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弈教学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弈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弈教学设计

学弈教学设计范文1

这篇课文展示了美丽的农家小院,温馨的生活场景。其间有勤快的黄牛、悠闲的花猫,有嬉闹的鸭子、快乐的小鸟,还有酸酸甜甜的杏子、桃子、苹果和红枣。这篇课文是琅琅上口的儿歌,诵读间会传出一种暖暖的情意。一个大,一个小,一边多,一边少,这是一种简单的比较,又一种充满童趣的比较,在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依稀看到一个孩子在院子里跳跃、玩耍的身影,听到孩子清脆的童音……

二、教学目标

(一)指导学生认识 12 个生字,会写“牛、羊”2个生字。1 个偏旁“提土旁”。(二)知道“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并能正确使用这些量词。(三)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在教学情境中快乐地朗读课文,体会农家小院的趣味。

三、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感知图文、认识事物的基础上识字学词。(二)教学难点: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及其他量词的用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纸箱子里面装一些实物

五、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

学生带动作表演小袋鼠的儿歌:

(小袋鼠呀,小袋鼠,你真没出息。老是不敢走出来,躲在妈妈口袋里,丢 !丢! 丢! 小袋鼠呀,小袋鼠,我才不像你。我能自己走呀,自己跳,还能自己吃饭和穿衣,你敢不敢来,比一比?)

(二)出示课题,自由读韵文。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二的《比一比》,同学们,比一比谁听讲最认真,回答问题最积极。2.老师带大家来到一个农家小院里,同学们观察一下,说说你都看见了什么?3.自由读韵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说一说韵文里都有什么来参加今天的比赛?4.小燕子听说我们今天要比赛,特意托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封信,内容如下:

亲爱的一年级二班小朋友们:

你们好:我是一直默默关注你们的小燕子,你们是一群活泼可爱,聪明好学的孩子。听说你们今天要进行比赛,我特地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百宝箱,这个百宝箱会在你们闯过几关之后打开的,在此小燕子祝你们个个都能闯关成功。

你们最最可爱的朋友:小燕子

(三)词语大比拼

1.在情境图中出示词语,同学们能不能把参加比赛的这些词语读好呢? 2.这些词语摘掉拼音帽子,你还会不会读呢?3.齐读――抽读――开火车读。4.现在你记住了哪个生字宝宝,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的?抽学生回答,并说一说记字的方法,师相机板书识字方法。5.现在和你的学习伙伴来比赛看看这一课“我会认”的字你都记住了吗?两个同学你指我认考考他,并说一说识字方法,如果对方不会认,你可以教教他。师巡视。6.出示裙、颗、堆。小兔子想过桥,谁能帮它建座汉字桥?指名学生读,并组词,师相继告诉学生这三个字都是量词,堆的偏旁是提土旁。7.同学们都读累了,老师请大家吃苹果。课件出示本课12个会认的字,分别在苹果树上的12个苹果上。指名学生读――后几个指名领读。这么多苹果都被大家吃掉了,只有“多” 和“少”再树上挂着,大家想不想一块吃掉它们?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关系反义词。8.恭喜你们,闯过第一关,觉得自己第一关做得好的同学给自己鼓鼓掌。

(四)朗读大比拼

1.读读第一句。

激趣引入:今天,老师请来院子里的小动物们,你们想抱抱他、亲亲亲他吗?(让孩子们和卡通黄牛和小猫握手、拥抱等,唤起孩子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①比较大小,体会发现大和小的乐趣。②自由试读第一句,把你的喜爱和快乐的心情用朗读表达出来吧。③指名读――评价(提示学生注意表情)――范读――再指名――齐读。(花猫发出“喵喵”的叫声,表扬读得好的小朋友。)

