,或取流水句中的一个非独立句段②、复句中的一个小句;或模仿特定结构,更换成分自造。自编例句根据内部结构又可分为两小类。
(1)主语+谓语
A组:谓语为形容词
天气热 长江宽
屋子里黑乎乎 这孩子可怜
小明的眼睛大 天气热
B组:谓语为动词
张明咳嗽 小红回来
她休息 客人走
李华出差 她休息
(2)主语+谓语+宾语
我们吃过晚饭 李明看小说 赵华洗衣服
大家夸你 他吃了饭 我们晚饭吃过
老王买东西 小王擦车 小王看见他
此类例子多为主谓或主谓宾结构,能产性较强,只需更换相应词汇就能成为新的例句,因此数量繁多,在此只罗列部分。学者们认为以上例子即使加上语调也不能成为一个语感完整的句子。这类句子的特点是:句法结构符合句法规则,无语病;语义搭配合理,无语义矛盾。上述部分例子加上陈述语调后能否成句存在争议,比如:“我吃了苹果”“王经理吃鸭”“我写了信”“小王擦车”“小明的眼睛大”“田芳老实”等,经过实际考察,20位被调查者中有15人认为是完整句子③。由此可知,句子完整与否主要凭借语感,而语感是一种感知或感觉,带有明显的主观性。
2.偏误例句
偏误例子指具有明显语病,导致句子不能成立或不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意义④的结构。如“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等。多数来自对外汉语教学。根据语病原因可细分为以下几类:
(1)成分残缺
在这种情况我同意了。 我把窗户关。
从他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我们要着想别人。
他会说德语,而且会说法语。 他俩一边走路,说话。
这件事你没有关系。 我口语老师请假了。
把我们冻了。 在这个问题我们有矛盾。
(2)搭配不当
我比他站的早。 从前我每个星期看一册小说。
我喝了两个啤酒。 只有有才能的人,才当大使。
天气预报我能听会了。 他看着我一下。
(3)语序不当
我会说汉语一点。 张教练一连没来几天。
丁丽回到宿舍从大使馆。 我一个小时等她。
和第一类例子相比,以上句子的整体特点是:语义结构不完整①,或不合句法规则。
成分残缺不仅影响整个句子的句法结构,同时导致语义表达不完善。通过观察发现,成分残缺中有固定组合的残缺,比如“在……下”“不仅……而且”“一边……一边”;介词“跟”“向”等的残缺。搭配不当多因对词义理解程度不够而错误搭配,导致语义结构模糊。比如“站的早”“两个啤酒”“一册小说”等。语序不当中,构成语义结构的成分均在,只因句法结构不合语法,致使语义表达不清。
把病句以及病句修改纳入完句成分的探讨会导致完句成分“泛滥”。因为成分残缺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句法成分残缺,也包括“介词、助词、副词”等缺失。若是以此方式判定完句成分,句子的所有构成要素都可算作完句成分。
3.文本例句
所谓文本例句是指来自于文学作品的句子。例如取自王朔小说《顽主》《一点正经没有》等作品中的句子。
我也流泪了。 我听说过。
来了这么些人。 丁小鲁笑着挽起林蓓,领头在前面走。
后边人正看着咱们呢。 马青和愣愣地互相看着。
这论文我们上学时传阅过。 你是不是上过大学?
较前两类,此类句子语义结构完整、句法规则严整,语感上为一个能独立存在的孤立句。运用完整句子探讨完句成分是否科学,后面将对其分析。
综上,有关完句成分探究的例句可分为以上三类,我们可感知完句成分数量的增加、领域的扩大,但这种增加和扩大引起我们进一步思考,即其分析方法是否合理。
三、三种分析方法
与三类例句相对应的三种分析方法,我们分别称作:添加法、病句修改法、拆分法。
1.添加法
第一类例句以主谓结构为主,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成分齐全,且语义结构、句法结构完整。但在语感上,部分句子似乎缺少些“东西”,而要消除这种不完整感,学者们采用给具体句子添加成分的办法,如:“天气热―天气很热;小红回来―小红回来了;赵华洗衣服―赵华洗了一件衣服;小王去北京―小王去过北京;咱们吃饭―咱们吃饭吧;我怕他――我非常怕他”。分别添加“很”“了”“一件”“过”“吧”“非常”。我们把这种通过添加句子成分,以消除语感上句子不完整的方法称作“添加法”。
添加法能使任何一个语义、句法结构完整,但语感上不可接受的句子变成可接受的句子。同时,这一方法带来的结果是句子的无限扩展,使所有修饰性、标志性成分均成为完句要素,最终导致完句成分数量增加、范畴扩大。
2.病句修改法
病句修改法主要针对第二类例句,是指通过添加、删除、调整、变序等手段使一个不合句法、语义不完整的句子变成一个语感上能接受的完整句子的分析方法。
(1)添加手段:简单而言,指给句子添加词,使其完善的手段。如:
在这种情况我同意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同意了。
我把窗户关。 我把窗户关上。
这件事你没有关系。 这件事和你没有关系。
我口语老师请假了。 我向口语老师请假了。
(2)删除手段:与添加手段相对,删掉句种多余的、影响句子语义完整度的成分。如:
我朋友是德国的人。 我朋友是德国人。
以前我常常地看电影。 以前我常常看电影。
他决定了参加12月的HSK考试。 他决定参加12月的HSK考试。
(3)调整手段:此处所谓调整主要是纠正语义搭配问题。如:
我比他站得早。 我比他来得早;他看着我一下。 他看了我一下。
(4)变序手段:调整句子的语序,使其句法合法、语义结构合理。如:
我会说汉语一点。 我会说一点汉语。
张教练一连没来几天。 张教练一连几天没来。
我一个小时等她。 我等她一个小时等。
修改法针对具体语病进行修改,使句法、语义不完整的句子变为完整句。其中包括第一类的添加法。第一类添加法和此类的添加手段有一定的区别,前者是在句法语义结构完整的基础上进行添加,后者不具有这样的基础,后者添加范围比前者大,可添加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简而言之,添加法重在完善,添加手段重在修改。
