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帝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商业帝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商业帝国

商业帝国范文1

当年,尽管乔布斯出面挽留,李开复还是奔向了“下一站”微软。而从谷歌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的高位上退下来仅三天,他就公布了创新工场的名字,开始了创业的生涯。

在创新工场成立之初,李开复为了降低运营成本,放下身段亲自操办了很多基础事项,包括亲自出马交涉,以难以想象的历史最低价格让创新工场入驻清华科技园且拥有了400平方米的空间。而他则“省吃俭用”,机票订的是经济舱,去美国出差时预订的是70美元一晚的快捷酒店。

对于创新工场来讲,李开复无疑是个活招牌。“无论哪个公司或者项目需要商业谈判或者融资,都要拉着开复一起去,有他在成功率就更高一些,而他也很乐意提供这样的帮助。”“点心”一位内部员工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无论面对多少质疑,创新工场还是逐渐显示出了一个“商业帝国”的雏形:在其孵化的10家公司中,包括手机操作系统“点心”、Android手机助手软件“豌豆荚”手机精灵、移动应用统计分析工具“友盟”、移动平台图片处理解决方案提供商“魔图精灵”、网页游戏开发“行云”、Android应用商店“应用汇”、HTML5游戏公司“磊友”、轻博客“点点”、社交问答网站“知乎”、社会化营销工具“乐啊”等等。

不仅如此,创新工场还加快了扩张的步伐。今年9月8日,创新工场上海基地正式启动,同时宣布设立上海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首期募资2亿元。

而据接近李开复人士透露,在创新工场上海基地成立之前,李还曾接到重庆、南京、杭州、深圳等城市邀请,未来创新工场或将继续“扩张”。

就目前情况而看,李开复“商业帝国”的梦想或许主要寄托在移动互联网上。众所周知,移动互联网“体量”十倍于传统桌面互联网。而李开复已经悄然开始布局,和雷军以及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三巨头抢占移动互联网的“桥头堡”。

“目前中国的移动互联网仍然没有达到很大的规模,因为除去塞班平台上的用户,国内深度移动互联网用户仅在5000万的规模,但是到2012年随着Android智能手机价格下降、智能手机普及率提升,将有数亿的新用户涌入,推动移动互联网快速成长。”李开复判断。

“点心”手机操作系统是创新工场用来“抵抗”马云阿里云手机、雷军小米手机的“重要武器”。

而在电子商务方面,创新工场至今鲜有涉及。李开复曾透露,创新工场的确研究过几个奢侈品、团购项目,但最终并未投资。他认为,电子商务需要较强的货源能力和线下基础,这方面创新工场并没有优势。

商业帝国范文2

去年的金融危机,让罗莱的上市进程整整推迟了一年,但是罗莱并没有因此放慢前进的脚步,却以稳健的策略获得了15%的可喜增。正如公司总裁薛伟斌所言,这恰是考验罗莱能否化危机为转机,检验公司经营管理实力的大好机会。

显然,罗莱以其一贯处变不惊的稳健风格和多年积蓄的行业实力经受住了考验。而此次罗莱A股的成功发行,终于让期待已久的国内家纺第一股实至名归,IPO后的罗莱,再次以领航者的姿态进入公众的视野。

数据显示,罗莱家纺主营收入近年来呈高速增长态势,06年5.5亿元,07年7.55亿,08年9.02亿。三年间主营收入复合增长率28%,净利润复合增长率50%。同时,截至2009年6月罗莱已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500多个城市以特许加盟连锁模式开拓了600多个加盟商,建立了1723家网点,其中加盟店1492家、直营店231家。行业领导者的地位已然确立。

家纺业的机会猎手

从92年初创时的200万销售,到08年9.02亿,罗莱17年间营业收入增长近500倍。回顾这段历程,薛伟成坦言道:这要首先要归结于企业较好的把握了行业成长的机遇,并做到快人半步。

1994年,当绝大多数同行品牌观念依然淡漠时,薛伟成就率先斥巨资为罗莱导入CI系统,此举让罗莱与其他家纺品牌陡然拉开差距;1998年,郑州亚细亚事件让传统百货经销模式受阻,罗菜在危机面前果断转型,率先引入家纺特许加盟连锁模式,随后的几年,罗莱通过快速跑马圈地,将专卖店开到全国;2002年,薛伟成意识到人才、信息、管理对于企业持续发展的迫切性,将公司总部由南通生产基地迁至上海,使罗莱从此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2004年,国内家纺四处扩张,薛伟成和他的团队再次意识到品牌打造需和渠道扩张双管齐下,原有的品牌形象已无法承担重任,于是更换了全新的品牌识别系统,并引入代言人策略,通过投放央视等媒体快速建立品牌影响力。

