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古诗配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古诗配画范文1
关键词:小学古诗教学;画面感;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3)12-0069-04
一、小学古诗教学现状分析
古诗词语言精练,意蕴含蓄,意境深远,讲究平仄,严于用韵,格律严谨,魅力无限,但因为历史久远难以考证,古今的情绪表达存在差异性,而小学生的生活体验较为浅显,加上对教师的基本素养要求较高,所以古诗词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现今的古诗教学已经摒弃了过去的“填鸭式”的“一讲到底”的方式,但还存在以下一些现象:
1.“放任自流”式。课改后,以诵读为主的古诗课堂教学成为主流。尤其是低段小学的古诗教学,只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古诗中的生字,正确读出古诗,至于对古诗情意的感悟则不作要求,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完全放弃了教师在古诗词课堂教学中应有的引导作用,还冠以“重诵读,淡理解”的理由,其实是“只诵读,无理解”,对课文的插图等辅助资源视而不见,将“由画入诗,诗画结合”浅显易懂的方法白白丢弃。
2.“高谈阔论”式。有的教师对古诗词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习惯性地把学生当成听众,把自己对古诗的解读强加给学生,全然不考虑他们的年龄特点以及接受能力,没有让学生真正从文字中想象画面、体悟情感,忽略了“诗画结合,情境交融”这一最有效的教学策略。
3.“体会思想”式。古诗教学大多数有“能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这一目标。教师在设计时关注意境的体验,但总是把意境绝对化地引向思想感情的体会。即使有情景交融的渗透,也是蜻蜓点水式地一带而过,不能够让学生深刻领悟“情源于景,景触”的二者统一的体系。渐渐的,学生也就不再去勾画古诗所反映的画面,只是由一种单一的文字思维来理解思想感情,而丧失了利用图画构建的形象思维来理解的能力,这样不仅仅局限了作者的作品原意,更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扼杀。
二、对古诗教学中画面感的培养的认识起源
宋朝张舜民有诗句云:“诗是有声画,画是有形诗。能诗者多识画,能画者多知诗。”诗与画具有某些共同的审美特性,都具有色彩美、结构美、韵律美、意境美等。[1]但是,画是视觉艺术,可见之;诗是语言艺术,可“感”之。两者的审美特征也有明显的区别。画,是用线条、色彩、形体、构图等来表现的,具有直观性;诗,是用语言描述的“无形画”,具有间接性。[2]因此,读诗、品诗,不应该只停留在文字的猜测与分析解读这样单一化的理解方式上面,应该把诗歌还原到其“诗画一体”的多元化构造与赏析的层面上来。
所谓“画面感”,从作者的角度讲就是用语言文字描述一个画面,通过一定方式的描述营造出一个意境,达到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感同身受的效果。从读者的角度讲就是阅读语言文字,眼前能出现与文字意境相符的栩栩如生的画面。
教师在古诗教学中,必须通过语言这个媒介,启发学生去想象,才能使学生感受古诗的画面美。画面感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起着关键的作用。
1.画意帮助理解诗意、感悟诗情。教师用课文的插图、媒体的图片、自己的涂鸦,或欣赏,或勾画,或创作,让学生置身于诗歌的情境之中,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还能引导他们更好地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的情感、品味诗歌的艺术美。
2.画意促进诵读。对于古诗所反映的图画的勾画,更能够便于学生记忆古诗内容。单一的文字形式记忆,似乎不足以辅助学生记忆内容,多一种辅助的手段,学生的记忆效果和速度都可获得显著的提升。
3.画意丰富练笔。抓住诗歌中的画面氛围,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知识经验,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形成鲜活灵动的诗歌形象。以此为基础,古诗中巧妙的练笔环节能起到“可视性”的作用,使笔下的语言生动形象、丰富感人。
基于以上认识,教学中应关注“画面感”的培养,还古诗以“诗画一体”的本来面目,也还古诗教学诗画相融的本真境界。
三、古诗教学中画面感的培养策略
(一)多种创设,营造画面感
情境是富有形象感,充满感彩的场景或氛围。在情境的催化下,想象被激活,枯燥的文字转化成丰富的形象,丰富的形象又生发出更为多彩的画面,使静态的阅读注入了动态的生成,使隐含的诗歌意境逐渐显现,逐渐展示出诗的动人韵味。在古诗教学中,巧妙地创设情境,利用创设的学习情境与古诗内容相配呈现,给学生提供形成画面的诸多因素,营造想象、呈现画面的氛围。
