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驾驶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习驾驶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习驾驶技术

学习驾驶技术范文1

关键词:好习惯;兴趣;细心

我是一名一线的数学教师,在二十多年的数学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在低段教学中,特别是一年级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孩子养成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发现数学是一门非常有趣,非常好玩,还能让自己变聪明的学科,从而喜欢数学,并把学习数学当成一种爱好,一种习惯。那么、当他们进入小学中段、高段学习的时候,深厚的兴趣,会让他们对数学乐此不疲,因此他们多数会爱上数学,把学习数学当作一次次挑战,这样在高段的时候,他们中的大多孩子会乐于做一个小老师,在讲台上,在小组内给不会的同学讲题,“温故而知新”,这样不但自己提高了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让他们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当然,在些过程中,永远以不能忘记细心,因为一年级的孩子,刚刚进入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大门,大部分孩子只有六岁,注意力不集中,特别是当他们觉得自己懂了的时候,他们就会很得意地自己快速做完作业。结果,经常是特别简单的加减法算错了,或者是干脆留几道题没有做,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兴趣,对他们进行细心的养成教育对一年级的的孩子们来说就犹为重要。

一、兴趣的培养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

我觉得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讲故事并不是语文独有的,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也可以以故事引入教学内容,让一年级的孩子们在故事中认识数学,从而引发他们对数学课的兴趣。特别是今天的孩子,虽然他们进入一年级的时候太多才只有六岁,但是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的重视和各种媒体的教育,让他们在进入一年级的时候,大部分孩子已经掌握了十以内的加减法,还有一些孩子不但掌握了二十以内的加减法,还会一些简单的乘法。所以,如果按教学大纲的要求的课时,按原来的老备课方法,许多孩子都坐不住,觉得数学太简单,这时候,其实非常需要教师的引导。怎样引导叫呢?在一年级的教学中,其实需要教师做大量的课前准备。比如,我就准备了许多的故事,游戏和星星、红旗、苹果等贴纸。在认识0~9这十位数的时候,我先用故事导入,告诉他们,小棒、鸭子、耳朵、红旗、秤钩、豆芽、镰刀、麻花、气球、鸡蛋是好朋友,有一天,他们在玩游戏的时候,谁都想做老大,而且谁也不服谁,他们呀就吵起来了,吵了几天几夜,还是没有决定谁是老大。于是,他们想了一个办法,他们听出阿拉伯人最聪明,他们就决定去找阿拉伯人决定谁是老大。于是,像唐僧取经一样,他们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终于全部到达了阿拉伯。阿拉伯人则根据他们到达的时间给他们取了0、1、2、3、4、5、6、7、8、9的名字,并且规定了第二个数只比前一个数大一,这样,终于解决了他们的问题……讲完故事后,我拿出准备好的面具,让孩子们十个人组成一个小组,让每个小组快速到台上按顺序集合,在他们站在台上的时候,又让孩子们仔细观察,他们的顺序对不对,不对的时候,台上、台下的孩子一起叫喊,谁、谁、谁站错了,应该站在那儿,台上、台下一片欢叫声,都集合好后,我按下秒表,按集合时间的长短取一、二、三名,并给前三名的同学发小星星。并告诉他们,十颗小星星换一面红旗,十面红旗换一个苹果。这样游戏以后,同学们对这十个数的知识进一步熟悉了,而且因为有了故事、游戏、争星星的活动,他们对数学也感觉有兴趣了。有了第一课,趁着他们的兴趣,我让他们回去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且把0~9做成一套卡片,而且告诉他们,做得好的卡片可以换一颗星星,基本上孩子们都很好完成了任务。

二、在一年级整个教学中贯穿细心教育

学习驾驶技术范文2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数学语言的特点及分类、数学语言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论述了数学语言在师范教育和教师培训中的重要性,从加强基本功训练方面提出了加强数学语言学习的教学建议。

