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理性消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非理性消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非理性消费

非理性消费范文1

    非理性消费行为的社会成因分析

    1、非理性的消费观念的侵蚀。消费主义是一种把对数量、种类日益增长的物品和服务的消费视为至高无上的生活目的的价值观念或文化态度。如今,消费主义日益得到普遍认可和推崇,中国也正深刻地被卷人世界性的消费主义浪潮中。勤俭节约本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但传统消费观念中封建腐朽的思想残余还滞留于今,封建迷信等消费陋习的一定抬头就是明证,而传统的价值观念和消费方式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根本转变。此外,市场价值观的负面影响、不健康的市场价值观念渗透到对个人价值的衡量,消费者依其能对市场提供什么以及能消费得起什么而被赋予价值。于是有些人通过非理性消费行为来“实现自我”,进行导致对消费者个体的消费不可持续的危害,甚至个人破产,进而损害到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稳定发展。

    如,美国最近由于次级贷款抵押危机导致的经济影响就是一个典型的个案。

    2、市场调节机制本身的负面效应。市场调节机制担负着三重经济功能:

非理性消费范文2

[关键词] 大学生消费 理性消费 消费道德教育

在当今盛世时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较之于十几年前的大学生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上,的确有了许多新的变化,特别是在消费需要、态度和行为方面表现出了与以前不同的特点,其消费行为方式两极化趋势特别明显,很多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出现了非理性消费的一面,科学消费的根本要求,就是既要注重最大限度地提高每个消费者的资金使用效益,从而最大限度地改善消费者在生命健康、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各方面的生活质量;也要注重最大限度地推动消费活动与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立诚实信用体系、社会经济文化均衡方面、可持续发展等社会整体利益和社会公共政策保持协调。当前,大学生日常消费道德观培育方面存在着重大不足,如果在当前不引起足够重视的话必然会影响和谐校园的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构建以及社会消费道德的转型。

一、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表现

1.消费观念超前, 消费主义道德观蔓延。“消费主义”是二战后西方主流的消费价值观,在消费观念上,当代大学生表现出鲜明的“消费主义”的特征:首先,“享受生活”成为核心的消费观念。部分大学生把节俭看成是“寒酸”,他们对传统的“省吃俭用”、“节衣缩食”消费观念的认同感减弱,“享受生活”已成为指导消费的全新观念。其次,“追逐前卫和新潮”的消费心态在大学生中流行。大学生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社会角色的变化最为频繁、自我需求不断扩张的发展时期,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更易热衷于以衣食住行的时髦和文化领域的时尚,甚至以反叛式的标新立异的奇特行为,向成人社会显示自己的存在。他们希望通过消费上的前卫、时髦,来炫耀青春的活力,以便在注重经济价值的现代社会中引起公众的刮目相看,获得更多脱颖而出的发展机遇。

2.盲目攀比,过度消费。许多大学生在消费时,不是从自己需要出发,而是看多数同学的情况从而决定消费,存在着严重的攀比心理。手机、MP3和电脑被称为大学生必备的三大件。有些大学生虽然家庭很困难,但为了不落后于他人,通过省吃俭用、贷款借债等方式也要购买三件中的一两件或全部。大学生之间的过分攀比,使他们吃饭讲究地点、档次和排场,穿衣讲究品牌。为了所谓的“面子”可以一掷千金,不懂得量人而出;为了追求恋爱中的不切实际的浪漫,可以举债度日等。虚荣心造就大学生之间无休止的攀比。相互之间的攀比进一步膨胀他们的虚荣心,进而带来非理性消费的恶性循环。大学生的交友动机十分强烈,人际关系圈也较广,频繁的聚会或外出,必须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做后盾,但是他们不会合理安排费用,在消费上没有明确的目标,而且缺乏适当的消费指导,结果出现了盲目、片面的消费行为。大学生在追求物质享受时,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就会产生独领的畸形心理,因此相互攀比就有了产生的土壤。在对时尚消费的追逐中,在对物品的购买和使用过程中,体现出的已经不是这件物品的使用价值和实用性。时尚消费表达出的是创造某种社会关系和维持某种社会关系,体现了消费者渴望被“目标群体”所接纳、与社会的目标形象要求同步的情感与需求。在大学生眼中,名牌服装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或者说穿名牌究竟有什么作用? 调查显示,对“你日常生活中是否注重品牌”的选择,有50%的学生表示“注重”,35%的学生表示无所谓,仅有15%的学生表示“根本没有考虑”。对于“您认为,穿名牌衣服的目的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认为“用名牌,有面子”的人所占比例最大,占被调查者的41.3%:有16.9%的人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既是为了给他人看,同时也为自己感到愉快”;后面依次有l8%的人认为“主要穿给别人看,以免被人瞧不起”。可见,当今大学生由于自我意识的提高,对于穿名牌服装的主要动机具有明确的自我取向,大学生对时尚消费的认同和现实表达,有着极大的虚荣成分。这些虚荣的成分使“自我实现、自我表达的生活方式的产生,与浮华消费和风格化的自我呈现融为一体。

