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荷兰的花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荷兰的花范文1
荷兰位于西欧中部大西洋沿岸,紧靠大海,地势低下,素称“低洼之国”。因境内既无山峦,也少飞流瀑布,尽是一派平野。但是,池沼湖泊,星罗棋布;河流渠道,纵横交错。由于自然环境的优越,荷兰人有培养花草的风尚,家家户户,无不养花。17世纪是荷兰绘画的黄金时代,为满足市民的生活和审美需要,绘画的题材较之以往大为扩充。作为欧洲最好的园艺师,荷兰人对花卉有着特别爱好,荷兰人对花卉题材的绘画也是情有独钟的。
荷兰绘画黄金时代的画家阿姆布罗萨・博斯哈尔特就是一位以花卉画为专长的画家。在他的作品《壁龛中的花束》蕴含一种复杂情感,花瓶里似乎已经放不下更多的花枝了,这幅画也不像是直接描述自然生长的花卉,因为他组合了生长在不同季节的花,而且他的绘制技巧很精湛。在荷兰花卉画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注意到,那种野生的鲜花是从不登场的。而荷兰的花卉画中描绘的花卉都是需要高度的园艺经验才能得以生存的花卉。因此荷兰的花卉画是毫无田园牧歌色彩可言的,甚至是反牧歌色彩的。画家是依赖于长期在大植物园里观察及写生的经验,那时荷兰的植物来自殖民地,例如荷兰花园中的新宠――郁金香,就是16世纪从土耳其进口的。虽然人们依然可以看到中世纪的花朵,如鸢尾花、百合花、玫瑰花,但是,这些花当时却要让位给奇花异草――如墨西哥的大丽花、波斯的贝母等。在这里,我们窥视到了某种对自然的空间性与季节性的拒绝,这种拒绝使绘画与内在的自然抒情性全然断绝了。这恰恰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这里所探究的是技艺,首先是园艺,尔后是绘画,是凌驾于自然界之上的艺术。
与不用野花同样令人注目的是那种鲜花尽量保持不重复的惯例,吸引眼睛的是花与花之间、体现在结构与色彩层面上的差别;所寻求的不是事物的量,而是透过科学的写实所看到的花卉的样本。在这儿,花与花的重复是多余的,反映不出任何有意义的信息的递增。那些可以通过栽培而在同一植物家族中产生的变异是特别令人感兴趣的,而花卉画更钟情那些可能产生无法预料之变化的特殊品种。
17世纪的荷兰花卉画也是处在当时的经济空间里的。其中的第一种经济空间是植物园,即绘画的直接源头。早期建造诸如此类的植物园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只有王子和国家才能有如此庞大资金的来源,而这种赞助带来了一种园艺与政治权力之间的象征性联系;这一联系赋予荷兰花卉画以一种很高的社会声誉,而最早的花卉画的支持者也显然是宫廷而不是资产阶级。第二种是投机领域――这是花与现金的一种关系,是它们作为“象征性的资本”的价值的另一面。17世纪20年代曾掀起过一场席卷了荷兰的郁金香热,花卉画的趣味是与市场对稀有品种的关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市场所看重的东西便是画家所追求的,例如艳丽复杂的色彩、不规则的斑点以及变化多样的花儿如郁金香、风信子、玫瑰和康乃馨等。荷兰的花卉画有意要在描绘的对象上体现出画本身所依凭的价值之源,由此,此价值就转入了彼价值;第三种是绘画本身的领域。花费在花卉画上的劳动强度高于其他的静物画。在这种类型的花卉画创作中技巧上的捷径是走不通的。所以,花卉画只有在人们对它的需求高扬到了一种足以让画家的艰辛劳动获得相当的报酬时才能繁荣起来。
关于荷兰人如何看待与理解自己文化所能创造的财富,花卉画有着诸多的揭示。它们的情感显然不是对大自然而发的。那种意味着自然与居所之间相互融通的花篮的题材是比较少见的。荷兰花卉画在与作为唤起视觉愉悦的某种手段完全无关的情况下,就已为自身作了有力的辩护。愉悦是次要的,它被淹没在作品里;替而代之的是花卉的品系、所花的功夫以及工艺上的讲究等。
荷兰的花范文2
1、花木兰和兰陵王都是魏晋南北朝时候的人。
