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意经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意经验范文1
医生的经验来自实践
120000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张秉琪
《中国社区医师》记者要我谈谈对“医生的经验从何而来”的认识。这使我想起一句古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古诗告诉我们经验来自实践。
当村医的日子,让我坚信要做一个“好医生” 社区医师是服务在最基层的医生。20世纪50年代,我毕业后就分配到一家县医院,报到时我是该院第94名注册员工,当时根本没有想到过条件会是那么差。那个年代总是下乡,一半时间都在乡下巡回,所以我就是乡村医生,当时有一个想法总是离不开脑子:我这不是白上了5年大学吗?在这种想法下,虽然想着为患者服务,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却很少能积累经验,也不可能积累经验。
直到有一天的半夜,被当地助产士和患者家属领到一个山沟的小屋里,处理一位分娩后胎盘滞留已达1天的患者。当时患者的情况已经相当差,如果从大山里用马车拉到城里要十多个小时,患者将九死一生,只有冒险就地作胎盘剥离操作,患者可能还有救。可我是外科医生,只是看别人做过这样的操作,还很有可能出现大出血,若出现大出血,除了带有一瓶乙醚可用于阴道填塞临时止血外,别的抢救措施一无所有,助产士小姑娘吓地一个劲儿问我产妇会不会死?连个商量的人也没有。家属的几双眼睛直盯着我,恳求说:“咱知道很危险,救救她吧,大夫,即便救不活也认命了!”患者的命就悬在我的手上,我越想越害怕,吓出一身冷汗。可想到我毕竟是一名医生,怎能见死不救呢?这个时候,想法变了,想的都是当年在产科实习时,老师处理这样的患者的镜头,很快就编织成一套操作程序,终于冒险地做了。虽然出了不少的血,又紧张得衣服全湿透了,但最后这位产妇还是活了。第一次体验了运用老师的经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此时的我仿佛前进或提高了一大步,突然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
对自己有正确认识是积累经验必要条件 有了山沟救产妇的经历后,我体会到了医生的职责,所以,总是想着怎样为患者治好病,又做到尽量为患者省钱,这使我注意每一点新的体会,哪怕是听到一个偏方也都记在本子上,找机会试着用。那个年代的县医院里除了一台X线机,还有简单的化验项目。记得好几年后才有了A型超声波检查仪,那是了不得的大事。那时还有一套规矩:医院里每月公布一次x线照相的阳性率,阳性率低,说明医生水平低、乱开X线照相、不负责任、不为患者着想,那是政治思想问题。在那个情况下,靠的就是仔细地了解病史、听诊器和自己的手,所以非常重视经验。
记得临床实习时,老师曾强调过触诊时的一种名叫“揉面感”的体征,在诊断腹膜结核时很有用。说是体征,实际只是一种感觉,因为揉面时面团可硬也可软,没有一个标准,全凭自己的感觉。由于每次检查腹部时都主动体验,积累经验。50多年后退休了,一次在北京一个同学家,他的邻居被疑为卵巢肿瘤,要我帮助看看,我检查腹部后说像腹膜结核,建议做腹腔镜检查,结果证实我猜对了,主要依据的就是这“揉面感”。
积累经验要靠自己主动 经验包括诊断、治疗以及对待患者等多方面的内容,要靠自己主动积累。但吸取别人的经验可能更为重要,因为在基层工作,与大医院相比,病种简单、病例少,还可能由于天天接触的多为一般的病种,思想上容易淡化,甚至有些麻痹。哪怕是感冒看得很多,若认为自己经验丰富了,不检查也能治,于是一见就治,那就错了,等待着你的可能是误诊或误治。如果有1例合并心肌炎的患者,若连心率也不查,怎么能发现心肌炎呢?从医一辈子,这种事故只要出一次,必将痛苦与遗憾终生!相反地,任何一位真正有经验的医生,他诊断感冒时,一定要把该排除的疾病一一排除,总是把心肌炎放在第一位予以重视,还要绝无例外地把病毒感染与细菌感染严格加以鉴别。