3.消费需求与价值的背离。人的消费行为可以区分为基于需求的消费和基于欲望的消费。在有意义的社会生活中,消费活动只应该是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的活动。但是消费者的行为,一方面受到个人生活理想和价值的支配,另一方面叉受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当人们把自己的幸福或对生活满意的程度的大小,建立在主观需要与物质丰富程度的关系上时,消费的“需”和“求”之间的平衡就会被打破。而欲求一旦超过了生活本能,进入心理层次,它就是无限的要求,这时社会就不再被看作是人的自然结合,而成了单独的个人各自追寻自我满足的混杂场所,消费者就会走向享乐主义的价值追求。

4.储蓄观念淡薄,缺乏科学理财的意识和经验。大多数大学生对消费缺乏理性思考,在独立理财方面亦毫无经验,所以普遍存在着消费无计划的现象。不会提前预算和周密计划,不能合理安排和控制一段时间内的支出,有钱时慷慨潇洒、大手大脚,囊中羞涩时则节衣缩食,甚至借钱度日。大学生的普遍年龄在19岁以上,大部分是第一次走出家门,大学也是走向独立自主的生活过程,根据调查,78%的大学生存在着生活费勉强或刚好的情况,有10%的人表明自己的生活费根本不够。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大学生消费是较为冲动和盲目的。那么是家里给的钱少吗?回答是否定的,他们大都有同样的感慨:不知道自己的钱往那里用了。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二、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原因分析

1.心理原因。首先是社会价值补偿心理。其次是攀比心理和虚荣心理。再次是从众心理。从众心理与消费时尚有关。消费时尚一旦在某个消费者群体出现,便会形成一种强大的社会心理强制,使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加入其中,产生从众的消费行为。

2.家庭的原因。中国的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情结,在家庭中伦理关怀的重心总是放在年轻一代的身上,在家庭的消费结构中,消费的支出也更多地是往年轻一代身上倾斜。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大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也不断得到改善,这就在客观上为学生家长满足子女在学校的经费开支提供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父母对子女的爱全集中在经济的一味满足上,经济宽裕的家庭是这样,经济困难的家庭也是这样。有些父母宁愿自己省吃俭用,含辛茹苦,也要把钱攒足以满足子女的要求,生怕自己的子女因经济拮据而受委屈。家长的这种溺爱心态和做法在客观上助长了一部分学生非理性的消费恶习。

3.广告传媒的误导。大学生是庞大的消费群体,也是商家争夺市场的重要阵地。生产厂家与商家积极对大学生消费群体进行分类研究,然后运用现代媒体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和营销,激起他们的各种消费欲望。消费心理尚不成熟的大学生,消费行为更是跟着传媒的导向亦步亦趋。在大学校园中常常可以看到大学生们能够流利地说出许多广告词,广告词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转化为消费者的日常语言,并很快落实在他们的行动上,产生各种盲目的前卫消费行为。

4.高校理财教育的缺乏。目前,在我国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各级各类学校都忽略了对学生“财商”的培养,极少重视对学生理财、预算等基本生存技能的培育。即便是高校在教育引导大学生消费时,往往只是从如何加强个人素质、提高个人修养等方面进行高谈阔论,而没有在大学生中广泛开设消费知识和理财方面的课程,致使许多大学生消费理论水平比较低。高校理财教育的缺乏,不仅使许多大学生消费无预算,开支随意,出现前松后紧,甚至“寅吃卯粮”的现象,而且大学期间理财教育的缺位在他们毕业以后还会产生影响,使他们不知道该如何有效理财投资,仍然会经常出现非理性消费现象。

5.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形态的主导。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西方的消费主义文化也在全球广泛蔓延。“美国制造的消费主义生活方式正被世界范围内所有有财力的人争相效仿,但是还有许多人是没有能力的”。 美国消费主义生活方式的传播和扩散是以文化霸权主义的形式实现的。消费主义文化与大众媒介相结合,将“消费与信息”合成一种符号编码系统,通过提供所谓“现代性”、“美好生活”的想象以及渲染商品的符号象征意义,影响并最终控制和塑造人们的“需要”、情趣、审美以及基本价值、道德和信念。

