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法律图书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法律图书馆

法律图书馆范文1

要明确图书馆在民法上的主体地位,首先要了解民法学的民事主体及其相关概念。我国的法律体系主要由下列法律部门组成:宪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刑法、社会法、环境法、程序法。民商法是民法和商法的合称。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民法中的民事主体在民法中也称为民事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人。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包括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自然人是基于自然规律出生而享有法律人格的人,是相对于作为法律上的人格的法人的称谓。法人是与自然人相对应的民事主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第36条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民法通则》将法人分为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

企业法人是指以营利为目的,独立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法人。企业法人可以为公司企业法人和非公司企业法人,公司企业法人又可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机关法人是指因行使职权的需要而享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法人是指为了社会公益事业目的,从事文化、教育、卫生、体育、新闻等公益事业的单位。社会团体是指自然人或者法人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展开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非法人组织是指不具有法人资格但可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的组织。

2图书馆的民事法律主体地位的确定

我国图书馆的类型有很多种,通常认为公共图书馆、科学图书馆、高等院校图书馆是我国整个图书馆事业的三大支柱。因为这三大系统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较为丰富、技术力量较强,并承担着文献资料中心、服务中心、协调中心和研究中心的重要任务。明确了这3种具有代表性的图书馆的民事法律主体地位,我国图书馆的民事法律主体地位也就大体确定。我国公共图书馆是由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资助和支持的,免费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图书馆。包括中国国家图书馆,省(自治区、直辖市)图书馆,地区、市州、盟等行政区图书馆,县(区)图书馆,乡镇图书馆,街道图书馆,少年儿童图书馆等。公共图书馆无疑是社会组织,它有自己独立的财产,主要经费来源于中央或地方的财政拔款,它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行为并对外承担民事责任。它具有法人的的3个特征:(1)法人是社会组织;(2)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社会组织;(3)法人是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因此,公共图书馆是法人,同时公共图书馆还是事业单位法人。公共图书馆在经营上不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的是文化公益事业。它具有事业单位法人2个特征:(1)以公益为特征,而非以营利为目的;(2)从事文化、教育、卫生、体育、新闻等公益事业活动。

科学图书馆属于专门性图书馆。该类型图书馆是法人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系统就是中国科学院的组成部分,它不具有独立法人地位。高等院校图书馆是附属于高等院校的图书馆,也是高等院校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具有独立法人地位。如北京大学图书馆,就是北京大学的一个部门。这两类图书馆都不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对外承担民事责任,没有独立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它们对外民事行为所产生的民事责任由它们所属的法人承担。如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系统、北京大学图书馆在采购图书时所发生民事责任就分别由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承担,而不是由图书馆来承担。

3确定图书馆的民事主体地位的意义

3.1有助于图书馆法立法

在图书馆法的立法中,有人认为应统一规定图书馆的法人地位,以便图书馆能独立为民事行为,摆脱图书馆的多头管理。这种设想很好,但在实践中是行不通的。公共图书馆可以独立为民事行为,因为公共图书馆本身就是独立的事业单位法人,它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而科学图书馆和高等院校图书馆就不能独立为民事行为,它们一般都是附属机构,服务对象主要限于所属法人的成员。如果它们成为独立法人,就与原单位法人脱离关系,它的服务对象就面对社会,原单位法人就只是它们的一个服务对象,这就可能使原单位法人文献服务需要得不到满足。而这种情况是很多原单位法人不希望看到的。在我国,科学图书馆和高等院校图书馆在现在的民事主体地位下运行情况远比公共图书馆好,特别是与县级以下的公共图书馆相比。另外,还有人认为可以把科学图书馆和高等院校图书馆设计为准法人,也可以摆脱多头管理,增强科学图书馆和高等院校图书馆的独立性,但是,从法律设计角度看,在交易安全上存在着一定的隐患。我国法律上并没有明确规定准法人制度,在民法上与准法人相类似的概念是非法人组织。非法人组织可以自己的名义独立为民事行为,但承担的民事责任是无限责任,这对于图书馆所属的单位法人来说是不利的。如图书馆以自己的名义对外采购大量图书,大大超出了它的全部资产。在法律上,超出部分的款项必须由它的所属单位法人来负责偿还。所以,把科学图书馆和高等院校图书馆设计为准法人在立法上是不安全的。因此,解决图书馆的多头管理问题要从实际出发,不能想当然地把所有的图书馆在法律上都设计为法人或准法人。

