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范文1
一、内部审计特征与内部控制的概述
1.内部审计特征的主要内容。内部审计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企业的内部审计主要是针对于企业的内部领导,具有一定的内向性;(2)内部审计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区别于其他的工作,独立的对企业的管理部门进行审查和评价;(3)内部审计工作的涉及范围很广,可以对企业内部的所有部门的经济运转情况进行审计;(4)内部审计工作还有一定的及时性,在审计过程中,一旦发现企业内部出现问题,就能够及时的与企业的各个部门进行沟通,采取相应的对策,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2.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存在着很多的共同之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差异,内部控制相较于内部审计所涉及的内容更加全面。内部控制主要是指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和相关的财务信息与资料,确保企业各项政策和方针都能够有效的实施和执行,从而实现企业的计划目标。同时,内部控制还应该保障企业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增加企业的生产效益,并且,企业内部能够自行经行调整、评价等。
二、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的关系
内部设计和内部控制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也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内部审计的主要作用是用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并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具有一定的影响。如今,世界各国的企业管理制度都在不断的改革与创新,相关方面的专家和学者也对两者的关系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研究,并且认为对审计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是多样化的,但主要的影响因素还是审计部门的规模以及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此外,企业对内部审计的制度进行改革与创新,就是对内部控制的改革与创新。
三、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的产生
1.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评价。内部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所制定的相应的方案。在内部审计的过程中,审计人员能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漏洞与缺陷,并根据相应的解决方法和措施,解决内部控制的漏洞和缺陷。内部控制的工作人员应根据审计工作人员提出建议进行改进,从而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内部控制的评价在很多时候可以看作是对内部审计进行范围划分的一种办法,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内部审计是一项涉及范围广、工作内容多、工作量极大的工作,它需要审计人员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严格谨慎的工作态度,对审计的内容和经验进行总结,并形成系统的数据和报告。
2.政府对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的重视。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我国就开始重视企业的内部审计与控制工作,并针对这项工作开展了研讨会。参加这次研讨会的各机构和部门都将企业的内部控制作为主要的研讨问题,也对企业内部审计的相关制度的改革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为了顺应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我国政府开始重视建立相关的审计机构与部门,为企业在设立内部审计部门过程中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企业的管理人员也应该定期检查审计部门的相关工作,确保能够及早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的研究
1.内部审计机构的规模。内部控制的质量是一个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能力和素质的体现,而内部控制的规模则是保证内部控制质量的基本条件。通常情况下,企业在建立内部审计部门时要有一定规模,审计部门规模的大小体现了企业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规模越大,企业的工作人员才会重视审计部门,审计部门才会有一定的竞争力,才能够监督其他部门的工作,使企业内部的各个职能部门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此外,审计工作规模的大小对于内部控制的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审计工作的规模越大,越能够及时发现内部控制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因此,审计部门规模越大的企业越能够对内部控制进行很好的监督,从而提高内部控制质量。并且在一定的程度上,内部审计部门规模的大小与内部控制质量的好坏具有一定的正比关系。
2.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审计工作是与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的经营活动都具有密切的关系,而审计工作完成的质量则与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有关。在企业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应将审计负责人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作为主要的工作力量,所以,应要求审计人员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下面我们就审计人员素质的要求进行分析。
