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赏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古诗十九首赏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古诗十九首赏析

古诗十九首赏析范文1

[关键词] 零售行业;会计信息;股价影响;因素研究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B

一、零售行业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与股价关系的现状

目前,我国共有96家零售行业上市公司,其中多数企业正面临着经济增速下降的危机,同时,这也造成上市公司股价的相应波动。据统计,2014年零售行业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394亿元,同比实际增长10.9%,增速下降了0.6%;2015年上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157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4%,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如下表所示。

上表中的数据充分表明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与上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由此可以得出,以上反应主营业务收入的会计信息都说明我国零售行业上市公司近年来的效益增长与往年同期相比,有所降低。

根据2015年期间零售行业上市公司所披露的月度财务报告整理显示,其中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每股收益这一会计信息指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反映营运能力的总资产周转率这一会计信息指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反映发展能力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总资产增长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

目前,我国有96家零售行业上市公司,其中一半以上的股票价格是下降的,他们的股票价格在2015年这一整年期间的股价的总体变化趋势也是下降的,如下图所示。

由此可看出,我国零售行业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影响了股票价格的波动,使股票价格呈现总体下降的趋势。因此会计信息成为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的主要考虑因素,同样也是国家经济政策制定的重要参考对象。于是,零售行业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如何影响着股票的价格;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是否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哪些会计信息对股票价格影响较大;这些问题应作为判断股价变动趋势的重点关注对象。

二、实证分析

1.样本的选择

本文选取零售行业上市公司的二十家发展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作为研究样本。零售行业的财务业绩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力释放趋势呈平缓状态,影响力所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对于零售行业的这些股票,应该在财务报表公告后,在持续一段时间内对它们的股价表现进行关注。截止到2015年4月末,零售行业的各大上市公司2014年的年报已经全部公布,所以,为了很好地利用零售行业的财务业绩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力释放趋势呈平缓状态这一特点,本文股票价格选取的是2015年4月30日到8月31日的股价平均估计值。

2.变量的选取

上市公司的年报所披露的会计信息主要分为四大类,即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本文选取会计指标的宗旨在于尽可能的全面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情况、经营的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情况,这样建立的模型才能具有很好的代表性,所以,本文选取如下的四大类十个指标。

盈利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能够很好的评价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本文选取每股收益、主营业务利润率和股本报酬率这三个指标来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

偿债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是指能够反映企业偿还到期债务(包含本金及利息)的能力的指标。通过对偿债能力的分析,可以考察企业持续经营的能力和风险,有助于对企业未来收益进行预测。本文选取速动比率、现金比率和资产负债率这三个指标来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

营运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是指能够反映企业经营运行能力的指标,即反映企业运用各项资产以赚取利润的能力的指标。本文选取存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这两个比率,来揭示企业资金运营周转的情况,并且用来反映企业对经济资源管理、运用的效率高低。

发展能力指标:发展能力指标是指能够反映企业在生存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壮大实力的潜在能力的指标。本文选取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总资产增长率这两个比率来分析企业的发展能力。

20家零售行业上市公司2014年的会计信息指标数据如表2所示。

3.模型的建立

本文运用经典的多元回归模型,把股票价格作为被解释变量Y,上文所阐述的十个财务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建立如下模型:

Y=C+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β6X6+β7X7+β8X8+β9X9+β10X10+ε

其中,Y代表被解释的股票价格;X1代表解释变量每股收益;X2代表解释变量主营业务利润率;X3代表解释变量股本报酬率;X4代表解释变量速动比率;X5代表解释变量现金比率;X6代表解释变量资产负债率;X7代表解释变量存货周转率;X8代表解释变量总资产周转率;X9代表解释变量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X10代表解释变量总资产增长率;C代表了同一时间点非会计信息的影响;ε代表随机扰动项。

4.模型的参数估计

通过运用Eviews软件,再借助于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得出结果如表3所示。

通过观察表3可以发现R-squared的值为0.974898,证明模型本身的拟合度比较理想,能够说明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取显著性水平0.05,X2、X3、X4、X5、X6、X7、X9的T检验T值不通过。对模型进行修正,得到如表4所示的结果。