    对数学教师进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训练,是职业技能训练的一项基本内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数学语言是表达科学思想的通用语言和数学思维的最佳载体,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思维,能够使思维在可见的形式下再现出来,它是数学素质的重要呈现。同时,对于数学教育而言,语言又是一项重要的数学活动。任何一项课堂教学活动都要以语言为媒介,借助书面或口头的表述学会原理、概念、公式、方法。数学语言包括符号语言、文字语言和图式语言,多种语言的表示方法,深刻揭示了存在于一类实际问题中的共性,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策略,为数学交流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一、问题的提出

    新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原来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提出要“提高学生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能力”,并且还将“能否恰当地运用数学语言及自然语言进行表达与交流”纳入到对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评价内容,这充分说明能运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已经成为每位公民应达到的基本素质。目前数学语言教学的研究已成为数学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能准确的运用数学语言,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但是,当前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对数学语言的教学尚未能引起重视。如果教师不能恰当使用数学语言进行教学,将会导致知识性错误,形成基础教育的滞后现象。为此,应客观辩证地分析数学语言在数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意识地加强对师范类学生进行准确把握数学语言基本技能的培养,尤其对于在职的教师而言,由于他们已有教学实践经历,对知识、概念的论述要求有着切身体验,因此在对他们进行成人教育短期培训时,更要强调数学语言的重要性,以便在教学工作中能准确利用数学语言传递知识。

    二、数学语言在数学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数学语言在数学教育中的地位

    数学语言表达数学教学的内容—数学科学,是数学概念、数学推理及其结论展现和交流的方式。数学家卡尔森说,“数学是一种语言,具有一种语言的所有魅力和用处。但是它比更传统的语言还多了一条优点,即它是一种可以对我们的世界给出任何科学描述的语言。数学家能够坚持攀登,不仅是热情地追求纯粹真理,而且还因为它具有一种用最整洁、最简单和最根本的方式来表达我们宇宙的某些特征的愿望”。现今,特别是在信息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数学作为一门科学、一种交流形式、一种语言,已成为一种当今时代每个人都必须学习使用的语言。

    在数学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数学意义要通过词语、符号等来传达,由于学生对数学语言理解不清楚,或不习惯数学语言的表述方法、规律和约定,而搞不清楚问题的含义,从此导致学习上的困难。让学生自觉地认识数学语言,理解和使用数学语言,帮助学生克服理解和使用数学语言中的困难,学会数学地表达,数学地理解,培养学生养成使用数学语言的良好习惯,以数学语言教学带动数学教学,为数学思维的发展开辟绿色通道,是数学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个重要任务。

    除了自然科学的发展表明数学对于人类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之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科学的发展也越来越显示出数学化的趋势,社会的数学化程度正在日益提高。数学已成为横断学科,成为表达科学思维的通用语言。这种认识的变化,使得学校教育中的数学应当充分体现数学语言价值,为人的一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数学语言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

    《普通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质是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数学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在形成人们认识世界的态度和思想方法方面、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数学教育又是终身教育的重要方面,它是公民进一步深造的基础,是终身发展的需要。数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

    我们学习数学,实际上是学习数学语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实质是对数学语言的理解、掌握。一个对数学语言不能理解的人是绝对谈不上对数学知识有什么理解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掌握数学语言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只有灵活掌握了数学语言,才能更好地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加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思维品质的形成,进一步提高数学表达的能力。因此,数学语言教学是数学教育教学的关键。

    数学是一种日常生活语言,它渗透到人类的每一个角落,数学语言已经成为人们表述关系和模式的通用工具,像“再等5分钟”、“好几公里远”、“太多了”、“大约有一半”等这些日常用语,为我们提供了相互交流中的数据支撑。因此,数学语言是每个人都必须学习使用的语言,使用数学语言可以使人在表达思想时做到清晰、准确、简洁,在处理问题时能够将问题中的各种因素间的复杂关系表述的条理清楚、结构分明。

    数学语言是国际通用语言。世界各国都有各自的语言,汉语、英语、法语、德语、俄语等,但是数学语言是可以世界通用的,它是唯一完全国际化的语言,凡是接受过数学教育的人,都能认识符号语言,即数学语言。因此它对促进世界各国的教育、科技交流具有其他语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措施