三、加强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的理性分析

1.培养大学生崇尚节俭和适度消费的观念,树立科学消费观。崇尚节俭和适度消费的观念有利于和谐校园建设,崇尚节俭和适度消费是消费道德规范中最基本的规范。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崇俭” 是消费价值观念的核心,是维系中华民族数千年繁衍不息的精神之一。我们提倡的节俭和适度消费是提倡一种理性的消费观念,一种理性的生活态度,一种对生活目的的合理计划和生活方式的理性选择。在现代人类日益清醒地意识到自身生存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有限性时,这种生活态度所具有的美德意义就越发值得尊重和珍贵。有了这种生活态度,对于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和谐校园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2.积极开展勤工助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由于许多大学生对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缺少切身体会,进人大学前后经济来源一直是家庭提供,也没有挣钱的经验,不能深刻体会挣钱的艰辛。教育者如果采取单纯的说教方式对他们进行减少非理性消费行为教育,往往收效不大,要采取教育和引导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在高校内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参与勤工助学和社会实践,培养大学生的经济独立意识,提高他们自强自立的能力。同时,通过广泛开展勤工助学,不仅使学生接触了社会,有助于他们进一步社会化,而且也可以教育他们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珍惜劳动成果,从而便于引导他们因勤就俭,帮助他们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和金钱观,建立理性消费习惯。

3.加大消费基本知识教育,提高其理财能力。加大消费基本知识教育。对于大学生的消费道德教育,不仅仅是进行一般伦理意义上的教育,还要深入大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消费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财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如何让有限的钱财发挥最大效益,引导他们将钱用在生存性消费和发展性消费上,以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2)消费与市场的基本理论教育;(3)消费品常识教育;(4)消费生态意识教育,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5)消费文明教育;(6)消费者权益与保护教育。只有这样,我们的德育工作才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4.学生要以积极的姿态,树立正确的消费道德。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到消费道德对自己成才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消费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不单是一种社会经济行为,它交织着各种观念、心理和价值意识,它不仅折射出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且左右着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更能决定一个人的人生道路。面对传媒的大事渲染,大学生消费要理性化,自觉分清什么是正常消费,什么是盲目攀比,正确进行消费决策,在消费行为中体贴关心父母,量人为出,合理消费。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不良倾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消费伦理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实际上是个体在消费领域的社会道德关系,体现了社会道德对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规范和准则。崇尚节俭和合理消费的道德规范是消费道德规范中最基本的规范。节俭的要义是节约而不浪费,合理消费的灵魂是适度,崇尚节俭和合理消费二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所谓适度消费,就是消费与生产力的发展及家庭收人的多少相适应,它包括不抑制消费和不超前消费两层意思。此外,学校的有关管理部门,应坚持制度创新,及时将消费伦理中体现出来的合理精神吸收到大学生的管理制度中来。比如随着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各高校对学生的奖学金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是在奖学金的使用上,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很大数量的奖学金被用于请客和高消费。设立奖学金的目的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并在一定程度上提供学生的学费来源,学校管理部门不应该对奖学金一发了之,应建立制度控制奖学金流向高消费领域。此外,利用校园文化的传播功能,形成科学、合理、健康消费的舆论氛围,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合理、健康的消费观念,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消费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1]陈桂生:新时期大学生消费特点及对策[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007(11)

非理性消费范文3

 亲爱的同学们:

近期,网络贷款迅速在大学生群体中走红,助长了一些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行为,甚至有可能让他们陷入难以自拔的泥沼之中。2016年3月份,河南某高校大学生小郑因无力偿还68万元贷款而跳楼自杀,让名目繁多的校园网贷平台暴露在公众视野中。

20xx年5月25日报道,济南54名大学生被骗百万元贷款等。当前,校园网贷乱象丛生,相关监管还存在漏洞,甚至有不法分子盗用学生的身份证和学生证等个人信息进行违规贷款,非法获利,对学生本人的利益和信用造成严重的损害。大学生观念进步,对超前消费等接受程度较高,但因为其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而且容易冲动消费,导致大学生成为各类校园贷款平台的猎物。为此,学校向全体同学发出以下倡议:

一、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维护自身权益。我们作为大学生必须具备防骗意识,有效进行自我保护。切勿使用个人信息替他人进行网贷,无论是对承诺提供好处的陌生人,还是关系不错的熟人,都要有防护意识,切实维护好自身权益。