2004年开始,洞察到未来家纺市场的细分趋势,罗莱通过和授权方式引进SHERIDAN(雪瑞丹)、DISNEY(迪士尼)、SAINT MARC(尚玛可)等众多国际家纺品牌,形成以罗莱为首的多品牌矩阵,抢先占位国内高端家纺市场。

通过对一系列市场机会的把握和成功的运作,罗莱从跟随到领先。据中国商业联合会公布的数据,罗莱自2005年开始已连续四年蝉联“国内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第一位”。

近年来国内家纺竞争日趋激烈,2008年统计数据表明国内家纺企业有2万余家,企业规模小,行业集中度低,缺乏全国性优势的大品牌,行业前十位市场份额总和还不足30%,是该行业的特征之一。“但罗莱和其他品牌有很大不同,在把握机会的同时,更注重系统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打造。体现在研发、渠道、品牌、管理、文化等各方面”,同为公司创始人的薛伟斌这样认为。

轻资产的商业新法

据业内统计,在整个纺织服装产业的盈利分布中,生产加工只占10%,其余35%和55%的盈利分别由品牌和渠道环节获得。虚拟经营国外最具代表性的是“耐克”,而国内无疑是周成建的“美邦”。

在罗莱家纺的商业模式中,其多年着力打造的加盟连锁体系无疑是轻资产的重要体现。

“企业发展的初期,借助加盟商手中的资金和店铺,可以更快速的帮助品牌拓展当地市场,而公司则可以集中资金财力投入在研发、品牌、渠道等高附加值领域。”薛伟斌如是说。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罗莱拥有加盟店1492家、直营店231家,直营仅占总数15%左右。可以看出,罗莱近年营业收入增长与加盟渠道的快速扩张有着很大关系。

罗莱的加盟渠道模式之所以如此成功,直接得益于其网罗了行业内最大量的优质客户,其中不乏与罗莱一起成长起来的众多千万级加盟商,相关数据显示,公司前50名客户就贡献了罗莱总营业收入的35-40%,他们成为罗莱这棵参天大树的重要根系。

而为这些根系提供造血功能的,则是总部多年来形成的成熟的加盟连锁管理模式。

与多数走加盟连锁路线的家纺同行所不同的是,罗莱与加盟商之间建立了总部-专卖店扁平化垂直管理,总部提供从研发、生产、订单、物流,销售、推广、培训等在内的一站式贴身服务。市场导向的高效供应链系统则可以在第一时间掌握全国各零售终端的销售与库存,从而做到对市场快速反应。这种直接面向零售终端的服务和支持系统大大提升了加盟商的单店经营能力和管理能力。加盟店对总部的专家服务形成依赖,而公司则可以籍此更好的管控渠道。

研发和渠道是家纺行业的“任督二脉”,薛伟成对此一直深信不疑。在薛看来,罗莱以往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在竞争初期就和同行拉开了差距,事实上,薛伟成一方面将渠道交给其弟薛伟斌经营,一方面则亲自掌管罗莱的研发工作,这种分工多年不变。

家纺行业对产品设计的依存度非常高,根据第三方调研数据:在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因素中,面料、手感、颜色、款式为主要考量,这些直接决定了顾客对家纺产品的偏好和品质的判断。因此研发成为家纺企业的核心竞争要素。

罗莱一直将产品力打造放在第一位,多年来形成的独有的欧式化产品风格锁定城市主流消费阶层,将最具消费能力的那部分顾客俘获囊中,据估算,其终端门店零售的50-60%左右来自忠实顾客。近年来罗莱为更好的服务终端顾客,还将产品线拓展到家居领域,一方面可以丰富产品结构、提高店铺平效和毛利水平,同时还可以更好的满足顾客对家纺的多元化需求。

一般家纺企业只需要提前6个月开发下一季产品,而罗莱则将研发周期提前至少一年,这也显示出罗莱对市场的准确预测和掌控能力。每年两季新品销售额达到公司总销售额的30%左右;中高档产品则为公司及加盟商贡献80%以上的毛利。

为确保新品研发的成功率,罗莱经常派出设计师出没于德国法兰克福、法国巴黎和意大利米兰家纺展和艺术场所,收集国外家纺最新动态和时尚讯息,确保推出的产品和世界家纺的最新流行趋势同步。罗莱还不断加大研发费用的投入,近年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逐年提升,仅去年一年的研发费用就超过一千余万元。上市之后的加速跑