3.2有助于图书馆尊重、维护知识产权,避免侵权行为

近年来,在我国发生多起数字图书馆被控侵权的案件。图书馆是公认的公益性、无偿服务的组织,有着作权法规定的合理使用作品的权利。然而,几起涉及数字图书馆的案件,数字图书馆都败诉了,让很多图书馆界人士难以理解。某数字图书馆网站通过会员付费方式提供图书下载服务,该网站未经某作者允许使用了其3部着作。该作者认为这种行为侵犯了其着作权中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因为数字图书馆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公益性图书馆,而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法律图书馆范文2

【关键词】 高校 图书馆 法治教育

自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以来,提升全民法律素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成为我国当下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重要任务。对高校而言,学生的法律素养成为衡量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如何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在很多学者看来,已经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法制教育,而应上升到法治教育的高度,“必要从教育政策和法治发展战略的高度来重视高校非法学专业学生法治教育工作”。[1]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化阵地,在学生法治教育中应该有所作为。

一、增加法律类图书的馆藏,提高法律类图书的质量

法治素养的提高首先要求学生认知法律、了解法律,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是学生汲取知识营养的重要场所,因而,图书馆在学生法律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这一点上大有可为。但在传统观念中,图书馆是学校的附属,因此在很多方面都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这使得很多高校图书馆在工作中缺少育人的主动性。因此,这就首先要求图书馆要转变服务观念,一方面要重点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专业类图书的采买上有所侧重。另一方面,在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特别是法治素养的提高上,图书馆要围绕国家和学校在学生法治教育中的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加一些法律类图书的馆藏。

馆藏的增加不能仅仅在数量的绝对值上增加,更要注重质量的提高。从高校的法律类图书的馆藏来看,很多学校的法律类图书在数量上并少,但由于法律的时效性很强,过去一段时期,相当一部分的法律类图书就失去了实用价值。这些老旧的法律图书只好被束之高阁,有的几十年都没有被借阅。另一方面,很多法律类图书理论性较强,语言晦涩难懂,这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阅读障碍。

因此,高校图书馆在采购法律图书的过程中要注意几点:一是要抓住学生求知的心理特点,注意围绕法律的热点问题;二是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尽量多采购与学生专业关联较大的法律图书;三是要注意学生的层次,重点着眼于通俗易懂且能够抓住学生兴趣点的普法读物;四是图书馆本身也要注意图书自身的质量,避免采购一些粗制滥造的书籍。

二、优化服务环境,拓展服务领域,让学生浸润于“法境”中

法治素养的提升需要培养学生对法律的热爱,而这种热爱不是天然形成的,它需要包括环境塑造在内的多种手段。自大学产生以来,图书馆就成为学生最重要的场所,当今更是如此,根据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大学生中有41.5%的人在图书馆中每天要停留1到1.5小时,有18.6%的会停留在1.5到2.5小时,有8.6的在图书馆的停留时间在2.5小时以上[2]。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图书馆要充分利用自身的空间打造图书馆的“法治文化”。将一些“法谚法语”、法律人物上墙,让学生在学习中将自身置身于一个法治的环境中。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可以在网站界面的设置中,见缝插针推出一些法律常识的介绍和一些法律热点分析的链接。目的不在于必须让学生掌握法律知识,而在于为学生提供一个走近法律的平台,从而去培养他们对法律的一种感情。

三、加强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培养学生的法治习惯

高校图书馆应加强学生法治习惯的培养。法治素养绝不应该只停留在法律常识的增加,更是树立对法律的信任和依法行事习惯的养成。这就需要图书馆在加强管理、提升服务水平上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自身管理制度特别是涉及学生方面制度的完善。亚里士多德曾经指出,法治社会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法律必须是良法。从学校与学生的关系上看,图书馆的一些规定是对学生的管理上的约束,具有 “法”的某些特点,但现实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书籍丢失后几倍赔偿的“霸王条款”,这既有悖于法治的精神,同时让学生很难接受。因此,图书馆的管理制度就要本着合法合理的原则进行修订完善。

