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交通运输行业市场调研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交通运输行业市场调研范文1
关键词:市场调研;游艇产业;市场推广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方式的不断转变,游艇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娱乐休闲方式,逐渐进入普通消费者的视野。当前,我国游艇旅游相关产业正蓬勃发展,但与之相配套的管理和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游艇旅游的商业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还有广泛的市场空间。以游艇俱乐部为主要经营模式的游艇旅游在推进海上旅游发展上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产业发展现状
游艇是一种集航海、运动、娱乐和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高级耐用消费品。我国交通运输部《游艇安全管理规定》将游艇定义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所有并使用,从事游览观光、休闲娱乐、业余水上体育运动等活动的具备机械推进动力装置的船舶。游艇旅游则是以游艇为媒介所开发的各类水上旅游休闲项目。广义的游艇领域宽泛,包括运动休闲艇、商务交际艇、赛艇、钓鱼艇等,价格区间广阔。基于游艇的水上旅游项目具有新颖、环保、健康和价格适度等多种特性。
在国家海洋强国、一带一路等发展战略的推动下,中国沿海城市纷纷加快推进游艇产业建设。截至2014年,中国游艇制造企业已近400家,年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40余家,拥有各类游艇16000余艘,游艇俱乐部400余家,游艇行业市场规模已超过80亿元。
当前,国内游艇旅游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据2015年游艇行业论坛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游艇俱乐部中相当一部分游艇处于闲置状态,大部分游艇俱乐部主要是通过出售或者租赁游艇的方式运营,盈利模式比较单一。行业乏力宏观指导,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宣传引导不足,专业人才匮乏。游艇俱乐部的整体技术和管理水平不高,针对大众市场的游艇旅游项目开发缺乏热情,完整的游艇旅游产业链并未真正形成。
二、市场调研概述
为进一步了解游艇旅游业的产业发展情况,团队从游艇俱乐部经营模式和消费者问卷调查两个维度进行了市场调研。
1.经营模式
游艇俱乐部作为游艇旅游的主要载体,其经营模式客观反映了游艇业的发展程度,是游艇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项目团队选取环渤海湾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俱乐部,进行调研。
目前,我国大多数游艇俱乐部以商务型和运动型两种经营模式为主,采用会员制,服务人群大多为高收入人群,主要以游艇租赁,买卖,游艇码头租赁和俱乐部内部活动为主。游艇消费仍然具有发展中国家的普遍特征,即水上旅游景点的公众消费和大公司、大集团的公务性消费占大多数,对普通消费人群的市场开发力度明显不足。缺乏行业指导,专业人才匮乏,游艇管理与服务的相关体系不够完善,产业推广难度较大。
2.问卷调查
项目团队通过走访上海、舟山、南京等地,针对游艇旅游,从大众消费者游艇旅游信息的获知途径、认知程度、消费意愿、游艇旅游服务满意度等方面开展问卷调查。累计发放问卷635份,回收有效问卷605份,相关数据收集与分析情况如下:
调查发现,77%的消费者获取游艇旅游信息的途径是通过网络;对于游艇旅游的服务范围认知主要集中在娱乐、办公、家庭、运动体验等几个方面,其中娱乐占42%;79%的消费者对于游艇旅游比较有兴趣;对游艇旅游的整体满意度不高,满意度为67%,不满意原因主要集中在价格、娱乐项目和自由度方面,分别占40%、27%和12%。
3.调研总结
通过市场调研可以看出:一方面,虽然我国游艇旅游业起步较晚,与世界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但我国游艇旅游业市场前景广阔,拥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政策支持;另一方,我国游艇旅游业覆盖面不够,游艇俱乐部经营模式单一,缺乏国际视野下的管理经营理念,难以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多样化需求;此外,产业推广力度不够,游艇旅游无法实现“大众化”普及,消费市场亟待拓展。
三、游艇经营推广的对策
1.完善产业布局,推动产业发展。通过政策引导,注重游艇经济、生态环境、安全认证、游艇配套以及其它相关产业的融合,从而形成完整的游艇产业链。以弘扬海洋文化、推进海洋旅游,打造社交型游艇、游艇度假酒店、游艇地产和公共游艇码头等多种经营模式为一体,提升游艇旅游产业的覆盖面,带动区域交通、旅游、餐饮和酒店等多领域的发展,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
2.强化行业指导,规范行业发展。从市场调研情况来看,目前国内的游艇俱乐部经营主要以俱乐部为主体,缺乏行业指导,在争取政策支持和提升行业影响力上存在明显不足。建议成立相对规范的行业产业协会,建立行业标准,维护行业信誉,搭建政府、企业、消费者的联系纽带,从而促进游艇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3.注重人才培养,提升管理经营水平。游艇旅游在国内各沿海城市迅速发展,行业规模日益扩大,相关产业链的延伸需要人才作为支撑。建议充分利用游艇俱乐部资源,建立游艇培训基地;通过与现有的航海院校、旅游专业院校合作,建立行业人才培养中心;引进国外相关行业的高级管理人才。多渠道培养产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提升游艇旅游业的国际化管理经营水平。
4.细化市场分级,多元化旅游消费模式。建议加强基础设施投入,构建以餐饮、娱乐、住宿、商务、维修保养、游艇补给、驾驶训练等多功能一体的综合服务体;重视旅游项目设计,通过海上商务旅游、海上庆典聚会、海上垂钓、海上婚礼,水上运动等项目满足大众消费者消费需求;延伸产业领域,建设儿童乐园、水上公园、温泉、购物等活动场所;注重游艇俱乐部、度假酒店、游艇地产等模式的有机结合;加速产业推广。
5.加强市场营销,提升产业普及度。建议成立由行业协会牵头,游艇俱乐部参与的游艇旅游联盟,共同进行产业推广。借助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媒介构建产业推广平台,通过制作游艇旅游宣传片,凸F游艇旅游的特质,树立产业形象。同时,游艇产业的上下游企业协同并进,通过举办游艇帆船赛事,游艇驾驶培训,游艇制造参观,游艇旅游体验等多种途径,提升整个产业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交通运输部.《游艇安全管理规定》.2008.07.
