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教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苏州园林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苏州园林教案

苏州园林教案范文1

做初中教师得具备初中教师资格证,教初中语文须具备师范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文凭,这是当前教师招聘的必备条件。然而,有了初中教师资格证,仅能证明你可以做初中教师,但并不意味着你就能会教书;有了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文凭,仅能证明你可以做一名初中语文教师了,但也并不意味着你就能教好语文。《师说》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个古训也早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要了。假如一味严守古训,只是照本宣科,机械教学,就必然遭到唾弃。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虽然不能苛求具有书法家和演讲家的水准,但板书精美、书写漂亮、普通话流利这些最起码的功夫还是要具备的;虽然不能苛求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文理贯通,但基本上也要能做到博览群书,涉猎广泛,知识渊博;虽然不能苛求掌握所有的教学技巧,但基本上也要做到十八般武艺精通一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活”就来自于知识的积累与更新。只有不断地积累,才能厚积薄发,只有不断地捕捉时代前沿的新鲜信息,才能在教学中不被时代的浪潮吞噬。“打铁先得自身硬”,所以,教师要学习、学习、再学习,积累、积累、再积累,要在学习和积累中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只有通晓了渊博的知识,练就了过人的技能,才能在课堂这个舞台上,以表演家的挥洒自如,演绎出一幕幕充满灵气和活性的课堂经典之作。果真如此,语文课堂之教学效率还何愁不高?

二、打造高效课堂就必须做好课前的反思

课前反思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它要求教师在备课以后,必须对自己的课堂预设进行反复的思考,具体来说,包括两点:其一,对自己上课中即将使用的教案进行反思,思考一下吸取了以往同类教案中的哪些经验与教训,弥补了以往同类教案中的哪些缺陷与不足。其二,对自己上课中即将面对的教学对象进行反思,思考一下学生对本节课堂的教学内容,对优的学生、良的学生、差的学生如何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通常情况下,每次反思都能得到新的收获与新的发现。当前,我们有好多年轻的语文教师,在课前对教案也进行了较为精心的设计,但是,一经拿到课堂进行“实战”时,常常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其主要原因就是在课前预设时,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对学生的因素考虑得不够周全。所以,我们在课前反思时,除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外,更多地要考虑学生的因素:①学生与课本有无相关联的知识储备;②本课所采用的教学流程学生是否曾经尝试过;③哪些学生可以在生与生、生与师的教学互动中积极参与;④哪些学生需要积极的帮助和鼓励;⑤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⑥如果发生了这些情况后我们如何处理;⑦教师上节课布置的预习情况完成得怎么样等等。如若我们在课前把这些全面地反思一遍,再有针对性地进行策略调整,就能打造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

三、打造高效课堂就必须加快课堂的节奏

加快课堂教学的节奏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它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课堂上不要做那些无谓的劳动,能用一节课讲完的,坚决不用两节课,能用两节课讲完的就不用三节或更多的时间,当堂的教学任务必须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巩固、完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做到“讲授”“训练”“巩固”“提高”“扩展”有机地统一并各有侧重,要敢于向自己挑战,敢于否定一个旧我,塑造一个新我。真正地做到最大限度地向四十五分钟要速度、要效益。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要确保知识含量多、教学密度大,做到既要丰富,又要多层,还要有效。在教学方法上,要根据教学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该精讲的,话语上决不多说一句,该精练的时间上决不多超一分。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的时间里,加快教学节奏,严格时间观念,努力使语文教学课堂形成严谨、有效、高效的氛围,努力使每一位学生时刻处于“愤悱”的状态之中。