2.1企业的审计人员要有丰富的经验和较强的阅历。同一份审计工作,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较强的阅历的审计人员能够凭借以往的工作经验对所出现的问题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和应对办法。而工作经验相对较少的审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则会受到各方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取不到良好的效果。
2.2企业的审计人员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审计人员专业水平的高低对审计工作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专业水平较高的工作人员应拥有广泛和扎实的审计知识、金融知识以及相关的财务知识,在对企业进行审计时,应对涉及到的相关内容都有一定的了解,利于审计工作的全方位进行。审计职称是国家对审计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认可,是审计人员能力的体现,拥有职称的审计人员肯定要高于没有职称的审计人员。
2.3审计人员要有一定的学历。审计人员学历的高低对企业的审计工作具有一定的影响,学历的高低能体现出人受教育程度的高低。通常情况下,学历越高的人受教育程度越高,专业水平越高,综合能力越强,并且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在知识的储备上也更加具有系统性。所以,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有利于审计工作的进行,还能够提高内部控制质量,对审计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
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范文2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关系;作用
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都是企业规模与经营范围扩大的产物,是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而采取的重要手段,是企业为了完善管理而采取的措施。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存在相互依赖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在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含义
《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将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其目的是协助单位人员有效履行职责, 监督各项管理措施的执行并对其作出评价, 以促进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
内部控制是指组织内部为实现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提高组织运营的效率及效果,而采取的各种政策和程序。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五个要素。
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为组织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从而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审查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健全性和有效性,促进组织的整个管理活动不断优化。
二、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一)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部审计是为了加强内部经济监督和经营管理的需要而发展的,对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起着监督的作用,各项经营管理活动是否达到预定目标,是否遵循单位的规章制度等进行监督,它是内部控制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内部控制中属于环境控制。内部审计的各要素都影响着内部控制的监督目标的实现,是影响内部控制制度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内部审计的本身就是一种控制,它是按内部控制的要求,通过内部控制制度制定的审计程序和方法,评价和监督内部控制程序的有效性。
(二)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进行再控制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特殊方式,在内部控制框架中具有独特身份,即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又具有不同于其他内部控制要素的相对独立的身份,对其他内部控制要素进行再控制的职责。内部审计部门作为组织的监督机构,它独立于会计系统控制之外,代表管理层对整个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协助企业管理,完善内部控制,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维护内部控制的建设。
(三)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之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部控制中的控制环境要素,是单位自我评价的一种活动,其本身就是一种控制;内部控制是内部审计的主要产品和对象,内部审计通过对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的审查评价,促成良好的控制环境的建立,并为组织最高管理层提供改进内部控制的建设性意见。
内部审计通过对内部控制的审查与评价,发现组织内部控制的风险和薄弱环节,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评估造成的不良影响,协助管理层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促进内部控制的健全和有效。内部控制促进内部审计的发展。一个设计并运行良好的内部控制,有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降低审计风险,同时也有助于扩大审计领域,加快现代审计方法的变革。