2、图书馆要依规行事。从某种意义上讲,图书馆的很多规定同时也是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契约。契约遵守是现代法治社会所要弘扬的一种精神。但现实中很多高校图书馆自己违背规定的开放时间、场所等,这就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规则无用,强者具有话语权”的印象,从而使他们失去对规则的尊重与敬畏。

3、图书馆要提升服务水平。作为服务部门,提升服务质量是对自身职责认真履行的体现,同时也是法治社会对高校图书馆人员作为国家工作人员的要求。这就要求图书馆在服务态度、服务方式等多个方面都要不断深化改善,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做到服务育人。

参 考 文 献

法律图书馆范文3

关键词:图书馆;借阅;措施

和过去的闭架借阅服务方式不同,通过开架借阅服务,提高了图书馆的开放程度,增强其先进程度,可以实现图书馆和读者距离的缩短,实现服务水平的提高。另外,要加大对图书馆的管理力度,控制不良借阅现象出现,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有利于为读者提供舒适的文化服务环境。

1 图书馆开架借阅服务模式的有利之处

1.1 大大提高图书的借阅率

对于任何一个图书馆来说,要想实现其价值,就要提高读者的借阅率。如果图书的借阅率不高,很难实现图书的价值,不仅如此,也不利于读者获取自身所需要的知识。对于过去的闭架借阅方式来说,它最明显的缺陷就是借阅率不高。具体来看,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因素:第一,检索借阅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第二,借阅图书的程序过于复杂。通过开架借阅服务,有利于发挥图书的作用,提高图书馆的借阅率。

1.2 有利于拉近读者与图书之间的距离

对于图书馆来说,开架借阅一方面是一种借阅方式,但另一方面也表明其文化态度和对读者的重视力度。对于读者来说,通过开架阅读,有利于读者们平等的学习知识,实现人文主义关怀。读者想要借阅图书只要有借书证即可,不用受到专业知识的影响。对于开架借阅来说,它大大缩短了读者和藏书之间的距离,读者可以直接的阅读图书,进一步了解书的多种文笔风格,掌握图书的思想倾向等,一方面可以满足读者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大大降低了成本。

1.3 有利于降低图书馆工作人员工作量,提高服务质量

在过去的闭架借阅模式下,馆员进行书籍查找,在读者和书架之间来回奔波,所以工作量比较大。而通过开架借阅,读者可以自己查找书籍,这样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这样一来,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把空闲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深层的服务上,更好的开展图书咨询服务,使读者可以更好的掌握检索文献的途径,使读者的借阅能力得到提高,充分发挥图书的价值。这样一来,馆员和读者的距离被拉近,使读者更好的理解馆员的辛苦,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不过,尽管开架借阅和闭架借阅相比优势比较多,但还是有一些问题存在,所以要通过管理力度的加强,进一步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提高图书馆的借阅率。

2 提高图书馆借阅率的措施

2.1 合理布局图书馆工作

通过开架借阅服务模式,读者要到书库中主动查阅读书,所以要合理布局图书馆的各类图书,不然会导致读者借阅的不便利性。举例来看,读者很有可能在找寻图书时迷失方向,很难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在这一背景下,要按照图书馆的规格,结合图书馆的人流量来布局好图书馆,使图书馆的每一个区域都没有拥挤现象,防止出现读者布局不平衡的现象。具体来看,必须把冷门的图书和热门的图书交叉放置,通过这样的措施实现图书馆内人群的分布合理化。除此之外,在图书馆内要有一定的路径指示标,使读者可以按照路径指示标志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书籍。最后,每一个书架都要标注好图书的种类,通过显眼的警句和引语,进一步规范读者的行为,进一步提高图书馆借阅率。

2.2 强大教育和宣传力度

对于图书馆来说,要在显眼的位置贴上图书馆的规定,在图书借阅时,各个工作人员要加大宣传力度,使读者可以了解图书管理的有关规定,了解开架借阅的性质。另外,读者进入图书馆之前要加大教育力度和宣传力度,使它们了解借阅的程序。举例来看,可以利用代书板发放给读者,同时还要告诉其代书板的使用办法,放置出现乱架现象,不利于图书馆的图书秩序化。如果有新书入库,要加大新书的宣传力度,使读者可以更好的了解新书,进一步提高图书馆借阅率。另外,各个工作人员要积极宣传图书馆的相关规定,防止出现乱涂和撕书等不良现象。