根据上市规划,罗莱此次A股募集的资金主要用于三个方面,即家纺生产基地扩建项目、直营连锁营销网络建设项目和研发设计中心建设项目,预计未来三年罗莱可实现复合增长率达35.95%。专家指出,上市可以帮助罗莱进人以资本带动企业发展的快速通道,进一步强化其在国内市场的核心优势和竞争地位。上市后的罗莱将继续强大渠道和研发两大机翼功能,为第二阶段的加速起跑积蓄速度和能量。

罗莱募集的9个多亿资金中,将有相当一部分用于直营渠道建设,计划新增3家直营旗舰店、10家直营主力店、65家直营基础店和58家直营商场专柜。事实上,在部分大型中心城市,如上海、郑州、长沙、重庆、深圳、济南等地,公司早就采取了直营连锁模式。而这些,仅仅是罗莱重构其商业路径的开始。罗莱将拓展直营店作为未来渠道竞争的重要筹码,与其是主动谋变,不如说是必然之举。

通过总部直营方式在加盟商无法达到的中心城市和一线城市抢占优质的店铺资源并设直营店,与二、三线城市的加盟店形成互补,并利用样板店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推动加盟店的精耕细作,更好的提升零售终端的运营水平。

“今后我们仍然坚持以加盟为主、直营为辅的渠道策略,加盟店将依然会保持比较快速的增长。发展直营店,则有助于提升整个渠道网点的质量和抗风险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公司整体的毛利水品”薛伟斌这样总结。

商业帝国范文3

[关键词]荷兰;商业帝国;荷兰东印度公司;英荷战争

17世纪上半期,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以及对各种新思想和进取精神的开放与接受,为荷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荷兰农业、手工业、航海业在内的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加上海上霸权的建立,荷兰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成为17世纪的商业帝国。马克思曾引用居希利的话说荷兰“几乎独占了东印度的贸易及欧洲西南部和东北部之间的商业往来。它的渔业、海运业和工场手工业都胜过任何国家。这个共和国也许比欧洲所有其它国家的资本总和还要多”。

然而,18世纪的荷兰历史是从资本主义发展和海上霸权的顶峰跌落下来的历史。在18世纪,原来由荷兰人载运的货物则由悬挂着各种不同国旗的船只运送了。由于英、法等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荷兰商品实行关税壁垒,夺走了荷兰的市场,使荷兰工业品的出口量大为下降。18世纪中叶,荷兰莱登城的呢绒工业产量竟没有达到上世纪末的1/10。捕鱼业也由于来自海上英国船队的威胁而不景气。随着18世纪80年代东印度公司的,以及后来阿姆斯特丹银行的倒闭,更使荷兰经济狼狈不堪。总之,到18世纪荷兰经济已出现全面衰退的现象,同西欧其他蒸蒸日上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荷兰远远落在了后边。

造成荷兰商业帝国在18世纪衰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没有强大的工业生产基础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中,商业资本先于产业资本而兴盛,一些国家凭借地理条件及海上优势可迅速获利致富,荷兰是典型的例子。然而经商致富这一现象吸引了荷兰人的注意力,但遮挡住他们的发展眼光,他们把绝大部分资本和精力都放在海外贸易上,使得商业资本取得绝对优势。各大公司竞相投资于商业,热衷于商业利润,相对来说,未能重视本国的生产加工业。

二、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衰落

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公司,然而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繁荣,荷兰东印度公司衰落了,对其原因历来多有讨论,归结起来为:某种程度上因为簿记不清造成的国内管理不利;雇员的严重腐败;海外经营成本的日益增加;资金不足;第四次英荷战争造成的打击;亚洲贸易模式以及欧亚船运贸易的改变;最后巴达维亚的疟疾不仅是削弱公司军事实力的人类悲剧,还造成了相当大的经济损失。这样荷兰东印度公司在18世纪上半叶已不如上个世纪那样能为荷兰赚钱了,在18世纪后期最终。这一支柱的崩溃,使荷兰的商业帝国地位发生了动摇。

三、世界贸易形势的变化和欧洲其他国家的竞争

东方贸易是荷兰人在17世纪前半期致富的最主要的手段,最初贸易的主要项目又是香料。然而从荷兰人着手这项活动后不久,欧洲市场对香料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又由于欧洲其他国家也加入这项贸易,使大量香料冲破荷兰人的垄断流入欧洲市场,盲目西运与总需求量的相对减少,使欧洲市场上香料供过于求,价格下降。因香料进口下降又不得不扩大其它商品进口,最主要的是印度的纺织品和中国茶叶,到18世纪20年代,咖啡和茶叶成了需求量很大的商品。荷兰人未能对此垄断。纺织品主要产于印度,而印度主要是英国的势力范围。茶叶产在中国,而中国的强大使荷兰人不能独霸茶叶贸易。荷兰人尽管有优越的海运力量,但其他国家不愿再从荷兰人手中间接获得东方产品,而要直接从事进口了。