1.图景描摹,创设形象画面。板画简单易操作,师生都能共同参与,且形象直观。如教学《登鹳雀楼》时,利用板画就收到较好的效果。“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教师边叙述诗句的意思边板画“连绵起伏的群山”和“落日”。“黄河入海流”请学生板画,并即时点评波浪要画得远些,因为是“入海流”;波浪要画出“滚滚”之势,因为黄河水势汹涌。此时,教师用媒体出示黄河的图片,用“汹涌澎湃、奔腾不息、滔滔不绝”等词语来形容,学生自然而然地懂了诗意,置身于远眺黄河的雄伟壮阔的意境中,为理解后两行诗作好铺垫,透过壮丽的画面,开阔的意境,领悟这首诗所蕴含的耐人寻味的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成功在于追求,事业永无止境。课堂上,把品赏到的意境情味画出来,充满了审美乐趣,闪耀着创造性的生命火花。
2.媒体介入,联想生动画面。古诗教学时借助计算机,融声、光、色为一体,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不仅可以激发起学生浓烈的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缩短了学生对古诗理解的实际距离,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特别是写景古诗,如《望庐山瀑布》,若单凭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领会瀑布声、形的雄伟壮观。如果把瀑布的水势、声音通过画面或视频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立即就会产生身临其境之感,那种“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气势就不言而喻地在学生心目中扎下了根。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画面的营造,能克服时空限制,有助于学生抓住诗中的重点词语,反复推敲、理解语言文字的妙处,身临其境,感受作者的内心思想。
3.实物展示,形成立体画面。教学中,有部分古诗可以运用尝试情境进行教学,把握住学生学习的动向,调动学生认识的内驱力,找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唤起学生的经验积累来同化新知识。如学习《题西林壁》时,为更明了地理解诗中所隐含的道理,教师用纸板做几座小山固定在一起,上课时让学生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然后描述自己看到的小山是什么样的,进而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道理:从不同角度来看事物,得到的答案也是不一样的。《望洞庭》中的“白银盘里一青螺”的比喻意境仅靠插图很难找到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带一个水晶圆盘和一个黛青色的海螺,把实物的展示和课文的插图联系起来,形成立体的可感画面,月夜洞庭湖面的意境就能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了。
4.模拟表演,还原生活画面。对于有人物活动,隐含对话情节的古诗,教师还可以鼓励并指导学生用表演的方法,让学生在生活场景中理解难点。如学《小儿垂钓》时,教师请学生表演问路人和垂钓小儿的动作。当扮演小儿的学生上台时,请他对自己的外貌、动作根据诗句作一番定位:头发要蓬乱,坐姿要随意,神态要专注。当扮演路人的学生上台时,离小儿的位置要远些。特别是路人“借问”时,小儿“招手”的动作更是值得探究,学生往往会在“挥手”“摆手”“招手”几个动作之间混淆。这样的活动寓教于乐,表演中突破理解难点,领悟小儿意图,表演中创作了有声有色的精彩画面。这些形式多样的表演创新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提升了学习兴趣,也增强了根据语言文字在脑海中形成画面的能力。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画面美,必须创设一定的情境,或联系生活展现情境,或运用事物演示情境,或借助图画再现情境,或播放音乐渲染情境,或扮演角色体会情境,让诗词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情感在学生脑中“活”起来,从而使学生在身临其境、耳闻其声、目见其形中深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最终获得审美体验,受到思想教育。
(二)多向感悟,丰富画面感
体悟既是学习古诗的过程,又是学习古诗的方法,包括联想、涵咏、揣摩、品论、对话等多种手段。在多向的体悟中,学生将开展个性的多元的解读,而针对古诗呈现的画面也将逐渐走向多元,走向丰富。
1.紧扣诗眼,想象画面。诗眼是最能开拓意旨,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所以,课堂中不妨紧扣诗眼,挖掘古诗内涵,进一步想象画面意境。如《元日》的诗眼是“暖”,抓住“暖”展开想象:“暖”从何处来?从“放鞭炮的快乐”中来,从“长大一岁的快乐”中来,从“徐徐的春风”中送来,从“屠苏酒中微醉的感觉”中来,从“曈曈日”的希望中来,从辞旧迎新的祥和氛围中来……在这样的想象中,《元日》所表达的画面越来越丰富,学生对新年的感受也越来越扩大。
2.品味词句,勾勒画面。古诗中的许多关键词包含丰富的意象,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加以扩展,想象连缀成画面,便能获得深刻的形象感染。如《游子吟》的“密密缝”简简单单三个字转化为这样的画面:昏黄的油灯下,两眼昏花的老母亲,执着一支细细的银针,一针又一针,一线又一线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补衣服,夜已深,人已静,但母亲没有顾得上为自己捶捶酸麻的脊背,揉揉发涩的双眼,一针一线缝啊缝……试想,此情此景,怎不让人顿悟到一份深深的母爱呢?