观察上述修正后的结果可以发现:R-squared=0.967271,说明修正后的模型中的四个会计指标对股价解释的水平是96.73%,拟合优度相对来说还是非常之高的,足以说明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两者的关系。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T检验全部达标,且结果比较显著,概率值也都低于0.05,其中有的甚至完全趋近于0,这样的检验结果说明了后期对模型的修正是有效的。

5.模型的参数检验

(1)首先检验模型参数的异方差,通过对模型运用White检验得到如表5的检验结果。

观察上表的的检验结果发现,Obs*R-squared的值为15.07003,而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自由度为14的卡方分布所对应的临界值是23.685,而15.07003明显小于23.685,所以异方差的问题不存在于此模型参数中。

(2)自相关检验

模型参数的自相关的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

观察表6发现,Obs*R-squared的值为0.729513,而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自回归阶数为4的卡方分布相应的临界值为7.815,0.729513明显小于临界值7.815,由此可知,此模型的参数不存在自相关的问题。

(3)多重共线性检验

对模型的参数进行多重共线性的检验结果如表7所示。

通过表7所显示的检验结果可以发现,各个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都小于R-squared的值,所以可以判定此模型的参数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通过以上对模型参数的一系列检验,本文暂且确定模型为:

Y = 9.663181+10.58476*X1-2.610314*X8+0.089039*X9

-0.070103*X10

(4)模型的检验

本文采用实例验证的方法来对模型的可行性进行检验。本文选取首商股份2014年年报的会计信息,并根据本文所得模型得出首商股份2014年第二季度的理论股价值,再与其实际值进行对比,如表8所示。

如表8的结果显示,通过模型计算出来的股价约为10.11元,首商股份2015年4月30日到8月31日的股价平均值为10.75元,二者相差0.64元,所以,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此模型的建立具有一定的意义。

三、结论

本文通过以上内容的回归分析可以发现,零售行业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对股票价格具有不容小觑的影响力。其中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的每股收益的影响力最大,且与股价二者之间的关系成正相关,即若上市企业的每股收益上升1个单位,其股价上升10.58476个单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其中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总资产周转率的影响力次之,且与股价二者之间的关系成负相关,即若上市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上升1个单位,其股价会下降2.610314个单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其中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总资产增长率对股价的影响力更次之,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与股价成正相关关系,总资产增长率与股价成负相关关系。

上述的分析结果说明,我国零售行业上市公司的股价与每股收益这一财务指标的联系最为紧密,其次是总资产周转率,次之是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更次之是总资产增长率。

[参 考 文 献]

[1]Peter and Clarkson.The Impact of IFRS Adoption on the Value Relevance of Book Value and Earnings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nomics,2010(23):69-73

[2]戴丽萍.财务指标与股票价格定位:一种实证研究[J].云南财贸学报,2004(8):66-7

古诗十九首赏析范文2

(秦皇岛市第十二中学,河北 秦皇岛 066000)

【摘要】中国古诗词博大精深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受到同学们的喜欢。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感到十分吃力。本文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结合背景让学生理解古诗词,同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加以运用,进行了阐述,不断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

关键词 古诗词;兴趣;背景;生活

中国古诗词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博大精深,同学们很是喜欢,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感到十分吃力,那么作为语文老师,如何引导学生去学好古诗词?我在新课标教学理念地指导下,根据自己教学实践的摸索、研究,下面来谈谈个人的做法。

