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励志的话正能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励志的话正能量范文1
每天看一句带有正能量励志的话语来给自己增加正能量吧!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每天一句正能量励志的话,供大家参阅!
每天一句正能量励志的话精选1.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
2.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3.你不勇敢,没人替你坚强!
4.微笑拥抱每一天,做像向日葵般温暖的女子。
5.天再高又怎样,踮起脚尖就更接近阳光。
6.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
7.工作上,自己扮演的是职务角色;
生活里,自己扮演的是自我。
8.工作只是生命中一小部分,切勿把谋生工具当成人生的全部生活!
9.过所爱的生活,爱所过的生活,快乐的生活,才能生活快乐
10.快乐的工作,才有快乐人生,生活的理想其实就是理想的生活。
11.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12.生活就像一辆变速自行车,有的档很多人从来没用过。
13.生活,就象一个无形的天平,站在上面的每个人都有可能走极端,但这最终都是为了寻找一个平衡的支点,使自己站的更稳,走的更好,活的更精彩。
14.人生不可能一尘不染,没有一点杂质,就像水至清则无鱼。
15.人生有一点点甜,也有一点点苦,有一点点好,也有一点点坏,有一点点希望,也有一点点无奈,生活才会更生动更美好更韵味悠长。
每天一句正能量励志的话经典1.人的坚强意志是不可战胜的!
2.不论你在什麽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後就不要停止。
不论你在什麽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之後就不要悔恨。
3.人若软弱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人若勇敢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4.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致就是绝招。
5.游手好闲会使人心智生锈。
6.每一件事都要用多方面的角度来看它。
真心祝愿机会是什么?是不可错过的刹那间。呐喊是什么?是为那刹那间的真心祝愿。加油加油你肯定听到了那一声声呐喊你肯定看到了那双双期待的眼睛你肯定感受到了那发自内心的祝愿。
7.泥泞的路走过无数累了,告诉自己:快了,再坚持一会儿身上的伤流出血来疼了,告诉自己:别哭,会好的摔到了,告诉自己:快爬起来,世上很少有坦途。
8.旁观者的呐喊改写不了竞赛者的得分。
9.挫折,是迈向成功所必须缴纳的学费。
10.可以忘记失败,但不能忘记失败的原因。
11.那些用心播种的人,一定能用笑取得收获。
12.你是运动场的心脏,跳动梦想;
你是漫长路的精神,激励辉煌;你们是将上下求索的人!风为你加油,云为你助兴,坚定,执着,耐力与希望,在延伸的白色跑道中点点凝聚!力量,信念,拼搏与奋斗,在遥远的终点线上渐渐明亮!时代的强音正在你的脚下踏响。
13.不为掌声的诠释,不为刻意的征服,只有辛勤的汗水化作追求的脚步,心中坚定的信念,脚下沉稳的步伐,你用行动诉说着一个不变的真理,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希望在终点向你招手,努力吧用你坚韧不拔的毅志,去迎接终点的鲜花与掌声,相信成功属于你。
14.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尝试尝试中,我们走向成功品味失败,走过心灵的阴雨晴空运动员们,不要放弃尝试无论失败与否重要的是你勇于参与的精神,付出的背后是胜利无论是否成功,我们永远赞美你,你们永远是我们的骄傲。
15.漫漫长路,你愿一人独撑,忍受着孤独与寂寞,承受着体力与精神的压迫,只任汗水溶于泪水,可脚步却从不停歇。
好样的,纵然得不了桂冠,可坚持的你,定会赢得最后的掌声。
每天一句正能量励志的话推荐1.再好的人也不会十全十美,你若试着包容,就会发现这个世界并不像你以为的那样糟糕。
2.人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应该珍惜,人生短短几十年,不要给自己留下更多的遗憾
3.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
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4.生活原则:往高处立朝平地坐向阔处行。
生活态度:存上等心结中等缘享下等福。生活目标:为社会奉献经典,为人生创造精彩。
5.你不是诗人,但可以诗意地生活。
如果能够诗意地生活,那你就是诗人。
6.我们什么都没有,唯一的本钱就是青春。
梦想让我与众不同,奋斗让我改变命运!