他人的经验也要常记心间 把别人的经验学到手,成为自己的经验,这是最简便而高效率的方法。记得在50多年前实习时,有一位因呼吸困难诊断待定入院的患者,我的上级医生开始想到心力衰竭,后来又想到肺内感染,他和我们查来查去还没有查清楚。教授查房时看一眼便说:“这是个肺动脉梗死的患者!”大家听了都很惊奇,原因正是肺动脉梗死的患者特少见,大家缺乏相关的知识,也正是教授有此经验,一见便知。教授给大家详细地讲解了特征和机制,后来通过检查证实了诊断。这件事成了我终生难忘的记忆,后来遇到类似的病例时,用的就是那次学到的经验。
医生虽属经验性职业,但要“慎重”诊断
224200江苏省东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严国进
不可否认,记者遇到的这位医生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其经验源于平常这类患者见多了,治疗多了,胆也练大了。但他却过于自信、自负了。如此用药,滥用抗生素暂且不谈,患儿感冒有可能是其他疾病首先表现出来的症状,什么都不检查就“挂水”,极易掩盖病情,造成误诊,后患无穷。
笔者认为,作为医生,对待患者不仅要在态度上热心,更应在诊疗上“耐心”、“细心”、“小心”,少说绝对的言辞。医疗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经验性的工作,也是一个人命关天的工作,必须“慎重”。
医生的经验应该在日常诊疗过程中不断积累、修正、丰富。一是要强化医学继续教育。医学发展日新月异,需要经常进修、培训,参阅最新医学期刊,不断提高自己的医学理论及实践水平。二是要在日常诊疗过程中多留一个“心眼”,追踪患者治疗康复情况,这不仅体现出对患者的关心,而且有利于积累诊疗经验,对病例诊疗情况及时分析、总结,哪些方面诊疗、检查还不到位,还有缺陷,需要今后注意与改进。三是不要忽视“望闻问切”、“视触叩听”,这种多少年来被实践反复证明的最基本的诊断方法,这也最能体现医生的医术和医德,是对症下药的前提。然后再结合对患者家族史、病史的了解分析,可以对绝大部分疾病做出正确的初步临床诊断。最后是视情况劝患者做辅助检查。临床医学是一门经验科学,但是单凭经验也会造成错误的诊断。医生在诊疗中也可能会出现错误,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各种辅助检查是医生经验的延伸和补充。患者的病情往往是复杂的,同样是一种病症,但病因不一定相,同,患者疾病的诊断既需要医生的诊疗经验,也需要辅助检查,这样才能明确患者的病情,做到对症治疗。
既要珍惜临床经验,又不能过于自负
100021北京广仁医院内科 黄萍
现在的医生一般都是经过几年正规医学教育,通过严格的医师执业考试,历经3-5年住院医师的临床实践,才能独立完成门诊、急诊和住院责任医师的工作职责。随着工作实践时间的延长,接诊患者数量的增多和对患者诊治过程中成功与失败经验的总结,临床经验得以不断丰富。但这并不等于说医生就可以完全凭借个人的经验,任意放弃临床必要的辅助检查,或仅仅依赖直觉对患者进行诊治。
笔者曾经接诊过一位患者,男,66岁,经济条件比较拮据,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和腔隙性脑梗死病史。来诊主诉头晕、胸闷,查体血压正常范围,心电图见窦性心律,ST-Tv3、v4、v5水平压低呈缺血样改变。拟诊冠心病、心绞痛(新发)。当时给予硝酸甘油静滴,吸氧;30分钟后患者症状完全缓解,复查心电图大致正常,治疗前心电图ST-T改变已消失。修正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考虑患者病情可能还会变化,建议转诊,住院治疗。在转诊到哪家医院的问题上笔者征求患者意见:到三甲医院,治疗抢救条件好,但是费用相对高;到本系统二甲医院,虽然治疗抢救条件不如三甲,但是费用较低。患者选择去二甲医院,笔者心里也觉得这样对患者比较安全,费用也能节省,总比回家里要好。但没有想到的是,患者于住院1周后的一天早上突发心室颤动,虽然经过全力抢救,后转送三甲医院治疗,患者脱离生命危险,但是最终导致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总结教训,还是笔者凭经验对患者病情的严重性估计不足,如果能预想到后来的情况,当时直接转送三甲医院有可能抢救效果能更好些!