2、兰陵王(北齐徐州兰陵郡王)一般指高长恭(北齐宗室名将、兰陵王)。高长恭(?—573年),本名高肃,族名高孝瓘,字长恭,渤海郡蓨县(今河北省景县)人。北齐宗室、名将,神武帝高欢的孙子,文襄帝高澄第四子,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温良敦厚,貌柔心壮,音容兼美。起家通直郎、仪同三司。治军躬勤细事,累迁并州刺史,受封乐陵县公。废帝高殷即位后,晋封兰陵王,历任尚书令、大司马、太保、太尉等。联合段韶征讨柏谷,攻打定阳。平原王段韶患病后,总领部众。凭借军功,历封钜鹿、长乐、乐平、高阳等郡公。河清二年(563年),突厥攻入晋阳时,奋力将兵退敌。邙山之战时,担任中军将军,头戴面具,率领五百骑兵突破北周包围,成功解围金墉城,威名大振,受到士兵讴歌赞颂,即《兰陵王入阵曲》。以屡立战功为北齐后主所忌,乃托疾家居,终被鸩死。追赠假黄钺、太师、太尉公、冀州刺史,谥号忠武。
3、花木兰,中国古代巾帼英雄,忠孝节义,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流传千古,事迹流传至今,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花木兰故事的流传,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但花木兰的姓氏、籍贯等,史书并无确载。花木兰事迹被多种文艺作品所表现,电影、电视剧、歌舞豫剧等。历史上共有过四个“木兰”,个个都是不让须眉的侠胆烈女。
(来源:文章屋网 )
荷兰的花范文3
从2007年创出高价的“中国当代艺术品”作品来看,大部分都是艺术家30岁左右创作的。因此,优秀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也应该被艺术界关注,被藏家纳入视野。从本期起,本刊恢复“个案研究”栏目,陆续选登目前国内一些有实力、有一定影响力的中青年艺术家作品,敬请关注。
――编者
贺兰山,原名贺戈箫。贺家家学渊博,诗书传家,故而兰山儒雅博学,醉心绘事,咸无纨绔之气。他灵性的笔墨中透出波澜的气势,以“弘道”之精神,负起了供奉绵绵绘画史的使命。
兰山这几年除深入生活的写生外,一直都是在书斋中度过的。在人物画创作上,他以抽象性水墨的语言,对古老的中国画种从表现性、象征性到观念性做着宽泛的探寻实践。他以中国笔墨特有的写意精神,来表现当代社会生存状态中人物的精神属性,这其实也是当代艺术家共同关注和追寻的新的审美价值观。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伴随着外来“快餐”文化的渗透,“后现代主义”的绘画包容着多重性的文化语境。随着外来文化的进入,中国画面临着东西方审美标准的相互混杂,在表现手法和表现媒材上,“先锋”艺术家有意扭曲和断裂中国画故有的规范秩序。基于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中国画的创作出现了多种实验区域。兰山在传统笔墨的架构中,演变出一种抽象性的表现人物内在意蕴的现墨的语汇境界。
他1998年创作的《太行山民》和《宿墨老人》,在人物的造型上完全以画山水的用线、用墨,把人物塑造成像山一样厚重的“体物”。通过当代人物特有的姿态,来表现精神的依托和情感的依恋。通过对这些典型人物的形象塑造,达到艺术家对社会、历史、生命的关怀。为了达到人物面部沧桑感的凸现,兰山用没骨法来表现逆光中人物的深沉与心理的种种杂陈。通过这些作品可以看出,他对“小人物”的命运充满了真挚的深深情感。这些普通的山民在兰山的笔下,有似“父亲”般的慈祥与慈爱,他们的纯朴、善良、厚道,是我们民族的缩影。从某种意义上说,兰山为我们民族记录着沉重的心路历程。
什么是一个艺术家的责任感?那就是,民族的命运与他们的笔墨永远都是戚戚相关的。作为一个青年画家对当代社会能有这样深刻的思考,这在当下热闹的画坛实属难得,因为这个时代有着太多的浮躁和太多的委琐。而兰山能静下心来,去深入山间江野,去观察和发现这些不灭的灵魂,并能很准确地去表现他们的心扉之声,这对于社会人生就是一种责任方式。这一方式近年来一直贯穿在兰山的创作中,如《建设者》、《窗帘系列》等。这些作品对于兰山,实为一种深刻的生命方式。在不事张扬的兰山身上,我们会发现他那寂寞的灵魂中,正隐含着精神的大寂寞,和我们企盼的大艺术。
兰山的艺术是有征服力的,下笔落墨间保持着青年人的清刚、天质气。对于笔墨的理解自得蹊径,这是才气使然,绝非天授。
荷兰的花范文4
窗外,整个北京都陷入了灰蒙蒙的雾霾之中。而身在亚都超蓝展厅,突然有了一种久违的感觉――空气是甜的。