    学习心理学指出,技能和知识在一种相互作用的方式中获得,离开知识的掌握和使用,学习某种技能是不可能的。因此,技能的训练首先要以传授相关技能知识为先导。那么,教学中在采取指导学生使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帮助学生分析如何避免、克服语言障碍等教学策略的同时,还应该实施以下的教学措施。

    (一)利用大学语文的学习,进一步提高语言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课程设置中,可以开设大学语文,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对数学语言词汇意义的理解,了解其丰富的内涵,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三种语言间的转化。由此在数学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大学语文的学习,使这些学习对象对数学思想把握得更好,职后能用自然语言为解释语言系统来指导学生学习数学语言,将数学语言“通俗化”,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内化;同时还应将自然语言译为数学语言,使自然语言“数学化”。

    (二)加强基本功训练

    对于师范教育来说,其目的是培养能胜任社会需求的教育工作者。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具有较强的基本功。数学教学过程是综合使用数学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这三种语言形式的过程。为培养学生具备三种语言形式的转化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应指导学生多参加教师基本功培训的选修项目,如普通话、三笔字、简笔画等项目,这些项目在当前教育趋势下有削弱的现象,但它确为一名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进行基本功的训练,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符号、图像图表的表达能力的提高,能在职后的教学中,熟练地运用数学语言的各种形式及它们之间进行的转化,使学生们更好的理解数学概念和定理,提高数学知识水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利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锻炼

    数学交流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能力,是必须对学生加强的一项能力培养。学生只有具备了数学交流能力,才能顺利地阅读和理解数学文献,才能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数学学习体会和数学研究结果,才能成功地吸收别人的心得体会而迅速地提高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数学交流,不仅涉及一个人的数学能力,而且也涉及一个人的思路是否开阔,头脑是否开放,是否尊重并且愿意考虑各方面的不同意见,是否乐于接受新的思想观念和新的行为方式,是否愿意相互了解等,这些都与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学习驾驶技术范文3

论文摘要: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教学质量。教学评价效果是由教学评价主体来评析和判定的。评价主体主要由领导、同行、自我、学生及家长组成的。不同的评价主体由于视角、能力的不同,评价角度、评价结果也具有差异性。学校应根据实际,建立和发展多元的、切合于本校的评价制度,提高评价的实用性,改善教师教学质量。

一、引言

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方面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目前我国进行的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其中心和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主要实现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课堂教学改革成为课程改革的重点。教学改革,离不开教师的直接参与。教师教学水平直接决定着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成败。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立积极有效的教师教学评价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教学评价是整个教育评价的重要环节。从理论上说,教学评价主要由两个目的:一个是提高教师的效能,即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明确目标、衡量结果、评判等级、奖优罚劣或解聘不称职的教师来保证教学质量。另一个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即通过评价,发现问题,提供给教师自身的优缺点信息和建议,协助教师不断完善自我,提高业务素质和专业发展水平。

与上述两种评价目的相对应的评价制度是:奖惩性教师评价和发展性教师评价。作为终结性评价和量化评价,奖惩性教师评价以奖励和惩处为最终目的,通过对教师工作表现的评价,做出解聘、晋升、调动、降级、加薪减薪、增加奖金等决定,这种评价直接与教师的切身利益相关联,势必会影响教师的坦诚态度,导致教师的积极参与度不高;而发展性教师评价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为最终目的,它是一种双向的教师评价过程,建立在双方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和谐的气氛贯穿评价过程的始终。在新的教学理念引导下,发展性教师评价成为教学思想领域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

不论是奖惩性教师评价还是发展性教师评价,都需要评价主体来评价。教育评价具有多元主体性。而作为教育评价的子系统—教学评价的多元主体性也存在其合理性。“教师评价主体是教师评价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