3.赏析修辞,描述画面。古诗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设问、反问等。如《望湖楼醉书》中的“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诗中把“黑云”比作“翻墨”,把“白雨”比作“跳珠”,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墨水打翻的气势和急雨跳跃的景象,体会墨水般的乌云瞬间弥漫天空的迅猛和夏天特有的大又急的雨。
4.关注留白,再创画面。古诗语言精炼,总能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品读时就需要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这些“留白”。《宿新市徐公店》一诗中的“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儿童奔跑着捕蝶的心情怎么样?发现蝴蝶时的满心欢喜,扑抓蝴蝶时的紧张担心,差点捕得时的兴奋,丢失目标时的懊恼,分辨蝴蝶菜花时的急切……再现情境,你能看到这个追蝶的孩子脸上的表情吗?黄蝶停停歇歇又是怎样的情景,那孩子会怎么想怎么做?学生展开想象,用上“现代”的语言,让诗意的语言尽情展现美丽的春色图。画面的再创让学生们再现课文情境,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又深化了诗的意境,使诗境丰满,境入人心。
(三)多维表达,呈现画面感
学习古诗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到我国古代文学的基本常识和历史,更丰富了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提高了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把文字、画面、音乐、舞蹈等艺术表现形式融入教学中,多种感官感受,多种形式表达,多元呈现画面的美感,可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愉悦学生的心灵。
1.作画题诗,体会画面更清晰。既然诗歌是由诗与画共同构成的,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该充分利用“诗画合体”的美感,这是传统意义上的体会诗歌的意境最好的概述。如《山行》《宿新市徐公店》等都能用画笔描绘意境,使脑海中呈现的画面清晰可见。“情源于景,景触”,学生能构建图画,丰富作品意象,更是一种创造能力的体现。
2.诵读吟唱,表现画面更丰富。诵读吟唱是古诗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形式多样的方法能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想象画面意境,领会诗人情感。如配《阳关三叠》学唱《送元二使安西》,用《明月几时有》的旋律手舞足蹈地唱《村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还能插入剧本的形式表现。根据对古诗的领悟选音乐、唱古曲、吟诗句、配手势、辅体态、编舞蹈、创剧本等丰富的表现方式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引起情感的共鸣。精彩纷呈的古诗词诵读表演,把古诗所蕴含的画面表现得声情并茂、淋漓尽致。
3.练笔创作,理解画面更深刻。(1)灵活引用,画面更丰富。如,上描写春景的作文课时,我们就多提出了一个习作目标“适当运用描写春景的古诗句”。学生们果然思绪飞扬,“春色满园关不住”“万紫千红总是春”“千里莺啼绿映红”都运用得极为合适。在生动形象的描写中融入诗句的吟诵来表情达意,不仅为作文增光添彩,且让原诗句所呈现的画面更丰富。(2)挖掘内涵,画面更细致。《清平乐·村居》“醉里吴音相媚好”中的“媚”字把一对远离战乱、安享天伦的老夫妻酒后的亲昵和安逸写得淋漓尽致,可谓全词之“眼”。那么他们正亲切和善地交谈些什么呢?教学中教师不妨让学生结合全词内容,展开想象,写一段老翁和老媪的对话。形象的文字描述,使这幅“和美村居图”表达的意蕴更加细腻。(3)捕捉形象,画面更传神。教师应捕捉诗歌中的形象,抓住诗歌中的画面和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知识经验,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形成鲜活灵动的诗歌形象,从中品味诗歌意境。此时,若用想象写话代替词语解释、串讲句意,让学生书写脑海中的优美意象,更能让学生融入诗情诗境。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所见》,一首极易理解的诗歌按理应放在低年级教材,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一定要设计“写”的训练。教师可作尝试:抓住诗中的关键词展开想象,具体描写其外貌、“骑牛”“唱歌”“闭口立”的动作、神态、心理以及夏日树林的美景,把作者所见的情形写得动静结合、生动传神。(4)探寻传说,画面更生动。许多古诗在创作背景、内容等方面有着生动的典故、优美的传说。