二、强化责任意识,注重理性消费。作为不具备独立经济能力的大学生,仍然需要依靠父母的资助,在生活上不羡慕、不嫉妒、不攀比、不盲从,大家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以及生活理念,崇尚节俭,合理消费。

三、强化信用意识,以实际行动践行诚信。要时刻牢记信用不好会影响自己的一生,切不可让大学时代的不良信用记录导致自己进入信用黑名单。

四、远离网贷,专注学业,做一名文明大学生。目前,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政策体系已完善,全体学生基本都可以在现有的资助下顺利完成学业,因此大家需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父母、社会和国家。

同学们,美好的大学生活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切实的付出和努力,让携手共进,用理性辨别是非,用成绩回报社会。

2017理性消费倡议书【2】 

 亲爱的同学们:

大学生寄托着家庭的全部希望,承载着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任重而道远。然而,近期关于大学生因 校园不良网贷 而跳楼自杀的事件频频曝出,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当前,校园网贷乱象丛生,不良网络借贷平台采取虚假宣传和降低贷款门槛等方式,诱导学生超前消费、过度消费,严重危害了学生的切身利益。现面向全体学生提出倡议:

1、主动学**金融和网络安全知识,提升防范能力,切勿随意填写和泄露个人和他人信息。

2、增强网贷业务甄别和抵制能力,不要盲目信任网贷,尤其警惕熟人推销,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3、不参与不良网贷活动;不充当不良网贷的宣传员和者;不使用个人信息替他人进行网贷,也不冒用他人身份信息为自己进行网贷。

4、摒弃攀比心理,自觉纠正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和从众消费等错误观念,理性消费,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

5、拒绝不良网贷,专注学业,时刻把学业放在第一位,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父母、社会和国家。

6、如需贷款,须与家人协商,选择正规合法的金融机构,按期还款。

同学们,为了保护好自己及他人的财产安全乃至人身安全,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你我做起,理性消费,自觉抵制不良网贷,弘扬青春正能量,营造良好的校园安全氛围。

2017理性消费倡议书【3】 

 亲爱的同学们:

近两年,出现了许多打着零利息、零首付名号的网络借贷平台,学生信贷现象也越来越多。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并加速融入全球经济,这些信贷固有的风险也随之上升,有些不法分子甚至会通过贷款获取个人信息并加以利用。因此,我们必须正视信贷风险、合理使用资产、理性消费。为切实加强同学们的信贷风险意识,积极营造敢贷不滥贷、慎贷不惜贷的信贷环境,在此我们向大家发出以下倡议:

一、正确认识网络贷款及社会非法小型贷款,远离网络及社会非法信贷;

二、高度重视个人身份信息,做好保密工作,谨防身份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

三、理性消费,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不超前、不预支、不借贷;

四、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增强可持续的消费理念;

五、遇到困难时,及时向同学、老师、学校寻求支持和帮助;

非理性消费范文4

Abstract:As to the team tourist's expense, the psychology which and the phenomenon the perception expends is more serious, thus caused tourist's rights and interests to receive the varying degree violation, this was because the market was not standard causes. Must suppress this behavior to set up the correct service idea and the expense guidance, lets the entire traveling expend to the rational direction develops, thus causes the entire tourist market to step onto the benign track.

关键词:游客理性消费消费心理

Key words:Tourist Rational expense Expense psychology

一、游客消费心理现状

1.游客有节省时间、金钱以及寻求方便的心理。

目前而言,旅游市场上旅游产品的形式有多种,人们选择的自由度也非常大,但选择旅游团出行的人还是占绝对优势。旅游者选择团队形式,主要是出于对节省时间和金钱的考虑。由于团队人数多,数量大,旅行社在预定酒店、交通票时可以获得价格优惠,而所有这些折扣优惠旅行社一般都会让利于游客,从而使游客出行的费用降低,满足了游客的心理需求。同时,一次完整的旅游活动涵盖了整个过程中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六大环节,旅游者参加旅游团,一切都由旅行社来安排,并由导游负责落实,对旅游者来说的确省心不少,方便了许多。

2.游客有社交的心理。

大部分旅游者希望在旅游活动中接触更多的人,通过社交活动认识更多的朋友,实现爱与归属的需要。另外,出游的目的地及其相关价格预先决定了旅游团成员的社会地位、经济水平与兴趣爱好的一致性,使团员之间的相互交流与交往成为一种可能。所以在旅行期间,因游客同游、交谈、相互关照,旅游团的气氛融洽,团员之间容易建立起友谊,大家都觉得被人关心,不再孤单。游客只要有了归宿感,才会有高度的心理稳定感,从而满足游客追求友谊,受人尊重的心理需求。