这是记者第一次走进亚都超蓝展厅,亚都创始人何鲁敏早已在此等候多时,他一边吸烟,一边和朋友们闲谈。我几乎没认出来他,曾经目光犀利的何鲁敏已经不在,在梳得一丝不苟的花白头发之下,那双眼睛温和了许多。
时间对每个人都毫不留情,它的流逝吞噬了无数人的心血,何鲁敏硬是凭着他的坚强毅力和过人的胆识在血口中幸存。他是中关村的传奇人物,既是中关村最早的企业家,也是最新的创业者;既是中关村少数几个登上过国家最高科学讲台的科学家,也是失败最惨重的企业家之一。他创办的亚都在过去的30年里,大起大落,曾一度险些破产,却又被何鲁敏硬生生拉离了生死线……
2011年,60岁的何鲁敏再次向科技创新发起挑战,历经6年多,花费3000多万的代价,终于研发出了空气污染的克星“超级蓝天”。已经失败过的何鲁敏,面临新的挑战,显然已经不再畏惧。这一次,他赌上了自己的全部身家,想以此来换取中国的超级蓝天。
风雨30年
何鲁敏是中关村的“创一代”。1987年,从日本留学归来的何鲁敏谢绝了日本方面的高新挽留,带着9大箱技术资料回国。原本他一毕业就被分到了中国建筑科学院空调所,拿到了“铁饭碗”,但他才干了3年,就跑出来创业了。“那个时候办这个企业是有点赌气,因为我念这么多年的书,一个月只挣62块钱,还不如门口卖茶叶蛋的老太太。”回想这一路的曲折坎坷,何鲁敏自嘲地说自己当初“脑子进水了”。
在中国人均GDP才290美元的30年前,何鲁敏就把目光锁定到空气加湿器这个行业。在此之前,中国人还从来没听说过这个新名词儿。这个行业在国外被称为GDP行业,一般人均GDP在4000-5000美元的时候,这个行业才会出现比较大的增长。但在当时的中国,690元一台的加湿器简直就是“奢侈品”,几乎没人买。
好不容易研发出来的新产品,刚一问市就遭遇了市场的当头棒喝,何鲁敏不甘心。在日本待过两年,他知道加湿器在国外是必备的小家电,于是灵机一动,他想到向住在中国的外国人推销未尝不是一种办法。于是,他调动了公司所有的销售人员进入大使馆区进行宣传、销售,虽然吃了很多闭门羹,但终于还是打开了销售市场的大门,就连一向不使用别国产品的日本大使馆也用上了亚都加湿器。何鲁敏终于赢得了第一桶金。
然而,亚都在之后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即便1990年亚都加湿器进入了北京亚运会场馆,但何鲁敏所期待的庞大的大众市场依然没有打开,反而一个更大的风险正向他走来。
何鲁敏心里清楚,加湿器行业在国外之所以被称为GDP行业,就是因为它的市场容量和人均GDP成正比,这个特点也导致了加湿器行业的成长期是非常缓慢的。如何让亚都迅速壮大,是何鲁敏当时思考最多的问题。经过对市场的深入分析,他得到的答案是多元化发展。于是,1995年之后,何鲁敏开始逐渐尝试涉足其他行业,包括房地产、餐饮、保健品,以及空调行业等等。与此同时,亚都还启动了上市计划。但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管理的漏洞暴露出来了,上市计划最终破产,随之而来的是参与私募的机构纷纷要求退还资金。祸不单行,面对公司的多元化发展,何鲁敏也感觉越来越力不从心。然而,搞多元化容易,撤出多元化可难了,当何鲁敏想收回分散在各地的子公司的时候,出现了很多应付账款,“最多的时候是1999年一季度,我们在90天的时间里接到了60讼。”当时何鲁敏真是四面受困,但他硬是挺起腰板把事儿抗了下来,他放弃申请破产,一人承担所有债务,售出都大厦,放弃豪华办公室,搬进破民房继续他的事业。
在重新回到原点后,技术出身的何鲁敏不甘寂寞,继续闷头搞起了研发,这次他要研发的是空气净化器――一个当时中国人不知为何物的产品。
和空气加湿器相比,空气净化器要幸运得多。就在产品研发出不久,非典来袭,突然降临的灾难,使中国经济遭遇重创,但却成了亚都发展的重大机遇。当时,北京奥组委刚刚组建不久,因非典期间也必须坚持工作,所以不得不考虑场馆空气净化问题。北京奥组委的人找到了亚都,希望亚都无偿捐赠。何鲁敏丝毫没犹豫,花了几百万,把奥组委办公区域进行了“空气安全系统”改造。从此,何鲁敏与奥运结下了缘,从而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空气净化独家供应商。
虽然在经历一场巨大的浩劫之后,亚都元气大伤。但凭借一流的技术实力,何鲁敏把握住了之后接二连三的机遇,亚都终于得以重返中关村的竞争舞台。
路在何方?