四、战争的影响

前后三次的英荷战争历经23年,尽管荷兰在军事上没有完全输给英国,但从整体上来说,荷兰的实力大为削弱。经济上,荷兰不由自主地接受了英国《航海条例》的限制和束缚,从而削弱了“海上马车夫”的作用,这对靠转口贸易的荷兰来说,无疑是个致命的打击。政治上,荷兰的政治优势也无可奈何地让位给英国了,17世纪曾和法国、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瑞典等欧洲大国平起平坐的荷兰,在经历英荷战争后,这一强国地位被英国取代,因为英国利用战争成果,不仅加速了国内工业的发展,为对外贸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1688年后,英国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得到巩固,以大国、强国的姿态出现在国际政治舞台上。

17世纪70年代的荷、法战争对荷兰经济也造成了很大的打击。法国对荷兰的海上商业航线的封锁,在尼德兰南部地区作战的高昂费用,在地中海作战的失败,敦刻尔克海匪对荷兰商船队的袭击,都给荷兰造成了无法计量的损失。1702年荷兰又加入了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这场战争打了10年,再加上荷兰争夺殖民地的战争,这些战争使政府负债累累,1713年以后,荷兰失去了它的欧洲大国地位,17世纪的商业帝国历史从此结束了。

综上所述,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道路上,荷兰的商业资本并没有转化为工业资本,由于缺乏工业基础为后盾,荷兰的地位被英国所取代。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衰落、世界贸易形势的变化和欧洲国家间的竞争,使荷兰在对外贸易上不再占优势,常年的争霸战争和殖民地战争,消耗了过多的国力。总之,荷兰这个在17世纪的商业帝国,在18世纪的世界历史天空中像流星一样陨落了。

注释:

[1]张建雄.荷兰的社会政治与经济[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2]张建雄.列国志―荷兰[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3]马克・T.胡克.荷兰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9.

商业帝国范文4

1959年的一天,高尔夫球明星阿诺德・帕默(Arnold Palmer)与年轻律师马克・迈克马克(MarkMcCormack)用一个握手,建立起非正式的合作约定。这是历史性的一次握手,它代表着现代意义上的大规模体育商业化的开始。

马克・迈克马克并不是第一个体育经纪人,阿诺德・帕默也不是第一个商业化的体育明星。在他之前,运动员们也热衷于拍广告赚钱。然而,从未有人想象过体育与商业可以如此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迈克马克所创立的IMG(国际管理集团)成为体育商业化的范本,其模式已深深植入美国体育产业中。

“花雨伞”品牌的诞生

1936年,六岁的马克・迈克马克遭遇一场严重车祸,他的腿部粉碎性骨折,医生说他将一生不能从事足球、篮球等剧烈的体育活动。在生性好动的童年,马克只能选择一种温和的运动――高尔夫。

在学校中,马克成为全国范围内的高尔夫好手,他结识了业内的明日之星阿诺德・帕默。后来马克考入耶鲁大学法学院,毕业后成为一名律师。他没有忘记自己的朋友,经常在业余时间帮助帕默和其他的职业高尔夫选手做合同方面的法律咨询。1958年,阿诺德・帕默赢得了自己首个大师赛冠军。迈克马克突然意识到,他们应当有更进一步的合作。

“马克来找我,说想要成立一家高尔夫经纪公司。我说,请按照你的想法去做,然后告诉我,我该怎样配合。”帕默回忆道。他们握了握手,帕默成为迈克马克新成立的经纪公司IMG的首位签约明星。

迈克马克为帕默建立起一套全面的商业推广计划,从组织比赛、电视广告到形象代言。IMG赞助举办了多次全国范围的高尔夫大赛,帕默毫无悬念地成为获胜最多的球员。迈克马克还把帕默“租”给著名的公司老板们打友谊赛,当时高尔夫运动在美国的普及度远远不能和今天相比,很多人不了解这项运动,却不可避免地注意到这个经常出现在备大公司老总身边的、风度翩翩的体育明星。

征询了多个设计公司意见后,迈克马克决定以一个伞形图案作为阿诺德・帕默的个人标志。这源自一次击球后,帕默顺着高尔夫球的轨迹望向远方的彩虹时看到的奇异景象。随着帕默赢得一个叉一个的冠军头衔,这个标志迅速出现在专卖服装、汽车广告、饮料包装、甚至航空公司的宣传画上。“花雨伞”成为时尚的图腾,帕默比赛时,成千上万的球迷撑着雨伞站在场边,那种辉煌的景象成为一代美国人心中难以磨灭的记忆。而“花雨伞”作为一个集服装、设计、旅行为一体的国际品牌,至今仍享有盛誉。