教师教学评价的主体一般有: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者(领导)、同行、学生、教师、家长、专家等。评价的目的直接影响着评价主体的选择。评价主体需要的差异性使得评价方式和结果不同。学校管理者对教师进行评价是要考核教师能在多大程度上完成工作要求,主要是考核教师的外在行为表现,教师绩效评价的主体应为学生、同事、领导;教师个人对评价的需求是出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使教师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以使其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这时的评价主体就应该是教师自己,因为教师最了解自己的教育价值观念,最了解自己的内在心理活动。因此在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活动时,要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选择合理的评价主体,并将经济、效率等因素考虑在内,力求评价的最优化。

二、对教师教学评价的主体性分析与探讨

1.管理者(领导)评价

管理者评价主要由学校领导来执行,学校领导评价中奖惩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并存,其中大部分学校以奖惩性评价为主。教师教学评价直接与学生成绩挂钩,尤其是以升学率作为对教师教学的认可度。发展性评价主要是学校领导通过听课的方式对教师进行督促和指导,且日益成为学校关注的重点。但学校领导忙于行政工作,无暇顾及教师教学,这也是学校领导疏忽于教师发展性评价的重要原因。

2.同行评价

从理论角度出发,教师教学评价应由其同事和学校教学负责人(如教导主任)来具体操作,他们在教室里听课、检查教学,更广泛更全面地收集相关信息,但这一作为的负面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一些因素如利益关系、个人主观态度等会影响同行与领导对教学工作评价的投人,以致影响对其评价的客观性,无法了解评价者的真实想法。某校在对1985年以来的“同行评价和领导评价”的分析中得出,同行评价主要或只能作为教师自我教育的手段,不能作为决策依据,要么全优要么全差要么弃权的评价结果存在着相当大的普遍性。

3.自我评价

教师教学自我评价注重教师在整个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师主体意识的形成,因此教师教学自评有利于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改进和自我提高。开展有效的教师教学自我评价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

教师自我评价是教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对象依据评价原则,对照评价标准,主动对自己的工作表现做出评价的活动。它是一个批判反思的过程,更是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教师的自我评价有利于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改进和自我提高,对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育质量有重要作用,是实施教师终身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措施之一。“我们的自我评价充满着危险。作为教师,我们工作中都有盲点,有时我们看不清它们,因为它们离我们太近。”同时不应忽视的是,教师自我评价可能会导致个人夸大自己的绩效。人们有把自己不良的绩效归咎于外部因素的倾向。

4.专家评价

专家评价方式属于直观评价范畴,是以评价者主观判断为基础的一种评价方法,应用较为广泛。专家评价由于专家本身的特殊身份和独特的视角,评价着眼点更多的放在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否达到教学目标等方面上。充分发扬专家的鉴赏加评价方式,并对教师存在的问题给予相关的建议,将有助于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5.学生评价

教学过程的理论研究表明,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在他们身上得以体现。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技能,引起学生在能力、素质等方面的理想变化,因而教学中的主要矛盾是学生。教师的教学是否已经使学生获得了预期的学习效果,这是教学评价中最重要的内容。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学生最有发言权。但亦有学者对此提出异议。章立早认为,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对教育现象的“价值判断”活动。“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是人们认识外界环境或自身状况的两种最基本的方式。所谓“事实判断”解决“是什么”的问题,“价值判断”,是个体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在事实判断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价值作出评判,主要解决是好还是差的问题。教师评价直接关系到教师是否被聘任和能否晋升职务等切身利益,必须以严肃和公正的态度来处理。由于学生年龄、知识、经验和判断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再加上教师的教学意图不一定全部都告诉学生,因此学生对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情况只能具有“事实判断”的资格,也就是说只能描述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情况,没有资格对其进行“价值判断”,即没有资格评价是好还是差。

把评价的权利教给学生,师生共同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是现代教学评价的一个新理念。构建合理科学的教学评价规范和制度,是中小学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重要保障。

