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校经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校经费范文1
关键词 台湾 私立高校 经费筹措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识码:A
台湾的私立高等教育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在过去50多年的时间里,私立大专院校不管是从数量、规模、地位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进步。据台湾“教育部”统计处的数据表明,2011学年度全台湾有大专院校163所,其中私立学校就有109所,占全部比重的66.8%,而早在1990年,私立学校的数量仅为82所。私立高校在短时间内能有如此迅猛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台湾政府出台的扶持政策,其中,其经费渠道的多元化也为私立高校打下了充足的办学基础,从而为其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1 台湾私立大专院校筹措经费的途径
目前,台湾地区私立高校的经费来源呈现着多元化、多方位、多层次的趋势,概括来说主要有学杂费、政府奖补助、社会各界捐赠、营运收入等。其中,学杂费收入仍然占主要比重。
1.1 多比重的学杂费用
学杂费缴纳是大学机构运营的核心途径,同样也成为台湾私立大学的主要财源。1999年以前,台湾高校的收费标准由教育主管部门统一制定,在相同的学杂费标准下,私立学校的“教育成本”无法得到很好的反映,导致办学质量也有所限制。199年起,台湾当局开始实施“大学校院学杂费弹性方案”,自此,私立院校提高了独立面对教育市场的空间。①通过台“教育部”提供的数据,1998学年度私立学校的平均学杂费为99,972新台币,2011学年度就上升为109,994新台币,其相比公立学杂费的58,720新台币多出不少,由此也可以看出学杂费为私立院校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
1.2 多提升的政府奖补助
为了扶持私立学校的发展、鼓励私人捐资兴学,台湾当局于1999年颁布了《私立学校奖助办法》,并逐年增加编列预算奖助私立高等院校。2001年,台湾教育主管部门了“大学教育政策白皮书”,书中明确指出了政策主导着教育资源的分配,而私立学校主要依赖的学杂费亦由政府拟定,为了缩小公私立大学的差距,台湾政府将对私立大学的经费大幅增加。从2007年到2011年,虽然台湾公私立高校经费占GDP总额的比重在不断变化,但私立院校所占的份额已逐渐超出公立院校。如2007年公立大学占台湾GDP的比重为0.79,私立院校为1.07;2010年公立院校为0.87,私立院校为0.99。
1.3 多渠道的社会募捐
台湾的私立大学虽然在数量上优于公立大学,但从政府拨放的款额来看,私立学校还是相对弱势,为了维持学校的运营,私立大学不得不想办法进行多渠道的经费自筹,其中,广泛发动社会捐资应运而生。目前社会募捐主要分为企业教育捐赠、教育基金会捐赠和个人捐赠。台湾私立院校积极广泛地开展这三种募捐,努力使它们成为学校经费筹集的重要渠道。相应地,台湾政府也出台了《私立学校发》来鼓励社会各界对私立学校捐助,其中,第50条规定:“私人或团体对于私立学校之捐赠,除依法予以奖励外,并得依所得税法、遗产及赠与税法之规定免税。”
1.4 多形式的营运收入
充分利用自身条件,积极开展各种营运收入是台湾私立高等教育经费筹措的又一个重要渠道。台湾私立高校的营运收入包括推广教育、建教合作及创立创新育成中心等,利用学校的师资、技术及设备资源,为社会服务,取得经济回报,作为办学经费。推广教育包括如晚间课程、短期课程、展览、电视教学、函授课程、研习会、研讨会等形式的教育。在建教合作方面,台湾私立大学每年所取得的成果也相当丰硕,建教合作收入是除了学杂费收入外的最大收入来源。创新育成中心则包括以提供创业者安置设施、创业、信用、顾问服务为主,以维护经济活动与就业。
2 台湾私立大专院校经费筹措的特点与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变革,台湾私立学校财政来源已形成层次和类型多样的结构系统,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但是,总结其发展的经验与模式不难看出,其还存在一些问题。
2.1 政府导向不公,私立院校位处劣势
尽管近年来台湾已出台相关的政策与措施大力扶持私立院校,但公私立学校的地位还是存在很大差异。一方面从财政拨款来看,公立大学的教育经费由政府全额负担,而私立大学的经费以收取政府干涉的学杂费为主,经费扶持不对等,导致师资、设备、校园环境等方面也受到相应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从学校资源来看,公立大学以相对少的人数享受着丰富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而私立大学的学生却以高于公立大学两倍甚至更多的人数在分享着可能更次的教育水准。
2.2 私立学院经费不足,教育质量连带受影响
台湾当局早期大力鼓励民间捐资办学,引起民间大力兴办私立学校,这也是引发台湾教育质量下降的诱因之一。大力兴办私立大学增加了政府的经费负担,同时公私立学校的经费分配不公更加导致了私立高校的经费不足。虽然教育素质的提高并非完全取决于经费的高低,但如果私立大学资金短缺、财务困难,必然会影响到教师聘用、改善教育设备以及提高教学水平等方面。办学质量影响着办学声誉,一旦私立高校背负着学杂费高、声誉低的压力时,学生的择校率也会降低,随之降低的还有学校的生源和学杂费的经费收入。
2.3 捐赠政策不对等,私立募捐相对困难
