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选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物理选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物理选修

高中物理选修范文1

关键词:新高考;课程建设;四类三层课程体系;课程资源;育人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3-0001-4

浙江省2014年秋季入学的新生实施新的高考方案,浙江省的试点方案凸显高考改革和普通高中课程建设、高校教学改革的紧密联系。选择性教育思想和高考评价标准、多次考试、多种录取方式得到有效落实。与新高考方案相适应的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以促进学校特色化和多样化发展为目的,转变育人模式为途径,将高中必修和选修学分分别调整为96学分和48学分。物理学科如何开展选修课程建设,实现学生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化发展,我们进行了深入地探索和实践。

1 新高考背景下的物理课程建设的依据

1.1 基于物理学科的性质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物理学中,每个概念的建立,每个定律的发现,都有坚实的实验基础。实验在物理学的发展中有着巨大的意义和推动作用。那些灿若星辰的科学巨匠们,几乎都是实验大师。物理实验课程应设计和实施实验探究方案,运用各种科技手段和方法收集信息,分析和处理信息,评价和反思实验探究过程。

物理学是严密的理论科学。物理学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理想模型,应用数学和计算机模拟等工具,通过科学推理与论证,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引领人类对自然奥秘的探索,对自然科学产生重大影响,推动了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物理选修课程应立足于知识和能力拓展,构建拓展类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物理学是应用十分广泛的基础科学。物理学与生活、生产和现代科技紧密联系。物理学奠定了二次工业革命的基础,推动了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物理课程应紧密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和现代科技。

综上所述,物理选修课程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课程结构注重共同基础,充分体现选择性,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课程内容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课程实施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倡导教学方式多样化;课程评价更新评价观念,以在原有基础上发展作为评价的依据。

1.2 基于学校的办学发展定位

我校是县域师资力量和生源质量最强的学校,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为培养目标,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课程的顶层设计加以落实。实施“自觉教育”,以主体性教育铺就学生自觉成长的通道。构建自觉课程,让学生进入自主发展的快车道,打造自觉课堂,深化课堂改革,构建师生发展的生命场。激活学生自主发展的欲望,为学生自主发展搭建阶梯,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 新高考背景下物理课程体系的构建

2.1 物理课程建设目标

以学生发展为本,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为总目标;以拓展型课程为突破口,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做到创新型人才培养、未来能力需求、大学专业和职业导向融为一体的课程设计理念;使学生掌握终身发展和应对社会挑战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方法。提升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思维能力、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遵循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掌握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2.2 物理课程体系

物理课程建设在功能上激发学生自主发展的欲望,为学生自主发展搭建阶梯,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知识拓展类课程应多元化,职业技能类课程应专业化,兴趣特长类课程应个性化,社会实践类课程应课程化,研究类课程应项目化。物理选修课程设计具有系统性、逻辑性、层次性、递进性,满足学生选课的结构性、方向性和个性化选择。

物理学习建立在对物理知识、技能、方法的掌握和探究兴趣的基础之上。在物理课程体系上,按3个层次立体分层:基础类课程、拓展类课程、研究类课程。

基础类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科的核心知识和思想方法。通过对基础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激发物理学习的兴趣,突出社会、生产、生活和现代科技中的物理现象。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理解物理学的知识、规律,形成物理学习和探究的基本方法。

拓展类课程――学生自主选择。一要重视物理学与人文科学和其他科学知识的交叉与拓宽;二要向大学延伸,开设大学先修课程、物理竞赛课程、大学AP课程;三要引入国外高中物理课程,进行二次开发;四要校企合作引入专业技能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为学生的特长发展和专业化发展奠基。对基础类课程的拓展延伸,要强化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迁移应用过程以及渗透在课程内容中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教育,提升物理知识、方法的建构和探究能力。

研究类课程――面向具有学术潜质的学生,适合部分在物理专业领域有一定优势和成就的学生进行定向学习。注重研究水平和创新意识,为拔尖人才搭建成长平台,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从生产、生活和现代科技中的问题出发,突出物理思想、物理方法在物理研究中的应用,及时吸纳现代物理发展的新成果,加深对科学、技术、社会三者之间关系的认识。