生意经验范文2
教学重点设计
①使学生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和记忆7的乘法口诀,能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有关的乘法试题,并能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②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教学难点: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主要采用启发式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法来完成本节教学。具体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准备性学习阶段(情境导入,观察铺垫)――在统计记录单的计算交流发现中为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让他们学会迁移,用类推的思想去解决问题。
探究性学习阶段(自主探究,创编记忆)――让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自主探究、交流分享,让学生在彼此的交流发现中进行知识的互补、沉积与积累,让学生运用自己发现的规律去记忆口诀。
延展性学习阶段(分层练习,拓展应用)――安排了不同层次的练习,在巩固的同时进行辨析延伸,在生活的应用、举例中,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让学生体验数学化的过程。
最后评价小结,再次内化新知。
情境引入,观察铺垫
过渡语:(播放歌曲《小白船》)在这美妙的歌声中,我们仿佛也乘上这只小白船到蓝蓝的银河玩了一趟,感觉怎么样!带着这种好感觉和老师一起进行今天的学习吧!(上课)
①摆1只这样的小船,用了几个?
②出示表格,提问如果用14个这样的,可以摆几只小船?摆3只、4只……摆7只呢?看着张张统计记录表,你能边说边写完成这张表格吗?(填完后可别忘了回头看看自己写过的,学生在书上填写后,指明汇报结果,教师完成表格)
③观察表格提问:这里的21,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还需要7加7加7呀!所以21里面有几个7?那42里面有几个7?这个42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④听了大家的方法介绍,我想到了3个7比2个7多( ),又比4个7少( ),你也能看着表格像老师这样说说吗?出示模版提说(静静地想一想,和你的同桌轻轻地说一说):( )个( )比( )个( )多( ),比( )个( )少( )。
⑤刚才我们的这些问题有没有发现都和几有关。就是呀,如果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我们不就能很快算出来了吗?那你能利用这张表和以前编口诀的经验也编出7的乘法口诀吗?编之前,你有什么要提醒小伙伴的吗?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导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新知的学习来说尤为重要,本节课抓住学生感兴趣的心理特征进行导入,在《小白船》的美妙歌声中以统计记录单的形式填写汇报,交流发现为口诀的编写及方法记忆做好铺垫。
自主探究,创编口诀
其一,创编口诀。第一步:带着大家的提醒,把你的小嘴和小手配合起来,边说边写摆1只小船用了几个7,算式是什么,口诀是什么?时间两分半钟,来得及吗?第二步:开始吧!(学生在教科书上填写算式,编写口诀)写好的小朋友别忘了读一读、记一记。第三步:同桌交换着读一读、看一看,指出他的错误,并说说你是怎样编的。第四步:指明汇报。展示正确的――结合学生的书,让其说一说这句四七怎么想到的,因为2个7相加是14,所以我想到了“二七十四,七七四十九”这句表示什么呢?展示错误的――这个小朋友编的和你一样吗?有什么要帮他指出来的?谢谢这位小朋友给小马虎们提了个醒。
其二,记忆口诀。第一步:齐读老师编的口诀,问有什么发现能帮助大家快速记忆的。(学生的主意不错)我们来读一读、看一看是不是方便记忆,这是按顺序记。第二步:如果打乱顺序记你觉得哪句口诀比较难记?有什么办法?“七七四十九”有什么特别的?还有哪些口诀也只能写一道乘法算式的和一道除法算式的?第三步:掌握了这么多的小窍门,现在口诀就好记了。给你两分钟看着算式和口诀读一读、记一记,再趴下轻声的背一背,再和同桌互相背一背。第四步:齐备、抽两人背一背。第五步:大家合作一下,来对对口诀,看屏幕抢答、师生互对。这样的游戏课后学生们还可以和自己的小伙伴或爸爸妈妈一起玩。
其三,小结回顾。今天我们由统计记录单的帮助想到了几个几相加列出了乘法算式,还编写了7的乘法口诀,并且记了记这些口诀,下面我们就来应用它们吧。
设计意图:创编口诀,让学生结合以前的经验自主类推编写,同时关注同桌间的检查反馈和错误资源的呈现评价,从而渗透好的习惯培养教育。记忆口诀,让学生在彼此的交流发现中进行知识的互补、沉积与积累。如此,学生在运用自己发现的规律去记忆口诀时,就不会在感到枯燥疲惫,而会主动积极的去记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渗透知识的比较辨析,如7+7和7×7。
分层练习,拓展运用
第一步:想想做做第一题。首先,完成今天的第一道课堂作业,打开书第一题。(一分钟后)问学生有什么发现,再组织学生交流横看、竖看有什么发现。
第二步:一句口诀解决了3个算式,如果告诉你一句口诀你能想到哪些算式呢?(教师出示口诀,学生报算式同时板书)
第三步:下面请学生用上自己灵活的记忆来算一算吧!(注意针对学生的错误分析7+3和8×7,还会用今天的学习推想以后的知识了,不简单)教师说:“看来简单的口算难不倒大家,下面的生活应用题你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辨别吗?”