相比起台湾公立大学的募捐情况,私立大学通过募捐得到的经费比例并不高。一般来说,除了校友、与学校紧密的社会人士以及具有伙伴关系的企业除外,其他渠道很难筹集到数量可观的资金。造成这一局面有多方面的原因,最主要的还是公私立学校的捐赠政策不对等。尽管台湾出台的《私立学校法》中明确规定,私人或团体对于私立学校的捐赠得以免税,但相对公立学校来说,其免予的额度过低。捐赠公立费盈利机构得以全额免税,而捐赠私立学校,个人得免20%,企业得免税10%。捐赠予兴学基金会,个人得免税50%,企业得免税25%。其免税额均无法与捐赠公立学校相提并论,也因此公众或企业团体对私立院校的捐赠并不会太积极。
学校经费范文2
Abstract: The current total research funding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indication for university research capability and level. Bu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on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using behind the high-growth funds. They focuse on unreasonable evaluation mechanism,unscientific budget management and project management is seriously out of line with fund management and so on. So,it is urgent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and efficient management system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of high learning,evaluation system and effective supervision.
关键词: 科研经费;项目管理;对策
Key words: research funding;project management;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7-0161-02
0引言
近年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育研究型大学已然成为了国家创新体系的主体,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经费呈现大幅增长趋势。如何规范管理、合理使用科研经费,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实现效益最大化,已成为当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改革的一项紧迫任务。
1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是科研项目管理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
按照国家相关部委的规定进行管理,合理高效地使用高效科研经费,为项目顺利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但在一些方面还是存在值得注意的问题。
1.1 重立项、轻管理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评价机制中,把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作为考核教师的一条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岗位、职称。且在考核中只认定主持的项目,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等,对于参与项目研究的人员重视不够,有的不予认可。这样的考评机制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科研人员重主持轻参与,项目研究的趋同性、重复性强,难以整合资源进行合作研究,形成核心竞争力,显然这和国家科学研究发展模式是不和谐的。
这样使得相当多的课题组和科研人员将大量时间、工作重心放到如何多申请项目经费上,否则可能会落到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境地,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门也普遍存在重立项、轻管理的现象。同时科研人员缺乏财务知识,所编制的项目经费预算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科研实际所需成本, 预算精确性较低、偏差较大。项目负责人普遍认为编制预算的目的就是申报项目, 大多是凭经验估算,很少去做科学性与合理性的研究,在经费到位后也不会严格按预算执行,项目结题审计的时候再东挪西凑,草草收场。学校财务部门对科研项目的运作过程不熟悉, 对整个科研环节不甚了解,对所产生的费用没有统计核算,不能提供有力的依据支撑预算编制。同时也难以监督科研经费的预算执行情况,也难以通过常规方式对科研经费进行统计分析。实际上科研项目经费使用仅仅是项目负责人说了算,项目依托单位未能形成良好的经费使用制约机制和措施。
部分高校管理层对科研经费管理不重视,认为课题经费到账后只要按规定比例提取管理费用后,其余经费就应该由科题负责人自由支配。在日常报销中,只要票据合法、签字等手续完备,财会人员的审核尺度一般较宽松,对于是否为本项目开支没有任何监管,也缺乏相应审核机制,管理极不规范。