6.家长评价

从已有的研究看,家长评价更多的是集中在学校管理、学校规划上,而较少地对教师具体教学做出评价。家长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主要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基准,以获得知识的多寡、班级升学率为评判标准,也就是说更多的是从教学结果而非教育过程来关注教师教学。课堂教学作为相对封闭的环境,教师对家长参与课堂教学是排斥和反对的,他们认为家长参与会扰乱课堂秩序,不利于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而家长对参与教学评价亦不积极,在中国尤其如此。中国传统的尊师重教思想使得学生家长对学校存有敬畏心态,家长会是中小学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主要方式,而这种单向的家长—学校交流也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要讨论话题,即使这种家长会的交流方式也是很有限的。因此,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参与学校教学评价,将是一个长期和逐步深化的过程。

三、建立以自我评价为主,多元主体的参评体系

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因此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要求教师和学生更多地在评价中发挥作用。现代教学评价强调自我更新自我调控,更多的从自我接受的角度评价教学工作。在评价方式上讲究自我评价为主,对自身的课堂教学活动不断进行判断反思和分析,不断自我提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统一和具体化教师自我评价的标准性

教师教学自我评价要能够有效地得以开展,合理、科学的评价标准是基础和关键。学校的管理者和上级行政负责人要组织教师与专家共同商讨,确定教师自我评价的标准和尺度。具体说来,教师自评的标准采用半开放式评价,为教师提供基本的分析框架,但不过分细化各项指标,留出教师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空间。同时,指导教师采用可操作性强的评价尺度,如现今流行于教师群体中间的博客日志、反思日记,引导教师详细具体的分析自我,并发现不足自我改进。再如通过教师学习者的经历和教学自传获得教学洞察力,提高课堂管理水平,等等。为了使自评的内容更加真实、客观,避免教师在进行自我评价时出现不顾实际地抬高自己、文过饰非的现象,必须将自我评价与教师的晋升、提拔、奖惩等各种个人利害关系脱钩,使教学自我评价的教育性原则得以正确地体现,其正确的导向作用得以充分地发挥。

(二)建立规范的学生参与教学评价制度

学生参与教学评价,带来的是教学、学习与管理等多方面的积极互动,影响的是学生、教师等的促进性发展。因此,深刻认识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积极探讨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策略或实践方式,建立合理的规范与制度是当务之急。

建立一种规范学生参评制度是合理科学评价的必要条件。制度是行动的保障,没有制度规范与指导的行动,易带来实践中的松懈、拖拉甚至敷衍。通过制度规范的制定,可以对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意义、目的、要求、程序以及整个参与方式等进行规范。学生依照参评标准对教师教学评价,更能反映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教师的优势和特点。当然,学生参评工作需要学校做好相关的保密工作,以避免在日后的课堂教学中因学生参评而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中小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三)评价主体多元化

教师教学评价在关注教师自评和学生评价的同时,亦不能忽视领导、同行、家长、专家等其他群体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价应建立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学校领导、学生、教师、专家、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主体,即把自我评价、同行评价、专家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领导评价结合起来,使教师能从多渠道、多角度获得评价信息,不断自我反思、自我提高。

学习驾驶技术范文4

一、对学生的分层指导与评价

1.教师要了解所教班级的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大致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根据学生情况把教学内容分为容易、一般、难较三个层次,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问题。为每一位学生创造参与学习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机会,确保每一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学、有所得。

2.教师按照学习成绩对小组成员进行编号,依次为1号、2号、3号、4号和5号,每个小组的1、2号答对的,记1-2分;每个小组的5、6号答对的,记3-4分(重点是鼓励基础较差的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这样做能确保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来,让学生乐于去学习,使每个学生都有进步,真正体现“因材施教”,改善各类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二、课堂评价采用计分量化制

1.预习课评价。(1)小组成员全部完成预习任务,记3分。(2)小组成员只有一个没有完成,记2分。(3)小组成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没有完成,记0分。

2.展示课评价。(1)必答题:教师给每个小组相同展示的机会,并进行评价。分值在1或2分。(2)抢答题:主要是拒绝疑难问题,小组间抢答,分值在2或3分。(3)其他:由教师根据情况灵活地对小组进行评价。下课时,教师根据每个小组的得分,对小组进行口头的好、中、差的评定。