三、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
(一)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系统起着防护和建设性的作用
内部审计可以监督内部控制的运行,评价其完整性、合理性、有效性,督促企业各部门的各种经济活动按照合理、合法、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运行, 防止问题的发生或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系统在设置和运行方面存在的不足,及时纠正错弊,消除隐患,促使企业的业务管理、监督与控制活动能正常运行,达到预定的目标。内部审计可以为内部控制提供管理咨询服务。内部审计针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参与重大控制程序的制定,在内部控制的实施过程中,针对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缺陷,提出建设性意见和改进措施,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促进企业不断改进经营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提高获利能力,有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通过内部审计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信息与沟通系统
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业务流程与管理活动的审查与分析,评价信息系统的健全性、完整性和安全性,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确保信息的质量,使管理层能够作出合理的经营管理决策。此外,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内部审计应从中间的立场对管理当局与所管理的部门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进行适当的沟通,客观地评价各部门的工作,使管理当局能够及时、充分的了解经营活动存在的问题,并迅速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内部审计通过与管理当局之间的各种沟通,使各部门的权力、责任和利益有一个明确的规定,有助于各方面之间减少分歧、达成共识,形成明确的沟通机制,使内部控制系统能良好的运行。
(三)通过内部审计改进企业整体内部控制系统
内部审计的重要职能是经济监督,内部审计人员不从事具体经营活动,独立于其他业务部门,使审计人员可以从全局出发、从客观的角度,评价和分析各部门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调整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系统实质上是一个“动态过程”,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原本有效的政策和程序可能会变得无效,内部审计对政策与程序的制定、执行及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以便满足管理当局根据环境变化来调整内部控制系统的需要,确保内部控制系统完整、有效。
四、内部审计与内部审计关系的案例分析
《中国青年报》2001年10月报道,华润总公司下属子公司――润琛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的总经理刘玖及副总经理邹秀海以本公司的名义对外借款一千万元,在刘、邹二人的授意下,该公司的业务员杨三伪造了外贸合同。趁华润总公司管理不严时,连续在中国建设银行骗取了该公司的远期信用证4张,共计美元2643万元,换成人民币为2.19多亿元,将其挪用。经过检察机关查证,华润瑞琛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是一个只有10多人的小公司,内部有些合同随便摆放,这给不法犯罪嫌疑人提供了方便。
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范文3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审计;措施
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一部分,又是内部控制体系有效性的确认者,参与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确保企业内部控制持续有效运行,既是企业内部审计的法定职责,也是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机会,对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联系进行研究,对于开展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的内容
1.内部控制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和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发现和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措施和程序。1995年美国COSO委员会对内部控制作了如下描述: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包括五项要素: 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内容。
2.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由参与企业管理的各部门、各单位内部设置的专门机构或人员实施的审计,其目的是协调单位人员有效履行责任,监督各项管理措施的执行并对其作出评价,以促进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涵盖以下内容:(1)财务收支审计。主要是评价和监督企业是否做到资产完整、财务信息真实及经济活动收支的合规性、合理性及合法性,对会计记录和报表分析提供资料真实性和公允性证明;(2)经济责任审计。是评价企业内部机构、人员在一定时期内从事的经济活动,以确定其经营业绩、明确经济责任,这里包括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年度经济责任审计。(3)经济效益审计。审计重点是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以实现经济效益的程序和途径为内容,对企业的经营效果、投资效果、资金使用效果作出判断和评价,其中基建工程预决算审计应为重中之重。(4)内部控制制度评审。主要是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完整性、适用性及有效性进行评价。(5)开展明晰产权的审计。审计明晰其产权归属,避免造成国有资产、集体资产流失或其他有损企业利益的行为。(6)其他审计。结合企业自身行业特点,开展对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审计工作。