1.2 科研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脱节,支出结构不合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缺乏统一规划,科研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脱节。近年来,随着高校科研能力的不断提高和行业垄断的渐渐消失,科研项目来源的渠道也日益增多,经费总额也大幅增加。对于不同渠道的经费,管理也相应不同,增加了管理的难度。目前多数高校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分属科研和财务两个部门管理, 科研处负责科研项目管理工作, 财务处负责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科研及财务两部门监督科研经费使用情况。但科研管理部门的中心往往都是如何多争取项目、多出成果,也未跟踪科研经费使用情况。财务部门对项目申报、实施和后期管理等环节全过程缺乏了解,部门之间没有建立联动,造成了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严重脱节, 未能起到通过经费管理来控制项目进程的作用。加之科研人员普遍认为科研项目是个人努力争取来的,课题经费往往被课题负责人视为己有,任意支配。在这种情况下,课题负责人成了课题组的“老板”,劳务费、鉴定费、交通费、资料费、设备购置费和会议费等等,都是“老板”说了算,因此也出现了很多违反科研规律的经费支出,出现了科研经费支出无序性和随意性,甚至出现了科研经费买米买油的现象。
1.3 结余资金管理不严格,资金利用率低下高校普遍存在结题项目不结账的现象,结余资金处理不规范。按照规定,科研人员在项目完成后,应及时报送经费支出结算和使用效果的书面报告,并接受有关部门的检查、验收。但科研人员普遍认为,经费结余是不可避免的。一些科研人员往往同时开展了多个方向相近的研究,用彼项目的钱来做此项目的事儿是常有的事儿, 且来回嵌套,故经费结余难以避免。高校科研实施依赖研究生,这都是需要以项目资金作为支撑的,故项目结束了,经费是不能结束的。现在申请项目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成本也越来越高,这都需要钱,如果项目结束了,经费也结账了,以后的项目就没有着落了,故经费结余是难以避免的。
如此,以致大量科研经费闲置沉淀,有些科研项目不及时结题或结题后不及时进行财务结算,将剩余的科研资金用于项目以外的支出,对已完成的科研项目,只注重科研成果验收,很少进行经费使用绩效评价。此外,一些高校尚未制定科研经费结题结账相关规定,未明确结余经费的用途,只要上面不查就得过且过了。
1.4 国有资产流失严重,重复浪费严重由于制度上的不完善,部分课题负责人合作研究,子课题,测试加工,外协的名目将进入到学校账户上的科研经费转移到校外,造成事实上的“洗钱”,有的则以不实的支出,如复印打印,大量虚报的耗材,差旅,住宿,甚至是一些私人的所谓办公用品,套取了大量现金。经费不入学校账户,但可以堂而皇之的使用学校的设备、水电、场地、人员等资源,这不仅造成了大量科研经费外流,同时也造成了大量国有资产的流失。
由于科研和设备管理部门没有联动机制,用于科研的设备重复购买率相当高,设备私有化严重,浪费巨大。部分课题负责人把用纵向经费购买的设备当成了私有财产,随意处置,不愿共享,往往就是项目结束了,一部分设备就开始闲置,直至报废。由于科研、财务、设备等部门相对独立,没有做到结项、决算、审计、清查,设备长期滞留在私人手中,客观上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2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能力,从制度上保证经费的有效使用
2.1 进一步完善和创新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完善各类科研经费的财务规章制度,细化经费预算制定。建立科研经费严密完整的核算管理体系。建立专门的科研财务办公室,设立专人严把科研经费的核算关,财务处与科技处要密切配合,互相协调。
同时建立科研经费管理信息网络平台。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建立科研经费管理信息网络平台,连接科技部门、财务部门,以及审计、资产管理等部门。由科技部门负责课题立项,制定计划;财务部门根据计划负责经费的收支;资产部门根据课题预算核查设备购买和使用情况。课题负责人则可在网络上查看自己的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及结余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各职能部门可通过该网络平台及时快速地获取准确、完整的科研课题有关信息,使科研经费管理更加科学、透明和高效。
2.2 进一步加强对科研项目预算和结余经费的管理,努力推行全成本核算高校作为课题依托单位,对所承担的科研课题应向下实行课题负责制,对科研课题经费全面实行预算管理,财务人员应全程参与课题的预算编制。财务部门也应对全成本核算所涉及的节点进行统计分析,在科研项目立项阶段要根据项目帮助课题组人员核算课题成本,合理制定项目总预算,努力配合课题组实行全成本核算。在实施阶段要依据项目预算,按照国家和学校科研项目管理规定认真予以执行。加强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不仅有利于保证科研活动按计划有序开展,也有利于严格控制科研经费开支范围和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失控现象发生。
严格控制“外出”经费,所有外协等转拨的科研经费,必须由学校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审批。财务处应单独设立"外拨经费"科目来核算科研经费的转拨业务,提供审计依据。另外,学校应制定科研经费结余经费管理办法,明确说明科研课题结题结账时间和结余经费的用途及处理意见,加强课题的余额管理。项目负责人应严格按照项目合同规定的时间开展研究工作,项目研究结束或通过验收后,及时办理结题手续。学校科研管理部门每年应定期将结题项目的有关信息通知财务部门核对经费收支结余情况,同时通知设备部门做好设备清查工作。通过对项目结余经费的管理,有效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减少资金流失现象。