3.游客有获得安全感的心理。

人会因环境而产生惶恐感,环境越是陌生,认知的经验愈少,惶恐感就越强。这是大部分游客的共同心理,表现为人地生疏而引起的神经质,语言上的隔阂引起不安感,以及风俗习惯不同而带来紧张感等。游客通过参加旅行社,就是想把自己在旅游活动中的安全交给旅行社和导游。这时候游客就希望导游员以诚信服务建立自己对他的信任,消除自己的不安全感和紧张感。

二、游客缺乏理性消费的原因分析

1.从游客的心理来看。

目前有些国内游、出国游的团费令人难以置信的低廉,游客往往怦然心动,认为自己买到了“物美价廉”的旅游产品,殊不知有可能掉入低价的陷阱。如“零团费”、“负团费”的价格明显低于成本价,其结果必然是以降低旅游质量和吃住标准,缩短旅游行程,增加购物时间和次数,增加自费项目来弥补。经历了缩水的旅游行程后,旅游者还是不明白,只是一味地责怪导游,殊不知导游在此过程中当了一个替罪羊,成为游客的出气筒。

2.从旅行社方面来看。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国家对旅游业管理体制的转变,旅行社由政府附属部门转变成自负盈亏企业,在此政策引导下,中国的旅行社数量不断增多,但发展并不理想,用“弱、小、散、差”四个字来概括一点也不为过。旅行社的竞争已经成为了以“低价格”为主要吸引点的低级竞争,对于旅游行程中大量自费项目避而不谈或者避重就轻,让旅游者不明就里,以为真的是“物美价廉”,只有在踏上行程后,一次次的无赖消费,让很多游客如梦方醒,深感后悔。所以旅行社的运作模式和服务理念,对游客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从而影响到旅行社的声誉。

3.从导游方面来看。

部分旅行社为控制成本,不断减少导游的固定收入,不但导游出团没有薪酬,甚至还要求导游出团交人头费,将经营成本转嫁到导游身上,导游便不得不强迫消费者购买商品来获取更高的提成,从而直接导致游客非理性消费。归根到底怪谁,旅行社的低成本报价,导游把自己的薪水转嫁给游客,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来诱导游客消费。

三、怎样引导游客理性消费

1.规范旅游竞争市场。

旅行社是企业,是企业就要赢取利润,旅行社报价应该由成本价和利润共同构成。旅游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措施,对旅游市场进行监管,对低于正常成本报价的旅游企业通过经济手段、行政手段进行遏制,让整个旅游市场呈现出一个良性循环的态势。另外,要充分发挥旅游组织的作用,如旅游协会、旅行社分会、导游分会等,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旅行社可以通过协会联合起来,共同来抵制“零团费”、“负团费”,对于违反规定的旅游企业通过协会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罚,从而杜绝旅游产品的负利润与零利润销售。

2.建立合理的导游薪酬机制,构建导游、旅行社、游客之间的诚信桥梁。

薪酬是旅游企业支付导游人员的劳务报酬。当导游能通过自己的劳动,从旅行社领取获得合理的报酬,无后顾之忧时,那导游在服务的过程中,考虑的是如何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而不用挖空心思地诱导或者威逼旅游者去进行各种自费项目的消费以及购物,赚取消费提成,从而稳定整个旅游市场。

3.加强宣传,让游客树立正确的消费意识。

①政府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宣传,对整个旅游消费市场进行引导,协助人们形成正确的消费心理与理念。

②旅游企业之间的竞争应该采取合法、合理的方式与手段,旅游从业人员也肩负有宣传的义务与责任,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正确地引导游客进行消费。

非理性消费范文5

关键词:大学生;信用卡;卡奴;消费观

中图分类号:F01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1-0193-02

“卡奴”,顾名思义就是信用卡,现金卡的奴隶。随着人们“用明天的钱做今天的事”消费观的转变,各大银行各种信用卡的泛滥发行,背负着巨额信用卡债务的这类人被称为“卡奴”。

一、大学生信用卡市场的形成

信用卡业务在我国的发展速度是令人吃惊的。虽然信用卡业务在我国还只是刚刚起步,但是近五年,我国包括信用卡、借记卡在内的各类银行卡每年均有较大增长,交易额递增76%,特约商户增多。短短的几年,发卡遍布全国各地,20多家银行发卡总量猛增,在我国,已经形成庞大的持卡人群体,银行卡在经济生活中已占了重要地位。

无固定工作、无收入、无稳定还款来源,这“三无”原因使得大学校园一直是银行发行信用卡的。但近几年来,随着信用卡业务的不断拓展,银行风险管理手段的逐渐成熟,商业银行开始涉足大学生信用卡市场,大学生将成为未来社会生活的主体,是整个社会消费的中坚,更是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主要客户。随着金融业的竞争激烈,信用卡的门槛也越来越低,促销手段更是五花八门。大学生们能否抵抗住一轮又一轮的信用卡狂潮?