教学中插入与之相联系的典故,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与作者的情感共鸣,而且往往也会形成练笔的最佳时机。如《寻隐者不遇》,学生对贾岛有所了解,可根据诗中的空白补充想象作者与童子间的对话,体会作者一波三折的心情,也可以创作一个生动有趣的“文包诗”故事。(5)模仿结构,画面更有趣。积累的古诗,有时可以成为随时可提取的有用材料,供学生去改一改,用一用,写一写。如描写春景的作文,除了引用相关古诗句外,也可以模仿《村居》《江南春》《绝句》改写或仿写。学生积极动脑,一首首小诗酝酿而生:路过公园围墙时写“春色满园关不住,几枝桃花出墙来”。描写校园春景时写“儿童上学早到来,忙趁春光勤读书”。此外,还有“两只山雀鸣枝头,一群天鹅戏水中”等。学生的诗很稚嫩,但何尝不是教学的成功体现呢?古诗原有的画面在学生的笔下显得更有童趣。
潜入古诗,细细推敲诗中的每一个字蕴涵的丰富的写作内涵,挖掘其深层思想,巧妙在“读写风景绝佳处”练笔,更能凸显古诗画面的意蕴。
参考文献:
古诗配画范文2
今天,中国股市终于走进了资源优化配置时代。我们不妨来看几个例子。
一是长江电力。公司出资31亿元,以增资扩股方式战略投资湖北能源集团,获取其45%的股权,并将尽快推进其改制实现整体上市。由于湖北能源本系长江证券二股东,长江电力得以间接参股长江证券。一个是将非上市公司尽快实现整体上市,一个是成为正在借壳上市的长江证券的第二大股东,这两块资源本来与长江电力并不搭界,可由于长江电力是绩优蓝筹股,一优化配置,就配置给它了。
二是沪东重机。去年8月23日,沪东重机刚刚以14.5元的增发价非公开发行2100万股,募资3亿多元。可不到半年(1月29日),该公司又公告将以30元/股的价格,向大股东中船集团等定向增发4亿股,中船集团的造船资产得以整体上市。若放在从前,一次增发后不到半年是断然不可能提出再融资申请的。可如今,再融资已没有时间限制,一切不可能的都变得可能了。再说,沪东重机及其大股东中船集团也好,还是这次共同参与增发的宝钢集团、上海电气集团、中国人寿等也好,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企业大集团,资源向优势企业倾斜,就这么着,也倾斜给它们了。
三是南山铝业。上述两例都是央企,南山铝业只是山东省的一家村企改制的上市公司,可在资源优化配置中却颇具特色。去年8月,南山铝业计划定向增发7亿股,收购大股东的铝业资产。但当时说好只有增发在10月底前完成,大股东铝业资产所产出的净利润才归上市公司所有。可最近突然改口了,大股东决定将铝业资产自去年7月至今年4月底的净利润全部让利给上市公司,一让就让了2亿多元,而南山铝业2006年全年净利润不过1.7亿元。
从上述几例中我们可以概括出,中国股市资源优化配置的几个特点。
首先,强势企业率先配置。当然,最强势的是央企,其次是地方国企。它们背靠各级政府,拥有最广泛的社会资源和权力资源,就像长江电力那样,原来不搭界的都可以变着法子拿来。当前整体上市、券商借壳最热。就拿整体上市、券商借壳资源来说,长江电力可以这样做,工行、中石化、国寿等又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做?这种强势企业率先配置,其实质是政府主导型的“强者先得”。这就告诉我们,在资源配置已逐渐成为中国股市第一功能之际,国企(特别是央企)控股的上市公司,机会远比民企或其他类型的个股要多得多,也强势得多。而且投资人的思路要放开一些,不能光看大股东拥有多少资源,还要看大股东能调动多少资源。
第二,配置方式多采用非公开发行(条件较宽松),且多为高价股的“市价配置”。据不完全统计,去年至今实施非公开发行的近70家上市公司,平均增发价超过10元,最高的宝钛股份增发价为31元。高价增发其结果是以尽量少的股本扩张,尽量多地增厚每股净资产和每股收益。可以预计,它们中的一部分公司,今年还会像沪东重机那样,在更高价位上吸引更广泛的社会优质资源,以最紧凑的方式,加快向上市公司集中。至于那些股价不甚高的公司,则要想尽办法在抬高股价后推出增发和资源配置方案。即如长江电力,短短三四个月,股价从6元多涨至12元多,各种资源配置方案便随之而来了。
古诗配画范文3
1、落实新《纲要》,实行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落实教育行为,提升教育理念,提高教师整体水平。
2、为幼儿园的发展打基础、做准备,建立一支骨干教师队伍。
二、选拔要求:
1、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教书育人,遵纪守法,愿意为幼教事业的发展服务且积极奉献。
2、工作认真、踏实,遵守园内各项规章制度。教师间团结互助,是教师的表率。
3、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4、能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
三、选拔方法:
1、本次选拔为总分制
2、对《纲要》的解答
3、教育活动评比、说课评比
4、课件制作评比
5、论文评比
四、骨干教师的义务:
1、在园内起好表率作用。
2、主动承担对市、区、片的开课任务。
3、每年应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1~2篇文章或在区级以上获奖。
五、评委:园长、教研组长
六、具体选拔时间:
三月份:新《纲要》的解答
四月份:教育活动评比,说课活动评比
古诗配画范文4
一、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意义