[2]全国游艇展专家指导委员会、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CCYIA).《2014中国游艇产业报告》.
[3]http://.cn/c/2015-04-14/113031715820.shtml.
[4]国务院.《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2012.09.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2015.08.
交通运输行业市场调研范文2
关键词:市场经济交通运输经济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具有先导性和基础性产业之一,近几年,国家相继颁布了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运输条例等,为运政管理部门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力武器。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中心来组织经济运行的一种生产形式,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来配置社会资源,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件制下运输市场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运输市场经济管理摸式也发生变化。本文为此具体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一些变化与改革。
1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实行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在目前市场经济体制下,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如何适应市场的需求,建立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运输市场,使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真正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并逐步走向系统化、规范化、法律化的轨道,这是当前及今后一项较为突出的任务,那么市场化改革是其最重要的一条出路。
1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生产社会化程度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的必然产物,只要是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无论其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私有制,都必然要求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而交通运输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一部分。因此,交通运输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现代生产力高度社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2是教育运输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客观要求
交通运输市场是进行道路运输商品交换的场所以及交换双方经济关系的总和。而运输企业则是运输要素市场的一部分,要落实企业的经营自,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必须要有健全的运输市场做后盾,只要有了健康的运输市场机制,才有可能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促进经营机制的转换,从而推动整个运输行业的发展。同时随着市场体制的逐渐完善、市场机制作用的逐步发挥,必将导致一些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从而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市场经济可以通过价格杠杆和公平自由竞争,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经营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 同时还有有利于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特别是通过税率、费率、价格等经济参数的调节来调控运输市场,从而促进交通运输事业的均衡发展。
2市场条件下加强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措施
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发达国家多年积累的先进管理经验,它是建立在责、权、利相结合基础上的各责任单位的预算体系,通过其监督、激励及分配功能,解决企业的内部管理问题,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企业管理者只有广泛采用现代管理观念,充分认识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不但懂得如何科学地编制全面预算,而且善于运用全面预算管理,才能使企业真正成长为现代企业,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交通运输企业要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应着力解决的以下两个问题。第一,要与实行现金收支两条线管理相结合预算控制以成本控制为基础,现金流控制为核心。通过控制现金流量才能确保收入项目资金的及时回笼及各项费用的合理支出;只有严格实行现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充分发挥企业内部财务结算中心的功能,才能确保资金运用权力的高度集中,形成资金合力。降低财务风险,保证企业生产、建设、投资等资金的合理需求,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第二,要同深化目标成本管理相结合。全面预算管理直接涉及到企业的中心目标—利润,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目标成本管理,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准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问题,瞄准国内外先进水平,制定降低成本、扭亏增效的规划、目标和措施,积极依靠全员降成本和科技降成本,加强成本、费用指标的控制,以确保企业利润目标的完成。
2实行合同运输