二、大学生“卡奴”现象的产生

就目前我国几家发行大学生信用卡的银行来看,银行基本上免费为大学生提供信用卡服务。虽然各行都明确规定了持有大学生信用卡所需支付的年费及透支和提现所需支付的利率,但所有银行均实施了免首年年费、累积刷卡次数或金额达到一定程度即免除次年年费、对借款给予较长时间的免息还款期等政策。发卡行提供这些优惠服务的目的在于,一方面为了促进大学生信用卡的使用,吸引大学生办理信用卡;另一个更重要的方面是通过当前的免费服务培育这些潜在客户。发卡行希望通过大学生信用卡的推广,使得大学生提前了解并接触信用卡。很多银行甚至在大学校园驻点,长期设办卡联络员等。

信用卡在大学校园刮起一阵旋风,大学生一时趋之若鹜。2006年4月,万事达卡国际组织对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超过1 500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大学生拥有信用卡的比例达到15.1%。面对信用卡这一“透支未来钱”的时尚消费方式,不落人后的大学生们的确热情高涨。

很多学生家长认为银行这是在诱导大学生超前消费,手持银行信用卡,大大增加了诱导学生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的几率,容易使他们养成花钱大手大脚、贪图享乐、攀比炫耀的坏习惯。看看校园里日渐庞大的“负翁”们,这种“花未来钱”的消费方式在大学生里逐渐普及了,大学生逐渐成为新一代的“卡奴”。

三、大学生“卡奴”现象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之所以热衷“花明天的钱,做今天的事”,追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物质和精神消费有所增加。比如,大学生对电脑、手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网络作为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已经被大学生认可,并促使大学生进行消费。

2006年初,一项名为“大学生日常消费情况”的调查由山东经济学院发起,通过调查,平均一名大学生四年消费支出高达54 310元。如果按每学年九个月的在校时间计算,月均消费就达1 500元。大学四年除学费、住宿费和伙食费以外,一些额外消费累计也不小(见表1)。

第二,大部分大学生负债消费很大程度源于高消费、盲目攀比的“示范效应”,造成了不少大学生高消费和超前消费的非理性态度方式。目前的大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消费膨胀已相当厉害。有了可透支信用卡,买东西也许会先斩后奏,一些家庭经济条件不允许的大学生在消费时也是攀比跟风,不知道量力而为,理财意识薄弱。

第三,大学生们受到了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消极的享乐主义消费文化的影响。一些大学生每月的生活安排处于“月光公主”、“月光王子”的状态。这对于他们的未来成长和发展无疑极其不利。有的学生甚至申领了数张信用卡,经常透支消费,等到金额透支光了,就把卡丢到一边。渐渐的,甚至忘记有透支这回事。

第四,各大银行在高校内的“信用卡大战”愈演愈烈。为了抢占信用卡市场,大学生开始成为银行期望占领的群体,银行风风火火进军高校,部分银行的信用卡“滥发”趋势逐渐显现。有部分学生是为了紧跟时尚趋势,或者是经不住业务员的热情推销而办卡。

四、培养大学生理性消费观

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突出而直接地影响着其一生的品德行为,从而影响着国家以后的发展前途。因此,家庭、学校和社会加强对大学生信用卡知识的教育和正确的消费、理财观念的培养是当务之急。大学生信用卡消费,需要更多的理智。

(一)银行加大信用卡审核力度,提高学生风险意识

各大银行在不遗余力的宣传大学生信用卡的同时,还应该注意进行培养大学生的理财教育。不少业务员在对大学生推销信用卡时往往强调那些诱人条件,却没有向他们传输正确的信用卡知识。此外,大多数学生毕竟还没有自主经济能力,有关方面应该完善学生资质的审核机制,提高大学生信用卡办理门槛。

信用卡可透支,有一定的免息期,但如果到期不还款,不仅会面临罚息,还会留下不良的个人信用记录,这个简单的道理却不是每个大学生都明白的。学生信用卡知识的匮乏和信用意识的不到位以及消费能力、还款能力较低,导致了很多大学生不懂理财,拖欠银行贷款。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规定,透支期限一到,银行将立即通知信用卡持有人偿还欠款,并支付相应的透支款利息,对信用卡透支5 000元以上,银行经三个月催收未还的,将以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就学生而言,临时应急、分期付款应是信用卡的主要功能,商业银行不应鼓励学生盲目透支消费。大学生的大件消费品主要是电脑、手机、MP3、数码相机及电子词典等学习用具,商业银行可与商场联名推出可分期付款的信用卡。