二、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的关系
1.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内在需求
(1)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永恒命题
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是现代企业制度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伴随着股份制公司的诞生和发展,从股东到公司员工的层层授权和,就成为公司内外部各利益相关者最为核心的关系。为了防范可能发生的委托人与人的利益目标错位甚至背离,规避可能存在的人为自身利益而损害委托人利益,即所谓“道德风险”的发生,在公司治理的理论和实践中,各种对人的经营管理、经营绩效进行有效监督和控制的制度安排和控制机制被设计和制定出来,并逐步形成了“关系框架+制度安排+控制机制”三者合一的公司治理架构。
(2)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内容
公司治理既是一个静态的组织架构和控制机制,也是一个动态的螺旋式不断趋向完善的过程。在公司治理初始,治理目标定位在防范“道德风险”,治理手段主要依靠资本市场的作用和社会中介的会计控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进程的加快和跨国公司的发展,人们把关注的目光,从道德风险转移到管理风险、经营风险、被兼并风险上,因为这些风险对企业生存和发展具有生死攸关的意义,公司治理的目标也从股东和公司利益最大化,转变提升为公司价值的最大化,这些都迫切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起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监督的内部机制,与外部约束、控制和监督形成合力,共同承担起建立科学严密的公司治理机制、完成公司治理任务的重任。
从审计署披露的审计公告情况来看,目前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单位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各项规章制度不严格,私设“小金库”账外账、乱拆借、乱担保、违规经营等问题时有发生,问题性质相当严重;二是有的单位采购管理内部控制不严,人为加大采购成本,收受回扣,滋生腐败;三是有的单位擅自组织职工集资入股,组建与母体企业有密切关系的多种经营实体,并向这些单位大量让利,造成母体企业效益流失;四是有的单位违规动用企业资金和补充养老保险资金进行股票炒作和委托理财,形成较大的资金风险;五是部分单位多级法人和多级管理现象严重,体制机制不完善,经营管理散乱,造成决策失误、经济责任不落实、国有资产流失。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内部控制不严、内部审计不力、内部监管不到位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3)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
事实证明,股份公司挂牌上市,并不等于现代企业制度就已经建立了,如果没有公司治理,或者公司治理不到位,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原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总结我国内部审计工作的优势和不足的时候,针对内部审计存在的“重监督轻服务、重结果轻过程、重财务轻业务、重合规轻效益、重单项轻系统、重当期轻长远、重查处轻建议、重独立轻互动”等问题,多次强调“内部审计机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你所在的单位、部门在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建立良好的秩序方面发挥作用,这就是内部审计的主要目标”,提出了要“把内部审计作为一个控制系统,而不是一个检查系统”、“内部审计要以效益审计和管理审计为主”、“内部审计要以事前、事中审计为主”、“内部审计要以体现中国特色为主”等全新的内部审计理念。为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指明了方向。
与外部审计相比,内部审计在健全公司治理机制特别是强化内部管理和控制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与时俱进的内部审计,应该围绕公司治理机制的健全完善,以风险控制为导向,以监督检查内部控制活动有效性为主线,以促进提高风险控制能力为目标,坚持跟着风险走,哪里有风险,内部审计就跟到哪里,在公司治理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2.内部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控制
内部审计独立于会计控制之外,代表管理层对整个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及其遵循情况等进行评价,具有其他任何部门和控制所无法代替的重要作用。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控制审计已成为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企业能够纠正和处理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错误,使生产经营活动按照预定的目标和方式,在有效的控制下规范运作。
(1)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评价和监督主要同通过以下几条途径实现。一是开展财务收支审计时对与会计控制系统相关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监督;二是开展经常性的管理审计时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价监督;三是通过企业对“非正常事件”的处理,及时发现内部控制薄弱环节,提出完善建议。