物理学科选修课教材开发的4种途径:一是学科组自主研发选修课程;二是与企业联合开发选修课程;三是与高校教师联合开发选修课程;四是与兄弟学校联合开发选修课程。

课程开发立足于6个要素。物理学习强化对物理知识建构、方法内化、探究能力的培育以及科学人文素养的提升。在学习力提升上立足知识与经验、策略与反思、意志与进取、实践与活动、协作与交往、批判与创新等6个要素。系统构建选修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学习力的提升。

多方位、多层次的立体课程结构体系,充分体现“结构多元,尊重选择,激发潜能,差异发展”的特点,使学生的物理观念、实验探究能力、科学思维、科学态度与责任感等物理核心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2.3 物理选修课程特色课程群

学校的教育资源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企业、社区、家庭将会成为学校教育的支持力量。在四大选修课程体系中,如表1所示,职业技能类课程开发难度较大,可充分利用当地企业提供的当今世界本领域中最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人才和文化资源。我校物理学科与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企业(如浙江银轮股份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联合打造多层次、可选择的机械工程类和电子工程类课程群。在“水平Ⅰ”选修课程的基础上,以研究小组的方式开设项目课程(水平Ⅱ课程),通过任务驱动学生项目学习,探索更高难度的专业知识,由此形成两级梯度课程――通识性的选修课程与高层次的研究项目课程。

3 物理选修课程的实施

3.1 物理选修课程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层次性

知识拓展类中的能力发展类和专项研究类按内容难易在三个年级分别安排。专业技能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分别在高一、高二年级安排。研究型课程在高一第二学期开始安排。兴趣特长类和社会实践类分别安排在高一、高二年级,教学内容要凸显选择性。从学生发展现状、学生发展规律和学科知识的递进性、系统性、逻辑性、实践性、研究性出发,整合基础型和拓展型教学内容,实现选修课加厚加深,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3.2 建设专用实验室,提高选修课教学质量

学校物理特色课程群建设需要实验支撑,新高考要求学校围绕学生的发展配置所有资源。物理专业实验室建设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为宗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目标;以提高物理选修课教学质量为出发点,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我校的4个专用实验室对应于12门选修课程,如表2所示。

3.3 深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深化课改的核心内容之一,即打造高效课堂。为适应新高考和深化课改,高中实行必修课分层走班、选修课分类走班的教学模式,探索行政班和教学班并存的管理模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互联网+”课堂让互联网与高中物理教学深度融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着力形成师生间、生生间、人本(文本)间多维度深层次的动态课堂,形成“问题驱动,学生主动,教师导动,多元互动”的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和方法,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3.4 构建“以学论教”物理教学过程发展性评价体系

随着新高考和深化课改的不断推进,应着力构建注重过程与发展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从学生的视角审视教学过程,关注全景式教学过程。基于“分层分类走班教学”的各个教学班的学生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潜力的差异,运用个体内差异评价法,以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增量为评价依据,构建个性化科学素养评价方法。将评价过程与教学过程整合,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改进功能,让评价为师生提供有效的教与学的信息,成为师生改进教与学的有效手段,成为师生体验成功的载体,激活师生发展的内驱力。

参考文献:

[1]王斌华.校本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李希贵.学校转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高中物理选修范文2

一、为落实课程标准,学习各种自然灾害,教材必须要进行重新整合

自然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防治措施、树立减灾观是学习各种自然灾害永恒的主题,所以必须按此思路进行重新整合,否则,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掌握。

课程标准对选修课程学习顺序不做具体规定,选修课程可以在必修课之前、之后或者同时开设,因而教师的教学空间很大,不必拘泥于具体知识点进行教学,这将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活动。