2.3 加强对科研经费的审计监督工作要积极发挥高校审计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在科研经费的管理中的作用,一方面审计监察部门要积极主动地深入科研管理和财务部门了解科研经费管理使用的基本情况,督促有关部门制定合理完备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还要加强监督力度对于数额巨大的科研项目进行项目审计,及时发现科研经费使用中的违纪问题。对于违反科研规律,弄虚作假以及截留挪用项目经费等违纪行为要进行相应的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对重大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绩效建立事前事中事后跟踪审计制度。
总之,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抓好科研经费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高校科研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沈菲,沈立峰.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J].当代经济,2008,(12).
[2]屠伟凤.高校横向科研经费的管理[J].航海教育研究,2006,(1):101-102.
学校经费范文3
一、会计能够优化中小学教育经费内部控制机制
会计具有记录经济活动,参与全部经济活动的职业特性,使得会计具备能够优化学校教育经费内部控制机制的能力。在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中小学校需要结合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学校的教育经费内部控制制度。会计人员需要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结合实际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对现有的学校教育经费内部控制机制进行完善和优化。同时,在制定明确的教育经费内部控制机制的过程中,会计部门需要细化工作实施规则,明确教育经费的实际开支范围及教育资金的使用口径。在教育经费使用的过程中,要确立各部门具体的内部控制职责,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学教育经费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激发教育人员参与教育创新的积极性,不断加强和完善中小学教育经费的内部控制机制。科学的和合理的编制教育经费预算,是保证教育经费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运行的方法之一。在进行教育项目建立的过程中,会计部门需要结合具体实际情况进行预算内容的制定,规划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预算项目的实施进度,保证教育经费开支的合理性和计划性,严格的按照相关内部控制机制进行教育项目的监督。
二、会计有助于中小学教育经费规范化管理
在教育项目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学校需要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学校教育经费内部控制体系,做好教育经费的预算控制,会计部门需要对教育经费的执行情况和使用效果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监督,按照教育经费的使用范围和标准规范的使用资金,保证教育项目开展的有序性。根据国家的教育经费投入情况以及学校的发展目标,结合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教育项目预算编报的合理性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合理调整和分配教育经费的使用,保证对整个教育项目目标的实现,这就需要会计部门严格执行相关的教育经费内部控制制度,在教育项目开展过程中,对教育经费的投入进行严格管控,对教育经费的支出进行严格审核,避免教育经费不合理使用现象的发生。
学校经费范文4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财政拨款;现状;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7-0076-03
一、中等职业学校财政拨款构成
中等职业学校财政拨款由生均拨款、离退休工资拨款、专项经费补助等三项构成。生均拨款具体折算系数见表1、表2。
二、中等职业学校财政拨款现状分析
(一)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拨款在财政拨款中明显处于劣势
目前,江苏省省属中等职业学校大部分都是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下属分院,肩负着培养五年制高职学生的教育任务,五年制高职学生每年录取比例在逐年上升,已接近50%,因此省属中等职业学校既有中专生,也有高职生。从表2中不难看出,涉及中等职业学校的学历层次系数时中专生是0.5,五年制高职生是0.62,处于最后两档,而且与其他学历层次系数相差较大。五年制高职与专科是同档次的学历教育,但学历层次系数明显低于专科生系数,高职生的0.62系数与专科生最低档0.8相差0.18。以标准生文科生为例,每年生相差1620(9000×0.8-9000×0.62)元,就此一项省级财政拨款,高职生每年较专科生少22.5%。
(二)中等职业学校生均财政拨款未根据各学校情况区别对待并引入修正系数
