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驾驶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习驾驶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习驾驶技术

学习驾驶技术范文1

关键词:好习惯;兴趣;细心

我是一名一线的数学教师,在二十多年的数学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在低段教学中,特别是一年级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孩子养成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发现数学是一门非常有趣,非常好玩,还能让自己变聪明的学科,从而喜欢数学,并把学习数学当成一种爱好,一种习惯。那么、当他们进入小学中段、高段学习的时候,深厚的兴趣,会让他们对数学乐此不疲,因此他们多数会爱上数学,把学习数学当作一次次挑战,这样在高段的时候,他们中的大多孩子会乐于做一个小老师,在讲台上,在小组内给不会的同学讲题,“温故而知新”,这样不但自己提高了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让他们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当然,在些过程中,永远以不能忘记细心,因为一年级的孩子,刚刚进入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大门,大部分孩子只有六岁,注意力不集中,特别是当他们觉得自己懂了的时候,他们就会很得意地自己快速做完作业。结果,经常是特别简单的加减法算错了,或者是干脆留几道题没有做,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兴趣,对他们进行细心的养成教育对一年级的的孩子们来说就犹为重要。

一、兴趣的培养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

我觉得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讲故事并不是语文独有的,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也可以以故事引入教学内容,让一年级的孩子们在故事中认识数学,从而引发他们对数学课的兴趣。特别是今天的孩子,虽然他们进入一年级的时候太多才只有六岁,但是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的重视和各种媒体的教育,让他们在进入一年级的时候,大部分孩子已经掌握了十以内的加减法,还有一些孩子不但掌握了二十以内的加减法,还会一些简单的乘法。所以,如果按教学大纲的要求的课时,按原来的老备课方法,许多孩子都坐不住,觉得数学太简单,这时候,其实非常需要教师的引导。怎样引导叫呢?在一年级的教学中,其实需要教师做大量的课前准备。比如,我就准备了许多的故事,游戏和星星、红旗、苹果等贴纸。在认识0~9这十位数的时候,我先用故事导入,告诉他们,小棒、鸭子、耳朵、红旗、秤钩、豆芽、镰刀、麻花、气球、鸡蛋是好朋友,有一天,他们在玩游戏的时候,谁都想做老大,而且谁也不服谁,他们呀就吵起来了,吵了几天几夜,还是没有决定谁是老大。于是,他们想了一个办法,他们听出阿拉伯人最聪明,他们就决定去找阿拉伯人决定谁是老大。于是,像唐僧取经一样,他们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终于全部到达了阿拉伯。阿拉伯人则根据他们到达的时间给他们取了0、1、2、3、4、5、6、7、8、9的名字,并且规定了第二个数只比前一个数大一,这样,终于解决了他们的问题……讲完故事后,我拿出准备好的面具,让孩子们十个人组成一个小组,让每个小组快速到台上按顺序集合,在他们站在台上的时候,又让孩子们仔细观察,他们的顺序对不对,不对的时候,台上、台下的孩子一起叫喊,谁、谁、谁站错了,应该站在那儿,台上、台下一片欢叫声,都集合好后,我按下秒表,按集合时间的长短取一、二、三名,并给前三名的同学发小星星。并告诉他们,十颗小星星换一面红旗,十面红旗换一个苹果。这样游戏以后,同学们对这十个数的知识进一步熟悉了,而且因为有了故事、游戏、争星星的活动,他们对数学也感觉有兴趣了。有了第一课,趁着他们的兴趣,我让他们回去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且把0~9做成一套卡片,而且告诉他们,做得好的卡片可以换一颗星星,基本上孩子们都很好完成了任务。

二、在一年级整个教学中贯穿细心教育

学习驾驶技术范文2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数学语言的特点及分类、数学语言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论述了数学语言在师范教育和教师培训中的重要性,从加强基本功训练方面提出了加强数学语言学习的教学建议。