这需要老师下大气力进行教学设计。

二、选修和必修、区域地理部分藕断丝仍连,必修内容是通向选修的桥梁

选修中大量的知识和必修相连,所以他们看起来是断了,其实丝是相连的。

比如:有关地震的知识,要涉及到了必修教材当中的相当一些内容:地震波、板块构造学说、分布及成因、地质构造、“3S”技术等等;洪水、涝渍、风暴潮等水文灾害要用海陆位置、地形地势、大气降水的时空分布、天气系统、、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等;台风要用的低压气旋;干旱、旱灾也要用到降水的分布、各种天气系统等等;沙尘暴、寒潮要用到天气系统的冷锋、冷高压等等;

教师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准确领会课程精神,仔细研究学习必修课内容标准和选修5的内容标准,并将选修5与必修课内容标准进行对接,比如必修1的天气系统的相关内容与选修5的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这一教学内容的对接。地质灾害要用到地形地势、地质构造、人类活动等等;生物灾害要涉及到中国、世界的种植业、林业、牧业分布等等;……

学生已有的知识是桥梁,这个桥梁的搭建关系到各种自然灾害的成因、分布等知识的学习。因此学好、教好必修课是学习选修的重要基础条件。

三、教师大量的特别是学生熟悉的、身边的例子,做到旁征博引,对比分析

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海地、智利、日本、等地地震、海啸等许多案例数字的比较,让学生从具体的实际数字当中体会地震的特点,影响地震,产生危害的因素等来分析问题,课堂在学生的感慨、震撼中进行、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感觉地理就在身边。

这需要老师时刻关注灾害的地理时事、进行大量的知识储备,为教学提供好的素材。

三、别拿豆包不当干粮,高考对选修要求也很严格、规范

因为自然灾害很多知识都和必修地理分不开,所以就是我不学,我还能答题,但是要想得高分,不容易。自然灾害尽管看似简单,但是绝对不能掉以轻心,概念、机制、原因、准确性、科学性的描述,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绝对不能满足,也绝对不能让学生满足于我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要严格、规范。

四、树立正确的减灾观——选修五学习的理念

课程标准当赋于地理一个非常基本的理念,就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两个理念来讲,或许没有体现在我们具体的高考的试卷当中,但是他对终生发展是有利的。我们的教学是不是仅仅就是围绕着高考,无论我们的课时多么紧,你都不要忽略选修五教学,不能忽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减灾观。

高中物理选修范文3

2007年全国高中物理全面实施了新课程标准,新课标的实施给大学基础物理教学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结合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和大学物理教学现状,笔者从知识点、思维方式、新课改选修内容三个方面分析当前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使大学物理教师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新标准;大学物理;教学模式;教学内容

一、引言

物理学是整个自然科学的基础,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几乎应用于自然科学的每一个领域,同时物理学也是近代高新技术的重要源泉。大学物理课程是理工科学生的必修课,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其功能不仅仅是一门为后续课程服务的基础课,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质、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2007年,全国高中物理全面实施了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与旧教材相比,高中物理新教材更强调科学探究方法及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学生基础知识的改变,对当前《大学物理》的教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也给教师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如何加快推进《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在做好大学物理与高中物理知识顺利衔接的同时,仍然保持其生机与活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探索,发现当前《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若干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思路。

二、大学物理与高中物理知识衔接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知识点重复性较大

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教材体系依然按照经典物理学的五大分支,即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为主线,大学物理同样也是以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为主要框架。相对高中物理,大学物理只是在深度和广度上有了新的发展,分析工具由初等数学变为高等数学,但物理概念及规律没有太大变化。对于刚刚领到大学物理教材的大学低年级学生而言,从整体上感觉大学物理只是高中物理知识的重复,而没有显示出大学物理的独立性和实用性,难以激发学生学学物理的热情和兴趣,从而无法实现大学物理的教育功能。