2.3 加强图书借还违规问题和控制

对于任何一个图书馆来说,要加大对规章制度的控制力度,管理借还书的违规现象。具体来看,第一要在图书馆的入口张贴显眼的标语,使读者了解图书归还期限,一旦读者超出了时间限制,就要向读者收取合理费用。不过,图书馆的最终目的不是获得罚款,而是要控制不及时还书的现象,提高图书馆的借阅率。另外,如果读者把书籍丢失,工作人员要督促及时找回书籍或赔偿一定的金额。

2.4 使读者养成使用代书板习惯

在进行图书借阅时,代书板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减轻找书的难度,除此之外还可以防止出现图书错位的现象。在对开架借阅进行管理时,工作人员要督促读者养成使用代书版的习惯。对于代书板来说,它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角度:第一,提高图书的有序性,在借阅图书时,要把图书有序的排列,使读者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内找到自己需要的书籍;第二,有利于实现图书馆的科学管理;第三,使读者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第四,可以减轻馆员的工作量,把个人经历放在其他方面;第五,体现了馆员的人文关怀,管理好图书馆。综合来看,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图书馆的借阅率。

2.5 建立健全借阅管理工作制度

要想实现对图书馆借阅工作的管理,提高借阅率,首先要建立健全借阅管理工作制度。通过和实际状况相结合,进一步建立完善的借阅工作管理体系。在制定制度时,必须要完善工作岗位责任制度,使各个工作人员可以了解自身的职业和义务,掌握具体工作内容。一旦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出现了问题,就要把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进一步制定相关的奖励和惩罚措施。另外,要建立健全巡视书架的制度,使各个工作人员负责不同书架,加大巡视力度,如果读者产生了破坏公共利益的行为要及时物质,另外还要及时纠正防止错误的图书,为读者提供方便的服务,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最后,要完善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考核制度,评价好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评价工作人员在提供服务时的态度。通过把读者加入到评价体系里,评价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仪表妆容等多个方面,使工作人员努力提高自身服务水平。只要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好了,就可以提高图书馆的借阅率。

2.6 注意图书馆员的职业形象

对于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来说,必须穿着得体,还要加大对自身职业形象的重视力度,使读者可以有清新的视觉享受。另外,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要注意保持个人卫生,按照自身特色简单装饰,化淡妆,面带笑容。除此之外,工作人员是读者和图书的媒介,所以工作人员的言语和举动都可能影响读者,所以各个馆员必须时刻保持微笑和端庄,一方面有利于更好的和读者交流,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图书馆对读者的尊重,有利于提高图书的借阅率。

3 结语

综合来看,导致图书馆的借阅率较低是有原因的,所以要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改进措施,进一步体现图书馆的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有利于更好的开展图书借阅工作,实现图书馆的作用,发挥图书馆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魏萍.高校图书馆借阅管理统计研究与实例分析[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4(4):122-127

[2]周晓军.图书馆开架借阅管理研究.[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4(3):70-72

法律图书馆范文4

关键词:图书馆;历史发展规律;分析探讨

一、图书馆的发展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依赖性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最强大的武器,同时,在一定时期内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也反映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水平。从图书馆的发展历史来看,可以肯定地说,图书馆是科学技术最积极的采纳者之一,图书馆在历史中的每一步重大发展,都离不开新技术的出现和支持,无论是从幕读目录MARC到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从CD-ROM到资源数字化,从条码到RFID,图书馆越来越智能越来越完善,而这些发展与进步都离不开新的科学技术的出现和应用。[2]图书馆的发展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决定着图书馆的发展规模、速度、未来发展方向。

二、图书馆的发展变化与人类需求的发展变化相关

图书馆是一种不断发展着的牡会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产生,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发展,是普遍的,不断发展着的社会现象。为了适应人类需求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的需要,图书馆的自身发展不能也不会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阶段上。图书馆的产生之出就是人们为了满足对更多知识的传播贮藏与继承的需要,之后的发展与完善也是根据人类需求的转变做出的调整。因此不难发现无论是从图书馆的产生、发展和完善,还是图书馆的发展从传统图书馆、复合图书馆、到数字图书馆的转变来看,图书馆形态从来都不是生来就有的,当然也不会一直这样永远下去,它只是一个历史范畴,一个适应当前人类需求的产物,也即将随着人类新的需求的形成而产生变化发展。

