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汽修专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汽修专业范文1
1、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工程力学、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汽车制造工艺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基础、汽车理论、汽车构造、汽车发动机原理、汽车电器及电子设备、汽车检测技术、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
2、汽车维修工程是以应用基础为指导,以实用的工艺技术为基础并综合运用各相关学科的先进方法来解决汽车技术状况的维护、性能指标的恢复以及使用寿命的延长等问题的技术与实践专业。
3、汽车维修工程教育专业培养适应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需要,掌握汽车技术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能从事汽车技术类课程教学及能从事汽车检测、维修、营销、设计、服务、金融保险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来源:文章屋网 )
汽修专业范文2
[关键词] 职业技术学校;汽修专业;教学改革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业的飞速发展,对汽车专业人才的需求特别是汽车保养维修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那些进入角色快,学习能力强,动手能力强,创新能力出色的人才备受企业青睐。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把学生培养成满足生产、服务、管理等一线实际需要的技能型、应用性的复合人才。基于这个目标,在汽修专业课教学中,我们要探索出一套实时有效的教学模式。
一、汽车维修行业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
1.具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目前,汽车修理的主要任务还是“诊断”,正所谓“七分诊断、三分修理”,真正反映一个维修人员水平的是其诊断的准确程度。在诊断过程中,要求诊断人员要“懂原理,会分析、能推理、巧诊断”,能快速准确的排除疑难杂症。因此一个不会推理的人,不会逻辑分析的人是很难成为一名好的修理工的。
2.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 “职业资格证书”是一个技术人员的从事技术工种的准入凭证。也是证明学生动手能力的法定证书,学生在校期间,每一个课题模块结束时,学校安排相应工种的职业资格鉴定。使学生顺利完成从学校到企业、从学生到工人的过渡,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训练发展与企业的需求联系起来,使学生的操作技能方面的发展更具实用性和方向性,增强学生走向社会的实力和竞争力。
3.自理、自律能力。自理、自律能力是学生自立的基础,也是学生进一步发展的前提。在工作岗位上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觉遵守行业规范是学生自理、自律能力的体现。通过在日常教学中的引导、灌输,使学生养成自查、自省的行为习惯,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目的,形成自律感和工作责任感,使他们在道德上养成变被动为主动,变有约束感为自觉的行为,这种自觉的行动会成为学生履行道德规范的驱动力,形成稳定的品质。
4.获取修理信息的能力。作为技能型人员,必须了解市场,了解行业,了解专业的动态,才能更好地为他人服务,才能在岗位中立足。行业信息的掌握,可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产生专业学习兴趣,课堂中只要教师轻轻点拨,便能很快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及技能。所以,对学生市场调研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布置作业的形式,引导他们了解市场动态、新技术的操作方法、设备的使用等。同时教师也进行市场调查,反馈给学生最新的前沿咨讯,增强他们的市场调研兴趣。
二、汽修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1.教学内容的合理定位。理论教学内容要选择切合汽车维修一线需要、反映汽车维修最新发展动态,对于那些已经过时的内容要坚决地删除;教学内容应能够把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要求提炼出来,形成一个具有逻辑性、系统性的知识系统,使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迁移。实验、实习等实践性内容:对于汽车修理专业这种技能较强的课程来说,实验是必不可少的。实验是课程中理论知识的补充说明、实践认证。设计实验时,要注意实践性和可行性。
2.教学形式的合理组合。理论教学要围绕实际的技能进行设计,在理论上以够用为度。根据不同的学习层次设置不同的知识单元体系结构,而且要建立起相关知识点间的关联,确保在学习或教学过程中可根据需要跳转。课程内容采用模块化的组织方法,模块的划分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基本以知识点或教学单元为依据。课程内容应根据具体的知识要求采用文本、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制作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视频课件,配合大量的实物图片、动画以弥补实践知识较少的缺陷。利用动画、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轻松地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理论教学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规范的实操技能。结合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将抽象问题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将难点问题演绎得清晰易懂。