交通运输实行经济管理,依法尤为重要。认真贯彻执行《合同法》,在运输业户、货主中推行合同运输,就是依法管理运输市场的有效途径。新颁布的《运输进款及运输收入管理规定》新增了各级收入管理部门有权对客运售票系统、行包制票系统、货运制票系统生成的原始信息进行稽核、检查,并对客票信息、行包信息、货票信息网络传输的安全性、准确性进行检查与监督的条款。随着交通运输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企业必须采取内部审核、会计核算、实地稽查的方法,对运输进款的资金运动及运输收入实现的全过程进行检查与监督,对发挥稽查的职能作用提出更高要求。收入稽查工作重在防范和纠正运输收入核算中发生的差错,查处运输收入领域违法犯纪和贪污舞弊行为,维护运输收入的正确与完整。新形势的工作要求我们的收入稽查人员既要帮促基层收入部门提高运输进款的核收业务,防止多少收款或漏收款,减少收费上的差错,又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良好的工作作风与职业道德,强化稽查力度,准确分辨违纪行为的隐蔽化、多样化,严肃运输收入纪律,尽可能挽回国家运输收入经济损失。
4加强路车综合管理
因为交通运输市场的主要场所是路。交通运输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之后,没有路便没有交通运输劳务商品的交易,也就没有道路运输市场。因此,离开路来进行运输管理,路子会越来越窄:而路车综合管理,才能保证运输市场管理的生命力。可以设想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将养路费稽征机构与运输管理机构台并,设置道路运输市场管理机构,实行分级管理。中央级道路运输市场管理机构管理特级和一级市场。负责这些市场的规划建设、基础设施的管理和服务等;省级道路运输市场管理机构负责所辖范围内一级和二级市场的规划、建设、基础设施的管理和服务等;市级(地级)道路运输市场管理机构负责所辖范围内二级三级市场的规划,建设、基础设施的管理和服务等;县及县以下重要乡镇可以设立市(地)级道路运输市场管理机构的派出机构,担负市(地)级管理机构所赋予的职责等。
5强化企业内部管理
在现代化市场的大潮中,交通运输企业要生存、要发展,改革是出路,管理是关键。一是加强对企业的管理,成立经理办公室、企业科、经营科,组成经营决策中心。职能是进行市场调研,市场预测,制定企业经营目标,内部管理的制度,岗位工作标准和进行市场信息管理,克服人浮于事,办事托沓互相内耗、效益低、适应市场慢的弊病。二是管理人员要最佳化加强企业管理主要的因素是企业领导,管理人员要专业化,培训最优秀的专业人才是加强企业管理的当务之急。三是企业管理制度化。市场具有规范性平等性、条理性的特点,运输事业要克服“以包代管理”的弊病,制定科学的可操作性岗位工作标准,工效挂钩奖罚分明,责权分明,完善企业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内容,控制运行机舸,以规范企业的内部管理行为和经营行为,作到依法经营依法管理。
积极应用现代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交通运输经济管理也逐步向科学化、制度化、现代化发展,许多新的现代经济管理方法都会相继问世。企业要尽快的掌握市场动态、对经济信息进行快速模拟分析,就必须重视广泛不断运用先进的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采用现代化市场的一些数字模式和理论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3结语
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运输市场将不断探入发展,运管部门当致力于探索研究,同时运输企业在经营中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提高经济管理水平是各级收入部门都要积极面对并探索。我们既要培育、完善和发展运输市场,又要采用科学的切实可行的管理模式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运输市场。
参考文献
[1]张辉;适应市场经济-提高运输收入管理水平[ J].铁道财会, 200(6)
交通运输行业市场调研范文3
关键词:交通运输企业 财务风险 风险防范
一、交通运输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
(一)融资难度大
交通运输企业的项目投资规模大、固定资产投入多,要求企业具备较强的资本能力。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深入推行,使得交通运输企业面临着更多的政策要求,增加了资金压力。同时,地方政府的相关配套资金极为有限,银行等金融机构对贷款的限制条件较多,加之交通运输企业缺乏多样化的融资渠道,从而导致企业融资困难,融资成本过高,使其面临着较大的融资风险。
(二)投资决策不科学
交通运输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存在盲目投资的行为,在没有进行市场调研和可行性方案论证的前提下就进行投资决策,使得投资决策程序形同虚设,从而导致投资决策不合理、不科学。一旦交通运输企业出现决策失误,在固定资产和新建项目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就会使其降低市场风险承受能力,尤其在市场波动的影响下,致使企业资金链的稳定性变差,极易引发财务危机。
(三)资金结构不合理
交通运输企业的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较大,而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较小。在流动资产中,燃料、备用配件以及轮胎等库存的比重大,降低了资金的流动性。此外,交通运输企业为了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往往采取债务融资的方式购置固定资产,导致其资金结构不合理,财务负担过重,降低了企业的偿付能力。这种状况下,交通运输企业经营面临着高风险,增大了资不抵债的可能性。
(四)营运资金管理水平低
部分交通运输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水平偏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营运资金没有得到优化配置,常出现资金闲置或资金不足的状况;二是库存结构不合理,易造成资金浪费或周转失灵。如,修理配件、材料等物资所占库存过大,既占用了大量流动资金,又耗费了保管费用;三是资金回收管理不到位。交通运输企业的运输业务具备跨企业、跨地区的特点,增加了账款回收的不确定性。同时,部分交通运输企业为了稳定老客户,经常采取先提供运输服务、后与客户定期结算的运营方式,从而使企业面临较大的资金回收风险,导致坏账损失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四是资金管理零散,无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使用效率不高。
(五)财务内部控制薄弱