三、图书馆的发展规律符合哲学中事物发展的规律

(一)图书馆的发展是对立统一的

哲学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包含矛盾的两个方面,即对立统一”。图书馆的自身发展过程与其他事物的发展过程无异,是一分为二的。统一的整体不断地分化从而形成对立的两极,这两极不断对立统一的发展就构成了图书馆内部的矛盾运动,而这种内部的矛盾运动也促使图书馆自身的发展、完善和提高,可以说这种矛盾运动贯穿图书馆发展的始终。[3]例如,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它们在信息载体上有着根本的区别,一种是纸质的、现实的载体;一种是数字的格式,以信息工具为载体。看似两者对立,但是两者又是图书馆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两个部分,是图书馆发展的统一体。

(二)图书馆的发展是包含质变与量变规律的

哲学认为:“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过程,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二者相互区别,相互转化,相互渗透”。在人类继承知识活动的历史进程中,随着印刷术的发明,改变了书籍靠手抄的局面,书籍数量大幅增加,有了一定的量变,大大改善了信息收集和知识传播状况,大大推动了图书馆的发展,无论是从馆藏数量种类还是更新速度都有了质的飞跃,这便是图书馆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再比如,我们都知道图书馆的划分标准之一是分为古代图书馆、近代图书馆和现代图书馆,而古代图书馆向近代图书馆转变的标志和因素就是公共图书馆的建立,在随着公共图书馆的建立数量的增加形成一定规模,发展日趋成熟,古代图书馆就正式转变成为了近代图书馆,这就是量变最终引起质变的实例。

(三)图书馆的发展是克服与保留的统一

哲学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事物自我发展的过程,是克服与保留的统一。”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中也是新事物不断的代替旧事物,例如说我们用借书程序的电子化来代替了人工借书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率,克服了人工借书程序的繁琐和不确定性。同样的,在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摒弃旧事物的糟粕过程中也有保留,保留图书馆的精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图书馆不断完善,但是图书馆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基本社会职能不变,那些实体图书馆消亡论就不会成真。

参考文献:

[1]王东波.“十三五”:图书馆发展的趋势与战略转型[J].情报杂志.2016,(10),76-78.

法律图书馆范文5

摘要:文章通过网络数据调查对这些活动进行了描述,并对这些学术活动及研究文献所反映的特征进行分析,最后认为大数据将是未来我国图情界的热点研究主题。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4)12-0113-02

收稿日期:2014-11-16

作者简介:刘艳红(1969-),大连工业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1大数据是近年来国内外社会关注的焦点

美国政府在2012年相继推出了“大数据的研究和发展计划”,以计划在六家政府部门的协作下,倡导全民大力推动及改善与大数据相关的采集、组织、分析及技术、决策等工作;英国政府早在2011年11月就了对公开数据进行研究的战略政策,在2012年5月注资十万英镑支持建立世界上首个开放式数据研究所ODI(The Open Data Institute)项目,用以把人们感兴趣的所有数据融会贯通在一起。我国政府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大数据发展战略,对大数据的开发与应用还主要局限在商业领域,但在2013年11月19日,国家统计局与阿里、百度等11家企业签署了大数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在分享、开发、利用大数据方面进行合作,以推动大数据在政府统计中的应用,促进大数据实现大价值,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在政府的影响与推动下,一些政府组织、社会活动、商业集团也都加入到了对大数据的应用、研发队伍之中,如美国俄亥俄州运输部利用INRIX的云计算技术来分析、处理恶劣天气下的交通运输大数据,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英国伦敦奥运会曾采用大数据技术监测网络安全;此外,包括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在内的美国23所知名高校也已开设了大数据相关课程,开始培育与大数据相关的高级人才。

在政府、商业组织等多个社会组成元素都在关注大数据的同时,学术界也展开了对大数据的学术研究。2011年,美国《科学》杂志率先推出“数据处理”专刊;2012年,欧洲信息学与数学研究协会会刊《ERCIM NEWS》出版了“Big Data”专刊,联合国大数据政务白皮书《大数据促发展:挑战与机遇》;2014年2月,英国自然环境研究理事会计划投资46万英镑进行环境数据对于科学的影响研究等。图情界对大数据也开展了一定的学术研究与活动实践,从实践方面看,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已将“大数据”服务作为图书馆服务内容之一,并将图书大数据向读者公布;从学术研究来看,国外学者已从大数据的存储和处理、基于大数据的数据挖掘与分析、决策判定支持与管理技术及软件应用等方面开展了研究。