四、打造高效课堂就必须创设教学的

教学具有情感性、凝聚力和愉悦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了,就有了意境,有了激情,有了力度,有了波澜。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着意创设各种有效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在恰当的时机,不断涌起学习的,使学生感到学习津津有味,能积极、主动、自觉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并在这个过程中,完成自己的认知。这样,使他们由“厌学”到“爱学”,由“爱学”到“学会”,由“学会”到“会学”,由“会学”到“善学”,努力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能力。比如,在教学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时,我把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小组,让他们分别绘出“春”“夏”“秋”“冬”“朝”“暮”六幅图画,并且配上自己写的优美的文字解说。这样,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积极投入到小组的合作学习之中,经过集体的构思,发挥各自特长,有人绘声绘色地说,有人聚精会神地画,有人神采飞扬地写,整个课堂无不浸入艺术的创作之中。为后面即将涌现的――作品的展示、作品的欣赏、画面的解说蓄势。这样当教学到来时,学生大多仿佛栖身于大自然的诗意中,浸润在一派花香鸟语中。徜徉在艺术的旅行中……在讲授朱自清的《背影》时,我就先给学生播放了一首刘和刚的《父亲》,歌声中那饱含浓浓的父子之情的句句字字,叩动着每一位学生的心弦,撩拨着每一位学生的心绪,此时此刻,再顺势将学生的情绪诱入新课中,“父亲胖胖的身躯,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步履艰难,蹒跚地爬越铁道买橘子……”这特写镜头,这款款的深情,无一不重重地撞击着学生的心扉。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将这些镜头再现,就定能涌起学生情感的波澜。

苏州园林教案范文2

关键词:语文课堂;利用;多媒体;教学;意义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219-01

多媒体教学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把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影像等众多媒体综合起来进行教育教学的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灵活的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形象直观、快速、图像清晰、色彩丰富等优势,能有效地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时根据需要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能使呈现的教学内容形象和生动,富于感染力,运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声像等丰富的媒体表现功能,从形、色、声、情上调节课堂气氛,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诱导、激励、唤起学生的感悟,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引发学生兴奋,使之轻松活泼,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2、寓乐于教,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多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的音乐背景,妙趣的益智游戏,把学生带进了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他们主动探索,积极进取,使他们愿学、会学、乐学。

3、化静为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计算机能为师生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静止的文本可以按指定轨迹运动,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变难为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延伸和拓宽教学时空,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和动画,传递教学信息,解决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造成的教学难点,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被理解和掌握,培养并发展了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运用多媒体,发展学生的思维

1、调动声画,丰富表象,培养想象力。在教学中运用投影或动画创设课文情景,把活动的形象、逼真的音响和变化的情节展示给学生,以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嗅觉表象和味觉表象等;运用多媒体还可以突破课堂的局限和学生生活范围和知识面的制约,丰富学生的表象,从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帮助学生掌握感性知识,并发展抽象思维。

2、把握特点,因势利导,增强创造力。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形象可感性,多层次、多角度、多途径地讲授知识,使学生能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开辟立体多向深层的思维通道,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多媒体教学通过声音、图像、文字、颜色、光彩、视听并举,左右脑并用,眼、口、手、耳、脑多方位调动,全身心投入,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更趋灵活、全面、立体。通过“生活显示、实物演示、音乐烘托、图画再现、参与体悟、语言描述、想象创造”等途径能激发学生的思想解放,使思维发散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三、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形成自主参与情感。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将传统教学中无法展现出来的东西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较真切的认识。如在叙事诗《卖炭翁》一文的教学中,将卖炭老人的悲惨遭遇以动画方式逐条向学生讲授,学生得到直观认识,兴趣浓厚,不知不觉中记住了大量以往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要点。在讲授结束后再以一些补写镜头让学生从中找出课堂上的不足,复习所学知识,得出答案,这样,学生就能很快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

2、提供自主学习目标,增强自主参与意识。如在《苏州园林》一文的教学中,对于本课的重点苏州园林的图画美,可以首先通过录像片段展示苏州园林的美丽风光,让学生从中直观地感受出苏州园林的美,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结合课文,再设计一些问题,学生大多能很快发现问题,有的发现不了,通过讨论发言,学生们基本达成共识。这样,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分析,从而提高他们参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设有利条件,提高自主探索能力。利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可以在组织安排教学过程中,不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组织讲解教案上,而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把精力放在简化利用资源所经历的实际步骤上。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初步了解知识要点,再从教师提供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中获取学习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通过思考分析、结合实际、探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创设问题情境,提高自主参与能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在于教给其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由“要学”到“学会”,再过渡到“会学”。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将自己放在特定情境中,结合先前所学的知识思考问题,参与解决问题,教师加以指导,从而提高学生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1、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学生借助电教媒体,突破文字的障碍很快地进入课文情景,积存于记忆深处的表象迅速复现,与眼前的形象串联、叠加,幻化为自己心目中的新的审美形象,从而提高了审美感官的灵敏度、活跃性和统摄力。