三、在教学评价中,我们还要重视学生本人的自我评价,同时也要注意学生间的互相评价

学习驾驶技术范文5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 课堂评价 自我意识 多元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8-0094-02

当前,在教育大气候的影响下,初中学生在进入中学后处在社会压力与家校压力的多重包围之中,他们普遍目标超越现实,对自己有着过高的期望,却又难以达到,为此而自卑自责,或者狂妄自大,甚至以攻击的手段来消除受挫后的心理不适。我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十几年来,在对各种教学方法细细品味、慢慢汲取的同时,却也在一直纳闷于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在实施手段上的匮乏。

在去年一次省优质课上,国家信息技术中心黄刚教师的一席话让我略有所悟――“无论我们采用什么评价方式,只要着眼于学习效果、着力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那就是优秀的评价方法。”根据这一观点,联系中学生的实际,我认为所有的评价只有着力于学生的主动性才是真正有效的,这其实就是中学生自我意识的问题。

所谓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觉察,包括对自己的身体、心灵、行为以及个人与外面世界的关系的综合认知。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必须做到能恰如其分地表扬和批评学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激励机制。以下观点与同行探讨。

1 理念先行:生本意识下的自我意识引导

教师是否能理解新课程理念,将以生为本的理念贯穿于自己的日常教学,是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形成的前提。就信息技术课而言,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喜欢电脑操作,却又面临比小学更繁重的课业负担的矛盾境地。课堂评价必须领先于学生的自我评价,给学生一个积极的自我意识。每个学期,教师除了对学生的学期成绩进行综合评价外,还要结合平时学习展开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情感和态度。教师设计的过程性评价计划,通过将精细化的评价落实到平时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实现学生自我意识的积极引导。以文字处理与应用的教学环节而言,笔者对评价的设计规划如下(见图1)。

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有时对一个学生的表扬会引发另一部分学生的反对,这些反对的学生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吃醋”心理,究其原因,是教师在抬高一部分学生时,却无形打击了另一部分学生。笔者以为,无论是练习操作中的成功者,还是失败者,教师都应该有“以生为本”的理念,而不是只把眼光盯着那些尖子的身上。由此我们创设了一个全面评价的模型,这一模型能提醒教师关注学生的全体,从而将爱的阳光洒向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如。

2 考虑方式:内隐评价中的自我意识回归

为了体现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不同的教师往往采用不同的方式,这中间也难免存在一些走味了的评价方式。比如,有的教师喜欢不断地用“你真好”、“你真棒”之类的评语来评价学生,却没有给学生“为什么好”的提示与总结;有的教师则喜欢在公开课上搞物质刺激,一会儿用糖果来奖励学生,一会儿又用礼品玩具来“贿赂”学生。殊不知,不少学生却在背后议论。

我以为,上述评价方式过于简单化与功利化,像“止痛片”一样,只能短期奏效,真正优秀的评价应该是一味“参汤”,不但营养全面而独特,而且能功效长久。也就是说评价必须是本源性的、发自教师的内心,能作用于学生的心坎而引发共鸣的,而不是功利性的,哗众取宠的。由此内隐形式的评价是外显式评价的重要补充,而且激励作用更佳。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学会从内心出发理解学生,学生成功时,可以给他们的回答或操作演示竖个大拇指,在学生操作练习时给一个“OK”手势等,甚至一个赞许的眼神,一次甜蜜的微笑,一个安抚的动作,看似微小,却传递了巨大的精神能量,能传递教学中的爱与温暖,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境。有时,我会把学生能做的任务叫不够自信的学生来展示。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虽然和学生面对的机会不多,但每一次和学生交流,我都能借助网络信息、面部表情和作业评语表露自己的内心,将真诚的爱和迫切的期望通过无声的方式传递到学生的内心,这样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主动性就慢慢得到了培养。

3 学科便利:多元评价下的自我意识萌芽

评价的渠道和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我们可以将即时性评价和延时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探索、思考、修正的时间和空间;用考查、测验等量化评价来考查学生对概念性知识的理解掌握;用观察、访谈等形式的质性评价来分析和判断学生的现实状态及其进步程度。事实上,信息技术课的评价应该基于其学科特点,而信息课的评价本身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