很难说清究竟是高尔夫的发展成就了IMG,还是IMG的商业推广成就了高尔夫运动。迈克马克亲自设计的高尔夫球员积分和排名方法,后来成为全世界通行的标准。可见迈克马克对这项运动的贡献,绝不仅限于捧红了几个体育明星而已。

在商尔夫界获得成功后,迈克马克和IMG的领域很快扩展到其他体育项目,更重要的是,他们迅速走出美国的范围,开始了全球化的商业冒险。

电视:超越体育与国界

60年代著名的英国高尔夫选手托尼・杰克林(Tony Jacklin)在某场比赛获得胜利后,一个葡萄酒公司请他手拿一瓶酒拍照,这时马克・迈克马克走上去,把酒瓶商标转到里侧。“如果你们想让自己的商标和杰克林出现在同一张照片里,那么就得先付钱。”马克强硬地说。

此时的迈克马克已经把IMG分部开到了欧洲各地,他旗下的运动员包括足球界的球王贝利,他让贝利领衔的一支美国球队与他的巴西队友踢了一场“世纪之战”友谊赛,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再然后是网球天王桑普拉斯、女子网球名将纳芙拉蒂洛娃和克莉丝・埃弗特、F1赛车的迈克尔・舒马赫,在迈克马克去世前几年,他还签下了年轻的泰戈・伍兹。

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迈克马克发掘了商业体育的另一个重要部分:电视。他创办了体育节目制作公司TWI,他举办的体育赛事和旗下运动员的品牌形象通过电视荧屏传遍世界各地。目前TWI是世界上最大的体育节目制作公司,每年制作6500个小时的节目,输送至200多个国家,涵盖的体育项目超过200种。

IMG前联合首席执行官鲍勃・凯恩这样评价自己的老板:“迈克马克之前,体育行业基本上是区域性和国家性的,是迈克马克首创了大规模、国际化的商业体育模式。”而迈克马克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得益于他在体育界无与伦比的影响力。“迈克马克能把全世界最不可能在一起比赛的体育明星聚到一起进行商业表演,这一点任何其他经纪人都做不到。”《商业周刊》评论道。而《体育画报》则评选迈克马克为“体育界最有权势的人”。

迈克马克的“权势”甚至超越了体育的范围,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甚至还有罗马教皇保罗二世都曾是他的客户。为这些超级名人设计形象、安排活动、组织宣传,IMG的实力得到充分彰显。

谦逊和蔼的迈克马克

2003年5月16目,马克・迈克马克因心脏病去世。在他的讣告中,阿诺德・帕默的挚友、同时也是迈克马克的早期台作者加里・普莱尔说:“迈克马克的第一个客户就是阿诺德・帕默――一个伟大的运动员,你们可能会说迈克马克很幸运。但在我看来,他是个天才,他深深地理解体育、理解商业,而且,他深深地理解人性。”这句话点出了迈克马克体育商业帝国的成功之本。

正如阿诺德・帕默所说,迈克马克最重视的并不是他的成绩,而是他诚实、坚韧的品质。“我告诉马克,我绝不为自己没用过或觉得不好的产品做代言,他深表赞同。”帕默在自己的网站中写道,“马克最聪明之处,就是从不把我的品牌和成绩联系在一起。因为随着年龄增长,我不可能一直赢下去。”如今帕默退役已经数十年,

“花雨伞”的品牌仍然屹立。

前滑雪运动员简-克劳德・基利(Jean-Claude Killy)仍然记得第一次认识迈克马克的那个下午:“他向我走过来,跟我说话,非常友善。他不是在讨论滑雪运动,而是在讨论滑雪运动员本身。我当时觉得,我要跟这样一位理解体育的专业人士合作,虽然他打着那么令人生畏的彩色领带。”要知道,在当时滑雪是一项十分小众的运动,虽然基利得过三次奥运冠军,但他的商业价值并不被看好。然而迈克马克并不这样看,他重视的是基利的个人品质与魅力,而不是他从事的运动著名与否。现在,基利(Killy)作为顶级运动服饰品牌,已经风靡世界各地。