1 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课堂上,我总想把我备课备到的以及讲课时想到的都告诉给学生,生拍讲课有什么漏洞,其实殊不知一节成功的课绝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讨论出来的,在课堂上只有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来,才能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古诗文教学更应该如此,因为古诗文的作者、内容及创作背景离我们都比较久远,所以我们在解读文本的时候,就不能太主观,不能太武断,其实只要我们分析的在理就行,有句话说得好: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确如此,一个文本,我们的知识水平不同,我们的年龄层次不同,我们的人生经历不同等等,都可能会影响我们对文本的理解。所以说老师过多的讲授不一定是好事,他可能会禁锢学生的思维,误导学生的多样理解,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学生要能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具有初步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因此,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诵读显得尤其重要。诵读是进入诗的意境的最直接感性的方法。通过教师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示范,挑起学生的朗读愿望,然后通过领读、分组读、交叉读、诵读等形式,这样就会很容易把学生带到诗词的意境中,初步感悟诗词的韵味。初中学生朝气蓬勃,精力旺盛,求知欲强,有竞争意识。如组织学生参加学校举行的古诗词诵读比赛,爱国爱家乡诗词诵读比赛,咏月诗词竞赛,通过各种竞赛,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我在教古诗词时,让学生知道,优美的诗词与作者所处的时代、生活经历、文化底蕴密切相关。

2 结合背景,理解古诗词

古典诗词文字简约,蕴含丰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比较注重教师的讲解分析、细嚼后的强行灌输,此种做法不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积淀,训练学生的鉴赏能力,更不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诗词教学中要 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诗词作品常常是作者经历、思想感情的外现。因此,我们赏诗,须先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情感有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让学生了解他的生活环境以及人生经历,丰富了学生头脑中对于诗词作者、历史背景、社会现象等等的认识了解,成为自身知识的积累,为赏读诗作打开了方便之门。例如,学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让学生初步了解历史,他生长在一个奉儒守素的家庭之中。他的青年时代是一段南北漫游,裘马轻狂的回忆。33岁遇到李白结下一段千古传诵的友谊。同许多唐代诗人一样,他怀着巨大抱负的心思,一心要为国家尽力。但到了公元746年,他参加一次李林甫设好骗局的考试,落第之后不久,又回长安,数度希求汲引,但都落空。十载长安,历尽辛酸。同时,他看到了民生疾苦,时刻关心国家安危。安史之乱后,他几经周折,当官,被贬。最后开始了他晚年飘泊西南的生活,并最终病死于穷困潦倒之中,十分凄凉。当他生活坎坷,颠沛流离之时,他的家国之思身世之感便自然涌出,悲歌慷慨,诗歌往往表现为沉郁顿挫。当他的生活稍为安定时,他就写一些萧散自然的诗。此时我采用多媒体先播放“安史之乱”的史实音像资料,形象地感知唐朝天宝年间,玄宗骄奢,不理政事;奸臣当道,权倾天下的社会现实。亲眼看到安禄山起兵反唐,潼关失陷,尸横遍野,长安混乱,百姓逃散,田园荒芜的凄惨景象,之后,我补充描述道:“乱世之中的诗人,一路西行,颠沛辗转,来到成都,一时无处栖身,只好求助亲友在成都的浣花溪边搭起一座茅屋,暂避风雨。不想,到了八月间,一场秋风,无情地卷走了屋顶上的茅草,接着一场大雨,瓢泼如注,诗人彻夜难眠,凄苦之中,感慨万分,写下了这篇不朽之作。”设置这样的背景情境,拉近了学生与诗人的时空距离,帮助学生产生与诗人思想感情相契合的心理情绪,为学好此诗开了个好头。又如我国的大诗人李白,人人皆知,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生写诗很多,但“自中原有事,公避地八年,当时著述十丧其九,今所存者皆得之他人”(李阳冰《草堂集序》)。今《李太白集》收其诗九百余首,《全唐诗》编其诗二十五卷。他的计以古体和绝句数量最多,成绩也最大。律诗较少,七律更少。古体诗中,乐会诗就占一百四十九首。这些乐府诗虽多仍乐府旧题,但内容却多即事兴慨,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政治性,如《战城南》、《将进酒》、《行路难》、《梁甫吟》等皆是。这些诗和他著名的《古风》五十九首,以及他的七言长篇歌行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等合在一起,构成了标志李白诗歌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有的抒写怀抱、有愤慨政治的黑暗,有的表现对动乱时局的忧虑,还有一些关心体贴妇女的作品,而最具特色的是那些慨叹政治失意的作品,感情奔放,如泻江河,不辨涘,最能反映他的性情和风格。他还善于用绝句的形式表现含蓄深挚的感情,如《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早发白帝城》、《独坐敬亭山》等,尤其是七绝,显得俊逸飘洒,从容不迫,如出天然,所以和王昌龄并驾齐驱,为有唐绝唱。另外,他的五律也显得气韵流动、古朴浑壮、不拘偶对、别具一格。而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强烈的抒情,清新的语言又构成了他诗歌的独有特色,显示出他学习诗、骚及汉魏六朝诗歌的功力。写作讲究锻字炼词,作者将其万千心绪凝于诗词等作品中。抓住关键字、词、句赏析诗词,可直接劈文入情,品味作者当时迸现的情感,体会炼词炼字之妙境。在研读过程中,适当渗透“以诗解诗”的方法,学生既能快速入境,亦能提高锻字、炼词、用句等写作能力,更能纵横联系,加强古诗之间的相互理解。