3.加强对学生从业意识的培养。在加强实践技能培养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学生的就业意识、服务意识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国的传统教育在素质教育方面存在着很大问题,只注重理论成绩,不重视道德教育和能力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尽管对理论问题对答如流,但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敬业精神、吃苦精神,也缺乏服务中解决问题的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学生也普遍对自己的认识不清楚,对学习掌握技术和眼前的利益关系不清楚,对自主创业缺乏信心和勇气,给他们的工作和发展造成了障碍,职业教育在这方面要大力加强,要让学生明白只有掌握了技术才能终身受用,把就业教育、服务教育贯穿教育的始终。
4.学校与企业零距离接触。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与企业各行其是,不相往来。这就造成了学校不知道企业的需要,企业不关心学校的教育方式,培养不出企业需要的人才。要改变这个现状就要加强企业与学校的联系,校企联合,互相沟通,共同承担起人才培养的重任。同时,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企业首先能接触到新技术,而学校在新技术的接受上总是比较滞后,学校只有与企业多联系,多沟通,依靠企业资源,与企业共享技术与设备,共同承担人才培养的重任,才能培养出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有用人才。
5.培养实时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推行教学的重点所在。我们要采用“送出去,引进来”的方法,一方面将教师定期送到相关的企业进行专门的培训,另一方面组织专业教师专项技能培训、专业教师技能比赛、专业教师与维修企业职工同台比赛,与此同时还要求教师通过维修工甚至维修技师考证等方法来促进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以充分保证专业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琪.网络课程设计之点滴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02.
汽修专业范文3
关键词:工匠精神;汽修专业;实践能力
1让高职汽修专业学生主动想成为工匠
我们对高职汽修专业学生选择专业的目的性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该专业学生在高考选择专业时,仅有22.3%的学生自主选择汽修专业,其余绝大多数学生由家长推荐选择汽修专业,选择汽修专业的主要原因是想让孩子学一门技术,将来能在社会有一席之地。随后我们又对汽修专业学生就业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汽修专业学生毕业5年后从事汽修相关专业的工作人数不到60%,有40%的学生改行,频繁更换工作现象非常普遍。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社会对汽修行业的认可度不高,不少人认为,汽修师傅工作不够体面,工作环境差,满身油污,收入低,没什么大发展;二是汽修专业的专业性很强,汽车新技术不断发展,汽车已经从原来的传统燃油车发展到新能源汽车,技术日趋成熟,目前智能汽车技术已经问世,已经通过道路测试,想必不久的将来,智能汽车技术会越来越成熟,这些新技术的发展,也要求汽修技术人员不断给自己“充电”,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汽修专业学生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汽修技术人员,从学徒到A级工大约要经历5年时间,第一年学徒期间的生活费仅在500元/月左右,根本不够学徒生活的基本开支,在此期间还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技术,学生有些熬不起;三是当前的诱惑太多,比如各种网络游戏的诱惑,网络游戏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意志力不强,就会耽误学业;金钱主义的诱惑,在网上开个网店或是通过微信营销很容易就能赚到钱,即使在酒店当个服务员每月也能挣到几千元,何必给别人修车呢?如果从事汽车销售,上手快、来钱快,业绩好的话,月收入可以过万元,比起每月只有500元钱生活费的学徒工来讲要体面得多;四是汽修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学生的理论基础不扎实,实践能力不强,学习的知识不能与时俱进,培养的技能在实际工作中一时还用不上,导致学生对专业失去信心。学生要想成为工匠,教师首先必须是工匠,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院校专业教师要勤于钻研业务,经常深入企业,多与企业师傅多交流,虚心向师傅请教,取长补短,要勇于成为汽修行业的先行者、引领者,在汽车关键故障检测维修问题的处理上,要展现出深厚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将工作岗位上的典型案例经过科学设计后转变成课堂上实用的教学素材,要让学生信服、崇敬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学生,在实训课上要身体力行,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体现出很强的专业性。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亮点,让学生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建立学好专业的信心,才可能想成为工匠。在学生校园生活的细节方面也要体现出专业性,比如,学校召开运动会,汽修专业学生可以身着工装制服接受检阅;课堂授课时,师生均应统一着装,以体现专业特色。邀请企业精英、技术骨干作报告,开展与学生多种形式的互动活动,让学生更加了解他所学习的专业;请优秀毕业生回母校分享亲身经历和在专业上的成就,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树立信心;请行业专家讲解专业发展状况,企业对员工的岗位要求,引领学生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在学生心中埋下“工匠精神”的种子。学生在校期间,学校组织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学校附近的汽车4S店或修配厂实践学习,拜技术水平高的师傅为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看看工匠师傅是怎么工作的,让他们也想成为工匠。
2高职汽修专业学生怎样才能成为工匠