(二)教师授课方式不同

高中物理新课标指出,中学生学习物理的目标为: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了解科学与技术、经济和社会的互动作用,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全球观念。在此目标指导下的高中物理教材图片丰富,实用例子甚多,且每章都有精彩的导入。高中物理由于教学内容少,课时多,所以教学进程相对较慢,任课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思考,营造课堂的学习气氛,对于引入的每一个概念,都能通过演示实验、讲解小故事或者生活现象等方式进行形象解读,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接受。长期下来,学生已经适应并习惯了高中教师的这种上课方式。而大学物理更加偏重于对物理理论的整体把握和更加严格的数学推导,在教学内容多、课时少、课堂教学信息量大的情况下,教师会通过复习上节内容来导入新课题,或者直接导入新课题进行讲解,很少有时间进行趣味性的导入。所以部分学生在进行大学物理学习时,会不适应大学教师的讲课方式,不知该如何进行大学物理的学习,显得很被动,比较迷茫。

(三)学生基础差异大

由于高中进行课程改革后.实行模块选修制,《物理(选修3-1)》和《物理(选修3-2)》是必选的,有些地区《物理(选修3-3)》《物理(选修3-4)》《物理(选修3-5)》要求只需选修两本,但是很多学校为了挤出更多时间,甚至只选其中一本,这样学生间高中物理知识基础差别就很大,大学教师在课堂上很难把握一个合适的进度,以符合所有学生的接受能力。例如:在讲解力学部分的动量守恒定律,在高中属于《物理(选修3-5)》,有些省份没有作为考试内容,所以部分学生根本没有动量的概念,而在大学物理教材是假定学生完全掌握动量一系列的知识的,直接通过牛顿第二定律的微分形式引入动量定理,无论教材例题还是课后作业,都很少有对概念的直接考查,相关题目难度较大。所以对于初学者来说,物理概念理解不透,因而在解决具体问题时不知从何处下手,结果导致慢慢失去物理学习的兴趣。

三、提高大学物理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上好绪论课

为了消除学生“大学物理只是在重复中学内容”的心理,教师在绪论课中除介绍该课程的发展史、地位、学习方法以外,一定要从内容、思维方式以及数学工具三方面强调高中物理和大学物理的不同。高中物理中,运动学部分的研究对象只局限于没有大小的物体,即质点的平动;动力学部分,只局限于恒力;电磁学部分只限于匀强场(包括电场和磁场)中的有关问题,而且重点还是在于对于力及研究对象运动状态的分析。而大学物理中的研究对象没有这些限制,任何运动、任何物体都可以,变力做功,电磁场更偏重于场性质的分析。大学物理不仅要讲“是这样”,更加要讲“为什么是这样”。例如:高中物理是直接给出质能方程E=mc2,通过一系列的例子说明质量和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而在大学物理中则由物体质量和速度的关系,再通过动能定理引发新的动能概念,爱因斯坦对最后结果赋予物理意义,由此得出质能方程。在大学中,应用更多的是微积分知识,教师需要让学生理解微积分的物理含义,理解求导就是求一个变化率,而积分是求导的逆运算,是无限分割再求和的思想。还要引入矢量的概念,矢量的运算和标量有很大的不同,这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而自然引入矢量代数部分。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讲解矢积和标积时,可以让学生思考所学过的物理量中哪些属于矢积结果,哪些属于标积结果。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绪论课上,明确大学物理与高中物理的区别和联系,克服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轻视或者畏难两种极端情绪,对能否引起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和重视显得至关重要。

(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课堂活动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经过新课标教育的学生,主动思考能力有所提高,大学物理教学可以根据这一特点,脱离“填鸭式”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强调学习的过程,注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实践证明:采用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现阶段吸引学生注意、提高大学物理教学质量的最为核心的策略。例如:在大学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对重要物理概念理解不透,在解决问题时还是采用中学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往往不得解而进入死胡同。因此,大学物理教师在引入知识点时,可采用高中物理的局限性作为切入点,这样既能复习原来的概念,又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吸引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以讲解功的概念为例:可以先回顾高中所学功的定义及可加性,告诉学生这就是功的定义和性质。进而提出如果F是个变力,而且物体的运动是任何轨迹时,那么这时功的表达形式又是什么样的?这时可以给学生几分钟的思考和讨论时间。有了前面关于冲量的讲解,大部分学生都能给出功的积分形式。而对于高中反复强调的知识点,像牛顿运动定律和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等章节内容,教师无需再详细分析,完全可以提前一周安排学生到图书馆查找资料、做课件,让学生用一节课的时间在讲台上讲给全班同学,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补充,之后教师再给予总结,使学生都能清楚了解所学内容。运用这些方式,教师既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三)积极探索个体化教学