我们从表2中可以清晰看出,高职生、中专生生均拨款标准简单区分为0.62、0.5,而专科生根据不同高职院按照国家示范、国家骨干、省级示范、其他四种情况赋予相应的系数,最高与最低之间相差0.2(1-0.8)。以文科生为例生每年相差1800(9000×1-9000×0.8)元,以此区分了各学校的办学质量、办学水平。中等职业学校通过申报、创建、验收同样存在国家示范校、省级示范校的区分,但并未得到相应拨款体现。同时,也未引入师资占比修正系数等作为生均拨款总额的修正依据。一味只以学生数来确定生均财政拨款,迫使各中等职业学校为了缓解资金紧张的压力,千方百计增加招生数量,甚至采取地方保护方法等,盲目发展,不管师资力量、教学资源条件是否允许,最终造成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的不到位,形成恶性循环。
(三)专项财政拨款管理方法有待进一步改善
一是江苏省省属中等职业学校的专项资金绝大部分通过国库集中支付方式下发。从时间上看,绝大部分为下半年(特别是12月份)集中下发,再加上学校学费收入为9月份到账,使用专户管理资金(学费)安排的专项资金项目更是集中在9月份之后,这些实际情况造成专项资金使用时间紧、任务重,势必影响资金使用的效果,造成专项资金预算执行力不高的问题。二是年底结转的专项资金伴随12月31日财政集中支付网的关闭全部上收。这部分结转的专项资金在次年下达指标时,也比较迟缓,而许多工程、维修等专项资金的结算都集中在春节前,即次年的1―2月份,可是此时结转专项资金并未下达,同样影响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三是中等职业学校专项资金“免学费”项目,加大了对中职学生的支持力度,提高了中职教育的吸引力,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如减少了学校的学费收入,削弱了对职业学校其他方面的资金投入,给职业学校原本就缺乏学习动力的学生带来了“天上掉馅饼”的感觉,学习更加缺乏动力。
三、完善中等职业学校财政拨款方式的思考
(一)提高高职生、中专生学历层次的拨款系数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未来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应稳定合理增长;实训设备水平与技术进步要求应相适应;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展须显著;提高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推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适时互动的远程教学;支持开发与专业课程相配套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等。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硬件、软件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如师资水平的提高、实训设备的更新换代、信息化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因此,要解决资金需求的缺口,必须建立提高中职财政拨款资金的长效机制,当务之急就是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相关学历层次拨款系数,首先落实高职生与专科生同等待遇,将五年制高职生学历层次系数从现行的0.62提高到专科生的最低档0.8,将中专生从现行0.5提高到高职生0.62,从而保证中等职业学校财政经费投入的稳定增长。
(二)对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拨款实行差别系数和修正系数法
2011至2013年第一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改革示范校经过申请、建设、考核、验收历时两年,已经新鲜出炉。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校建设、考核、验收工作是一项常态化工作。示范校考核、评定工作为中专生学历层次实行财政拨款差别系数奠定了基础,可参照专科生标准,分为国示范、省示范、其他3个档次,系数分别为0.8,0.7,0.62。通过差别系数既能调动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内涵建设的积极性,又解决了后示范时代资金的瓶颈问题。可在对生均核定财政拨款实行差别系数的基础上,引入其他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对生均拨款系数进行进一步修正。中等职业学校可参照高校引入师资系数标准的同时应该考虑职业学校的特点,加入生均设备值、生均建筑面积等教学资源因素。指标的选取既要体现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档次,又要具有可操作性。建议对超过学校承受能力的招生数不纳入生均拨款计算范围,以此引导中等职业学校在注重招生数量的同时,注重学校内涵建设,避免盲目扩张,促进学校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三)进一步提高专项资金的预算执行力和使用效率
由于财政专项资金下达时间的不均衡、过于集中,影响专项资金使用效率,因此建议调整财政专项资金下拨的时间,并注意均衡性。中等职业学校上年结转的专项经费应该在下年度财政集中支付系统重新开放后及时下发,因为这部分项目资金是上年度履行过所有审批手续的,且财政资金已经安排的。中等职业学校使用专户管理资金(学费)安排的项目资金在资金未到位的情况下,财政部门可建立一定额度的项目储备资金,对一些确需使用的专项资金,学校可先期向财政部门提出用款申请,经过审批后提前安排。同时,上级部门应尽可能减少下半年(特别是12月份)突击下达专项经费指标,将年度安排的专项经费指标参照常规费用序时下达,保证财政专项资金下达的及时、均衡。在此基础上,对于已经下达的专项资金指标要督促及时使用资金,建立专项资金使用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将资金使用效率作为考核依据之一,将专项资金使用执行力落到实处。