2、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运用电教媒体,使课文中语言文字传递的情感信息和形象直观情感信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对学生的感染就更为强烈,得到“高峰体验”,感受“情感的美”。再通过细腻品味和冷静分析,感受“理性的美”。

苏州园林教案范文3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初中语文 教学

随着高新技术的普及,培养学生信息的搜索、处理、应用的能力是新时代的要求。语文是一门知识面非常广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需要通过其他的渠道获得教学资源来补充教材没有的资源。由于信息技术的方便快捷,通过信息技术能够快速的搜索需要的信息,并且可以集图像、声音、文字、动画等一体来呈现,因此,语文课堂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已成常态。"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帮助语文教师实现课前预设的信息搜集、电子教案整理、多媒体演示平台的设计,以及在课堂上实行网络教学并利用投影音像设备展示语文情境的一种教学方法"。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初中语文教学有利也有弊。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存期利避其弊是本文探索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

一、信息技术辅助初中语文教学的优势

在教学中能够运用到辅助教学的信息技术包含计算机、网络、电视、广播等各种硬件设备和软件工具,通过这些工具可以对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获取、存储、传输。信息技术的各项特点显示通过信息技术辅助初中语文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着明显的优势。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兴趣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学习的整个过程都和兴趣有直接关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的应用信息技术,相对传统教学来说,能使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并且利用视频、图像等功能来创设教学情景,声形并茂,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授《苏州园林》时,除了借助教材上的图片外,再从互联网上收集一些关于苏州园林的图片与录像,让学生详尽的了解苏州园林的美景,品味它的雅致奇丽,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计算机和网络平台存储了大量的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恰当的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与自主学习能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初中阶段的学生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初中语文教学符合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信息技术的声像编辑功能,可以设计创作大量的图片、动画、音乐给学生欣赏、比较、筛选、应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信息技术辅助初中语文教学可能出现的问题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初中语文教学并不是百利无一弊的。如果使用不恰当会使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或不利于学生发展。一般在使用信息技术辅助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有三个方面。第一,过度依赖。网络平台中存储的大量语文相关资源,对教与学都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一味搜索网络相关信息而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主观创造,将难以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借助网络现成的答案而懒得动脑筋思考,长期下去,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发展。第二,音像泛滥。图像或动画能直观的展现抽象的原理知识,帮助学生理解,但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过度的追求音像展现,用视频资料来讲解,用录音资料来范读,或过多的展现一些场景图片,不利于学生的想象力。优美的语言文字能带学生进入一个想象的空间,如果音像过多,会削弱学生的想象力,削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第三,过于强调娱乐。在教学课件中插入音乐、图片、影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如果过于体现娱乐性,选择的资料偏离了教学目标,忽略了教学重点,会大大降低教学效果。

三、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初中语文教学的原则

苏州园林教案范文4

【关键词】引导 激发 兴趣 动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5-0138-02

【Abstract】“Interest is the best teacher.” In Chinese teaching how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is a deserving of research, pay attention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study, can make the student’s interest, from which produce positive emotion experience,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Students have to study the interest, will b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eachers eager to explore knowledge, and in the process gradually formed ability and developing intelligence, nurturance self-consciousness, initiative and creativity.

【Key words】Guide Interest Stimulate Power

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鲁迅先生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带有感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既是影响学习进程与学习效果的强大动力,又是激发创造思维、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在教学中只有注意用多种方式向学生展示科学的奥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才能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气氛。

虽然提高学习兴趣如此重要,但在重理轻文倾向的影响下,语文常常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在我们倡议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时,也必然会遇到一些困难。

一方面,由于数、理、化练习多、负担重,学生课余很少有时间再投入到语文学习上,于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一工作也只能放在课堂上进行。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教育的目的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逐步完成的。究竟怎样才能既不耽误教学任务又能多搞些兴趣活动寓教于乐呢?如何在潜移默化中利用课堂教学环节高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以外,老师一般不与学生接触,又能通过哪些途径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导读教学法

作品背景介绍很重要,它关系到学生对课文思想内涵的理解,对作品背景理解不透,学生在学习时就很难吃透课文,从而影响学习效率。在讲的词《沁园春•雪》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词的内容,我向学生详细介绍了到达陕北前后的情况及当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抗日。学生们在我熟练而生动的介绍中了解了这首词产生的历史条件,无形中又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二、语言法