让学生成为工匠不仅要在专业课教学方法上有所改进,比如当前大力提倡的“幕课”、“翻转课堂”和“信息化教学”等教学方式,更重要的是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上多下功夫,在教学上要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突出一个“精”字,做到精益求精,在确定教学目标上、制订教学计划上、拟定教学内容上也要精益求精,注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在教学过程实施过程中,更要一丝不苟,要引导学生养成在技术面前马虎不得的习惯,在学生之间既要讲团结合作又要比谁的技术更精细,更扎实;教师还要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技术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多种渠道掌握最前沿的专业技术,引导学生正确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培养各个岗位上的工匠。“学无止境”这句话很有道理,一名汽修专业的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三年的时间不可能把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全部学到手,那么,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比教给学生专业知识更重要,培养学生具备“工匠精神”,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他才能走得更高更远。
汽修专业范文4
【关键词】技能大赛;中职;汽修专业;教学改革
按照《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要“定期开展全国性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的要求,从2007年开始,全国各地开展了各种层次的职业技能大赛。作为职业教育指挥棒的技能大赛是我国教育制度的创新,是教育工作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推进器。职业技能大赛在中职学校的广泛铺开,对推动中职学校的教学改革起到了强有力的促进作用。大赛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办学思想,引导中等职业学校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促进教学改革不断深入。
作为一名中职汽修老师,从2008年起已经连续4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区汽修技能竞赛。现就技能竞赛引导汽修专业教学改革谈谈自己的思考和探索。
一、技能大赛促进汽修教学模式的改革
目前汽修技能大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项目:汽车二级维护作业和车轮定位、汽车维修基本技能、车身修复(钣金)、车身涂装(涂漆)、汽车空调维修。这些都是和实际工作中联系非常紧密的几个项目。我们目前的教学模式更多是停留在以汽车各系统或零部件为实体的学科实训场室,这些设备可以满足学生对汽车各系统或具体零部件的结构认识、原理理解、拆装检修技能训练,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故障分析能力、故障排除能力,也不利于学生知识体系构建与技能的培养。通过技能大赛我们发现“基于工作过程”的汽修教学模式是一种优秀教学模式。它打破了学科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中,我们根据汽修就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和在职业领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企业的工作岗位的生产(工作)过程为基础,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还原其工作过程,在工作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和掌握职业技能,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二、技能大赛加快汽修课程改革
根据技能大赛的项目的设置和教学模式的转变,现有的汽修课程设置已经不能满足需求。除了调整课程模块化设置,还要增加竞争意识的培养和创造思维的培养,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加强综合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另外,要体现使一部分学生毕业后升入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深造的目标要求。所以,课程设计要通过教育思想、体制、内容、方法、手段的创新,根据汽修产业需求进行开发。结合我校情况,将课程设置分为几个模块:文化基础模块、专业理论模块、技能实训模块和岗位训练模块。学生在学完文化基础课和基本专业理论课后,设置钣金、喷漆、汽车维修工、汽车营销员等工种的各等级的考证课程四个技能实训模块。不但要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要求学生取得相应模块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这样有利于学校培养的学生更贴近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开设的岗位实训项目主要是汽车美容,通过工作过程开发的课程,这样才能具有真实的生产,达到岗位训练目标。
三、技能大赛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
根据大赛考核内容,发现“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方法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符合当代中专生的特点。针对汽修专业职业技能教学要求,“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方法更加突出职业技能培养。
“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是指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打破传统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较好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其实习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是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制定培养方案,注重构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着眼于职业能力的提高。在面向岗位群的方向模块教学设置上,注重立足于汽车学科,找准汽车与相关专业工作模块方向的结合点,科学合理地设置方向课程。