(四)完善中职学生奖助学金、免学费政策,将好事办好
2012年底公布的《江苏省关于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范围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的实施办法(试行)》明确规定,中等职业学校一、二、三年级在校学生免除学费。为保证学校正常运转,对因免除学费导致学校收入减少的部分,财政部门应按照享受免学费政策在校学生人数和免学费标准补助学校;学生实习期间,由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和顶岗实习等方式获取的收入予以弥补,不足部分由财政适当给予补助。即一、二年级按照2200元/生・年,三年级按照1100元/生・年给予补助。国家出台中职免学费政策,体现了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扶持和关怀,目的是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竞争力。但现实情况是,免学费政策是针对学生个体,学校集体不但没有增加收入,反而减少了收入。一是原来学费收费标准具有差别化,文科类2200元/生・年,理工类2400元/生・年,艺术类2900元/生・年,实行免学费后一、二年级财政统一补助2200元/生・年,由于补助标准统一,学校每年将减少20%左右的收入。三年级财政补贴50%,仅为1100元/生・年,以2000名三年级学生为例,较一、二年级少拨款220万元。综上计算,以一个年级约有2000名学生、年学费收入3000万元左右的中等职业学校为例,由于免学费政策,学校集体减少的学费收入约为800万元,这就需要通过提高生均拨款系数、增加实训建设专项拨款等方式,以保证中等职业学校集体不因免学费政策的实施减少收入。二是学费收入的降低减少了中等职业学校预算外资金,也就降低了学校资金使用的灵活度,因为有部分支出项目在预算编制时不允许使用预算内资金列支,必须使用预算外资金安排,如临时工人员支出、长期聘用人员支出等项目。这就要求财政在资金使用方向上放宽限制,三是免学费是一个普惠制度,让学生感觉是应该享受的福利。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完整的考核办法,实行先缴后退方法,引入激励、考核机制,变福利为激励。即对成绩优秀表现好的中职生优先资助,对成绩不合格表现达不到要求的学生滞后发放,对受过处分的学生须等到处分撤销后补发。同时加大奖学金配套支付比例,充分调动中职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国家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能,将好事办好。
学校经费范文5
***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我校在您们的帮助下得到上海洪海先生的慷慨资助,在原址建盖一幢教学楼,学校于2008年5月顺利落成。学校的教学设施得以大大改善。一年来学校全体教师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理念,结合新课改,学校的教学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在去年的基础上上升了一大步,为了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教师创造性的开展好工作,学校决定对上学年的优秀教师和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奖励。但由于我校现在正在准备进行操场的扩建。没有多余的经费来对优秀老师和品学兼优学生进行奖励,还恳请您们给予一万元的经费用于进行表彰奖励。
经费预算:1、优秀教师5人每人1000元合计5000元
2、三好学生30人每人50元合计1500元
3、优秀少先队员每人50元合计1500元
4、证书费105本每本15元合计1575元
以上费用合计:玖仟伍佰柒拾伍元(¥:9575)
学校经费范文6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 公用经费 使用管理
公用经费是农村中小学保证正常运转,正常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费用,包括:办公费、印刷费、水费、电费、网络通讯费、教师培训费、差旅费、学生活动费、维修维护等。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对保障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学校运转的血液。实行义务教育公用经费保障机制以来,农民的教育负担得到了大幅的减轻。在义务教育公用经费管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如使用不合理、违规开支、违纪使用、挤占挪用贪污等问题时用发生。如何合法合规的使用管理义务教育公用经费,就成了农村中小学财务人员应当深入学习的领域。加强公用经费的管理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公用经费的使用效益,保障学校正常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同是也有利于财务人员在工作中自我保护避免违规违纪的发生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加强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的管理,提高公用经费的使用效益就成为学校财务工作者必须深入研究和学习的范畴。