    对数学教师进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训练,是职业技能训练的一项基本内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数学语言是表达科学思想的通用语言和数学思维的最佳载体,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思维,能够使思维在可见的形式下再现出来,它是数学素质的重要呈现。同时,对于数学教育而言,语言又是一项重要的数学活动。任何一项课堂教学活动都要以语言为媒介,借助书面或口头的表述学会原理、概念、公式、方法。数学语言包括符号语言、文字语言和图式语言,多种语言的表示方法,深刻揭示了存在于一类实际问题中的共性,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策略,为数学交流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一、问题的提出

    新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原来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提出要“提高学生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能力”,并且还将“能否恰当地运用数学语言及自然语言进行表达与交流”纳入到对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评价内容,这充分说明能运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已经成为每位公民应达到的基本素质。目前数学语言教学的研究已成为数学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能准确的运用数学语言,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但是,当前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对数学语言的教学尚未能引起重视。如果教师不能恰当使用数学语言进行教学,将会导致知识性错误,形成基础教育的滞后现象。为此,应客观辩证地分析数学语言在数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意识地加强对师范类学生进行准确把握数学语言基本技能的培养,尤其对于在职的教师而言,由于他们已有教学实践经历,对知识、概念的论述要求有着切身体验,因此在对他们进行成人教育短期培训时,更要强调数学语言的重要性,以便在教学工作中能准确利用数学语言传递知识。

    二、数学语言在数学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数学语言在数学教育中的地位

    数学语言表达数学教学的内容—数学科学,是数学概念、数学推理及其结论展现和交流的方式。数学家卡尔森说,“数学是一种语言,具有一种语言的所有魅力和用处。但是它比更传统的语言还多了一条优点,即它是一种可以对我们的世界给出任何科学描述的语言。数学家能够坚持攀登,不仅是热情地追求纯粹真理,而且还因为它具有一种用最整洁、最简单和最根本的方式来表达我们宇宙的某些特征的愿望”。现今,特别是在信息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数学作为一门科学、一种交流形式、一种语言,已成为一种当今时代每个人都必须学习使用的语言。

    在数学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数学意义要通过词语、符号等来传达,由于学生对数学语言理解不清楚,或不习惯数学语言的表述方法、规律和约定,而搞不清楚问题的含义,从此导致学习上的困难。让学生自觉地认识数学语言,理解和使用数学语言,帮助学生克服理解和使用数学语言中的困难,学会数学地表达,数学地理解,培养学生养成使用数学语言的良好习惯,以数学语言教学带动数学教学,为数学思维的发展开辟绿色通道,是数学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个重要任务。

    除了自然科学的发展表明数学对于人类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之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科学的发展也越来越显示出数学化的趋势,社会的数学化程度正在日益提高。数学已成为横断学科,成为表达科学思维的通用语言。这种认识的变化,使得学校教育中的数学应当充分体现数学语言价值,为人的一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数学语言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

    《普通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质是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数学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在形成人们认识世界的态度和思想方法方面、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数学教育又是终身教育的重要方面,它是公民进一步深造的基础,是终身发展的需要。数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

    我们学习数学,实际上是学习数学语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实质是对数学语言的理解、掌握。一个对数学语言不能理解的人是绝对谈不上对数学知识有什么理解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掌握数学语言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只有灵活掌握了数学语言,才能更好地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加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思维品质的形成,进一步提高数学表达的能力。因此,数学语言教学是数学教育教学的关键。

    数学是一种日常生活语言,它渗透到人类的每一个角落,数学语言已经成为人们表述关系和模式的通用工具,像“再等5分钟”、“好几公里远”、“太多了”、“大约有一半”等这些日常用语,为我们提供了相互交流中的数据支撑。因此,数学语言是每个人都必须学习使用的语言,使用数学语言可以使人在表达思想时做到清晰、准确、简洁,在处理问题时能够将问题中的各种因素间的复杂关系表述的条理清楚、结构分明。