将汽车专业课程划分为:发动机、底盘、电器、故障诊断与排除、汽车新技术五大模块。各大模块按系统机构的不同,分设各个专业课题,如在发动机模块中,分设有两大机构五大系统的课程,每课题按专业技术的实用性和参照国家技能鉴定规范要求,再设分课题。将汽车类高级技术人员所必需的汽车各总成的结构、工作原理、维修、检测、故障诊断与排除等知识,综合与重组后分模块在同一课程中讲授,知识与能力有机结合,避免脱节,减少重复。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物、教具、多媒体、汽车仿真软件等手段,将枯燥的理论教学过程,转变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体化过程,从而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目的。形成理解和记忆的良性循环,将“汽车构造”、“汽车修理”和“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三门课合并为一门课,实现了一体化。注意知识的链接,一方面注重课程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延伸性,另一方面则注重该课程的服务性和目的性。
四、技能大赛影响教学管理体制改革
职业技能大赛对学生专业知识的考核与职业竞技水平的要求很高。技能大赛需要教师成为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技能大赛既是对学生竞技水平的全面大检阅,同时也是对学校办学质量、管理水平以及教师能力素质的间接考察。所以学校教学管理体制也要随之而进行改革。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水平的提高。
目前,很多中职学校的日常教学管理中,教学和考核的往往是同一个老师,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来检验学生的水平。可是技能大赛则不同,它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机制和指标,就可以衡量出每个选手的水平。从此我们不难获得这样的启发: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应当制定合理的评价机制。逐步实行教考分离,以改变教学效果比较无参数、量化无标准的局面,形成较客现的教学效果量化考核体系,从而为下一步促进教师实行优质、优酬打开一个良好的局面。学校应该给技能大赛中获奖学生的指导教师一些政策上的倾斜和奖励.这对激励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也是一个有力的推动。
五、技能大赛加速产学研合作
职业技能大赛中经常可以反映出行业发展的最新技术动态。教师们可以从技能大赛中发现问题并在企业实践中寻求学习路径和解决办法,这是提高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关键所在。产学研结合是促进教师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学校通过校企合作,积极开展技术攻关或产品研发,也可以利用本专业的技术力量,开展科技服务活动,培养教师的科研素质、创新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师还可以和学生共同下企业,不仅把学生管理从学校延伸到企业,而且促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让学生和教师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熟悉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在生产实践中得到锻炼,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教师也可以接受新的专业知识和信息,掌握专业技术发展动态,了解企业和社会对本专业的需求。
职业技能大赛把中职学校的发展与其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较好地、密切地结合起来,它给中职学校的教学改革带来的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以此为契机,促进汽修教育模式改革、课程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产学研结合。借助技能大赛平台成就一批学生尖子,打造一批教学名师,创建我校汽修品牌专业,为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史先焘,徐军.PLC技术及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汽修专业范文5
关键词:校企合作;合作实践;合作思考;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为谋求自身发展,适应经济社会需要和企业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需求,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是注重学生在校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校企合作做到了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技能人才的全新理念。通过校企合作,全面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使学生在校学习专业知识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通过采取一体化等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师资等各方面优势,切实提高职业学校教育培养目标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质量。
一、校企合作的内涵与目标
校企合作一般以培养具有较强综合能力,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并且符合企业人才录用标准的高竞争力汽修人才为重点目标;以产学合作,校企双边合作、双向参与为基本内涵;以校企合作共赢为基本办学原则;以工学并举,提供充足顶岗实习、车间实践等实践机会为主要教育方法。这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旨在将汽修企业的优秀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完善相关学科的教学体系,切实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实现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培养国家人才作出相应贡献。
二、中职汽修专业校企合作的实践
(一)成立汽修专业建设委员会,聘请汽车行家做专业建设顾问