商业帝国范文5

2008年共有113家中国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合计融资218.3亿美元,平均每家企业融资1.93亿美元;上市数量、融资额和平均融资额均创三年来新低。其中上市数量较2007年减少129家,融资额减少79.2%。113家企业中有37家企业在境外资本市场上市,合计融资69.22亿美元;境内资本市场则吸引了76家企业上市,融资149.07亿美元。113家中的35家是有创投或私募股权投资支持的企业,融资额为34.2亿美元,分别占全年上市案例总数的31%和融资总额的15.7%。其中海外市场上市企业12家,融资额为20.78亿美元;境内市场上市23家,融资额为13.42亿美元。

海外上市环境恶化

2008年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环境恶化。一方面,2006年9月8日起施行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影响逐渐显现;另一方面,2008年海外资本市场风云变幻,下半年全球性金融海啸爆发,各大股市惨遭重击,哀鸿遍野。受上述因素影响,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步履艰难,上市数量和融资额双双缩减。2008年共有37家中国企业在海外资本市场上市,合计融资69.22亿美元,平均每家企业融资1.87亿美元。与2007年同期相比,上市数量减少81家,融资额下降82.6%,平均融资额下降44.5%。在海外上市的37家企业中,有23家企业的融资额不足1亿美元,有3家企业的融资额不足1000万美元,融资额超过5亿美元的只有在香港主板上市的中国铁建和中国南车,分别为23.4亿美元和5.35亿美元。

市场分布方面,2008年中国企业海外上市融资版图收缩,一半左右企业集中于香港主板上市。2008年37家海外上市中国企业在香港主板、新加坡主板、纽约证券交易所和NASDAQ四个市场上市,上市地点较2007年减少了六处。具体来看,香港主板依然是吸引了最多中国企业上市的市场,2008年共有19家企业选择了在香港主板上市,合计融资59.87亿美元,分别占上市企业总数的51.4%和融资总额的86.5%;虽然上市数量和融资额均较2007年有不同程度缩减,但是占比更高。而其他海外市场表现更为清淡,新加坡主板有12家中国企业上市,融资6.31亿美元,上市数量和融资额分别较2007年减少14家和3.57亿美元;纽约证券交易所和NASDAQ两市场各有3家中国企业上市,分别融资2.4亿美元和6345.31万美元,上市数量分别较去年同期减少15家和8家,融资额分别较去年同期下降94.6%和95.7%;另外七个海外市场今年均没有中国企业上市。

行业分布方面,2008年中国企业海外上市行业分布更趋集中,传统行业独挑大梁。全年共有25家传统行业企业上市,合计融资59.65亿美元,分别占上市企业数量的67.6%和融资总额的86.2%;尽管上市数量和融资额较去年同期减少,但其所占比例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10.8和22个百分点。而其余四个行业的融资额占比均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境内上市传统行业占鳌头

2008年中国境内资本市场在大小非减持、企业利润下滑、经济增长放缓、海外金融风暴以及雪灾、地震等突发事件的冲击下,大举下挫。2008年上证综指以5265点开盘至1820.81点收盘,年跌幅达65.4%;至2008年12月31日收盘时,沪深两市总市值为121366.44亿元人民币,较年初缩减205774.45亿元人民币,市值缩水62.9%。在股市大跌和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中国证监会加大新股发行控制力度,中国企业境内上市速度随之放缓,第四季度更是进入新股发行真空期。

2008年共有76家企业在中国境内A股市场上市,融资额达149.07亿美元,平均融资额为1.96亿美元,上市数量、融资额、平均融资额均较2007年同期大幅下滑,其中上市数量减少48家,融资额下降77.1%,平均融资额减少62.6%。76家企业中有5家企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合计融资105.39亿美元,平均每家企业融资21.08亿美元;71家企业在深圳中小板上市,合计融资43.68亿美元,平均每家企业融资6152.08万美元。融资规模上,今年境内上市企业融资规模总体较小,其中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5家企业的融资额分布在9亿美元―37亿美元之间;而深圳中小板上市的71家企业中只有8家企业融资额分布在1亿美元―3亿美元,其余63家企业融资额均不足1亿美元。

从今年境内市场新上市企业的行业分布来看,传统行业在融资额和上市数量方面以绝对优势独占鳌头。59家传统行业企业合计融资140.24亿美元,上市企业数量和融资额分别占境内上市企业总数和融资总额的77.6%和94.1%,上市数量比例和融资额比例分别较2007年提高10.7个和44.8个百分点。广义IT、服务业、生技/健康和清洁技术行业共有17家企业上市,合计融资8.84亿美元,平均每家企业仅融资5198.32万美元,不足境内上市企业平均融资额的一半。与2007年相比,生技/健康行业和清洁技术行业上市企业数量与去年持平,生技/健康行业融资额较去年有所增长。