教师言行的幽默风趣化。这一点是教师基本功的一种体现,也是在课堂上能与学生成为一体的最基本的前提。当然这种言行的幽默是有一定的度的,这涉及到课堂的组织管理,而这个度却是视不同的班级整体水平而定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最优化的分配学生的注意力,而通过教师的言行来实现最优化分配学生注意力的方式是最为可取和可行的。

三、比较教学法

在讲授新知识时,联系原来学过与之相关科目,对比、参照、借鉴,使学生既巩固了旧知识,又学会了新内容。我在讲授《死海不死》一课时,就联系借鉴了很多相关科目知识。在介绍死海地理位置时,先向同学们介绍了东非大裂谷的形成,使他们从宏观上了解了死海所处位置,同时也讲明了死海形成的条件之一:地形条件。接着又结合物理知识和化学知识,把死海的成因讲清楚。对于课本上的知识学生往往一看便知,如再单纯讲授,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当学生们聚精会神听我介绍地理、物理、化学知识时,在不知不觉中已理解了课文大部分内容,等他们再看书时已一目了然。

四、互动教学法

教学时融入课堂,与学生成为一体,构建出和谐、活跃、敢言的课堂氛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从设计教案到课堂实践,我都追求将自己融入其中,避免成人思维的干扰,从语言及身体语言上力求实现童趣化,以达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创造出生动活泼的课堂,进而引起学生的兴趣。

五、课堂提问法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把课堂提问的权力下放给学生,多让学生提问学生回答。教学时把学生两人分成一组,让他们互相提问回答,每节课可抽查3~4组,并规定他们提出的问题不能重复,抽查可以按学习稍差的学生、中等学生、优秀学生的顺序进行。这种做法起到了以下作用:一是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提问,学生自己掌握了主动权,为其创设了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精神环境,学生能够大胆地去做。二是创造了成功感,增强了学生的信心。课堂提问,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容易紧张心慌,害怕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情绪不稳定,缺乏勇气、胆量和信心,而把主动权放给学生,学生相互提问回答,能够顺利地回答出来,从而充满了成就感,打消了胆怯心理。

六、情景教学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设备为创设情景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尤其是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更为语文教学提供了音画结合的新境界、人机互动的新天地。如教学《苏州园林》一文时,可把收集来的有关苏州园林的挂图挂在教室里,让学生置身于园林的山水、亭台楼阁之间。同时还可以把课文内容制成课件,让学生在看、听、想中仔细体味“无论站在哪个角度,眼前总是一副画”的优美境界。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主动参与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特别是演讲和表演课本剧。很多文章如果让学生上台演讲,无论是对演讲的学生,还是对演讲者本人都是寻找感情突破提高学生兴趣的好方法,《孔乙己》《范进中举》等都是编写课本剧的好材料。当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形容枯槁的“孔乙己”坐着用手走到咸亨酒店时,同学们也许会哄堂大笑,但笑过之后一定是深思、是同情甚至伴着潸潸泪水;当“范进”疯笑着说“我中了,我中了”时,对封建知识分子丑恶嘴脸的厌恶之情不请自来。有了这样活灵活现的情境,学生一定会兴趣盎然。

总之,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各种能力的发展,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激发与引导。作为教师一定要多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弱点及优点,对症下药。在教法上认真探索,多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我素质,唤起学生较高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苏州园林教案范文5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写作现状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存在的普遍现象就是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教作文。学生缺乏生活体验、文学积累不够,写作时,往往为了凑够字数而苦思冥想,而教师也普遍感受到作文教学的难度较大,学生普遍缺乏对写作的兴趣。此外,除了写作存在这样的问题,阅读教学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普遍重视教学形式而忽视教学效果,教师遵照传统的教学办法,逐字逐段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形成了一种固有的教学套路,使学生形成惯性思维,学生对知识的积累不够,平时很少或从不参与课外阅读活动,由此造成了写作言之无物、内容空洞。初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让很多教师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思考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办法,主张使学生在阅读中提升写作水平,在开展阅读教学的同时注意向学生传授写作方法,让学生提升写作水平。