为加大汽修专业建设的力度,学校成立了汽修专业建设委员会,确定了学科带头人,聘请汽车行家做专业建设顾问。专家的职责是为学校提供市场岗位需求及毕业生素质培养方面的信息,从企业用人的角度对人才培养提出建设性意见,学校、企业共同制定教学和人才培养计划。
(二)校企专家双向兼职
学校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到企业兼职,利用自身的科研优势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研究与技术攻关,不断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为企业创造直接效益聘请企业技术专家担任汽修专业课教师,重点参与开发项目课程、制定岗位标准、指导学生实习、传播企业文化和提供用人信息等。
(三)加强校企互动,实现双方资源互补
校企合作使企I与学校建立起一种紧密型、渗透式的合作关系。专业教师走向车间,通过实践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也为企业解决一些实践问题;企业专家走上讲台进行专题讲座,把企业经营理念、新知识、新技术传授给学校老师。通过加强双方沟通与交流,可以大幅度提高合作成效。
(四)建立生产型汽车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分为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这两个基地是实现实训教学的重要物质条件。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建立了实训中心。包括汽车发动机拆装与检测中心、底盘拆装与检测中心、电器设备拆装与检测中心、车身修理与喷漆中心。主要设备有发动机综合测功仪、V.A.G1552解码器、电喷喷油器清洗机、火花塞实验仪、各种电控发动机台架、汽油机与柴油机透明模型、废气分析仪、烟度分析仪、轮胎拆装机、轮胎动平衡测试仪、制动测试台、灯光测试仪、汽车升降机、国内一流烤漆房等290多项维修设备。
(2)校外实习基地。与当地知名汽车维修企业及各个品牌的4S店等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作为实习基地实习、实际操作、排除故障、解决疑难问题。
(五)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
实施订单培养,组建“冠名班”,培养方案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制订,把企业的专业技能、企业文化、生产经营理念纳入教学计划教学过程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完成,学生按照计划定期到企业顶岗实习,学生毕业后全部由冠名企业安置就业。
(六)以师资建设为契机,促使校企优势互补,双利双赢为真正实现校企的优势互补和互惠共赢,需要以师资建设为契机。学校要安排汽修专业教师进入企业参观学习以及挂职训练。对于青年教师,安排其进入企业挂职锻炼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同样,还要安排企业员工进入学校工作或学习,一方面利用学校的丰富教学资源对企业员工进行入职培训,另一方面安排企业的技术专家到学校任职授课,以汽修行业工作标准要求学生。
三、对中职院校汽修专业开展校企合作计划的几点思考
(一)强化合作共赢意识,学校应该充分认识企业的经济利益最大化属性,突破传统观念,结合本校的专业特点,积极主动与企业联系。并且了解企业的需求和要求,共同策划相应的机制,寻求共赢的平衡点。同时,学校为企业的合作入驻提供完善的配套设施,包括食堂、宿舍等,减少企业的基础性投资。同时,可以允许企业适当收费,学校支付企业员工在教学时的酬劳,提升企业合作的兴趣。
(二)校企合作模式中,应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汽修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1)授课方式上,采取现场教学、边讲边练的方式,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贯穿能力培养,促进教学环境职业化。
(2)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和鉴定,分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能力训练进行培训,使学生通过培训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例如:可以让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汽车维修特种加工、普通机械加工的实训,使学生能独立进行上述操作,在掌握技术的基础上也通过了岗前培训,做到零距离上岗。
(三)提升教师队伍的技能水平,加大资金投入,积极组织专业教师进行定期专业培训,可以选择经济发达地区的汽车维修企业,让其能够及时了解最前沿的汽车维修资讯,熟悉和掌握最新的汽车维修技术,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在企业维修业务中遇到技术难题时,可以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也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方向提供更多的建议,协助企业更好的发展。
(四)校企台作必须多赢
汽修专业范文6
汽修专业金工实习问题对策一、问题的提出
1.汽修行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各类汽修企业近30万户,从业人员近300万人,可谓规模庞大。但随着汽车新车型的不断下线,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顾客对维修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外国汽修企业的相继进入,对汽修行业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2.汽修企业的改造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新要求
汽修企业为了适应汽车工业的发展,在激烈的维修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根并求得发展,就必须对企业进行相应的改造。例如,引进新的管理模式,增加新的维修设备,采用新的用人标准等。汽修企业的改造大大提高了汽修专业学生就业的准入“门槛”,被汽修企业视为“眼高手低”“不会做事”的汽修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就更加困难。据调研,目前大多数汽修专业上报教育行政部门的就业率虽然都达到了95%以上,甚至98%以上,但就业质量差,特别是专业对口就业率低。综上所述,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汽修企业用人标准的加严,对汽修专业的教学,特别是实习教学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因此,不断反思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改善是值得院校深入研究的新课题。