    数学语言是国际通用语言。世界各国都有各自的语言,汉语、英语、法语、德语、俄语等,但是数学语言是可以世界通用的,它是唯一完全国际化的语言,凡是接受过数学教育的人,都能认识符号语言,即数学语言。因此它对促进世界各国的教育、科技交流具有其他语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措施

    学习心理学指出,技能和知识在一种相互作用的方式中获得,离开知识的掌握和使用,学习某种技能是不可能的。因此,技能的训练首先要以传授相关技能知识为先导。那么,教学中在采取指导学生使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帮助学生分析如何避免、克服语言障碍等教学策略的同时,还应该实施以下的教学措施。

    (一)利用大学语文的学习,进一步提高语言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课程设置中,可以开设大学语文,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对数学语言词汇意义的理解,了解其丰富的内涵,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三种语言间的转化。由此在数学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大学语文的学习,使这些学习对象对数学思想把握得更好,职后能用自然语言为解释语言系统来指导学生学习数学语言,将数学语言“通俗化”,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内化;同时还应将自然语言译为数学语言,使自然语言“数学化”。

    (二)加强基本功训练

    对于师范教育来说,其目的是培养能胜任社会需求的教育工作者。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具有较强的基本功。数学教学过程是综合使用数学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这三种语言形式的过程。为培养学生具备三种语言形式的转化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应指导学生多参加教师基本功培训的选修项目,如普通话、三笔字、简笔画等项目,这些项目在当前教育趋势下有削弱的现象,但它确为一名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进行基本功的训练,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符号、图像图表的表达能力的提高,能在职后的教学中,熟练地运用数学语言的各种形式及它们之间进行的转化,使学生们更好的理解数学概念和定理,提高数学知识水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利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锻炼

    数学交流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能力,是必须对学生加强的一项能力培养。学生只有具备了数学交流能力,才能顺利地阅读和理解数学文献,才能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数学学习体会和数学研究结果,才能成功地吸收别人的心得体会而迅速地提高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数学交流,不仅涉及一个人的数学能力,而且也涉及一个人的思路是否开阔,头脑是否开放,是否尊重并且愿意考虑各方面的不同意见,是否乐于接受新的思想观念和新的行为方式,是否愿意相互了解等,这些都与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学习驾驶技术范文3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作业评价方式

一、设计趣味性的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位教育家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所显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意志和智慧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就是兴趣。”所以,新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为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设计要摆脱机械重复的、枯燥乏味的、烦琐的死记硬背、无思维价值的练习。

例如:我们学校有一位二年级数学老师,当她教完了表内乘法口诀后,布置了这样一道作业题:春天到了,春天的景色是多么的美丽啊!我决定明天带你们去春游。春游时大家都要带点心,这次春游的点心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去买,不要再叫爸爸、妈妈买了。下面一些食品的单价:可口可乐4元;饼干2元;面包2元;炸鸡腿5元;果冻5角……用30元买本组的点心,你计划怎样买,既要吃得饱,又要吃得好。用你们学过的知识,看哪一组安排得最合理?

这种趣味浓厚的作业,不是靠多题量或复杂计算来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而是把知识点融在情景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知识掌握情况,灵活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作业形式不仅达到了训练的目的,还激发学生内在的智力潜能与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设计层次性的作业

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为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尽可能照顾这种差异,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都能得到提高。可将作业难易程度分为A、B、C三个层次。思维能力、理解能力都比较强的学生可选择C,中等学生可选择B,稍差可选A。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之后,有位教师设计了如下的作业:①一个长方体纸盒的长是8厘米、宽是6厘米、高是4厘米,做这个纸盒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纸?它的体积是多少?②一个长方体纸盒的棱长总和是52厘米、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③一个长方体纸盒的底面积是24平方厘米、底面周长是24厘米,它的表面积是108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此种设计可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避免作业的单调、枯燥。同时,也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要点、积极思考,以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设计开放性的作业

现实生活的问题往往存在于比较复杂、信息不完备的现实情境之中,它的解决不仅需要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需要学生具有发散性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为此在作业设计中,要与现实性挑战性相结合,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会思考,善思考,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学会创新。

如:某超市有两种品牌的豆奶正开展优惠措施:①品牌的豆奶写着“商品大酬宾,每袋1.6元,买五送一”;②品牌的豆奶写着“**豆奶每袋1.6元,八折出售”。小明正准备买10袋豆奶,他想请你来决定买哪个品牌的豆奶比较合算?为什么?