7.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
8.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这么忘记了。
9.每个人都有一个明天,每个人都有一个明年。
立足今天,展望明天,立足今年,开拓明年。
10.风吹起如花般破碎的流年,而你的笑容摇晃摇晃,成为我命途中最美的点缀,看天,看雪,看季节深深的暗影。
11.不管你了不了解这个世界,这个世界都不会让着你
12.就算你无止尽地坠入谷底,就算你觉得自己一身清白,实在被冤死得委屈,也没人会懂你的心思
13.你现在就站在悬崖的最边上,一个不小心,就会坠入万丈深渊,消失得无影无踪,所以,请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
14.很多失败不是因为能力有限,而是因为没有坚持到底。
15.当一个人真正觉悟的一刻,他放弃追寻外在世界的财富,而开始追寻他内心世界的真正财富。
16.“不可能”只存在於蠢人的字典里。
17.一个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没有完不成的任务,只有失去信心的自己。
18.抱最大的希望,为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19.只要有信心,人永远不会挫败。
励志的话正能量范文2
关键词:整体护理;干预;功能性消化不良;生存质量;疗效分析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又被称为FD,据调查,每年在我国约增长30%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在患上此病后,患者通常会有腹泻、恶心、反胃、嗳气等一系列的症状,这些症状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治疗的过程中,必须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干预,因为这样能提高治疗的效果。笔者针对整体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生存质量的疗效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3月~ 8月我院收治了78例(女41例,男37例)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将这些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明确诊断,均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这些患者按照数字表随机分为两个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整体护理。年龄16~71岁,平均(29.42±5.09)岁。两组患者的年龄、病史、性别等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使用多潘立酮(吗丁啉)药物10mg,3次/d,使用奥美拉唑药物20mg,1次/d。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饮食习惯、病史、生活方式等,不定期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查。最后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合理的措施,将注意事项交代给患者。
实验组则实施整体护理干预,首先要详细的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心理状况等,对患者还要实施心理护理,因为调查发现,FD疾病的发生和患者的精神、心理有非常大的关系。所以也要多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这样他们才会更加的配合治疗,这对于治疗是非常有利的。其次,医护人员要叮嘱患者进行张弛有度的活动,避免过度疲劳。尽量以清淡的饮食为主,切勿进食生冷、油腻的食物,在进食以后还要保持站立20min左右。
1.3观察的内容 观察的内容包括了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早饱、餐后腹胀、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的变化情况,另外还有在其他的治疗中出现的腹胀、腹泻、腹痛现象。
1.4疗效评价指标 以腹胀、腹痛、餐后饱胀、早饱、嗳气、恶心、呕吐等几项作为重要的观察指标,将下面这几项作为评分的标准:3级:3分,症状严重,明显的影响了生活和工作,2级:2分,感觉有症状,但是不会影响到工作和生活,1级:1分,稍加注意感到有症状,0级:0分,无任何不适症状。每一项症状的积分加起来的和便是该患者的症状积分。