古诗词中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能增强国人的骨气,是中国深厚文化传统的体现,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母体,沉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其中包含的精神追求十分丰富,如奋斗精神、爱国情怀、担当意识、公德意识、治国理念、价值理念等,都是文化自信的产物,能有效达成对学生三观的培养。为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肩负起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教学重担,从教学与实践活动等多视角着手,加强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品质及素养,以便将来更好地立足于社会,获得更为持久的发展。
二、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举措
(一)学习欣赏,树立文化自信。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均为文学经典,其欣赏价值是很高的。因此,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之中,教师不可以将古诗词当作记叙文来教,而要借助学习欣赏教学途径,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在感受中获得有效的发展。第一,欣赏命题之美。比如在学习《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之时,引导学生体会词人怎样触景生情,恰当命题。词人辛弃疾登楼想起了国家,词的题目信手拈来,即时命名为“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自然简约,毫不累赘。教师要引导学生站在作者的立足点上感受他们当时当刻的所思所想,在激情满怀之下如何命题,才能感受到古代文人学问的博大精深,引发对中国古代文人的佩服之情,增强文化自豪感,树立起文化自尊心及自信心。第二,感受言志之美。很多古诗词之中都蕴含着丰富的言志之美,教师在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言志之美。如《离骚》中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已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体现了作者屈原即使道路再艰难,也要为民探寻更好的生存之路的勇气,体现了他的爱国精神及品质。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精神及品质支撑,才有一代代爱国志士前赴后继、精忠报国,为国家更好的发展而不断努力。相信通过这样的教育引导之后,必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意识,树立文化自信。(二)有效训练,提高文化自信。第一,开展朗诵训练。即向学生渗透朗读古诗词的基本技巧,把握音调的高低、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等,使朗读更加优美与雅致。相信通过教师对学生朗诵古诗词的训练之后,学生必能深刻把握诗人创作时的情绪,朗诵出情感和诗味。第二,模仿习作训练。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开展模仿写作训练极为重要。教师需根据学生的生活实情,让学生根据某首古诗词去仿作,主要从命题、格律规范、句式押韵、表情达意四方面来仿写。其要求不需要十分严格,只需要让学生尽力而为,有所收获即可。在学生仿写完毕之后,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开展评价活动,对每位学生的作品都进行及时的肯定与引导,相信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古诗词学习自信会得到大幅度提升,文化自信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提升。(三)实践活动,深化学生的文化自信。针对高中古诗词教学而言,想要深化学生的文化自信,必须要有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而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并不是随意的,必须要和学生的生活及古诗词教学息息相关。比如即将过年之时,教师可以联合校方举办“中华古诗词大会”活动,鼓励班级中的学生踊跃报名参加,其评价嘉宾可以由校方领导、语文教师等来担任,在全校掀起一股学习古诗词的热潮。活动主要以背诵中国古诗词为形式,以赏析中华诗词的视角,寻找古诗词中的文化内涵,品味生活中存在的美好。相信在此种实践活动的带动下,学生不仅能对古诗词进行重温,还能在相互分享的过程中,感受诗词所蕴含的情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中深化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准。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既包括对传统文化的自信,也包括对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自信。为此,教师在实际教学环节中,必须要循序渐进地培养、提高与深化学生的文化自信,为学生自身的更好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古诗配画范文5