按说,亚都的前景极其广阔。单凭其在1990年北京亚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精彩亮相,就足以证明亚都无论是技术软实力,还是产品硬实力,都是过关的。尤其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过后,中国的空气污染急速加剧,雾霾已成了举世瞩目的焦点。亚都的空气净化器恰好是PM2.5的克星,由此可以想象,亚都应该会在短期内迅速壮大,甚至有机会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的排头兵。
然而,现实远比想象的残酷。
亚都刚刚推出空气净化器的时候,还能保持相对稳定的利润率。最近几年,由于净化器的普及和市场的诱惑,越来越多的企业转向了这个产业。最初做净化器有品牌的只有60多家,到2015年,陡增到500多家,仅一年时间,又有半数企业倒闭。可想而知,这块想当然的肥肉,也并不那么好消化。但以中国企业的模仿功力,短短几年,净化器就逐渐陷入了低价竞争。“这就是所谓的‘制造业陷阱’。任何产业和产品,只要掉进这个陷阱,就离亏损和消亡不远了。”何鲁敏用力地吸了一口烟,眼看着自己拼搏二十余年的心血被模仿者和抄袭者不断挑战,他心里真不是滋味儿。
“创业之初,我相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个企业中没有比技术更有用、更值钱的了。后来我发现不完全是这样的,技术先进,并不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先决条件。”在四处碰壁后,何鲁敏意识到市场经济是复杂而冷酷无情的。怎样才能让亚都跳出恶性竞争的怪圈?怎样才能研发出不易被模仿的产品?他百思不得其解。
有时候,苦苦思索的问题,会在偶然间得到答案。一次,何鲁敏要出差,家里有高龄体弱的老人,又赶上换季。临走前,他给保姆安排了一下家里的事情:怎么开空调,怎么关暖气,怎么给加湿器加水,什么时候开新风机,什么时候关净化器……说了近一个小时,嘴都说干了,保姆却听得云里雾里。何鲁敏无奈地叹口气。转念间,灵感突然来了,“也许把这些电器都合在一起,变成一台设备,统一控制会好些吧?”
何鲁敏脑子里忽然一闪,想起了亚都曾经的一个项目,由亚都和成都交大地产合作开发的一种用于室内环境的集空调、采暖、新风、净化为一体的空气设备。当设备试制成功,安装在交大归谷小区内的时候,何鲁敏还特意去小区的体验室里住了一夜,感觉还真不错。无论是空调的效果,还是温度、湿度的水平,空气的新鲜度和清洁度,都让人倍感舒适。最重要的是所有设备的控制都集中在一块面板上,使用非常便捷。唯一的缺陷就是节能性不好,对建筑自身的保温性要求甚高,不易推广。
“如果在之前的技术成果上,重点突破节能性难题,不就可以研发出一款更加适用,并可以广泛推广的产品了吗?”何鲁敏想着,突然又意识到这个项目一旦真正研发出来,将意义重大――雾霾的成因,就是因为能耗与污染强度超过环境承载力,解决了能耗问题,就能解决空气污染的根本。
致力于空气净化研究多年,何鲁敏深知自然界产生不出PM2.5这么小的颗粒,这种颗粒几乎全部是人造的。而它的主要来源是燃烧和化学合成,这几乎和GDP是紧紧捆在一起的。从中国的能源结构来看,80%的能源来自于煤炭,而京津冀每平方公里年消耗煤炭是全球平均值的30倍,其中一半发电,一半直燃,导致污染强度过大。为什么不用气呢?一是来源受困,二是价格,获得1KW热量的煤的价格是0.03元,而气的价格则是煤的10倍。
“治理空气污染的本质是节能减排,而节能最大的潜力是建筑节能。”何鲁敏的这个结论是显而易见的。据统计,2016年7月,北京地区能耗2000万KW,其中空调能耗占46%。到冬季采暖时,能耗占比则超过65%。“已陷入‘制造业陷阱’的亚都或许有救了!”用科学预测的未来让何鲁敏豁然开朗。于是2010年,何鲁敏就把“超级蓝天”计划提上日程。
分兵突围
“超级蓝天”计划的基本构想是“集成”――即将空调、采暖、加湿、净化、新风等整合在一起,做成一个一体机,应不同的需求可以是2合1、3合1,甚至是6合1、7合1……与此同时革除传统空调空气污浊、能耗巨大等弊端,营造清新、健康、舒适、节能的生存环境。
毫无疑问,何鲁敏的理想是伟大的。但想要实现这个理想,并不容易。技术壁垒对于何鲁敏而言,只是迟早的事,首要摆在他面前的是公司转型升级的问题。
为了“超级蓝天”计划的实现,公司的管理层、投资人和股东、董事会进行了多次的讨论,但大家的看法和何鲁敏并不完全一致。经过长时间的争论和分析,最终形成了三个主要的思路,这也是企业未来发展的三条出路。