二、以阅读教学促进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1.教师设计教案要深掘课本

为了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方案,教师需要结合初中生语言发展的特色,设计教学案例,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初中生的语言积累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发展,初中生的词汇量大量增加,写作能力也得到显著提升。此外,初中生的思维能力也逐渐形成,情感亦日趋丰富。为了在阅读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需要深挖课本中的潜在写作资源,让学生在总结阅读经验的基础上提升写作能力。学生需从课本中学会立意,现在很多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缺乏对周围事物以及自身情感的思考,写作时便言之无物。出现这种情况也许与学生的年龄或生活阅历相关。因此,教师需要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从课文中探寻立意点,总结经验。例如《散步》一文,作者一开头就写道“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样的开头直接点明主题,文章虽然短小,但是情节却很曲折,能够吸引读者的目光。教师需教会学生从语文课本中学会细节描写,细节描写能表现人物形象或事物的特征,增添文章的感彩。

2.教师在教学中需充分解读课本

学生进行阅读学习,不仅是要了解文章的情感与思想内容,还需从中悟出写作的技巧。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学生只有在充分解读课本的基础上,才能领悟立意的高妙;教师需在深刻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好文章的思想内涵。语文课本中出现了《享受生活》《热爱生命》《紫藤萝瀑布》等大量优秀的文章,或表现作者对人生的感悟、或表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传达出一种奋斗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教师需努力引导学生从中学会享受生活、观察生活,让学生形成新的写作视角。充分解读课本内容与结构,能有效指导学生学会作文布局,学生在看文章时,要明白作者的思路,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过渡、衔接的语段,让学生在体悟文章布局的基础上,增强对文章结构的认识。

3.写作教学应结合课本

苏州园林教案范文6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教学优化;教学研究

初中语文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所要学习的重要学科,又由于其在中考中所占据的较大分数比例而显得格外重要,因此教师能否有效地开展语文教学,就成为影响学生中考成败与人生未来发展的因素之一。相应的,初中语文教师就应该将语文教学的优化作为教学研究的重要方向。而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之中,由于部分教师教学认知的不当,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就使得教学的有效性受到较大影响。为了达成新课标的教学优化要求,切实提升语文教学的效果,语文教师必须要树立科学的理念,正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正确的方法,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设计不当

在当前,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并没有合理的原则和清晰的思路,往往是按照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设定教学目标。但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新课标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教师仍然坚持传统教学目标设计,就会使教学的有效性受到影响,这也不利于学生更好地发展。

(二)课程容量较低,学生体验较差

课程容量是评判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标准之一,其对于学生的学习体验也有较大的影响。在当前的教学实际中,笔者发现,有一些教师在课下并没有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利用,仅仅是将教材作为开展教学的依据,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的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的课程容量也相对较低。

(三)教学工具运用不佳,教学展示方式单一

当前,虽然多媒体教学工具已经在全国中小学中得到了较大力度的推广,但笔者发现仍有很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作用,其在教学中也没有针对多媒体进行开发研究。这就使得其对多媒体的应用处于一个较为粗浅的层面,在教学实际中也很难将多媒体的教学作用完全发挥出来,这就限制了教学的优化。

(四)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不当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仍然将理论讲授法作为开展教学的唯一方法,这一教学方法虽然可以达成知识内容的教学,但无法将学生的思维有效调动起来,并且其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压制也并不符合新课标所提倡的理念,在这一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下,自然也就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忽视预习复习

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是学生实现自学的两个重要途径,而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对于预习和复习的重要性并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缺乏对预习与复习的关注。而教师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学生的态度,教师对于预习和复习的不关注也使得学生忽视了这两个环节。除此之外,自学辅助资源的缺乏也是影响学生自学的一个关键条件。

(六)评价方式不当,关注点单一

教学评价是实现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其对学生当前的发展情况有非常重要的总结作用,学生也能够通过教师的评价对自己的发展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知。而在当前,笔者发现,有些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只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发展却不关注,这就使得教学评价无法有效发挥出其效果。为了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师就需要结合实际进行研究,尝试着作出改变。

二、实现教学优化的有效方法

(一)联系学生学情,调整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导向标,其能否有效构建会直接影响教学的顺利开展。鉴于当前新课标提出的教学优化需求,教师就需要认识到纯粹按照经验设定教学目标的局限性,并采用更加科学有效的标准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在当前,三维教学目标已经成为教学目标设计的最新标准。所谓的三维教学目标即是指知识目标、发展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三个目标的创建就可以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个清晰明确的标准。相对应的,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创建,教师要能联系当前的教学实际内容,分析新课标的发展要求,从而科学地构建三维化的教学目标。