3 联系生活,运用古诗词

古诗词作为祖国文学宝库中最璀璨的明珠,我们不但要教会学生学习如何诵读,如何理解,如何鉴赏,更要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古诗词。比如:当我们带领学生出去旅游,登上了高山之巅,我们可以问学生:此时你最想用杜甫的哪一句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学生一定能答出: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现在更有许多歌唱家把古诗词写成歌曲,如我们大家都熟悉的长相思、春晓、明日歌、咏鹅等,让人们在耳濡目染中了解了古诗词,更能体会到我国古诗词的博大精深。

古诗词是中化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涵极其丰富。我们炎黄子孙,应当继承民族的文化。通过对古诗词的教学欣赏,学生更能体会中国古诗词的博大精深,更能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从而促进人格的完善。

参考文献

古诗十九首赏析范文3

而又因为其情景交融,故不仅可以使人见景,又可使人通情,可谓是世上最划算的旅行了。

在这里有张九龄《望月怀远》中“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恋恋念情;有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奇风光;有李白《早发白帝城》中“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疾济喜情;有青莲《论诗》中“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诗情雅韵;有太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依依离情;有李商隐《晚情》中“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情”的珍老惜时;有张继《风桥夜泊》中“孤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绵绵旅情;有俞文豹《清夜录》中“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的天然哲思;有柳宗元《渔翁》中“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的乡村剪影;还有孔尚任《桃花扇·哀江南》中“白鸟飘飘,绿水滔滔”的冶情佳境……

面对这些美妙的诗句,我们似乎可以研究一下古诗词中“情,思,景”的关系。明代的袁宏道在《叙小修诗》中曾说:“情随境变,字逐情生。”同时代的学者袁枚也说:“品画先神韵,论诗重性情。”

那么,在对古代诗词的管中窥豹中,似乎可以得到一个关于“情,思,景”的这样的结论:以情观景或因景生情,然后又由景而思。这或许是大多数作品的写作模式,我们把这种写作模式叫做“即兴写作”。那么,在“即兴写作”中应偏情呢,还是偏景呢?

清代的吴乔这样说:“古诗多言情,后世之诗多言景。如《十九首》之中:‘孟冬寒气至’,建安中之子建《赠丁仪》:‘初秋凉气发’者无几;日盛一日,梁陈大盛,至唐末而有清空如话之说,绝无关于性情,画也非诗也。夫诗以情为主,景为宾。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唐诗能融景入情,寄情于景,如子美之:‘近泪无乾土,低空有断云’;沈下贤之:‘梨花寒食夜,深闭翠微宫’;严维之:‘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祖咏之:‘迟日园林好,清明烟火新’;景中哀乐之情宛然,唐人胜场也。宏嘉人依盛唐皮毛以造句者,本自无意,不能融景,况其叙景惟欲阔大高远,于情全不相关,如寒夜以板为被,赤身而挂铁甲。”

这其中便揭示了诗的创作原则:“情为主,景为宾”,“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融景入情,寄情于景”。至于孰轻孰重,不言而明。