第四步:出示七言诗《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首诗中有今天学习的知识吗?要想算出这首诗一共有多少个汉字?怎么想?为什么这么列呢?学生介绍知道的一行有7个字,四行就有4个7,可见他们很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问题。稍后,教师进行小结:象这样每句诗中有7个字的诗,叫七言诗。再来读一遍感受一下诗中对人们的劝解。
第五步:像这样7的口诀的应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
第六步:你知道吗?再过6个星期零4天,我们又会迎来新的一年2014年了,你能算出还有多少天就是2014年的元旦了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题组的练习,在横看竖看的比较中进一步建构相邻两句口诀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应用记忆口诀;接下来的看口诀说算式、打手势计算,在巩固的同时进行辨析延伸,让学生初步体验成功的乐趣,形成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习数学的过程成为积极、愉快和富于想象的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最后的生活应用、举例,在思想教育的同时让学生体验数学化的过程。从学生周围生活入手,从中寻找数学模型,通过不断积累就形成了数学意识,对他们理解数学的意义、价值和了解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都是非常重要的。
评价小结,内化新知
第一步:小结评价。这节课大家都有哪些收获?有哪几句一起来背背吧!其实大家今天的收获不仅学了这几句口诀,老师看到的是大家好的观察习惯、思考习惯,还有与小伙伴快乐合作分享的习惯,带上这些好的习惯,我们来完成今天的课堂作业吧!
第二步:课堂作业。完成书中第四、第五、第六题。
生意经验范文3
生态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人类为应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危机,通过技术进步、制度创新、理念更新等,将人类对自然的非理性和过度自由主义进行必要的自我规制、自我调适,意图重塑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针对人类中心主义导致的人类利益泛化,人类不断进行反思修正,逐渐重视自然和动物的权利、主张动物解放、尊重生物本身,尤其以重视生态整体的生态主义影响最为深远,并将生态主义视为超越理性主义和自由主义的环境保护“第三条道路”[8]。
1.生态主义的产生
生态主义(ecologism)源于生态科学。随着生态科学的发展,人类认识到地球整体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地球上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系统与其他各种物质因素构成的生态系统在一定时空范围内,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组成有序且相对稳定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9]生态系统总是保持着相对稳定和平衡状态,若其中任何一种要素发生变化,都会引起其他一种或数种生态要素的变化。生态系统对自然或人为原因导致的环境变化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如生态系统对污染物有自净能力,但如果人为排放的污染物超越了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就会使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中断或受损,导致环境恶化,从而不利于生态系统特别是生命系统的正常运转。生态科学中的生态主义要求生态系统中所有构成要素必须维护生态系统本身的相对稳定,坚持整体主义思想,实现生态系统本身的可持续发展。[10]生态系统本身的相对稳定和平衡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类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维护生态系统整体的相对稳定和平衡,优先考虑生态利益,人类的行为必须服从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生态主义在伦理学、哲学中的发展
人类在反思环境危机根源、应对环境危机时将生态主义引入到社会科学领域。社会科学中生态主义论者总体上主张人类只是生态整体或是宇宙整体的一部分,人类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牺牲生态其他组成部分的利益。[11]生态主义被人类首先用于伦理学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和批判。美国著名生态文学作家蕾切尔•卡森1962年出版的《寂静的春天》首先提出生态整体主义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卡森在该书中以大量的事实和科学知识为依据,揭示了滥用杀虫剂等化学药物所造成的全球性环境污染和严重的生态危机,质疑现代人征服自然、控制自然的观念和狂妄的科学态度,表达了自己反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12]在人类与自然关系的伦理道德上,生态主义主张人类新的伦理规范应当调整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将人与社会伦理道德关系中社会概念扩大到土壤、水体、植物、动物或者它们的集合体,“把人类在共同体中以征服者的面目出现的角色,变成这个共同体中的平等的一员和公民”[13],人类必须尊重自然界的其他部分,任何生命都有自己的价值和存在权利。从思想上引导人类对过去的行为和善恶观进行反思,倡导以生态利益中心主义取代人类利益中心主义,注重人类对自然和环境的责任,强调动物的权利。[14]伦理学中生态主义是对非理性人类中心主义的重大修正,强调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生态主义也引起人类哲学思想的巨大变革。一方面,传统的哲学主体论认为只有人类成员才能成为社会关系的主体,人类成员之外的生态系统组成部分在社会关系中只能以客体存在。生态主义要求人类在哲学主体论上必须转变对生态其他组成部分唯客体定位倾向,甚至承认其主体定位,并赋予其道德关怀。另一方面,传统的哲学价值论认为人类是世界的目的,只有人类才具有目的性价值,自然仅有工具性价值,是被人类改造、征服的对象。生态主义要求人类在哲学价值论上必须转变对自然的唯工具性价值定位倾向,承认自然具有目的性价值,且在相对意义上,自然既有目的性价值又有工具性价值。哲学中生态主义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在更深的意义上影响着人类的思维模式,并最终反映在上层建筑对人类行为的规范模式设计之中。