1.5数据处理 将我院的实验数据均录入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0.05。P
2 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消化道症状评分,实验组在治疗之后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最常见的一种疾病[1],很多患者每一年都会为该疾病的治疗耗费巨额费用。但如何安全有效的对该病进行处理,已经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据调查,该疾病为多因素疾病,常常与胃肠动力异常、幽门螺杆菌感染、精神压力过大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而且该病的患者在强迫、偏执、焦虑等方面的指数也明显的高于正常人[2]。也因此,必须在护理的过程中加入心理护理,改变患者的情绪。
在本次实验当中,实验组36例患者采用了整体护理干预的方式。在1个月之后,患者的消化道症状评分明显下降。这是因为心理护理降低了人的焦虑感,同时也减小了器官的敏感度。不仅如此,患者的HAMA、HAMD评分也有所提高。因此,整体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生存质量能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而且也能够提高治疗的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参考文献:
励志的话正能量范文3
正能量的英文名的意思是积极的能量、正向能量,它原本是一个物理学的概念,后来引申义为一切给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这是一个在今年经常被引用的一个词。起初,在今年的奥运火炬传递期间,很多博主很微博上发表“点燃正能量,引爆小宇宙!”和“点燃正能量,运气挡不住”的博文,之后这两句迅速被网友跟进和模仿,这两句话也成了时下网络最热门的句子。后来网友把点燃正能量的励志口号与伦敦火炬传递结合起来,伦敦奥运火炬成了正能量的代言物,正能量一词也借此在中国走红。
正能量对于存在诸多问题的当今社会无疑是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正能量一词适合各个阶层的人,不管你是什么职业、什么年龄,如果在生活不顺的时候喊上一句正能量,前进的道路上必定增加许多动力。在如今的经济社会中,公司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组织,如何让公司内部的员工充满正能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从对公司的礼仪来说,提升公司的正能量可以让公司营造情绪氛围,引导员工情绪,增加员工理解都有诸多的好处。
正能量传递的是一份积极的心态,让不良情绪释放干净。正能量一词与此相对的是负性能量,它带给人消极的情绪,对人的职场、对人的生活都极为不利。当负性能量占据优势的时候,我们的生活就极为暗淡,当我们的内心充满正能量的时候,内心蕴藏着自信、豁达、愉悦、进取就会在我们身上尽情的表现出来。
初一:污染土
励志的话正能量范文4
“声音”:“灰姑娘”神话背后的商品逻辑
正如《中国好声音》这个名字所强调的一样,“声音”是《中国好声音》的最大看点,其“盲听盲选”“导师考核”“终极对决”“巅峰之夜”的节目设置,也主要是围绕着声音而来。声音,作为人人与生俱来的生理属性,具有天然的平等性和自主性特征,《中国好声音》就借此拥有了一种“昭告天下,唯才是举”的自由与平等气质,地域、阶层、职业甚至性别、外形、年龄,在“盲听盲选”环节似乎被一概抹平。在这里,“声音”既是学员晋级的唯一通行证,也是节目的意识形态策略。一个人人都有机会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神话故事在以“声音”为唯一考核指标的节目设置中,似乎成为活生生的现实,在阶层分化、固化日益明显的中国社会,在外在资源而非自身能力越来越左右人生命运的当下现实里,制造了一个人人皆可凭借自己努力改变命运的励志生产线。《中国好声音》通过对学员“声音”因素的放大和外表、出身因素的压低,在营造悬念等戏剧效果的同时,也完成了对大众“平等、公正”社会理想的塑造和满足。参赛的学员在盲听盲选环节纷纷以“普通人”“草根”的形象登台,使在现实生活中很难遇到的“励志”神话在舞台上以戏剧性的方式呈现。比如在《中国好声音》2012年7月13日的全国首播上,就有来自农村、喜欢赤脚踩在泥土上唱歌却拥有国际范儿的演唱激情和震撼力的黄鹤,以一首《春天里》感动杨坤泪奔;曾在工厂打工、做过保安、当过售票员的美甲店老板黄勇,以及对邓丽君《独上西楼》进行完美演绎台湾淡水街头卖唱的36岁盲歌女张玉霞……草根的出身、平凡甚至低微的外表和惊如天籁的声音形成巨大的反差,摆脱以往选秀节目凭借外形吸引观众的同时,也带来巨大的戏剧张力。而导师们按灯回转后的惊讶表情,在满足大众“窥私”欲望的同时,也满足了观众对于“普通人成功梦想”的心理投射,让观众以认同选手的方式来体验参赛者的感受,完成对自身“灰姑娘”“丑小鸭”无意识原型的替代性满足,并通过“观众投票”等互动模式参与到这种意义的生产上来。