四、设计自主性的作业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应享有学习的主动权。在作业设计中应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的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为此,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放手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解答。

例如:一位老师在单元复习时,让学生整理单元知识网络,并根据整理的内容设计阶段练习,分为三个阶段:一段——基本题,可参照例题编写;二段——变化题;三段——开放、实践题。并建议自己喜欢做的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组成小组合作完成。

通过这样的自主性作业,学生在探究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探究事物之间联系的基本方法,增强了主人公意识。自主性作业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和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用自己擅长的表现方式把自己的学习体验与认识呈现出来,较好的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

五、设计综合性作业

教师要建立数学与其他知识领域的联系,精心设计出充满想象力的综合性作业,以此来开发学生的潜能。

学习了《税角和钝角》一课后,可以想到美术中的好多简笔画就是用非常简单的图形拼组起来的,因此给学生在黑板示范了一个,像这样用圆表示头部,用线段表示身体,用角表示四肢,一个站立的小人就画好了。教师激励学生:“相信你们一定能创作比老师这一幅更生动形象的作品来。”然后让学生两人一组互相合作,互换角色,一个做动作,另一人画出来表示这个动作,并且说一说你画中用了哪几种角。学生兴趣盎然,创作出很多简笔画作品。跳远的、跳舞的、做操的简笔画。学生不仅能够把动作画出来,而且指出人物中的角的名称。

六、优化作业评价

6.1用常识的眼光去批阅学生的作业。我们应尊重学生,赏识学生。用赏识的眼光去批阅学生的作业,从中寻找点滴的闪光点,用赏识的语言进行激励。使他们的心灵在教师的常识中得到舒展,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自信。特别是对于急需鼓励的中后学生。

学习驾驶技术范文4

一、对学生的分层指导与评价

1.教师要了解所教班级的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大致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根据学生情况把教学内容分为容易、一般、难较三个层次,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问题。为每一位学生创造参与学习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机会,确保每一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学、有所得。

2.教师按照学习成绩对小组成员进行编号,依次为1号、2号、3号、4号和5号,每个小组的1、2号答对的,记1-2分;每个小组的5、6号答对的,记3-4分(重点是鼓励基础较差的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这样做能确保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来,让学生乐于去学习,使每个学生都有进步,真正体现“因材施教”,改善各类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二、课堂评价采用计分量化制

1.预习课评价。(1)小组成员全部完成预习任务,记3分。(2)小组成员只有一个没有完成,记2分。(3)小组成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没有完成,记0分。

2.展示课评价。(1)必答题:教师给每个小组相同展示的机会,并进行评价。分值在1或2分。(2)抢答题:主要是拒绝疑难问题,小组间抢答,分值在2或3分。(3)其他:由教师根据情况灵活地对小组进行评价。下课时,教师根据每个小组的得分,对小组进行口头的好、中、差的评定。

三、在教学评价中,我们还要重视学生本人的自我评价,同时也要注意学生间的互相评价

学习驾驶技术范文5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 课堂评价 自我意识 多元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8-0094-02

当前,在教育大气候的影响下,初中学生在进入中学后处在社会压力与家校压力的多重包围之中,他们普遍目标超越现实,对自己有着过高的期望,却又难以达到,为此而自卑自责,或者狂妄自大,甚至以攻击的手段来消除受挫后的心理不适。我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十几年来,在对各种教学方法细细品味、慢慢汲取的同时,却也在一直纳闷于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在实施手段上的匮乏。