环境法中生态主义合理内涵
随着生态主义理论在各领域的蓬勃发展及西方世界开展的一系列“绿色运动”等环保活动,生态主义先被引入到环境保护立法之中,形成生态主义法律观,渐成为环境法重要的部门法哲学基础,进而影响到整个法学的法哲学基础。在人类将生态主义引入环境法时,必然面临如何理解环境法中的生态主义,及生态主义环境法如何指导人类保护生态环境,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环境法中生态主义内涵界定
对环境法中生态主义的内涵界定直接影响其在环境法甚至在整个法学领域的生命力。生态科学、生态主义伦理学和哲学等都是环境法中生态主义的理论来源,但环境法中生态主义并不是对生态科学、伦理学和哲学中生态主义的全盘继受,而是根据环境保护的规范需要对各领域生态主义有所取舍。生态主义环境法者如果没有确定环境法中生态主义本身的合理内核,其会被人类中心主义冒用。修正的人类中心主义也会打着生态主义的旗号,把人类伦理道德泛化为整个生态系统中普遍适用的价值尺度,行维护人类利益之实。人类在界定环境法中生态主义的内涵时,主要面临着对生态系统其他组成部分权利主体地位认定方面的困扰。首先,法律是人类社会的上层建筑,是人与人之间对行为规则约定的权威化产物,维护人类社会内部个体或个体集合体(如单位)的权益。因此,传统法律是从个人利益出发规范人类社会内部个体行为的规则,其间没有人类整体这一概念。环境危机的加剧使人类认识到法律不仅需要规范内部行为,还要面临处理人类与生态系统其他组成部分关系的历史任务,并逐渐形成人类整体概念。其次,当法律要解决处理人类整体与生态系统其他组成部分关系这一历史任务时,又发现法律本身有无法逾越的障碍,主要是人类社会内部形成的“主客二分”思维定势导致的对生态系统其他组成部分地位认定问题。法律产生于调整人际关系需要,将人视为地球上唯一主体存在成为传统法律的历史根基,在如此发达又根深蒂固的法律体系内人类无法再将其他主体纳入。但生态科学、伦理学、哲学等学科的理论发展,尤其是人类面临的环境危机引起的处理人类与自然关系的现实紧迫性需要,又使人类不得不直面这一问题。于是,法学内产生了分歧,是根本上变革法律,还是维持现有根基的法律内部调整。解决这一问题自然成为法律体系内环境法的任务,而且环境法不仅成为解决人类与自然关系的窗口,还会成为引起法律体系根本变革的突破口。人类解决对生态系统其他组成部分权利主体地位认定方面困扰的最好办法是界定环境法中生态主义的合理内涵。目前,人类还无法在法律上赋予生态系统其他组成部分主体地位。现代科学发展表明,人类还不可能完整获得生态系统其他组成部分的权利与利益需求。另外,人类对法律体系的变革尚未就将生态系统其他组成部分的权利与利益需求纳入的规范形式达成一致。而法律是主体意志协调的产物,因此,人类既无在法律上认定生态系统其他组成部分主体权利地位的必要,实际上人类也不可能通过与生态系统其他组成部分的意志协调达成任何约定。人类只能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对自身的行为先进行规范调整,在人类最大能力范围内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和平衡,进而求得人与自然和谐,并避免陷入为保护自然而保护自然的误区。故而,人类在环境法中坚持生态主义并不必然需要认定生态系统其他组成部分主体地位,界定环境法中生态主义的合理内涵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环境法中的生态主义是指为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和谐、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从宏观上指导环境立法规范人类环境行为的一种整体主义理念。第一,环境法中生态主义是一种理念。理念即理性的观念,本质上讲,生态主义是一种思维方式变革、一种观念或理念的更新、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生态主义是人类反思环境危机根源的思维成果,是对人类利益中心主义的观念更新,是人类全新的认识自然的方法,生态主义必将成为应对环境危机和变革法律体系的观念切入点。第二,环境法中生态主义是一种整体主义理念。生态主义的核心内涵是将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待,人类只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人类与生态系统其他组成部分需要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人类与自然之间互有目的性与工具性价值。生态主义被纳入环境法的目的是确立尊重自然的整体主义观念,以整个生态系统的利益为最高利益考量。人类通过确立生态主义理念来促使人类重新认识发展,反思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变革人类自身行为模式。第三,环境法中生态主义是一种指导立法的整体主义理念。生态主义环境法是指以生态主义为指导,规范人类环境行为,调整人类为实现其与自然和谐地可持续发展中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环境法是人类处理其与自然关系的窗口,以生态主义指导环境保护立法,通过预设人类自身环境行为模式来引导、规范人类环境行为,重塑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地球生态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2.环境法中生态主义与现代人类中心主义比较分析