比如,教师可以开辟一个网络平台,让学生尝试进行网上学习评价;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建立电子式的成长档案袋,及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考核分和“奖品”。还可以将成功的作品在网上展示出来,给学生一份发表的惊喜。学生非常喜欢一些小游戏,是因为部分游戏提供了晋级的强化功能,我就进行有机的转嫁,将信息之星的评定在学科评价网站上进行,级别分为小星星级、大星星级、初月级、圆月级,小太阳级和大太阳级,学生如果积满了五个小星星,则可以自动晋升到大星星级,而三个大星星,则可以换取一个初月……在升级的竞争下,学生还可以跟自己比较,有不断的进步,也有暂时的停步,却不存在一落千丈的退步,于是他们可以信步在学习上前行。我发现学生不再热衷于那些疯玩的游戏,而是将竞争转移到了信息技术课的任务上来。

4 和谐共处:互动氛围中的自我意识比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理应成为评价的主体,信息技术学习中的互评可以借助网络教室的一些功能,是学生积极参与与体验他人评价和主动评价他人的过程。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评价时只看到优秀学生的成功之处,却忽略了部分后进学生的“闪光点”,教师要在评价中发挥主导作用,努力创设相对宽松的课堂评价氛围,用自己的支持与鼓励以及欣赏的态度去看待每一位学生,从而影响学生形成积极的评价态度与宽容式的的评价特点。让他们学会从所评价学生的进步中找到评价立足点,从而营建一种和谐、轻松、互动的氛围,培养学生正确的人际观与相处能力。如下例:

甲:我感觉张××这个图片放的位置比较好,看上去比较恰当,非常精致,尽管他的色彩太花了,看上去不太舒服。

乙:张××的图片处理可以以绿色为主色调,加上一些红色的话,就能突出花朵的鲜艳。

张:我以后会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丙:张××如果能这样做,会是非常好的一种设计方案。

上述三个学生的评价都指出了张同学存在的问题,却没有针锋相对地提出,而是肯定他的优点,并提出改进的方法,期待他进步。这种来自同伴的态度会影响学生的主动成长,从而为每一位学生具备处理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打下基础。

近三年来,我十分重视从初一开始对学生进行积极自我意识的培养。实践表明,从学生的内心入手进行课堂评价,学生就会找到积极的学习思维方式和自我概念。他们不必再为考分头疼,也不必为失败沮丧。着手学生自我意识的评价来改进课堂评价,盘活了信息技术课的整个体系,也利于最终把当代中学生顺利地引入到信息技术应用日益广泛和科技日益繁荣的光明未来。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华舍中学,浙江 绍兴 312000)

参考文献:

[1]朱素俊.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J].思想政治课教课教学,2003,(11).

学习驾驶技术范文6

关键词:西方;消费;经济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F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143-03

消费经济学作为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十二世纪三十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在消费经济学说中,生产与消费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总体。作为经济学研究中的一个整体,“生产与消费”一直都被经济学家们研究与讨论。学术界对于消费结构研究的定义有所不统一,但其中有代表性的言论是消费结构是指居民在消费时所使用的消费类型之间的比例关系。在许多的学术定义中,则过多的是将消费结构看做是一种比例关系的变化与函数关系,对于其中内涵的阐述则较少。

对于西方经济学家而言,分析消费结构,对于了解消费者行为,研究产业结构及其变化,以及研究社会消费水平、社会消费趋势和经济发展趋势都是很有帮助的。他们认为,对消费结构的研究是当代西方消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消费结构的分析方面则大多是从家庭消费结构、恩格尔定律、影响消费结构变化的因素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论证。其中,很多观念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一、威廉?配第的消费思想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一向被认为是西方经济学的源头,在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时代中,资本积累的时代特征导致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思想便是主张资本的大量积累,注重商业的发展。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威廉?配第的思想当中自然也秉承了当时的时代特征,他主张在消费上“少消费多积累”,重商主义观念较为突出,主张消费过多会使人们变得懒惰。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个人消费只不过为了劳动力再生产的需要,只要能使食物消费维持工人的最低限度的生活,那么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也就可以持续进行了。这是一种典型的资产阶级消费观。他把资金的支出按照是否有利于生产的程度分为五个等级:大吃大喝、购买衣料、家具、建筑房屋、改良土地、开矿和捕鱼、经营从国外运回金银的事业。他主张用赋税改变消费和积累之间的比例关系。较为提倡政府充分利用赋税的作用调节消费与积累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威廉?配第对各种消费支出的认识充分体现了资本主义初期资产阶级“一切为了积累”的时代特征。