(二)利用资源检索,整合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的整合可以帮助教师对自己拥有的可利用的教学资源进行整理,这对于教学课程容量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为了实现这一点,教师就要先明确自己可用的教学资源有哪些。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于教师而言,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教学资源宝库,所以为了达成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师就要将互联网的功效充分地利用起来,借助互联网的检索功能,去网络上搜集教学所需的资源并进行整合,将其融入自己的教学设计之中。这里所指的教学资源可以是图片、文字,也可以是视频动画,还可以是其他优秀教师的教案和教学实录。这样一来,当教师获得了充足的教学资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备课,就可以更加有效地开展教学。例如,在进行《苏州园林》这一课的教学时,为了提升教学的课堂容量,教师就可以在课前利用互联网进行检索,搜集一些有关于苏州园林的图片和视频作为教学资源。通过这样的教学资源导入,教学的课堂容量就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三)借助媒体展示,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工具对于教师的教学有着很强的辅助作用,为了教学的有效进行,达成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有效理解,教师就要将可用的教学工具有效地利用起来,发挥其作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是如今中学教师开展教学的主要用具之一,若教师想实现对教学效果的优化提升,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要找到对多媒体进行有效利用的方法。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在课前针对多媒体进行深入分析,预演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流程,这样一来,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有效展示,帮助学生实现对相关知识内容的有效理解。例如,在进行《社戏》这一课的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很好地了解“社戏”,理解作者描述的内容,教师就可以搜集一些有关社戏的说明和图片并用多媒体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在学生了解了社戏是什么之后,再进行这篇文章的阅读,就可以更深层次地感受作者的所思所想。

(四)渗透课改理念,转变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优化可以帮助教师实现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在如今相关研究已经证明了教师所熟知的理论讲授法本身存在一些弊端的情况下,为了实现教学优化,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就要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联系新课标的要求,选择更能发挥出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小组合作教学法是伴随着新课改的进行逐渐被人们所熟知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对这一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发挥出来,使学生的合作学习取代教师的单调讲授,有利于教学的顺利推进,而学生的能力也将在其中得到有效的发展。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小组合作教学的推进单位是学生小组,所以能否创建一个有效的教学小组就对教学效果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故教师在教学中要能联系当前的教学情况,选择有效的分组方法对学生进行小组的划分。例如,在进行《桃花源记》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实施小组合作教学。为了促进小组合作教学的有效进行,教师就可以按照学生的能力发展情况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这样可以确保各个小组的学生均可以完成探究目标。这样一来,在小组划分完成后,教师就可以给每个小组分配解析任务,让学生借助古文字典和辅助书来完成任务。通过此过程,学生的能力可以得到较好的发展。

(五)运用微课辅助,实现学生自学

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进行对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为了做到教学优化的有效进行,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重视预习和复习的有效开展。为了让学生切实地认识到预习和复习的作用,教师就要结合其价值对学生进行宣讲,并为学生制定具体的预习和复习要求。为了给予学生有效的自学辅助,使学生进行有效的自学,教师还可以采取微课件制作的方式,在课前提前制作好相应的微课件,在学生进行预习和复习前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可以借助对其的运用实现有效的自学。

(六)合理进行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为了实现教学的有效进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重视教学评价的开展。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够认识到单一评价标准的弊端,要创建一个以学生能力发展、课堂表现、知识掌握三方面为评价标准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当前学习情况作出具体的分析。除此之外,为了实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优化教学评价的作用,教师还可以创建以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学生评价体系,实现学生的有效评价。例如,在完成了《沁园春•雪》这一课的教学之后,教师就可以按照学生当课的表现进行评价,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大致的研究。在其中,教师就可以先按照学生的纪律表现做出总体评价,指出有哪些学生听课出现了走神现象。在完成这部分评价内容之后,教师就可以做出相应的评价。综上所述,为了达成初中语文教学的优化,教师就要结合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要求审视自我教学过程,分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当问题得到明确之后,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整,达成教学的有效进行。若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做到这几点,相信教师的教学效果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发展也就可以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傅小英.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析[J].内蒙古教育,2017(1).

[2]王丽萍.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转型[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6(2).

[3]周恒国.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探析[J].亚太教育,2015(32).

上一篇论文

下一篇登岳阳楼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