(二)高校加强大学生的理财教育,建立良好的城信环境

在我国,大学的理财教育仍然十分滞后,如学生信用卡知识的匮乏和信用意识的不到位等问题。大学生过度负债消费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影响其身心健康成长,不仅无助于学生宽容态度的形成,还会对贫困学生造成心理反差,导致对财富的仇视、反感,进入社会后不能树立正确的财富观。

针对大学生开设金融、消费、理财方面的课程。尽管新生入学时,一些学校就开设了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相关课程,但其中“消费道德”教育却一直是空白地带。根据大学生年龄和消费行为特点,以强调“合理与适度”消费,反对过度消费、高消费、超前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地消费等为主要内容的“消费道德”教育。类似于当前的大学生炒股现象的火热,学校更应该让学生多了解一些金融方面的知识,要让学生在读书时学会理财,建立良好的城信环境。

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具有独立的意识与理智消费的观念,培养大学生的信用体系意识和信用道德。逐步健全和完善学生“自主发展”的机制。如奖学金制度,勤工助学制度方面,开拓学生的经济来源。各银行在发行信用卡的同时,高校应该在大学内开设信用卡专题讲座,邀请银行资深专家向学生们传授相关知识。

参考文献:

[1] 林华.大学生信用卡能走多远[J].观察与思考,2006,(20):23.

[2] 周天芸,张明睿.大学生信用卡市场探析[J].中国信用卡,2006,(8):43-44.

[3] 王忻.目前我国大学生信用卡市场状况分析[J].中国信用卡,2006,(7):16.

非理性消费范文6

关键词:非理性消费 从众心理 暗示心理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2-0074-02

随着改革开放的政策深入贯彻落实,大学生开始成为社会消费群体的主力军。整体上来说,大学生的消费是独具特色的而且还存在一定的科学合理性。但是往更深处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还是存在相当大的问题的。很大一部分大学生的消费观是不合理的。这部分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反映出部分大学生有着畸形的,不科学的,非理性的消费观念。这不仅仅给他们自己的未来产生不良影响而且对他们的家庭带来严重的危害。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培养,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进行社会心理学意义上的分析研究,找出解决办法。

1 大学生畸形消费的几种表现形式

消费心理作为消费者在购买行为全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的心理活动,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应,心理学家按照它发生的先后将其概括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心理由他们所处的年龄阶段和特定的生活环境决定,具有自己显著的特点,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现阶段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主要有以下特点:

1.1高档型消费

现代大学生消费都喜欢玩花样。避免重复出现同样的活动,可以寻求不一样的体验。并且每一次活动都是高档的消费活动才有意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都追求与众不同的消费方式。追求的是新颖、时尚、时髦的消费。往往这种消费是超过一般大学的消费能力范围之内的。最不能理解是他们并不觉得这样的消费行为有什么不合适,反而觉得他们很沉迷于这种消费方式,感觉这种消费形式可以给他们带来刺激的。

1.2攀比性消费

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的消费心理往往相互影响,相互攀比,他们消费时由于自身的群体化特征,往往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消费行为,看到别人购买某种物品时,不管自己是否需要,也要追随去购买,满足自身的虚荣心理,在全球化时代,大学生与世界的交往日益密切,西方时尚的“消费主义”也日渐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产生了不少估量的影响。在西方推崇物质消费、追求享乐、及时行乐思想的同时,在群体模仿式的消费行为中,容易形成攀比心理,不少同学认同及时享乐的观点。

不久前武汉市又一次问卷调查,其中调查表明,大学生的年平均消费超过8000元,最高达到19000元,而最低的消费者达不到2200元。数据显示其中消费的差异巨大。不得不说,这种钱款的出现是不合乎情理的。而且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比如:大学生日常消费的攀比。一般情况下大学生应该比的是学习,可是现如今很多大学生都是比的是消费的高低。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自己的所谓自尊心。很多大学生日常的生活中炫耀自己的高端消费行为,造成部分学生也跟风去消费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高端商品。在思想上很多学生都觉得自己要在吃穿用各个方面上档次才有自信,才能显得体面。以上现象对于一个贫穷家庭的孩子来说是一种无法接受的打击,不仅影响学业而且会影响未来的道路发展,很容易使大学生走上歧途。