2我国图情界的大数据相关学术活动进展

从时间发展轴线来看,我国图情界最早的大数据学术活动始于2012年8月,由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在8月23日至24日于兰州举办的“情报研究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论坛上,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李广建教授做了题为“大数据视角下的情报研究技术”的发言;同一时间,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研究专业委员会在黑龙江漠河举办了“大数据背景下的国防科技情报研究”专家论坛。2012年11月,在东莞召开的“2012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年会”上,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陈传夫教授作了题为《大数据与数字图书馆》的分会场主题发言。2012年12月,上海市图书馆学会在浦东图书馆召开了主题为“图书馆前沿技术论坛――大数据与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学术报告会议。

经过2012年的一系列活动探索与学术研究,从2013年开始,图情界的大数据相关活动逐渐增多,且参加和组织活动的单位既有各级学会,也有一些高校图书馆和商业公司,会议活动研讨的范围、议题等都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国外一些高校图书馆的大数据实践案例也被国内学者在活动中进行交流与展示。2013年图情界主要的大数据学术活动有:6月,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召开的“大数据时代图书馆创新服务研讨会”;7月,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在遂昌举办了“大数据时代科技文献创新服务研讨会”;10月,北京高教学会图书馆工作研究会、数字图书馆专业委员会于北京大学召开了北京高校图书馆“大数据时代数字图书馆的变革与创新” 学术研讨会;11月,上海市科技情报学会、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上海市行业情报发展联盟、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联合主办了“大数据视角下的现代情报服务学术会议”等。

进入2014年以来,各级图书馆和情报研究所、各级图书情报学会、协会和委员会及图情领域的各类联盟都进一步深入开展有关大数据的学术研究、讨论交流和主题征文活动,大数据学术氛围浓厚,学术活动也趋于成熟,并呈现出高层次、高水平特征。2014年前10个月的主要学术活动有:3月21日,以“大数据,新体验”为主题的万方数据2014信息内容与技术创新会议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5月15日,“高校图书馆大数据平台建设研讨会”在天津滨海国际会展中心召开;6月3―5日,CALIS在云南省昆明市举办了“CALIS大数据时代医学图书馆变革与创新研讨会”;6月19日,主题为“大数据与图书馆发展”的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校图书馆召开;10月11日,在北京东城召开的“2014中国图书馆年会――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中国图书馆展览会”举办了主题为“大数据环境下机构知识库的构建与服务”的分论坛;10月29日,北京市法学会法律图书馆与法律信息研究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召开了“2014年年会暨大数据时代的法律图书馆”学术研讨会。

刘艳红:我国图情界的大数据学术活动与学术研究述评刘艳红:我国图情界的大数据学术活动与学术研究述评3我国图情界的大数据学术研究进展

笔者通过中国知网进行文献检索,使用“专业检索”检索主题为“大数据”和“图书馆”或“大数据”和“情报”的收录成果(检索日期:2014年10月07日),对检索所获得文献进行辨别梳理,删除非图情界大数据研究文献,最后得文献213篇。

从这些文献的发表时间来看,最早的是2012年发表于《图书与情报》的6篇学术论文,它们也是2012年度仅有的6篇相关学术成果,这一方面表明《图书与情报》有着敏锐的学术嗅觉,早于其他期刊看到了大数据研究的广阔前景与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图情界的大数据研究在2012年还处于探索与起步阶段,成果数量少。2013年有65篇成果,2014年有142篇成果,则充分地说明大数据尽管在我国研究起源时间晚,但发展势头迅猛,是我国近两年和未来一段时间的研究热点。

从这些文献的发表期刊分布来看,213篇学术研究成果主要来源于学术期刊,且在核心期刊如《图书馆杂志》《图书与情报》《情报资料工作》《情报理论与实践》等期刊上发表的文献比例较高,在普通刊物中,则主要发表在《图书馆学刊》《现代情报》等业内刊物上,说明大数据不但被图情界所重视,也吸引了代表了我国图情研究交流平台重镇的核心期刊的关注。