2.读读第二句。

过渡:鸭子和小鸟要是听到我们快乐地招呼它,一定也会开心地叫起来的!请你读读第二句。

①自由试读――齐读(传来了小鸟的叫声)。②出示鸭子和小鸟。(小鸭子问你:嘎嘎嘎,你从我们的数量上发现了什么?)③再齐读。

3.读读第三、四句。

①过渡:对可爱的小动物我们是那么的喜爱,那么我们喜欢甜蜜蜜的水果吗?自由试读三、四句,请你自己去发现,比比大小多少,把你快乐的心情用朗读表达出来。②男女生比赛读(个别――集体)(鼓励大家读得好,一起假装咬一口:“啊呜。”)

4.拍手表演课文。

①和你的学习伙伴表演拍手读读韵文吧。老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5.听见大家读得这么好,这些小动物和水果们都迫不及待的跑出来了。(出示词语卡片,学生抽读,并给他们分分类,并贴在黑板上。)

6.教师“黄牛”,学生读“一头黄牛”。

(五)我是小作家

1.出示橡皮和尺子让学生创编儿歌。你还能用什么比一比来编儿歌?2.老师看大家表现得这么好,都迫不及待的想把小燕子带来的百宝箱打开了,现在谁想来摸一摸,看看百宝箱里装的什么?说一说你摸到什什么?(一辆小汽车、一条红领巾……)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将课堂推向了,并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百宝箱了装了一些物品,让学生说说你摸到了什么,并用上数量词,这是对本课教学的拓展。

(六)写字大比拼

学弈教学设计范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乙醇的分子结构及主要物理、化学性质的学习,解决实际问题;了解乙醇的工业制法和重要用途。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形成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对乙醇性质的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体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利用酒文化、酒的用途、酗酒的危害、醉驾入刑等,感受爱国情感,培养人生观、价值观,了解科学与人文的紧密关系。

(4)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

多媒体课件,球棍模型分组实验,学生分组探究实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官能团的概念,乙醇的组成;乙醇的取代反应与氧化反应。

教学难点:使学生建立乙醇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相关性质。

【课堂实录】

师:“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唐朝诗人杜牧的诗句。酒是一种奇特而富有魅力的饮料。中国具有悠久的酒文化,是世界上最早掌握酿酒技术的国家之一。同学们可知酒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

生:乙醇。

师:乙醇的俗名是什么?

生:酒精。

师:正可谓“酒不醉人人自醉”,让我们共同沉醉在化学知识的海洋中,从不同的角度,共同探讨有关乙醇的知识。首先我们从文化和生活中认识一下酒精。

请列举关于酒的名诗佳句,以及丰富多彩的酒文化。

生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代文豪坡对酒当歌,发出了人生的感叹;

生2:“荔枝初熟鸡冠色,烧酒初闻琥珀香。”李白的两句诗不仅交待了酒的色、香、味和酿制原料,而且说明了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烧酒了;

生3:“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抒发了文人墨客的心中无限豪情……(后略)

师:请大家联系生活,说说酒的妙用:

生1:炒菜时放多了醋,加一点米酒可减轻酸味。

生2:在烹调肉或鱼时,加一杯啤酒,可去掉油腻味,使鱼或肉更加爽口。

生3:当发烧的时候可以用酒精降温。

师:同学们讨论的非常好。刚才我们是从文化、生产、生活中认识了乙醇,下面从化学学科角度,从实际观察、从实验中去认识乙醇。

师:从化学学科角度研究物质的思路是怎样的?

生: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板书:结构――性质――用途

探究活动:

1、探究乙醇的结构:

(1)根据乙醇的分子式,试制作乙醇分子的球棍模型,比较两者化学键(从原子组成上)的差异;

(2)(提示)碳原子可以形成4个共价键;氧原子可以形成2个共价键;氢原子可以形成1个共价键。

学生通过思考,产生两种结构:

生:这两种结构的化学键的差异:第一种结构存在C-H键、O-H键;第二种结构存在C-H键。

探究活动:

2.通过实验证明乙醇的结构

(1)比较金属钠分别与煤油、水、乙醇的反应现象;

(2)分析确定乙醇的结构。

提示:

(1)煤油是一种混合烃,含有C―H键。

(2)2mol乙醇与钠反应,生成1mol氢气。

实验由老师进行演示,学生总结现象并进行分析。

现象:

生:

1、煤油中有C―H键,煤油不跟钠反应,根据乙醇可以和钠反应,说明乙醇应该为第一种结构;

2、水能和钠反应,水中存在O-H键;乙醇跟钠发生反应,应该也是乙醇中的O-H键与钠反应;

3、根据已知:2mol乙醇与钠反应,生成1mol氢气。说明1个乙醇分子中只有1个氢原子与钠反应。第一种结构中恰好只有一个O-H键,符合要求。

结论:应该是第一种结构。

板书:乙醇分子式:C2H6O

结构式:结构简式:

探究活动:

2、从不同角度去感受乙醇的物理性质(如挥发性、溶解性等);

学生讨论回答。

板书:

颜色:无色透明

气味:特殊香味

状态:液体

挥发性:易挥发

密度:比水小

溶解性: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过渡: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乙醇的化学性质。

回顾:乙醇与钠的反应。

师:乙醇分子中含有羟基,与钠反应的时候,钠置换羟基上的氢,生成氢气。请写出反应方程式。

生: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反应方程式。

师:(板书)乙醇与钠的反应:2Na+2CH3CH2OHH2+

2CH3CH2ONa(乙醇钠)

师:水分子中的氢和乙醇羟基上的氢哪个更活泼?

生:水分子中的氢更活泼,因为钠与水的反应比乙醇和钠的反应更剧烈。

师:化学性质中,大家最熟悉的是乙醇的什么反应?

生:乙醇的燃烧反应。

板书:可燃性:C2H5OH+3O22CO2+3H2O

师:我们回到开始时谈到的酒,有不少同学的家里有酿酒的习惯,可是有的时候酿出来的酒会略带酸味,有时候甚至将米酒酿成了米醋,这是为什么呢?

生:由于乙醇发生反应最终变成了乙酸。

师:其实在米酒变米醋的过程中乙醇已经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请同学们完成探究实验。

探究活动:乙醇的氧化反应

结合课本实验3-3,利用提供的实验用品,自己设计实验验证乙醇是否具有还原性。

实验3-3:向试管中加入3~4mL无水乙醇,将铜丝烧热,迅速插入乙醇中,反复多次,观察并感受铜丝的颜色和乙醇的气味变化。

生:铜丝先由红色变为黑色,又由黑色再变为红色。闻到刺激性气味。

师:根据铜的颜色变化,判断铜发生了怎样的反应?推测乙醇发生了什么反应?铜在反应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Cu变为CuO,CuO再变回Cu。乙醇被氧化了。铜起到的是催化剂的作用。

师:同学们刚才闻到的刺激性气味实际上是乙醇被氧化生成的乙醛的气味。

师:(板书)乙醇的催化氧化:2C2H5OH+O22CH3CHO+2H2O

在适当的条件下乙醛可以继续被氧化为乙酸:2CH3CHO+O22CH3COOH,乙醇可以一步一步被氧化为乙酸,所以在米酒的酿造中要注意密封,以免米酒变米醋。

师:乙醇具有还原性,能被强氧化剂氧化。

板书: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酸性的重铬酸钾(K2Cr2O7)溶液反应,被直接氧化成乙酸。

师:交警如何判断驾驶员是否酒后驾车呢?

生:(资料卡片)用的是K2Cr2O7与乙醇溶液的反应,颜色由橙色变为蓝绿色。

师:请同学总结乙醇的用途。

生:溶剂、化工原料、燃料、消毒剂。

师:(展示图片)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外知识窗)酒的妙用。

生:阅读材料。

师:请同学们课后思考:

1、为什么醉酒后喝醋能解酒?

2、为什么厨师烧鱼时加点醋和酒,就能使鱼的味道变的无腥味,香醇还特别鲜美?