古诗十九首赏析范文4

诗歌鉴赏题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重点和难点,所以每个语文教师都很重视。但是在高考复习中,很多教师只是过分重视研究每年的鉴赏题型,然后分解知识点,教给学生鉴赏诗歌中的形象、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辨析文本中的表达技巧等等。而学生在答卷时又是什么情况呢?好多学生没有真正读懂诗词的内容,只能根据教师讲解的重点生搬硬套,在答题时胡乱贴标签,答题术语张冠李戴的现象非常普遍。因此,要想让学生正确解答诗歌鉴赏题,语文教师首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读懂诗歌。

因为古代诗歌是用文言文写成的文学作品,所以要想让学生读懂诗歌,必须让他们张大“慧眼”,发现诗歌中的文言现象。

一、调整倒装句式

由于受到格律的制约,倒装句式在古诗词中极其常见,比如王维《山居秋暝》中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两句按常规语法应是“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作者在这里把语序做了调整,映入读者眼帘的首先是“竹”和“莲”这两个高洁雅致的意象,倒装句式让人感觉耳目一新。又如杜甫《秋兴八首》的第八首里,有“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这两句的正常语序应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杜甫这首诗是回忆长安景物,这样一调整,表达的重点就成了“香稻”和“碧梧”,是在强调京里景物的美好。2010年北京卷中诗歌鉴赏题是李白的《古风(其三十九)》,诗中的“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鹓鸾”就是倒装句式,如果考生不能按照正常的语序调整成 “燕雀巢梧桐,鹓鸾栖枳棘”,就不能读懂这首诗,进而影响答题效果。

二、补充省略句式

由于古诗词受句数、字数的限制,有的字词便省略浓缩了。省略的字词,不仅有连词、介词、助词等虚词,还有充当句子主语、谓语和宾语的实词。如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首诗就属于省略主语的情况。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的对话,作者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二十个字。在理解诗歌时就需要学生根据问答,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和联想,把省略的空白部分补充出来。又如杜甫的《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前后两句分别省略“含”字和“作”字,这是省略动词的现象。2013年重庆卷中的诗歌鉴赏题是钱继章的《鹧鸪天·酬孝峙》,其中第二题是这样的:怎样理解“折腰久矣谢无能”?这个句子就属于省略介词的情况,如果考生无法还原成“折腰久矣(以)谢无能”,恐怕这个题目是不能拿到满意的分数了。

三、掌握词类活用

由于古诗是诗化的文言文,所以诗句中出现词类活用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如宋末词人蒋捷的《一剪梅·舟过吴江》中“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句,“红”和“绿”本来都是形容词,在这里活用成为了动词——“变红”、“变绿”,将春光渐渐消逝于初夏的来临中这个过程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2003年全国卷诗歌鉴赏题考的是王维的《过香积寺》,试题是这样的: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这两句诗中的“诗眼”是“咽”和“冷”,而这两个字在句中都是使动用法,考生如果能意识到这一点,那么在分析二者的表达效果时应该能更准确。

四、辨析互文手法

古诗十九首赏析范文5

关键词:出其东门;艺术手法;借代;东门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3-0182-01

《诗经》中的爱情诗写得十分精彩。但人们赏析这类作品时,更多着眼于《关雎》、《汉广》、《静女》等篇,可能以其富于形象思维,偏重于比兴手法的映衬点染,感彩更浓,而《郑风・出其东门》一首,则较少得到关注。论家或因此篇主要是用“赋”的语句入诗,所谓“直书其事”,绝少含蓄婉转;且在诗中发了一点议论,所以挂不上号。如王夫之在其著名笔记《诗广传》中谈《郑风》,于这首爱情诗竟无一字提及。而笔者则认为,这首诗与《诗经》中其他爱情诗一样,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且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直书其事,因事而发