今天我们的骨干教师培训班经过一个假期的精心准备今天正事启动开班,感谢你们多年来为孩子们所做的一切!感谢王老师为此次培训工作所付出的一切!这次培训内容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我们一起探讨一下:优秀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养和能力。
二是我们搜集了《国家远程教育项目校校长远程培训班》的17个视频内容供大家一起学习和讨论。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我相信这种说法。但是,没有一个优秀的教师队伍,这个灵魂也是一个空壳。各位参训教师是学校的中坚力量,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带头人,我想这次培训的宝贵资料会给我们参训的每位学员带来新的思想,带来新的启迪。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妨站位高一些,看问题的角度大一些。要积极思考如何为孩子们提供最好的教育服务,从而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这是我们培训的根本目的。
下面我谈谈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和能力
一.更新教育观念,与时俱进
教育观念的更新对于实现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发展具有指导性和关键性的作用。作为一名骨干教师,应具有这种适应现在和未来我校发展所需要的教育观念,从教育的整体上把握当今教育发展的方向,把握我校的发展方向,树立起现代教育观。
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我说的职业道德是指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现阶段,作为一个中学教师起码的职业道德应该是热爱教育、面向大多数学生,不仅仅让学生都能上,还要让学生能上好学,并学有所成。作为骨干教师就更应该在教师群体中起“领头羊”的作用。尤其我国现在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的时期,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诸方面都表现出了新的变化,这些变化也必然在教育上有所反映,并会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观念产生影响,这就更要求骨干教师在形成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进一步形成新的职业道德规范。
三.树立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意识
骨干教师,就要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用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目前,在骨干教师队伍中确实存在这样一部分教师,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是用教育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而是靠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成绩,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在这次培训中,应在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的同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增强如何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四.强化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树立伴随一生的学习意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基础教育教学内容将会不断地充实更新,学科交叉渗透、综合发展的趋势将会不断地得到加强,这就要求骨干教师必须不断地更新现有的专业知识,以获取广博的、综合的学科知识。因此,强化所任教学科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强化其邻近学科和边缘学科课程的合理搭配,已经成为教师的又一个任务。
五.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科学的思维方法能够帮助人提高思维质量,提高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一个骨干教师只有具备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不断地开创新的局面,真正发挥其骨干作用。我们提倡的“讲效率、重效益,求质量”的九字工作方针就是科学思维方法的体现,我们推广的“分部目标教学”就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科学思维方法的展示平台。他集中体现在如何用科学的发展观来统领我们的工作。这种思维方法需要我们不断的实践才能养成。