学弈教学设计范文3

【关键词】作文;教学;设计

所谓作文教学设计,是指作文教学的设想和计划。作文教学的理念决定作文教学的方向,作文教学的理念决定作文教学的过程。这就是说,教师通过学习,有了对于一个阶段的作文教学的理想和观念以后,就应当用这些观念去指导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那么,进行作文教学的设计,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考虑呢?

一、教学内容的设计

进行一次作文的指导,并不是对于这次作文的所有方面都要进行指导,而是根据各学段的作文教学要求,当册书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来考虑。一般来说,教材在编写时,除了要考虑文章的思想内容之处,还要考虑写作方面的要求。也就是说,这一单元的课文,在写作上应该有一定的共同点。其实在课文教学中,我们就已经根据课文特点,进行了写作方面的指导。不难知道,在很大程度上,教材某一单元的教学重点,就是课文写作上的共同点。在具体的写作指导实践中,这就是我们的写作指导重点。当然在写作训练重点不明显时,我们还可以看一下《课程计划》。总之,我们在进行作文教学设计时,对于内容的设计,不能面面俱到,否则我们的教学就将是哪个方面都在指导,最终哪个方面都没有指导成功。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因此,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该考虑这三个维度,也就是在作文指导中,学生的作文将要达到什么目标?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有什么考虑?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哪些教学方法?通过这次作文和教学,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情感态度?让学生形成哪些价值观?当然也并不是说一定要按照单元的教学重点和要求,来不得半点的变动。通过大量的作文教学实践,我们知道,学生的写作基础不同,写作经验不同, 我们的教学目标也应该作一些必要的变动。比如这一单元的课文在开头方法上有突出的表现,我们就可以将开头方法的训练作为当次作文的教学目标考虑。这一单元中,文章对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是比较突出的,我们就可以将这些内容作为作文教学的目标来考虑。

三、教学情境设计

俗话说:“睹物思情。”这就是说,在特定的环境里面,容易引起人的联想,人就容易进入状态。并且在这种环境里所发生的事,人的记忆比较深刻。如果说我们能抓住这样的机会,引导学生学习,是能够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那么,我们怎样进行教学情境的设计呢?首先,我们设计的教学情境应该与要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联系,如果没有联系,我们设计的教学情境只能起相反的作用。比如我们要进行环境开头方法的训练,可以设计这样的情境:同学们喜欢看电视吗?比如《少林小子》,接着让学生说说开头的画面。之后就可以进行这方面的引导而让学生进入作文的状态。

当然,对于教学情境的设计,并非仅限于一节课的开头,其实在教学教程中,老师引导学生学习,学生是随时疲劳的。如果在这个时候,我们随机地创设一些情境,调整一下学生的精神状态,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在从前的作文教学中,我们的作文教学之所以徘徊不前,稍加分析便知,主要是由于我们的作文教学中的教学程序设计不到位,甚至于很多的作文教学就谈不上设计,为数不少者的作文教学从根本上说就是哪里黑就哪里歇。要得我们的作文教学有成效,从教者在教学之前对一节课的进程事先有一个通盘的考虑,事先进行认真的设计:即安排好在一节课当中,如何设计一定的情境来开场?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求知?什么时候是自主学习?什么时候是合作学习?课堂讨论中让学生讨论哪些问题?其中运用哪些辅教学设备或课件?在课内如何组织有效的练习?在教学中,学生所学的写作知识与课文的哪些篇目有联系?如何让学生进行链接?不过,这仅是教学的一般思考,还应注意哪些问题,需要我们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五、教学观念的设计

学弈教学设计范文4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154-01

近年来优化课堂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深入研究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是个有机的整体,它是以教材为中介,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通过准确、科学的途径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但是由于数学本身高度的抽象性和小学生认识特点之间形成一对尖锐的矛盾,因此除教师精心组织教材,优化教学目标、教学结构、教学方法之外,还必须重视优化教学手段,使教学手段较好地发挥教学辅助作用,帮助学生较快地掌握所学知识,实现教学目标。我的总结方法是:

1.设疑导思 探索新知

在新授阶段我们必须努力改变那种依靠“讲清楚”、“讲正确”,原原本本把知识教给学生的传统做法,而应采取关键处设疑导思,让学生凭借知识的共同因素和联系利用旧知探索新知。如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例6:一辆货车一天节约汽油3.62千克,已知货车行驶1千米要用汽油0.15千克。照这样计算,节约的汽油能行驶多少千米?学生通过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列式算式:3.62÷0.15后,可提出两个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

1)这道算式与复习题3.62÷0.15有什么不同?