评诗,很难立个标准,也不必强立标准。有了标准,难免形成这样或那样的框框。严羽教人作诗,“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诗有别趣,非关理也”,一概否定“以议论为诗”的作品(引文均见严羽《沧浪诗话》)。这就是框框,实际上取消了形象思维的理性活动。清人师承其说,阮亭先生开“神韵”一派,其在《池北偶谈》中谈诗的某些主张,像又是增设了一些框框。我倒以为《出其东门》这首诗的动人之处,正在于它的“直书其事”,“因事发议”,于直中说见坦率,见专一,见浑厚,也见风趣,含有苦涩而实甘芳的别样滋味,形式与内容都洋溢着朴素的美。诗中那位憨态可掬的男子汉,仿佛在向全世界宣布:“我所爱的,永远只是‘缟衣綦巾’‘缟衣茹’的那一位。”外界的一切诱惑――东门之外的“有女如云”,“有女如荼”,虽然全似天上飘动的云霞,地上盛开的鲜花,他都眼空无物,心静无尘,不惟没有一丝儿分神移情,而且从跨入花花世界起,眼中幻觉成形的,始终只是那位白上衣配淡绿巾、或配绛红巾的姑娘;那位并不在场,但却压过实际在场的一大群女子。用一群如云如花的美女与一个穿着素净衣巾的姑娘相比,托出了意中人的别具风姿和超然不群,而诗中的议论:“虽则如云,匪我思存”;“虽则如荼,匪我思且”,同是从“如云”、“如荼”的形象描述中自然引申的观点,融理入情入景,意象浑成,逸趣横生,并不感到空泛与抽象。“看似寻常最奇崛”,写对爱情的专一、执着、近乎痴顽。

二、借代手法的巧妙运用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经》最先以衣冠代指人物,用以隐喻人物的身份、品格和生活情趣等等。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创作现象。除《郑风・出其东门》外,另如《桧风・羔裘》以“羔裘逍遥,狐裘以朝”的骄妄,代指昏庸无能的桧君;《桧风・素冠》,以“素冠”、“素衣”、“素”的简朴,代指服丧守礼的孝子。这些精妙的代指,真是触类旁通,浮想联翩。《诗经》中代指手法的成功运用,对后代文学创作尤其是对诗词、戏曲、小说等作家在刻划人物形象、揭示心理状态、细腻地描写感情世界等方面,都提供了可贵经验,并在继承、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象征化拟人化的传统手法。在《水浒传》、《红楼梦》等著名小说中,大凡主要人物登场,大抵都是先从穿戴的描写入手,引导读者从人物衣冠、配饰的质地、样式和色调等等自觉辨认这些人物灵魂的善恶美丑;人物在变化,衣冠也在变化,外表与内容总保持着和谐的一致;也有伪装,但更能说明本质。

三、善于捕捉形象

善于捕捉形象,是造境设意,提高艺术意境的重要手段。此诗以“东门”为背景,环境的选择就很典型。《诗经》中的“东门”意象出现频率很高,篇名中出现东门一词的就有《东门之》、《出其东门》、《东门之木分》、《东门之池》、《东门之杨》共计五首,其中前两首属《郑风》、后三首属《陈风》。东门或东门外,是陈、郑两国青年男女幽会恋爱的场所。仲春之月,古人有会合男女的风俗。据《周礼・地官・媒氏》条曰:“中春(二月)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不禁奔)。”又据《出其东门》中“如云”、“如荼”等描写看,这不是在一般情况下可以见到的情景,陈启源《稽古编・附录》曾云:“意此门(东门)当国要冲,为市廛之墟欤!故诸门载于《左传》,亦惟东门则数及第一。盖师之屯聚、宾客之往来,无不由是,其为郑之孔道可知。”王先谦以为:“郑城西南门为溱、洧二水所经,故以东门为游人所集。”陈奂在为《郑风・东门之》作疏时写道:“传云:东门,城东门也者。郑城西南,溱、洧之所经流,唯东门无水耳,故城东门皆民人所居。”城东门是先民聚居之处,也是进行娱乐的场所。由此而来,青年男女之间的交往,也多在东门一带进行。因此《诗经》以东门为题目的作品都以婚姻爱情为题材。

“东门”意象在后世文学作品中得到继承和发展,乐府诗就有《东门行》,《古诗十九首》有《驱车上东门》、《东城高且长》等。唐诗继承并扩大了“东门”意象。唐人李峤有《咏门》诗,是侧重于通过“门”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发现其特殊的文化意义。其中“疏广遗荣去,于公待驷来。”一联用典。