(2)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的程序与方法。一是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情况,并做出相应的记录。二是初步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性,确认控制风险。三是实施控制测试证实有关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的效果。四是评价内部控制的强弱,最终评价控制风险,并针对内部控制的缺陷,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时间、范围和程序。五是审计人员对在审计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问题进行汇总、整理,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可能带来的后果,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
三、加强内部审计,促进内部控制的措施
从前述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关系分析可以看出,要解决企业内部控制一系列问题,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功能为内部控制服务是非常重要的。
1.对内部审计机构进行合理设置与科学定位
加强内部审计控制,要解决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与定位的问题。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科学、有效的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是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关键。为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企业在设置内部审计组织机构及对其定位上,应坚持独立性原则和权威性原则。另一方面,组织地位的提高,独立性增强又为内审人员卓有成效地履行职责,发挥内审的职能作用提供了条件。
2.内部审计从事后审计逐步向事前及事中审计转变
目前我们的内部审计都属于事后监督,事后监督只是会计控制程序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在会计事项发生后,对会计凭证和资料进行全面监督,因而,事后监督概念所包括的监督内容和范围相对狭窄。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单一的事后监督已不能满足经营管理的需要,这就要求内部审计的工作重心逐渐向事前、事中监督转移,这将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资产经营的效益。
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必然经历计划与实施两个阶段,我们应该把事前审计与事中审计穿插在其中。首先是对企业的各类计划中的各项指标进行必要的审核,尽量避免决策失误。接着是事中控制,内审人员应该对日常管理工作进行监督与审核,在业务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履行监督职责,这样可以在错误发生后及时进行整改,避免“亡羊补牢”的情况发生。
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范文4
如何充分利用上市公司整合内控、内审和纪检监察的资源优势,合理使用职能组合、专业组合全面深入履行监督职责,笔者就所在上市企业近年来工作实践和探索,谈谈上市公司如何将内审、内控和纪检工作协同工作,建立综合监督体系的工作思路。
关键词:
上市公司;内审;内控;协调工作思路
近年来,根据国家财政部等五部委的要求,上市企业须构建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内控、内审和纪检工作其本质均属广义的监督范畴,都是在建章建制的基础上,开展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活动,促进规范,保障企业目标实现。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人员配备不足、同一事项多头监督、所提供的各类材料往往相同等情况,不利于监督工作效率的提高。为解决管理资源相对不足、监督行为重复的问题,不少上市企业将内控管理职能放在审计部门,也有的将内控和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纪检监察、监事办职能合并,设立部门合署办公,统一履行上述职能。那么整合后的部门如何合理使用职能组合、专业组合来更好地履行监督职责,利用专业优势和工作定位的差异性深入开展监督和管控活动,从而推动上市公司综合监督体系的建立。笔者结合上市公司的工作实践和探索,谈谈内审与内控和纪检工作协同工作思路:
一、资源整合,加强工作联动
(一)加强部门内的联动互补
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是相互渗透、相互依赖,最终目的又是高度一致的,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其相对独立性,因此内部审计除了开展传统的财务审计外,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也是内部审计的重要工作;同时在上市公司开展的内控日常监控监察以及年度内控自评价活动中,可以将审计人员纳入到评价小组成员,全过程参与内控评价,将审计工作深入到业务流程,达到前移审计关口目的;另一方面纪检工作可以利用内部审计和内控评价的线索,开展效能监察和调查,规范权力运行,也可以参加到物资采购、工程建设等专项审计项目中,这样无形中也前移了纪检监察工作关口,消除隐患,有效的预防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二)加强部门间的协同合作
内控、内审和纪检合署办公的部门成为公司监督的主角,在开展一些专业性强、涉及面广、特别是资金集中、权利集中的高风险领域的监督工作时,可作为牵头组织、有效利用其他专业部门的人力资源开展相关监督活动。如物资采购、人工成本管理等方面,组织充分利用专业优势,既弥补部门人员不足、专业技能不够的缺陷,又提高了监督效果,同时参加的部门作为职能管理部门也更有利于发现问题的整改和落实。
二、方法结合,提高工作效率
内部控制是由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员工共同实施的,通过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交流、监督五个方面来开展工作;内部审计主要是内审人员审核评价会计信息、财务状况,以及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有效性,主要手段是审核、抽样、座谈、调查、复核分析等;纪检监察主要是承担着对党员、领导干部行监督,对违犯党纪、政纪行为进行惩处的职能,其主要手段是取证、查证、调查、核实。从控制层次上讲,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工具之一,虽然内控、内审和纪检工作的侧重点和监督手段有所不同,但工作对象和目标一致,监督方法和手段也有重合之处,如询问、调查、检查、审核、分析等。因此在工作方法上的有效结合,可避免重复监督,例如:将内控日常监控和日常审计相结合,日常监控关注点是管理流程、制度的全面性、执行的有效性等;内部审计的关注点是指标完成情况、财务规范性,内控制度执行情况也是审计的重点;而纪检监察对内控和审计发现的问题和缺陷,可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和发现的线索,超越审计权限和手段的重要事项作进一步的查证和处理,从而弥补内控和审计监督手段刚性不足的局限。