第一条路就是规模化。即在原产品线上扩大经营规模,降低成本,消减费用,扩张渠道,进而扭亏为盈。这条路多数人赞同。但何鲁敏并不看好这条路,他认为中国企业在规模扩张和低价竞争的路上已经无路可走。“规模化似乎是南方企业的天下,并不适用于中关村。”何鲁敏的分析不无道理。
第二条路就是资源整合。简单地说,就是以亚都的品牌、技术、产业能力和其他的资源,例如地产、资金、营销等重新整合为新的竞争优势。对于何鲁敏来说,这条路显然也不适合,他早已吃过“资源整合”的亏,这方面是何鲁敏最不擅长的,但他也不敢贸然反对,因为这条路是新的投资人和股东的最爱。
既然前两条路都不适合何鲁敏,干脆他自己提出一个主张,就是将企业进行产业整合、升级。以都现有技术、产品和科研能力为基础,进行整合升级再开发,“走出家电,转向节能环保”是何鲁敏提出的口号。他之所以主张走这条路,是因为两个原因,一个原因就是市场的发展,他认为十年以内节能环保必将成为重要消费品,将具有难以想象的市场规模;另一个原因就是俗话所说的“人挪活,树挪死”――所谓“人挪活”,就是人挪动了,面对新的市场,新的需求可能就有新的活路;所谓“树挪死”,就是在这种挪动中,根基不能变,而亚都的根基恰恰就是30年来在加湿器、净化器、新风机这些环境产品方面的技术积累。
这三条转型之路,其实是各有利弊,难以取舍。创新和转型升级乍听起来似乎很不错,但这简单的六个字却意味着公司将要投入巨额资金搞研发,同时巨大的风险也随之而来。“所谓的创新,就是无法预判结果。能预测到结果的都不是创新。”显然,何鲁敏愿意为了创新而承担风险,但这不意味着投资人和股东们也愿意承担这份风险。以何鲁敏多谋寡断的性格,无意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导致最终讨论的结果是,“分兵突围”战略,即以家电产业原加湿器、净化器子公司吸收新的投资进行规模化发展和资源整合;而以亚都母公司为主体,带领部分科技人员进行产业的集成整合创新。形成了子公司搞扩张、规模化,求效益;母公司搞科研、搞创新,转型升级的格局。
由于投资人的强烈要求,也为了给子公司的发展减轻负担,在资源分配上把相当部分负债留在了母公司。加上子公司的业绩不能合并,母公司的财务报表就没法看了。特别是银行最关注的抵押物、流水、利润都显得很难看,再贷款的可能性几乎没有。留下来的品牌、产业能力、技术力量、融资条件等关键资源更是可怜。虽说过日子没问题,但是靠投资搞发展可就困难重重了。
“30年前,我刚刚创业的时候,虽然艰难,但至少是从地平线起步,而现在,我给自己挖了个大坑,先跳进去,再往外爬。能不能爬出去,就看造化了。”何鲁敏笑着说,虽然是自嘲,但从他的目光中依然看得出他信心满满。
技术挑战
“分兵突围”之后,技术人员面临着两个选择,他们既可以选择到子公司继续自己早已轻车熟路的工作,也可以选择到母公司迎接新技术的挑战。毫无悬念,大多数人选择了自己熟悉并且有基础的工作。毕竟没人愿意重头再来,作为打工者,他们并没有义务去和创始人共同承担巨大的风险,更何况一旦失败了,对技术人员的前途将会有很大影响。即便如此,仍然有一小部分人敢于冒险,毅然选择了何鲁敏的“第三条路”。
就这样,何鲁敏带着自愿选择“超级蓝天”项目的技术人员,重起炉灶,开始了新产品的研发工作。
掂量着面前的困难和手中的条件,何鲁敏预计这个项目需要花费3年的时间,大概投资1000万左右可以达到相应的目标。可是千算万算,还是低估了困难,何鲁敏没有料到――作为以空气品质为重点的环境系统,从冷热源到主机、新风净化设备,到末端装置、控制系统,包括专用的安装设备和配件,大约有90多个研发课题,原创设计制造20个左右的新型设备,而且这些设备相互串联缺一不可。尽管在科研上采用了“开放式”的思路,大量运用了协作、委托研发等方法,但许多原创性的东西仍然得自己来干。其专业涉及面之广,工作量之大,远远超过当初的预计。最终他用了7年时间,花费了超过3000万才取得了较为成熟的成果。轻敌,差点儿让这个项目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研发的6年里,研发团队几乎天天泡在实验室里。“粗略统计,我们大概做了2000多次实验。”何鲁敏说着,又点燃了一根烟。6年也不过就是2000多天,他们几乎一天一个实验。
何鲁敏告诉记者,实验室就在亚都超蓝展厅附近,占地3000多平米,高度有12米,现在那里已经成了一个装满各种各样失败的样品、实验品,以及各种试件、半成品的仓库,扔不能扔,用不能用。