二、汽修专业实习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思想观念落后,重视程度不够。
2.实习内容与汽修专业培养目标脱节。从目前汽修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看,其课程设置始终没有摆脱“本科压缩版”的模式。
3.实习教学模式、手段和方法落后。
4.实习基地建设落后,设备简陋、陈旧、不配套。
5.实习指导教师整体素质偏低。实习指导教师整体素质偏低,一直困扰着汽修专业的实习教学,可谓“老大难”问题。
三、改善汽修专业实习教学问题的对策分析
1.更新观念,从思想上重视实习教学。目前,院校的实践教学正在向工程训练转变,这是一种质的飞跃。汽修专业实习教学应在切实做好“基本理论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前提下,逐渐向“增强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转变,从思想上真正重视实习教学,逐步适应整体式教学的思想要求。像汽修专业金工实习这一类课程,在实现这一转变中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更应予以高度重视。
2.改革课程结构,优化教学内容。在明确“实习教学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前提下,按照汽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体系上,对汽修实习课程本身、实习课程与理论课程、在修课与先行课、并行课和后续课进行课程调整和整体优化。例如,将金工实习课程中的钳工内容提到首要的教学地位,把“测量、划线、錾削、锯削、锉削……”等作为首要的、核心的教学内容,辅以“车工、铣工、刨工、磨工”等教学内容。
3.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手段和方法。适时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是汽修专业实习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1)大胆推行模块式一体化、工作过程导向等现代教学模式,大力提倡案例式、项目式等教学方法,让学生自行设计、自定工艺、自主作业和自我评价,以完成工作任务或作品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在兼顾“粉笔+黑板”等传统教学手段优点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采用多媒体、仿真和网络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扩大实习教学信息量,增加学生课外学习时间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
(3)结合当地汽修行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组织学校资深教师和企业合作,编写与汽修专业实习教学配套的校本教材。
4.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实现设备资源共享。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较为困难的大环境下,汽修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重点应放在校内实习基地建设上。
(1)建好专业基础课程实习基地。例如,汽修金工实习,一是按照“测量、划线、錾削、锯削、锉削……”等实习项目。一是建立“钳工台式”钳工实习室。二是按照“气焊、电焊”实习项目建立“作业间式”焊接实习室。三是把“零部件装配、检修技术”等实习项目与发动机拆装、检测、修理等后续专业课程的实习结合起来完成。四是与机械类专业共享机械加工设备,将“车工、铣工、刨工、磨工”等项目按照实际需要以“外协”的方式,与本院或外校机械类专业共享机械加工设备来完成。
(2)建好专业课程实习基地。按照“仿真实习单项实习综合实习实车实习工厂化实习”的要求和思路,建好专业课程实习室。其重点应放在仿真实习室和工厂化实习车间的建设上。仿真实习室是院校实习教学信息化的要求,工厂化实习车间能弥补汽修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不足。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若要进一步提高汽修实习的教学质量,就必须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努力提升汽修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对于金工实习来说,一要逐步提高实习指导教师的地位,激发教师的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二要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配备学历、年龄、职称、技能、专兼等结构合理的实习指导教师;三要实现教师资源共享。例如,配备专职教师带教钳工实习项目,与本院或外校机械类专业共享机械加工专业教师协作,共同完成“车工、铣工、刨工、磨工”等实习项目。
6.完善教学评价制度。参照“国家职业标准:汽车修理工”和“参照国家职业标准:钳工”的职业技能鉴定方式,建立以动手能力考核为主、突出平时学习、理论与实习考试相结合的评价制度。针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考核,不仅弹性大、成份复杂,而且面对的考核对象具有多样性特点。难以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因此,多重性、多元化评价会更贴近实际。评价标准不仅要看学生的实训报告等实践教学文件,更要注重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的表现,将成绩考核与技能鉴定相结合、阶段测评与最终考评相结合,采取情景模拟考核、完成项目任务、设计产品等方式。
四、结语
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专业实验、工厂实习等综合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实践应用能力及创新精神。如何达成这一目的,本文仅从汽修专业校内实习基地的层面,提出了初步的改善措施,在院校实践教学中出现的一些社会性的和深层次的问题,如院校搞“校企结合”难、建“校外实习基地”难等,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李迎.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现状分析[J].科技资信,2006,(32)99.
[2]郗安民.金工实习[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