2)3.62÷0.15除数是小数不能直接除,能不能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把除数转化一下,变成已经学过的除法来算呢?

引导学生在原有的认识结构中寻找除数是小数除法的生长点,设法利用商不变规律将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100倍,把除数转化为整数。不但使问题得到解决,而且使学生看到新知的源头,了解得出结论的过程,变教会为学会。

2.设疑激励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求知欲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疑问和惊奇,最易于激起儿童由衷地产生认识世界的精神动力,促使学生的好奇心升华为求知欲,把“教”的主观愿望,转化为学生渴望“学”的内在需要。

小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引起的,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才会活跃。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采用三种方法精心设疑。开始先采用“布谜”的方法设疑,在黑板上写出“111”,问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计算,学生齐答“能”,接着采用“检验”的方法设疑,让学生说一些三位数,而且是“3的倍数”,老师把这些数变换各数位上的数的位置,如123——132、231、213、321、312。让学生“检验”变换位置后这些数还能不能被3整除?学生会惊奇地发现:“奇怪,怎么都能被3整除?”这时,老师又用“激将的方法设疑”,现在老师和你们比一比,赛一赛,看谁不用计算就能迅速判断出任意自然数能否被3整除?让几个同学任意说出一个多位数,老师立即能正确、迅速地判断每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这时学生更觉得新奇,“这里面有什么决窍?”不等教师提问,求知若渴地情绪被激起来了,学生迫不急待地期望找出答案,希望老师能够尽快地把这个本领教给大家。

课堂教学以设疑为中心提示学生认识上的矛盾,对学生的心理智力产生刺激,使学紧紧扣住学生心弦,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3.设疑解疑

疑点是学生认知的困惑点 ,一般由学生学习情况而定,也与知识本身和教师的教法有关联。教学中出现疑点是完全正常的,思起于疑,教学过程就是不断设疑、质疑、激疑和解疑的过程,教学一方面要千方百计让学生“有疑”,另一方面又要及时解疑。使学生“无疑”。应尽量减少从“有疑”到“无疑”的时间差,从“有疑”到“无疑”,要通过突出教学活动一举成功,使新知学习在解疑过程中逐渐清晰起来,牢固起来,比较是解疑的常用方法,通过比较,明辨是非,弄清真假,同时能提高“突出”效率。如,教完“比和比例”一章之后,应及时将比例尺同比例比较,同比值和简比比较,从而弄清楚比例尺是比而不是比例,它既是简比也可看作比值,并同百分数应用题中的三量关系相比较,把比例应用题既是纳入百分数应用题中去,既有:

■=百分率?圮比例尺=■

又如,大多数学生几乎不要动脑筋就能填对,如:

1■÷2■( )1■ 1■÷■( )1■

填空题。这时将其改动如下:

1■÷2■( )2■ 1■÷■( )■

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疑问,这就“逼”学生进一步思考:由于1■÷2■<1■,而1■<2■,所以1■÷2■<2■,从中训练了学生细心审题和逻辑推理能力。最后我又示出6■÷2( )6■,6■÷2■( )2■,让学生与上两题比较,弄清从6■÷2■<6■中,不能直接推出6■÷2■同2■的关系,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有针对性地加强教学,以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4.以疑引思,激发求知欲

学弈教学设计范文5

【关键词】科研设计;医学本科生;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33.23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1-0001-02