然而,这样的反差却先天性地带有某种“理想”色彩。当声音开始成为大众文化中可以交换的资源,就不可避免的带有商品的属性。作为真人秀节目中最重要的审美体验方式,声音已不再具有传统社会“天赋异禀”“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卡里斯玛气质,甚至不具备现代社会理性主义下与“人工”相对的“天然”意味,而成为“待价而沽”的商品。任何一名选手,想获得符合这个工业标准的合格产品,除了天然的嗓音条件和自身努力外,重要的是能够购买获得这种文化产品的符号资本。资本的稀缺性,决定了“好声音”实现的现实逻辑,仍然是属于那些有资源购买这种符号资本的选手。这样,无疑使以“声音”为看点的真人秀节目具有常人不能承受的高门槛,而这种现实中不平等却被貌似平等的遴选标准――“声音”一概抹平。《中国好声音》播出没多久,各种曝光学员身份的小道消息就在网上流传起来,让人们看到,那些所谓的“草根故事”不过是主办方营造戏剧冲突的“道具”。
专业:“公平、公正”神话背后的资本修辞
《中国好声音》一直所强调的对声音的专业化要求是一种看似建立在“公平、公正”基础上,实则暗含资本逻辑的修辞策略。无论“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的定位还是节目环节的设置、“导师”的选择,《中国好声音》一直都在用“专业”与其他选秀节目划清界限。“专业”这一伴随着工业革命社会分工出现的社会新规范,在这里成为“音乐”“声音”的新标准。这意味着曾经拥有革命性、解放性审美功能的“音乐”,已经丧失了上世纪80年代邓丽君、李谷一歌声所拥有的“救赎”魅力,仅仅成为资本扩张到日常感性生活之后生活审美化的另一种文化商品样式,这种将审美感性物化的结果之一,就是审美趣味的高度专业化。同样,音乐的作用不再是为了个人化的心理塑造,而服从于专业化社会的结构化需求,“资本、雇佣的技术劳动者与批评生产成为审美活动的基本要素”。①这种情景,一方面导致声音的高门槛,另一方面也左右着位居文化商品“把关人”位置的“导师”的选择。那些不能更好地参与生产审美消费价值的学员纷纷在“专业化”这个貌似公平的评价体系下落败,而他们通常是那些没有资源参与其中的“草根”、业余学员。比如,在“盲听盲选”期间感动四位导师按灯转身的台湾盲歌女张玉霞,其“个人作坊”式的唱功与略显丑陋的外貌,显然无法给这个商业消费的市场带来更多的资源与卖点,其落选也就在所难免了。
专业化的要求使得“声音”这一审美形式日益物化,声音成为纯粹的“能指”,这一点在《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学员们的出身不管来自于“草根”还是“精英”,其演唱的内容不再与其自身的生活和情感有关。来自农村的男歌手可以深情演绎域外黑人女性的心声,从来没出过国门的普通女孩也能将国际大牌明星的声音模仿得惟妙惟肖,朋克的愤怒、摇滚的激情,“Rap”的琐碎与反抗、“Blues”的忧郁与悲伤,各种高音、假声、颤音、爆音全都成为换取导师“转身”的手段。它所带来的能指与所指的撕裂,带给人的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情感失落。声音已经完全成为一种消费品,一种为了满足耳朵精致享受的“唯美之物”。
除此之外,最能显示《中国好声音》“公平、平等”的是其“学员反选”环节的设置。诸多论者或从“价值创新”或从“受众传播创意”的角度,对这一环节给予赞赏,认为其改变了“评委与选手之间选择权利单向性”,并“实现了选择权在导师与学员之间的双向流动”,体现了“双方地位的平等和权利的对等”的“公平正义”。②但实际上,这一设置并没有改变导师在整个节目权力控制中的优势地位。首先,师生关系的设置就先天决定了在中国这个尊师重教的国家,学生对于导师权威的服从;其次,正如曾有研究者所发现的那样,在真人秀节目中,“参赛者和评委通过七个功能块来交流,其中,评委单独使用的功能块为四个或五个,而参赛者仅能使用一个,评委处于绝对高的权势地位。评委控制着大部分的话题,经常插话打断参赛者的谈话,而参赛者则处于一个劣势的地位,被动地接受评委选择的话题,回答评委的问题,忍受评委的插话和打断。”③《中国好声音》的“学员反选”环节在某种程度上给了处于弱势地位的参赛者一定的权力,但这种权力完全不足以与导师所拥有的权力抗衡。在“导师考核”环节,导师在对自己在第一轮争取来的学员进行一对一的考核中依然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所谓的“公平、平等”不过是节目组为了增强叙事强度的修辞策略。
“正能量”还是“仿像”?