高中物理与大学物理是先行课与后续课的关系,大学物理教师应深入了解高中物理新课标的要求,在开课前对班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针对了解到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组织作相应的调整。通过物理分层次教学活动,发现学生的潜能差异,通过多种途径的物理教学,激发个性学生的特长,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的。虽然变换教学组织形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可以解决因选修内容不同而造成的学生对知识把握情况不一样的问题。但在按专业、班级进行大班授课的情况下,分层次教学目前在笔者所在学校还在探索中。例如:针对大学物理某一部分内容,像热学,组织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开课之前,在指定的时间内集中对其进行一定的学习指导,使学生在正式上课之前能够有一个补习的机会,以便顺利步入正轨。经过几年的探索,这种方式被证明是最简单易行的,并且能达到开课的目的。

四、总结

大学物理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基础课。大学物理教学工作者应当充分了解高中物理的实际情况,做好大学物理与高中物理的衔接;改变传统的教学习惯和模式,适应新的教学实际;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大学物理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实用,从而提高大学物理的教学质量,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吴杰 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马文蔚主编.物理学(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吴百诗.大学物理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4]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物理(必修3-1)第2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5]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物理(必修3-2)第2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6]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物理(必修3-3)第2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柱,2006.

[7]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物理(必修3-4)第2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高中物理选修范文4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材比教;左手定则;右手定则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17)7-0075-2

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需要用到的判定法则较多,学生常常混淆不清。国外高中物理教材对于这些定则是如何讲解的呢?与我国高中物理教材的讲解有何不同?用我国的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选修3-1及3-2与美国高中物理教材《物理:原理与问题》相应部分的内容进行对比。

1中美教材电磁学部分涉及到的定则(如表1所示)

2不同角度的比较

1.美国教材全部用右手定则进行判断,共分为4类,我国教材在判断安培力或洛伦兹力的方向时用的是左手定则,而美国教材用的则是第三类右手定则。全部用右手定则的好处在于避免混淆左右手的使用,其次判断安培力及洛伦兹力的方向应用右手定则是符合物理学规律的。在大学物理里安培力的计算公式是洛伦兹力的计算公式是也就是说这些力的方向判断应按照叉乘规则得出,即右手定则。美国教材这一处理可让中学知识与大学知识更好地衔接,方便学生更顺利地接受大学知识。

2.在判断电流的磁场时,我国教材显得更为简洁,统一都用右手螺旋定则(安培定则),并没有像美国教材那样区分为第一类右手定则和第二类右手定则,这样可以降低学生的记忆难度。在具体的操作方法上,两国教材是一样的。

3.在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时,我国教材的右手定则与美国教材的第四类右手定则在操作上有所不同。如表1中的图4所示,大拇指都是指向切割方向,但习惯上我国教材要求磁感线穿过手心,美国教材则要求手心指向的是正电荷受力方向(电流方向),另外我国教材右手四指指向电流方向,美国教材四指指向的是磁场方向。但是,两种判断方法均符合叉乘规则,与判断洛伦兹力的方法是相符的。感应电流的产生是由于动生电动势,而动生电动势中非静电力的来源是洛伦兹力,而正电荷所受洛伦兹力的方向判断出来,感应电流的方向也就判断出来。所以,感应电流的方向判断实质就是洛伦兹力方向的判断,是符合叉乘规则的。

3关于两种教材比较的小结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两国高中物理教材各有各的优点及特色,如果能够相互借鉴并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这对于中学物理教师开拓眼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是大有裨益的,同时对于高中物理教学也会有更好的幫助。

作者:任标

参考文献: 