科研设计是决定医学研究成败的关键环节之一。科学合理的设计是研究成功的基石,反之则可能会使其面临被葬送的风险。科学研究设计不仅体现在专业设计上,也体现在统计研究设计上。一般说,应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为主导;以统计学知识为辅助、为护卫。

目前,某医科大学在研究生课程中开设了《医学科研设计》选修课,与公共课程《医学统计学》相得益彰。但是对于临床医学、麻醉等专业本科生,仅开设了《医学统计学》必修课,在讲解统计分析方法时介绍相关的科研设计内容,没有单独设置科研设计的课程。因此,有必要探讨在本科生中开设《医学科研设计》课程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难点和对策。

一、本科教学中开设《医学科研设计》课程的必要性

1、培养本科生科学的科研设计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

近年来,随着各医科院校培养实用型人才教学目标的实施,《医学科研设计》课程的重要性与实用性就显得更加突出。同时高校的一系列现况也表明了《医学科研设计》课程在本科生中广泛开展的必要性,例如:①部分院校有良好的“本科生导师制”的培养模式。学生从大一入学开始便有相应的导师指导科研及学习等,部分学生已经撰写并发表了核心期刊及SCI论文。②部分院校设有“大学生创新基金”等项目,用于鼓励优秀的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③部分院校的本科毕业生需要撰写毕业论文。④本科生中第二课堂、暑期社会实践等一系列活动大多与科研有关,均需要科学合理的科研设计及统计分析作为其良好的支柱。⑤大多数本科生由于在《医学统计学》课程中了解了部分科研设计的内容,对系统地学习科研设计知识有着强烈的需求。

综上所述,医学生在本科阶段已开始尝试进行一定的科研活动,因此系统地了解科研设计知识,有助于培养本科生科学的科研设计思维,提升创新实践能力,促进科研实验的合理设计与正确实施等。

2、为研究生阶段及以后的科研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某研究者对该医科大学2011级473名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设计认知现状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常用的随机化方法、实验研究对照设置方法、样本量估计方法,常用抽样方法等10种常见的科研设计方法。结果显示:275人(58.14%)曾参加过科学研究,但是对于问卷中设计的10种常见科研设计方法,大多数研究生(>80%)只是了解,熟悉者很少,部分学生甚至不知道。据此认为,将《医学科研设计》引入本科生教学中,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基本科研设计的方法,不但可以加强科研设计中统计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的训练,而且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有学者对某医学院校五年制毕业生1~6年内发表的论文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论文存在着大量科研设计方面的错误。随着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医科大学每年都有大量的本科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而大部分学生毕业后接受再教育一般间隔2~3年左右。为了使他们也能成为科研队伍的一员,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在校学习时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科研知识,包括医学科研设计内容,使科研能力在校时就得到培养,并以此为目标改进当前的本科生教学。

我国的科研设计文章中存在着大量包括样本量估计与随机化等设计问题;一项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章中,仅有9.3%的文章真正实现了随机化;10种中华杂志2008年发表的文章与1998年相比,质量有较大提高,但是仍然存在着随机化及样本量估计等科研设计缺陷。由此可见,强化科研工作者的科研设计知识和应用能力是十分必要,而本科阶段设置科研设计课程,将有助于他们在将来的科研工作中正确使用科研设计的方法。

以上现象显示,在本科阶段开设医学科研设计课程,可以为研究生阶段及以后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最终促进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

二、本科教学中开展《医学科研设计》课程的难点及对策

1、国内尚无配套教材。

目前国内编写的专供医学本科生使用的科研设计的教材较少。在此情况下,可以借鉴一些相关教材,如贺佳主编的《医学科研设计与统计分析》,介绍了医学科研设计的基本概念、实验设计的基础知识、单因素试验设计与分析、多因素试验设计与分析、诊断试验和调查设计等。并且从医学科研实例出发,针对常见的研究问题,详细介绍了如何进行设计、分析、报告结果和陈述结论的全过程,是可供本科教学选用的教材。其次,王仁安主编的《医学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和胡良平主编的《科研课题的研究设计与统计分析》均系统地介绍了科研设计知识及统计分析知识等,值得教学人员充分利用。此外,网络上大量系列介绍科研设计错误的文献,均可以用来积累教学素材。