从这些研究文献的作者分布来看,文献的作者主要来自于高校图书馆和高校师生,并因此形成了以导师或核心作者为中心的研究团体,如以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李广建教授、桂林理工大学图书馆张兴旺馆员、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黄晓斌教授等为中心的研究团队。此外,根据发文数量和被引,我们还可以看出形成了如兰州商学院陈臣与韩翠峰、辽宁省图书馆王天泥、郑州师范学院袁等核心研究作者。当然,由于研究的起始时间晚,文献的研究样本数量较少,目前还无法确定在该领域有绝对影响力的核心作者群体与核心研究机构,且研究者之间、机构之间的合作与耦合度还不强烈,离散程度较高,这些研究都有待于未来样本数量足够之后的进一步开展。

从这些研究文献的被引情况来看,发表时间较早、期刊质量较高、选题新颖的文章被引较高,如发表于《图书与情报》2012年的多篇文章被引均超过了20次,而这些文章或对大数据带给图书馆的影响与挑战进行思考,或对大数据时代的服务进行浅析,或对大数据时代的情报研究方法进行分析,选题新颖而又不脱离实际,因而被引较高。

从这些研究文献的主题关键词统计来看,“大数据”“大数据时代”“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数据挖掘”等占据了两百余篇研究文献的关键词出现频率前五名,可以看出这些研究文献或基于图书馆的实际需求,如信息服务、发展定位,或基于大数据的内涵,如数据挖掘、信息分析,展开了研究,为我国图情界对大数据的认识、利用与发展进行了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1]邓仲华,李立睿,陆颖隽.大数据环境下嵌入科研过程的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4(1):36-40,46.

[2]何海地.美国大数据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背景、现状、特色与启示――全美23所知名大学数据分析硕士课程网站及相关信息分析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4(2):54-62.

[3]2012年会第20分会场: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推广[EB/OL].[2014-07-28]..

[4]上海市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会.图书馆前沿技术论坛―大数据与图书馆服务创新[EB/OL].[2012-12-13]..

[6]韩翠峰.大数据带给图书馆的影响与挑战[J].图书与情报,2012(5):43-46.

[7]杨海燕.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服务浅析[J].图书与情报,2012(4):126-128.

法律图书馆范文6

【关键词】红色旅游 老区图书馆 情报跟进 服务

情报服务是图书馆不可或缺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在政治、经济与文化生活发生巨变的今天,图书馆情报服务工作,倘仍如从前那样满足于传统的整整古籍、编编书目、借借图书、收收报刊一类的坐等式服务,既不利于图书馆自身业务建设,也不适应国家和地方政治、经济与文化发展需求。显然,只有紧随时代步伐,根据不同时期和不同地方的工作需要,用新的理念与新的方法做好新时期图书情报服务工作,才能为新时期政治、经济与文化发展做贡献。

一、为什么提出“红色旅游”开发中的图书情报跟进服务问题

笔者之所以将“红色旅游”图书情报跟进服务工作,作为新时期图书情报服务工作的新课题来研究,主要基于这样的认识:

1、红色旅游,意义重大

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兴起,“红色旅游”也开始在近年出现。

有些动作迅速的区域,“红色旅游”已初见规模与成效。

与一般旅游不同的是,“红色旅游”不仅是我国特色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政治、经济与文化战略发展的重要一环。这个重要一环,不只是体现在――“红色旅游”的休闲上,也体现在社会主义人生价值观宣传与思想教育上。更重要的是,“红色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对于老区经济的振兴与发展,对于老区人民群众生活的改善与提高,都有着特别的意义。

2、重要工作,不可小觑

改革开放以来,老区开发一直是国家与地方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笔者所在工作地――安徽六安市,处于中国最早的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大别山革命根据地区域。随着全国“红色旅游”的提出,笔者所在区域的“红色旅游”开发,也出现方兴未艾之势。显然,“红色旅游”项目的开发,必然需要老区图书馆情报服务及时跟上!根据笔者在当地的所闻所见,可以说:“红色旅游”离不开图书馆情报服务工作地跟进;图书馆情报服务工作亟待跟进“红色旅游”服务!