大部分交通运输企业属于国有企业,历史悠久、制度陈旧、内部控制水平较低,存在财务岗位设置不合理、规章制度不健全、财务人员素质不高、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等问题。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听从于领导的授意,不按照财务管理流程工作,甚至存在造假会计信息的行为,致使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僵化,难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严重削弱了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
二、交通运输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策略
(一)强化筹资、投资管理
交通运输企业应遵循规模适当、筹措及时、来源合理、方式经济的原则筹集资金,满足企业运营所需。首先,企业应根据经营策略、投资规模、资金成本等因素合理确定资本结构和筹资数额,结合考虑多种筹资渠道的利弊,确定资金来源,力求用最低的筹资成本获取最大的筹资收益。其次,企业应不断拓宽筹资渠道,采取多种融资方式,由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变,降低融资成本,在权衡财务风险与资本成本关系的基础上,确定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规避企业资不抵债的风险。再次,企业应强化投资管理,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程序,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水平,降低投资失误风险。
(二)落实全面预算管理
交通运输企业应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结合上一年度财务预算执行情况、本年度企业发展规划以及国家经济发展形势,编制交通运输企业预算,从而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防范财务风险。交通运输企业预算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其一,经营预算,是指企业日常发生的各项基本活动预算,如成本费用、工程量、周转量等方面的预算;其二,投资预算,是指企业购置、扩建、改造、更新固定资产以及投资新建项目的预算,投资预算的编制要充分考虑企业资金状况、发展战略以及长期计划,并对投资预算进行可行性研究。其三,财务预算,主要包括现金预算、利润表预算、预计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预算等。交通运输企业要严格按照预算控制资金支出,提高资金利用率,避免因资金周转困难而引发财务危机。
(三)加强营运资金管理
为有效防范资金风险,交通运输企业应加大营运资金管理力度,具体做法如下:首先,企业要制定合理的赊销策略和结算方式,根据客户的商业信誉、盈利能力、偿债能力,选择适宜的结算方式,避免或最大限度减少坏账损失。同时,企业还要落实赊销审批制度,超过一定限额的赊销业务,必须上报到企业领导层进行审批。其次,强化财务监督管理,企业财务部门要及时对赊销进行账务处理,为账款回收工作提供有力依据。财务部门应与清欠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协作关系,确保资金及时回笼。再次,企业应根据自身运营情况确定合理的库存结构,在库存满足企业运营需求的情况下,降低库存所占流动资金的比重,减少库存保管费用支出。同时,实行资金集中管理,由集团企业集中控制和管理,增强企业资源配置优势,加速企业内部资金周转,减少资金闲置停留时间,提高企业资金运作效果。
(四)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交通运输企业应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及时识别、评估和控制潜在的财务风险,力求规避和降低财务风险对企业经营造成的不利影响。首先,交通运输企业应根据自身运营特点设计风险预警指标,主要包括财务效益状况指标、资产运营状况指标、偿债能力状况指标、发展能力状况指标四大部分。其中,财务收益状况指标包括净资产收益率、资产收益率、净利润率;资产营运状况指标包括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偿债能力状况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发展能力状况指标包括营业收入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其次,企业应根据各指标的行业标准最高值和最低值来确定财务风险预警等级,将量化处理的指标分为财务情况较好、财务情况一般、财务情况较差三个等级,使其分别对应低度风险、中度风险、高度风险,重点对中度风险和高度风险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应对策略。
(五)健全财务内部控制体系
健全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是交通运输企业保证财产安全、强化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保障,有利于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减少财务舞弊的情况发生。首先,企业应完善财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如健全岗位责任制、资金调控制、费用报销制等,规范财务人员工作行为,使各项财务工作有章可循。其次,企业应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衡的监督机制。企业要保证财务部门工作的独立性,避免领导过分干涉财务人员的正常工作,尤其要加大会计内部控制力度,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再次,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建设,将财务支出审查作为内部审计的重点,以确保预算资金得以有效运用,减少资金浪费现象。同时,内部审计还应当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审查,若发现不合理之处,要及时予以整改,从而不断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三、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交通运输企业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其面临的财务风险也随之增大,这就要求交通运输企业在经营中必须准确识别财务风险,并对财务风险的成因进行分析,找寻财务风险防范控制点。同时,交通运输企业还要不断强化财务管理,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和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以不断提高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任源.交通运输企业风险管理控制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09(5)