境内市场退出量超海外

商业帝国范文6

关键词:国际化;商业地产;地产转型;经济新常态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3月13日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我国商业地产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发挥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事关经济全局。近年来,我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进程不断加快,商业地产亟待转型升级,利用国际化契机,实现企业蜕变,是很多商业地产企业的发展路径。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出,我国商业地产行业经过多年野蛮发展,存在着诸多问题,包括产品、业态、经营项目都存在着结构化与同质化的问题,值得行业从业者与理论研究者深入探讨。

一、中国商业地产现状

(一)商业地产体量呈持续增长态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民经济总量不断攀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良好的经济形势给中国的商业地产开发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也Ю戳私隙嗟耐蹲驶会,大量资金不断地涌入商业地产开发市场。随着社会资本的大量涌入,各个大型房地产企业都开始布局商业地产项目,都希望可以在商业地产开发和利用的黄金时代分取一杯羹,赚取高额利润。多个大型房地产企业的进入也给商业地产开发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根据权威资料统计,2016年我国商业地产销售面积同比继续维持高速增长态势,销售额也在不断攀升。从商业地产经营情况来看,虽然增速相较于2010年前后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放缓,但是依然维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行业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二)资金强势推动商业地产行业发展。纵观我国商业地产发展,依然存在着资金强势推动的态势。国外资本和一些大型的跨国企业也开始关注到了中国商业地产的发展潜力,一些商业巨头更是斥巨资在我国开发商业地产项目,从而使我国的商业地产竞争更加剧烈。随着商业地产的迅猛发展,投资人也将投资的焦点聚集在了商业地产的开发和利用上。大型商业地产的盈利能力有目共睹,一些传统的房地产企业也开始放弃居民住宅的开发,将经营重点逐渐转移到了商业地产之上。除此之外,一些大型的商贸集团和金融机构也看到了商业地产的盈利能力,开始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商业地产的开发中,延伸经营的产业链,拓展自己的经营领域。一些发展前景良好的商业地段更是炙手可热,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逐渐开始以打造城市商圈或者商业中心的形式来扩大商业地产的影响力,从而在其中获得更大的商业附加值,获取高额的收益。

(三)商业地产国际化程度不高。从目前国内发展现状来看,商业地产在国内发展较好,并且继续向二三线城市推进,但是国际化程度明显不足。经济的持续发展给商业地产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良好的空间,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一线城市的商业地产项目首先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且在短短几年之内就形成了饱和的状态。很多商业地产的投资者和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也开始将目光投向经济相对欠发达的二线和三线城市,并且推动了当地商业地产行业的高速发展。但是,毋庸置疑的是,我国商业地产的国际化程度仍有待提高。虽然商业地产行业在国内发展的风生水起,但是能将项目建设到国外的商业地产企业仍旧凤毛麟角,只有少数大型房地产企业走出了国门,并且在国际领域开创了自己的品牌,但是更多的商业地产企业还在抢占国内蛋糕,竞争进入到白热化阶段。

二、中国商业地产面临的国际化挑战

我国商业地产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较大体量与规模,但依然存在较为严峻的系统性问题,不管是产品还是技术,都存在结构性的问题,供求关系呈现出失衡状态,许多从业者经营困难,特别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商业地产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的国际挑战,同时也迎来了“走出去”的契机。

(一)海外项目周期相对较长。在海外开展商业地产项目,具有周期较长的特点。从本质上来看,商业地产项目一般都具有较长的开发周期。作为投资较大的国际化商业项目,要想使商业地产建成后具有持续的盈利能力,必须使商业地产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因此这就需要更大的投资比例以及相对较长的开发周期,并且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商业地产在建成后实现预期的经济利益。在此过程中,有些地产开发企业没有事先评估自身的经济实力,贸然开展海外项目,看到商业地产项目的发展前景之后就盲目跟风,匆忙开发,从而在商业地产尚未建设完成时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如果这时不能及时补足建设资金,很可能就会出现搁置的情况,从而人为地延长了商业地产的开发周期。另外,当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时,还有的开发商会提前向商户融资,利用优惠的承租条件来吸引商户提前交付租金,从而为商业地产项目进行融资。此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定的经营风险,如果一旦项目出现问题,将会面临巨大的损失,从而进一步加剧商业地产开发的风险,在国际经营环境下,这种投资风险会被进一步放大。