总而言之,《郑风・出其东门》以其“直书其事”、借代、善于捕捉形象等三种艺术手法的运用,启发了后代的文学创作,其艺术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参考文献

古诗十九首赏析范文6

一、前期作品《醉花阴》赏析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词牌名。这首词是李清照的前期作品,它写了女词人自己在重阳节的感触。每逢佳节倍思亲,作者与丈夫各处一地,重阳节到,更加深了内心的寂寞,引发了对远人的思念。

全词分为上下两阕。上阕着重写在室内的感受。首句写天气不好,天空布满“薄雾浓云”,这种阴沉沉的天气最使人感到愁闷难挨,只好待在屋里独个儿看着香炉里瑞脑香的袅袅青烟,真是百无聊赖!

“佳节”句点明时令是重阳。古人对重阳节(九月九日)是十分重视的,这天亲友团聚,相携登高,佩茱萸,饮菊酒。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李清照在此点出重阳,显然有弦外之音,暗示当此佳节良辰,丈夫不在身边,怎不“每逢佳节倍思亲”呢?“佳节又重阳”的“又”字,是有很浓的感彩的,突出地表达了她的伤感情绪。接着写时令转凉,睡到半夜,凉意透入帐中枕上。“半夜凉初透”,看来不只是写时令,更是写孤独愁闷的心情。

下阕着重写室外独自把酒赏菊的愁情。“东篱”句是回过头来写这天“黄昏后”,强打起精神来“东篱把酒”。古时,把酒赏菊是重阳节的一个主要节目,李清照当时虽无这个兴致,但也总要应个景吧,再说白天已经在屋里闷坐了一天,傍晚也该出来散散心了。重阳是盛开的时节,她一边饮酒,一边赏菊,染得满袖花香。然而,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那日夜思念的远人啊。“有暗香盈袖”是化用了《古诗十九首》“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的句意,暗写她无法排遣的对丈夫的思念。“莫道”句是写自己心中愁情万斛,只得匆匆离开东篱,回到闺房。可偏又是晚来风急,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使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对照自己,不禁感叹“人比黄花瘦”。一个“瘦”字,写出了离愁之重,思情之深。

这首词艺术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作者善于在自然景物描写中加进自己浓重的感彩,使客观环境和内在情绪融为一体,从而创造出形神俱佳的艺术形象。最后三句,用黄花来比喻人的憔悴,以消瘦暗示相思之深,形象与环境显得十分和谐,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二、后期作品《声声慢》赏析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是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集,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是李清照后期词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描写了丧偶流离的不幸给她精神上造成的巨大痛苦和悲伤。情调虽然低沉,却反映了南渡初期许多离乡背井、骨肉分离的人的共同感受,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全词开篇连用七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从动作、环境到内心感受,多层次,多侧面地描写了一个无伴的妇人内心空虚、茫然失措,四顾寻觅的恍惚、凄惨、悲的心态,由浅入深地写尽了词人的悲怨之情。接下来写“乍暖还寒”“晚来风急”的物境,使她“将息”不得,“敌他”不得,而空中飞过的雁不正是“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句中曾给她带来丈夫书信的那群鸿雁吗?可雁虽在,人已不在了,哪里还有丈夫的书信啊!

词的下半阕,词人首先写满地黄花,无人共摘,一任风侵雨掠。同是黄色的,南渡前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与丈夫的离别,使她忧愁得比黄花还瘦,还有比这更深的恋情吗?我们从中也看出词人孤芳自赏的矜持和洒脱,这是另一种美的情趣。而南渡后的《声声慢》中的却是“满地黄花堆集,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时的已是零落堆集,无人堪摘了。这里不只是说丈夫去世了,如今还有谁将它采撷,只能任它零落堆集了,同时还隐含有词人预感生命将逝的悲哀。

后面接着写独守窗儿,呆滞木然地挨到黄昏,却又遭阵阵苦雨,折人心脾。通过满地堆集憔悴的黄花的描写和自喻,抒发昔盛今衰、身世变迁之叹,突出词人晚景年老色衰、孤苦无依的困境。最后则通过梧桐细雨对心灵的敲击,将愁情推向,导发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绝望呼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