修改法作为分析完句成分的方法,其重心不在确定完句成分,而在于修改句子。语言中存在各类病句,若全纳入完句范畴,句子所有要素便均为完句成分,当句子所有成分均为完句成分时,完句概念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是值得思考的。
3.拆分法
拆分法为第三种例句分析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对一个语义、句法结构完整,且语感上也完整的句子进行拆分,每次拆出的部分都可算作完句成分。如:“我也流泪了”,可拆分出“了”“也”“我”“流泪”几个部分;“我听说过”,可分为“我”“听说”“过”三部分,而这些部分均被算作完句成分。
拆分法主要从一个完整的、可接受的句子入手进行拆分,其最大特点是“随意性”,可根据研究需要随意拆除句中成分,并认定为完句成分。对于一个完整的句子,缺失任何一个成分后,在无语境的情况下都是不完整的,因此表面看来这种方式分出的结果都为完句成分。但带来的最终结果和病句修改法一样,所有成分均为完句成分。
添加法、修改法、拆分法是目前关于完句探讨的三种主要分析方法。对一个已经具备语义、句法结构的句子逆向剖析其完句成分是三种分析方法的共同点,而导致的共同结果是:一个句子的所有成分均为完句成分。然而,当所有句法要素都为完句成分时,完句成分也无存在的必要了,直接统称为“造句成分”,这似乎更符合经济性。
四、有关完句例句及分析方法的思考
例句的选取不仅影响分析方法,也直接决定着分析结果。而完句成分的探讨从句法入手还是从语用入手是值得认真思考的。本文所归纳的三类例子实质上体现了一定的时间性,第一类多取自20世纪90年代的文章,主要有胡明杨、竟成、黄南松、孔令达、贺阳等人,后两类来自近几年文章。这一时间性反映了完句探讨范围的扩大,即把病句、完整静态句都作为研讨对象。
(一)例句选取及分析方法的科学性
上文说过,把完整的静态句作为分析完句成分的例子是不可取的。其研究有为了分析而分析的嫌疑,同时,分析的随意性较大。既然是一个语感上能接受的完整句子,其句法结构以及语义结构都是十分严整的,各组成成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无论去掉哪一部分,整个句子都会受到影响。至于病句能否作为完句例句,我们的观点是不宜使用。就分析方法而言,应以句子生成过程为切入点,了解句子的整个生成过程,从时间线条性上弄清句子组织的先后顺序,判定句子的主干和非主干,了解句子中各成分的作用,再确定完句成分。而不是与之相反,从已经生成的句子入手,逆着回推,更不是对句子进行简单拆分。回推和拆分可能把句子的主干成分划为完句成分。
(二)句子完整与否的判定标准
除了对例句及分析方法的思考外,判断句子完整与否的标准也影响着完句成分的探讨。就脱离语境的静态句而言,我们往往凭借个人语感判定,语感因具有明显的个别差异性,导致句子完整与否存在争论,如前文说到,10人中有7人认为句子:“我吃了苹果”“王经理吃鸭”“我写了信”“小王擦车”“小明的眼睛大”“田芳老实”是完整的。从感知角度看,我们判定一个句子完整与否,主要根据此句子是否给予我们一定的信息。如:“小王擦车”这一客观句子进入头脑后,得到的信息有:有小王这个人,以及擦车这件事。但“他什么时候擦车”“擦得怎么样”等信息无法获得,因其传达的信息量较小,则判定为非完整句子。当加入“了”后,整个句子传达的信息是“小王做了一件事――擦车,并且已经结束”。较之原来的信息,显得清楚明了。此处“了”的作用是否一定是构成完句,有待进一步思考,但明显“了”字的增加使句子的可接受度得到提高。从语用角度看,所谓的完句成分更像是细化、具体、完善句子信息,提高句子可接受度的成分。因此,句子的信息量与句子的可接受性之间的关系,将是我们接下来继续探讨的内容。
注释:
①所有文章作为参考文献罗列文后。
②根据胡明杨、劲松的界定,非独立句段指:在没有特定的上下文
或语境的支撑下不能独立成句的句段。
③测试者为语言学专业研究生。
④本文所指的“完整意义”或“完整句子”均指语感上意义完整的
句子。
⑤所谓语义结构不完整,指语义搭配不当、主要语义组成成分残
缺、语义含糊不清等不知其义的结构。
参考文献:
[1]胡明杨,劲松.流水句初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4).
[2]贺阳.汉语完句成分试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4).
[3]孔令达.影响汉语句子自足的语言形式[J].中国语文,1994,
(6).
[4]竟成.汉语成句过程和时间概念的表达[J].语文研究,1996,
(1).
[5]黄南松.试论短语自主成句所应具备的若干语法范畴[J].中国语
文,1995,(2).
[6]沈家煊.“有界”与“无界”[J].中国语文,1995,(5).
[7]金廷恩.汉语完句成分说略[J].汉语学习,1999,(6).
[8]司红霞.完句成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汉语学习,
2003,(5).
[9]王玉华.完句成分与有界、无界[J].语文学刊,2004,(5).
[10]李泉.试论现代汉语完句范畴[J].语言文字应用,2006,(1).
[11]殷志平.不能成句的主谓短语[J].汉语学习,2002,(6).
[12]孙新凯.“完句”视角下的汉语范畴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2012,(2).
[13]王静.基于王朔小说的现代汉语完句问题[J].长春理工大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