(二)要承担市场及政策风险。在国际化视野下开展商业地产业务,要面临诸多风险。首先,国内商业地产企业并不熟悉海外的法律环境,在开展业务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为企业带来不必要的诉讼麻烦,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其次,在开展海外业务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很多经营经验,所以对于海外市场行情也不够了解,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市场风险,如果投资不够谨慎,可能会造成巨额亏损问题。此外,在经营海外业务的过程中,汇率风险也属于一种市场风险,会对企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在海外开展业务时,也要受到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的影响,这些因素都不在企业的控制范围内,因此企业要想实现海外扩展,必须考虑诸多风险因素,并且建立自身风险评价体系,将系统性风险控制到最低。

(三)面临国际市场定位问题。在国际化视野下,中国商业地产要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必须解决商业地产的市场定位问题。随着商业地产项目的持续升温,众多投资者和大型跨国企业都开始涉足商业地产项目,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投资者都能很好地将商业地产进行准确定位,从而导致商业地产的开发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有的甚至很难盈利。商业地产区是一个城市较为繁华的区域,大部分的商业地产都位于城市的核心地段,大量的人员流动和精准的市场定位是商业地产成功开发和盈利的必要条件。而之所以会出现有的商业地产不盈利的现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商业地产项目的定位不够准确,或者偏离了人们的消费习惯。比如说,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城市,房地产企业在开发商业地产的过程中没有经过深入的市场调研和前期定位,在开发的过程中仍然按照其他城市的开发水平和市场定位来经营目标城市的商业地产,有的地区消费水平并未达到很高的程度,但是商业地产中却出现了较高水平的消费项目。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开发商和投资者经营理念上的失误,有的房地产开发商简单地认为,即使当地的生活水平没有达到相应的消费程度,但是只要在经营的过程中对消费者进行引导,就可以逐渐提升当地的消费水平,基于这种考虑,使商业地产与当地的生活水平出现偏离。

三、国际化视野下中国商业地产转型路径

(一)不断提升企业融资能力。作为建筑行业,商业地产行业兼具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的双重特征,要实现商业地产行业的升级转型发展,不断开创海外市场,中国商业地产企业要提升自身的资金整合能力,提升自身融资能力。从目前商业地产发展来看,很多商业地产企业的融资模式和融资方法都比较原始,同时也承担着较高的市场风险。不管是开展国内业务还是国际业务,中国商业地产企业要想在国际化浪潮下实现升级跨越发展,必须解决自身融资能力薄弱的问题,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商业地产企业在融资过程中,要采取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融资效率,减小融资成本,同r要与国际资本市场对接,为开拓海外市场业务打好金融基础,提升国际适应力和竞争力。

(二)强化商业地产全产业链建设。中国商业地产要想实现国际化发展,必须实现“全产业链”发展,要想进行系统发展,最为重要的是提升项目规划与运营能力。在进行商业地产的投资和开发之前,投资人或者开发商应该首先对城市进行充分的调研活动,从而对城市的发展情况和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在掌握了城市的整体发展状况之后,应该对商业地产的商业定位进行合理规划,规划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之前的调研结果来进行,因为只有商业地产的市场定位与当地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的消费能力相适应,才能有效地保证商业地产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过程中,消费者的需求以及当地居民的潜在消费能力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参考目标,在进行商业地产规划的过程中也应该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予以考虑。也就是说,在商业地产项目建成以后,既能满足当地居民的消费需求,又能在一个相当长的期间内适应消费者消费需求的发展和提升,无论高端消费者还是低端消费者,都能在城市商业项目上获得良好的消费体验,这才是商业地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三)优化经营服务与用户体验。商业地产与其他一些商业形态不同,要想保持长久的发展和可持续的盈利能力,后期的规范运营和管理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因此,要想使商业地产得以持续发展,加大后期的经营管理力度,运用高效的经营模式进行经营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此过程中,商业地产应该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经营策略,不仅要与上下游业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还要适时地策划一些经营活动,拉近与目标客户之间的距离,在行业领域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从而不断扩大自身的影响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在国际化浪潮下实现中国商业地产的转型升级发展,首先必须从发展理念入手,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模式,打造商业地产的全产业链条,同时有效评估企业经营实力与市场风险,适当选取合适的商业地产项目,提高企业融资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严把建设质量关,通过优质服务和商品赢得国内乃至海外市场,实现商业地产企业的发展,同时推动国内商业地产总体行业提档升级。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劲.新时代背景下商业地产转型发展模式研究――以万达集团为例[J].商业经济研究,2016.23.

[2]傅德荣.经济社会形态转型下商业地产创新[J].浙江经济,2014.3.

[3]胡挺,何.互联网背景下商业地产O2O转型――以宝龙地产为例[J].中国房地产,2014.5.

[4]许嘉和,刘攀.新形势下金融机构商业地产融资风险管理[J].现代管理科学,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