除了对声音的强调,贯穿《中国好声音》另一看点是满满的“正能量”。《中国好声音》力图塑造一个人人互相关爱、互相理解的和谐世界,这种“人间自有真情在”的“正能量”贯穿整个节目始终。在盲听盲选环节,导师会给唱得好的学员奉上毫不吝啬的赞美甚至会为他们的表现感动得落泪,更会给落选的学员中肯的建议和真诚的鼓励;在导师考核环节,彼此竞争的选手会在结果出来之后坦诚相拥,献上彼此的欣赏和祝福;到了最后的“巅峰对决”,每位导师和最后一名学员的关系更是上升到了更加亲密的私人关系上。“爱”似乎成为他们之间的唯一纽带……比比皆是的“正能量”围绕着“任何人都可以追逐梦想”的励志主题无限释放,淡化了节目的商业气息和竞争氛围。
然而,事实证明,这样的姿态不过是消费社会的另一种标准产品。就在徐海星那期的《中国好声音》播出不久,就有网民爆出其借亲情炒作自己,由此引发观众对其行为的一系列质疑。爆料者的心态我们不得而知,但其后《中国好声音》的辟谣内容则让人们看到其节目“情感消费”的实质。面对大众“好声音”还是“好故事”的质疑,《中国好声音》宣传总监陆伟坦言:“讲好故事,一开始就是作为《好声音》的重要谋略,也是作为节目的一大卖点加以设计的。”他还详细讲述了徐海星“亡父故事”的出炉过程:“我们前期策划时一致认为,徐海星的故事很可能是首期《好声音》最大的亮点。”故事有了,如何让徐海星自然地讲述,成了栏目组最大的难题,“如果让她在舞台上直接说父亲去世了,就显得节目太刻意了。”最终栏目组做通徐海星的工作,让她隐晦地说出“我觉得爸爸也来了”,由此引发了她感人至深的讲述……
舞台上令人动容的情感故事与导师、学员之间的情感互动,其实是节目组从一开始就策划出来的“情绪启动程序”,其目的只是为了获得较好“节目效果”。说白了,“励志、情感”在节目中,不过是为了赢得收视率的商业策略,是为了满足大众消费的文化产品。正如特里・洛威尔在《文化生产》一文中表述的那样“文化产品是情绪和感觉的表述结构,这些情绪与感觉不但包括个人的欲望与快乐,而且包括群体的共同经历,文本的至少部分的来自共同的理想、社会希望的实现和社会欲望”。④《中国好声音》就是这种视听结合的文化产品文本,实现了大众在这个亲情、爱情日益功利化的时代对于人间真情的想象性满足。所以,当“没故事没眼泪也不是美女”学员陶红旭以一曲《听海》赢得了晋级机会却最终在电视上以远低于那些有故事未晋级的选手的30秒的片段呈现时,其背后的原因也就不言自明了。
如果说,在最初的学员引介阶段,节目组对“励志故事”还处于有则“包装渲染”之、无则“忽略”之的话,⑤那么,到了节目后期,当被留下的学员越来越少,其对于节目的参与程度越来越深,也是其被节目的板块限制与生产嵌入越来越深的时候。“励志”作为节目一开始就设定的“卖点”,在影视文本这样的“仿像”介质前,“秀”的成分越来越大,而“真”的成分越来越小。“励志、情感”成为节目组为了取得良好社会效果和经济收益而与选手、导师共同生产的、具有明确销售对象和效果目标的标准产品,那些不同意这种“共谋”方式的选手甚至导师在这台不断轰鸣着的“情感流水线”面前,只能选择或主动或被动离开。导师刘欢就曾在《锵锵三人行》里坦言,自己并不赞同他们(节目组)“做”故事,这导致媒体的八卦消息令自己疲于应付并最终选择了退出。
当大众根据自己不同的情感诉求沉浸于师生情谊的感动中时,摄像机最后暴露出师生共唱环节的设置,不过是对于“情感”“明星”以及“有梦就去追”意识形态的再消费。仔细观察每一组师生共唱时给导师和学员的镜头和景别,不难辨识镜头更多给了那些更有明星消费能力的导师,给学员的镜头少得可怜,且多是远景、中景,近景、特写镜头几乎没有,而这些最能表现个人魅力的镜头都毫不吝啬地给了导师。《中国好声音》在节目中努力营造的公平、平等、互助的人际关系在冷冰冰的机器语言面前无所遁形,这依然是大众文化工业流水线上受资本逻辑控制的标准文化消费品。它制造娱乐、欲望乃至意识形态,所谓的“公平、励志”,不过是包装产品、提高经济收益的手段和迎合主流价值观的神话。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栏目责编:邵满春
注释:
①周小仪:《唯美主义与消费文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第一版,第252页。
②覃 晴,谭 天:《的传播特征与价值创新》,《新闻爱好者》,2012(10)上;张广彩,《论传播的创意策略――从受众的角度切入》,《大众文艺》,2014(2)。
③丁双凤: 《从批判性话语分析的角度研究真人秀会话中的不平等权势》,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年6月。