高中物理选修范文5

关键词:中澳(VCE);高中物理课程;评价;对比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1-0030-04

VCE( Victoria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是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课程评估署VCAA(Victorian Curriculum and Assessment Authority)向完成11、12年级(相当于国内的高二和高三)的学习,并达到教学要求的毕业生颁发的学历证书。VCE证书是广大学生进入澳大利亚大学及英联邦74国及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等世界一流名校的通行证。VCE物理课程引进维多利亚原版英文教材《Physics 12 VCE units 3 and 4》,学生通过学习,与澳洲本土学生同时参加全英文环境的VCE物理课程评估。

一、中澳(VCE)高中物理课程的对比

1.从课程结构设置看。VCE教材分为Unit 3 和Unit 4两大块内容。其又各分为Area of study 1 和 study 2 和Detailed 三块内容。studies。Area of study 1 和 study 2为必修内容,相当于国内高中物理的两个模块。Detailed studies是选修内容。每一个Detailed studies 又各分为3章内容,每章内容相当于一个模块,学生只需要在Unit 3 和4中各选修一个模块。

人教版高中物理课程包含共同必修(物理1,物理2),其余为选修,其中在完成共同必修模块后需要再学习一个选修模块(选修1-1,2-1,3-1)。最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潜力以及今后的职业需求继续学习若干选修模块。但按照现在的高考要求,理科学生要学习的是物理1,物理2,选修3-1,3-2,3-4,报考第一类的还要学习IB内容(选修3-3或者3-5)。

课程结构设置中双方课程都包含必修与选修。但VCE课程对学生选修权利的落实比国内好。VCE高考试卷除了包含必修内容外,Unit 3和 Unit 4的选修内容(各三章)都进行了命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完成必修内容以后完成各一章选修内容即可。而这样就允许出现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学生选修的内容可以不同。高内物理高考的试卷所有题目是必做题目,决定了学生必须按照高考的要求学习相应的内容。导致学生无法按自己的兴趣、发展潜力以及今后的职业需求选修模块。

2.从课程内容选择看(如表1)。从课程内容看,两者在内容的选择上有一定的重合性。但VCE课程删除了热学,简化了光学部分的内容,添加了很多涉及到物理应用方面的内容,如材料、声音等。这些内容更为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程度较高。突出了学习物理对学生以后生活的影响,更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VCE课程内容的编排既非直线式, 也非螺旋式, 而是主题式, 每一个主题下都有具体的探究方式, 并且要求达到一定的能力、技能目标。这种课程编排, 不是按照物理学科的体系设计的, 不刻意追求物理学科体系的严谨性。 而是按照学生学习的进程和思维发展特点而设计的,学生更容易接受与掌握,同样,这样的一个编排也为VCE课程学生、老师更自主的学习、教学留下很大的发挥空间。

VCE物理课程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倡与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理念也充分体现在其教材中。教材的纸张全部类似于我国教科书的封面纸张。且全部是彩色印刷,从外观上就非常吸引学生。每章节前有学习内容的背景介绍与学习目标,在每节内容中有大量的插图,很多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照片。physics file和physics in action一方面对一些不容易理解的,容易误解的理论与知识做说明,另一方面是物理与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与联系的展示。课后每节都有summary对本节的知识点做总结,最后是questions,一般10题左右,是对本节内容的配套练习。每章内容结束还有chapter review,大概25题左右。在每一个area of study后还有Exam—style questions,一般是40题左右。在VCE书本的最后,有对这些题目的比较详细的解答。这样的编排是很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使教材真正地由“教”的工具变成“学”的工具。同时,题目所牵涉的一些数据都是直接来自实际,不追求去情景化的题目,使学生充分感受物理与实际生产、生活的联系。可喜的是2011年浙江省理综第16题恰恰是对国内这种过于理想化、去情景化的物理研究的一个最好的批评。