一、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发展的背景和作用
根据财政部、教育部2006年1月颁发的《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农村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是指保障学校正常运转、在教学活动和后勤服务等方面开支的费用。其具体支出范围包括教学业务与管理、教师培训、教学实验、文体活动、水电、取暖、交通差旅、邮电、仪器设备及图书资料购置、房屋及仪器设备的日常维修维护等。2006年以前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是由当地县级财政统一安排拨付,一般按本年本校在职人员工资的5%拨付;学校按物价部门核定每生每学年60元标准收取的杂费收入。自2006年国家实行义务教育保障机制以来公用经费由公共财政保障,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由中央财政承担80%和省财政承担20%,并按经济发展水平逐年提高。截止到2016年,云南省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为:小学600元/生.年;初中800元/生.年,寄宿生学校按照寄宿学生数每生每年增加200元公用经费的标准补助。实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以前农村中小学的公用经费除了支付维持正常运转的水电费,电话通讯费外所剩无几,有的学校老师上课用的粉笔都是用老师的工资自己购买。实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以来,农村中小学的公用经费有了极大的提高,有力地保障了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超范围开支
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中超范围开支现象普遍存在,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学校基建的历史遗留债务,校安工程新增债务及与之相关的支出等。有的基建项目上级拨付专项款时配套的前期款不足,学校为了使项目能够按进度实施不得不挪用公用经费用于项目支出。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农村中小学教师按教育局规定的课时量很多都已经是超课时满课时。加之教师各种外派学习进修较多,有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时在校教师就必须顶课造成学校教师超课时顶课现象严重,学校用公用经费发放教师超课时工资时有发生。由于校与校之间的沟通交流活动较多,有的学校以开展教研活动为名列支接待费。有的学校对日常的办公耗材采购及领用管理不完善,采购缺乏控制监督可能出现采购经办由一人完成,存在舞弊行为发生的可能性,采购了质次价高的商品,造成严重的浪费现象。
(二)会计核算不规范
由于农村中小学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导致账务处理不规范,资产管理不规范。一是支出分类不合理,将接待费记入办公费等。二是报销单据不健全,如有的学校采《购政府目录》规定的商品时没有履行政府采购审批手续,没有采购验收证明等。三是报销审批不严格不健全,如差旅费报销只有校长一支笔签字,没有办公室出差审批,没有相关的出差文件。四是培训费没有培训通知,培训无发票只有普通收据。五是学校固定登记不完整不健全,没有进行资产卡片管理,核算不细致,没有进行定期的财产清查盘点。资产账实不符现象严重,由于资产处置须履行相关的报批手续,学校由于怕麻烦就不及时的提出报批申请,有部分已经报废拆除的房屋等资产长期挂账。新增的符合固定资产入账标准的资产没有及时入账造成资产账实不相符。
(三)经费使用不合理,慎至过于谨慎不利于教育教学发展
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为农村中小办学的资金来源,各学校要充分足额的用好公用经费,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发挥效用。近几年省财政厅及教育厅委托中介审计事务所对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的核算进行了多次的审计,在审计过程中查出了不少存不了问题也处理了不少相关责任人计中指出学校在支出维修费时单据不全,或超范围开支,学校在维修费用使用列支时就缩手缩脚有的房屋及设备经过简单的维修能恢复使用的认由其破烂造成了浪费。学校每年都应当购置部分体育音乐器材以满足体育音乐教学的需要,但有部分学校常年不购置影响了学生和教师的教学。学校教学实验室的器材药品也比较缺乏,学校应每年用公用经费购置补充。
三、完善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预算管理,强化事前监督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算管理在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营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农村中小学应重视预算的编制,做到全面及时,为学校来年做好财力准备。学校编制预算要以实际出发,同时要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在编预算时要建立民主参与制度,做到民主理财。预算编制要注重质量,要有可执行性,学校各年级组及教研组应参与学校预算的编制各组在编预算时提出来年需要办些什么事搞什么专题的教研,需多少经费,将学校的办学思想教学目标体现于预算中。对于金额效大影响时间较长的支出项目,在支出前要做好可行性研究集思广益。在支出活动中做好事中控制防止相关人员的营私舞弊。在项目终了要做好绩效评价。