3、本职所在,无以推卸

作为地方政治、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助推器之一,每个地方的图书馆,都有职责为地方政治、经济与文化发展做贡献!地方图书馆的一切工作,都应当做到:急,为当地政治、经济与文化发展需要所急;想,为当地政治、经济与文化发展需要所想;做,为当地政治、经济与文化发展需要所做。只有这样,地方图书馆的存在才有意义,地方图书馆的工作才有方向,地方图书馆的价值才有实处可落。

4、缺失不可,息息相关

“红色旅游”开发,为什么一定需要图书馆情报跟进服务?依笔者在当地了解的情况看,大凡“红色旅游”,一律少不了相关景点旧址的恢复与陈列馆(室)的布置,而这些统统少不了红色人物、实物、事件与地点的背景与主体情报提供。可以说,没有相关扎实的情报服务工作,就很难有可靠、可信和可以抓住游客的红色旅游!

根据笔者所知,虽然全国每个地方都有“党史办”一类的专门机构,但这类机构的工作性质与特点,并不能满足“红色旅游”的需要,其工作广度与深度,就“红色旅游”的开发看,难有大的作为。这时,地方图书馆的功能与优势便得到凸显,其长期以来在“红色旅游”方面的情报积累和专业工作能力,必使得它可以在为老区“红色旅游”开发上大显身手。

二、老区图书馆怎样在“红色旅游”开发中做好图书情报跟进服务

依笔者见,老区图书馆要做好“红色旅游”开发中的图书情报跟进服务,至少要注意如下几点:

1、因“红”而设,专人、专事、专职、专岗是前提

对于老区图书馆而言,“红色旅游”的图书情报跟进服务,其实是新时期老区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新创造与新突破,因此需要立足现实,实行专人专事专职专岗。没有专事专职专岗,就难以为当地“红色旅游”开发做贡献。而且,这里的专人专事专岗,既要有坐守在馆的静态服务工作者,也要有外出收集资料的动态服务工作者。只有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红色旅游”的图书情报跟进服务才能落到实处,并呈现出生机与活力。

2、因“红”而动,合辙、合韵、合腔、合调是关键

“红色旅游”开发是一个渐进过程。即便是同一个老区,由于“红色旅游”景点与路线的开发时间、开发计划与开发重点不同,其相关景点的图书情报需要时间、顺序、特点也不同。这时候,当地图书馆的相关情报跟进服务工作,也应在整体布局、重点程度与顺序安排上有所不同。注意这些不同,就是为了尽可能与当地“红色旅游”的开发进度保持同一个水平线,以期在当地“红色旅游”开发的关键时刻,满足需求,提供保障,起到切实的作用。可以说,“红色旅游”开发中的图书情报跟进服务,不在于均衡用力,而在于与相关项目开发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步协调。

3、因“红”而为,静态、动态、平面、立体是特色

就“红色旅游”开发而言,图书馆的跟进情报分类,似与通常的图书馆分类有所区别。尤其在大的分类上,由于“红色旅游”开发中有自己的需要,尤其是旧址与展馆(室)陈列中,所涉人物、事件和实物的介绍与展示,与通常意义上的“图书”都有所区别,所以工作人员进行相关情报搜集时,应当开拓视野,打破传统界线,学会从“大图书情报”上着眼,处理相关“红色旅游”情报。这样的“红色旅游”情报分类,可能最后会以这样的形式呈现:

静态:诸如图书、报刊和网讯;

动态:诸如电影、光盘和视频;

平面:诸如遗书、公文、相片;

立体:诸如遗物、实物、模型。

4、因“红”而求,整理、复核、坐实、确认是要旨

如前所说,“红色旅游”的图书情报跟进服务,与通常意义上的图书馆情报服务有不小的区别,因此其最后的要旨与通常意义上的图书馆情报服务也有明显的区别。相关的“红色旅游”图书情报跟进服务经过搜集、研究与分类之后,当然少不了整理、复核、坐实和确认之环。整理后的“红色旅游”图书情报,只有经过复核、坐实并确认之后,才可以说是有价值的情报、可使用的情报。否则,相关图书情报跟进服务,不只是无益于“红色旅游”开发,常常还可能出问题、帮倒忙。

毕竟,“红色旅游”不只是“旅游”,也还有真实的历史存在,和激励今人与后人的鲜艳“红色”!

参考文献

①潘力峰、贾建良:《中国当代文化理论文选》,大众文艺出版社,2008:P116-124

②杨敬东:《六安旅游大辞典》.黄山书社,2007

上一篇丁旎

下一篇化学学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