VCE物理课程要求在国内高二年级真正展开,并在高二年级第二学期6月参加Exam 1考试(Unit 3内容,同期有省物理会考),在同年11月(高三第一学期)参加Exam 2(Unit 4 内容)考试。如果将中澳双方的课程按照各自的体系进行教学,势必导致课时严重紧缺。如何兼顾中澳双方课程,确保教学任务和质量的按时完成。以下是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对课程的一些调整:

高中物理选修范文6

关键词:高中物理;电磁感应;教学策略;实践能力

在新课标改革背景下,加强物理教学,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在高中物理知识学习过程中,能够加强学生对生活中实践问题的分析,从理论学习深化到实践探索,同时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都有着重要意义。电磁感应相关知识教学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知识点,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如何进行教学策略的有效开展,如何构建高效课程教学模式,本文将以此为中心进行积极探讨。

一、电磁感应教学中“教”的分析

1.注重直观教学方法的应用

高中物理电磁感应教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师为保证有效达到教学效果,应注重对直观教学形式的应用。例如,教师要积极采用实物教学,避免出现抽象知识教学与实践应用之间的脱节。在“苏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1”第一章“电磁感应”的教学中,通过实验等直观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问题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电磁感应相关知识教学,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进行试验操作,在动手操作环节中切实了解这些物理知识,如“闭合电路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的实验等等。

2.教师需加强有效精讲

在教学电磁感应方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应当注重有效精讲,充分结合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通过举例的方式,使学生产生直观感受,从而可以更好地掌握更加深层次的内容。例如学生遇到电磁感应的力学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画受力图的方式,引导学生透过感性的知识点内容,上升为理性认知。这样,可以更好地加深对所学知识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教师通过精讲教学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对难以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学习,并能够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能力。另外,针对比较容易掌握的内容部分,则应当适当的少讲或者一笔带过,让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思考,从而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电磁感应教学策略中“学”的探讨

1.加强预习,分析与寻找问题

阅读物理教学材料属于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重要环节,为此,需要在课程开始之前,安排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预习,并在预习的过程中寻找问题,尝试在预习的过程中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知识点为学生所用。例如,在“苏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1”第一章的教学中,学习电磁感应现象时,教师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并引导学生开展预习工作,并对学生提出问题,例如,我们在预留产生电磁感应方面的条件应当是什么?除此之外,也包括了感应电流的方向应当如何进行判断?这些问题的提出使学生可以带着问题进入预习环节,因此也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完善课后练习环节,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教师在课堂中完成教学工作后,需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点掌握情况的了解,并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与提升。因此,可以通过课后练习以及做练习题的方式进行查漏补缺。针对尚未充分掌握的知识内容应当进行新一轮探究,最终达到巩固学习与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例如,在“苏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中教师讲授电磁感应中“课题研究:电在我家中”学习方面,教师可以在课后对学生布置与本节内容相关的题目,并引导学生完成上述题目,由此可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理解能力。

3.形成总结

学习过程中还应当学会总结,通过对掌握的知识不断总结,才能实现稳步提升。“温故而知新”说的正是学习的道理。因此,无论学习任何科目都应当不断地对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反复思考,并进行科学的分析与总结。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与掌握所学习的知识内容,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更进一步获得提升。例如,在对电磁感应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在学习完课程之后,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复习,反复思考与总结,从而将所学知识全部融会贯通,进而可以更加系统、综合地了解电磁感应的全部知识内容。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电磁感应教学要将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和与学生为主体的“学”充分结合起来,注重教学策略实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在今后的电磁感应教学中,教师要以教学主体的实际情况为依据,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注重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促进学生对电磁感应知识的扎实把握。电磁感应相关知识是与生活实践息息相关的物理知识点,教师也要注重从这一方面进行引导,将“理论学习辅助实践应用”对学生更有吸引力,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范迷牢.高中物理教法初探:以“电磁感应现象”教学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4):62-63.

[2]李秀华,郎和,王海亮.中学物理中的电磁感应佯谬现象[J].教学与管理,2008(28):60-61.

[3]熊举峰,卢伟.2013年湖南省高考物理学科考生水平评价及教学建议[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4(2):3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