[2]黄长清.浅谈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控的现状及其改进[J].现代经济信息.2011(12)
[3]徐建红.试论中小型交通运输企业的财务风险[J].交通企业管理.2009(12)
交通运输行业市场调研范文4
一、运输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分析
由于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融资方式不当等原因而使得企业失去对金钱的偿还能力,由此而产生的风险被称为企业财务风险。一般来说,资金能够起到一定的财务杠杆作用,正是因为这样,如果企业负债较多的话,可能会有较大的还款压力。运输行业由于规模比较大,需要大量的资金,随着借入资金的不断增多,企业的还款能力不断减弱,面临的财务风险不断增大。具体而言,运输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融资风险
运输企业要想发展,必须要保证资金充裕。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规模的增大,交通运输行业处于不断的发展进程中,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国家不断加大对运输行业的投资,但是由于资金有限,仍然无法减轻运输企业的资金压力,此时运输企业需要进行融资才能保证正常的运营活动。但是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由于银行受政府收缩贷款政策的影响,贷款发放减少,运输企业又缺乏有效的融资渠道,从而导致运输企业的融资困难或者融资成本较高,这些都会加大运输企业的融资风险。
(二)投资风险
近年来的资本市场相对来说不够繁荣,对于证券、黄金?魍车耐蹲适谐±此担?投资收益降低,不适合投资者进行投资;对于房地产市场等存在大量泡沫的投资市场来说,投资者需要承担较大的投资风险;如果运输企业对固定资产、固定设备等进行投资时,可能会出现资金贬值或者无法使用等现象,为企业带来投资风险。因此企业很难寻找合适的投资机会。运输企业管理者在对购买设备进行决策时,需要提前了解设备是否与企业生产能力相匹配,如果不相匹配导致购买的设备不能使用或者无法发挥其全部价值,将会带来资金浪费。
(三)现金风险
由于运输企业资金的流动是不确定的,因此很容易出现企业难以及时偿还债务的现象,由此而引发企业的现金风险。由于交通运输行业的特殊性,运输企业对固定资产、设备等的前期投入比较大,通常来说,企业在很长时期内无法获得投资回报,导致运输企业的流动现金减少。除此之外,一些运输企业会将剩余的现金进行投资,从而加重了企业的现金风险。一旦发生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上涨或者是债务集中到期等状况,企业可能会因资金不足而面临生存危险。
(四)应收账款风险
应收账款风险是运输企业所难以避免的一种风险,相对于一般企业来说,运输企业的应收账款风险会对企业产生较大的影响,这是因为交通运输行业投资规模较大,且存在回报周期较长的问题。政府通常会采用BT模式进行招标,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投标的运输企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通过垫付资金,使政府不会受到太大的资金压力。但是运输企业将会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同时由于项目的建设工期比较长,受到政策、环境等影响的可能性增加,导致企业收回账款的可能性降低,运输企业要面临较大的应收账款风险。
二、运输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
运输企业的财务风险会使企业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运输企业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来规避各种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在对策制定之前,首先要明确可能引起运输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才能有针对性地对财务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运输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投资决策不科学
一些运输企业为了获取短期利益,在投资决策上过于冲动和盲目,在投资之前并没有进行前期的市场调研和投资分析,从而导致投资决策不科学。运输企业的管理者如果因为盲目投资而发生决策失误,有可能会使企业生存发展面临严重的风险。一旦市场发生震荡,运输企业的资金链将会因为稳定性下降而发生断裂,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二)资金结构不合理
在大多数的运输企业中,存在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这些企业的固定资产占比与流动资产相比要高很多。企业在对固定资产购置的过程中,通常采用债务融资的方式进行固定资产的购买,进一步加重的运输企业的负债水平。除此之外,流动资产的库存水平较高,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这样的资金结构存在一定的问题,运输企业承担的债务太多,对偿还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且一旦发生债务同时到期的情形发生,企业会产生严重的财务风险。
(三)营运资金管理水平低
一些运输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水平不高,使得企业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运输企业的营运资金使用不合理,常常出现资金不足,从而难以保障企业正常运行;或者资金闲置,从而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总结来说,就是运输企业的资金没有得到科学合理的配置,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
第二,运输企业的营运资金回收管理不到位。企业中的运输业务常常是跨区的,回收资金的不确定性会有一定的增加。另外,为了争取更多的合作和客户,运输企业常常会采用先提供服务后结算账款的方式进行营运,资金的回收存在一定的风险,难以控制坏账的发生。
第三,运输企业的库存结构不科学。如果库存过高,相应的管理费用也会增加,流动现金减少,企业可能会发生周转失灵而面临破产的危险;如果库存过低,容易造成资金浪费或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活动。
(四)财务内部控制薄弱