在去年一次省优质课上,国家信息技术中心黄刚教师的一席话让我略有所悟――“无论我们采用什么评价方式,只要着眼于学习效果、着力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那就是优秀的评价方法。”根据这一观点,联系中学生的实际,我认为所有的评价只有着力于学生的主动性才是真正有效的,这其实就是中学生自我意识的问题。

所谓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觉察,包括对自己的身体、心灵、行为以及个人与外面世界的关系的综合认知。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必须做到能恰如其分地表扬和批评学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激励机制。以下观点与同行探讨。

1 理念先行:生本意识下的自我意识引导

教师是否能理解新课程理念,将以生为本的理念贯穿于自己的日常教学,是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形成的前提。就信息技术课而言,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喜欢电脑操作,却又面临比小学更繁重的课业负担的矛盾境地。课堂评价必须领先于学生的自我评价,给学生一个积极的自我意识。每个学期,教师除了对学生的学期成绩进行综合评价外,还要结合平时学习展开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情感和态度。教师设计的过程性评价计划,通过将精细化的评价落实到平时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实现学生自我意识的积极引导。以文字处理与应用的教学环节而言,笔者对评价的设计规划如下(见图1)。

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有时对一个学生的表扬会引发另一部分学生的反对,这些反对的学生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吃醋”心理,究其原因,是教师在抬高一部分学生时,却无形打击了另一部分学生。笔者以为,无论是练习操作中的成功者,还是失败者,教师都应该有“以生为本”的理念,而不是只把眼光盯着那些尖子的身上。由此我们创设了一个全面评价的模型,这一模型能提醒教师关注学生的全体,从而将爱的阳光洒向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如。

2 考虑方式:内隐评价中的自我意识回归

为了体现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不同的教师往往采用不同的方式,这中间也难免存在一些走味了的评价方式。比如,有的教师喜欢不断地用“你真好”、“你真棒”之类的评语来评价学生,却没有给学生“为什么好”的提示与总结;有的教师则喜欢在公开课上搞物质刺激,一会儿用糖果来奖励学生,一会儿又用礼品玩具来“贿赂”学生。殊不知,不少学生却在背后议论。

我以为,上述评价方式过于简单化与功利化,像“止痛片”一样,只能短期奏效,真正优秀的评价应该是一味“参汤”,不但营养全面而独特,而且能功效长久。也就是说评价必须是本源性的、发自教师的内心,能作用于学生的心坎而引发共鸣的,而不是功利性的,哗众取宠的。由此内隐形式的评价是外显式评价的重要补充,而且激励作用更佳。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学会从内心出发理解学生,学生成功时,可以给他们的回答或操作演示竖个大拇指,在学生操作练习时给一个“OK”手势等,甚至一个赞许的眼神,一次甜蜜的微笑,一个安抚的动作,看似微小,却传递了巨大的精神能量,能传递教学中的爱与温暖,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境。有时,我会把学生能做的任务叫不够自信的学生来展示。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虽然和学生面对的机会不多,但每一次和学生交流,我都能借助网络信息、面部表情和作业评语表露自己的内心,将真诚的爱和迫切的期望通过无声的方式传递到学生的内心,这样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主动性就慢慢得到了培养。

3 学科便利:多元评价下的自我意识萌芽

评价的渠道和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我们可以将即时性评价和延时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探索、思考、修正的时间和空间;用考查、测验等量化评价来考查学生对概念性知识的理解掌握;用观察、访谈等形式的质性评价来分析和判断学生的现实状态及其进步程度。事实上,信息技术课的评价应该基于其学科特点,而信息课的评价本身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