励志的话正能量范文5
一百七十余年若隐若现的强国梦让多少仁人志士心向往之。中华民族的昨天,雄关漫道真如铁;今天,人间正道是沧桑;明天,长风破浪会有时。这样的表述激荡起多少国人入围中国梦的“精神版图”。在中国梦的丰富内涵中,“人”,无疑是核心要素,中国“梦之队”一定是汇聚无数个鲜活生动个体梦想的人力资源大军。
藉由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传递的正能量,政、产、学、研、媒等社会各界都适时助推起“励志梦”的价值开发。如何回应中国梦,讲得晓畅明白,让每个人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按照卡尔·马克思的观点,美好的梦想就是神圣的目的。高尔基说,智慧是用来做事的,对于灵魂来说,靠的是梦之信仰。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牛顿专注下落的苹果,瓦特关注沸腾的水壶……他们都是“可能性思维者”,梦想的源头里有很纯粹的心灵追求的方向。人类之进步源于无数造梦人、追梦人、助梦人精神资源的整合。
领导力到底是什么?也许得其要领的白话就一句:让员工拥有梦想并在明确个人近期目标的前提下,激发其出彩的潜能。好的领导者一定是造梦大师。造梦和激励的本质是一样的。积极心理学认为,梦境和愿景具有成像功能,它激励追梦人释放生命的最大能量并促其显影,梦想是成功者起航的原动力。企业领导者应该让自己成为“船长”,给员工的梦想导引“航向”,并助其步步为“赢”。
梦想的最高表现形式是激情。罗丹说:“珍爱你的激情,这就是人生的意义。”激情最是追梦时,大凡成功人士皆筑梦于昨天的激情。正是与中国梦甜蜜邂逅时,梦想激情待传递。无论是90后、80后还是70后,必然集结成圆中国梦的主力军。该对这些职场人做些什么?马云回答:“解决你不败、不老、不糊涂的唯一办法,就是相信年轻人。”一位自称“焦虑网飘”的90后入职后不久就接受了企业EAP(员工心理援助计划)帮助,他借用著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话与同龄人励志分享:“我要贴在地面前行,不在云端跳舞。”
过来人,你怎么看?你或许会记起康熙的名言“凡精神所及处,皆曰力”。不论后来者“拱卒”还是“跳马”,抑或偶有间歇性短路,只要我们给他们以方向和出彩的机会,那就哦了,中国梦的精神旗帜下必显现踏雪留痕的青春足迹。
励志的话正能量范文6
一个月前,思教处主任告诉我,学校选派我到省团校参加培训。作为一名步入教育领域不到两年的新教师,这次培训对我意义深刻,我很激动。两个星期前,正当学生们面临着激烈的适应性考试时,学校向我转达了教育局的培训通知,看到通知的十一条培训提纲,我内心产生了迟疑,难道我要为了这些看起来形式化教条化的培训而撇下正紧张复习的学生吗?5月11日,带着忐忑,我走进了省团校。从报道那一刻起,我就知道这一次来得太值得。
在这里,我受“和谐团校、花园团校、效益团校”的氛围所感染,我被授课老师们热情的态度和专业的精神所鼓舞。团校的老师及工作人员用行动给我们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的氛围,不管是在公寓还是在食堂,不管是在办公室还是在课堂,不管是培训管理还是正式教学,无处不值得学习,无人不值得学习。正式培训的第一堂课,是李勇老师轻松愉快的“励志训练”。李老师通过一连串的游戏设计,带着我们在去体验、去分享、去提升、继而去应用,让我认识到学习如此这样轻松而高效,快乐而又深入人心。这就是体验式学习。
在这里,我找回了高中时的学习状态,用谢萍教授的话说就是“保持饥饿,保持愚蠢”。学习是很消耗能量的。在团校的每一天,我时常饥饿,每到离下课十分钟的时候就有冲向食堂的冲动,就像中学生长知识长身体的本能需要一样。在学校里,我们谆谆告诫学生要怎么学习,却往往忽视了自己的学习,长久下来,就只能“老调重弹”、“坐吃山空”。同班学习的有很多是校长、书记、思教主任、德育主任,他们跟我一样坐在教室里认真地当起了学生,虚心向授课老师和同行们求教。这就是求知若渴,就是空杯心态。