“你再不好好干活,发配你去‘双焓差实验室’。”现如今技术人员开玩笑时,还互相打趣,“双焓差实验室”成了技术人员的“噩梦室”。在进行设备制冷制热性能改进时,需要在大型的双焓差实验室里进行。所谓双焓差实验室,就是一种大型的人工气候室,一会儿是高达40度的湿热环境,一会儿要切换成零下20度的冬季,进进出出都得换装,而且这种实验一做就是连续几天几夜不能停机,有的小伙子嫌麻烦,穿着棉衣就闯进高温间,一身大汗再出来,或是短衣短裤进到严寒室,冻得眉眼挂白霜,每次实验下来,连累带病总要躺倒几个人,这样的实验包括不同机型,不同环境条件的调试,耐侯性实验等,不下20多次,到最后,只要一听说是焓差实验,人人胆战心惊。
好歹,“超级蓝天”还是研发出来了。
说起“超级蓝天”,还真不是自吹自擂!“中国标准定义的蓝天不够蓝。”何鲁敏解释说,“气象部门的‘优良’,也就是俗称‘蓝天’,只相当于世卫组织(WHO)的‘中轻度污染’。即使最新的国家标准,也只相当于世卫组织的过度标准。”于是何鲁敏给他的“超级蓝天”定了两项硬性标准,就是“超级节能,超级洁净”。他所谓的“超级节能”,就是要达到近零能耗建筑的标准,即节能90%;“超级洁净”则是要达到世卫组织要求的标准。
何鲁敏想要的这两个“超级”,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项目启动前,虽然在集成的单项技术上,亚都都已成熟,无论是加湿器、净化器、新风机、还是能量回收、空调等,都是何鲁持开发的,甚至相关的200多项专利,都还署着何鲁敏的大名。但这些技术只解决了一个问题,就是“超级洁净”。因此彼时摆在何鲁敏面前的最大技术挑战就是“超级节能”――这似乎也是业界均难以突破的技术壁垒。
近10年来,中国空调和空气产业节能改造的理论依据,主要是清华大学江亿院士提出的“温湿度分别控制”及相关理论。江亿是何鲁敏的同班同学和挚友,他极为推崇江亿的贡献,甚至认为江的理论是中国空调界近60年最重要的原创理论。正是江亿院士的这一理论,给何鲁敏一个重大的启发,借用他的思路,何鲁敏采取了另外的分控方法,研发出了“人・物分开空调技术”。
不可否认,何鲁敏的这项发明是伟大的。“人・物分开空调技术”把空调负荷分为“人的负荷”和“物的负荷”两部分,分别采用不同的方式处理。其中人的负荷包括新风负荷、人体散热等;物的负荷主要是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这项技术的出现,可以一箭双雕地同时解决建筑节能和空气品质两大难题。经过多年的研发,目前已形成包括高效置换净化、新风能量回收、全热净化新风等产品的完备技术体系和产品系列。具有高效节能、简便可靠、优质优廉的独特优势。这项技术的节能率高达50%以上,并创造优于世卫组织的室内环境。
当然,要完成“超级蓝天”计划,单有这项技术创新还不够,何鲁敏还带头研发了“全热清洁新风”和“浅埋蓄能采暖空调”。这三项技术都是前所未有的,这三项发明可以说是被誉为“中国空气产业之父”的何鲁敏在创业“30年干3件事”的最后一个鸿篇巨制。
市场的考验
2011年下半年,在经历了数月的艰苦研发后,亚都第一代模块化的三温水机和除湿新风机研制出来了,产品达到了恒温、恒湿、恒氧、恒静的要求。很快,一个将产品推向市场的机会来了,当时一家生产毛细管的厂家希望和能提供除湿净化新风和冷热源设备的厂家联合,以便于加速推广毛细管这种末端装置,双方一拍即合,随即在顺义区一家别墅开始了设备的安装和试用。
团队对这个项目充满信心,但那一年天公不作美,安装完设备时已是11月底了,北京地区非常罕见地达到零下20度,已经超过了这套设备的承受极限。再加上别墅的保温不到位,使室温难以达到规定的要求。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冰冻三尺的室外,由于室外机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导致排水管冻结,大量的凝水堆积出来冻成了冰块,不久室外机的前面就已经冻成了冰山,而且严重地影响了制热效果。最后用户认为设备不能达到他们的要求,试验以失败告终。
第二年开春,何鲁敏又拿到了一个浙江别墅的项目。这回在南方,应该不会出现冬季冻结的问题了,大家信心满满的开始了又一套设备的安装调试。这一次空气的清洁效果和节能效果都非常令人满意,但客户依然不买单,理由是设备占地太大,室外机又不美观,结果这一单又吹了。
经历了两次失败,何鲁敏意识到细节的重要性,不仅产品各方面的性能要完善,外观也急需改进,客户要的是几乎完美的产品,而当时的“超级蓝天”距这个标准还相差甚远。
说来轻巧,在没有任何销售的情况下坚持搞研发,何鲁敏真正体验到了“亚历山大”。钱如流水一般花出去,收入s毫无动静。“那时候我几乎可以算得出来什么时候把钱花完了,这个项目破产和失败的影子已经隐约可见了。”何鲁敏回忆道,“有时候我会在夜里突然惊醒,想到钱花完的那一天,惊出一身冷汗!”