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又称修正人类中心主义或生态人类中心主义)与传统人类中心主义思想视个人价值、经济利益至上,无视其他生物生命价值和自然规律相比,现代人类中心主义注入了更多生态考量。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也重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力图改变人类无视自然规律的无度开发,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15]它对于缓解人类面临环境危机,保护生态环境,转变人类观念起到重大作用。但是,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尊崇人类生存权及发展权的绝对性,仍然没有摆脱古希腊普罗泰戈拉“人类是万物尺度”的怪圈,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上仍然以人类利益为中心,其发展的最高形态也只能是人类生态中心主义,仍属环境危机应对思维,无法从根源上解决环境危机问题,它与生态主义有三方面重大区别。(1)整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之别。这是生态主义与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本质区别。生态主义将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强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人类的利益必须服从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目的是生态系统整体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可见,整体主义是生态主义的灵魂。而现代人类中心主义虽然重视生态,要求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但其仍然固守人类是生态系统的中心,人与自然之间具有明确的主客之别,其终极目的是为人类的个人利益服务,表现为强烈的个人主义倾向。(2)对自然的价值定位不同。生态主义将生态系统视为有机联系的整体,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互为目的性价值与工具性价值,“活着的个体是某种自在的内在价值,生命为了它自身而维护自己,其存在的价值决不取决于它对其他存在物所具有的工具价值”[16]。而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仍将生态系统人类以外的组成部分视为仅具有工具性价值,只有人类具有目的性价值,生态系统其它组成部分因人类目的性价值而具有工具性价值,生态系统其它组成部分是为人类目的性价值实现而存在的。(3)终极目标不同。生态主义的终极目标是实现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其实现的途径是通过规范人类行为,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人类与自然的和谐是生态系统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的表现,对生态主义具有目的价值意义。相对于生态系统整体的可持续发展来说,一切都是手段,生态主义的最终目的应当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生态系统整体的可持续发展。而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的终极利益才是人类规范自身行为,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的原因。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来讲,只具有工具价值意义。
生态主义环境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路径分析
1.实现路径的调整论、协调论分歧
生态主义环境法在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方面,一直存在“调整论”与“协调论”分歧。(1)调整论。调整论主张环境法通过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和谐。调整论认为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属于环境法调整对象之一,“环境资源法既能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能调整与环境资源有关的人与人的关系”[17]23,“环境资源法律通过规范人的环境行为而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17]28。调整论认识到规范人类的环境行为的重要性,将规范人类的行为作为调整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实现手段,这点是与生态主义环境法相契合的。但调整论仅仅提出了问题,并没有对环境法如何调整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提出解决方案。既然环境法调整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环境法必然反映人类与自然双方的法律规范利益需求,而目前人类只能知道自身利益需求,无法获得自然的法律规范利益需求。因此,环境法调整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只能是一种空想。(2)协调论。协调论主张通过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协调论反对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环境法的调整范围,认为环境法只调整主体(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但在具体如何协调上又存在两种分歧:一是“反映说”,另一是“目的说”。反映说认为环境法虽调整主体(人与人)之间环境法律关系,但它始终以环境为媒介,环境法律关系同时也反映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8]目的说则认为环境法调整各主体(人与人)利用环境资源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但这“不是环境法的唯一目的,通过调整人与人的关系来防止人类活动造成对环境的损害,从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才是环境法的主要目的”[19]。协调论遵从了法律的传统调整范围内涵,总体认为规范人类行为是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的手段。但反映说与调整论存在同样的问题,认为环境法律关系也反映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实际上反映的是人类的环境利益需求,而不是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目的说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环境法的直接目的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环境资源权利义务关系,主要目的是通过调整人与人的关系来防止人类活动造成对环境的损害,从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意经验范文4