在这里,我收获了最专业、最系统、最实用的教育知识,了解到了更多元、更全面的教学方式。从谌贻琴副省长(时任省委宣传部长)在“千校万师”培训工程启动仪式上的讲话,到吴祖平老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实现中国梦”这一堂生动的政治课,我认识到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了德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无论是谢萍教授“明礼知耻、崇德向善――道德使人生幸福”,还是李志东老师的“校园礼仪”,抑或是牛贵军教授的“教书・育人・治国”,让我明白了为人师表,就要率先垂范,师德不高、师风不正何以能教育出人格健全、道德高尚的学生呢?李勇老师的“励志训练”、李婧老师的“青少年犯罪预防”、何克教授的“健全人格塑造”以及蔡顺华老师的“学会感恩,与爱同行”、邓连奇老师的“教育的艺术系于‘心’”,向我们展示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先进理念和实用方式。而十四中的杨老师和高一(7)班的同学们,向我们表达了中学生的潜力和积极向上的天性,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快乐的“心理健康”课。这些就是“千校万师”所传递给我们的正能量。
在这里,认识了很多和我一样的教师同仁,他们很多是优秀的前辈,我们一起交流教育教学的经验和心得。培训班组织的两次专题小组讨论,让教师们的思想和理念得以碰撞,让贵州教育的现实问题得以显现,让好的教学经验和方式得以分享,让学习培训的收获得以升华。这是取长补短,是一种学习交流。
李志东老师说,学习最初的形式是模仿。而我认为,成功的学习是结合自身实际的借鉴和模仿。精彩的培训,让我们平淡的心得以激昂,但能将这份激昂持续下去,带回教学的实践中,这才算是培训的成功。就像本期培训班的班长、夜郎中学何勇校长所说的一样,“培训是为了充电,学习为了更专业”。我们在“千校万师”的学习中被赋予了能量,接受了新的理念和方法,是为了回到自己的舞台上能更好地建设学校、更好地促进教学。
做好二次培训是首要。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一个团队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回到学校的第一步就是要在教师队伍中宣传学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贵阳三十四中的一个良好传统,就是任何外出培训的教师,都要在回校的第一次教职工大会上汇报学习所获,分享学习心得,将个人培训上升为团队培训,将个体力量扩大到集体力量。
搞好文化建设是基础。文化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校园文化,二是班级文化。文化营造氛围,是校风班风建设的重要一环。本校的教学硬件设施先进是我们的一大优势,而文化软实力的薄弱则是我们的软肋,而文化建设也正是本届校领导班子最重视的项目。去年开始,学校的宣传栏、班级黑板报、广播站、学校全体师生集会等载体被进一步开发利用,这是一个好的契机,但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比如,除了专门的宣传栏,教学楼的每一处空间都是我们文化建设的平台,但还没有充分的利用。班级文化建设,除了黑板报之外,还缺少统一的规划,有些班级做得好,有些班级相对欠缺,对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有待挖掘。
学生干部培养是关键。实践证明,只要正确地引导,学生自己可以管理好自己。培养得力的学生干部团队,不仅可以展示培养学生的管理领导实力,让他们增强自律意识,还可以减轻班主任的工作。作为班主任,要做的就是去多方面发掘他们、不断地激励他们、引导他们。将学生自己的管理形成常态,做到班主任在和不在一个样,这才算是成功的班级管理。
班级团队建设重体验。对于这一点,李勇老师的“励志训练”和十四中杨老师的精彩课堂给了我深刻的启示。以往,我们搞班级建设,更多地是通过班会课的说教或者对个别学生的单独教育,或者依赖校运会、合唱比赛等形式。而实践证明,这些方式,不仅单一,久而久之学生会厌烦,老师也会在疲惫中丧失耐心,而且效果甚微。“励志训练”那种体验式的教学,通过游戏让学生去体验,通过体验去领悟,学会合作、奉献、包容。我相信这会是更有效的班级团队建设方式。这种体验式教学,可以更多地引入到班会课、体育课以及常规课堂当中,潜移默化地深入学生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