运输企业大多数属于国企,企业成立较早,历史较为久远,目前的管理制度、财务管理等仍然沿袭传统的管理方式。传统的财务管理存在内部控制水平较低、相关的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财务人员的素质不高、岗位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另外,财务部门财务工作的开展没有固定、标准的工作流程,完全听从领导的安排,体制僵化现象严重。在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中,运输企业逐渐不能适应社会环境,企业面临着较大的财务风险,需要做好财务内部控制,才能更好地防范和应对财务风险。
(五)审计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运输企业中,许多企业的审计机制不完善,存在一定的完善空间。运输企业的审计机制不完善将会为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审计机制的监督职能不能充分发挥,使得财务管理失去最后的保障。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运输企业并没有设立单独的审计部门负责内部审计工作,这种情况下容易造成审计不独立,受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影响,存在道德风险。有些运输企业的领导对审计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审计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出其重要价值,最终为企业的财务带来风险。
三、运输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策略
(一)建立健全财务内控制度
建立健全运输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提高财务内部控制水平,能够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具体策略如下:首先,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财务内部控制环境,加强对财务内控的认识,树立内控意识,注重风险防范的时效性和有效性。其次,建立科学的财务内控制度,主要包括的内容有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营运分析控制、授权审批控制、绩效考评制度等。在财务内控制度下,对企业运营活动中的风险加以防范和控制,实现企业的目标。最后,企业财务内控制度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最终要看是否相关人员能够贯彻执行。如果企业的经营完全不遵守内控制度执行,那么就算内控制度非常健全,也无法避免财务风险的出现。
(二)完善运输企业财务管理体系
第一,运输企业应当推动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运输企业的岗位设置要科学,明确每一个岗位的具体职责,人员需要承担的责任进行明晰。第二,企业应当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流程,提高员工的操作水平。第三,企业应当加强内部的财务监督。提高对审计的认识,通过建立专门的审计部门,进行内部的审计工作。同时引入外部审计,进一步加强对财务管理的监督,及时发现财务上的问题并予以解决。第四,做好企业财务预算。根据上一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和企业的发展计划编制企业财务预算报告,对企业的现金、资产、信息、人才进行管理和控制,协调好各项资源,实现企业的收益最大化。
(三)加强资金管理
资金的管理是运输企业管理的主要对象。企业管理者需要实时关注企业的现金状况和现金流量表,了解资金的使用状况。其次,合理利用资金,使资金既不能闲置浪费,也不能使用过度,使企业周转失灵。通过对资金的优化配置,为企业带来经济收益。最后,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运输企业的应收账款越多,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大,因此企业有必要建立应收账款回款责任制度,加大的应收账款回款的考核,对应收账款进行定期分析,防止坏账发生为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四)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能够对企业的潜在财务风险进行及时的识别、评估和控制,因此企业有必要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对企业的财务风险加以防范。首先,运输企业对风险预警指标进行选择和设置,一般包括财务效益、偿债能力、资产运营及发展能力等四个方面的指标。其次,确定财务风险预警等级,通常根据指标的行业标准来进行确定,一般分为较差、一般、较好三个等级,对风险等级为中度和高度的风险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策略。
交通运输行业市场调研范文5
关键词:技术密集型产业;投入产出模型;关联性分析
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概念较为宽泛,据外延上看,我国学者郭克莎的划分方法较为合理,即:撇开劳动和资本密集程度差别,仅以技术密集程度作为划分产业的比较标准,运用此种方法,大致可从制造业众多行业中择选出技术密集型诸行业:电子、电气、制药、化工、机械和运输设备等产业。陕西省是我国制造业大省,也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军工企业集中地区之一。陕西省依托行业优势,正在向世界制造业中心发展,真正地实现世界高新技术制造业基地的设想。
一、陕西省技术密集型产业对其他产业关联性分析
(一)模型选用与数据
列昂惕夫教授是投入分析方法的创始人,投入产出分析为研究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特别是系统地分析经济内部各产业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提供了一种实用的经济分析方法。
由于数据的获取和采集工作较为复杂和困难,本文采用投入产出模型并且借鉴陕西省142个部门的投入产出表,把国民经济各部门共划分成8个产业部门:农林牧渔业、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运用到其投入产出表,计算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和完全消耗系数矩阵。从而进一步分析投入结构和产出结构、产业间相互联系关系、贡献关系以及拉动作用。
(二)陕西省技术密集型产业关联性分析
由系数aij构成了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反映了投入产出表中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经济联系,是进行产业关联分析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数据。依据公式(1)aij=xij/xi(i,j=1,2,3...,n),计算出陕西省产业间的直接消耗系数,见表1所示。
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技术密集型产业对建筑业的拉动作用最大