既然已做好最坏的打算,何鲁敏也豁出去了,干脆把精力都放在产品上,他就不信当一款真正的好产品摆在面前的时候,客户们还能无动于衷。账上没钱了怎么办?他干脆把自己的所有房产和车都做了抵押,以支撑“超级蓝天”计划得以顺利进行。
实践证明何鲁敏的坚持是对的。经过4年的努力,曙光终于出现了。
2014年初,第二代全品空气系统的研制基本完成,公司专门购置了一套近千平米的办公楼作为体验试用的空间。办公区内不但实现了恒温、恒湿、恒氧和恒净,而且全数字化管理。何鲁敏特意把总部搬过来,让更多人体验。这下公司员工们可乐坏了,亚都成了罕见的可以在办公室随便吸烟的公司,因为即便在会议室里吸烟,也闻不到任何烟味。这下可把左邻右舍公司的员工嫉妒坏了,结果,同一办公楼的老板们都深受诱惑,在他们的强烈要求下,亚都又赶制了几套产品,给邻居们也装上了。
这10套系统正常运行了两年后,何鲁敏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实践验证了产品显著的系统效果和可靠性。销售人员也有了很大的感触:原来体验式消费比口头上的吹嘘要强的多啊!
这时,传来了麦卡伦地的消息,这是北京市的一个别墅小区,该小区由于采用先进的地源热泵供暖、供冷而享有节能的美誉。但是出人意料的是,仅仅过了5年,这个小区的供暖公司就因为亏损而停业。一个好好的节能项目,为什么会出现亏损停业?原因非常简单,只有两个字:“空置”。因为是集中供暖供冷,即使是一户使用,也得开起来运行,所以,理论上节能的项目运行起来却不节能,甚至亏损。
怎么解决问题呢?亚都提出的方案是分户式空调与制冷系统,不但冬天供暖,夏天制冷,而且能够解决空气的洁净度和新鲜问题。这项改造效果良好,节能效果也非常显著。以该小区82号为例:一个约600平米的独栋别墅,采用原来集中供热供冷时,全年的能源费用大致在3.5万左右。采用了全品质空气系统以后,全年所有的电费和燃气费加一起才1.6万,节省了近2万元。不光如此,在使用上,也不再受集中的限制,想用就用,想开就开,远比集中供热供冷舒服。
紧接着,项目组又承接了武汉大学体育馆空气净化工程的项目,这是大家都没有注意到的一个空白区域,而恰恰是在体育场馆,由于运动员的运动量大,比普通人呼吸量高出5倍以上,所以,空气的污染对这些人的影响更大。从此,“超级蓝天”项目又打开了一扇门。何鲁敏脸上终于露出了欣喜的神色,“我国需要改造的体育场馆不知道有多少呢!”
何鲁敏所期待的市场大门,终于缓缓打开了,“现在终于可以看见胜利的曙光了!仅仅是供应10%的改善型住宅,这个市场的规模就超过了几十亿。更别说商用、办公和体育健身场所的需求了。”
荷兰的花范文5
手机使用技巧:1、一加7Pro支持手势操作,打开手机的系统设置页面,点击按键和手势,之后找到虚拟按键和全屏手势,可以查看手势操作的使用方法。
2、一加7Pro支持快捷手势操作,打开手机的系统设置页面,点击按键和手势,可以开启“按电源按钮两次打开相机”。
3、一加7Pro可以管理第三方帐号,打开手机的系统设置页面,点击帐号,可以移除帐号。
4、在手机的系统设置页面,可以开启otg数据交换功能。
荷兰的花范文6
关键词:阑尾炎;单纯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年龄;病理特征
阑尾炎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腹腔器官炎症,造成这种疾病的因素有很多,其大多发生于青壮年时期,并且男性比例要远高于女性,急性阑尾炎发病率较高,慢性者较少。患者在发病过程中会出现高烧、腹痛、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则会引发阑尾穿孔,导致细菌感染其它脏器,给患者带来极大的损伤[1-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分析当中搜集的患者病例共480例,其中单纯组240例,男性187例,女性53例,患者的年龄从6~41岁,平均年龄为(12.17±3.26)岁,经临床确诊为单纯性阑尾炎,并均为急性阑尾炎。化脓组240例,男性192例,女性48例,患者的年龄从5~43岁,平均年龄为(31.73±7.31)岁,仅临床确诊均为化脓性阑尾炎,其中急性阑尾炎患者共230例,慢性阑尾炎患者10例。
1.2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采用的是回顾性分析方式,主要是针对于480例患者的病历进行分析。主要分析的是两组患者的年龄结构,以10岁以下、11~20岁、21岁以上作为分类标准,探讨两种不同的阑尾炎在每个年龄段当中所占有的比例。同时,对两组患者巨检和显微镜检查下的病理表现进行研究,了解患者阑尾病变程度,以此分析单纯性阑尾炎和化脓性阑尾炎之间的病理差异。