1.3超前性消费

大学生处于成长的青年时期,自我需求强烈而多样,他们站在时代的前沿,追求新异,敏锐地把握时尚,唯恐落后于潮流,总希望用新异的消费形象向社会展示自我,通过消费上的新潮来表示自己的青春活力和激情。他们是新商品、新的消费方式的追求者、尝试者和推广者,他们喜欢拥有独特风格的商品,引领着青年消费的潮流。

根据北京市7所高等院校的3500名在校大学生的一次与大学生消费有关的调查问卷表明,大学生的伙食费开始退出总支出主角的扮演。取而代之的是时尚费和着装费和通讯费。其中时尚费和着装费占支出的50%而通讯费占10%。而且调查表明社会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下,80%的大学生都有超前消费和借贷消费行为。

1.4激情冲动,非理性消费

大学生中很大一部分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初次自行支配钱财,理财能力较差,缺乏开支的计划性,尤其是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经常受到其他因素冲击而改变消费初衷,使得自己在消费时“跟着感觉走”。现代是信息社会,媒体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便快捷的途径,媒体通过制作大量形象和信息,向大学校园传递着外界的消费潮流和时尚,常使处于成长中的大学生不能够真实地认识现实世界,成为信息的被动接受着,跟随着媒体创造出的新潮流亦步亦趋,在消费上失去应有的判断力,造成很多非理性的盲目消费。

2 大学生畸形消费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2.1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被神学家和社会学家开始经常使用的一个词。起初出现于二、三十年代,用于表达有必要意识到思想和行动需超越启蒙时代范畴。用一句话来概括后现代主义,就是在现代主义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些修饰或装饰性的效果。当代大学生是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最深刻的一个群体。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语言交流等各个方面都受到后现代主义的深刻影响。当代大学生不受约束自由的开放思想是造成畸形消费观念的重要原因。

2.2消费主义的影响

西方发达国家普遍流行的一种社会道德现象,是指导和调节人们在消费方面的行动和关系的原则、思想、愿望、情绪及相应的实践的总称。其主要原则是追求体面的消费,渴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和消遣,并把这些当作生活的目的和人生的价值。它是

当今西方资产阶级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是改革开放政策深刻影响的一代。从西方文化影响下的接受现代化消费观念。大学生把自己的人生价值观放在第一位,追求时尚,最求个性。学业开始慢慢被忽视,个人价值的体现成为大学生主要动力。并且这样都并没有表现在日常学习中。

2.3大众文化的影响

大众文化主要是指兴起于当代都市的,与当代大工业密切相关的,以全球化的现代传媒(特别是电子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的当代文化形态,是处于消费时代或准消费时代的,由消费意识形态来筹划、引导大众的,采取时尚化运作方式的当代文化消费形态。大众文化的特点:商品性、通俗性、流行性、娱乐性、大众传媒的依赖性等。中国的大众文化崛起于20世纪后半叶。受大众文化的深刻影响当代大学生对消费出现严重的从众心理和崇拜思想。对日常消费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2.4群体心理的影响

从众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的无形压力下,不知不觉或不由自主的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社会心理现象,通俗的说就是“随大流”。当代大学生自主意识严重缺乏,判断力缺乏准确性。一个人是抵不过大众消费观念的引导的。在新时代的经济影响下,大学生在社会形态意识还不够健全的条件下,跟随大流是必然趋势。另一方面大学生都有追求独特,新奇,时尚的消费心理。这样就更难以阻碍从众心理的发展形成。拿生活中最平常的日用品来举例说明。电脑和手机作为科技发展的最新产品。其每一次更新都吸引着大学生的跟风购买。有的甚至不惜自己的身体去购买潮流电子商品。

3 结语

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化浪潮,代表世界先进消费伦理观念的绿色消费将对人们的消费观念产生巨大冲击。很大程度上严重的社会心理造成了大学生畸形的消费观念的形成。所以,我们必须汇集社会、学校、家长、老师等所有的力量,集中大家的力量去帮助大学生合理消费行为的形成。采用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策略指引大学生从畸形的消费观念中走出来。用新的消费观主张引导大学生,以知识和智慧的价值代替物质主义的价值,以适度消费代替过量消费,以简朴的生活代替奢侈和浪费的生活,消费生活转向追求生态保护和对社会有责任感的生活方式。使得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黄荣.当前大学生畸形消费的成因及危害[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2008,6(2):8-10.

[2]王媛,苏桂秋,迟铭书等.浅谈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及高校对策[J].华章,2012,(28):147.

[3]虞艳丽.消费社会视野下的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J].消费导刊,2012,(12):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