六.提高自我发现与自我发展的能力
自我发现与自我发展能力事业成功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我们的事业就是如何让孩子们接受最好的教育服务。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这在我们的工作中一直在提倡,教学随笔、教学反思,这就是自我发现。经验总结,彼此交流,这就是自我发展。
七.具备独立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能否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把它作为自己研究的课题,这就成为一名骨干教师成长过程中逐步具备较强的科研意识与独立进行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关键的一环。只有具备科研意识,才有可能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尽管目前我校相当一部分教师都承担一些课题,但是一部分教师依然没有真正意识到科研能兴教!科研能兴校!科研能让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较弱是目前我校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为骨干教师,这种现象应该说是不容在其身上存在的,否则就难以在教育、教学中发挥骨干作用并指导其他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更谈不到质量问题了。
八.增强课堂教学的能力
骨干教师之所以能称得上教学骨干,主要体现在他的课堂教学质量高,教学风格明显,教学的技能与方法出色,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强,甚至具有独特的教学个性与教学特色。上述几方面就构成了全面体现一名骨干教师的标尺。
九.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现代的社会是信息化社会,要办好一流的现代教育,教师必须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现代教育技术集计算机、电化教育、微格教学等多种现代教学手段为一体,具有直观、形象等特征,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更是具有运载信息量大,反应速度快,交互性能好,图、文、声、像、动等综合表现力强,容易控制等等。教学中运用这些现代化教育手段可以更好地帮助激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显示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现代教育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这次我们进行的远程教育资源应用培训正是基于这一点。能否做到这些就成为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一环。当我们大谈,特谈信息化时代的时候,一些发达国家的脚步已经迈入了概念时代。
十.追踪国内外学科教学的最新动态和方法,具有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
不断地追踪国内外学科教学的最新动态和方法,主动地获取信息,这是一个教师能成长为教学骨干的又一有效途径。这一渠道要求骨干教师经常阅读有关杂志与文献资料。互联网是获取信息的另一个渠道,对于教师来说,远程教育工程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育信息和教育资源。所有这些都为我们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上列举了骨干教师的10个方面的素养和能力。供大家一起探讨。通过这次培训我们希望达到一下效果:
1、提高我校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
2、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
3、深刻领会远程教育工程对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深远意义;
4、期待着远程教育工程能给我校带来累累硕果;
古诗配画范文6
关键词:配电网;模式化;处理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0.153
0 引言
配电网故障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供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M而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影响。而对于配电网故障来说,由于配电网接线方式十分复杂,因此在处理故障的过程中需要顾及多条转供路径,而此时,就需要应用模式化故障处理模式加以完善,基于此,本文就对此进行研究。