2、无成型的课程设置模式可借鉴。

国内在医学本科教学中广泛开展《医学科研设计》课程,尚无成型的课程设置模式可借鉴。由于《医学科研设计》课程在研究生教学中,是作为公共选修课的形式广泛开展的,所以本科生中该课程的设置可以借鉴该模式,以公共选修课的形式开展,供学有余力且对系统地学习科研设计知识有强烈需求的学生选择学习。

由于部分院校的《医学统计学》课程主要安排在大二或大三,选修课开始时大一与大二年级学生均还没有系统地学习《医学统计学》课程。在授课时需要结合其实际需要,通俗易懂地讲解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上存在的问题、以及怎么样进行正确的设计,可以为将要学习的《医学统计学》课程奠定科研设计方面的基础;而对于大三及以上年级的学生,可以结合其已有的医学统计学知识,介绍各种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及如何合理地选择统计分析方法。与已有的统计学知识相辅相成,为高年级学生正在开展的科研实验及论文撰写提供帮助。

鉴于选修课不能根据年级分为多个班级教学的局限性,以及不分班级教学时教学内容组织的困难,和学生对该课程需求的强烈程度,在此建议若以选修课的形式开展该课程,宜在选课时限定年级,比如可以限定大三及以上年级。

三、实施建议

研究者认为在本科生中开展《医学科研设计》的教学,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1、精心选择和设计授课内容,满足学员需要。

若以选修课的形式在本科教学中开设《医学科研设计》课程,且限定了高年级学生选修,在介绍科研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要素、单因素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也可以拓展介绍多因素实验设计、调查设计、诊断试验、临床试验及医学科研论文的写作等,为高年级学生正在开展的科研实验及论文撰写提供帮助。

此外,在教学中应经常介绍国内外医学科研的新成果、新方法和新理论及其产生的过程,突出介绍其中的一些重点、难点、争论点、空白区和边缘区,帮助学员培养创新意识,活跃科研思维,激发创新欲望。

2、提高自身业务能力,适应教学内容的复杂性。

医学科研设计作为《医学统计学》的辅助学科,具有综合性、交叉性的特点。其学科性质决定了教学内容的复杂性,因此对老师的知识水平与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任课老师不仅要熟知科研设计方面的知识,也要对医学基础与临床各学科的内容有所了解,并结合故事或典型案例,才能做到生动形象、言之有物地讲解枯燥的理论知识。如在讲解药物临床试验的不良反应时介绍“大象人”事件等,则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任课老师自身一定要不断完善与进步,以胜任不断发展变化的医学科学研究。

3、丰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医学科研设计的内容相对比较抽象,若采用传统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方法,学生会感到乏味,学习缺乏主动性。而积极采用讨论式、导学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从注重传授知识为主向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转变,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开展科研论文的错误辨析讨论、请学生介绍自己参与的实验设计等活动,实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学员获得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员探求新知识的热情。

4、培养严谨的科研态度,提高学生人文素质。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不但要深入浅出地讲解科研设计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解决碰到的问题,更要注重学生的人格品质的培养。在医学科研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强调有着科学合理的实验设计的研究结果才可信,应客观真实地记录实验数据,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胡良平,科研课题的研究设计与统计分析[M].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北京) 2010

2、赵艳芳、马修强、吴美京等,医学硕士研究生基本科研设计方法认知现状分析[J].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2, 11(3):299-301

3、谭秀荣,从《遵义医学院学报》载文分析谈医学科研设计的教学改革[J].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7, 30(4): 538-540

4、He J, Jin Z, Yu D (2009) Statistical reporting in Chinese biomedical journals[J]. The Lancet 373: 2091–2093

5、Wu T, Li Y, Bian Z, Liu G, Moher D (2009) Randomized trials published in some Chinese journals: how many are randomized? [J] Trials 10: 46

6、Jin ZC, Yu DH, Zhang LM, et al. A retrospective survey of research design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in selected Chinese medical journals in 1998 and 2008[J]. PLoS one, 2010, 5(5): e10822

7、贺佳,医学科研设计与统计分析[M].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上海) 2010

学弈教学设计范文6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学会求比值。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一定的自主学习方法。

3、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求比值。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我准备换一台手机,为了买到价廉物美的手机。国庆节期间我多方了解了各品牌手机情况。课件出示: 株洲百货大楼九月份手机返修情况统计表师:现在你建议我买哪一种呢?为什么?