1.3标本处理方法 本次研究当中所使用的检查标本均是先经过浓度为10%的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后,常规脱水利用石蜡对标本进行包埋,再利用超薄切片机进行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处理,在光镜下进行进一步的检验,将检验结果与病历记录进行对比,保证研究数据的准确性。
2结果
对两组患者年龄分布数据进行分析,并将其整理如下:
2.1年龄分布差异 单纯组患者当中,10岁以下患者为183例,占比76.25%;11岁~20岁患者有47例,占比19.58%;21岁以上患者有10例,占比4.17%。
化脓组中10岁以下患者共有9例,占比3.75%;11岁~20岁患者有17例,占比7.08%;21岁以上患者共有214例,占比89.67%。
2.2巨检和显微镜检查下病理差异 单纯组患者在巨检下仅能够观察到其阑尾出现充血症状,无法进行进一步的确认。而在显微镜检查下可以发现,单纯性阑尾炎患者阑尾浆膜已经出现浑浊情况,并且粘膜出现了轻度溃疡的症状,患者的阑尾腔内液体当中所包含的中性白细胞数量不断增加。并且在阑尾附近的肠壁浆膜上也已经开始出现白细胞浸润症状,阑尾血管具有充血症状,部分患者的阑尾浆膜外已经开始出现纤维素、白细胞液渗出情况。
化脓组患者在巨检下能够观察到阑尾表面具有灰白色的脓液渗出,并且阑尾伴有血肿症状,脓液渗出量随着患者病情加重而增加。而在显微镜检查下,可以看到患者阑尾的外膜细胞已经布满了灰白色的脓性液体,并且在阑尾腔内还出现了大量的中性白细胞,其组织已经发生了严重的溃疡症状,部分患者已经能够观察到穿孔症状,严重的患者还能够观察到弥漫性腹膜炎的症状。同时在阑尾浆膜外则还能够检查出大量的含有纤维素的脓性液体,对周围组织已经发生了浸润情况。
另外,根据对患者阑尾标本的光镜检查后得知,480例患者的病症与病历记载完全符合,病历数据具有参考价值。
3讨论
阑尾炎属于临床常见炎症疾病,引发这类疾病的因素较为复杂,可能是由于患者自身神经调节障碍,导致阑尾肌层出现痉挛症状,引发管腔阻塞;也有可能是因为细菌感染,导致来自于粪便当中的细菌诱发炎症反应;还有可能是由于结石等异物引发的炎症反应。阑尾炎患者大多数为急性病症,鲜见慢性阑尾炎患者。可以被分为单纯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和坏疽性阑尾炎等多种类型。
其中单纯性阑尾炎的病症比较明显和单一,就是由于细菌或异物引发的阑尾炎症,这种症状对机体的伤害较小,但是也能够引发患者出现剧烈的腹痛、呕吐等症状,在治疗过程中利用手术方法将病变的阑尾切除即可。从本次研究当中可以看出,单纯性阑尾炎的患者大多集中在儿童阶段,成人发病率较低,在巨检和显微镜检查下其病理症状相对较轻,对于患者阑尾周围的器官影响较小,对患者的损伤也就偏小,只要进行及时的医治就能够有效治愈。
化脓性阑尾炎的症状比较复杂,但其也有着一个明显的病理特征,就是患者的阑尾会出现大量的脓性粘液,粘液当中白细胞和纤维素的含量较大。引发这种疾病的原因比较复杂,但大多数与细菌感染、结石阻塞腔管等密不可分。患者在发病过程中会产生剧烈的疼痛,而且会伴有盗汗、高烧、呕吐等症状。从本次研究当中可以看出,化脓性阑尾炎的患者一般集中在青壮年当中,儿童的发病率较低,而这也是区别单纯性阑尾炎和化脓性阑尾炎的主要特征。在巨检和显微镜检查下,都能够明显观察到患者的腹腔和阑尾腔当中具有脓性粘液,并且伴有严重穿孔和溃疡症状,由于黏性脓液会渗出阑尾,并对周围器官发生浸润,因此也就对周围器官造成了较大的损伤。不仅要通过手术方法将阑尾切除,同时还需要将患者腹腔内的脓液进行清洗,保证患者的健康,手术之后还要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观察,如果患者其它脏器发生炎症反应,则还需要对患者采取抗炎症治疗措施。
由此可见,在临床上单纯性阑尾炎和化脓性阑尾炎的病理特征、发病人群等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不论是在诊断结果上,还是在治疗方法上,这两种疾病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相关医护人员一定要准确对其进行判断,确诊病情后再进行相应的治疗,以免出现漏诊、误诊情况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冯慧婧.急性阑尾炎超声检查误诊病例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20):102-103.
[2]蔡永利,周志华,莫卫忠.化脓性阑尾炎306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J].中国医师杂志,2012(S1):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