(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按照《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应于2016年底前完成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工作。各学校应当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结合实际业务制定出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办法,并按照控制办法执行。各单位应将各类经济业务活动的全面纳入内部控制范围,重点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特别是涉及内部权力集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着力防范可能产生的重大风险。应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优先选取涉及金额较大、发生频次较高的业务作为重点控制对象。制定与本单位的业务性质、业务范围、管理架构、经济活动、风险水平及其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相适应的指标进行评价内部控制评介制度。
(三)建立内部审计制度
学校应当成立内部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委员会主要由教师代表由全校教职工民主选举产生以保证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审计委员会对学校公用经费使用的合规合法性进行审计,并对学校经济业务的经济、效率、效果进行监督、评价并提出意见建议,为学校公用经费的管理使用做好监督。审计委员会负责审计学校年初预算的执行情况,检查会计账目及其相关资产,监督各项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四)加强农村中小学财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业务政策水平
目前农村中小学财务人员大多是由学校专任教师兼任的,没有系统全面的财务知识,不能胜任财务工作。教育及人事部门近几年通过公开招考有部分学校配备了专业的财务人员,给财务人员队伍带来了新鲜的血液。但就现在的体制对进入学校的专业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升不利,财务人员跳槽的多,转岗的多造成学校财务人员进得来留不住。建议在教育系统建立有利于财人员资格晋升的环境,让财务人员进得来留得住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更好地为学校发展服务,同时也让财务人员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自己为学校创造价值。
(五)提升校领导的基础财务知识
目前很多校长都缺乏财务方面的基础知识,只凭经验理财缺乏公用经费管理经验。在公用经费管理使用方面缺乏全局观发展观。所以普及校长的财务知识就显得十分必要,只有校长也具备了一定的财务知识,财务人员开展工作才能更好地得到校长的支持与理解,工作起会更得心应手。校领导有了财务知识在资金使用上就更心中有数能统筹划,让公用经费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促进学校教育工作的发展。
(六)财务公开,民主决策
财务公开是校务公开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加强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内容。学校应当根据本校实际制定公示办法,并对学校财务进行及时全面的公示。学校财务公开括预算公开,让全校教职工清楚本年学校有多少经费,这些经费将办些什么事,用于那些方面;也包括决算公开,让学校职工及社会公众对本校的财务执行情况有所知悉。财务公开应真实全面,不能只流于形式不注重实效。
(七)统一集中核算,规范管理
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是会计委派制的一种形式,教育局可以成立教育会计核算中心,在资金所有权、使用权、财务自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学校的会计岗位,由核算中心统一核算,学校只保留报账员。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行,及统一账务核算在线软件的应用,为会计统一核算提供了平台。全县教育系统使用一套软件,统一会计科目设置,报表格式设置均统一,教育局财政局实现对各学校财务的实时监控和查询,做到资金使用的无缝监管。
(作者单位为云南省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按板镇中学)
参考文献
[1] 杜育红.教育发展不平衡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24.
[2] 吴晓磊.如何加强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厉行节约,统筹高效[J].管理视野(下),2013(5):150-151.
[3] 吴大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管理视野(下),2014(8):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