遗传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又是一门发展十分迅速的学科,是以基因为中心研究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进化规律的科学,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内十分活跃的带头学科。
目前,它的分支几乎已经扩展到了生物学的每一个领域,成为生物科学的中心了。遗传学是生物科学的核心,这提供了一个框架,使生命的多样性及其过程在其中被理解为一个理性的统一体。其研究方向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前沿性和适应性,我国科研和经济建设对遗传学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大。主要到高等医学院校和医学科研机构等部门从事遗传学相关学科的教学、科学研究及其与临床相结合的医学实验研究工作。
就业方向:
生意经验范文5
[关键词]认识负数;经验;生长;理解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8-0009-02
“认识负数”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教材特意将“温度”作为学生学习负数的铺垫,引导学生在大量生活情境中认识正负数。然而,学生对负数已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只是对其本质存在认知困难。因此,课堂教学不能仅关注于表象的认识,还应将关注点放在激活学生的经验,帮助学生体会负数的意义上。
一、初次授课:看似以生为本,实则教师专权
1.情境引入――体会负数产生的意义
(1)学生尝试记录相反意义的量。
①一个水库,夏天水位上涨米,冬天水位下降米。
②水果市场上午运进3.5吨水果,下午运出2.2吨水果。
③张叔记账,三月份赚了4000元,四月份亏了4000元。
(2)学生展示、交流。
生1:只提取数字记录。
生2:在数字前加文字说明。
生3:在数字前加符号,如箭头、正负号等。
师:你有你的方法,我有我的表示,大家交流起来很不方便,该怎么办呢?
生4:想办法统一起来。
师:用 “+”和“-”来表示,这样既简便,又能表示相反意义。
2.认识正负数――掌握正负数的读法和写法
3.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正负数的相对性
4.抽象分类――建立新的数系概念
5.解释提升――进一步理解概念的意义
师:如果每格代表1,你能在这条线上表示出+1和-1吗?
在课后的座谈中,其他教师的评论令我陷入了沉思:“初看这节课,学生有思考、有思辨、有提升,对负数的认识从形式深入到了本质,应是一节高效的课堂。再品再思就会发现,整个设计都是教师的妄加揣测,教师觉得应突出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为学生准备好所有学习材料,但这些真的是学生最需要的吗?不信我们看看学生作业中出错的地方吧!”
将信将疑中,我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进行了整理,发现主要集中在以下两处:
可以看出,学生对正负数本质意义的理解还是模糊不清,尤其对0在正负数中所扮演的角色更是毫无认识。看来,教师的有意安排并不能被学生有效接纳,要想从形式深入到本质,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再度思考: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哪?学生对于负数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学生学习本课的最大难点是什么?教师对教材的创意改编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平台吗?本节课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占据了怎样的地位?
二、再度授课:探寻学习根源,推动知识生长
带着诸多思考,我进行了一次前测。
【前测内容】
(1)“零上1摄氏度”和“零下1摄氏度”,分别写作:( )和( )。
(2)我知道像-1、-2、-3这样的数叫( )数,我在( )见过。
(3)1和-1比,( )大,我是这样比的:( )。
(4)我会给它们分分类:2,+1,-1,+0.2,0,-50。
【前测结果】(共32名学生参加前测)
其中,第(2)题的第二个空中有24人填了电梯、存折、试卷、温度等;第(3)题第二个空的答案五花八门,缺乏逻辑性;对于第(4)题,学生都将这些数分成了两类,没有把0单独划为一类。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学生对负数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不仅认识它的表象,还在很多地方见过,有些学生甚至有了“相反意义”的概念;呈现的困难与前面的后测结果是一致的,集中在0与正负数的辩证关系上。
看来,教师完全没有必要为学生费尽心思搜罗各种素材,学生的经验就是最好的教学材料。教师要思考的是如何结合学生的学习起点,抓住学生的已有经验,促进学生自主建构负数的概念。
【二次授课】
1.暴露已有经验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负数吗?把你们印象最深的负数写下来。
(师板书几个负数,并邀请学生读一读)
师:你知道这些负数表示的意思吗?以-1为例,请你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对-1的理解。
(逐一展示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
2.理解正负数的意义
(1)重c结合温度计理解-1℃
师:谁能详细地介绍一下这里的“-1”?为什么明明写着1,却要用-1来表示呢?这里的0有什么作用?