三、信息共享,强化监督效果
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涵盖整个经营管理全过程,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控制,而作为内控工具的内部审计,也应地将监督范围前延到事前和事中,更好发挥其在内控体系和风险管理中的监督作用。因此内部审计课针对内控评价发现的缺陷,以风险为导向,有重点的安排年度审计计划、确定审计重点内容和范围,来开展进一步的复核分析;而通过日常内控评价以及内部审计中,发现的一些带有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也将结果信息及时与纪检人员进行沟通交流,纪检监察可以尽早谈话、教育,抓好违规违纪源头治理,实现教育和预防为主的目标。这样既弥补了内控和内审对于查出问题时采取的处理手段缺乏刚性的缺陷,同时也弥补了纪检工作由于人员的限制不可能经常深入到业务中去、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一些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的局限性。
四、结果共用,形成监督合力
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范文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建设和发展,我国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集团公司为了更好地适应这种发展趋势,对自身的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经势不可当,集团公司所面临的经营风险不断增加,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对危机及各类风险的管理应对水平,已经成为广大集团公司所普遍关注的重点工作。内部审计工作不仅是集团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内部控制体系是否有效的确认者。鉴于此,积极参与集团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不仅能够保障集团公司日常经营业务的顺利开展,同时也为内部审计工作履行职责、赢得发展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其次,随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内部控制渐已成为集团公司强化经营管理、确保财产安全、推进战略目标实现的有效手段,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进行客观评价,促进内部控制流程的不断优化和完善,保障内部控制的持续有效运行。由此可见,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都是集团公司管理的重要手段,二者相互配合,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集团公司的管理效率。最后,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都会对集团公司的内部治理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这两项工作的设计与执行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公司治理制度能否充分发挥效用。深入探讨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可以为完善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及内部控制制度提供重要的指导建议。
2集团公司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2.1环境建设滞后,内部审计力度薄弱由于受到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我国一些集团公司在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过程中,在内部控制流程设计、执行等环节都取得了一些成绩,然而却普遍未能重视对内部控制执行效果的评估,存在内部审计力度薄弱等问题。具体来说,一些集团公司在内部控制的流程设计中,未能将内部审计职能纳入内部控制的整体设计框架中去,导致内部审计难以对内部控制工作起到切实的监督与管理作用。还有一些集团公司虽然有意识地强调了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但是却忽视其管理作用,同样不利于内部审计职能的充分发挥。从实际情况来看,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环境建设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滞后,往往仅把监督职能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这样容易造成各个部门之间出现矛盾,甚至出现其他部门将内部审计部门置于工作对立面,对内审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不利影响,继而影响内部控制的持续有效运行。
2.2内部控制流程标准缺失,导致内审人员在观念上存在偏差一些集团公司未能建立起具有明确可参考标准的内部控制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审计质量。尤其是一些还未上市的集团公司,由于缺乏标准统一的内部控制体系,导致内部控制工作分散于各类规章制度和文件中。在这种状况下,内部审计人员往往会倾向于将审计重点放在查找集团公司日常经营管理中的重大错误、舞弊,以及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上面。把查找问题当成内审工作的最终目的,而对集团公司各项业务流程梳理再造、合理确认关键控制环节、风险评估与分析等重要工作缺乏必要的关注,这样必然会导致内部审计内涵的缩小。从本质上来看,测试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只是内部审计工作的一种有效手段,而并非内部审计的全部内容。另外,很多集团公司没有对业务流程进行详细的描述,缺乏对各类规章制度与业务流程的再结合过程,各业务之间也没有较为明晰的风险控制手段,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将无法对公司内部控制相关情况进行客观评价,给内部审计人员造成了实际困难。