比如,教师可以开辟一个网络平台,让学生尝试进行网上学习评价;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建立电子式的成长档案袋,及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考核分和“奖品”。还可以将成功的作品在网上展示出来,给学生一份发表的惊喜。学生非常喜欢一些小游戏,是因为部分游戏提供了晋级的强化功能,我就进行有机的转嫁,将信息之星的评定在学科评价网站上进行,级别分为小星星级、大星星级、初月级、圆月级,小太阳级和大太阳级,学生如果积满了五个小星星,则可以自动晋升到大星星级,而三个大星星,则可以换取一个初月……在升级的竞争下,学生还可以跟自己比较,有不断的进步,也有暂时的停步,却不存在一落千丈的退步,于是他们可以信步在学习上前行。我发现学生不再热衷于那些疯玩的游戏,而是将竞争转移到了信息技术课的任务上来。

4 和谐共处:互动氛围中的自我意识比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理应成为评价的主体,信息技术学习中的互评可以借助网络教室的一些功能,是学生积极参与与体验他人评价和主动评价他人的过程。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评价时只看到优秀学生的成功之处,却忽略了部分后进学生的“闪光点”,教师要在评价中发挥主导作用,努力创设相对宽松的课堂评价氛围,用自己的支持与鼓励以及欣赏的态度去看待每一位学生,从而影响学生形成积极的评价态度与宽容式的的评价特点。让他们学会从所评价学生的进步中找到评价立足点,从而营建一种和谐、轻松、互动的氛围,培养学生正确的人际观与相处能力。如下例:

甲:我感觉张××这个图片放的位置比较好,看上去比较恰当,非常精致,尽管他的色彩太花了,看上去不太舒服。

乙:张××的图片处理可以以绿色为主色调,加上一些红色的话,就能突出花朵的鲜艳。

张:我以后会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丙:张××如果能这样做,会是非常好的一种设计方案。

上述三个学生的评价都指出了张同学存在的问题,却没有针锋相对地提出,而是肯定他的优点,并提出改进的方法,期待他进步。这种来自同伴的态度会影响学生的主动成长,从而为每一位学生具备处理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打下基础。

近三年来,我十分重视从初一开始对学生进行积极自我意识的培养。实践表明,从学生的内心入手进行课堂评价,学生就会找到积极的学习思维方式和自我概念。他们不必再为考分头疼,也不必为失败沮丧。着手学生自我意识的评价来改进课堂评价,盘活了信息技术课的整个体系,也利于最终把当代中学生顺利地引入到信息技术应用日益广泛和科技日益繁荣的光明未来。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华舍中学,浙江 绍兴 312000)

参考文献:

[1]朱素俊.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J].思想政治课教课教学,2003,(11).

学习驾驶技术范文6

关键词:西方;消费;经济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F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143-03

消费经济学作为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十二世纪三十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在消费经济学说中,生产与消费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总体。作为经济学研究中的一个整体,“生产与消费”一直都被经济学家们研究与讨论。学术界对于消费结构研究的定义有所不统一,但其中有代表性的言论是消费结构是指居民在消费时所使用的消费类型之间的比例关系。在许多的学术定义中,则过多的是将消费结构看做是一种比例关系的变化与函数关系,对于其中内涵的阐述则较少。

对于西方经济学家而言,分析消费结构,对于了解消费者行为,研究产业结构及其变化,以及研究社会消费水平、社会消费趋势和经济发展趋势都是很有帮助的。他们认为,对消费结构的研究是当代西方消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消费结构的分析方面则大多是从家庭消费结构、恩格尔定律、影响消费结构变化的因素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论证。其中,很多观念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一、威廉?配第的消费思想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一向被认为是西方经济学的源头,在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时代中,资本积累的时代特征导致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思想便是主张资本的大量积累,注重商业的发展。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威廉?配第的思想当中自然也秉承了当时的时代特征,他主张在消费上“少消费多积累”,重商主义观念较为突出,主张消费过多会使人们变得懒惰。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个人消费只不过为了劳动力再生产的需要,只要能使食物消费维持工人的最低限度的生活,那么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也就可以持续进行了。这是一种典型的资产阶级消费观。他把资金的支出按照是否有利于生产的程度分为五个等级:大吃大喝、购买衣料、家具、建筑房屋、改良土地、开矿和捕鱼、经营从国外运回金银的事业。他主张用赋税改变消费和积累之间的比例关系。较为提倡政府充分利用赋税的作用调节消费与积累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威廉?配第对各种消费支出的认识充分体现了资本主义初期资产阶级“一切为了积累”的时代特征。