(2)理解其他几个-1,结合情境说一说为什么。
(师板书关键词:低 少 亏 以下)
(3)比较
师:刚才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表示了-1,仔细观察,它们之间有没有共同点?
师(小结):只要是-1,都表示比0小1。
师:那如果是比0大1呢?这时候它可能表示什么意思?
(师板书关键词:高 多 盈 以上)
师:通过对+1和-1的理解,你发现了什么?你还能再说出几组像这样意义相反的数吗?
师(呈现刚才出现的所有数):现在你能把这些数进行分类吗?
(4)练习
小东往东走2步记作( )的话,往西走3步可记作( )。
3.扩展正负数的外延
师:你还能在下面这条线上找到+1和-1吗?
(对学生的不同表示方法进行分析,然后出示数轴,请学生继续表示一组像+1和1这样意义相反的数)
师: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与初次授课相比,二次授课舍弃了用不同方法记录相反意义量的环节,转为开门见山,关注学生的起点,唤醒学生的相关经验,并从这个根基出发,帮助学生从模糊了解到清晰建构,整个教学过程都从学生中来,通过思维碰撞,又回归于学生。二次授课完美融入了初次授课的设计意图,不仅减少了学习材料,使教学更流畅,而且对于教学难点突破也做得更到位,学生不仅明白了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也体会到了0的动态变化所带来的数系变化,这一点在后测中得到了验证。
由此,我深刻反思:真正的有效课堂,是为学生提供主动思考、有效探究、对话互动、生成观念、自主运用的平台,这个平台的根基一定是学生的学习经验。
三、研究感想:生长学习,经验是良好的载体
生长学习,是学生主动寻求和积极建构的过程,是从模糊到清晰、从单一到整体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空间、时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配合。在能促进生长学习的因素中,经验是良好的载体。立足经验,新知建构便顺理成章;无视经验,费尽心思终究事倍功半。如何巧用经验促成生长学习呢?
1. 暴露经验,让生长有根可寻
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是不断与旧知产生矛盾、建立联系的过程,因此通过追根溯源找到原有经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根基。不同学生所具备的经验各不相同,受局限性影响,或多或少存在偏差。教师唯有提供暴露经验的机会,学生才会大胆展示,知识的生长才会有根可寻。在“认识负数”的二次教学中,我抛出了一个大问题:“以-1为例,请你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对-1的理解。”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库,表示方法多种多样:温度计中的-1℃、电梯中的-1层、存折中的-1元、1-2=-1、试卷中的-1分……为后续的互动提供了素材。
2. 碰撞经验,让生长有枝可攀
学生的生长学习需要在主动思考、对话互动中进行,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宝贵经验,让学生在交流思辨、对比判断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使每位学生对新知的理解都能得到生长。本课中,面对学生丰富的经验,让他们在交流每个-1表示的意义的同时观察它们之间的相同点,至此,学生不仅丰富了对负数的表征认识,还领悟到了“相反意义”的深刻内涵,对负数的认识更加扎实了。
3. 重构经验,让生长有果可获
生意经验范文6
因为有些学生的视力下降并非由近视或散光引起,可能是一些眼部疾病所致。因此,在验光前应进行系统的眼科检查,区分是真性近视还是假性近视。
配眼镜应选择去正规医院或信誉好的眼镜店。
消费者切忌图便宜或省事,要查看眼镜企业是否取得了眼镜产品生产许可证;眼镜企业的验光设备和检测仪器是否有合格标记;验光、制作人员是否持证上岗;眼镜有无合格标识(证)。眼镜企业的“四证”,是保证眼镜质量的前提。
配眼镜必须经过验光、试戴等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