2.3内审人员业务知识体系不够全面由于集团公司的内部控制工作会涉及公司日常经营运作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生产组织管理、财务管理、经营管理等各个业务流程,客观上对内审人员的知识面有着较高的要求,经济、财务、法律等领域都应该有所涉猎,才能具备作为一名专业内审人员的业务基础。从目前的内部审计队伍来看,审计人员大多都是财务、审计专业,业务知识结构较为单一,难以应对内部控制流程中的各个重点审计环节。随着现代审计手段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内审人员知识结构已经难以达到内部审计的客观要求。
3集团公司加强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建设对策
3.1营造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提升内审独立性内部审计工作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发展过程中,集团公司的业务发展、经营管理都有着鲜明的自身特色。集团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管理方式方法都存在较大差异,尤其针对集团公司这样的综合性企业,在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更应该重视对工作手段和方式的完善与创新。市场经济环境下,集团公司应该将内部审计工作作为一个单独的项目进行建设和不断完善,站在项目管理的高度,对集团公司的整个内部审计工作乃至内部控制工作进行深入开发,充分运用经营审计、成本审计、效益审计等先进审计手段,这样才有助于内部审计的环境建设,从而提升内部审计水平。除此之外,集团公司还应该自上而下地实施内部审计及内部控制文化建设,让公司管理层和各部门的员工都能了解到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工作的意图,并知晓在这一过程中自己所需承担的责任,不断树立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以海尔集团为例,其管理层将内部审计纳入整体管理流程中,并且严格独立于其他业务部门、职能部门,内部审计报告最终直接向总裁递交。内审部门一旦发现某部门在经营管理、业务运作过程中存在问题,都将实施一票到底的原则,始终推进该项问题的整改。
3.2完善业务流程再造,纠正内审人员的认识偏差内审人员展开实际工作前,应进行充分的审前调查工作,尤其要重视风险分析和业务流程再造。由于内部控制是由集团公司各个层面的人员共同参与的,在人为活动的影响下,内部控制绝不仅仅只是以管理手册、规章制度的形式存在,而是一个体系、系统。基于此,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评估也必须是全面的。内审人员应当摒弃过去仅仅是刻意寻找关键控制点,仅对核心控制点进行测试的习惯,不要陷入内控审计就是对关键控制进行测试的误区。审计人员在具体从事内审实务的过程中,应该认真对待审计调查阶段,投入大量精力于集团公司业务流程再造、风险控制分析等环节。由于集团公司的内外经营环境都发生了极大变化,业务流程、管理模式都在不断更新,因此,内审人员应该更加关注同业务流程管理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及管理办法。在内审工作中,要及时对业务流程进行综合梳理,深入剖析分散在集团公司各项管理办法、规章制度中的管理措施同业务流程之间的勾稽关系,为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提供参考依据,促进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工作的共同协调发展。
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范文6
关键词: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内部审计;手段与环节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方式的的构成要素之一,在集团公司中具有重要的监督作用,能够加强集团公司内部领导的管理控制,提高集团公司的经营效率和工作质量,从而促进集团公司的快速健康发展。所以说加强集团公司的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对集团公司的长远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一、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1.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方式的构成要素之一
内部审计具有天然的内部监督作用,能够促进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但,它还能够维持集团公司的日常经营运转。内部审计对改善集团公司的经营效率、提高集团公司的工作质量等方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说集团公司顺利实施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和维持日常经营运转的主要载体就是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方式的构成要素之一。
2.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相互依存、共同促进
内部审计与其它的内部控制方式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个最大的不同,那就是内部审计并不直接参与企业内部控制的经营管理活动,所以不能说内部审计是对其它内部控制活动的简单重复。内部审计是对其它内部控制的再控制,所以内部审计是与内部控制相互依存的。内部审计的进步必将促进内部控制的进步,内部控制的加强也必然会使内部审计不断加强,所以又可以说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是相互促进的。综上所述,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二者同进同退。
二、加强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意义
1.保障了集团公司日常事务的顺利开展
为提高集团公司对内部管理风险的应对能力,需要提高集团公司的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工作不仅是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构成之一,也是内部控制体系能否顺利完成任务的确认者。所以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不仅能够保障集团公司日常经营业务的顺利开展,还为内部审计工作履行职能、赢得发展机会开创了有利的条件。