据统计,截止到2010年陕西省建筑业企业一共有1016家,884546名就业人员,房屋建筑面积达到9046.32万平方米,其中竣工面积3128.20万平方米,创造了23092674万元的总产值,而这其中制造业拉动了其一半的产值。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制造业和建筑业的融合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特别,技术密集型产业之间的融合改变了传统制造业的发展基础、产业之间关联、产业结构演变和产业组织形态。构建融合型、技术密集型产业体系,将成为新时期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2、技术密集型产业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零售业、农林牧渔业、金融保险业的联度呈现出较高态势
随着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经济活动由以制造为中心向以生产性为中心的转变,制造业的产出正从单一产品转变为包含产品在内的服务和解决方案。高新制造业竞争力不仅是产品研发设计和制造的水平和能力,更应该包括从市场调研到售后服务乃至产品报废回收的全过程,为客户方和供应链提供全方位服务的能力。特别是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生产、加工、装配环节,其基本特征是对资源的高强度消耗和使用,因此制造业需求的大多为基础性物流服务。物流、仓储、服务业今天取得健康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贡献。
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对金融业的带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他招商引资方面,比如,继2010年制造业首次超过房地产、采矿业,排在外省区市在陕投资领域首位之后,2011年一季度,制造业再次位居在陕投资领域首位。新兴产业投资上升,光伏产业、金融资本、电子通讯、空港物流、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在陕总投资达814.3亿元。其中,电力业投资70个项目,总投资740亿元;金融业投资11个项目,总投资63亿元;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投资8个项目,总投资11.3亿元。这些新兴产业不仅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链条长,对提升陕西省产业层次和调整产业结构也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3、技术密集型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产业的发展
如果把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定义为较传统的生产业,那么各地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对新型生产业的产业依赖,其中最大应是金融保险业。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国家一直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对中小企业提供金融创新服务,这一点在西部表现尤为明显。陕西地区制造业对金融保险业的平均产业依赖度接近于0.1远大于东部地区的0.0490及中部地区的0.0447。可以看出,陕西省技术密集型产业对金融保险业有较大的依赖。
二、陕西省制造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一)完全消耗系数矩阵的意义及计算
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各种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除有直接的生产联系外,还有间接联系,这使得各种产品间的相互消耗除了直接消耗外,还有间接消耗。完全消耗系数则是这种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的全面反映,是全部直接消耗系数和全部间接消耗系数之和。完全消耗系数揭示了部门之间的直接和间接的联系,它更全面更深刻地反映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的数量关系。
通过数学公式推导以及matlab软件运用,可以计算出完全消耗系数:C=(I-A)-1-I,其中,C为完全消耗矩阵;I为单位矩阵;A为直接消耗矩阵。那么,C=inv(eye(8)-A)-eye(8)。利用matlab软件实现完全消耗矩阵的计算,绘制出下图:
交通运输行业市场调研范文6
一、厢式汽车的主要特点
厢式汽车可以说是当今用途最广的一种车型。厢式汽车由于具有防雨、防尘、防损坏、防污染、防丢失和便于管理等特点,在食品、烟草、饮料、蔬菜、家电、仪器、仪表、服装、纺织、邮政等行业的物流运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1.厢式运输安全可靠,对货物损伤较小。与的汽车运输相比,厢式汽车的防护条件好,避免了刮风下雨等气候变化对货物的损伤;同时,由于厢式汽车运输是封闭式运输,能够减少货物被盗的损失,大大提高了货物运输的安全性。
2.厢式汽车运输可以满足客户的多种需要。随着不同行业对物流服务需求的增加,客户对货物运输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厢式汽车运输可以对货物进行特殊处理,如冷藏、保鲜、隔离、悬挂、防爆、防震、充氧等,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
3.厢式汽车运输可以减少污染环境,且美观、保护交通设施。过去我国的载货车超载现象严重,对公路、桥梁损害程度较大。而厢式运输车车型是按统一标准设计的,一般不会大量超载,对交通设施的损害大大减少,同时提高了安全性,也有利于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有利的环境条件助推厢式汽车快速发展
1.经济增长是各行各业需求增加尤其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基本拉动力,而汽车产品的增长又是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我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的过程中。我国工业化从20世纪50年代起步,经历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阶段和80年代体制过渡期的轻工业优先增长阶段,90年代以后又进入了以结构调整为重点的新阶段。在未来10年间,在货物运输总量继续增长的同时,工业制成品、一般消费品和高附加值货物的运量及在货物运输中所占的比重将逐步提高。