二、亚当?斯密的消费观

主张对消费的节制,主张将资本的积累放在首位是亚当?斯密的消费观念。与威廉?配第所不同的是,亚当?斯密首次提到:生产的唯一目的是消费,收入所能取得的一定量的消费品价值是消费力的实质是,而不是货币或金块本身。

亚当?斯密对人们的消费思想进行了分析,对倾向奢侈品的消费行为与节俭的消费态度之间进行了比较与讨论,主张有利于国民财富增加的节俭消费行为或者是干脆节制消费,不主张奢侈性消费,认为奢侈性消费不利于国民财富的增加。有些问题涉及到了现代西方经济学家所考察的消费习惯持久性问题。第一次真正地认识到消费的作用和地位是亚当?斯密对消费思想的突出贡献。

三、萨伊“萨伊定律”和马尔萨斯“有效消费”

让?巴蒂斯特?萨伊与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是与李嘉图同时代的经济学家。他们对亚当?斯密的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中的庸俗部分进行的发展,被学术界称为早期庸俗经济学说的代表人物。

让?巴蒂斯特?萨伊在消费理论中的突出奉献在于他将“消费”正是纳入到了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是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人”,萨伊的观点中,消费即效用的消灭,不会损失价值的东西不能消费,而房屋失火也是消费,因为效用被消失了。在萨伊的消费思想中,“消费行为本身所产生的满足的程度”才是消费的真正且唯一的目的,他提出了著名的萨伊定律,认为:“生产能创造自身的需求,不会出现需求不足。”萨伊定律的在凯恩斯革命前一直为西方的经济学主流所接受,当时在当时则是被马尔萨斯、西斯蒙第和马克思等人反对与批判。

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在消费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有效消费”概念的提出,他第一次提出了“有效消费”这样的一个概念:人们能够而且愿意支付这样一种价格来购买产品的消费,这种价格会引起产品的继续供给而利润不至于降低,保护产品与消费的平衡是非生产性消费者的特殊作用,这种平衡使得财富增长、全国人民辛勤劳动的成果获得最大的交换价值。地主的消费对于经济停滞是至关重要的,而经济停滞是由市场供给过剩所造成的,他反对对贫民的转移支付以增加消费需求导致人口增加的行为,反对政府对过多的非生产性消费提供资金。

四、西斯蒙地的消费观

西斯蒙地作为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他主张人的需要是值得重视的,将消费界定为人的需要,在消费方面应是消费与生产的关系全然建立在人的需要之上,即消费应是第一位,有优先位置。在所研究的经济关系中,人才是其研究对象,财富则不然。他以人们全部都能获得物质上的满足才是各国政府应该通过政治经济学研究所应达到的目的为主张,主张精神消费,不仅仅是物质上满足,消费者的利益也应当包括精神上利益的满足,人们不应该过于重视物质的财富。西斯蒙地在消费观赏的贡献是较为丰富与科学的,他的学说奠定了消费优先的地位,值得肯定。与此同时,西斯蒙地也指出:“积累国家的财富决不是成立政府的目的,政府的目的正是使全体公民都能享受财富所代表的物质生活所带来的快乐。”西斯蒙地对萨伊定律也提出了批评,认为成产决定消费,首次提到了“消费不足说”与“经济危机说”,认为:可能导致消费不足的原因无非是资本主义财产过于集中,集中到少数人的手中后必然会导致消费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