2.影响了集团公司的管理效率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不断地发展完善,现阶段在集团公司内部实现经营管理强化、战略目标推进的有效手段就是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利用其天然的内部监督对内部控制进行客观的评价,督促内部控制体系的不断优化和完善,保障内部控制的顺利进行。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相互促进,共同推动集团公司管理效率的提高,促进集团公司内部各项制度的完善,对集团公司的健康长远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决定集团公司治理制度能否发挥作用
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工作效率的高低影响集团公司工作的效率,而且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这两项工作的设计和完成情况还直接影响公司治理制度能否充分发挥作用。所以说,充分理解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内涵,深入挖掘二者之间的关系对集团公司治理制度发挥效用的多少有着深刻的意义。
三、集团公司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环境建设落后,内部审计力度薄弱
近年来,国内集团公司在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上取得了一些成就,尤其是在内部控制设计和内部控制执行上的成就尤为显著。但是,受到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对内部控制效果的评估却普遍不重视,使得内部审计的力度薄弱。很多集团公司在进行内部控制流程设计时未能使内部审计进入设计流程,导致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监督与管理无法发挥真实效用,导致内部审计力度薄弱。还有些集团公司过度的强调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忽视了其它方面的管理,仅仅将监督职能作为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容易造成审计部门与其它部门之间的矛盾,将内部审计推向了其它部门管理的对立面,没有为内部审计营造出一个有利的环境。这些都给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营造了障碍,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这也必然会造成内部审计部门工作效率不高,从而又影响到了集团公司的内部控制。
2.内部控制流程标准缺失,内审人员在观念上存在偏差
一些集团公司没有建立起明确的可参考的内部控制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核人员的审核质量。很多集团公司的内部控制工作要求分散于各类规章制度或文件中,缺乏标准统一的内部控制体系,导致内部审核人员的工作重心偏移,将审核的重点放在纠错和查找问题上,缩小了内部审计的工作内涵。对集团公司各项业务流程的梳理再造、合理确认关键控制环节、风险评估与分析这些重要的审计工作缺乏重视。导致审计工作的不完善。集团公司对审计工作的流程缺乏详细的描述,所以内部审核工作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的过程中,缺少可操作性的审核标准,以至于无法对公司内部的控制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给内部审核人员的审核工作带来困难。
3.内审人员业务知识体系不够全面
由于集团公司的内部控制工作会涉及公司日常运营的方方面面,所以对内部审核人员的知识有着较高的要求,要求他们有全面的知识体系。但是目前的内审人员大多都是财务、审计专业,知识面较单一。再加上,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内审人员的这些知识已经难以符合内部审计的要求了。
四、集团公司加强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建设对策
1.营造良好的内审环境,提高内审独立性
集团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业务管理、经营管理方式,所以内部审计工作的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各集团公司都应该完善与创新审计工作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手段,对整个内部审计工作甚至是内部控制工作进行深入开发。将内部审计工作作为一个单独的项目进行,站在项目管理的高度,充分经营审计、成本审计等手段建设内部审计的环境。
2.完善业务流程再造,纠正内审人员的认识偏差
集团公司应该对内部控制和内部审核的流程进行详细的介绍,对内部审核和内部控制的流程提出明确的标准,让内部审核人员依据标准进行审计。内部审核人员应该调整将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仅放在纠错和查找问题上,更加重视对风险分析和业务流程再造上。集团公司还应该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审核标准,让审计人员能够对公司内部的控制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减少内部审计人员的审核困难。
3.完善内审人员的知识面
为了使内审人员的素质符合现代经济下的内部审计制度需要对内审人员的知识面进行完善,不断提高内审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内审人员要多读书、多请教、多观察,提高知识水平。
五、结论
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内部审计还是内部控制方式的构成要素之一。它们的设计和完成情况还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集团公司日常工作效率的高低、影响公司日常事务的开展、影响公司治理制度效用的发挥。这些都可以说成是近几年来集团公司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成就,但在这些成就下,依然还存在环境建设落后,内部审计力度薄弱、内部控制流程标准缺失,内审人员观念上存在偏差、内审人员知识体系不够全面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集团公司也提出了一一对应的解决措施。例如,营造良好的内审环境,提高内审独立性、完善业务流程再造,纠正内审人员认识偏差、完善内审人员的知识面等。我们相信,在加强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建设后,集团公司的管理将更加的完善和全面,集团公司将有更好的发展。
作者:郑永明 单位:平潭综合实验国有资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