生自由讨论后,教师指名回答。

得出结论:N手机销售量是返修量的200÷4=50倍;s手机销售量是返修量的120÷3=40倍,所以N手机好威者:N手机返修量是销售量的4÷200=1/50,s手机返修量是销售量的3÷120=1/40,所以N手机好。

师: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除法算式或者分数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但有时我们也用比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如N手机返修量与销售量的比是4:200,s手机返修量与销售量的比是3:120。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引出比,并顺势比较了除法、分数与比的关系,为后面的教学作铺垫。

二、认识比

1。同类量的比

师:刚才我们得出的是返修量与销售量的比,现在请你们回答,两种类型的手机销售量与返修量的比分别是多少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S手机销售量和返修量的比是120:3。

N手机销售量和返修量的比是200:4。

2、不同类量的比

师:你们刚才举的都是同类量的比,不仅同类量的关系可以用比表示,不同类的两个量的关系也可以用比来表示,我们一起看一看。

课件出示例题:汽车2小时行驶100千米。

师:你能求出什么?(速度,100÷2=50千米)你会用比来说吗?能具体说说这个比是表示什么和什么的比?这个结果是什么意思?(100:2,表示路程和时间的比,这个比的结果表示行驶每千米所要的时间)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不同类量的比呢?

3、定义比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认识了比。请同学们看黑板,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两个数量比较可以用――(除法),也可以用比来表示。那么什么叫比呢?你能不能试着说一说?(或者:什么情况下可以用比来表示?)

设计意图:沟通除法与比的联系,促进知识同化。

三、自学比

师:关于比,你还想知道哪些知识?(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课件:比各部分名称、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和区别、怎样求比值。)

1、请自学课本第47页,独立完成表格。

因为除法中( )不能为0,所以比的( )也不能为0。

2、完成第47页两个“做一做”。

设计意图:有了前面的教学铺垫,比的意义及相关知识的理解对学生来说就比较简单了,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学解决,并通过基本练习自我检验自学效果。教师所做的是组织学生交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比。

四、判断比

下面这些比,和我们今天认识的比一样吗?

1、巴西队的平均身高比日本队高11厘米。

2、上半场巴西队凭9号的两粒进球以2:0领先结束。

3、下半场25分钟,巴西队被罚下一人,两队人数比为10:11。

4、终场前3分钟,日本队扳回一球,将比分改写成2:1。

学生判断。

设计意图:判断比这一环节的教学,是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对“比”这一知识正确或错误的理解,进一步明确比的意义。

师:在很多年前,德国一位数学家也做了同样的测试,结果和今天一样,大部分人都选择④号形状的长方形,那么,这其中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测量活动,选择与④号长方形形状最接近的课本,同桌之间合作量一量,并求出长与宽的比值。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

师:大家有什么发现?(这些纸的长与宽的比值差不多,都接近0.6)

师:数学中有一个比值叫黄金数,它的值接近0.618。4开、8开、16开、32开这些纸型的长宽比值都接近0.618,而这个比值可以使长方形变得美观。实际上,这种形状的长方形我们最常见,大家还见过哪些这种形状的长方形。

设计意图:以一个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通过揭示其中所包含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有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

七、数学小知识:身边的比

你知道我们人体上有许多有趣的比吗?

将拳头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

身高与双臂平伸的比大约是1:1,

成年人身高与头长的比大约是7:1,

腿长与头长的比大约是4:1。