1 配电网模式化故障处理的必要性
从实际情况来看,配电网在运行过程中,发电厂往往和负荷中心不在一个位置,有时候甚至会相隔很远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发电厂需要通过配电网络来进行传输,在此过程中,首先需要电能通过输电网络传输到负荷中心,然后再分配到电力使用者,这两个环节形成了配电网络,且二者的电压存在着不同。在管理过程中,要有新保障配电网络的有效运行,且逐渐实现了自动化运行。在此过程中,通过模式化的接线能够有效保证配点网络有效运行,当其出现了故障时,可以更加有效地通过模式化故障割离恢复和排除,这样无疑可以更为有效地保障配点网络的安全性,也可以最大化地降低因为配点网络故障而造成的损害,特别是当前对于电力系统提出更高要求的背景下,更需要有效提升故障处理的质量,而模式化故障处理方式显然可以更加快速地解决相关问题,提升处理质量,可见,配电网模式化故障处理是非常必要的。
2 配电网模式化故障处理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虽然在配电网自动化运行过程中,模式化故障处理方式可以更为有效地检验相应的问题,同时能够提供更为有效的恢复方案。但是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在故障处理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首先,在应用模式化故障处理方式时,并不能够有效区分配电网的接线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并不能有效发挥典型接线模式的不同优点。其次,在应用此种故障处理模式时,其是根据故障发生前间断面负荷分布信息进行判断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处理的随机性,并且在处理过程中,负荷信息也会出现一定的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故障处理失去了最佳时机。另外,一些配网网络并没有得到配点自动化的有效覆盖,这时候,就需要人工进行故障隔离并进行供电的有效恢复工作,同时,在此过程中,为了更为有效地提升故障的安全性,需要固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3 配电网模式化故障处理的策略
配电网模式化故障处理的策略有多种形式,本次研究对其中几种较为常见的策略展开分析。
3.1 多分段多联络配电网和互为备用配电网模式化故障处理
对于该种处理模式来说,其将馈线分成了多段,然后在应用过程中采用不同的联络开关和备用电源。在这种模式下,当配配电网络出现了故障时,此时,自动化设备可以第一时间找出故障位置所在,然后操控故障两边的开关,使其跳开隔离,然后通过利用备用电源,来实现分段供电恢复,在应用过程中,如果一个点点出现了故障的话,此时,仅仅需要直接跳开该电源点所在的线路的出线开关进行隔离,然后通过对馈线段的开关以及备用电源进行有效处理,进而实现恢复供电的目的。对于互为备用配电网来说,其通常会采用3条馈线,在其中设置相应的联络开关,从而可以有效提升配点网络故障检测的效率。
3.2 分支线模式化故障处理
对于分支线模式化故障处理方式来说,其指的的是主干线网架按照相应的模式要求接线,在这种情况下,势必会出现一些分支线。在应用过程中,为了更为有效保障主干线的正常运行,应该在主干线分段设置相应的开关,开关以负荷开关为主。同时,对于变电站的出线开关进行延时速断保护,对于分支线开关来说,也应该设置相应的断路器进行速断保护。另外,要实现变电站出线开关和分支线开关的互相保护配合,当分支线出现故障时,只需要切断分支线断路器就不会影响主干线的电力供应。而当主干线出现故障时,变电站出线断路器就会进行跳闸操作,然后在相应的模式化处理过程中实现故障处理。
3.3 多供一备配电网模式化故障处理
对于多供一备配电网来说,其有效管控了多条供电线路,然后设置一条单独的线路,与这些供电线路进行有效连接,在日常应用过程中,这条线路是处于停运状态下的,是作为一种备用线路的加以使用的,在配电网络出现故障时,通过有效切断故障区域的电流,通过跳开两侧开关来进行有效隔离,然后利用这一条专用的备用线缆进行电力的有效恢复,实现对故障对有效处理。
3.4 4×6配电网模式化故障处理
通过在配电网中设置4个电源点以及6条手拉手线路,实现了不同的2个电源点的互相联络,而任意三个电源点也都是其他1个电源点的备用。在这种情况下,当配点网络出现问题时,3个电源点无疑可以分别承担1/3的负荷。在这种模式下,如果配电网络的主干线出现了故障的话,此时,需要先切断故障电流,有效跳开该故障区域的最近两侧开关,然后结合客观实际情况,有效闭合联络开关或者出现开关。如果故障出现在了一个电源点时,此时,就需要将3条线路的出线开关进行跳开操作,并闭合对应的联络开关。此时,其他3个电源就可以有效发挥作用,担负着相应的供电负荷。
4 结语
模式化故障处理策略注重从整体着手,充分考虑到配电网的整体化运行,通过模式化的处理方式,有效把控整个配电网的转供路径,更为有效地探明并处理配点网络故障,从而提升问题的处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宋德庆,刘洪文.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分析及对策[J].电气开关,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