2.我国资源分布和工业布局的不均衡,导致对厢式汽车产业有巨大的需求。我国资源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地区,形成了西部、北部资源向东部、南部流动;东部、南部的工业品向西部、北部输送的货运格局。因此在大宗货物的长途运输主要依赖铁路的同时,公路运输在中短途货物运输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公路货物运输也适宜于一些制成品的中长距离运输。由于厢式汽车安全、快捷、环保,是未来我国的主要运输工具。
3.国家致力于建立符合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交通运输体系,鼓励新型运输工具厢式汽车的发展。为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必须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之路,厢式汽车起着重要的作用。交通部“十一五”规划提出,逐步淘汰普通敞式货车,为重型厢式运输车、重型厢式半挂车等专用汽车提供发展空间。到2008年,在高等级公路上使用的封闭式厢式货车和集装箱牵引车加半挂车,最大长度可放宽到14.6米;使用的与整体封闭式厢式半挂车组成的铰接列车车长最大限值为18.1米。
4.公路交通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截至2005年底,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到19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5万公里,二级以上公路30万公里,路网密度达到20.3公里/100平方公里。“十一五”期间,我国公路建设的重点是国道主干线、国家重点公路、路网改造、农村公路及客货运枢纽。
5.经济全球化和进一步扩大开放会带来贸易量的增加以及贸易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对交通运输车辆的需求。现代物流是运输业实现集装箱化的革命性变革,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大量跨国公司的进入,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体系和敏捷的供应链会对现代运输工具如厢式汽车提出具体的要求,这就迫使厢式汽车的发展必须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三、厢式汽车主要车型介绍
厢式汽车的主体是厢体,安装在国内外驰名厂家生产的汽车底盘上,使整车性能得到充分保证。主要产品品种有微、轻、中、重及半挂式运输车和其他专用车等,这里仅介绍几种厢式汽车车型。
1.冷藏车。冷藏车是随着冷冻运输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特种专用运输车辆。其中新型无氟冷藏车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采用新的无氟材料和新的生产工艺生产的新型无氟冷藏车,将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炊事车。其中野外集装箱炊事半挂车作为给野外作业提供饮食保障的专用半挂车和移动式厨房,由于具有较好的机动性,将在军事作战演习、野外勘探、抢险救灾等后勤保障中得到应用。尤其是当应急快速反应部队在各地执行任务时,方便实用的移动式炊事半挂车,将成为后勤保障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集装箱炊事车稍加改动,即可成为野外集装箱通讯指挥车、集装箱野战医院系统集成等。该车技术附加值高,应用领域广泛。
3.医疗专用车(包括救护车、医疗急救车、采血车、防疫车、计划生育车、血浆运输车和化验车等)。根据卫生部1994年颁发的《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的有关配备》规定,总需求量在2.5-3万辆,其中救护车每年需求量4000辆左右。医疗急救车每年需求2000-3000辆,目前以进口为主。根据发展趋势,今后救护车将逐渐被医疗急救车所取代。
4.旅游房车。其中可展缩旅游房车产品属于高科技项目。可展缩移动房车可根据需要上下、左右伸展,车厢体积变化为原体积的2.5倍,厢体具有一定的保温性。该房车在行驶时具有重心低、风阻小等优点,驻车时展开,通风好、采光性强、外形美观。产品在安全方面也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厢体强度高,具有防雨、防火等功能。可展缩移动房车属于改装车辆的升级产品,主要用于:抢险救灾,科考、勘察、矿业、石化等野外作业,旅游业,军队等领域。
5.爆破器材运输车。该产品内装感烟火灾探测器,厢体后门装有门磁防盗报警器,具有厢体强度高、防雨、防火、阻燃、防静电火花和报警等功能。
6.电源车。多功能电源车属于新型高科技产品,在电力抢险、通讯维修、市政建设、突发事件处理、抢险救灾等方面有潜在的市场需求。多功能抢险电源照明车作为应急机动车,由于具有较好的机动性,在军事演习、野外勘探、抢险救灾、工程作业、处理突发事件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四、厢式汽车市场发展的比较优势及发展方向
厢式汽车是一种新兴的工业化产品,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在发达国家的公路货运车辆中,厢式汽车的比例在90%以上,美国高速公路上运行的载货车无一不是封闭的厢式车。欧美和日本等国家规定,货运车辆的车厢必须是封闭式的。如果不符合规定,不仅不允许进入高速公路,一般道路也不允许进入。在韩国,厢式汽车运输也超过了货运车辆保有量的70%。
目前,国内厢式汽车中以中型车为主力车型。我国专用车产量中,重、中、轻型专用车的比例基本接近发达国家的3:4:3的比例。我国厢式汽车的发展已经为根本改变城市物流中充斥大量低劣车型的现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目前我国厢式载货汽车占普通载货汽车的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交通部《关于道路运输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快厢式载货汽车的发展。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优化运力结构为重点,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市场,强化市场监督,推进厢式载货汽车的发展。争取到2010年,基本形成道路货运市场以厢式化运输为特征的安全、优质、高效的新局面。
五、发展厢式汽车仍需努力
面对厢式汽车市场巨大的发展空间,为满足市场和用户需求,专用车企业应努力构建快速应变型的研发、制造体系,不断创新,在产品研发、生产能力、制造质量方面始终保持领先,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厢式汽车应借助国家政策的优势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应尽快克服厢式汽车行业“散、乱、差、低”的局面,走资产重组、强强联合之路,有条件的企业应走对外合作之路,积极与跨国集团合作,努力使我国厢式汽车生产企业有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