二、亚当?斯密的消费观

主张对消费的节制,主张将资本的积累放在首位是亚当?斯密的消费观念。与威廉?配第所不同的是,亚当?斯密首次提到:生产的唯一目的是消费,收入所能取得的一定量的消费品价值是消费力的实质是,而不是货币或金块本身。

亚当?斯密对人们的消费思想进行了分析,对倾向奢侈品的消费行为与节俭的消费态度之间进行了比较与讨论,主张有利于国民财富增加的节俭消费行为或者是干脆节制消费,不主张奢侈性消费,认为奢侈性消费不利于国民财富的增加。有些问题涉及到了现代西方经济学家所考察的消费习惯持久性问题。第一次真正地认识到消费的作用和地位是亚当?斯密对消费思想的突出贡献。

三、萨伊“萨伊定律”和马尔萨斯“有效消费”

让?巴蒂斯特?萨伊与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是与李嘉图同时代的经济学家。他们对亚当?斯密的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中的庸俗部分进行的发展,被学术界称为早期庸俗经济学说的代表人物。

让?巴蒂斯特?萨伊在消费理论中的突出奉献在于他将“消费”正是纳入到了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是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人”,萨伊的观点中,消费即效用的消灭,不会损失价值的东西不能消费,而房屋失火也是消费,因为效用被消失了。在萨伊的消费思想中,“消费行为本身所产生的满足的程度”才是消费的真正且唯一的目的,他提出了著名的萨伊定律,认为:“生产能创造自身的需求,不会出现需求不足。”萨伊定律的在凯恩斯革命前一直为西方的经济学主流所接受,当时在当时则是被马尔萨斯、西斯蒙第和马克思等人反对与批判。

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在消费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有效消费”概念的提出,他第一次提出了“有效消费”这样的一个概念:人们能够而且愿意支付这样一种价格来购买产品的消费,这种价格会引起产品的继续供给而利润不至于降低,保护产品与消费的平衡是非生产性消费者的特殊作用,这种平衡使得财富增长、全国人民辛勤劳动的成果获得最大的交换价值。地主的消费对于经济停滞是至关重要的,而经济停滞是由市场供给过剩所造成的,他反对对贫民的转移支付以增加消费需求导致人口增加的行为,反对政府对过多的非生产性消费提供资金。

四、西斯蒙地的消费观

西斯蒙地作为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他主张人的需要是值得重视的,将消费界定为人的需要,在消费方面应是消费与生产的关系全然建立在人的需要之上,即消费应是第一位,有优先位置。在所研究的经济关系中,人才是其研究对象,财富则不然。他以人们全部都能获得物质上的满足才是各国政府应该通过政治经济学研究所应达到的目的为主张,主张精神消费,不仅仅是物质上满足,消费者的利益也应当包括精神上利益的满足,人们不应该过于重视物质的财富。西斯蒙地在消费观赏的贡献是较为丰富与科学的,他的学说奠定了消费优先的地位,值得肯定。与此同时,西斯蒙地也指出:“积累国家的财富决不是成立政府的目的,政府的目的正是使全体公民都能享受财富所代表的物质生活所带来的快乐。”西斯蒙地对萨伊定律也提出了批评,认为成产决定消费,首次提到了“消费不足说”与“经济危机说”,认为:可能导致消费不足的原因无非是资本主义财产过于集中,集中到少数人的手中后必然会导致消费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